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26271第一章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概述 362741.1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发展背景 358971.2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基本概念 3119231.3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332645第二章智能监控技术基础 449082.1监控系统组成及原理 474762.1.1监控系统组成 4263232.1.2监控系统原理 4283542.2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553092.2.1数据采集技术 5258292.2.2数据处理技术 5317012.3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5306512.3.1传感器技术概述 5320262.3.2传感器应用 64154第三章视频监控技术 64653.1视频监控技术概述 6117993.2视频监控设备与系统设计 6246663.2.1视频监控设备 6137603.2.2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6319203.3视频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 7285203.3.1视频数据压缩技术 7107113.3.2视频数据传输技术 718230第四章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监控中的应用 7153004.1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简介 782054.1.1机器学习概述 7300854.1.2深度学习概述 7219074.2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 876074.2.1目标检测技术 8121194.2.2目标识别技术 849954.3视频内容分析与智能识别 8220904.3.1视频内容分析方法 8206734.3.2智能识别技术 899624.3.3应用案例 827120第五章预警技术基础 9199165.1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 9253745.2预警算法与模型 9187905.3预警系统功能评价 910496第六章危险源识别与监测 108466.1危险源类型及特点 10142726.1.1危险源类型 1010956.1.2危险源特点 1013596.2危险源监测技术 1186536.2.1传感器技术 11131216.2.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1146026.2.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1277656.3危险源识别方法 11272166.3.1人工识别方法 11135956.3.2基于规则的识别方法 1185946.3.3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方法 11265866.3.4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 1123406第七章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集成 11125717.1系统集成概述 11214497.2系统集成设计原则 1286527.3系统集成案例分析与实施 12291997.3.1项目背景 12320197.3.2系统集成方案 12103787.3.3系统实施 1316590第八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13264878.1网络安全概述 1399368.1.1网络安全定义 1324958.1.2网络安全重要性 1333798.1.3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1342248.2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13261878.2.1数据加密技术 13275908.2.2传输安全协议 1453568.2.3加密与传输安全策略 14169348.3数据存储与备份 14358.3.1数据存储安全 14302348.3.2数据备份策略 14167998.3.3数据备份与恢复流程 1424393第九章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14113399.1公共安全领域应用案例 1479839.1.1案例背景 1453699.1.2案例描述 15296159.1.3应用效果 15217609.2工业生产领域应用案例 15162859.2.1案例背景 15325809.2.2案例描述 15739.2.3应用效果 15168959.3健康医疗领域应用案例 15247059.3.1案例背景 1510849.3.2案例描述 16237359.3.3应用效果 161012第十章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872010.1技术发展趋势 16873410.2行业发展趋势 162100510.3未来市场前景与挑战 17第一章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概述1.1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发展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安全、高效、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众多技术领域,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普及,为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2)安全形势的严峻挑战:各类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提高监控与预警技术水平,预防发生。(3)政策法规的推动:我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2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基本概念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对监测对象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发觉异常情况并提前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监测对象的安全与稳定。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监测对象的状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2)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3)预警性:通过预警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并提前预警。(4)远程性: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手段,实现远程监控与预警。1.3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为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工业生产:通过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2)公共安全:利用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对公共场所进行实时监控,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3)环境监测:通过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环境污染问题。(4)交通领域: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应用于交通领域,可实时监测交通状况,预防交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5)农业: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预警病虫害,提高农业产量。(6)医疗健康:利用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对病患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病情变化,提高医疗救治效果。第二章智能监控技术基础2.1监控系统组成及原理2.1.1监控系统组成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传感器:负责收集监控对象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图像等。(2)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控制与预警模块: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监控对象进行实时控制或发出预警信息。(5)显示与存储模块:将监控数据和处理结果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并存储于数据库中。2.1.2监控系统原理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检测到监控对象的变化,将相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2)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控制与预警模块根据分析结果,对监控对象进行实时控制或发出预警信息。(5)显示与存储模块将监控数据和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并存储于数据库中。2.2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2.2.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模拟信号采集:通过传感器将监控对象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等。(2)数字信号采集:将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3)无线信号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2.2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信号滤波: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压缩: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压缩,减少存储和传输所需的空间和带宽。(3)数据融合:将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监控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趋势分析、模式识别等,提取有用信息。2.3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2.3.1传感器技术概述传感器技术是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监控对象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传感器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传感器材料:研究新型传感器材料,提高传感器的功能和可靠性。(2)传感器设计:优化传感器结构,提高灵敏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3)传感器制造:采用先进制造工艺,降低传感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3.2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智能监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环境监测: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2)工业生产:利用传感器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实现自动化控制。(3)医疗健康:利用传感器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为医疗服务提供数据支持。