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乡贤身体力行,在敦风化俗、息讼止纷、安土息民中践行儒家道统,在“修齐治平”里追求中和圆融,进而在历史和地域尺度上汇集形成了乡贤文化,内嵌于传统社会“家国一体”的母本文化结构中,持续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个方面。由儒家创始人孔子奠定和倡导的“无讼”思想,承载着儒家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蕴含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诚信、谦让、互恤等道德观念。调处息讼是实现“无讼”理想的重要手段,千百年间,平衡着矛盾纠纷的消弭和伦理纲常的维系,迎合了农耕社会解纷止争的现实需求,逐渐被乡民所接纳和习惯。作为传统社会固有结构中的一环,乡贤对上维护统治秩序,对下稳定社会环境,是历朝调处制度所依附、依靠的关键对象。可以说,乡贤作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以及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积极参与着家乡社会治理。在“家国同构”二元治理结构和农耕文明生产条件下,传统乡贤和调处制度牵手协同,令官府与宗族、国法与乡约、教化与惩处、制度与文化并行不悖、互为补强,在维持社会平衡、化解民事冲突、降低行政成本上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也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从而提高凝聚力和自治能力。从优化乡村文化看,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从提升乡村治理手段看,在一些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情况之下,推进新乡贤文化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更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普及与公序良俗形成,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摘编自胡仁智、吴映颖《传承乡贤文化,优化基层治理》)材料二:在都市社会中一个人不明白法律,要去请教别人,并不是件可耻之事。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竞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地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我那时常觉得像是在球场旁看裁判官吹哨子,罚球。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了,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地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第一是现行法里的原则是从西洋搬过来的,和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的调解而告到司法处去,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理想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并特别提到要借助有威望的人来调处息讼,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B.材料一以孔子“无讼”思想为出发点,论述基层社会治理可利用乡贤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家乡社会治理。C.材料二指出,乡土社会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非打官司,这种做法在现代眼光中,会让人感到没有道理。D.材料二认为,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如果推行现行司法制度,不但不能建立法治秩序,反而破坏了礼治秩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贤身体力行地践行儒家道统,能够起到维护统治秩序和稳定社会环境的作用。B.推进新乡贤文化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能够医治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把“犯人”拖上堂,父母官先来一顿下马威,再自行分辨善恶,逼其交代罪状,是古代审案程序。D.乡村调解的程序是先把双方骂一顿,再教训他们一番,双方通常就“和解”了。(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乡贤在历史上的表现、新时代基层治理能发挥的作用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乡土社会对传统规则的服膺且服膺的动力为个人良心。C.材料一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D.材料二运用比喻论证,突出知礼是乡土社会个人的责任,也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4)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包庇”“弊病”等词语,请简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无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沙漠里的爱情(法国)巴尔扎克德塞【注】将军远征埃及之役中,一个普罗旺斯籍的士兵被莫格拉班人俘虏。这位大胆的普罗旺斯人看见敌人不再监视他,便用牙齿衔起一把弯刀,用膝盖帮助将刀锋固定住,切断了缚住他双手的绳子,恢复了自由。他骑上一匹马,拼命赶着马儿向他认为是法国军队所在的方向奔去。他便用力驱赶那匹早已疲乏不堪的马儿,终于使那匹可怜的牲口两肋裂伤,断了气,把那个法国人遗留在沙漠里。他像一个越狱的苦役犯那样勇敢地在沙漠里步行了一些时候,最后不得不停止下来。普罗旺斯人今年二十二岁,他拿起步枪装上子弹,准备自杀。“①再等一些时候也不算迟!”他对自己说。他就向丘陵的另一面斜坡走下去,他十分快乐地发现构成这个丘陵的基石的巨大花岗岩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他又发现了几株满载枣子的棕榈树。法国人就打下一些成熟了的椰枣,于是求生的本能在他的心里觉醒起来。他希望活下去,因为这时候拿破仑正在横越埃及。炎热和干活使他疲劳极了,他便在潮湿山洞的红色石壁下面睡着了。半夜时分,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过了不久,投射到地平线上的月光照亮了山洞,慢慢地使一只金钱豹的带斑点的毛皮闪闪发亮地显现出来。法国人于是仔细端详那头金钱豹,它的嘴上沾满血迹。“她吃饱了!她醒过来时不会饿的。”这是一只雌豹。太阳晒进来以后,花豹突然张开了眼睛,然后她猛力伸出爪子,似乎要使血脉舒展、消除麻木的感觉。最后,她打了一个呵欠,露出那副可怕的牙齿和像锉刀般粗硬的分叉的舌头。于是他抓住了那把从莫格拉班人那里偷来的短匕首。她的两只金属似的眼睛十分严峻,眼睛射出来的光芒使人无法忍受,迫得普罗旺斯人战栗起来。普罗旺斯人用爱抚的神情注视着她,让她一直走到自己身边,然后,用一种十分温柔、充满爱情、仿佛在抚摸一个绝色美人似的动作,用手轻轻拂过她的整个身躯,从头到尾巴,而且用指甲搔了搔平分她的黄色背脊的柔软的脊骨。