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青山九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卷_第1页
包头青山九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卷_第2页
包头青山九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卷_第3页
包头青山九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头青山九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模拟卷七年级历史2025.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包头阿善地区发掘出大量石斧、石铲、石刀、骨针以及陶制钵、盆、罐等生活用具。该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这表明当时阿善地区A.出现了阶级分化 B.原始农业已产生 C.建立了早期国家D.处于旧石器时代2.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考古学家已经在河南汤阴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水井遗迹。两者对照说明A.所有传说都是不可信的B.所有的传说都是可信的C.研究历史只能依靠考古D.有的传说存在历史依据3.《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对“天下为家”有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井田制D.察举制4.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西周统治者残暴C.西周的冶铜业落后 D.西周社会等级森严5.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出身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克己复礼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学而时习之6.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是是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秦国成为春秋霸主C.诸侯争霸破坏了经济D.秦国经济发展迅速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韩非:“兼爱”“非攻”B.孟子:民贵君轻C.墨子:无为而治D.庄子:以“法”治国8.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A.形成了完备的商业网络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D.避免了与西方军事对抗9.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A.发明造纸术B.发明“麻沸散”C.总结“四诊法”D.改进造纸术10.中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陈涉世家》,还有《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等文章。“世家”这种历史记事方式的开创者是A.张骞B.司马迁C.诸葛亮D.陈胜、吴广11.“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等词汇都来自于佛经,这说明汉代佛教的传入A.促成了对外开放B.迎合了民众愿望C.发展了社会经济D.丰富了中国文化12.对右图所反映的东汉中期的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3.小明在学习秦汉时期历史后,归纳了这一时期的特点。他罗列的四个特点,符合史实的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争鸣与争雄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D.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14.下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在建国之后,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国家内容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吴国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A.加强对外交往B.推动文化发展C.巩固局部统一D.促进商业发展15.在南朝时期有一位科学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欧洲进一千年。这位科学家是A.钟繇B.祖冲之C.王羲之D.顾恺之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5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公之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控。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兼并之风渐起;汉初分封诸侯王的弊病,仍然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匈奴对汉王朝的侵扰愈演愈烈,势不可遏;百家学说纷呈,思想不统一的状态依然。诸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摆在武帝面前。武帝……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开疆拓土,极大地推动了“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基本实现。——摘自图说中国历史编委会《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材料三中央集权制从总体上来说,有助于我国古代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亦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周法”有关的政治制度及其进步作用。并概括秦变“周法”后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中央和地方制度上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西汉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诸侯王的弊病”、匈奴侵扰以及思想不统一等问题,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举措。(8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的认识。(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根据上面图示材料归纳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18.活动探究题。七年级某历史小组进行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主题探究活动,A、B、C三组同学收集了不同的资料。请你加入并回答有关问题。(20分)探究一:A组同学围绕“实物探千年”小主题收集了古代部分生产工具、农业著作的文物史料。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完成文物的解说。文物名称及图像铁犁牛耕画像砖《齐民要术》书影解说产生于①时期。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的社会变革。作者是②。凸显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1)补充空白:①②。(4分)探究二:B组同学围绕“统一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小主题,制作了如下的表格。时间背景措施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让士兵复员生产;释放奴婢为平民;鼓励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和兵役东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减轻刑罚;惩处贪官污吏;(2)根据图表,比较西汉初年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指出在西汉和东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8分)探究三:C组同学围绕“人口迁徙对经济的影响”小主题收集下列图片和史料。史料1:孝文帝迁都后……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商业贸易之盛远远超出平城和南朝的建康,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史料史料1:孝文帝迁都后……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商业贸易之盛远远超出平城和南朝的建康,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史料2: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