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25_第1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25_第2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25_第3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25_第4页
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2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生命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和最终能源物质依次是()

A.糖类;脂肪、太阳能。

B.ATP;糖类、太阳能。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核能、太阳能。

2、下列生物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A.大肠杆菌B.根瘤菌C.酵母菌D.乳酸菌3、下列生物现象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B.成群的蝗虫飞过村庄C.成群的小鸡在养鸡场内啄食米D.成群的珊瑚虫摆动触手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叙述正确的是()A.在现代条件下,黑猩猩也可以进化为人类B.原始的鸟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C.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其对病原体选择的结果D.长颈鹿为了吃高处的食物,经常伸长从而使颈很长5、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A.毛细血管B.桡动脉C.肺静脉D.肺动脉6、对于鱼类循环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B.心室中流动脉血。

C.循环路线只有一条。

D.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____,它可分为____、____。8、我国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关键是____.____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9、动物群体中的个体之间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通过动作、声音和_______传递信息。10、(1)鱼能够在水中生活,与它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是靠____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用____呼吸.

(2)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____、____都着生在胸部.

(3)蚯蚓通过肌肉和____的配合使身体灵活运动.11、某同学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

(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所控制的.

(3)小明研究黄蜂行为的方法,属于____法.12、【题文】呼吸系统由____和____组成。1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____,提高了工具的效能。14、在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形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的有无.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状。()16、小麦面粉主要来自于小麦种子的胚乳。()17、水螅的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有细胞结构.______(判断对错)18、鲸是海洋中最大的鱼类.______(判断对错)19、蝌蚪发育到成蛙要经过完全变态。20、桃花水母和珊瑚虫都属于腔肠动物。(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6分)21、图甲和图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图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②】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④】____________,以免压碎玻片标本。(2)若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_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__像(选填“正像”或“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3)图丁视野中口腔上皮细胞内颜色最深的结构为____。(4)图甲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22、小明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种子均饱满且完整、具有活力)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装置甲乙丙丁场所日光下日光下日光下日光下温度23℃23℃23℃0℃棉花状态潮湿干燥水浸没大豆潮湿发芽情况全部发芽没有发芽没有发芽没有发芽(1)上述表格中有组对照试验,变量分别是,若以温度为变量,实验组是,对照组是。(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3分)(3)农民在适宜季节播种时,为使苗全苗壮,从种子自身条件来看应采取的措施是:(3分)。23、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A.巴氏消毒法B.腌制法C.脱水法2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清水或唾液2mL唾液A2mL唾液振荡后保温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加入碘液2滴结果不变蓝变蓝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实验。(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酶。(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消化。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7分)25、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等营养餐。下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

(1)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_______。

(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____血。

(3)物质a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__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4)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_______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24分)26、【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7、【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8、【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

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的直接能源是ATP;即三磷酸腺苷,结构是腺苷-P~P~P,分解时离腺苷最远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放出大量能量,直接供生命活动利用.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生态系统都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动物之间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故选:B

【解析】【答案】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思考解答.

2、C【分析】试题分析:细菌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DNA,无成形的细胞核,大肠杆菌、根瘤菌、乳酸菌都属于细菌,真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等,酵母菌属于真菌,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和真菌的区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解析】【答案】C3、A【分析】解: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群体内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BCD;成群的蝗虫飞过村庄、成群的小鸡在养鸡场内啄食米、成群的珊瑚虫摆动触手;群体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

所以;属于社会行为的是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故选:A.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解析】【答案】A4、C【分析】解:A;在现代条件下;黑猩猩不可以进化为人类,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黑猩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在外因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环境条件.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A错误;

B;原始的哺乳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不是原始的鸟类进化的,B错误;

C;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C正确;

D;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长颈鹿为了吃到食物,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可以使颈变长,这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现代长颈鹿长颈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

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解析】C5、B【分析】略【解析】B6、B【分析】

鱼类的心脏分为两部分;有一心房和一心室,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循环路线只有一条,起点是心室,终点是心房,所以在心脏内流淌的血液是静脉血.综上,错误项为B

故选:B

【解析】【答案】鱼类的心脏有一心房和一心室;循环路线只有一条,据此答题.