花豹十分舒适地摆了摆尾巴,眼光也变得温和了,等到法国人第三次进行这个怀着自私目的的谄媚动作时,花豹发出咕噜咕噜声,像猫表示快感时所做的那样。普罗旺斯人明白这种爱抚的重要性,就加紧重复着去做,想做到能够迷惑和麻痹这位威严万分的“交际花”。这沙漠的女王对她的奴隶的才能表示嘉许,她抬起头,伸长脖子,用安静的态度来表达她的喜悦。“可是,等到她肚子饿了呢?”普罗旺斯人心里想。这个想法使他不寒而栗,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在泉水旁边看见了他的马的残骸,花豹把尸体一直拖到这里来。大约三分之二的肉已被吞吃了。这个景象使法国人宽了心。他便毫无畏惧地坐在她的身边,他们俩一起玩起来,他拿起她的脚爪,嘴巴,拧她的耳朵,把她翻倒在地,使劲地搔她的温暖而毛茸茸的腰部。她随他摆弄,法国人的一只手里还拿着匕首,他还想把匕首插进这只过分相信他的花豹的肚子里,可是他害怕在她的最后挣扎中,会把他立即绞死。而且他听见内心深处发出来一种喊声,责备他不该杀害一只没有伤害过他的野兽。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已经找到一个女友。他管她叫“美娘”。他的伙伴每次听见他用尖声喊“美娘”时,也习惯了抬起眼睛来望着他。士兵十分不耐烦地等待逃走时刻的到来,等到真的到来以后,他便快步向着尼罗河的方向走去,可是他在沙漠里走了不到一公里地,便听见花豹在他后面跳过来。这时候法国人陷入旅客所最害怕的流沙里,陷进去是没法子自拔的。他发觉自己陷了进去,就发出求救的喊声。花豹用牙齿咬住他衣领,用力向后一跃,就像变戏法一样把他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啊,美娘!”士兵喊道,一边热烈地抚摸她,“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②不开玩笑!”于是他走回原处。③可是他也不得不像蜘蛛待在网中一样,密切注意着,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他已经牺牲了他的衬衫,拿来制成一面旗子,挂在一株没有叶子的棕榈树上。由于需要,他懂得用小木棍把旗子永远撑开,因为他所等待的旅客朝这边望的时候,风可能没有把旗子吹动。就在他感到绝望的长时间中,他同花豹玩乐。他终于认清了她的各种不同的喊声,各种不同的眼光,他喜欢欣赏她的躯体的柔和、优美的线条,雪白的肚子,雅致的脑袋。可是无论她的冲刺多么迅猛,无论岩石多么光滑,只要听见一声“美娘”,她便立刻就地停了下来。有一天,阳光灿烂,有一只大鸟在空中飞翔。普罗旺斯人扔下花豹,去观看这位新来的客人,只过了一会儿,被抛弃的沙漠女王就低声地咆哮起来。“我的天啊,我相信她吃醋了。”他大声说:“我不知道我触犯了她什么,④她转过身来好像生气的样子,用她尖利的牙齿咬住我大腿,当然是轻轻地咬的啰,我以为她想吃我了,就把我的匕首插进她的脖子里。她滚倒在地,发出一声喊声,使我心都凉了,我看着她挣扎,丝毫没有发怒地望着我。我多么愿意牺牲一切,去把她救活啊。那些望见我的旗子奔过来救我的士兵们,发觉我泪流满面……”(有删改)[注]德塞,法国拿破仑的将军,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曾征服埃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名随军远征埃及的法国士兵被当地人俘虏以后,趁敌人的松懈,他切断绳子骑上一匹马逃走了,马累死之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大沙漠。B.孤身无助的法国士兵无法走出沙漠,正当他准备自杀之时,迟疑中却发现了一个山洞,离洞口不远处还有满载枣子的树,这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C.法国士兵在山洞里睡醒后,发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睡着一只金钱豹,它的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好在金钱豹吃了他累死的马才没把他当晚餐。D.金钱豹醒来后,法国士兵施展的“美男计”十分有效;金钱豹的“芳心”被俘获后,他计划杀死金钱豹后逃走,最终计划成功并获得营救。(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再等一些时候”,表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法国士兵还存有一线生的希望。B.句子②“不开玩笑”,是对前文“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的肯定与强调。C.句子③中的“像蜘蛛”是法国士兵的一种存在状态,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D.句子④中表达出的不确定感,与后文“心都凉了”形成照应,强调“我”的悔恨。(3)小说中四处加点部分是对金钱豹的不同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战祸•和谐•误解;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反战。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符彦卿,字冠侯,宛丘人。开运二年,契丹十余万众围晋师于阳城,城中无水,人马多渴死。会大风扬尘,彦卿遂与张彦泽、皇甫遇谋,乘势决战,虏败,戎主乘索驼而遁,车帐兵械悉为彦卿所获。及德光[注]入汴,召而责之。彦卿曰:“臣事晋主,不敢爱死,今日惟命。”德光笑而释之,即遣归镇武宁。虏自阳城之败,畏不敢呼其名。马不饮龁,则叱之曰:“此岂有符王耶?”戎主北归,其母问人曰:“符王安在?”对曰:“镇彭门。”曰:“符王不来,何其失策之甚!”其为契丹所惮如此。(节选自《隆平集•武臣》)材料二: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顺,致势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五代史》: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与契丹战于阳城为房所围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候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惟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即呼曰:“诸军齐击贼!”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彦泽亦以为然。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谓曰:“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属皆为虏矣!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乃将精骑,奋力击之,逐北二十余里。契丹主奚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得一橐驼,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节选自《百战奇略•风战》)[注]德光,即耶律德光,是契丹国的第二个皇帝,文中的“戎主”指的就是他。(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与契丹战A于阳城B为虏C所D围E而军中F无水G穿井H辄崩。(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中的“爱”词义不相同。B.安,指哪里、哪儿,与《鸿门宴》“沛公安在”中的“安”词义相同。C.莫测,指不能揣测、估量,与成语“变幻莫测”中的“莫测”意思相同。D.