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采购流程优化方案_第1页
工业品采购流程优化方案_第2页
工业品采购流程优化方案_第3页
工业品采购流程优化方案_第4页
工业品采购流程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品采购流程优化方案TOC\o"1-2"\h\u11224第一章总论 3298461.1工业品采购概述 3213061.2采购流程优化目的与意义 319883第二章采购需求分析 462542.1需求调查与评估 4210712.2需求分类与优先级 4155812.3需求预测与计划 516526第三章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519523.1供应商信息收集 5100933.1.1确定信息收集范围 5262833.1.2制定信息收集计划 551063.1.3信息收集途径 6138973.2供应商评估标准 6202713.2.1质量标准 6187993.2.2技术标准 6321983.2.3价格标准 6250103.2.4交货期标准 6134473.2.5服务标准 6317193.2.6信誉度标准 6294693.3供应商选择策略 6160443.3.1多元化供应商策略 6155773.3.2分级管理策略 76313.3.3动态评估策略 723323.3.4合作伙伴关系策略 7263323.3.5质量优先策略 7204793.3.6价格与成本控制策略 718207第四章采购合同管理 7238314.1合同条款制定 7123754.1.1制定原则 785924.1.2制定内容 7184234.2合同谈判与签订 890714.2.1谈判准备 880344.2.2谈判过程 8307614.2.3签订合同 8247994.3合同履行与监控 87164.3.1合同履行 8105734.3.2合同监控 828576第五章采购价格与成本控制 948795.1价格谈判策略 965905.2成本分析与管理 9302585.3成本优化措施 101279第六章采购物流管理 10192086.1物流计划与调度 10176176.1.1物流计划编制 10190046.1.2物流调度管理 1077646.2运输方式选择 11324966.3物流成本控制 11267866.3.1采购成本控制 11251906.3.2运输成本控制 1110866.3.3仓储成本控制 125689第七章采购质量管理 12191867.1质量标准与要求 12146547.1.1确定质量标准 1291257.1.2明确质量要求 12298227.2质量监控与检验 125057.2.1采购前质量监控 1222807.2.2采购过程中质量检验 1360567.2.3采购后质量跟踪 13111817.3质量改进与提升 13281567.3.1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13118777.3.2加强供应商质量提升 134055第八章采购风险管理 1465078.1风险识别与评估 14289628.1.1风险识别 14210148.1.2风险评估 14262758.2风险防范与应对 14296208.2.1风险防范 14229168.2.2风险应对 14310998.3风险监控与报告 15317628.3.1风险监控 1522428.3.2风险报告 1512675第九章采购绩效评价 15261779.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104249.1.1引言 15138739.1.2采购成本指标 15272309.1.3采购质量指标 16262369.1.4采购效率指标 16237789.1.5供应商管理指标 16233929.1.6采购风险控制指标 1653809.2绩效评价方法 16312819.2.1引言 16164049.2.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17192269.2.3平衡计分卡(BSC) 1774629.2.4关联分析法 17292079.2.5主成分分析法(PCA) 17257829.3绩效改进措施 171189.3.1引言 17149939.3.2优化采购策略 17275509.3.3加强供应商管理 17256109.3.4提高采购效率 1769079.3.5降低采购成本 1832599.3.6增强采购风险防控能力 1820017第十章采购流程优化实施与监控 183030510.1优化方案制定 182612010.1.1需求分析 18527510.1.2制定优化方案 181170410.2优化措施实施 182343910.2.1培训与宣传 182853110.2.2流程调整 1819010.2.3系统建设 191392210.3优化效果评估与调整 191014010.3.1评估指标设定 192904110.3.2评估与调整 19第一章总论1.1工业品采购概述工业品采购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和研发需求,对外购买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工具等生产资料的过程。工业品采购具有采购批量较大、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格波动较大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采购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因此,优化工业品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采购流程优化目的与意义采购流程优化目的(1)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生产成本。(2)提高采购质量:优化采购流程,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保证采购到的工业品符合企业生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3)缩短采购周期: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速度,缩短采购周期,保证生产顺利进行。(4)提高采购满意度: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部门的服务水平,增强内部协作,提高采购满意度。采购流程优化意义(1)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采购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采购流程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3)增强企业内部管理:采购流程优化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4)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市场影响力。(5)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通过采购流程优化,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供应链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第二章采购需求分析2.1需求调查与评估需求调查是工业品采购流程中的首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采购需求。应通过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收集相关需求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类型、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还需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周期等情况。在收集到相关需求信息后,应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需求的真实性:确认需求是否来自实际的生产、运营需求,避免因虚假需求导致的资源浪费。(2)需求的合理性:分析需求是否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市场定位、发展战略相匹配,避免过度采购或采购不足。(3)需求的紧迫性: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以便在采购过程中合理安排资源。2.2需求分类与优先级在完成需求调查与评估后,应对需求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产品类型、按部门需求、按生产周期等。需求分类有助于明确采购目标,提高采购效率。在分类的基础上,还需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先级排序的依据包括:(1)对生产、运营的影响程度:对生产、运营影响较大的需求应优先满足。(2)交货周期:交货周期较短的需求应优先采购,以避免影响生产进度。(3)价格波动:价格波动较大的需求应优先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2.3需求预测与计划需求预测是工业品采购流程中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对市场、生产、运营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需求量。