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方案TOC\o"1-2"\h\u28533第一章:绪论 3205341.1精准农业概述 3147921.2高效种植管理的重要性 310043第二章:种植前准备 4141682.1土壤质量评估 4145462.2种植计划制定 4116192.3种植资源优化配置 431079第三章:播种与栽植 566913.1播种技术优化 5255403.1.1播种前准备 553303.1.2播种方法 5254833.1.3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5283283.2栽植工艺改进 5206483.2.1栽植前准备 594933.2.2栽植方法 5274473.2.3栽植时间与密度 5303403.3种植模式创新 59443.3.1间作套种模式 5139233.3.2保护性耕作模式 664863.3.3水肥一体化技术 687773.3.4生态种植模式 618748第四章:灌溉与施肥 6187994.1精准灌溉策略 6313294.2科学施肥方法 6247964.3肥水一体化技术 722443第五章:病虫害防治 7291635.1病虫害监测预警 7283705.1.1监测体系建设 7322835.1.2预警技术 7172655.1.3信息发布与传递 7190185.2生物防治技术 8245405.2.1天敌昆虫利用 8216995.2.2生物农药应用 8310825.2.3抗病虫品种选育 8217075.3化学防治策略 8113535.3.1科学用药 8224175.3.2药剂轮换与交替使用 8131675.3.3防治技术集成 8280835.3.4病虫害防治与环境保护 825092第六章:作物生长监测 8137366.1生长指标监测 869506.1.1概述 9130176.1.2监测方法 958646.1.3监测频率与数据处理 977316.2遥感技术与应用 938706.2.1概述 911286.2.2遥感技术在生长监测中的应用 9304886.2.3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9264436.3数据分析与管理 9158996.3.1数据分析方法 107376.3.2数据管理 1023201第七章:农事操作管理 1071957.1农事计划与执行 1032467.1.1计划编制 10118717.1.2计划执行 10306537.2农事记录与追溯 10138907.2.1记录内容 10309857.2.2记录方式 1128477.2.3追溯管理 1113537.3农业机械化应用 1116567.3.1机械化作业 11289467.3.2机械化设备管理 1128479第八章:农业废弃物处理 12249538.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242138.1.1废弃物分类 12201508.1.2废弃物处理方法 12240068.2循环农业模式 1242998.3环境友好型农业 1324079第九章:农业信息化建设 13282889.1农业信息化概述 1348379.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3105539.1.2信息技术应用 1334909.1.3信息资源整合 1452269.2农业大数据应用 1495979.2.1数据采集 14321799.2.2数据存储 1481169.2.3数据处理和分析 1448519.2.4数据挖掘 14250569.3农业物联网技术 1476289.3.1传感器技术 14183939.3.2网络通信技术 14267379.3.3智能控制系统 1416860第十章: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案例分析 153218010.1国内外经典案例 151762110.1.1国外案例 151808910.1.2国内案例 15971810.2案例分析与启示 1523142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一章:绪论1.1精准农业概述精准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精确管理和智能调控。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和农业生产要素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涵盖了作物种植、灌溉、施肥、植保、收割等各个环节,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精准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2高效种植管理的重要性高效种植管理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种植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布局,优化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值。高效种植管理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实施精准施肥、灌溉、植保等措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高效种植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生态环保的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高效种植管理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技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高效种植管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章:种植前准备2.1土壤质量评估土壤质量评估是种植前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作物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应对土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全面检测。物理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等指标,反映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等功能;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生物性质包括土壤微生物、蚯蚓等生物多样性指标,反映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了实现高效种植,需依据土壤质量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如针对土壤贫瘠、肥力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化肥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针对土壤盐渍化、酸碱度失衡等问题,可通过调整灌溉方式、施用石灰或石膏等方法进行改良。2.2种植计划制定种植计划制定是种植前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同时要充分考虑作物生长周期、收获时间等因素,保证种植计划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在种植计划中,还需明确作物种植面积、播种量、种植密度、灌溉制度、施肥方案等关键技术参数。还要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2.3种植资源优化配置种植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土壤质量评估结果,合理分配种植资源,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得到充分供应。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施肥、灌溉等手段,实现种植资源的精准投入。还需优化种植结构,充分考虑作物间的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模式,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注重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种植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在种植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实施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章:播种与栽植3.1播种技术优化3.1.1播种前准备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翻耕、平整,保证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同时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病弱种子,以提高播种质量。3.1.2播种方法(1)机械播种:采用机械化播种设备,实现精量播种,提高播种效率。根据作物种类和播种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机具,保证播种深度、株距、行距等参数的精确控制。(2)人工播种: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采用人工播种方式。人工播种时,要保证播种深度、株距、行距的一致性,以提高作物生长均匀度。3.1.3播种时间与播种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同时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播种量。3.2栽植工艺改进3.2.1栽植前准备在栽植前,对土地进行平整、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对苗木进行挑选,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3.2.2栽植方法(1)机械化栽植:采用机械化栽植设备,提高栽植效率。根据作物种类和栽植要求,选择合适的栽植机具,保证栽植深度、株距、行距等参数的精确控制。(2)人工栽植: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采用人工栽植方式。人工栽植时,要保证栽植深度、株距、行距的一致性,以提高作物生长均匀度。3.2.3栽植时间与密度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栽植时间。同时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3.3种植模式创新3.3.1间作套种模式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肥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间作套种作物。