逐北,追击战败军队,与《过秦论》“追亡逐北”中“逐北”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十余万大军包围了后晋军队,碰上大风扬起沙尘,后晋军队面临绝境,符彦卿与其他将领商量决定乘风势与契丹决战,并最终大败契丹军队。B.契丹人在阳城被符彦卿打败之后,对他十分害怕,甚至不敢直呼其名;契丹败退后,契丹主的母亲认为没有把符彦卿带回北方是极大的失策。C.在战场上大风对战争的结局有影响,如果遇到顺风,就要利用风势发动进攻;遇到逆风,就要坚守阵地以防敌人袭击,也可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D.在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中,契丹人顺着风放火助攻,后晋将领都认为应趁着将士们愤怒的士气逆风发动进攻,符彦卿等率军奋击,并大获全胜。(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虏败,戎主乘橐驼而遁,车帐兵械悉为彦卿所获。②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5)材料二中,符彦卿敢于攻打契丹军的原因有哪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渭州王龙图①欧阳修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吟余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②。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注]①渭州王龙图,即诗人的好友王素,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知渭州。②绮罗,穿着绮罗起舞的歌儿舞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称颂宋朝边境安宁,边境地区固若金汤,驻守边境的主帅闲暇时仍怀文人雅兴。B.颈联对仗工整,以画角残月、红灯绮罗相对,表达对好友在边境潇洒风流生活的艳羡。C.尾联发表感慨,感叹自己虽然已心志衰微,却仍能像青春少年那样,对着酒放声高唱。D.这首送别诗通过对朝廷和好友的称颂,显现出宋代士大夫对娴雅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2)本诗和高适的《燕歌行》都写到了美人歌舞的情形,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恕”这种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恕”就是要做到“,”。(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描写的是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则反映了仙人人数之多。(3)暑假研学游同学们登上了长城,汪老师请同学们朗诵两句有关长城的诗词,小刚不假思索地朗诵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史馆里陈列着很多旧农具、旧物件,其中,让我久久端详、不舍离开的,是一张张①、布满裂痕的木犁!一张犁,它朴实得像一头躬身向前、埋头苦干的牛;它英勇得像一张坚忍的弓。而今,无论多么现代的大机械代替了它,无论它现在多么寂寞,它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我到过乌江畔的一个小山村,村边是几十丈高的悬崖峭壁,下边就是大气磅礴、激浪滚滚的乌江。那里耕地极少,山上山下全是石头,拢一把土、摘一筐玉米棒都是难事。许多人家便外出谋生,或坐到江边峭壁下等活儿——为逆流而上的大船拉纤。我走过那些纤夫身边,望着他们乌黑的身躯、深弯的腰身和紧绷在肩头的纤绳,听着他们一声声高亢而有节奏的呼吼,蓦然忆起《黄河大合唱》中的那些山呼海啸。一根粗糙的纤绳,将他们弯曲的身影连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张张犁——这就是中华民族②、自立自强的精神啊!(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张犁,它朴实,它英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碳纳米管与液态硅混合,并使用薄膜涂抹器均匀涂抹,形成薄层阴极,该阴极也作为人造肌肉的传感部分。阳极则由软金属网切割制成,致动层夹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液体材料固化后,就形成了这种新型人造肌肉,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该人造肌肉可快速改变其硬度,且可连续改变30次,具有显著的响应优势。该人造肌肉A,研究团队可通过监测电阻变化了解其变形情况,不再需要额外配置传感器,简化控制机制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人造肌肉具有与天然肌肉B,这种柔性致动器能够承受长度方向超过200%的拉伸,卓越耐用。新型人造肌肉能与人体无缝融合,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另外,将这种自感应人造肌肉与可穿戴设备集成在一起,促进康复训练期间肌肉功能的恢复。赋予机器人,特别是那些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机器人自我感知能力,是迈向真正仿生智能的关键。这项研究标志着人机集成至关重要地迈出了一步,为柔性和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新蓝图。(1)下列句子中的“基本”和“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贡献。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C.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是国家的命运与未来的决定力量。D.该产品的质量基本合格,暂时还不能投放市场售卖。(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对于同一个短视频排名靠前的评论,男人看到的都是站在男人的立场;女人看到的则都是站在女人的立场。网上的视频也不光分性别,还分角色、年龄:父母看到的,全是儿女的不孝;子女看到的则多是孩子抱怨家庭。其实,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基于算法而推送给我们的,都是我们喜欢看的。这就是“信息茧房”。材料二: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在自己和时代编织的套子里悲惨地死去。信息时代的我们,如何“破茧而出”,不做“套中人”,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乡贤身体力行,在敦风化俗、息讼止纷、安土息民中践行儒家道统,在“修齐治平”里追求中和圆融,进而在历史和地域尺度上汇集形成了乡贤文化,内嵌于传统社会“家国一体”的母本文化结构中,持续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个方面。由儒家创始人孔子奠定和倡导的“无讼”思想,承载着儒家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蕴含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诚信、谦让、互恤等道德观念。调处息讼是实现“无讼”理想的重要手段,千百年间,平衡着矛盾纠纷的消弭和伦理纲常的维系,迎合了农耕社会解纷止争的现实需求,逐渐被乡民所接纳和习惯。