需求预测有助于指导采购计划的制定,保证采购资源的合理分配。需求预测的方法包括:(1)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史采购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需求量。(2)行业趋势分析:关注行业动态,预测行业需求变化。(3)生产计划分析:结合企业生产计划,预测各部门需求量。在完成需求预测后,应根据预测结果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采购时间表:明确各需求品的采购时间节点,保证及时到货。(2)采购预算:根据需求预测结果,合理安排采购资金。(3)供应商选择:根据供应商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实现对采购需求的全面分析,为后续采购流程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供应商选择与评估3.1供应商信息收集供应商信息的收集是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基础环节,以下是供应商信息收集的主要步骤:3.1.1确定信息收集范围企业应根据采购需求,明确供应商信息收集的范围,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信誉度等。3.1.2制定信息收集计划根据信息收集范围,制定详细的收集计划,明确收集时间、方法、责任人等。3.1.3信息收集途径(1)公开信息:通过网络、行业报告、新闻媒体等渠道收集供应商的公开信息。(2)行业展会:参加行业展会,与供应商直接交流,了解其产品、技术和服务。(3)客户推荐:向现有客户了解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信誉度。(4)第三方评估: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了解供应商的综合实力。3.2供应商评估标准供应商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保证供应商选择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供应商评估的主要标准:3.2.1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是企业采购的核心要求,供应商的质量标准应满足企业产品标准。3.2.2技术标准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应能满足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和技术支持的需求。3.2.3价格标准供应商的价格应具有竞争力,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3.2.4交货期标准供应商的交货期应能满足企业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进度不受影响。3.2.5服务标准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应能满足企业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需求。3.2.6信誉度标准供应商的信誉度是企业合作的重要参考,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3.3供应商选择策略供应商选择策略是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供应商选择的主要策略:3.3.1多元化供应商策略企业应根据采购需求和供应商特点,选择多家供应商进行合作,降低单一供应商的风险。3.3.2分级管理策略将供应商分为优质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3.3.3动态评估策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供应商等级和采购策略。3.3.4合作伙伴关系策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3.5质量优先策略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将质量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保证采购产品符合企业标准。3.3.6价格与成本控制策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价格合理、成本可控的供应商,实现采购成本的最优化。第四章采购合同管理4.1合同条款制定4.1.1制定原则合同条款的制定应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的原则,保证合同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具体制定原则如下:(1)合法性原则:合同条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2)公平原则:合同条款应平衡双方利益,避免过分倾向于某一方。(3)明确性原则:合同条款应表述清晰、具体,避免产生歧义。(4)可操作性原则:合同条款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便于双方履行合同。4.1.2制定内容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同主体:明确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2)合同标的:详细描述采购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3)合同价格:约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4)交货期限:明确交货地点、时间及验收标准。(5)售后服务:约定售后服务范围、期限、质量要求等。(6)违约责任:规定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违约时的责任承担。(7)争议解决:约定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等。4.2合同谈判与签订4.2.1谈判准备合同谈判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市场行情、法律法规等,为谈判做好准备。具体准备工作如下:(1)收集信息:了解对方企业的基本情况、信誉、业务范围等。(2)制定谈判策略:根据双方需求,制定合适的谈判策略。(3)确定谈判人员: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谈判能力的人员参与谈判。4.2.2谈判过程谈判过程中,双方应遵循以下原则:(1)诚信原则:双方应保持诚信,如实提供信息,不得隐瞒事实。(2)互利原则: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避免过分压价或抬价。(3)合作原则:注重双方的合作关系,尊重对方意见,寻求共同点。4.2.3签订合同合同谈判达成一致后,双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签订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应注意以下事项:(1)审查合同内容:双方应仔细审查合同内容,保证无遗漏或错误。(2)盖章签字:双方应在合同上盖章签字,确认合同生效。(3)存档备案:合同签订后,双方应将合同正本及副本存档备案。4.3合同履行与监控4.3.1合同履行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交付货物:供应商应按约定时间、地点交付货物,保证货物质量。(2)支付货款:采购方应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货款,遵守支付方式。(3)售后服务:供应商应提供约定的售后服务,保证客户满意度。4.3.2合同监控合同监控是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检查:双方应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2)建立反馈机制: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员,负责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3)风险评估: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应对措施。第五章采购价格与成本控制5.1价格谈判策略价格谈判作为工业品采购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以下策略可供企业在价格谈判中参考:(1)信息收集:谈判前,充分收集供应商的产品、市场、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为谈判提供有力支持。(2)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互信,有利于在价格谈判中获得优势。