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9_第1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9_第2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9_第3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9_第4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图所示: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微克/公斤·鲜重。

0.0027

0.0025

0.026

0.025

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B.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的所有生物个体统称为一个生物群落C.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CO2D.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

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甲中,b点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不存在水平结构4、丹麦生蚝和美国小龙虾泛滥,在忙坏中国美食爱好者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生物入侵的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入侵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B.小龙虾和生蚝在当地的增长速率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C.生蚝和小龙虾可作为食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D.不能随意引入天敌来抑制入侵的小龙虾和生蚝5、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6、生物学科常用模式图解释生物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一条食物链,则可以完整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象B.若此图表示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过程,则甲、乙、丙分别代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垂体C.若此图表示艾滋病病毒(HIV)的逆转录过程,则甲、乙、丙分别代表DNRN蛋白质D.若此图表示B细胞激活分化过程,则甲代表抗原和淋巴因子、乙代表B细胞、丙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7、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系统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能保持内部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有关生态位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B.机体或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转稳态不会失调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D.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的变化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优势种群也是区别不同演替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B.群落演替到灌木阶段时,灌木丛中的苔藓植物会消失C.陆地上的任何群落都会演替到乔木阶段D.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时,群落达到稳定,将不再发生演替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选项有关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部分“三北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违反物种多样性原理C过度放牧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整体性原理A.AB.BC.CD.D10、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一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点时是增长型,在点时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点对应的时刻捕捞11、松材线虫能危害多种松属树种和非松属树种,使树种快速发病致死。短时间内,松材线虫害会对马尾松纯林或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演替和恢复,林地的植物丰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降低了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营养结构简单,不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空间,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随退化松林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12、如图表示能量在第一;第二营养级流动的部分过程(图中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丙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戊是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D.丁的一部分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13、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开展了持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

A.在这4年中甲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C.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一定大于甲D.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1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

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图中e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C.图中d蕴含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畜牧业中,与放养相比,圈养可提高图中c/b的值15、美国生态学家WarderC.Allee在研究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这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B.传染病、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阿利氏规律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保护D.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16、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该物种可能越容易被淘汰B.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C.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无竞争关系D.剧烈的种内竞争将导致某种动物的食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17、塑料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元凶”,降解塑料微生物的筛选有助于解决该难题。如图1是研究人员从蜡螟消化道中分离高效降解聚乙烯细菌的操作流程,图2是菌种筛选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菌种筛选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聚乙烯微粒而不透明。A.应选择菌落A1进行扩大培养B.扩大培养应选择固体培养基C.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1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20、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1、生态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人和自然两方面,突出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2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8分)2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

控制汞污染;恢复鱼类种群。

汞的人为排放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剧毒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将无机汞甲基化而形成的。甲基汞在水体中进入人类食用的鱼类中;累积到较高浓度,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甲基汞的产生和生物积累。

水俣公约是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通过控制汞排放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甲基汞的不利影响,减少人为汞在水生环境中的沉积和负荷。然而,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目前汞负荷量的下降对鱼类甲基汞浓度的下降有何种影响。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共15年的生态系统单因素实验,在前7年的增加阶段采用投放富含汞的放射性同位素增加湖泊的汞含量,实验中汞同位素添加量达到类似于世界上污染严重地区的水平,然后跟踪鱼类对标记的甲基汞的吸收。经过7年的实验添加,湖泊中甲基汞含量增加百分比最高的是水(增加60%),最低的是储存在湖底的2厘米沉积物(增加30%)。食物网生物的增量介于水体和沉积物之间。此后停止汞同位素的添加,再追踪不同鱼类在接下来8年的恢复阶段中,鱼体肌肉中来自环境和湖泊中标记的甲基汞的含量变化情况。以下统计的是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黄色鲈鱼及草食型鱼类白鱼体内的相关数据。

生态系统实验证明了单一因素(湖泊中标记的汞)的减少对鱼类种群中甲基汞平均浓度有明显而及时的影响;即使对于消除甲基汞缓慢的长寿物种也是如此。随着水体中汞含量的减少,湖中被汞污染鱼类的比例很快降低,从而减少人类接触甲基汞的机会。

(1)甲基汞通过___________进入鱼体;使鱼体甲基汞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2)导致鱼体内甲基汞含量发生变化的生物因素有()。A.水体中产生甲基汞的微生物数量B.鱼类捕食含甲基汞生物的数量C.人类大量捕捞湖泊中鱼类的活动D.引入能富集汞的浮水植物数量E.湖泊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变(3)上述实验在湖泊人为添加放射性甲基汞的同时;需设置___________湖泊作为对照,从而排除___________甲基汞对鱼体内甲基汞浓度变化的影响。

(4)人食用了含甲基汞的鱼类,汞会在脑细胞积累,引发水俣病。为减少此病的发生,你可以做出的行动有___________。25、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独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多种物质交汇,多种动力系统交融,陆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陆生和水生、天然和人工等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是典型的多重生态界面;该地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等条件得天独厚。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土壤条件、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吸引了大量海鸟在此栖息繁衍,同时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2)黄河三角洲出现“白鹭落枝头,鱼蟹栖根底”的景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实践证明,黄河三角洲改造后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原因是_________(答出3点)。

