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指南TOC\o"1-2"\h\u5907第一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概述 2170561.1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2327631.1.1三农人力资源的定义 2288211.1.2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2109401.1.3以人为本原则 316841.1.4可持续发展原则 324491.1.5因地制宜原则 3237411.1.6创新驱动原则 3122241.1.7政策引导原则 3282451.1.8市场导向原则 329735第二章:三农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93891.1.9总量分析 4310041.1.10结构分析 415311.1.11素质分析 4195301.1.12技能分析 520555第三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法规 598401.1.13政策法规背景 522311.1.14政策法规内容 6210431.1.15地方政策法规制定 624271.1.16地方政策法规实施 614943第四章:三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 7116911.1.17目标 7254191.1.18任务 7285621.1.19培训内容 7287291.1.20培训形式 814079第五章:三农人力资源就业创业指导 874061.1.21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9161421.1.22优化创业环境 953351.1.23强化政策扶持 930513第六章:三农人力资源素质提升 972791.1.24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1085801.1.25文化素质提升的措施 10263111.1.26技能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10165561.1.27技能素质提升的措施 1093第七章:三农人力资源流动与配置 11148091.1.28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11168101.1.29人力资源流动趋势 11295971.1.30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1238451.1.31提升劳动力素质 12165651.1.32优化劳动力政策环境 1263611.1.3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137682第八章三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 1397841.1.34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13177171.1.35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1313591.1.36社会保障政策 14250911.1.37社会保障实践 1422607第九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 14260801.1.38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14273311.1.39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557661.1.40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内容 15231471.1.41绩效评价方法 1555971.1.42绩效评价应用 1530740第十章:未来三农人力资源开发展望 16220141.1.43发展趋势 16102421.1.44挑战 16169951.1.45加强教育培训 1717701.1.46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7285471.1.47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 17326631.1.48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17第一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概述1.1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1.1.1三农人力资源的定义在我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三农人力资源,指的是从事农业、农村、农民相关领域的人力资源。它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以及农村劳动力等。三农人力资源的开发,旨在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1.2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实现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稳定。(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5)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二节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1.1.3以人为本原则三农人力资源开发应以农民为中心,关注农民的需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1.1.4可持续发展原则三农人力资源开发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1.1.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策略。1.1.6创新驱动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1.1.7政策引导原则充分发挥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三农人力资源开发。1.1.8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以上基本原则的贯彻实施,我国三农人力资源开发将更加科学、有序,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三农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第一节三农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1.1.9总量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农人力资源总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三农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这一总量包括农业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农村各类专业人才。1.1.10结构分析(1)农业劳动力结构农业劳动力结构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年龄结构:农业劳动力以中老年为主,年轻劳动力占比逐年下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逐渐失衡。(2)性别结构:农业劳动力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在农业生产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抚养子女的责任。(3)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状况正在逐步改善。(2)农村转移劳动力结构农村转移劳动力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1)行业分布: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2)地域分布: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其中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最为集中。(3)技能水平: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以简单劳动和初级技能为主。第二节三农人力资源素质与技能1.1.11素质分析(1)文化素质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农村教育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健康素质农村居民健康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营养状况:农村居民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偏低。(2)健康状况: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和传染病发病率较高。1.1.12技能分析(1)农业技能农业技能方面,农村劳动力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但整体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非农技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非农技能培训成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培训规模有限: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2)培训质量不高:部分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多样化的需求。(3)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培训质量的提高。第三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概述1.1.13政策法规背景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三农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以下是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概述:(1)《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强三农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3)《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1.14政策法规内容(1)人才培养与引进(1)加强农业人才培养。通过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农业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农业人才队伍。(2)引进高层次农业人才。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农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2)人才评价与激励(1)完善农业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农业人才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农业人才的劳动价值。(2)加强农业人才激励。对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农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3)人才培训与交流(1)加强农业人才培训。依托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农业人才培训,提高农业人才的整体素质。(2)促进农业人才交流。鼓励和支持农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农业人才资源共享。第二节地方政策法规实践1.1.15地方政策法规制定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推动三农人力资源开发。以下是一些地方政策法规的实践案例:(1)制定农业人才培养规划。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农业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任务和措施。(2)出台农业人才引进政策。各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农业人才到当地创新创业。(3)完善农业人才评价体系。各地结合实际,完善农业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农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1.1.16地方政策法规实施(1)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各地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农业人才的整体素质。(2)促进农业人才交流。各地通过举办农业技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促进农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交流合作。(3)优化农业人才发展环境。各地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产业水平等措施,为农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4)支持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各地设立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农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开展农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农业人才创新创业热情。第四章:三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第一节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1.1.17目标三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通过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培训体系,提升三农领域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2)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4)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1.1.18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三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1)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和对象;(2)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主体,包括部门、培训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3)完善培训政策,为培训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4)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5)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6)建立健全培训评估机制,保证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节培训体系的内容与形式1.1.19培训内容三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等;(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管理培训,包括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产业链构建等;(3)农村公共服务与社区建设培训,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建设等;(4)农村法律法规与政策培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政策、农业支持政策等;(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6)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1.1.20培训形式三农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形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短期培训班:针对特定主题或技能,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2)在职培训:结合农民日常工作,开展在岗培训;(3)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手段,开展远程培训;(4)校企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5)社区学院:在农村社区设立学院,开展综合性培训;(6)农民夜校:利用晚上时间,为农民提供培训课程;(7)实地考察:组织农民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8)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进行专题讲座。