(4)智能交通:利用传感器监测交通状况,如车辆速度、交通流量等,实现智能调度和预警。第三章视频监控技术3.1视频监控技术概述视频监控技术是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视频采集,并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以实现对监控区域的安全防范和事件预警。视频监控技术在保障公共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2视频监控设备与系统设计3.2.1视频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编码器、录像机、显示器等。其中,摄像头是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功能直接影响监控效果。摄像头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按照分辨率可分为普通摄像头和高清晰摄像头。3.2.2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监控场景、监控目标、监控范围等因素。以下为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1)需求分析:分析监控场景和监控目标,确定监控系统的功能、功能和规模。(2)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摄像头、编码器、录像机等设备。(3)布线设计:根据监控场景和设备位置,设计合理的布线方案。(4)系统集成:将各个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视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等功能。3.3视频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3.3.1视频数据压缩技术视频数据量较大,为了降低存储和传输成本,需要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视频数据压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无损压缩:如JPEG、PNG等,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减小数据量,但不会损失图像质量。(2)有损压缩:如H.264、H.265等,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降低数据量,但会损失一定的图像质量。3.3.2视频数据传输技术视频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有线传输: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2)无线传输:通过无线信号,如WiFi、4G/5G等,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3)网络传输:通过IP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的长距离传输。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合理选择视频数据传输技术,可以保证监控画面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同时针对不同场景和应用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压缩和传输技术,以满足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第四章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监控中的应用4.1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简介4.1.1机器学习概述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无需人工干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在智能监控领域,机器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识别、分类、跟踪等方面。4.1.2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机器学习方法,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实现对复杂数据的高效处理。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4.2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4.2.1目标检测技术目标检测技术是指从图像或视频中检测出感兴趣的目标,并确定其位置和范围。目前目标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前者主要包括边缘检测、轮廓提取、形态学处理等,而后者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代表,通过训练大量数据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4.2.2目标识别技术目标识别技术是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常见的目标识别技术包括基于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后者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实现对目标的细粒度识别,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4.3视频内容分析与智能识别4.3.1视频内容分析方法视频内容分析是指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实现对视频内容的理解。视频内容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检测、场景分割、行为识别、事件检测等。这些方法在智能监控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监控效果,减轻人工负担。4.3.2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是基于视频内容分析,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自动识别和跟踪。常见的智能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为识别等。这些技术在智能监控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安防监控、交通监控、无人驾驶等。4.3.3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智能监控领域中的应用案例:(1)人脸识别:在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场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人员出入管理、安全防范等功能。(2)车辆识别:在交通监控系统中,通过对车辆信息的识别,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的自动报警和证据收集。(3)行为识别:在公共场所、商业广场等场景,通过行为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异常行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4)无人驾驶:在无人驾驶领域,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识别道路状况、车辆、行人等信息,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决策支持。第五章预警技术基础5.1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预警系统是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预警规则制定和预警信息发布四个环节。信息采集是预警系统的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实时获取监控对象的各类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浓度等参数。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直接影响到预警系统的功能。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清洗、整理和转换,以便后续分析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中,需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降维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预警信息发布是指将预警结果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如声光报警、短信通知、网络推送等。预警信息发布应保证实时性、准确性和易理解性,以便用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5.2预警算法与模型预警算法与模型是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统计预警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构建的预警模型,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等。(2)机器学习预警模型:通过训练数据集,自动学习预警规律和特征,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3)深度学习预警模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自动提取数据特征,提高预警准确性,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3)专家系统预警模型:结合领域专家知识和经验,构建预警规则库和推理机制,实现预警功能。5.3预警系统功能评价预警系统功能评价是对预警系统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性:预警系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预警信息发布。(2)准确性: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包括预警准确率和误报率等。(3)鲁棒性:预警系统在面对不同场景、不同数据类型和不同噪声水平时的功能稳定性。(4)易用性:预警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操作便捷性和兼容性等。(5)可扩展性:预警系统在面对监控对象和预警规则变更时的适应能力。通过以上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预警系统的功能,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合理选择和调整预警算法与模型,以满足预警系统的功能要求。第六章危险源识别与监测6.1危险源类型及特点6.1.1危险源类型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发生的物质、能量、设备、作业环境以及管理缺陷等。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物质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物质。(2)能量性危险源: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3)设备性危险源:包括设备故障、设备缺陷、设备老化等。(4)作业环境危险源:包括高温、高湿、低温、低氧、噪声、辐射等。(5)管理性危险源: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等。6.1.2危险源特点(1)潜伏性: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长时间处于潜伏状态,不易被发觉。(2)突发性: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迅速转化为,造成严重后果。(3)多样性:危险源类型繁多,表现形式各异。(4)动态性:危险源随时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6.2危险源监测技术6.