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指南(系列)TOC\o"1-2"\h\u5586第一章:绪论 2223101.1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意义 2269141.2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现状 3138101.3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挑战与机遇 331016第二章: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237522.1创新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3275382.2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 435532.3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42009第三章:农业科研项目管理 5205963.1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申报 519313.1.1项目选题 5210523.1.2项目可行性研究 5312893.1.3项目申报 587713.2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5249833.2.1项目启动 6304503.2.2项目执行 640433.2.3项目调整 64383.3农业科研项目的评价与验收 6248303.3.1项目成果评价 694063.3.2项目效益评价 6293543.3.3项目验收 717298第四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200364.1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 7280644.2成果转化的模式与路径 7271754.3成果转化的政策与措施 823022第五章: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 8150905.1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 896135.2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与手段 883725.3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评价 94746第六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957866.1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9131586.1.1建设目标 92576.1.2建设任务 939386.2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模式 1053976.2.1运行机制 10281996.2.2运行模式 10282606.3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价 1011651第七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10189597.1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需求 11231377.1.1人才培养现状 11236787.1.2人才培养需求 11199987.2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政策 1176227.2.1人才培养模式 11235307.2.2人才培养政策 1125887.3人才引进的策略与措施 12137877.3.1人才引进策略 12325267.3.2人才引进措施 1212242第八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12254358.1国际合作的现状与趋势 12303198.2国际合作的领域与重点 13303618.3国际合作的策略与措施 1317050第九章:农业科技政策与环境 14202409.1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457459.1.1制定农业科技政策的背景与意义 14326299.1.2农业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 14139859.1.3农业科技政策的实施与监管 14274949.2农业科技环境的影响因素 14274979.3农业科技环境的优化策略 1518646第十章:未来展望与发展策略 151199910.1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发展趋势 153220110.2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发展策略 162308310.3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挑战与对策 16第一章:绪论1.1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意义在我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科技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休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2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现状我国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另,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农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研发与推广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推广力量不足;农民科技素质参差不齐,科技培训和教育水平有待提高。1.3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我国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挑战方面: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农业科技创新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农民科技需求多样化,科技推广任务日益繁重。机遇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崛起,农民科技需求日益旺盛。在应对挑战与抓住机遇的过程中,我国三农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第二章: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1创新体系的构成与功能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政策法规子系统:负责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和规划,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2)科技研发子系统: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研发中心等,负责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生。(3)技术转移与推广子系统:负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广泛应用。(4)科技金融服务子系统: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包括投入、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等。(5)人才支撑子系统: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创新体系的功能主要包括:(1)政策引导功能: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科技创新活动。(2)技术创新功能:通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不断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3)成果转化功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金融服务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降低科技创新风险。(5)人才培养功能: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保障。2.2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3)强化科技研发能力: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4)推动技术转移与推广: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与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5)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6)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2.3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1)政策引导机制:通过政策法规引导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科技创新活动。(2)激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3)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4)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5)金融服务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降低科技创新风险。(6)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保障。第三章:农业科研项目管理3.1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申报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申报是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起始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立项与申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1项目选题项目选题是农业科研项目立项的基础,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2)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3)充分考虑现有科研条件和资源。3.1.2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实施条件的全面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路线、技术指标、技术难题等。(2)经济可行性:评估项目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等。(3)社会可行性:分析项目对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3.1.3项目申报项目申报是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编制项目申报书,按照规定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申报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背景和意义。(2)项目目标和研究内容。(3)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4)项目预算和资金需求。3.2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应明确项目任务、目标、进度安排等,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方职责。3.2.2项目执行项目执行阶段,应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开展研究工作,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1)定期召开项目进展汇报会,了解项目实施情况。(2)加强项目内部管理,保证科研资源合理配置。(3)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2.3项目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到不可预见因素,可对项目进度、预算等进行调整。项目调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提交项目调整申请。(2)组织专家进行评估。(3)报请有关部门审批。3.3农业科研项目的评价与验收农业科研项目的评价与验收是对项目实施效果和成果的全面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评价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项目技术指标完成情况。(2)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3)项目成果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3.3.2项目效益评价项目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1)经济效益:评估项目投入产出比、农民增收情况等。(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对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3)生态效益: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3.3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项目承担单位提交验收申请。(2)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估。(3)形成验收报告,报请有关部门审批。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要求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第四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1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虽然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技术成熟度不足、市场需求不明确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力、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也是制约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4.2成果转化的模式与路径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摸索多种成果转化模式与路径。(1)政策引导模式。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例如,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优化税收政策、推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等。(2)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企业和农村基层的应用。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3)技术创新与推广模式。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提高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举办科技成果展览等活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4)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例如,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推广农业保险等。4.3成果转化的政策与措施为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措施。(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提高研发成果的质量和数量。(2)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贷款等,激发企业和农村基层的成果转化积极性。(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一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5)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各方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以上政策和措施,有望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五章: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5.1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其建设应当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原则。