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第1页2024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周易》认为,天地的根本功能是培育生命。天地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自然环境的功能。环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环境指人居住的场所,这在地球上只占一小部分,这部分地方适合居住。而大部分地方不适合人居住,虽不适合人居,却与人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蕴藏有丰富的供人生存与生活的资源。没有这些资源,人是无法在地球上生活的。所以,从广义来说,整个地球连同与地球有关系的宇宙均是人的环境。我们之所以称地球以及与地球相关的宇宙为人的环境,是因为它培育着人的生命。目前,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还只发现地球这一个星球适合人居住。具有培育生命功能的天地,拥有两种重要的品格:第一,生态的品格。《周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生”的概念,包含生命与生态两个方面的内涵。《周易》虽然将人的生命置于首要位置,但没有忽视别物的生命,而且总是将人的生命与别物的生命联系起来。它强调的生,是万物的生,而不是人这一物的生。无妄卦《象传》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朱熹解释此句,云:“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万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与之以无妄也。先王法此以对时育物,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对时育物”,按照时令培育万物,强调“时”对育万物的重要性。所谓“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就是要求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即“不为私”,尊重他物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即尊重“其所性”。重视生命以及重视生态是中国天地概念的精髓。第二,神性的品格。《周易》中的“天地”具有神性。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天”在这里就是指天地,《周易》中常有用“天”代替“天地”的情况,所以说“天之神道”就是说“天地之神道”。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易》说的“神道”含义比较模糊,可以理解为神灵之道,也可以理解为神奇之道。《说卦传》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显然,这里的神意在“妙”。妙,既是奇之至,也是美之极!概而言之,《周易》说天地具有神性,这神性指的是天地的不可知性、无限性、神秘性、神圣性。说天地具有神性的品格,不管这神是否具有人格神的意义,其意图是明显的,那就是对天地要有一种敬畏感。《周易》强调天地具有神性的品格,促使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这不仅能让人类更好地从自然界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而且能让人类更好地保护好建设好自己的环境——自己的家园。(摘编自陈望衡《<周易>“天地”观念于环境美学的重要意义》)材料二:在宋代道学家们看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基本内容包括:其一,面对自然界时,要有下对上、卑对尊的敬畏之心。张载指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二程、朱熹等人也认为,“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帝者生物之祖,故推以为配而祭于明堂也”。宋代道学家把社会伦理的道德标准运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在承认人类也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即生态环境的产物的基础之上,肯定天地是孕育万物的“父母”。其二,在依赖自然界时,要有“顺其自然”的平和愿望。宋代道学家们的环境意识告诉我们,人类要想依赖自然界正常地生存,就必须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客观规律。离开了这一点,人类的活动就会失度,故“人能顺其自然之理,乃为智也”。二程认为,“天地之道,至顺而已矣”,“观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乎顺,浩然乎归”。一般认为,道学是以传统儒学为主体,吸收、糅合了佛、道二家思想而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其中,由于佛、道二家比儒家更主张顺应天道,更热爱自然,更关注生态环境,因此,其哲学思想中表现出更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倾向和更具有进步意义的环境意识。其三,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自然环境的合理措施。在思考如何利用自然界、如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时,宋代道学家们认为,“天只是以生为道”,“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天理发见流行之实”。既然如此,就应“使万物无一失所者”,这既是“天理”,也是道德要求。因此,他们主张“本天道为用”“范围天用”,即把天之“用”与人之“用”统一起来,“天地与人,合而成德”,“尽人道而合天德”。其四,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不要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要把人看作与自然万物平等的一员,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价值。二程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在他们看来,一切人与物都是天地父母所生的,人是天地间自然万物中平等的一员,在天地面前人与人都是同胞兄弟,人同物都是同伴朋友。(摘编自张全明《论宋代道学家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包括地球在内的茫茫宇宙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自然环境的唯一功能也是天地的功能,即培育生命。B.在辽阔的宇宙中,唯有地球这个星球适合人居住,此星球拥有两种重要品格,即生态的品格和神性的品格。C.《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中,“生”这个概念包含生命与生态两方面的内涵,它强调“生”是万物之“生”。D.张载认为“乾称父,坤称母”“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界要有敬畏之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行事,即所谓“与天地合其德”,这样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B.宋代道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生态和谐思想,把和谐看作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普遍性原则。C.道学是在儒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但它比儒学更主张顺应天道、关注生态环境,其环境意识更浓。D.人类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自然环境的合理措施,把天之“用”与人之“用”统一起来,尽人道而合天德。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周易》“天地观”范畴一项是()A.供人生存与生活的环境。 B.重视生命和生态。C.“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 D.“天地之道,至顺而已矣。”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周易》与宋代道学家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有哪些共通之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②“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③“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④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⑤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⑥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⑦“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⑧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⑨“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⑩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米考伯太太生活很不如意,虽然不喜欢以招租的形式和陌生人住在一起,但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最终同意,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吃喝享受。B.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中“我们的家”这称呼主要表现了“我”去米考伯先生家的兴奋。C.米考伯太太刻意向“我”介绍米考伯家庭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其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D.童年的大卫,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事件的观察者,作者将自己回忆过去时的情感寄托在大卫身上,极力探索孩子的心灵世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米考伯家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是“一个孤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等问题的广泛关注。