作为传统社会固有结构中的一环,乡贤对上维护统治秩序,对下稳定社会环境,是历朝调处制度所依附、依靠的关键对象。可以说,乡贤作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以及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积极参与着家乡社会治理。在“家国同构”二元治理结构和农耕文明生产条件下,传统乡贤和调处制度牵手协同,令官府与宗族、国法与乡约、教化与惩处、制度与文化并行不悖、互为补强,在维持社会平衡、化解民事冲突、降低行政成本上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也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从而提高凝聚力和自治能力。从优化乡村文化看,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从提升乡村治理手段看,在一些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情况之下,推进新乡贤文化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更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普及与公序良俗形成,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摘编自胡仁智、吴映颖《传承乡贤文化,优化基层治理》)材料二:在都市社会中一个人不明白法律,要去请教别人,并不是件可耻之事。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竞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地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我那时常觉得像是在球场旁看裁判官吹哨子,罚球。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了,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地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第一是现行法里的原则是从西洋搬过来的,和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的调解而告到司法处去,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理想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并特别提到要借助有威望的人来调处息讼,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B.材料一以孔子“无讼”思想为出发点,论述基层社会治理可利用乡贤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家乡社会治理。C.材料二指出,乡土社会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非打官司,这种做法在现代眼光中,会让人感到没有道理。D.材料二认为,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如果推行现行司法制度,不但不能建立法治秩序,反而破坏了礼治秩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乡贤身体力行地践行儒家道统,能够起到维护统治秩序和稳定社会环境的作用。B.推进新乡贤文化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能够医治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把“犯人”拖上堂,父母官先来一顿下马威,再自行分辨善恶,逼其交代罪状,是古代审案程序。D.乡村调解的程序是先把双方骂一顿,再教训他们一番,双方通常就“和解”了。(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一从乡贤在历史上的表现、新时代基层治理能发挥的作用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乡土社会对传统规则的服膺且服膺的动力为个人良心。C.材料一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D.材料二运用比喻论证,突出知礼是乡土社会个人的责任,也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4)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包庇”“弊病”等词语,请简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无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解答】(1)A.“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讲的是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材料二讲的是如何维持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B.“论述基层社会治理可利用乡贤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错误。根据原文“可以说,乡贤作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以及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积极参与着家乡社会治理”可知,原文在此之前还有乡贤“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的优势。D.“如果推行现行司法制度”错误。原文是说要改革从西洋搬过来的与“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的“现行法里的原则”,而不是反对“推行现行司法制度”。故选:C。(2)B.“能够医治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错误。材料一第四段指出在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背景下,“推进新乡贤文化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也就是说“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是前提而不是结果。故选:B。(3)C.“材料一层层递进”错误。材料一论述的是乡贤文化和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也没有“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故选:C。(4)“包庇”原意是“袒护或掩护”,根据材料“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的调解而告到司法处去”可知,文中指法官断案时,不是通过教化而是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当事人,而这些当事人是不容于乡土伦理的,因此乡下人对司法处产生了误解。“弊病”原意是“毛病或缺点”,根据材料“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可知,文中深刻揭示了现行的司法制度在维持礼治秩序的地方产生的副作用。