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2、如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rm{(}rm{)}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rm{.}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rm{)}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C.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4、下列物质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rm{(}rm{)}A.rm{HCl}rm{NaCl}rm{NaOH}B.rm{KNO_{3}}rm{NH_{4}Cl}rm{Na_{2}SO_{4}}C.rm{NH_{4}NO_{3}}rm{Ca(OH)_{2}}rm{Na_{2}CO_{3}}D.rm{Ba(NO_{3})_{2}}rm{HNO_{3}}rm{K_{2}SO_{4}}5、下图表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rm{(}图中“rm{o}”“rm{隆帽}”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rm{)}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rm{(}rm{)}
A.过程rm{l}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B.过程rm{I}Ⅱ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C.过程Ⅲ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示意图还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再分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浓盐酸敞口久置质量减小,浓硫酸敞口久置质量增大,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rm{(}rm{)}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rm{A}二氧化碳水蒸气通入浓硫酸中rm{B}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过滤rm{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rm{D}氧化钙碳酸钙加入水,过滤A.rm{A}B.rm{B}C.rm{C}D.rm{D}8、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这时杠杆平衡rm{.}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rm{(}如图rm{)}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气泡产生为止rm{.}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rm{.}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rm{(}rm{)(}金属球上附着的液体忽略不计rm{)}A.拿掉烧杯后,要使杠杆仍然平衡,支点应向rm{M}移动B.铁球一定是空心的C.拿掉烧杯后,杠杆仍然平衡D.拿掉烧杯后,要使杠杆仍然平衡,支点应向rm{N}移动9、氨基钠rm{(NaNH_{2})}是生产维生素rm{A}的原料rm{.}工业上将金属钠于rm{97隆芦100隆忙}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NH_{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rm{NaNH_{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3}价B.rm{NaNH_{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35.9%}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Na+4NH_{3}dfrac{overset{;;triangle;;}{.}}{;}4NaNH_{2}+H_{2}隆眉}rm{4Na+4NH_{3}dfrac{
overset{;;triangle;;}{.}}{;}4NaNH_{2}+H_{2}隆眉}10、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rm{-}草酸,将草酸隔绝孔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
A.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D.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1、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rm{(}rm{)}A.B.C.D.12、菠菜中含有草酸rm{.}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rm{.}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A.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D.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读图填空;请将相关数据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rm{.}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rm{(}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rm{)}
rm{(1)}从表中查出rm{18}号元素的名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rm{(2)}表中第二周期各原子的结构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__.
rm{(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rm{.}氧元素与表中的______元素rm{(}写符号rm{)}化学性质相似.
rm{(4)}已知信息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人工合成第rm{11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最重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rm{293}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______.1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rm{(1)}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rm{垄脵}吹灭蜡烛;
rm{垄脷}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rm{垄脹}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rm{垄脺}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rm{垄脻}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rm{垄脼}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______包括事例______rm{(}填序号rm{)}
rm{(2)}打火机中常用丁烷rm{(C_{4}H_{10})}做燃料,丁烷与甲烷完全燃烧产物相同,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rm{.}请用数字和化学用语填空:
rm{(1)4}个氢原子______;
rm{(2)2}个氮气分子______;
rm{(3)3}个亚铁离子______;
rm{(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rm{(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1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一种物质为单质,另外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rm{.}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rm{(1)}若甲为单质;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rm{垄脹}______.
rm{(2)}若丙为单质,则甲为______;乙为______;丙为______rm{.(}均填化学式rm{)}1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用rm{m}代表的rm{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rm{(2)}氯元素的原子序数rm{n}等于______;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rm{(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______.1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rm{(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
rm{(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rm{(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
rm{(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
rm{(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rm{(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20、如图已知A;B、C、D、E、F为六种常见化合物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B通常为无色气体,E通常为无色液体,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
(2)D的俗称是____;
(3)B与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
(4)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1、燕燕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不知该溶液是否变质,于是她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燕燕猜测该溶液已变质,其依据是:NaOH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生成Na2CO3.
