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高二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数学那样泽被天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时代总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是数学影响人类文化最突出之点。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其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早在希腊时代,就形成了数学所探讨的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的观念。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人们从数学研究中得到启发,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一切事物的概念都应该明确无误,绝对不允许偷换概念,作为推理出发点的一组命题又必须清晰而判然,推理过程的每一步骤都不容许有丝毫含混,整个认识和理论必须前后一贯而不允许自相矛盾。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最深处宇宙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驱使我们。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在现代、科学经过的每一次伟大的综合或多或少都遵循了这个信念。甚至,人们开始用数学去讨论物种的进化与竞争,讨论遗传的规律。为什么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完成。受了研究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方法那么多好处?难道看不出这也是一种把生命归结为最简单成分的不同位置、不同形式、不同数量而成的数学味很重的结构吗?我们为世界图景的精巧和合理而欣喜而惊异。这种感情正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结晶。数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成长的,而反过来推动这种文化气氛的发展。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它不断致力于分析自己的概念,分析自己的逻辑结构。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方法能走多远?从希腊时代起,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即数(他是指自然数),可是遇到了无理数,后来的希腊人只好采用不可公度理论【注】,因为弄不清,就干脆不讲无理数,而讨论一般的线段长。希腊人甚至不讲数,使希腊数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呈现了缺点。但即令如此,也要保持高度严整,而不允许采取折中主义的态度。历史终于证明,正是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他们研究数学,却同时考虑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存在。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越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孟子自嘲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数学家只需要换一个字:“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当然,任何科学要发展就要变。但是只是在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发生矛盾时才变。唯有数学,时常是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要变。而且,其他科学中“变”的倾向时常是由数学中的“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当然,数学中许多重要的变是由于直觉地感到有变的必要,感到只有变才能直视宇宙的真面目。但无论如何,是先从思维的王国里开始变,即否定自己。这种变的结果时常是“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新的宇宙”。到最后,数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整体,考虑自己的力量界限何在。大概是到了19世纪末年,数学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真是一个没有矛盾的体系吗?我真正提供了完全可靠、确定无疑的知识吗?我证明了某些对象的存在,可是它们确实存在吗?如果我不能真正地把这些东西构造出来,又怎么知道它是存在的呢?我是不是一张空头支票,一张没有银行的支票呢?”总之,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汲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注】不可公度理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那些能用整数之比表达的比称作“可公度比”,而把那些不能用整数之比表达的比称作“不可公度比”。(摘编自齐民友《〈数学与文化〉概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是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我们就不应该去研究。B.世界是合理简单的,可以被理解,因而是可以用数学来描述的。C.数学前进的道路总是从否定自己、反思自己、批判自己中开辟的。D.数学的三个特点的根本点是探索,对知识、宇宙、自己的探索。2.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在阐述数学观念时引用了数学史上长期形成的观念,增强了论述的可信度和文章的历史厚重感。B.文中提到人们用数学讨论物种进化与竞争、遗传规律,这是可用数学来描述世界合理性的有力证明。C.文章以希腊人对无理数的处理为例,以此表明希腊人在数学研究上因过于追求严整而导致发展滞后。D.文章结尾将数学比作参天大树,充分说明了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及对其他学科的重要影响。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本第二段中“作为推理出发点的一组命题又必须清晰而判然”观点的一项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B.“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C.“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王阳明《蔽月山房》)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4.这篇文章体现着理性的光芒,请从文本内容和写法概述其体现。5.请根据文本所提及的数学的三个特点,概括数学对人的思维品质培养的作用。【答案】1.D2.C3.C4.