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5)由材料一“由儒家创始人孔子奠定和倡导的“无讼”思想,承载着儒家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蕴含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诚信、谦让、互恤等道德观念”和材料二“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可知,两则材料中的“无讼”都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由材料一“可以说,乡贤作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以及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积极参与着家乡社会治理”和材料二“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可知,即使居民之间有了矛盾,也是通过“乡贤”“长老”等有威望的人士出面进行调解,化解矛盾,以调处息讼,营造理想的礼治秩序。生活中,由孔子奠定和倡导的“无讼”传统,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结合材料“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可知,如果碰到恶意侵权现象,还是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答案:(1)C(2)B(3)C(4)①“包庇”原意是“袒护或掩护”,文中指法官断案时,不是通过教化而是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当事人,而这些当事人是不容于乡土伦理的,因此乡下人对司法处产生了误解。②“弊病”原意是“毛病或缺点”,文中深刻揭示了现行的司法制度在维持礼治秩序的地方产生的副作用。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5)①两则材料中的“无讼”都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即使居民之间有了矛盾,也是通过“乡贤”“长老”等有威望的人士出面进行调解,化解矛盾,以调处息讼,营造理想的礼治秩序。②生活中,应该继承和发扬孔子奠定和倡导的“无讼”传统,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沙漠里的爱情(法国)巴尔扎克德塞【注】将军远征埃及之役中,一个普罗旺斯籍的士兵被莫格拉班人俘虏。这位大胆的普罗旺斯人看见敌人不再监视他,便用牙齿衔起一把弯刀,用膝盖帮助将刀锋固定住,切断了缚住他双手的绳子,恢复了自由。他骑上一匹马,拼命赶着马儿向他认为是法国军队所在的方向奔去。他便用力驱赶那匹早已疲乏不堪的马儿,终于使那匹可怜的牲口两肋裂伤,断了气,把那个法国人遗留在沙漠里。他像一个越狱的苦役犯那样勇敢地在沙漠里步行了一些时候,最后不得不停止下来。普罗旺斯人今年二十二岁,他拿起步枪装上子弹,准备自杀。“①再等一些时候也不算迟!”他对自己说。他就向丘陵的另一面斜坡走下去,他十分快乐地发现构成这个丘陵的基石的巨大花岗岩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他又发现了几株满载枣子的棕榈树。法国人就打下一些成熟了的椰枣,于是求生的本能在他的心里觉醒起来。他希望活下去,因为这时候拿破仑正在横越埃及。炎热和干活使他疲劳极了,他便在潮湿山洞的红色石壁下面睡着了。半夜时分,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过了不久,投射到地平线上的月光照亮了山洞,慢慢地使一只金钱豹的带斑点的毛皮闪闪发亮地显现出来。法国人于是仔细端详那头金钱豹,它的嘴上沾满血迹。“她吃饱了!她醒过来时不会饿的。”这是一只雌豹。太阳晒进来以后,花豹突然张开了眼睛,然后她猛力伸出爪子,似乎要使血脉舒展、消除麻木的感觉。最后,她打了一个呵欠,露出那副可怕的牙齿和像锉刀般粗硬的分叉的舌头。于是他抓住了那把从莫格拉班人那里偷来的短匕首。她的两只金属似的眼睛十分严峻,眼睛射出来的光芒使人无法忍受,迫得普罗旺斯人战栗起来。普罗旺斯人用爱抚的神情注视着她,让她一直走到自己身边,然后,用一种十分温柔、充满爱情、仿佛在抚摸一个绝色美人似的动作,用手轻轻拂过她的整个身躯,从头到尾巴,而且用指甲搔了搔平分她的黄色背脊的柔软的脊骨。花豹十分舒适地摆了摆尾巴,眼光也变得温和了,等到法国人第三次进行这个怀着自私目的的谄媚动作时,花豹发出咕噜咕噜声,像猫表示快感时所做的那样。普罗旺斯人明白这种爱抚的重要性,就加紧重复着去做,想做到能够迷惑和麻痹这位威严万分的“交际花”。这沙漠的女王对她的奴隶的才能表示嘉许,她抬起头,伸长脖子,用安静的态度来表达她的喜悦。“可是,等到她肚子饿了呢?”普罗旺斯人心里想。这个想法使他不寒而栗,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在泉水旁边看见了他的马的残骸,花豹把尸体一直拖到这里来。大约三分之二的肉已被吞吃了。这个景象使法国人宽了心。他便毫无畏惧地坐在她的身边,他们俩一起玩起来,他拿起她的脚爪,嘴巴,拧她的耳朵,把她翻倒在地,使劲地搔她的温暖而毛茸茸的腰部。她随他摆弄,法国人的一只手里还拿着匕首,他还想把匕首插进这只过分相信他的花豹的肚子里,可是他害怕在她的最后挣扎中,会把他立即绞死。而且他听见内心深处发出来一种喊声,责备他不该杀害一只没有伤害过他的野兽。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已经找到一个女友。他管她叫“美娘”。他的伙伴每次听见他用尖声喊“美娘”时,也习惯了抬起眼睛来望着他。士兵十分不耐烦地等待逃走时刻的到来,等到真的到来以后,他便快步向着尼罗河的方向走去,可是他在沙漠里走了不到一公里地,便听见花豹在他后面跳过来。这时候法国人陷入旅客所最害怕的流沙里,陷进去是没法子自拔的。他发觉自己陷了进去,就发出求救的喊声。花豹用牙齿咬住他衣领,用力向后一跃,就像变戏法一样把他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啊,美娘!”士兵喊道,一边热烈地抚摸她,“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②不开玩笑!”于是他走回原处。③可是他也不得不像蜘蛛待在网中一样,密切注意着,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他已经牺牲了他的衬衫,拿来制成一面旗子,挂在一株没有叶子的棕榈树上。由于需要,他懂得用小木棍把旗子永远撑开,因为他所等待的旅客朝这边望的时候,风可能没有把旗子吹动。就在他感到绝望的长时间中,他同花豹玩乐。他终于认清了她的各种不同的喊声,各种不同的眼光,他喜欢欣赏她的躯体的柔和、优美的线条,雪白的肚子,雅致的脑袋。可是无论她的冲刺多么迅猛,无论岩石多么光滑,只要听见一声“美娘”,她便立刻就地停了下来。有一天,阳光灿烂,有一只大鸟在空中飞翔。普罗旺斯人扔下花豹,去观看这位新来的客人,只过了一会儿,被抛弃的沙漠女王就低声地咆哮起来。“我的天啊,我相信她吃醋了。”他大声说:“我不知道我触犯了她什么,④她转过身来好像生气的样子,用她尖利的牙齿咬住我大腿,当然是轻轻地咬的啰,我以为她想吃我了,就把我的匕首插进她的脖子里。她滚倒在地,发出一声喊声,使我心都凉了,我看着她挣扎,丝毫没有发怒地望着我。我多么愿意牺牲一切,去把她救活啊。那些望见我的旗子奔过来救我的士兵们,发觉我泪流满面……”(有删改)[注]德塞,法国拿破仑的将军,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曾征服埃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一名随军远征埃及的法国士兵被当地人俘虏以后,趁敌人的松懈,他切断绳子骑上一匹马逃走了,马累死之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大沙漠。