(2)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石灰水,发现石灰水,说明原溶液已经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溶液只有部分变质②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a;
b;
c、.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8分)22、根据物质rm{(}或粒子rm{)}的组成rm{(}或结构rm{)}不同,具体写出下列物质rm{(}或粒子rm{)}性质不同的原因:
rm{(1)}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
rm{(2)}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
rm{(3)CO}和rm{CO_{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23、完成有关rm{H_{2}O}计算:
rm{(1)}水中有______种元素组成。
rm{(2)}水中氢原子个数与氧原子个数比:______
rm{(3)}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______
rm{(4)}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rm{(5)100}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______.24、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木炭粉;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rm{垄脵}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rm{垄脷}反应rm{垄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垄脹}反应rm{垄脷}属于______反应rm{(}填写基本反应类型rm{)}滤液rm{II}中的溶质为______rm{(}填写化学式rm{)}.
rm{垄脺}若从rm{H_{2}SO_{4}}和rm{CuSO_{4}}中选择试剂甲,最好选用rm{H_{2}SO_{4}}合理的原因是______rm{(}填写序号rm{)}.
A.可以将硫酸铜变为铜。
B.自然界中硫酸比硫酸铜多;容易获得。
C.用硫酸铜反应一段时间后;铁表面有铜会阻碍铁的溶解。
D.不用硫酸铜;因为过量硫酸铜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rm{垄脻}试剂甲选用硫酸,实验过程中,当看到______rm{(}填写现象rm{)}即可判断硫酸过量.25、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rm{(Mg_{3}N_{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rm{(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rm{(2)a}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的总质量rm{m}为rm{;(}用含rm{a}的式子表示rm{m}的取值范围rm{)}rm{(3)}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Ⅰrm{.}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rm{NH_{3}}反应。Ⅱrm{.2NH_{3}+H_{2}SO_{4}}rm{(NH_{4})_{2}SO_{4}}Ⅲrm{.NH_{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步骤】rm{垄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垄脷}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rm{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rm{C}连接好装置rm{;垄脹}关闭活塞rm{K}打开rm{A}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rm{;垄脺}打开活塞rm{K}鼓入空气rm{;垄脻}再次称量装置rm{C}装置rm{C}增重rm{0.34g}请回答:rm{(}一rm{)}装置rm{B}的作用是rm{;}rm{(}二rm{)}装置rm{D}的作用是rm{;}rm{(}三rm{)}实验步骤rm{垄脺}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rm{;}rm{(}四rm{)}固体混合物中rm{Mg_{3}N_{2}}的质量分数为rm{;}rm{(}五rm{)}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rm{(}写一条rm{)}
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3题,共30分)26、A、rm{B}是初中化学学过的两种黑色物质;将它们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rm{B}____,rm{C}____,rm{D}____,rm{E}____.27、已知rm{A}rm{B}rm{C}rm{D}rm{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的转化关系rm{.}其中rm{A}rm{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液态;rm{D}是最理想的燃料;rm{E}是空气成分;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试回答:
rm{(1)}写出rm{C}rm{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rm{C}______;rm{D}______;
rm{(2)}写出rm{A隆煤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D}作为最理想的燃料,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rm{(4)}写出rm{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28、如图是rm{A}rm{B}rm{C}rm{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A}rm{B}rm{C}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rm{(}填写离子符号rm{)}.
rm{(2)}若rm{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rm{m=}______,该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rm{(}选填“得到”或“失去”rm{)}电子.
rm{(3)}铝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rm{.}请回答:
rm{垄脵}铝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______位rm{.}将铝块拉成细丝、压成薄片是利用铝的______性rm{.}
rm{垄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rm{.}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rm{(}填“得到”或“失去”rm{)}电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且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度不同,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同时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
【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而乙变化小.故不正确.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在此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C;由图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不正确.