①从文本内容来看,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最基本的特征是探索精神,这本身就能体现理性。②从文本论述逻辑来看,逻辑清晰,分别介绍了数学的三个特点,层层递进。③用一些限定性的、有分寸感的词语,使语言准确严谨,体现理性。④用与数学相关的具体事例做论据,增强了真实性,具有理性光芒。5.①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判断推理分析的能力。②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简化深入研究的能力。③促进批判思维的发展,培养反思促进改变的能力。【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数学在文化和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分析了数学的三个核心特点:确定性、探索宇宙本质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与批判的精神。这些特点不仅仅是数学自身的属性,更是推动人类理性发展的动力。文章通过引用历史实例,如希腊人的严谨与反思,展示了数学思维促使的文化进步,强调数学在探索理性的过程中贡献了无可替代的价值。【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如果不是……就不应该”错误,原文表述“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不能说明“如果不是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我们就不应该去研究”,所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B.“因而”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驱使我们。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可知,“因为可以用数学来描述,所以世界是合理的”,选项因果倒置。C.“道路总是……”错误,原文“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这只是数学前进的一个道路,而选项以全概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C.“以此表明希腊人在数学研究上因过于追求严整而导致发展滞后”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希腊人甚至不讲数,使希腊数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呈现了缺点。但即令如此,也要保持高度严整,而不允许采取折中主义的态度。历史终于证明,正是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希腊人对无理数的处理恰恰证明了他们在研究数学时即便遇到困难也要高度严整,不断探索,最终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而不是说明其发展滞后。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A.诗句中的“横看”“侧”“远”“近”“高”“低”等概念清晰明确,分别指代了观察庐山的不同角度和位置。“岭”和“峰”也是具体可感的概念,描绘出庐山不同的形态。通过这些清晰的概念,苏轼准确地表达了由于观察角度和位置的变化,所看到的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这一判断。B.“今人、今月”“古时月、照古人”概念清晰,且阐述了“时间的流逝与月亮的永恒”这一事实判断。C.“山、月”意象清晰,“大”“小”概念清晰,但从“山近月远觉月小”推断不出“此山大于月”,那这就不是一个清晰而判然的命题。D.“渠清”和“源头活水”概念清晰,阐述了“清如许”与“源头活水来”的因果关系,关系明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从文本内容来看,“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最基本的特征是探索精神,这本身就能体现理性。②从文本论述逻辑来看,文中“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逻辑清晰,先后介绍了数学的三个特点,层层递进。③从语言运用看,文中用“绝不是说”“规定范围内”“最突出的功绩之一”“首先在于”“历史终于证明”“感到”“时常是”等这些限定性的、有分寸感的词语,使语言准确严谨,体现理性。④从论据使用看,“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从希腊时代起,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即数(他是指自然数),可是遇到了无理数,后来的希腊人只好采用不可公度理论……希腊人甚至不讲数,使希腊数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呈现了缺点。但即令如此,也要保持高度严整,而不允许采取折中主义的态度。历史终于证明,正是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文中举了欧几里得几何与希腊人对无理数的研究过程,用与数学相关的具体事例做论据,增强了真实性,具有理性光芒。【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人们从数学研究中得到启发,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一切事物的概念都应该明确无误,绝对不允许偷换概念,作为推理出发点的一组命题又必须清晰而判然”可知,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判断推理分析的能力。②结合“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可知,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简化深入研究的能力。③结合“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唯有数学,时常是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要变”可知,促进批判思维的发展,培养反思促进改变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人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河里——一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国籍的士兵面对面,中国旗手,把一个日本鬼子,用旗杆的尖头捅穿胸膛,直压倒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他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他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问:“哪个县的?”那士兵抖抖身子挺挺肩膀,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咱们西北军的杨军长,我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了,现在不光咱陕西人,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在清廷大堂上扯住皇帝的龙袍,不准离朝,非要皇帝答应不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肃然中。