通过合理搭配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发生。3.3.2保护性耕作模式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免耕、少耕、覆盖等措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改善。3.3.3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通过精确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3.3.4生态种植模式采用生态种植技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轮作等措施,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第四章:灌溉与施肥4.1精准灌溉策略精准灌溉是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依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实施精确的灌溉控制,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精准灌溉策略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需水规律研究: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灌溉的适宜时期和适宜水量。(2)土壤水分监测: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灌溉制度优化: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水分的有效利用。(4)灌溉技术改进: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4.2科学施肥方法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实施合理的施肥措施。科学施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肥力监测:通过土壤采样和分析,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施肥决策提供依据。(2)作物需肥规律研究: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的适宜时期、适宜种类和适宜数量。(3)肥料配方优化: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4)施肥技术改进:采用深施、穴施等施肥技术,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4.3肥水一体化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其核心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精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肥水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与施肥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保证肥水一体化系统的稳定运行。(2)肥料选择与配方: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方。(3)灌溉与施肥制度制定: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灌溉与施肥制度,保证水肥同步供应。(4)系统运行与管理:对肥水一体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第五章:病虫害防治5.1病虫害监测预警5.1.1监测体系建设为实现病虫害的有效监测,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气象因子监测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一体系,可以实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5.1.2预警技术预警技术主要包括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防治时机判断等。利用历史数据、气象因子、生态环境等因素,构建病虫害预测模型,为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5.1.3信息发布与传递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与传递机制,保证病虫害防治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到基层防治人员手中。同时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同性。5.2生物防治技术5.2.1天敌昆虫利用充分利用天敌昆虫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作用,降低害虫种群密度。通过引进、繁育、释放天敌昆虫,提高生物防治效果。5.2.2生物农药应用生物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等特点。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5.2.3抗病虫品种选育加强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3化学防治策略5.3.1科学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需求,科学选择农药品种、用药剂量和防治时机,提高防治效果。5.3.2药剂轮换与交替使用为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应实施药剂轮换与交替使用策略。在防治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降低病虫害抗药性的风险。5.3.3防治技术集成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通过多种防治方法的集成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5.3.4病虫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保证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对农药残留、污染等方面的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第六章:作物生长监测6.1生长指标监测6.1.1概述作物生长指标监测是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的基础环节。通过监测作物的生长指标,可以实时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为种植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生长指标监测主要包括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生物量等。6.1.2监测方法(1)株高监测:采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定期记录株高数据。(2)叶面积监测:通过叶面积仪或人工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计算叶面积。(3)干物质积累监测:采用烘干法,将作物样本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计算干物质积累。(4)生物量监测:通过收割作物,称重计算生物量。6.1.3监测频率与数据处理生长指标监测应贯穿于作物生长周期,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适宜的监测频率。监测数据需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为种植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6.2遥感技术与应用6.2.1概述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大范围作物生长状况的快速、实时监测。遥感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准确等特点,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6.2.2遥感技术在生长监测中的应用(1)植被指数:通过计算植被指数,反映作物生长状况,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2)作物识别: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识别不同作物类型,为种植者提供种植结构信息。(3)长势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分析,评估作物长势,发觉生长异常区域。6.2.3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遥感数据获取主要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遥感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特征提取等环节。6.3数据分析与管理6.3.1数据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对生长指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作物生长规律。(2)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3)模型构建:建立作物生长模型,预测作物生长趋势。6.3.2数据管理(1)数据整理:将监测数据整理为统一格式,便于分析。(2)数据存储: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生长监测数据。(3)数据共享: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与交流。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对作物生长监测数据的有效管理,为精准农业实践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农事操作管理7.1农事计划与执行7.1.1计划编制农事计划是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的基础。