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
故选B2、C【分析】试题分析:rm{A}根据加入的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考虑;rm{B}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考虑;rm{C}根据酸和碱的rm{pH}值的变化考虑;rm{D}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开始时没有沉淀,最后不再产生沉淀考虑.
解:A;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饱和石灰水中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错;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B错;
C、盐酸的rm{pH}值小于rm{7}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rm{pH}值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rm{pH}值rm{=7}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rm{pH}值大于rm{7}故C正确;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前没有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在不断增加,所以图象从零点开始,当反应完毕,沉淀不再增加,应改成横线,故D错.
故选C.【解析】rm{C}3、C【分析】解:rm{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故A正确;
B;化学变化就是指化学反应;都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B正确;
C;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故C错误;
D;干电池工作原理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D正确.
故选:rm{C}.【解析】rm{C}4、B【分析】解:rm{A}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三种物质间不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共存,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硝酸铵反应产生氨气和水;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钡和硫酸钾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若物质混合后能得到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
本题考查了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进行分析.【解析】rm{B}5、D【分析】解:rm{A}过程rm{l}表明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可拆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A理解正确;
B、从微观示意图看出,过程rm{I}Ⅱ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B理解正确;
C;根据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过程Ⅲ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理解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理解不正确;
故选D.【解析】rm{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BD【分析】解:rm{A}白雾是液体的小液滴;白烟是固体的小颗粒,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所以二者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故B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rm{.}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来保持,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后,溶液不变色,故D正确.
故选:rm{BD}.
A;根据白烟和白雾的区别进行分析;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以及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解答;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现象与结论的区别.【解析】rm{BD}7、AB【分析】解:rm{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rm{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rm{A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rm{(}提纯rm{)}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rm{.}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rm{垄脵}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rm{垄脷}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rm{(}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m{)}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AB}8、BD【分析】解:rm{A}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算出铁球和铝球减少的质量比.
设消耗的铁和铝的质量分别为rm{x}rm{y}硫酸的质量为rm{100g}质量分数为rm{a%}则:
rm{Fe+H_{2}SO_{4}=FeSO_{4}+H_{2}隆眉}rm{2Al+3H_{2}SO_{4}=Al_{2}(SO_{4})_{3}+3H_{2}隆眉}
rm{56}rm{98}rm{54}rm{294}
rm{x}rm{100g隆脕a%}rm{y}rm{100g隆脕a%}
即:rm{dfrac{56}{98}=dfrac{x}{100gtimesa%}}即:rm{dfrac{54}{294}=dfrac{y}{100gtimesa%}}
解得:rm{dfrac{56}{98}=dfrac
{x}{100gtimesa%}}解得:rm{dfrac{54}{294}=dfrac
{y}{100gtimesa%}}
故消耗的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rm{x=dfrac{56a}{98}g}rm{y=dfrac{54a}{294}g}rm{dfrac{56g}{98}g}
由质量比可见,铁球减少的质量大,所以支点应向rm{dfrac{54a}{294}g=28}移动;故此项错误.
B、铁球和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而铁比铝的密度大很多,所以铁球一定是空心的rm{9}故正确.
C;因为铁球减少的质量大;所以拿掉烧杯后杠杆向铝球倾斜,故此项错误.
D、因为反应后铝球的质量比铁球大,所以拿掉烧杯后,要使杠杆仍然平衡,支点应向rm{N}移动;此项正确.
故选BD
铁球和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而铁比铝的密度大很多,所以铁球一定是空心的rm{.}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至不再反应,铁球和铝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说明金属都有剩余,硫酸完全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硫酸消耗铁的质量要比铝多,所以反应后铁球要比铝球轻,故支点应向rm{N}移动.