(3)对比分析:对多个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4)灵活运用谈判技巧:根据供应商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谈判技巧,如让步、妥协、威胁等。(5)关注市场动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变化,为价格谈判提供依据。5.2成本分析与管理成本分析与管理是工业品采购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1)成本核算:对采购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2)成本分析:对采购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如供应商选择、采购策略等。(3)成本控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如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等。(4)成本监测:建立成本监测机制,定期对采购成本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5)成本优化:通过采购策略调整、供应商优化等手段,实现成本优化。5.3成本优化措施以下措施有助于企业在工业品采购过程中实现成本优化:(1)集中采购: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2)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优化供应商结构,提高供应商竞争力。(3)采购协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协同关系,实现信息共享,降低采购风险。(4)采购策略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5)内部管理优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降低采购失误。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在工业品采购过程中实现成本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力。第六章采购物流管理6.1物流计划与调度6.1.1物流计划编制物流计划是工业品采购流程中的一环,其核心目的是保证物料按时、按质、按量到达目的地。在物流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采购订单的交货期:根据采购订单的交货期,合理安排物流计划,保证物料按时到达。(2)物料特性:针对不同物料的特性,如易损性、保质期等,制定相应的物流方案。(3)运输距离与时间: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路线。(4)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包括运输车辆、仓储设施等,提高物流效率。6.1.2物流调度管理物流调度是物流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运输任务分配:根据物流计划,合理分配运输任务,保证物料按时送达。(2)运输过程监控: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仓储管理:合理安排仓储空间,保证物料安全、有序地存放。(4)物流信息反馈:及时收集物流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为物流计划调整提供依据。6.2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物流成本和效率。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1)公路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小批量物料的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成本较低的优势。(2)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大批量物料的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稳定性好的优势。(3)水运:适用于距离较远、大批量物料的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承载能力大的优势。(4)航空运输:适用于急需、高价值、小批量物料的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安全系数高的优势。(5)管道运输:适用于气体、液体等特殊物料的运输,具有运输安全、成本较低的优势。根据物料特性、运输距离、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6.3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是工业品采购流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以下为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6.3.1采购成本控制(1)优化采购策略: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2)采购价格谈判: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3)采购合同管理:加强采购合同管理,保证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6.3.2运输成本控制(1)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根据物料特性、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成本较低的运输方式。(2)优化运输路线: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3)提高运输效率:通过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优化运输组织等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6.3.3仓储成本控制(1)优化仓储布局:合理安排仓储空间,提高仓储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2)仓储设备管理:加强仓储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维修保养成本。(3)仓储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仓储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为工业品采购流程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第七章采购质量管理7.1质量标准与要求7.1.1确定质量标准为保证工业品采购的质量,企业应首先明确采购产品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部标准。企业应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功能要求、安全标准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7.1.2明确质量要求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应与供应商明确沟通质量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产品功能指标:明确产品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如稳定性、可靠性、耐用性等。(2)外观要求:对产品外观进行详细描述,如颜色、尺寸、形状等。(3)包装要求:对产品包装进行规定,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标识等。(4)售后服务要求:明确供应商提供的售后服务内容,如质保期、维修响应时间等。7.2质量监控与检验7.2.1采购前质量监控企业应在采购前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能力等。企业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监控:(1)收集供应商的历史质量数据,分析其质量稳定性。(2)对供应商的现场进行考察,了解其生产环境、设备状况等。(3)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了解其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7.2.2采购过程中质量检验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质量检验:(1)对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检验,保证样品质量符合要求。