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危险源监测的基础,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危险源相关参数,为后续识别和处理提供数据支持。6.2.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方式包括串行通信、并行通信等;无线方式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保证危险源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6.2.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建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识别和预警。6.3危险源识别方法6.3.1人工识别方法人工识别方法是指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该方法适用于危险源较为明显,易于发觉的情况。6.3.2基于规则的识别方法基于规则的识别方法是指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规则,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识别危险源。该方法适用于危险源类型较少,特征明显的情况。6.3.3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方法是指通过训练样本,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危险源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危险源的识别。该方法适用于危险源类型繁多,特征复杂的情况。6.3.4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是指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危险源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泛化能力,适用于危险源识别与预警领域。第七章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集成7.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多个独立的系统、产品或组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高效、协同工作的整体。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硬件设备集成、软件系统集成以及网络系统集成。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对监控目标的全面覆盖,提高预警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7.2系统集成设计原则为保证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的集成效果,以下原则应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得到遵循:(1)实用性原则:系统集成应充分考虑实际应用需求,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功能稳定,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2)可靠性原则:系统集成的各个环节应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集成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未来根据需求进行功能升级和拓展。(4)兼容性原则:系统集成应考虑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保证新系统能够与原有系统无缝对接。(5)安全性原则:系统集成的安全防护措施应到位,保证系统数据安全,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7.3系统集成案例分析与实施以下以某大型企业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集成为例,分析系统集成过程及实施方法。7.3.1项目背景某大型企业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风险,决定引入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需对企业关键设备、生产环境及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预警。7.3.2系统集成方案(1)硬件设备集成: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搭建完整的监控网络。(2)软件系统集成:选用成熟、稳定的监控软件,结合企业现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3)网络系统集成: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网络架构,保证监控数据实时传输,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4)安全防护措施: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手段,保证系统数据安全。7.3.3系统实施(1)设备安装:按照设计方案,对监控设备、传感器等进行安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软件部署:将监控软件部署至服务器,与企业现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3)网络调试:对网络系统进行调试,保证监控数据实时传输,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4)系统测试: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5)培训与交付: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保证企业能够熟练使用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6)运维与维护: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定期进行运维和维护,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八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8.1网络安全概述8.1.1网络安全定义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源不受到非法访问、篡改、破坏和泄露,从而维护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8.1.2网络安全重要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个人隐私。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8.1.3网络安全威胁类型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恶意代码、网络攻击、钓鱼攻击、社交工程、内部威胁、系统漏洞等。了解这些威胁类型,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8.2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8.2.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将原始数据通过加密算法转换为不可读的密文,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的技术。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8.2.2传输安全协议传输安全协议是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为了保护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采用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常见的传输安全协议有SSL/TLS、IPSec、SSH等。8.2.3加密与传输安全策略在实施加密与传输安全策略时,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传输协议。同时对加密密钥进行安全管理,保证密钥的、存储、分发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8.3数据存储与备份8.3.1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是指对存储在物理或虚拟存储设备上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篡改和破坏。数据存储安全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存储、存储设备安全等。8.3.2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是指将原始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上,以备份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恢复。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定期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完全备份等。8.3.3数据备份与恢复流程数据备份与恢复流程包括:备份计划制定、备份设备选择、备份数据存储、备份检验、恢复策略制定和恢复操作执行。在实际操作中,应保证备份流程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第九章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9.1公共安全领域应用案例9.1.1案例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保证城市安全,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积极引入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以下以某城市为例,分析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9.1.2案例描述该城市采用智能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技术,对城市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和预警模型,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高公共安全防护能力。9.1.3应用效果(1)提高发觉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觉和预警各类突发事件,为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应急响应速度。(2)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智能监控系统有助于预防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优化城市管理模式:智能监控系统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9.2工业生产领域应用案例9.2.1案例背景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和生产时有发生。为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工业生产领域逐渐引入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以下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分析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9.2.2案例描述该企业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对生产设备、生产线、产品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预警,保证生产过程安全、稳定。9.2.3应用效果(1)降低设备故障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潜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