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宽?地宽,没有娃的眼宽。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司令听得慷慨激昂,高扬手臂拍起手来,士兵们更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眼——宽,胆——大。这就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教给你了没?”“我能唱几段。”“那你就唱几句。”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一生……”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三娃。”“哪个三字?”“一二三的三字”“改成‘山’吧。”“好。”“像山。就像咱们长安的秦岭山一样,压到小倭寇小鬼子的头上。”“山娃记下了。”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他想对着跪倒着的战败之将说:“你知道我带的兵娃们的心有多高胆有多大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写出了司令对招募娃娃兵入伍的后悔和对他们牺牲的痛惜。B.家中长辈的口曲、戏词等优秀传统文化,使三娃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激励和爱国教育,学到了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精神。C.司令建议兵娃的名字由“三娃”改为“山娃”,代表了要将秦岭压到侵略者头上的誓愿,表达了关中军人坚定而崇高的战斗信念。D.受降仪式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都是真实的,使前文的相关情节更加深入人心,也能使读者对作品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感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如“翻卷着泥浪的黄河”“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等,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牺牲的惨烈。B.小说的对话富有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多用方言口语,如“俺爷”“俺婆”“娃的心”“娃的胆”等,这是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的明证。C.文中画横线部分“那块暗红色的痣斑”写出了三娃的外貌特征,同时也呼应了前文孙司令认出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三娃的情节。D.小说先叙写司令祭拜英灵,然后插叙司令与三娃的谈话,由群体到典型,有助于发掘人物的深层心理,叙事层次也更丰富。8.最后一段画波浪线部分关于冈部直三郎的描写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9.小说在刻画人物时独具匠心,请以“三娃”这一形象为例,简要分析文本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答案】6.A7.D8.不可以。①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文司令跪拜英灵形成对比,突出抗战英雄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②敌人跪服,而英雄已逝,从而表达了对英雄的痛惜与缅怀,使小说主题内蕴更深刻。9.①语言描写。与孙司令对话刻画出三娃憨直淳朴的关中娃娃的形象。②动作描写。“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胸膛刺进背脊穿出”“双手死扣着”等细节生动地描写了三娃视死如归的胆气和英勇无畏的精神。③侧面描写:借助孙司令的语言和反应,表现了在水硬土硬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三娃硬气的性格和报效国家的情怀。④场面描写:文本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牺牲的惨烈场面,展现了三娃坚定的革命意志。【解析】【导语】陈忠实的《娃的心,娃的胆》通过悲壮的情节和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精神的坚韧。文章以黄河作为背景,象征英勇献身的士兵,以三娃为典型,将普通士兵的高尚品格和家乡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叙事通过回忆交错的方式,将历史事实与虚构事件结合,增强情感共鸣,结尾受降仪式更为全文增添了胜利的庄严感和民族自豪感。【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写出了司令对招募娃娃兵入伍的后悔”错误。司令并非为招募他们后悔,而是为他们的死感到愧疚悲伤。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D.“插叙司令与三娃的谈话”错误。小说的叙事结构是先写司令祭拜英灵,然后通过回忆的方式详细叙述了司令与三娃的谈话,这是倒叙手法,而非插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为八百名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表示深切哀悼和崇敬。“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象征着敌人的彻底失败与投降。这种对比突显了抗战英雄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展现了英雄的伟大与敌人的卑微。②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不仅是对战争结果的确认,更是对英雄们牺牲意义的肯定。它表明,正是这些英勇的士兵,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这一场景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即正义和勇气终将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塑造人物形象方法能力。①语言描写:在与孙司令的对话中,三娃的语言朴实、憨直,体现了他作为关中娃娃的淳朴性格。文中三娃回答孙司令的问题时说:“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这些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乡土气息,展现了三娃的纯真和质朴。②动作描写:小说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三娃的英勇无畏。原文提到“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胸膛刺进背脊穿出”“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三娃在绝境中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场景,表现了他的视死如归和顽强不屈。