(3)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会受到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但牛羊等动物种群与牧草及其天敌的数量都能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反映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机制。

(4)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

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详解】

A、通过图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甲与乙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丙与丁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因此营养级最低的为甲、乙,营养级最高的为戊,食物网为A错误;

B;甲、乙、丙、丁、戊只代表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不能称为一个群落,B错误;

C;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错误;

D;通过图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甲与乙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丙与丁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D正确。

故选D。2、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4;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详解】

①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①错误;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②错误;

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③正确;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④正确;

⑤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⑤错误;

⑥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⑥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④⑥,共三项,C正确,故选C。3、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睛】4、C【分析】【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

1;概念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2;危害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入侵物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从而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

A;生物入侵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变得单一;进而降低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小龙虾和生蚝的数量在当地呈现“J”形增长;因此两者数量在当地的增长速率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错误;

D;不能随意引入天敌来抑制入侵的小龙虾和生蚝;因为天敌对于当地生态系统也是外来物种,也可能由于不存在天敌而疯长,D正确。

故选C。5、C【分析】【分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年龄结构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由题表可知,处于繁殖前期(幼年期)的个体数为处于繁殖期(成年期)的个体数为处于繁殖后期(老年期)的个体数为因此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均为由此可推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详解】

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种群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因此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错误;

D;适度捕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C。

【点睛】

识记种群的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和种群的年龄结构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D【分析】【分析】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详解】

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甲代表植物,乙代表蝉,丙代表螳螂,还缺少代表黄雀,不能完整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象,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有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甲、乙、丙分别代表甲状腺、垂体、下丘脑,B错误;

C;此图表示艾滋病病毒(HIV)的逆转录过程;则甲、乙、丙分别代表RNA、DNA、蛋白质,C错误;

D;若此图表示B细胞激活分化过程;则甲代表抗原和淋巴因子,乙代表B细胞,抗原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丙代表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D。7、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

A;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地可能一样;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A错误;

B;机体或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稳态会失调,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错误;

D;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有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使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这种竞争通常发生在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内环境和生态环境稳态的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稳态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能通过分析题干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8、A【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

1;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2;特点: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

3;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详解】

A;群落演替过程是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的变化过程;故优势种群也是区别不同演替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A正确;

B;群落演替到灌木阶段时;群落中还有苔藓等植物,只是优势物种的改变,B错误;

C;群落演替过程中;只要条件适宜,陆地上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都会演替成森林,但如果条件不合适,或者是恶劣的条件下,则不会演替到乔木阶段,C错误;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森林阶段)后;群潜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还能发生演替,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无废弃物农业是将一个系统中的废物作为另一个系统中的原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故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三北防护林是人工种植的单一的林木;违背了多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

C;过度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使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说明没有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这违背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故选ABC。10、B:C:D【分析】【分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改善,K值增大,环境破坏,K值减小,A正确;

B;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100)时最大,B错误;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数量都在增加,C错误;

D、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

故选BCD。11、A:B【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并没有减少物种的数目,因此不会降低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导致其营养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了生存空间;进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由题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B。12、A:C:D【分析】【分析】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被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

A;甲表示第二营养级吃进去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该部分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A正确;

B;丙表示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该部分能量还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B错误;

C;戊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C正确;

D;丁中未被下一营养级取食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D正确。

故选ACD。13、B:D【分析】曲线分析:甲种群的L=1.5;表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乙种群的L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乙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详解】

A;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

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增长型,B正确;

C;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错误;

D;只要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题图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正确。

故选BD。14、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详解】

A、根据分析,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

B;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B错误;

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粪便中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是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

D、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圈养与放养相比,c值增大,可提高c/b的比值;D正确。

故选AD。15、A:C:D【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降低存活率,所以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A正确;

B;传染病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由于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所以,虽然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虽然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D正确。

故选ACD。16、A:B:C【分析】【分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经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详解】

A;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即在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越大,一旦环境变恶劣,这种生物较容易被淘汰,A正确;

B;研究某种生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可见,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B正确;

C;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所以他们之间没有竞争关系,C正确;

D;剧烈的种内竞争不会导致该种动物的食性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BC。17、A:C:D【分析】【分析】

按照物理状态对培养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鉴定等操作,液体培养基用于扩大培养,增加目的菌浓度。

【详解】

A、降解聚乙烯的细菌将固体培养基中的聚乙烯微粒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越大,分解塑料的能力越强,因此应选择菌落A1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

B;扩大培养应选择液体培养基;B错误:

C;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C正确:

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解析】①.初生演替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次生演替19、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四、实验题(共1题,共8分)23、略

【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群落中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这些生物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瓶有光照即有能量的输入,较为稳定,B瓶没有光照即没有能量的输入,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不如B瓶稳定。

【详解】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2)B瓶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降低;植物的种群密度降低,为浮游动物提供的氧气和食物不足,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识记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生物群落竞争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降低氧气和食物不足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五、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4、略

【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剧毒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将无机汞甲基化而形成的。甲基汞在水体中进入人类食用的鱼类中,累积到较高浓度,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除此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