这是一道理化综合题,杠杆或天平平衡问题经常出现在中考题中,解决这类要根据反应条件准确判断物质质量的变化.rm{.}【解析】rm{BD}9、BD【分析】解:rm{A}氢、钠元素均显rm{+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rm{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rm{(+1)+x+(+1)隆脕2=0}则rm{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rm{NaNH_{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23}{23+14+1times2}隆脕100%隆脰5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钠于rm{dfrac{23}{23+14+1times
2}隆脕100%隆脰58.9%}熔融,说明其熔点小于rm{97隆芦100隆忙}而铁的熔点较高,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金属钠于rm{97隆芦100隆忙}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97隆芦100隆忙}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2NH_{3}dfrac{overset{;;triangle;;}{.}}{;}2NaNH_{2}+H_{2}}选项中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反应物中氨气是气体,氢气的后面不需要标注rm{(NH_{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2Na+2NH_{3}dfrac{
overset{;;triangle;;}{.}}{;}2NaNH_{2}+H_{2}}.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rm{=dfrac{{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钠于rm{隆眉}熔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将金属钠于rm{BD}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dfrac
{{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制取氨基钠的反应原理,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m{97隆芦100隆忙}【解析】rm{BD}10、AB【分析】解: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A;甲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丙中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因此不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故A错误;
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一氧化碳,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故C正确;
D;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rm{AB}.
根据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注意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除杂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通过阅读众多的信息量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即可.【解析】rm{AB}11、AD【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rm{.}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rm{(}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rm{)}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A;因为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B;用手掌紧握烧瓶;若气密性良好,玻璃管中上升一段水柱,松手后水柱不下降,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出现此现象,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C;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D、要证明左右两瓶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向左瓶充气,若左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出现气泡,若左瓶气密性不好,则右瓶不会出现气泡;用注射器向右瓶充气,若右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中伸入液面下的导管口会上升一段水柱,若右瓶气密性不好,则导管口不会上升水柱rm{.}可见要验证rm{D}装置是否漏气还需要注射器;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故选A、rm{D}.【解析】rm{AD}12、CD【分析】解: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rm{A}甲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丙中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因此不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故错误;
rm{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rm{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一氧化碳,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故正确;
rm{D}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正确的是rm{CD}共两个;
故选:rm{CD}.
根据草酸隔绝____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知识进行分析rm{.}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注意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除杂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通过阅读众多的信息量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即可.【解析】rm{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解:甲图:直尺一个大格1cm;每一个小格0.1cm,物体的长度应为右端读数减去左端读数;
即为9.5cm-6.0cm=3.5cm.
乙图: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0-5=-5℃;
丙图:标尺一个大格1g;每一个小格0.2g,并且以游码的左侧对准的刻度为准;
物体的质量=50g+20g+5g+3.2g=78.2g.
故答案为:3.5cm;-5℃;78.2g【解析】3.5cm;-5℃;78.2g14、氩;39.95;电子层数都是2;S;175【分析】解:rm{(1)18}号元素是氩;其相对原子质量为rm{39.95}故填:氩;rm{39.95}
rm{(2)}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是都是rm{2}层;故填:电子层数都是rm{2}
rm{(3)}由于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氧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故填:rm{S}
rm{(4)}其原子序数为rm{118}根据原子序数rm{=}质子数可知,其质子数是rm{118}由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293}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rm{=}质子数rm{+}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rm{=293-118=175}故填:rm{175}.
rm{(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rm{(2)}依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分析解决;
rm{(3)}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rm{(4)}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rm{=}质子数rm{+}中子数的等式解决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解析】氩;rm{39.95}电子层数都是rm{2}rm{S}rm{175}15、清除可燃物;②④;2C4H10+13O28CO2+10H2O【分析】解:rm{(1)垄脵}吹灭蜡烛;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
rm{垄脷}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rm{垄脹}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rm{垄脺}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
rm{垄脻}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的原理.
