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朝崩溃的原因。统一的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壹秦的统一统一的过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1.统一的原因秦国地形图武关萧关大散关函谷关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史记·河渠书》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龙门渡夏阳渡潼关茅津渡

(秦之)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荀子·强国篇》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樊树志《国史概要》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材料: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遂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

——李斯《谏逐客书》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材料:历代秦国重臣原身份百里奚虞国人商鞅魏国人张仪魏国人李斯楚国人过程灭六国击匈奴征南越控西南魏楚齐韩秦赵燕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开灵渠、设南海、象郡)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的过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统一的措施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材料一: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提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守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只有皇帝可以称自己为“朕”,命令称为“制”或是“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材料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根据上述材料,了解皇帝称号的由来,归纳秦朝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皇权至上(首创)(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御史大夫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事(虚设)皇帝侍卫首领皇宫卫戍司令掌皇帝的舆服车马皇室事务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国同构司法刑狱赋税征收管理工商税务皇室财务民族外交祭祀礼教丞相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中央:三公九卿制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点击添加标题郡县制特点:(1)郡县长官由中央(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

地方: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俸禄制地方独立性强世官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官员产生与中央关系影响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其他方面:经济、文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建驰道和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3.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

材料一

“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积极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4、评价

材料三:由于靠战争发迹,因而又极端迷信暴力,主张严刑峻法,“权制独裁”,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实行暴政,加强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及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实为有秦一代政治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5卷弊端:专制统治易于滋生暴政,激化社会矛盾。贰秦的暴政二、秦朝的暴政大兴土木求仙问药外出巡游封禅修建秦长城刑法严苛修建陵墓1、政治表现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徭役沉重,刑罚严苛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秦王朝为什么会短命而亡?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2、焚书坑儒3、始皇之死叁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前209秦朝的灭亡前207楚汉战争前206—前204年1.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者——陈胜、吴广经过——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但不久兵败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2.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①秦朝的灭亡②楚汉战争材料一:(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荀悦《汉纪》材料二:(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得出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课堂小结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统一背景统一过程拓展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BC230——BC221年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秦速亡的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反秦势力的发展统一的意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BC221——BC207年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