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2.1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2.1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2.1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2.1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1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第1层基础必备练限时:15min

一、选择题

1.学习动物类群后,小明同选观察到蝴蝶的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下列动物与蝴蝶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A.蜘蛛、蜻蜓B.蚯蚓、苍蝇

C.河蚌、螳螂D.蛔虫、蚂蚁

【答案】A

【分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

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蝴蝶属于节肢动物。

【详解】A.蜘蛛、蜻蜓都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苍蝇属于节肢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螳螂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春暖花开,蝶儿飞舞,美丽的蝴蝶竟是由丑陋的“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应

该是()

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

【答案】B

【分析】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蝴蝶属于昆虫,其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卵是指受精卵,

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所以“毛毛虫”是昆虫

发育的幼虫。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第1页共15页.

3.图中a、b分别代表蜈蚣和蝗虫,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的是()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都有两对翅膀

C.都有三对足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

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蝗虫属于昆虫纲,蜈蚣属于多足纲。

【详解】A.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蜈蚣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A错误。

B.蝗虫有两对翅膀,蜈蚣没有翅膀,B错误。

C.蝗虫有三对足,蜈蚣有多对足,C错误。

D.蜈蚣和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D正确。

故选D。

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A.腔肠动物B.节肢动物

C.环节动物D.软体动物

【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90%以

上。

【详解】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昆虫纲,是动物界

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

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

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

【答案】A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第2页共15页.

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

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据此解答。

【详解】A.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与寄生生活无关,A符合题意。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适于寄生,B不符合题意。

C.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

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C不符合题意。

D.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与寄生生活相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北京的夏夜,伴着蝉儿鸣唱,人们喜欢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消夏。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

是()

A.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C.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甲壳类(如

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

【详解】A.蝉生活在树上,小龙虾生活在水中,两者生活环境不同,A错误。

B.小龙虾不具有翅,B错误。

C.小龙虾的身体并不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而是分为头胸部、腹部和附肢三部分,C错误。

D.蝉和小龙虾的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角也分节,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中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B.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要快

C.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比从它的肛门到环带要远

D.用手指在蚯蚓腹面来回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答案】C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A.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

第3页共15页.

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

随时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A正确。

B.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粗糙的纸比玻璃纸板摩擦力大,

更有利于刚毛固定身体,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要快,B正确。

C.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后端离环带远,C错误。

D.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

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D正确。

故选C。

8.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结构不相匹配的是()

A.蛔虫﹣角质层B.蚯蚓﹣皮肤C.河蚌﹣外壳D.蜘蛛﹣外骨骼

【答案】B

【分析】(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

(3)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

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4)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虾、蟹、蜘

蛛。

【详解】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A正确。

B.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

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

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而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中胚层)、皮

下组织三层组成。因此蚯蚓没有皮肤,B错误。

C.河蚌是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和贝壳,C正确。

D.蜘蛛是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D正确。

9.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功能,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蚯蚓体壁分泌粘液,密布毛细血管,使其运动灵活

B.河蚌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适应两栖生活

C.节肢动物一般有两对翅,用于飞行

D.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发达,适应寄生生活

【答案】D

第4页共15页.

【分析】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据此解答。

【详解】A、蚯蚓没有专门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

交换,与其运动灵活无关,运动灵活主要是身体分节,A错误。

B、河蚌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不能生活在陆地上,B错误。

C、昆虫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一般有两对翅,用于飞行,不是所有节肢动物都能飞,C错误。

D、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吸食人体半消化的食物,生殖器发达,能够产生大量的

生殖细胞,而且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适应寄生生活,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要掌握各种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10.蛔虫具有很多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器官不发达,生殖能力弱

B.运动器官发达,运动能力强

C.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D.身体分节,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

【答案】C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A.蛔虫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会具有非常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强大的生殖能力。它们能迅速产

生大量的后代,以增加在宿主体内寄生和存活的机会,A错误。

B.蛔虫寄生在宿主体内,通常不需要强烈的运动能力。它们的运动器官相对退化,以适应寄生生活,B错

误。

C.蛔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依赖宿主提供的营养物质生活。因此,它们的消化管结构非常简单,肠仅由一层

细胞构成,这有助于它们更有效地吸收宿主提供的营养,C正确。

D.虽然蛔虫体表确实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这是为了保护它们免受宿主体内消化液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蚀,

但蛔虫的身体并不分节。身体分节是某些其他寄生虫(如环节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蛔虫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是蝗虫的外形图,据图回答:

第5页共15页.