B.孤身无助的法国士兵无法走出沙漠,正当他准备自杀之时,迟疑中却发现了一个山洞,离洞口不远处还有满载枣子的树,这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C.法国士兵在山洞里睡醒后,发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睡着一只金钱豹,它的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好在金钱豹吃了他累死的马才没把他当晚餐。D.金钱豹醒来后,法国士兵施展的“美男计”十分有效;金钱豹的“芳心”被俘获后,他计划杀死金钱豹后逃走,最终计划成功并获得营救。(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句子①中“再等一些时候”,表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法国士兵还存有一线生的希望。B.句子②“不开玩笑”,是对前文“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的肯定与强调。C.句子③中的“像蜘蛛”是法国士兵的一种存在状态,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D.句子④中表达出的不确定感,与后文“心都凉了”形成照应,强调“我”的悔恨。(3)小说中四处加点部分是对金钱豹的不同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战祸•和谐•误解;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反战。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解答】(1)D.“最终计划成功并获得营救”错误。他并没有杀死金钱豹的“计划”,他手里拿着匕首只是为了自卫,最终杀死金钱豹也是出于误解。故选D。(2)C.“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错误。根据后文“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可知,法国士兵“像蜘蛛”,等待的是“被解救的时机”,而不是“猎物出现”。故选C。(3)第一处,称金钱豹为“巨大的野兽”,“半夜时分,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是因为被惊醒的法国人离金钱豹只有两步之遥,心中充满了恐惧。第二处,称金钱豹为“交际花”,“等到法国人第三次进行这个怀着自私目的的谄媚动作时,花豹发出咕噜咕噜声,像猫表示快感时所做的那样。普罗旺斯人明白这种爱抚的重要性,就加紧重复着去做,想做到能够迷惑和麻痹这位威严万分的‘交际花’”,是在法国人极力讨好金钱豹的时候,想到能够迷惑和麻痹金钱豹,希望金钱豹能像“交际花”般不对他构成威胁。第三处,称金钱豹为“沙漠女王”,“这沙漠的女王对她的奴隶的才能表示嘉许,她抬起头,伸长脖子,用安静的态度来表达她的喜悦”,是法国人在庞大的金钱豹面前,孤立无助,法国人的命运被金钱豹主宰,自己只有做奴隶的份了,只能顺从它,以求平安。第四处,称金钱豹“一个女友”,“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已经找到一个女友。他管她叫‘美娘’。他的伙伴每次听见他用尖声喊‘美娘’时,也习惯了抬起眼睛来望着他”,是法国人与金钱豹在情感上相互慰藉,亲密而友好,形同“伴侣”。(4)如果选择甲组来写,则要扣住“战祸•爱情•误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在联系,从这篇小说情节内容与主题意蕴等角度,来揭示三者的相关联系。法国统治者发动了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都带来了痛苦,一名士兵因此而落入“豹口”;陷入绝境的法国士兵竟然与野兽产生了“爱情”,更加奇特的是,野兽竟然还救了他的命;然而,抱着战争思维的法国士兵,最终因误解而亲手杀害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金钱豹。若选择乙组写短评,则要扣住“反战”这个主题来写。统治者发动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也让自己的士兵落入“豹口”;然而,比起狼烟四起的人类社会,沙漠深处的野兽居然大有温情,能够成为人类的“女友”,而且还救了法国士兵一命;可悲的是,人类始终提防着对人类友善的野兽,最终杀死了有救命之恩的野兽,这与侵略军屠杀和平居民有什么区别?答案:(1)D(2)C(3)①称“巨大的野兽”,表现了法国人的恐惧心理。②称“交际花”,表现法国人对金钱豹的爱抚使他与金钱豹之间的关系缓和,不再是敌对关系。③称“沙漠女王”,表现了法国人的命运被金钱豹主宰,自己只有做奴隶的份了。④称“一个女友”,表现了法国人与金钱豹的亲密与友好,情感上相互依存。(5)甲组示例:①战祸: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带来了极大的祸害,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甚至丧失生命。②和谐:战争期间落入“豹口”的一名法国士兵,竟与金钱豹和谐相处,甚至产生了“爱情”。③误解:金钱豹虽然依旧爱着法国士兵,可法国士兵却因误解刺杀了金钱豹而追悔莫及,留下了永久的痛苦。乙组示例:①小说的主题可作多方面的解读,反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现实世界中,身处欧洲的法国军队漂洋过海远征非洲的埃及,给当地人和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无辜的法国士兵身陷绝境,野兽却能挽救士兵的生命。③金钱豹对法国士兵始终怀有“爱情”,法国士兵却一直拿着匕首提防“野兽”,最终因误解而杀死了野兽,留给人类无尽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符彦卿,字冠侯,宛丘人。开运二年,契丹十余万众围晋师于阳城,城中无水,人马多渴死。会大风扬尘,彦卿遂与张彦泽、皇甫遇谋,乘势决战,虏败,戎主乘索驼而遁,车帐兵械悉为彦卿所获。及德光[注]入汴,召而责之。彦卿曰:“臣事晋主,不敢爱死,今日惟命。”德光笑而释之,即遣归镇武宁。虏自阳城之败,畏不敢呼其名。马不饮龁,则叱之曰:“此岂有符王耶?”戎主北归,其母问人曰:“符王安在?”对曰:“镇彭门。”曰:“符王不来,何其失策之甚!”其为契丹所惮如此。(节选自《隆平集•武臣》)材料二: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顺,致势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五代史》: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与契丹战于阳城为房所围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候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惟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即呼曰:“诸军齐击贼!”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彦泽亦以为然。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谓曰:“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属皆为虏矣!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乃将精骑,奋力击之,逐北二十余里。