rm{垄脼}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的是rm{垄脹垄脼}利用清除可燃物原理的是rm{垄脷垄脺}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rm{垄脵垄脻}.
rm{(2)}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因此丁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C_{4}H_{10}+13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8CO_{2}+10H_{2}O.}
故答案为:rm{2C_{4}H_{10}+13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8CO_{2}+10H_{2}O.}清除可燃物;rm{(1)}【或隔绝氧气rm{垄脷垄脺.}或空气rm{(}rm{)}或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rm{垄脹垄脼.}】
rm{(2)2C_{4}H_{10}+13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8CO_{2}+10H_{2}O.}
rm{垄脵垄脻.}根据灭火原理:rm{(2)2C_{4}H_{10}+13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8CO_{2}+10H_{2}O.}清除或隔离可燃物,rm{(1)}隔绝氧气或空气,rm{垄脵}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rm{垄脷}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rm{垄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rm{(2)}隔绝氧气或空气,rm{(垄脵}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rm{垄脷}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m{垄脹}【解析】清除可燃物;rm{垄脷垄脺}rm{2C_{4}H_{10}+13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8CO_{2}+10H_{2}O}rm{2C_{4}H_{10}+13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8CO_{2}+10H_{2}O}16、4H;2N2;3Fe2+;CH4;Al2O3【分析】解:rm{(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所以rm{4}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rm{4H}
rm{(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rm{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rm{2N_{2}}.
rm{(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1}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rm{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rm{3Fe^{2+}}.
rm{(4)}甲烷的化学式为:rm{CH_{4}}
rm{(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rm{+3}价,氧元素显rm{-2}价,其化学式为:rm{Al_{2}O_{3}}.
故答案为:rm{(1)4H}rm{(2)2N_{2}}rm{(3)3Fe^{2+}}rm{(4)CH_{4}}rm{(5)Al_{2}O_{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rm{.}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析】rm{4H}rm{2N_{2}}rm{3Fe^{2+}}rm{CH_{4}}rm{Al_{2}O_{3}}17、2C+O22CO;C+O2CO2;2CO+O22CO2;H2O2;H2O;O2【分析】解:若其中一种物质为单质;设甲为单质,则乙;丙可认为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且三者也能相互制取;
若丙为单质;则可认为,甲是水;乙是氧气,并且三者也具有相互制取的性质.
故答案为:rm{(1)垄脵2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CO}rm{垄脷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rm{垄脹2CO+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CO_{2}}rm{(1)垄脵2C+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CO}rm{垄脷C+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O_{2}}rm{垄脹2CO+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CO_{2}}.
要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有依据性的猜测;应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有依据性的猜测,应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rm{(2)H_{2}O_{2}}【解析】rm{2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CO}rm{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rm{2CO+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CO_{2}}rm{2C+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CO}rm{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
.}}{;}CO_{2}}rm{2CO+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CO_{2}}rm{H_{2}O_{2}}18、Al;17;35.45;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分析】解:rm{(1)13}号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rm{Al}故填:rm{Al}
rm{(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rm{n=17}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rm{35.45}故填:rm{17}rm{35.45}
rm{(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填: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rm{(1)}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rm{(2)}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rm{(3)}总结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本题主要可查元素种类的辨别方法和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获得电子,达到最外层为rm{8}电子的稳定结构.【解析】rm{Al}rm{17}rm{35.45}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19、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核和质子;分子原子中子;电子;质子电子【分析】解:rm{垄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和原子;
rm{垄脷}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故填:原子;
rm{垄脹}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和质子;故填:原子核和质子;
rm{垄脺}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rm{垄脻}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电子;
rm{垄脼}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rm{.}故填:质子;电子.