(1)它的身体分为[A]、[B]、[C]三部分,它的运动中心是。

(2)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可以起到防止的作用。

(3)将蝗虫[B]、[C]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被

淹没。

【答案】(1)胸部腹部胸部

(2)水分蒸发

(3)气门

【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足和翅是其飞行器官,体表有外骨骼,为无脊

椎动物。

图中:a触角,b中足,c后足,d翅。

【详解】(1)观察蝗虫的外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身体被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A头部、B胸部和

C腹部。其中,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它包含了蝗虫的主要运动器官——足和翅,使得蝗虫能够灵活地

在各种环境中移动。

(2)蝗虫的体表覆盖着一层坚硬的外骨骼,这层外骨骼不仅为蝗虫提供了保护,防止其受到外界的伤害,

还起到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重要作用。

(3)当我们将蝗虫的胸腹部插入水中时,过一段时间蝗虫就会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在呼吸时,气体是通过

位于其体表的气门进出其身体的。当胸腹部被水淹没时,气门也被水封住,导致蝗虫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

最终窒息而死。

第2层能力提升练限时:10min

1.下列关于蛔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蛔虫身体细长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比较简单,适应寄生生活

C.蛔虫既有口也有肛门

第6页共15页.

D.蛔虫寄生在动物的小肠中,对动物体没有危害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A正确;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防

止寄主消化液的侵蚀,消化管比较简单,适应寄生生活B正确;蛔虫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C正确;蛔

虫寄生在动物的小肠中,靠吸食小肠半消化的食糜生活,会造成动物的营养不良,D错误。

考点:常见的寄生虫病。

2.下列有关“观察蚯蚓”实验中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表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身体的后端是靠近环带的一端

C.蚯蚓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D.实验中要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身体表面

【答案】B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的体节构成,体表有环带,距离环带较近的一端是前

端。

【详解】蚯蚓身体腹面有刚毛,刚毛是其运动器官,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就是摸到了蚯蚓的刚毛,故A正确;蚯蚓身体细长,前段稍尖,后端稍圆,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在前端

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后端远离环带,故B错误;蚯蚓为了完成正常呼吸,蚯蚓的体壁能分泌粘液,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故C正确;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为了维持蚯蚓的正常

呼吸,在实验时需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触蚯蚓体表,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蚯蚓的主要特征。

3.被诗人赞美为“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的蜻蜓是飞行高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蜻蜓能够飞行,属于鸟类

B.蜻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和肌肉

C.蜻蜓的运动器官是胸部的三对足和两对翅

D.蜻蜓与蜘蛛都属于昆虫

【答案】C

【分析】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蜻蜓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身

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详解】A.蜻蜓虽然能够飞行,但其身体结构和生殖方式等特征并不符合鸟类的定义。蜻蜓属于昆虫,具

有昆虫的典型特征,如身体分节、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等,A错误。

第7页共15页.

B.蜻蜓作为昆虫,其运动系统并不包括骨。昆虫的身体是由外骨骼和内部软组织构成的,外骨骼起到保护

和支撑身体的作用,而内部软组织则包括肌肉等用于运动的组织。因此,蜻蜓的运动系统并不包括骨,B

错误。

C.蜻蜓的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这些结构都是蜻蜓的运动器官。足用于爬行和支撑身体,而翅则用于飞

行。这些运动器官共同协作,使蜻蜓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C正确。

D.蜻蜓属于昆虫,这是正确的。但蜘蛛并不属于昆虫,而是属于蛛形纲的动物。昆虫和蛛形纲动物虽然都

是节肢动物门下的成员,但它们在身体结构、生殖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D错误。

故选C。

4.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等一系列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详解】①蝗虫是通过气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门是气体进出的一个门户,适于陆地生活。

②蝗虫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爬行,后足跳跃;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

大,适于飞行;所以胸部是它的运动中心。

③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

因。

④有一对复眼,对昆虫的取食、生长、繁殖等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生活环境,其视觉还不

能算是发达,蝗虫有三个单眼,能够感光,而不是一对,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掌握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即能正确答题。

5.小龙虾(如图)是我们湘潭人夏季的一道美食。下列有关小龙虾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8页共15页.

A.与果蝇属同一类群

B.在水中用鳃呼吸、鳍游泳

C.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D.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

【答案】A

【分析】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

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小龙虾和果蝇的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门,

A正确。

B.小龙虾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但是没有鳍,用足游泳,B错误。

C.小龙虾的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附肢分节,C错误。

D.小龙虾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螃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身体和附肢不分节B.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蟹钳有防御功能D.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答案】A

【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详解】A.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身体和附肢都有明显的分节,A错误。

B.螃蟹的体表覆盖着坚韧的外骨骼,这是节肢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外骨骼不仅为螃蟹提供了保护,还起

到了支撑身体的作用,B正确。

C.螃蟹的蟹钳是其重要的防御和捕食工具。蟹钳坚硬且有力,可以用来夹住猎物或抵御天敌的攻击,C正

确。

D.螃蟹作为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即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是生物体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的重要能

力,D正确。

故选A。

7.“安逸四川,龙虾狂欢”。兴文共乐有小龙虾基地,今年上半年宜宾市兴文县市民广场举办了“兴文石海小

第9页共15页.