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分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因素的含义、分类方面来切入。8、少生优生【分析】【解答】解: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故答案为:少生;优生。

【分析】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据此答题.9、气味【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动物通讯的有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解答】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如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是为了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是通过同伴的气味来寻找同伴,防止离开羊群;鹿撅起尾巴,露出反面显眼的白色,是通过动作引起同伴的警觉,防御敌害。因此,动物群体中的个体之间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

【解析】气味10、略

【分析】

(1)鱼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相互协调来维持鱼体的平衡,从而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靠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来完成呼吸.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膀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3)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没有骨骼支撑肌肉,是导致它移动缓慢的原因.

故答案为:(1)游泳;鳃(2)足;翅(3)刚毛。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鱼;蝗虫、蚯蚓的主要特征;结合鱼类、昆虫、环节动物的特征进行解答.

11、略

【分析】

(1)子代黄蜂虽然从末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表明这种行为是黄蜂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为先天性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等;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即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

(2)遗传物质。

(3)观察。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考点:此题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解析】【答案】呼吸道;肺13、制造工具【分析】【解答】“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因此“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制造工具。14、微生物【分析】【解答】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微生物.

故答案为:微生物。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试题分析: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血友病是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病,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状.假设用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血友病基因,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两个都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女结婚,他们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可能性是25%.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考点:血友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以遗传.【解析】【答案】对16、√【分析】试题分析:小麦面粉主要来自于小麦种子的胚乳考点:光合作用【解析】【答案】对17、×【分析】解: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

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有口无肛门.

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解析】×18、×【分析】解:鲸鱼的生殖发育特点就是胎生哺乳;具有用肺呼吸等特征,因此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和用肺呼吸等的特征;而鱼类具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特征.

关键是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鲸鱼的生殖发育特点,即可解答.【解析】×19、×【分析】试题分析:两栖动物的精子与卵细胞是在体外结合成受精卵的,所以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青蛙的幼体叫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是青蛙用肺呼吸,用四肢游泳或跳跃,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因此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进行完全变态发育的是有些昆虫,如家蚕,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和生殖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必须在水中完成。【解析】【答案】错20、A【分析】【解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题干中的珊瑚虫、水母具有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属于腔肠动物。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的例子,为基础题目。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6分)21、(1)粗准焦螺旋物镜(2)400倍倒像少(3)细胞核(4)生理盐水碘液【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图示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1)用显微镜观察时,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要先转动②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④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0X10=100(倍)。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因此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细胞内液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其作用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为了便于观察要进行染色,染色时,一般用稀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以便于观察,因此,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解析】(1)粗准焦螺旋物镜(2)400倍倒像少(3)细胞核(4)生理盐水碘液22、略

【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此实验甲、乙两组的变量是水分,甲、丙两组的变量是空气,甲、丁两组的变量是温度,乙、丙两组变量是水分和空气,乙、丁两组变量是温度、水分;丙、丁两组变量是温度、空气,因此上述表格中有3组对照试验,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若以温度为变量,实验组是丁,对照组是甲。(2)甲组种子温度适宜23度、潮湿(有适量的水),有充足的空气,因此种子萌发;乙组种子由于缺少适宜的水分所以不萌发;丙组种子由于水浸没大豆,缺氧不能正常的呼吸也不萌发;丙组种子由于温度太低不萌发,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3)种子萌发应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农民在适宜季节播种时,为使苗全苗壮,从种子自身条件来看应采取的措施是挑选粒大而饱满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多,有利于种子萌发,使苗全苗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答案】(1)三;水分、空气、温度;丁;甲;(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3)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23、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2)(3)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解析】【答案】(1)A细菌(2)B(3)A瓶煮沸,B瓶不处理(4)A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3)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4)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牙齿在口腔内既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又能进行物理性消化。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解析】【答案】(1)2mL清水对照(2)淀粉(3)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4)物理性化学性(无先后顺序)五、解答题(共1题,共7分)25、(1)唾液淀粉酶(或唾液)葡萄糖。

(2)吸收静脉。

(3)2

(4)肾小球重吸收【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代谢,难度较小。(1)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2)图中②表示消化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过程吸收了营养物质,而氧气供给了组织细胞,故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静脉血。(3)物质a从进人血液至到达下肢肌肉细胞的过程为: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肌肉组织,故物质a两次通过心脏。(4)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解析】(1)唾液淀粉酶(或唾液)葡萄糖。

(2)吸收静脉。

(3)2

(4)肾小球重吸收六、其他(共3题,共24分)26、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