③侧面描写:孙司令对三娃的评价和回忆,从侧面反映了三娃的品质。孙司令说:“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这些话语不仅表达了孙司令对三娃的深刻印象,也突显了三娃在孙司令心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孙司令提到的三娃的家庭背景和教育,如他婆教的口曲儿和他爷教的戏词,进一步展示了三娃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熏陶,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④场面描写:由“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可知,小说通过描绘八百名士兵跳崖的惨烈场面,烘托了三娃和其他士兵的英勇精神。特别是“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三娃用军旗旗杆刺穿敌人的胸膛并将其压入黄河的场景,展现了他在绝境中依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场面描写不仅突显了三娃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整个部队的集体英勇,使三娃的形象更加饱满和感人。综上分析,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淳朴、勇敢、视死如归的关中娃娃形象,使三娃成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英雄人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湣王以弑死于庙梁。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二:哀公问于孔子曰:“人若何而可取也?”孔子对曰:“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智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义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三: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节选自《墨子·尚贤》)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有人不忠A信重厚B而多智C能D如此E人者F譬犹G豺狼H与I不可J以身近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夫差以见禽于越”与《屈原列传》中“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的“见”意思不同。B.“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含义相同。C.“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所以”意思相同。D.“以德就列”与《〈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主如果想要在国家治理上有显赫功绩,在用人方面就一定要慎重,这都是经过历史事实验证的。B.孔子用弓箭协调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要善良顺从才能要求它是一匹好马的道理来解释选拔人才的标准。C.墨子认为把爵位、俸禄等授予贤人,是因为贤人的才德,更希望贤人做事成功。D.材料三列举尧选拔舜、禹选用益、汤选用伊尹等均能成就大业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君主为政要列德尚贤、授之以政的观点。13.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2)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14.同是谈论人才的话题,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DFI11.C12.C13.(1)君王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2)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把事情委任给他,给他决断的权力。1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任用人才的重要性;②材料二侧重论述选拔人才的标准与方法;③材料三侧重论述任用贤才的方法。【解析】【导语】材料一强调历史上君主的兴衰成败往往取决于任用贤士,国君必须注重贤能之士。材料二指出选拔人才应关注其品德和能力,德行首位,才能其次。材料三强调选拔贤才应破除身份与职位限制,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三者共同强调,治理国家或实现事业成功离不开贤能之士的辅佐。人才的选拔不仅在于能力,更在于德行,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有人不忠诚敦厚却有智慧才能,像这样的人,就好比与豺狼一样,不能去接近他。“不忠信重厚”和“多智能”是转折关系,由连词“而”连接,中间不能断开,所以D处断开;“如此人者”作状语,“者”用于句末,F断开;“譬犹”是固定词组,其后必须衔接名词,“与”通“欤”,句末语气词,所以G、H不断开,I断开。故选DFI。【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不同。表被动;/出现。句意:但夫差着却因此被越王所擒。/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这种情况)连续几代都看不到。B.正确,相同,都是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因此成王在年幼时就能使诸侯朝拜。/招致八州来归,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C.错误,不同。用来;/表原因。句意:言语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想法并且表达情感的。/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D.正确,不同。担任;/靠近,到。句意:按德行来担任职务。/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贤人的才德”错误,根据材料三“非为贤赐也”,可知并不是因为贤人的才德而赐予。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平治”,使……安定太平;“垂”,使……流传;“下”,谦虚地对待。(2)“爵”,爵位;“禄”,俸禄;“任之以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事任之”,把事情委任给他;“断”,决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材料一通过对比历史上不同君主的成败,强调用人不当会导致覆灭,因此得出结论:君主治理国家必尊贤下士,得民心和贤佐才能立功立名。由此可概括:材料一侧重论述任用人才的重要性。