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1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2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3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4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艺术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材料二: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产而产生,它必须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C.材料一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和现实相结合,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D.材料二认为,中国当代美学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它克服了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和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元培在“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B.冯友兰提到的“心赏”与“赏玩”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的说法相通,实际上指的是心灵的情感游戏。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B.观看桑巴舞时,中国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巴西的热带风情。C.观看话剧《北京法源寺》时,为演员的演技叫绝。D.看武侠小说时,对人说:“武侠世界都是假的。”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XXX!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固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么会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朗朗上口,那却是真的。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儿,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巴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当防卫”强调徐老师以“凶”态先发制人,以便警策不把国文课当回事的学生。B.“我一眼把你望到底”是徐老师用极其尖锐的语言对当时挺身分辩的“我”的批判。C.徐老师讲课之前先很亲切地介绍作者,然后再一字不苟地将全文吟咏一遍。D.作者除表达对老师的敬慕外,还表达出对用“徐老虎”称呼老师的愧疚与怅惘之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地点出文章记述的对象,用两个“最”字表明了难忘恩师的原因。B.文章第二段借助漫画式的描写、夸张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徐先生的外在形象。C.文章用英文课的“严”与国语课的“稀松”对比,意在批判当时崇尚西方的不良社会风气。D.本文在描写徐先生时亦庄亦谐,首尾凝重庄严,中间轻松幽默。8.作者在文章开头说“使我受益也最多”,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受益”的内容。9.文章最后一段文字平淡却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张仪归报,未至咸阳,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①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张仪相魏一岁,卒。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孟子》论之曰:“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扬子②《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③人,帝而难之,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①东方:齐、韩、魏等皆在秦之东。后魏国将首都迁至大梁,也被称为梁国。②扬子,指扬雄,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③任,佞也。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武王A自太B子时C不说D张仪E及即F位G群臣H多毁短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替,与《〈论语〉十二章》中“譬如为山”的“为”意思不同。B.“之”,他,与《大学之道》中“大学之道”的“之”意思相同。C.纵横,即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D.“恶”,厌恶,与《(老子》四章》“物或恶之”句中的“恶”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主动请求到魏国去,利用齐王对自己的恨意,挑起齐魏两国争斗,为秦争得更多利益。B.齐兵压境,魏王担忧害怕;张仪成竹在胸,继续设局,借使臣向齐王坦诚自己计谋的真正目的,巧让齐退兵。C.苏秦、张仪以游说诸侯名扬天下,引得天下人效仿,其中有号称犀首的魏国人公孙衍,也以谈论游说出名。D.《法言》以问答方式表达观点,并用“凤”“鸷”为喻,说明张仪非儒家提倡的有才之士,其花言巧语难掩凶恶丑陋的嘴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2)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14.子贡也曾游说诸侯,以三寸之舌影响天下政局,其行为与张仪有何本质区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①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②;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③坟上土。【注】①烹龙炮凤:指厨肴珍异。②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③刘伶: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五句运用了比喻、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有声有色,香风阵阵,给读者带来多重感官刺激。B.“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写宴乐的热闹场景,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C.十、十一两句写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红满地。这每一种美丽都是以消逝为代价的。D.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结尾突然翻转,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16.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两句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小明读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时,不禁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两句。(2)“江”与“月”是诗歌作品中常见的一对意象。《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通过“______,______”两句,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营造出一个清明澄澈的纯净世界。(3)成语“袍泽之谊”出自《秦风·无衣》中的“______”和“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个月欠停车费6000多元,却未收到任何提醒。近日,上海市民胡女士偶然登录“上海停车”App发现自己大额欠费后,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胡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许多车主也有类似困惑和不满,他们质疑智慧停车系统存在问题。有记者在胡女士停车的芳芯路上做了一次实地调查,停车14秒被收费15元,也没有收到任何缴费提醒。数字化时代,①,百姓生活应该越来越舒适便捷才对。然而,为智慧生活添堵的“降智”行为却(A)。就拿“扫码消费”来说,到餐厅落座后,扫码点餐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动作;车辆驶出停车场前就扫码完成缴费,给有车一族带来“无感出场”的便利……扫码成“标配”,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扫码后的强制关注、弹窗广告、操作繁琐、误导消费等问题,让扫码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