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rm{(}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rm{).}原子核带正电,又电子rm{(}电子质量很小rm{)}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一正一负,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中性;在原子中,原子序数rm{=}质子数rm{=}核电荷数rm{=}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中微粒的电性,性质大小等知识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解析】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核和质子;分子原子中子;电子;质子电子20、略
【分析】
(1)B通常为无色气体;经推断知:为二氧化碳;
(2)D为碳酸钠;而它的俗称是纯碱,苏打;
(3)“B与C反应生成E和F”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4)C→A即“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为:(1)CO2;
(2)纯碱;
(3)Ca(OH)2+CO2═CaCO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答案】框图题是推断题中的一种形式;是中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题型.这类题目一般是把物质的变化;性质、组成、结构等之间的联系用框图的形式在新情境中出现,试题面目新,考查容量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准“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B通常为无色气体;E通常为无色液体”则B为二氧化碳,E为水,A为氢氧化钠,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F为碳酸钙.把假设的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好符合题意.
21、略
【分析】
(1)因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2)Na2CO3+Ca(OH)2=CaCO3↓+2NaOH,CaCO3为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变浑浊;Na2CO3+Ca(OH)2=CaCO3↓+2NaOH
(3)①Na2CO3+CaCl2=CaCO3↓+2NaCl故答案为:CaCl2;生成白色沉淀.
②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不显红色,结论是溶液只有部分变质.故答案为:溶液变红色。
【解析】【答案】(1)NaOH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
(2)若溶液已变质则溶液中存在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可加入饱和石灰水看溶液是否变浑浊来判断溶液是否变质;
(3)因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可加入CaCl2溶液看溶液是否变浑浊来判断溶液是否变质;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因此在除尽碳酸根的情况下可滴加酚酞试液来判断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四、简答题(共4题,共8分)2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分析】解:rm{(1)}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rm{(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rm{(3)CO}和rm{CO_{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rm{(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rm{(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rm{(3)}分子的构成不同.
rm{(1)}根据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rm{(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解答.
rm{(3)}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23、两;2:1;1:8;88.9%;88.9g【分析】解:rm{(1)}由水的化学式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两;
rm{(2)}由水的化学式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rm{2}个氢原子和rm{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rm{2}rm{1}
rm{(3)}水的化学式为rm{H_{2}O}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rm{=}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rm{隆脕}原子个数之比,可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rm{(1隆脕2)}rm{(16隆脕1)=1}rm{8}.
故答案为:rm{1}rm{8}
rm{(4)}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rm{=dfrac{16}{1times2+16}隆脕100%隆脰88.9%}故填:rm{=dfrac{16}{1times
2+16}隆脕100%隆脰88.9%}
rm{88.9%}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rm{=100g隆脕dfrac{16}{1times2+16}隆脕100%隆脰88.9g}故填:rm{(5)100}.
rm{=100g隆脕dfrac{16}{1times
2+16}隆脕100%隆脰88.9g}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
rm{88.9g}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rm{(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rm{(2)}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rm{(3)}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rm{=}由元素的质量分数rm{=dfrac{{脭陋脣脴碌脛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计算即可;
rm{隆脕}元素的质量rm{(4)}化合物的质量rm{=dfrac
{{脭陋脣脴碌脛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m{(5)}【解析】两;rm{2}rm{1}rm{1}rm{8}rm{88.9%}rm{88.9g}24、漏斗;引流;H2SO4+CuO═CuSO4+H2O;置换反应;FeSO4;C;不再有气泡冒出【分析】解:
rm{(1)}根据过滤时所用仪器可知;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rm{(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木炭与硫酸不反应,化学方程式为:rm{H_{2}SO_{4}+CuO篓TCuSO_{4}+H_{2}O}
rm{(3)}反应rm{垄脵}后,滤液rm{1}中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铜,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硫酸铜和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rm{Fe+CuSO_{4}篓TFeSO_{4}+Cu}rm{H_{2}SO_{4}+Fe篓TFeSO_{4}+H_{2}隆眉}属于置换反应;滤液Ⅱ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rm{(4)}滤渣Ⅱ中含有剩余的铁粉,经过rm{垄脹}后得到铜;可知除去过量的铁粉,最好用硫酸溶液,用硫酸铜反应一段时间后,铁表面有铜会阻碍铁的溶解;
rm{(5)}过量的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会看到有气泡冒出,当不再有气泡冒出,硫酸过量.