②材料二中孔子的回答指出任用人才“先其仁义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即强调任用人才的标准是先看仁义忠诚,再看才能;接着指出“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即用人的办法在于先“观其言”,再“察其行”。由此可概括:材料二侧重论述选拔人才的标准与方法。③材料三具体指出“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等具体办法,即给予人才优厚的待遇,让其做事能成功,并列出古代圣王的用贤事例进行佐证。由此可概括:材料三侧重论述任用贤才的具体方法。参考译文:材料一:君王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大禹依靠夏朝成就王业,夏桀却因为夏朝自取灭亡;商汤依靠殷商建立王业,商纣却因为殷朝自取灭亡。阖庐因为吴国战胜天下而没有敌手,但夫差着却因此为越王所擒。齐威王依靠齐国在天下称强,但齐湣王却因此被吊死在祖庙的梁上。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因此,成王在年幼时就能使诸侯朝拜,是因为有周公摄政。赵武灵王到五十岁时却饿死在沙丘宫,是任用了李充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多次会盟诸侯,一举匡正天子;管仲去世后,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入葬,被天下人讥笑,一个人的身上,既享受了荣耀也遭遇了耻辱,就在于任人的不同。由此看来,国家没有贤能的臣佐和优秀的人才,而能够使事业成功树立美名,安定危难延续亡国的,从来都未曾有过。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求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求得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材料二:哀公问孔子说:“什么样的人可以用呢?”孔子回答说:“弓箭调和然后才能要求他射中目标;马忠诚顺从,然后才能要求它负重致远;人必须忠诚敦厚,然后才能要求他有智慧才能。如果有人不忠诚敦厚却有智慧才能,像这样的人,就好比与豺狼一样,不能去接近他。因此先要求他是具有仁义忠诚的人,然后才能亲近他;有智慧才能的人,然后才能任用他;所以说:亲近仁义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用人的办法在于先听他所说的话然后观察他的行动,言语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想法并且表达情感的,能做到的人一定能说出来,因此先听他所说的话然后忖度他的行动,由言语来忖度他的行为,即使有奸恶不轨的人,也没有办法逃出他的表情。”材料三: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任用有德的人而且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从事农业与手工业或经商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把事情委任给他,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按德行来担任职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体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举荐任用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倡导公共仁义,避开私人恩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尧把舜从服泽的北边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大治;禹把益从南方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汤把伊尹从厨房之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谋略成功;文王把闳夭、泰颠从狩猎者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西土国家都臣服了。因此在当时,即使处在厚禄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而施行仁义的;即使是从事农业与手工业或经商的人,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德行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法云寺双桧①温庭筠晋朝名辈此离群,想对浓阴去住分。题处尚寻王内史,画时应是顾将军②。长廊夜静声疑雨,古殿秋深影胜云。一下南台到人世,晓泉清籁更难闻。【注】①桧(guì),树木名,也叫桧柏、刺柏、圆柏。晋谢安领扬州刺史,于宅内手植双桧。后其姑母于本宅建寺,名法云。寺中有楼台名“南台”。本诗作于温庭筠入李绅幕府无望,离开扬州之际。②颔联中的王内史指王羲之,顾将军指顾恺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面对饱经历史洗礼却依旧苍翠的桧树,思接前朝,颇有怀古况味。B.颔联呼应“名辈”二字,提及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画技,运用典故,侧面表现物是人非的伤感。C.颈联视听结合,既写夜籁,又写树影,流露出对“双桧”的喜爱、迷醉、眷念与赞美。D.本诗语言风格以沉稳凝重为主,用词朴实,意境深远,一改作者浓艳绮丽的语言特点。16.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B16.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吟咏风物,只是幽隐地抒发情怀,因为个中之物有自我的情怀。②诗人入幕无望,观览双桧,寻访前贤,不愿离开,寄寓了仕途不济的失落。③法云寺双桧高大茂盛,颇具盛名,象征诗人的卓异才能,暗含一展抱负的渴盼。④桧树深秋依旧郁茂,以清音为伴,表达诗人对清高自持品性的坚守。【解析】【导语】温庭筠在《法云寺双桧》一诗中,以咏物的方式寄托内心的感慨。通过描写法云寺双桧的历史厚重及其不朽,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诗歌通过典故、视听结合和夜景意象,呈现出缅怀先贤、感叹个人失意的复杂情感,风格沉稳凝重。【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侧面表现物是人非的伤感”错,颔联中诗人写道,为“双桧”题写的诗文里,似乎还能找到王羲之的笔迹;能够为“双桧”传神写照的,应当就是“画圣”顾恺之了。运用典故,既拓展了诗歌的审美意境,增添了诗歌的人文意蕴,又在晋代名流王羲之、顾恺之的衬托下,侧面表现了“双桧”的秀美不凡,流露出诗人对双桧的喜爱、赞美之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首先要理解刘熙载的评论,吟咏风物只是幽隐地抒发情怀,因为所咏之物中有作者自我的情思。即可理解为诗歌手法是借景、借事抒情,托物言志。②首联“晋朝名辈此离群,想对浓阴去住分”中,写晋朝的名人在此地离群索居,想象这些古树在浓密的树荫下仿佛与世隔绝。‌温庭筠借晋朝名士在此离群索居的历史背景,暗示自己入李绅幕府无望的现实处境,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失落与不甘,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不顺的深切感受。