第五章:三农人力资源就业创业指导第一节就业创业形势分析当前,我国三农人力资源就业创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约为5亿人,其中约1.6亿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其余3.4亿人转移至非农产业就业。但是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非农产业的就业和创业。据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高达7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0%。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等问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拓展。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仍有较大差距。第二节就业创业政策与扶持措施针对当前三农人力资源就业创业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1.1.21完善就业政策体系(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素质。(3)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1.1.22优化创业环境(1)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手续,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便利。(2)加大对农村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创办适合当地资源和市场的企业。(3)建立健全农村创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技术指导等服务。1.1.23强化政策扶持(1)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2)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3)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奖励和表彰力度,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上述政策和扶持措施,我国三农人力资源就业创业形势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六章:三农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第一节文化素质提升1.1.24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提升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竞争力。1.1.25文化素质提升的措施(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基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2)推广成人教育针对农村成人,推广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农村文化设施,开展农民夜校、成人教育培训班等活动,让农民在闲暇时间学习文化知识。(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4)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育农村文化队伍,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传承、教育和推广中的作用。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专业素质。第二节技能素质提升1.1.26技能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技能素质是三农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农民技能素质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技能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1.1.27技能素质提升的措施(1)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充分利用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资源,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技能培训服务。(2)建立技能评价体系建立农民技能评价体系,对农民的技能水平进行科学评估,为农民提供技能提升的方向和目标。(3)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农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对竞赛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树立榜样,带动更多农民提升技能。(4)加强农民创业培训针对农民创业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等方式,鼓励农民创新创业。(5)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就业。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三农人力资源的素质,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第七章:三农人力资源流动与配置第一节人力资源流动现状与趋势1.1.28人力资源流动现状(1)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农领域人力资源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流向多样化过去,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如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农村劳动力流向更加多样化,涵盖了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3)地域流动特征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而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1.1.29人力资源流动趋势(1)产业升级推动人力资源流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非农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政策引导人力资源流动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引导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提升等手段,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科技创新助力人力资源流动科技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下,农村劳动力将更多地参与到新兴产业中来。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1.1.30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1)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推动农村劳动力平等参与市场竞争。(2)加强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提高劳动力市场服务效率,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便利。1.1.31提升劳动力素质(1)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2)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1.32优化劳动力政策环境(1)完善劳动力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促进其稳定就业。(2)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公平性和有序性。1.1.3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1)激发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积极性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2)加强企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企业应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八章三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四个方面。三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1.34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补充的社会共济机制。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2)社会救助: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群体给予的物质帮助和关爱,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3)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为全体公民提供的一种福利性服务,主要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等。(4)慈善事业:社会各界自愿参与的一种社会公益活动,主要包括扶贫、济困、助残、救孤等。1.1.35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1)保障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境时,能够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2)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机制,减轻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3)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4)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第二节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1.1.36社会保障政策(1)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主要包括新农保和城居保两种制度。新农保面向全体农村居民,城居保面向城镇居民。(2)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主要包括新农合和城居保两种制度。新农合面向全体农村居民,城居保面向城镇居民。(3)农村失业保险政策:我国农村失业保险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种制度。(4)农村工伤保险政策:我国农村工伤保险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工伤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种制度。(5)农村生育保险政策:我国农村生育保险政策主要包括农村生育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种制度。1.1.37社会保障实践(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2)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率。(3)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水平。(4)农村社会保障宣传: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认识和参与度。(5)农村社会保障监督: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合理使用。第九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第一节绩效评价体系构建1.1.38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体系,旨在对三农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效果和成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明确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1.1.39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保证评价结果具有可信度。(2)系统性原则:评价体系应涵盖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包括政策制定、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等环节。(3)可行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便于实施和推广。(4)动态性原则:评价体系应能反映三农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政策和项目。1.1.40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内容(1)评价指标:包括政策效果、项目实施、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2)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3)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进行综合评价。(4)评价周期:根据项目特点和实施周期,确定评价周期。第二节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1.1.41绩效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三农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进行量化评价。(2)定性评价方法:通过专家访谈、问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湖北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XX污水厂污水回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协议3篇
- 2024年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阜新市海州区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梧州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学英语四级真题阅读练习10套(附参考答案)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说课课件
- 食堂管理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 玻璃体腔注药术
- 中国超大直径钻埋钢管空心桩讲义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课件【希沃白板初阶培训结营大作业】
- 替格瑞洛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机制、与氯吡格雷区别和合理使用
- GB/T 20920-2007电子水平仪
-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 企业人员组织结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