编制农事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2)充分考虑劳动力、农资、设备等资源配置,保证农事活动有序进行;(3)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作物结构和种植面积;(4)遵循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7.1.2计划执行农事计划执行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各部门、各环节密切配合;(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觉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3)严格按照农事计划执行,保证生产进度和质量;(4)定期对农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7.2农事记录与追溯7.2.1记录内容农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作物种类、品种、种植面积、播种时间等基本资料;(2)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农事操作记录;(3)农资使用情况,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4)农事活动中的劳动力、设备使用情况;(5)农产品收获、销售等相关信息。7.2.2记录方式农事记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纸质记录:通过表格、日志等形式,对农事活动进行详细记录;(2)电子记录: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农事记录的电子化管理;(3)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田间信息,为农事记录提供数据支持。7.2.3追溯管理农事追溯管理旨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过程透明化。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2)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3)完善农产品标签制度,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来源的了解;(4)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保证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7.3农业机械化应用7.3.1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播种:利用播种机、插秧机等设备进行播种,提高播种效率和精度;(2)施肥:采用施肥机、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施肥,实现精准施肥;(3)灌溉:运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4)防治病虫害:利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机等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5)收获:采用收割机、脱粒机等设备进行收获,降低劳动强度。7.3.2机械化设备管理农业机械化设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配置设备,满足农业生产需求;(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4)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第八章:农业废弃物处理8.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8.1.1废弃物分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分类是处理的基础。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可降解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2)不可降解废弃物:如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3)有害废弃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等。8.1.2废弃物处理方法(1)可降解废弃物的处理:可采用堆肥、发酵、饲料化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饲料,实现资源化利用。(2)不可降解废弃物的处理:对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不可降解废弃物,应进行回收、分类、无害化处理,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3)有害废弃物的处理:针对有害废弃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等,应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如固化、稳定化处理,保证其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8.2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转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循环农业模式:(1)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供暖、照明等,同时将发酵后的沼渣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农作物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切碎、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3)间作套种:合理搭配作物种植,实现资源的互补和高效利用。(4)资源共享:通过农村合作社等形式,实现农业机械、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降低农业生产成本。8.3环境友好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适应性强、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作物。(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度,减少环境污染。(4)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废弃物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5)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第九章:农业信息化建设9.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效种植管理与精准农业实践的基础,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三个方面。9.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稳定、高效的信息传输和存储能力。9.1.2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服务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9.1.3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旨在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协同。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农业信息的利用效率,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9.2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农业大数据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9.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移动应用等方式,实时获取农业生产、气象、土壤、市场等数据。9.2.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关键,采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9.2.3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农业大数据应用的核心,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9.2.4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农业大数据应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发觉农业生产的潜在规律,为农业管理提供依据。9.3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9.3.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用于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内设计空间组织》课件
- 《电源系统的建模》课件
- 《病理心理学》课件
-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编考前突破突破一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课件
-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职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职工管理篇十篇
- Unit 8 The Spring Festival Part A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 初中体育教案【完整版】七年级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报告
- 2024年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完整)
- 福建中考英语作文15分评分标准
- 智慧磐石工程建设方案
- 等保2完整版本.0介绍及建设流程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