③“题处尚寻王内史,画时应是顾将军”两句,写在题写之处还可以寻找到王内史的踪迹,作画时应当是顾将军的形象。通过提及历史上的王羲之与顾恺之,将双桧与古代文人雅士相联系,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双桧不仅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它们的挺拔与坚韧,恰如诗人卓越的才华和不屈的精神,寄托了他对于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生活的热切期盼。④“长廊夜静声疑雨,古殿秋深影胜云”与“一下南台到人世,晓泉清籁更难闻”等词句,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幽美的画面,更深层次地传达了诗人对于清高自持品性的追求。即使面对人生逆境,诗人依然向往那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无限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运用句内对比的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的《离骚》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以“______,______”写与亡妻在梦中重逢时深情难诉的情景,笔力奇崛,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3)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前人之言“满招损,谦得益”的基础上翻新语意,用“______,______”两句,从正反两面阐述了人生不能过分贪图享乐的道理,议论更加深刻精警。【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相顾无言④.惟有泪千行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指、迩、惟、忧、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兵马俑最初深埋于地下时,并不像今天看到的那般(“A”)。考古资料表明,兵马俑原是通体施彩,有朱红、粉绿、赭等10多种颜色。“经过2000多年的深埋,那些保存下来的颜料出土后15秒就开始变化,4分钟内就完全脱水、起翘、剥落,有的就遗留在泥层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说。俑身彩绘如何保护?①?50年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B)探寻答案。“兵马俑一经出土,先要经过探伤、检测等‘体检程序’,再进行加固、拼对、粘接、补全等修复工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专家兰德省说。为留住“真彩”,中外合作开展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系统揭示了彩绘的层次结构、物质组成、工艺以及损坏机理。“我们使用抗皱缩剂和加固剂联合处理法,②,并减缓了褪色速度。”“我们还在颜料中分析出一种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的紫色颜料——硅酸铜钡,这对研究我国古代颜料史具有重大意义。”夏寅说。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下列各项中破折号用法与文中相同的是()A.“啦——啦——啦——,我好开心啊。”B.“今天天气真好啊!——你什么时候走?”C.这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D.他就是盛唐最闪亮的明星——李白。【答案】18.A.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灰容土貌、黯淡无光B.孜孜不倦、殚精竭虑、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夙兴夜寐19.①陶俑碎片怎么修复②保住兵马俑表面色彩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此处形容今天看到的兵马俑的状态,后文有“原是通体施彩,有朱红、粉绿、赭等10多种颜色……”,可推知现在出土后是颜色灰暗的样子,可填“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灰容土貌”“黯淡无光”。灰头土脸: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黯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B.此处修饰“探寻答案”,结合后文的“兵马俑一经出土,先要……为留住‘真彩’,中外合作开展文物科技保护研究”“我们使用抗皱缩剂和加固剂联合处理法”等可知,人们在全力工作,探求答案,故可填“孜孜不倦”“殚精竭虑”“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夙兴夜寐”。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夙兴夜寐:指很早起很晚睡,形容非常勤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后文中提到“兵马俑一经出土,先要经过探伤、检测等‘体检程序’,再进行加固、拼对、粘接、补全等修复工作”,在讲如何修复陶俑,可推断前文是在问:陶俑碎片怎么修复。②前文“为留住‘真彩’,中外合作开展文物科技保护研究……”“我们使用抗皱缩剂和加固剂联合处理法”等都在讲保护兵马俑色彩的具体做法,再结合后文“并减缓了褪色速度”,可见这些做法保住了兵马俑表面色彩,因此此处应填“保住兵马俑表面色彩”。【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解释说明。A.表声音的延长;B.表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C.总结上文;D.表解释说明。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1月1日下午,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剧场中心正在放映的大型情景史诗舞台艺术电影《伟大征程》,将观众带回到2021年6月28日晚近乎沸腾的国家体育场文艺演出现场。赞叹、感动、振奋,时隔3年重温这一历史时刻,现场观众仍沉浸其中。放映结束,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总导演陈维亚、电影《伟大征程》总导演侯克明以及参与创作的6位青年师生走上舞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再忆创排演出的点点滴滴,每一位参与者都十分动容。侯克明感慨:“现场上万人用心去抒发去表演,镜头所到之处,每一位参演者都全情投入。”气势恢宏的合唱、激情澎湃的交响、绚烂绽放的烟火、热血沸腾的瞬间……近年来的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激荡着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以改写为“时隔3年重温这一历史时刻,现场观众仍沉浸其中”,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22.请对本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