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15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15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15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15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2、城市是有等级的,通常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是()A.城市人口比重B.城市人口规模C.城市面积大小D.城市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大小3、我国在近30年的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4、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题。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丁→丙C.丁→甲→乙→丙D.丁→甲→丙→乙5、内蒙古自东向西呈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6、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其目的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5题,共10分)7、读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1)若X轴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则()(2)今年暑假,小明从河北农村老家到在深圳打工的父母身边,9月1日成为深圳某小学的一名学生。影响小明一家迁移的主要因素有()A.M阶段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B.N阶段面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C.P阶段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P阶段8、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冷锋B.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晴,气温下降C.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冷锋D.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雨,气温升高9、【题文】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有差异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黑子和耀斑爆发C.太阳辐射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唯一能源D.太阳辐射的能量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10、读下图,完成下题。(1)图中属于暖流的是()(2)洋流④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主要是()A.①B.②C.③D.④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较低B.科技水平高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D.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2、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分)(1)按性质分,图中北半球由中纬西风形成的洋流为____流,如,南半球由中纬西风形成的洋流为____流,叫。(4分)(2)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____时针方向流动,其大陆东侧洋流按性质为____流。(2分)(3)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季,1月份卑尔根(挪威)的温度在2℃左右,而纬度较低的符拉迪活斯托克在-8℃左右,影响两地气温差别的洋流分别是____,____。(3分)(4)图中北海道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2分)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示为(夏、冬)至日光照图,这天太阳直射(纬线)。B点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度,这天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8分)(2)A点在B点的方向,A点夜长小时。图中晨昏线是(晨、昏)线。(6分)(3)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附近(近日点或远日点),上海昼比夜。(4分)1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4分)(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4分)(3)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4分)(4)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一年中,受气流C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4分)(5)图示季节,北半球的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气压中心)。(4分)15、【题文】暴雨、洪涝、滑坡和寒潮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16、【题文】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1个回归年。17、读“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其中距离地表平均33km的界面是________界面。(2)地球内部可分为如右图所示A、B、C三层,其中B名称为________。(3)横波不能通过的是____层(填字母),软流层位于____层之中(填字母)。(4)在地球上,A表层以外可划分为三个圈层:水圈、____圈、____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材料二如今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休闲农业,家住在市区的市民在郊区租种一块土地,让农民代管,自己在节假日到自己租种的土地上种上自己喜爱的蔬菜,体验播种、除草、杀虫、采摘的农家生活。让“网络偷菜”变为“实地种菜”,让农业走向城市,显示出城市和农村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1)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属于_________农业,其形成主要考虑利用了农业区位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___因素。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十几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________大幅提高,__________需求发生变化,使农业结构发生改变,基塘农业的生产受到冲击,农业生产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3)珠三角的休闲农业一般要接近__________市场,且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多位于__________处。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1)A.B附近有三条断层,结果形成了A.构造,B.构造;(地堑或地垒)(2)从岩层形态上看,C是构造,D是构造;(向斜或背斜)(3)从地貌上看C.D均为地形倒置:C形成,D形成;(山岭或山谷)(4)C、D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构造;(用字母表示)20、读亚洲季风环流图,回答问题。(6分)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1、下图为2010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说出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2)在图中A、B、C、D四条虚线中,可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__,并分别说明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和雨区的位置。(5分)(3)假如虚线C所代表的天气系统向郑州方向移动,试描述郑州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2分)2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2分)A.____C.____(2)在图中把缺少的水循环环节画出来,并标注名称。(3分)(3)水循环的类型有三种,它们是____、、。(3分)(4)人类可以通过、等措施来改变地表径流即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2分)23、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每空2分)(1)此时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气压,它割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2)半年后,A处刮季风,性质是,B处刮风。(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是。(4)与A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气候。成因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7分)24、【题文】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坐北朝南建筑?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材料二: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每年的8月底到11月初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季节工,其需求量大约在50万人左右,其中以河南和四川农民工最多。材料三: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棉花是直根,有较发达的根系,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1)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2)描述塔里木盆地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影响其形成的区位因素。(3)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基地,简述该地种植棉花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4)简要分析摘棉季节民工流动对图示区域和输出区的益处。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三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四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4)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白天阴天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则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最小。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解析】【答案】D2、B【分析】解:城市是有等级的;通常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是城市人口规模.

故选:B.

城市等级的划分:

①划分标准:一般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城市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解析】B3、A【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成因,难度一般。我国近30-40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的原因。如果是建国初期至70年代,即实施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增长高峰”的成因,那就得是B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和人口死亡率低。根据本题答案应是我国近30-40年,即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高峰”的成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解析】A4、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增长减缓阶段(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符合的是丁→甲→乙→丙。正确答案选C。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四个阶段。【解析】【答案】C5、A【分析】【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出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可作答。6、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开发和治理的原则。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以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即开发河流流域的优势资源,也结合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而不是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故选B。【解析】B二、双选题(共5题,共10分)7、【小题1】BD【小题2】BC【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问题。读图知,M阶段自然增长率低,应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此时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A错;N阶段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为人口加速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没有出现老龄化现象,C错;Q阶段自然增长率低且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趋缓甚至负增长,呈现老龄化现象,面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B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即P时段,D对。故选BD。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从题干中可知,小明的父母来到深圳打工,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报酬,所以其父母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因素,B正确;小明是来到父母身边生活,其父母在深圳工作,其影响因素是婚姻家庭,C正确;自然因素和政治因素与此次迁移无关,AD错误。故选BC。【解析】。【小题1】BD【小题2】BC8、B|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图示风向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A错误;C正确;图示即将经过M地的锋面为冷锋,则锋面过境后,可能出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锋面气旋图示的判读。【解析】【答案】BC9、A|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能源来源之一;不是唯一能源,故BC选项说法错误,A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解析】【答案】AD10、【小题1】AC【小题2】CD【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情况。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北赤道暖流、②千岛寒流、③北太平洋暖流、④加利福尼亚寒流。故选AC。