契丹主奚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得一橐驼,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节选自《百战奇略•风战》)[注]德光,即耶律德光,是契丹国的第二个皇帝,文中的“戎主”指的就是他。(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与契丹战A于阳城B为虏C所D围E而军中F无水G穿井H辄崩。(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中的“爱”词义不相同。B.安,指哪里、哪儿,与《鸿门宴》“沛公安在”中的“安”词义相同。C.莫测,指不能揣测、估量,与成语“变幻莫测”中的“莫测”意思相同。D.逐北,追击战败军队,与《过秦论》“追亡逐北”中“逐北”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契丹十余万大军包围了后晋军队,碰上大风扬起沙尘,后晋军队面临绝境,符彦卿与其他将领商量决定乘风势与契丹决战,并最终大败契丹军队。B.契丹人在阳城被符彦卿打败之后,对他十分害怕,甚至不敢直呼其名;契丹败退后,契丹主的母亲认为没有把符彦卿带回北方是极大的失策。C.在战场上大风对战争的结局有影响,如果遇到顺风,就要利用风势发动进攻;遇到逆风,就要坚守阵地以防敌人袭击,也可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D.在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中,契丹人顺着风放火助攻,后晋将领都认为应趁着将士们愤怒的士气逆风发动进攻,符彦卿等率军奋击,并大获全胜。(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虏败,戎主乘橐驼而遁,车帐兵械悉为彦卿所获。②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5)材料二中,符彦卿敢于攻打契丹军的原因有哪些?【解答】(1)句意:与契丹军在阳城交战,被敌人所围困,而军中没有水喝,挖井取水则井壁坍塌。句子开头承前省略了主语“杜重威等”,“战”是谓语,“于阳城”是后置状语,“与契丹战于阳城”结构完整,故应在“城”后面B处断开;“为虏所围”,是一个结构完整的被动句,主语也是承前省略了的“杜重威等”,故应在“围”后面E处断开;“而军中无水”,指城中缺水,主谓宾俱全,句意完整,故应在“水”后G处断开。故选BEG。(2)A.错误。“爱”,均为“吝惜”。句意:不敢吝惜死。/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B.正确。句意:符王在哪里?/沛公在哪里?C.正确。句意: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有多少。/事物的变化不可捉摸。D.正确。句意:追击败逃之敌二十余里。/追击败走的敌军。故选A。(3)D.“后晋将领都认为”错误。原文材料二“或曰”部分,是有的将领认为要等到风刮向敌方再发动进攻,而不是“都认为”。故选D。(4)①“遁”,逃跑;“悉”,全,都;“为……所”,表示被动。译文:契丹军队大败,契丹主骑着橐驼逃跑了,契丹军队的车帐兵械都被符彦卿缴获了。②“谓”,认为;“逆”,迎着;“宜”,应该,应当;“此诡道也”,判断句,可译为“这就是用兵所讲的诡诈之术”。译文:况且敌人认为我军不会迎着风向作战,我们应该出其不意地急速袭击它。这就是用兵所讲的诡诈之术。(5)①根据原文“为虏所围,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虏顺风纵火”“军士皆愤怒”“诸将请战”可知,(后)晋军队被契丹军队包围,陷入绝境,人心思战。所以,原因是军中无水,将士身陷绝境,破釜沉舟。②根据原文“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惟力战者胜”可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只要奋力袭击敌人,就可以借助风沙的掩护,打败敌人。所以,原因是借助风势,出其不意,险中求胜。答案:(1)BEG(2)A(3)D(4)①契丹军队大败,契丹主骑着橐驼逃跑了,契丹军队的车帐兵械都被符彦卿缴获了。②况且敌人认为我军不会迎着风向作战,我们应该出其不意地急速袭击它。这就是用兵所讲的诡诈之术。(5)①军中无水,将士身陷绝境,破釜沉舟。②借助风势,出其不意,险中求胜。参考译文:材料一:符彦卿,字冠侯,陈州宛丘县人。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主率众十余万包围后晋军队于阳城,城中缺水,城中的人马大多渴死了。碰上大风扬起沙尘,符彦卿于是与张彦泽、皇甫遇商量,决定乘风势与契丹决战,契丹军队大败,契丹主骑着橐驼逃跑了,契丹军队的车帐兵械都被符彦卿缴获了。等到契丹主耶律德光进入汴京城,契丹主召来符彦卿,以阳城之败责难符彦卿,符彦卿回答说:“我侍奉晋王,不敢贪生怕死,今天的事情,我是死是生都听您的命令。”耶律德光笑着释放了他,当即派遣他回去镇守武宁。契丹人自从在阳城被他打败之后,害怕符彦卿不敢直呼其名。碰上马生病不能吃喝,就叱责马说:“这里难道也有符王吗?”契丹主败退回到北方,契丹主耶律德光的母亲问:“符王在哪里?”有人回答说:“他在彭门镇守。”耶律德光的母亲说:“没有把符王带回来,是多么重大的失策啦!”他就是这样被契丹人敬畏。材料二:大凡对敌作战,如果遇到顺风天气,就要利用风势进攻敌人;倘或遇到逆风天气,也可出其不意地去袭击敌人,这样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风天作战,如果风向敌方吹去,就要呼噪乘势进攻敌人;如果风向己方吹来,就要坚守阵地以防敌袭击。”据《五代史》记载,后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将率军与契丹军交战于阳城,被敌人所围困,而军中没有水喝,挖井取水则井壁坍塌。恰在这时,又突然刮起东北大风,契丹军顺着风势向后晋军放火并扬起沙尘以助其攻势。后晋军部众都怒吼道:“都招讨使是怎么指挥打仗的,竟让士卒坐以待毙而白白送死?”众将领都纷纷请求出战。杜重威说:“等到风势平缓了,再慢慢观察看能不能出战。”马步都监李守贞说:“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虽然兵力对比上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但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有多少,只要是奋力战斗的就能取胜,这正是大风佐助我军。”于是,他高声呼喊道:“各路兵马要一齐出击敌人!”这时,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集诸将商讨破敌之策,有人说:“现在敌人正得益于风势,我们应当等到风向敌人刮去时再出战。”张彦泽也赞同这种意见。但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却反驳说:“现在我军饥渴非常严重,等到大风转向之时,我们都变成敌人的俘虏了!敌人现在认为我军不会迎着风向作战,我们应当利用敌人的麻痹心理而出其不意地急速袭击它。这就是用兵所讲的诡诈原则。”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将于是率领精锐骑兵立即奋力反击,打败了契丹军,并且追击败逃之敌二十余里。契丹首领慌忙乘坐奚人的兵车跑了十多里路,后晋追兵再次予以打击,他急忙丢下车子,找到一头骆驼骑上逃跑了。后晋军获胜后便撤军回保定州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渭州王龙图①欧阳修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吟余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②。