B.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C.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能激发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产生艺术感染力。D.第④段写米考伯太太跟“我”谈论现在与她结婚以前的生活比较,表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8.“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情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请依据节选内容加以梳理概括。9.“米考伯”一词被收入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造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责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人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题号对应位置填写答案。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业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毕弋”泛指打猎活动。D.家、国,“家”指诸侯的封地。“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C.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不信天命,认为事在人为。这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或百姓的批评。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兼爱非攻”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2)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14.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带给你哪些启示?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贫女秦韬玉①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时世:当代。白居易《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俭:同“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衣着谈起,开头一句说自己生在贫苦人家,自幼穿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B.诗歌三、四两句颇有无奈之意: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还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C.诗歌五、六两句亮明坚决的态度:我只凭一双巧手做好针线,决不迎合流俗,眉飞色舞同别人争妍斗丽。D.本诗语言朴拙、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细腻而又爽利、极富个性色彩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衷曲。16.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12月20日,为期3个月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二十多家文博单位参展,展出《红楼梦》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艺术品近600件(套),全景式呈现了这部百科全书式巨著的文化景观。此次展览展出了《红楼梦》各种各样珍贵的版本、续本及译本,许多版本是首次公开露面。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与《红楼梦》有关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生活日用,其中不乏珍贵的名家手稿、鲜见的报纸照片、精美的绘画书法等。展览最后汇集了中外众多对《红楼梦》的重要评价,彰显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主办方表示,《红楼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此次展览是有史以来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广、展品最全的一次《红楼梦》主题展览。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广大观众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18.根据上面文段内容,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19.假设你是该展览活动引导解说员,请你为这次展览活动写一则7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至少使用两种修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远古部族之间的互相仇杀、西方中世纪的战争、东方文明的农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①,它夺去生命,带来死亡。即便是战争的幸存者,也难免经历创伤、饥饿和病苦;而战争的失败者,则只能接受被剥削甚至被奴役的命运。所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许是世界人民为数不多的共识了。但是,即便大多数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类社会至今依然无法摆脱战争的阴霾。②?从《海牙公约》到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从国际联盟到当下的联合国,为何人类社会防止战争、促进和平的种种尝试往往收效甚微?从这一问题出发,便衍生了国际政治学。起初,人们往往将这一问题归结于“邪恶”——不是人类本质上的邪恶,便是③。但有人认为,人类的本质——“人性”,不是国家内在的结构或者所谓“人性”,它蕴含着战争的起源。因为人类在本性上拥有自我保全和侵略,所以才会发动战争。这便是摩根索的“人性现实主义”。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②文学和科学之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莫言③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处,文体不限,立意自定。2024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8分)【答案】1.C2.C3.D4.①引用论证,引用宋代道学家代表的言论证明各分论点。②举例论证,列举张载、二程、朱熹等人的主张,证明“面对自然界时,要有下对上、卑对尊的敬畏之心”的观点。5.①尊重他物生存与发展的权利。②敬畏自然。③顺应自然,按规律办事。【答案】6.D7.C8.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温和的讽刺。9.①运用了夸张手法(或漫画式)。如米考伯先生初次亮相,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喜欢装“文雅气派”的米考伯。②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如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鲜明对比、缺乏责任心。二、文言文阅读(12分)【答案】10.CEG11.D12.A13.(1)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2)他们不这样说:“我疲沓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却说:“我命里本来就穷。”14.①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可怨天尤人;②我们应当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参考译文: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从这做起,升为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寻求从政之途),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认为他与众不同。鲁国依然善待孔子,因此他就返回了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请允许我与孔子去周地。”鲁国国君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让他们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事情结束之后)告别时,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但还虚有仁人的称誉,那就送你几句话吧: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考虑自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念,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没有了。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答案】15.C16.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姿优雅,品格高洁,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②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7.【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③.自见者不明④.自是者不彰⑤.钟鼓馔玉不足贵⑥.但愿长醉不愿醒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答案】18.示例一:隻立千古,谁解其味——最大规模《红楼梦》文化展亮相国博示例二:都云作者痴,试解其中味——《红楼梦》文化展600余件文物文献再现红学世界19.示例一:重温经典,梦回红楼。做一回红楼梦中人,饮仙醪,赏妙曲;携一卷海棠菊花诗,寻香菱,忆潇湘。亭台楼阁见巧制,鲜衣美食显气度,烈火烹油兆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