本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沿途气候的影响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由上题分析可知,④加利福尼亚寒流为寒流,对沿途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CD。

【解析】。【小题1】AC【小题2】CD11、A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亚洲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由于人口稠密,商品率低,A对。亚洲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较低,B错。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水利工程量大,C错。由于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精耕细作,单产高,D对。故选AD。【解析】A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北半球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了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按性质分都属于暖流。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属于寒流。(2)画出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可直接判断,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3)图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判断为北半球冬季。由于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而亚欧大陆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4)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及影响。【解析】【答案】(1)暖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寒西风漂流(2)顺暖(3)冬北大西洋暖流千岛寒流(4)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营养盐丰富,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13、略

【分析】试题分析:(1)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据图可知:图示时期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太阳高度角大,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此日全球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图可知:A、B两点都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A点在B点的正南方,A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据图可知:图示半球北经线等分为6个等分,则每个等分2小时,A点的夜长占4等分×2=8小时×2=16小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昼夜分界线是从夜半球逐渐过渡为昼半球,为晨线。(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动,每年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接近7月初,所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上海昼长夜短。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答案】(1)夏至日北回归线90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南16晨(3)远日点长14、略

【分析】试题分析:(1)图示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相应的偏向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季。(2)A地是中纬西风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是信风带,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C是中纬西风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风。C气流较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形成极锋天气。(4)B地是信风带,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所以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全年高温少雨。C是中纬西风带,受其影响温和多雨;30°N附近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炎热干燥;一年中,受气流C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5)图示是北半球的冬季,因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欧大陆寒冷,冷空气下沉形成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考点:主要考查全球大气环流。【解析】【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2)丰富A地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C气流较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全年高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副极地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15、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所以本题叙述中的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所以本题叙述错误。【解析】【答案】错误16、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不是回归年。回归年的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回归年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解析】【答案】错17、略

【分析】(1)地球内部按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所以距地表平均33千米的界面是莫霍面,古登堡界面的深度为地表以下2900千米。(2)据图可知B为地幔。(3)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而不能在液态中传播,而C圈层的上部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故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解析】(1)莫霍(2)地幔(3)C;B(4)大气;生物18、略

【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和特点。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农业集种植和养殖为一体,属于混合农业;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势较低,因此人们在地势低洼易涝的地区,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塘里蓄水养鱼,塘基上种植农作物,发展基塘农业,故其形成主要考虑利用了农业区位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因素;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有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安排农事活动、市场适应性强。(2)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农业种植品种发生变化的原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的变化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大。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基塘农业的生产受到冲击,农业生产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3)本题考查影响休闲农业经营的区位因素。由材料二信息可知,休闲农业可让城市居民亲身参与种花、种菜、除草、杀虫等农业劳动,也可以让他们体验采花摘菜等收获的乐趣,享受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增加了人们心理的愉悦,故珠三角的休闲农业一般要接近城市市场,且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多位于交通便利处。【解析】(1)混合地形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安排农事活动市场适应性强(2)城市化成本市场(3)城市交通便利19、略

【分析】试题分析:(1)读图,A.B附近有三条断层,结果形成了A地垒构造,B地堑构造。(2)从岩层形态上看,C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D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3)从地貌上看C.D均为地形倒置:C形成山岭,D形成谷地。(4)背斜利于储油,向斜是储水构造。C.D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D.,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C。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解析】【答案】(1)地垒、地堑(2)向斜、背斜(3)山岭、谷地(4)D、C20、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中风向判断,甲为冬季季风环流,乙为夏季季风环流;2月为冬季,与甲图符合,此时陆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根据图示可知风向为西北;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所以寒冷干燥。考点:季风分布及特点【解析】【答案】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西北风寒冷干燥(6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可画出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示乙处等压线分布较甲处密集,则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判断乙处风力较大。(2)锋面只形成于低压槽处,故判断为C、D线上,而A、B为高压脊,水平气流呈辐散,不能形成锋面。根据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可画出C、D两处形成的锋面性质,判断C处为冷锋;D处为暖锋;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即北半球位于锋面的北面。(3)结合上题分析,C处为冷锋,冷锋过境可能形成阴天、刮风、降雨、降温乃至雨雪天气。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和天气状况的判断。【解析】【答案】(1)甲为东北风,乙为西南风;(2分)乙风力大于甲(1分),因为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2)C、D(1分)C是冷锋,雨区在锋后(或在西北一侧,冷气团一侧),(2分)D是暖锋,雨区在锋前(或北侧,冷气团一侧)(2分)(3)阴天(云层增厚),雨雪,风力加大,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1分),之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1分)2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水循环主要表示海陆间循环,根据其主要环节和图示则A表示海洋水汽蒸发;C表示地表径流。(2)图示缺少海洋水汽向陆地的水汽输送;地表降水和下渗环流。(3)水循环的类型可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循环。(4)人类活动改造地表径流的方式主要包括: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围湖造田等措施。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及影响。【解析】【答案】(1)蒸发地表径流(2)水汽输送下渗降水(3)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修水库跨流域调水23、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从图上的风向可以看出东亚、南亚分别在此刻盛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说明此刻是北半球的夏年,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保留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第(2)题,半年后也就是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亚洲大陆东部盛行冷、干的西北风,南亚吹东北季风。第(3)题东亚的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的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西南季风)主要是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西南季风。第(4)题A地处亚欧大陆东部的300地带,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则受副热带高气压与中纬度西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影响当地气候的大气环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