(2)对批量产品进行抽检,检验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3)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7.2.3采购后质量跟踪企业应在采购后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了解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以下为质量跟踪的主要措施:(1)收集用户反馈,了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2)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检验产品是否仍符合标准。(3)与供应商保持沟通,共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7.3质量改进与提升7.3.1建立质量改进机制企业应建立质量改进机制,持续关注产品质量问题,并采取以下措施:(1)对质量问题进行分类,找出主要问题。(2)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实施整改措施,跟踪整改效果。(4)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7.3.2加强供应商质量提升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质量提升。以下为供应商质量提升的主要措施:(1)开展供应商质量培训,提高供应商质量意识。(2)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帮助供应商发觉并改进问题。(3)与供应商共享质量信息,共同解决质量问题。(4)鼓励供应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第八章采购风险管理8.1风险识别与评估8.1.1风险识别在工业品采购过程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全面梳理采购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物料验收、付款等,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以下为常见的风险类型:(1)供应商风险:包括供应商的信誉、经营状况、产品质量、交货周期等。(2)合同风险:涉及合同条款、价格变动、售后服务等。(3)运输风险:包括运输途中的货物损失、延误等。(4)支付风险:涉及付款方式、支付时间等。8.1.2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后,需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2)定性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历史经验等,对风险进行定性描述。(3)风险矩阵: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组合,形成风险矩阵,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8.2风险防范与应对8.2.1风险防范(1)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通过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筛选出优质供应商,降低采购风险。(2)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同纠纷风险。(3)完善运输管理:选择可靠的物流公司,保证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安全。(4)优化支付方式:采用合理的支付方式,降低支付风险。8.2.2风险应对(1)应对供应商风险: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降低供应商风险。(2)应对合同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保证合同履行。(3)应对运输风险:建立运输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运输问题时能迅速采取措施。(4)应对支付风险:加强支付监管,保证支付安全。8.3风险监控与报告8.3.1风险监控(1)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对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2)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采购过程进行审计,保证采购行为的合规性。(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8.3.2风险报告(1)定期报告:定期向上级领导报告采购风险状况,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应对等情况。(2)特殊情况报告:在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3)改进措施报告: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第九章采购绩效评价9.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1.1引言采购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采购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企业发觉采购过程中的问题,持续优化采购流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采购成本指标(2)采购质量指标(3)采购效率指标(4)供应商管理指标(5)采购风险控制指标9.1.2采购成本指标采购成本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购价格指数:反映企业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评估采购价格合理性。(2)采购成本降低率:反映企业采购成本降低的程度,评估采购成本控制效果。9.1.3采购质量指标采购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购质量合格率:反映企业采购产品质量的合格程度。(2)采购质量改进率:反映企业采购质量改进的幅度。9.1.4采购效率指标采购效率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购周期:反映企业从需求产生到采购完成的周期时间。(2)采购订单执行率:反映企业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9.1.5供应商管理指标供应商管理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供应商评价得分:反映企业对供应商的整体评价。(2)供应商合作年限:反映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稳定性。9.1.6采购风险控制指标采购风险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购风险预警次数:反映企业采购风险预警能力。(2)采购风险应对措施实施率:反映企业对采购风险的应对效果。9.2绩效评价方法9.2.1引言采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采购绩效评价方法:(1)数据包络分析法(DEA)(2)平衡计分卡(BSC)(3)关联分析法(4)主成分分析法(PCA)9.2.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评价问题。通过构建DEA模型,可以评估各采购活动的相对效率。9.2.3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将企业战略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在采购绩效评价中,可以结合采购活动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BSC指标体系。9.2.4关联分析法关联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采购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评价采购绩效的方法。通过构建关联分析模型,可以找出影响采购绩效的关键因素。9.2.5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将多个相关指标转化为几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的方法。在采购绩效评价中,可以采用PCA方法对多个采购绩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9.3绩效改进措施9.3.1引言针对采购绩效评价结果,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绩效改进:(1)优化采购策略(2)加强供应商管理(3)提高采购效率(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