故答案为:
rm{(1)}漏斗;引流;
rm{(2)H_{2}SO_{4}+CuO篓TCuSO_{4}+H_{2}O}
rm{(3)}置换反应;rm{FeSO_{4}}
rm{(4)C}
rm{(5)}不再有气泡冒出.
rm{(1)}根据过滤时所用仪器及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rm{(2)}根据反应流程及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rm{(3)}根据反应流程分析解答;
rm{(4)}根据反应后溶液的污染性分析;
rm{(5)}要得到更多的铜;可将反应过程中的铜全部回收.
对于流程图的题目关健是看明白流程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注意过量物质的去向,如何除去过量物质.【解析】漏斗;引流;rm{H_{2}SO_{4}+CuO篓TCuSO_{4}+H_{2}O}置换反应;rm{FeSO_{4}}rm{C}不再有气泡冒出25、(1)Mg3N2+6H2O3Mg(OH)2+2NH3↑2分
(2)<(或1.39a<1.67a)2分
(3)(一)吸收水蒸气(干燥)1分
(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1分
(三)使产生的氨气完全被浓硫酸吸收(合理即可)1分
(四)20%2分
(五)有部分氨气溶于水(合理即可)1分【分析】rm{(1)}氮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rm{(1)}化学方程式为,rm{Mg_{3}N_{2}+6H_{2}O}rm{3Mg(OH)_{2}+2NH_{3}隆眉}。rm{Mg_{3}N_{2}+6H_{2}O}rm{3Mg(OH)_{2}+2NH_{3}隆眉}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和rm{(2)}若完全生成rm{(2)}则rm{MgO}克rm{MgO}生成克rm{Mg_{3}N_{2}}若完全生成rm{Mg_{3}N_{2}}则rm{MgO}克rm{MgO}生成克rm{a}则生成固体的总质量的范围为rm{a}rm{Mg}或rm{Mg}。rm{MgO;}rm{MgO;}一rm{Mg_{3}N_{2}}中会含有水蒸气rm{Mg_{3}N_{2}}故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rm{a}rm{a}二rm{Mg}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rm{Mg}故在rm{Mg_{3}N_{2}}后连接装置rm{Mg_{3}N_{2}}。rm{<m<}rm{<m<}三rm{(}为了使rm{(}完全被浓硫酸吸收rm{1.39a<m<1.67a)}在反应结束后应鼓入空气。rm{1.39a<m<1.67a)}四rm{(3)(}解rm{(3)(}装置rm{)NH_{3}}增重rm{)NH_{3}}故,的质量为。rm{(}设rm{(}的质量为rm{)}。rm{)}rm{C}rm{C}rm{C}rm{C}rm{D}rm{D}rm{(}rm{(}rm{)}rm{)}rm{NH_{3}}rm{NH_{3}}的质量分数为,故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rm{(}。rm{(}rm{)}五rm{)}易溶于水rm{:}因此用此方法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管理专业练习测试卷
- 会计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八篇
- 中秋节三年级作文获奖范文
- 山东xx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家级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024年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与金融业务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合同效力争议诉讼代理委托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水电安装工程环保标准与质量控制协议3篇
- 2024年地形测量与地籍调查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推广合作协议3篇
- 室外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污水处理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 prs7910数据网关机技术使用说明书
- 高危急性胸痛的快速诊断和误诊病案分析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全真模拟试题三
- 项目采购招标方案
- GB/T 40169-202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和高密度聚乙烯(PE-HD)模塑板材
- GB/T 31579-2015粮油检验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 16552-2017珠宝玉石名称
- Unit4 Video time 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小学门岗保安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