龙虾”美食文化节,下列有关小龙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龙虾既是节肢动物,也属于昆虫

B.吃小龙虾剥去的背部壳是虾的外骨骼

C.小龙虾的附肢分节,使运动灵活

D.虾肉为食客们提供了动物蛋白

【答案】A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小龙虾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发达的头胸

甲,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A错误。

B.小龙虾的体外有外骨骼,吃小龙虾剥去的背部壳是虾的外骨骼,B正确。

C.小龙虾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附肢分节,使运动灵活,C正确。

D.虾肉的营养丰富,为食客们提供了动物蛋白,D正确。

故选A。

8.某海域发现一种新甲壳动物,形似龙虾,体型较小,属于节肢动物。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

是()

A.有三对足,两对翅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D.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答案】A

【分析】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

【详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

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足和触角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是节肢动物中昆虫的特征,比如其它动物如蜈

蚣、蝎子等就没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的特征,但也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线形动物因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蛔虫是常见的线形动物。下列属于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的是

()

①体表有角质层;②身体细长;③有口有肛门;④生殖能力强;⑤消化管结构简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

【答案】D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营养的方式叫寄生。

【详解】①体表有角质层;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①符合题意。

第10页共15页.

②身体细长;身体细长与寄生生活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有口有肛门;蛔虫有口有肛门与寄生生活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生殖能力强;蛔虫有发达的生殖器官,能产下数量巨大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④符合题意。

⑤消化管结构简单;蛔虫的消化管简单,适于吸收寄主已经半消化的食糜,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⑤符合

题意。

由此可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如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身体分为[一]头部、[二]、[三]三部分。

(2)[二]为蝗虫的运动中心,是因为该部分着生有三对足和两对[④]。

(3)仔细观察蝗虫的结构①和③发现它们都;体表保护身体的“盔甲”是,该结构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

发,使蝗虫能够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4)与蝗虫呼吸有关的结构是[⑤]。

(5)将甲、乙两只蝗虫做如下处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___

A.甲蝗虫死亡B.乙蝗虫死亡C.同时死亡D.都不死亡

【答案】(1)胸部腹部

(2)翅

(3)分节外骨骼

(4)气门

(5)B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

水分的散失;昆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一般有2对翅,适

于飞行。

第11页共15页.

图中,一是头部、二是胸部、三是腹部;①是触角、②是中足、③是后足、④是翅、⑤是气门。

【详解】(1)蝗虫属于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2)蝗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②中足和③后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2对④翅,适于飞行;

胸部为蝗虫的运动中心。

(3)仔细观察题图,我们发现蝗虫的身体和附肢(如①触角、③足)都分节,这样可以使运动灵活。

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

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4)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⑤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气门和蝗虫体内

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5)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因此蝗虫的头

部深深浸入水中,空气中的氧气仍然可以通过胸腹部的气门进入体内,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但

如果蝗虫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则会无法进行呼吸而死亡。因此,将甲、乙两只蝗虫做

如下处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乙蝗虫死亡。

故选B。

第3层拓展培优练10min

1.某兴趣小组为了更好地了解并爱护蚯蚓,他们开展了观察蚯蚓的实验。如图是他们观察到的某一条蚯蚓,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他们还一起设计了以下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烧杯,贴上甲、乙标

签。在甲烧杯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烧杯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烧杯中同时各

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请你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它的身体由很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上图中,蚯蚓的(填图中数字)

端为身体的前端。

(2)把同一条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观察运动情况,发现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较快,

这说明:蚯蚓的运动不仅需要肌肉的收缩,还需要的协调运动。

(3)有位同学上述实验中,为了观察蚯蚓的运动,特意给蚯蚓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油,一段时间后蚯蚓可

能______。(填字母)(凡士林是一种矿物蜡,能在皮肤表面产生保护膜,透气性较差)

A.运动加快B.死亡C.运动减慢

第12页共15页.

(4)上述甲乙两烧杯的实验中,实验变量为。如要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两个烧杯中均放入湿

润的肥沃土壤,若将乙瓶放在明亮处,甲瓶应该放在处。

【答案】(1)2

(2)刚毛

(3)B

(4)水分黑暗(或者阴暗)

【分析】(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

显,颜色也与其他体节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厚,如同在蚯蚓的身体上戴了一个环,称为环带。

(2)分析图可知:1是后端,2是前端,3是环带。

【详解】(1)蚯蚓身体前端有环带,上图中,靠近2端有环带,所以2端为身体的前端。

(2)把同一条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观察运动情况,发现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

较快,这说明:蚯蚓的运动不仅需要肌肉的收缩,还需要刚毛的协调运动。刚毛可以固定身体,协助运动。

(3)有位同学在上述实验中,为了观察蚯蚓的运动,特意给蚯蚓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油,一段时间后蚯

蚓可能死亡。因为凡士林是一种矿物蜡,能在皮肤表面产生保护膜,透气性较差,会阻碍蚯蚓的呼吸,导

致蚯蚓死亡,AC错误,B正确。

故选B。

(4)上述甲乙两烧杯的实验中,甲烧杯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乙烧杯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实验变

量为土壤中的水分。如要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两个烧杯中均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若将乙瓶放在

明亮处,甲瓶应该放在黑暗处,这样就形成了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蚯蚓穴居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某生物兴趣小组计划利用蚯蚓来分解果皮、菜叶等生活垃圾,净化环境。在确定处理方案时,该小组决定

首先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土壤湿度(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蚯蚓若干条,土壤,无盖的纸盒等。

方法步骤

1.采集同一花园同一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