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的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农业企业等多元化主体。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工作;科研院所的推广机构主要承担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等任务;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5.2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与手段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示范推广: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试验示范,使农民直观地了解新技术、新成果,从而引导农民广泛应用。(2)培训教育: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3)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咨询服务。(4)宣传普及: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5)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动农业技术普及。5.3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评价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评价是衡量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覆盖率:评价农业技术推广的广度,反映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2)技术采纳率:评价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反映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3)技术效益:评价农业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反映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效果。(4)农民满意度:评价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满意程度,反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质量。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全面评价,有助于发觉问题、总结经验,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第六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6.1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与任务6.1.1建设目标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目标包括:(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2)搭建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科技创新平台;(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4)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6.1.2建设任务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标,需完成以下任务:(1)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要素的整合与共享;(2)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培育创新型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6.2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模式6.2.1运行机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创新资源向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倾斜;(2)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3)企业主导: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承担创新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4)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6.2.2运行模式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技术研发型: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2)成果转化型:以成果转化为目标,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产业孵化型:以产业孵化为核心,培育农业新兴产业;(4)服务平台型:以科技创新服务为手段,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6.3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平台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2)科技成果产出:评价创新平台在农业科技成果产出方面的表现;(3)经济效益:评价创新平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4)社会效益:评价创新平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5)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创新平台在资源整合、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合作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七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7.1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需求7.1.1人才培养现状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个层次。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实践能力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7.1.2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2)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3)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农业科技人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农业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求: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参与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7.2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政策7.2.1人才培养模式(1)高等教育:以农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为主,培养农业科技人才。(2)职业教育: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业技术人才。(3)成人教育: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7.2.2人才培养政策(1)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2)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4)激励政策: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奖励基金,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业科技事业。7.3人才引进的策略与措施7.3.1人才引进策略(1)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2)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需求,引进急需紧缺的农业科技人才。(3)引进创新型人才:注重引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7.3.2人才引进措施(1)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完善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保证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进行。(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多种途径,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4)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开展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化水平。第八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8.1国际合作的现状与趋势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渐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已从传统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2)合作层次逐步提升:从间的政策对话、信息交流,到企业、科研机构间的项目合作、技术转移,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层次逐渐提高。(3)合作形式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技术交流、项目合作,还出现了联合研发、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等多种合作形式。(4)合作成果显著: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在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国际合作发展趋势表现为:(1)合作领域将继续拓展:未来,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农业大数据等新兴领域。(2)合作层次将不断提高:各国农业科技实力的提升,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3)合作形式将更加多样化:新型合作模式如跨境电子商务、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等将不断涌现。8.2国际合作的领域与重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1)农业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2)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3)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气候变化适应等。(4)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等。国际合作的重点包括:(1)加强政策对话与交流:推动各国就农业科技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交流与协调。(2)促进技术转移与转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各国间的转移与转化。(3)联合研发与创新:加强各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联合研发与创新。(4)人才培养与交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8.3国际合作的策略与措施为推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下策略与措施:(1)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机制:包括间、企业间、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机制。(2)制定国际农业科技合作规划:明确合作目标、领域、任务等,保证合作有序进行。(3)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投入,优化政策环境。(4)促进信息共享与传播:建立国际农业科技信息平台,促进各国农业科技信息的共享与传播。(5)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农业科技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6)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合作:鼓励各国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第九章:农业科技政策与环境9.1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9.1.1制定农业科技政策的背景与意义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旨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在全球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政策。9.1.2农业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研经费;(2)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4)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5)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执行力。9.1.3农业科技政策的实施与监管为保证农业科技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建立农业科技政策实施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2)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3)强化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保证政策落地生根;(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政策的认知。9.2农业科技环境的影响因素农业科技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各种外部因素。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政策因素:农业科技政策对农业科技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等对农业科技环境具有制约作用;(3)社会因素:农民科技素质、社会风气等对农业科技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技术因素:农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对农业科技环境具有关键作用;(5)生态环境因素: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科技环境具有基础性影响。9.3农业科技环境的优化策略为优化农业科技环境,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以下策略:(1)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执行力;(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4)推动农业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业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硬件创新企业评审
- 国际工艺品设备租赁协议
- 通信设备运输招投标文件
- 会员消费IC卡积分规则
- 无人机驾驶员聘用合同范本
- 执行院务公开管理办法
- 铁路工程供货施工合同范本
- 金属材料采购授权委托书
- 通讯设备项目奖励政策
- 煤炭供应商运输合作协议
- 健身健美(课堂PPT)
- 钢筋统计表(插图有尺寸)
- (完整版)财务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大版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系列教材(共44页).ppt
- 世界各地的新年习俗(课堂PPT)
- 锚索试验总结(共11页)
- 生物矿化与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人教版“课标”教材《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具体目标和要求
- JJF 1827-2020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校准规范
- 物业项目月度绩效考核表格
- 民法典关于物业管理的规定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