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注]①渭州王龙图,即诗人的好友王素,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知渭州。②绮罗,穿着绮罗起舞的歌儿舞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前两联称颂宋朝边境安宁,边境地区固若金汤,驻守边境的主帅闲暇时仍怀文人雅兴。B.颈联对仗工整,以画角残月、红灯绮罗相对,表达对好友在边境潇洒风流生活的艳羡。C.尾联发表感慨,感叹自己虽然已心志衰微,却仍能像青春少年那样,对着酒放声高唱。D.这首送别诗通过对朝廷和好友的称颂,显现出宋代士大夫对娴雅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2)本诗和高适的《燕歌行》都写到了美人歌舞的情形,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解答】(1)C.“却仍能像青春少年那样,对着酒放声高唱”错误。尾联中“此乐直须年少壮”,意思是对着酒放声高唱的生活属于“年少壮”者,“嗟余心志已蹉跎”是说我的心志已经衰微了,再也不能像青春少年那样,对着酒放声高唱了。故选C。(2)本诗写宋朝边境安宁,边境地区固若金汤,驻守边境的主帅闲暇时仍怀文人雅兴。诗中写“美人歌舞的情形”,是在前两联称颂宋朝边境安宁的基础上,再写戍边主帅的诗酒风流生活,也是以主帅的诗酒风流生活来衬托边境的安宁,从而歌颂了朝廷的英明、主帅王素出色的指挥才能。《燕歌行》中写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通过“战士”和“美人”的对比,揭示了将军们无视前线战士的生死,一味追求享乐的腐朽生活,从而批判了朝廷的用人不当和腐败无能。答案:(1)C(2)①本诗通过描写王素在渭州吟诗醉酒、歌舞风流来衬托边境的安宁,歌颂了朝廷的英明和主帅王素出色的指挥才能。②《燕歌行》中通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对比,描写出前线战士奋力迎敌,死伤过半,可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揭露了军中将军和战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进而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恕”这种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恕”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霓为衣兮风为马”描写的是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仙之人兮列如麻”则反映了仙人人数之多。(3)暑假研学游同学们登上了长城,汪老师请同学们朗诵两句有关长城的诗词,小刚不假思索地朗诵道:“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解答】故答案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字:己)(2)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重点字:霓)(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重点字: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史馆里陈列着很多旧农具、旧物件,其中,让我久久端详、不舍离开的,是一张张①、布满裂痕的木犁!一张犁,它朴实得像一头躬身向前、埋头苦干的牛;它英勇得像一张坚忍的弓。而今,无论多么现代的大机械代替了它,无论它现在多么寂寞,它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我到过乌江畔的一个小山村,村边是几十丈高的悬崖峭壁,下边就是大气磅礴、激浪滚滚的乌江。那里耕地极少,山上山下全是石头,拢一把土、摘一筐玉米棒都是难事。许多人家便外出谋生,或坐到江边峭壁下等活儿——为逆流而上的大船拉纤。我走过那些纤夫身边,望着他们乌黑的身躯、深弯的腰身和紧绷在肩头的纤绳,听着他们一声声高亢而有节奏的呼吼,蓦然忆起《黄河大合唱》中的那些山呼海啸。一根粗糙的纤绳,将他们弯曲的身影连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张张犁——这就是中华民族②、自立自强的精神啊!(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张犁,它朴实,它英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解答】(1)第①空,结合空前的“旧农具”和农具“犁”的作用、特点等可知,“犁”是农民冒着风雨风霜在农田里耕作的农具;而结合空后的“布满裂痕的木犁”可知,这个“木犁”使用的时间很长,故此处可填“饱经风霜”。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第②空,结合空前的“一根粗糙的纤绳,将他们弯曲的身影连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张张犁”可知,纤夫拉纤时要低下头,此处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故此处可填“埋头苦干”。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2)①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犁”比作“牛”和“弓”,用“像一头躬身向前、埋头苦干的牛”来具体诠释犁的“朴实”;用“像一张坚忍的弓”来诠释犁的“英勇”。②原句语言富有文采,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令人深思与语段表达风格一致。改句语言不够生动具体形象,缺乏感染力。③原句把叙述对象比作农耕文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牛和作战武器弓,将饱经风霜的“犁”说的生动具体形象,饱含深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答案:(1)①饱经风霜②埋头苦干(2)①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像一头躬身向前、埋头苦干的牛”来具体诠释犁的“朴实”;用“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71-2024纺织品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 食品企业总经理招聘合同
- 特殊管理药品市场准入指南
- 高山度假村道路建设合同
- 城市广场铁艺安装协议
- 2024年配电箱柜集成解决方案采购合同3篇
- 2024年透水混凝土施工协议3篇
- 家庭园丁保姆合同样本
- 砌体结构防水防腐施工合同
- 通信设备销售票据管理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工商注册租房合同范例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 GB/T 18281.3-202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3部分: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 探索心理学的奥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导游实务课件
- 司法部关于下发《律师刑事-诉讼格式文书》标准样式的通知
- 艺术类核心期刊目录
- 220kV枢纽变电所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