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第四版 课件汇 汪大海 第11-19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_第1页
社区管理第四版 课件汇 汪大海 第11-19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_第2页
社区管理第四版 课件汇 汪大海 第11-19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_第3页
社区管理第四版 课件汇 汪大海 第11-19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_第4页
社区管理第四版 课件汇 汪大海 第11-19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管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

(第四版)第4篇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趋势第11章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本章选择了欧美和亚洲一些社区发展比较健全的国家的典型模式,介绍其发展经验,分析其构成要素与发展特点,探讨其社区管理体制,并从社区经济、社区照顾与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与比较,着重比较了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其特点。本章导读●国外社区管理的宏观趋势●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类别及职能分配●国外社区管理趋势产生的原因010203重点问题11.1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11.1.1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概括来说,各国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趋同的,主要由政府、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民众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的提供者,社区民众是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构成地位政府具有其他一切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职能在社区管理运行中,政府承担着宏观指导和协调规划职能。一方面要按照公平性原则,通过一定的手段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社区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经济、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社区医疗、社区治安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组织引导社区居民,确保社区居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得到保障。类型差异一般说来,政府对社区的参与或控制程度以及政府关于社区的公共政策、发展规划,决定了其社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差异,即是政府主导型、社区自治型还是混合型。11.1.1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1.美国:民主管理、政府资助01市政体制与社区自治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实行高度民主自治。02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分离美国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分离,社区的工作完全自治,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无权干预社区事务。03社区委员会的职能与作用社区委员会是半官方组织,负责社区需求评估、申请资金、监控资金使用、福利工作及处理居民意见。04社区管理的法制化美国社区严格实行依法管理,联邦政府和州、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政府授权社区社团组织推动社区发展。05社区自治型管理模式特点美国社区自治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民主管理、文化共享、社区建设有序、居民服务意识强烈、重视志愿者服务和社会组织发挥巨大作用。11.1.1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2.英国:以政策激活市场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政策与法律、指导政策执行、监督检查民间团体和私营机构,以及对服务机构进行人员培训、设备配置、服务和价格的定期检查。英国政府将社区管理视为社会动员方式,通过社会力量实施社会政策,注重通过社区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采取“实用主义”的社区管理战略。社区服务的主体是社会组织与民间团体举办的非营利性社区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服务机构、资助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举办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以及私营的、商业性的服务机构,共同组成了英国的社区组织体系。国政府实行市场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将社区服务事务转移给民间团体和私营机构,形成“政府出资、社区办事”的局面。市场化社区管理社区组织体系构成社区服务的主体社区管理战略政府职能11.1.1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3.新加坡:以政府干预为特色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充满官方色彩,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对社区运行和发展有较大控制力。1政府与社区行为的结合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政府行政力量对社区组织管理有较强影响和控制力。2政府对社区的组织管理政府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对社区进行直接和具体的干预,自上而下管理社区。3政府对社区发展的掌控政府通过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掌控社区发展大局,通过职能部门培训社区管理层,确保政策贯彻。4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特点政府直接管理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差,社区管理体系完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结构严密。511.1.1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4.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半放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设有官方机构、半官方的社区委员会和自治性的社区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机构组成01政府采取“政府规划、资助,社区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政府职能与社会团体和个人责权紧密结合。管理模式02社区管理不仅谋求经济发展,还注重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各方面的发展,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目标多元化03社区管理强调居民的主导作用和广泛参与,每个社区都有义工服务队伍,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居民参与和自治04社区管理注重本地区与邻近地区、上级辖区之间的协调,组成社区联合体促进地区发展。全面规划与各方协调05社区管理强调与本地区固有的文化、习俗和风尚相结合,易于社区居民接受和推广。与传统文化的结合0611.1.1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5.日本:政府间接管理政府与社区的结合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经费支持,形成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混合型管理模式。地域中心的行政管理地域中心作为行政管理机构,注重地区事务管理和为本地居民服务,职能明确,办事效率高。民间管理组织的作用社区居民自发成立民间管理组织,居民自愿加入并直接参与民主管理,与政府管理部门协调共同管理社区事务。半自治特征的社区管理日本社区管理表现出半自治特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色彩交织,政府干预宽松,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政府与社区工作的分离政府与社区工作分开,政府指导、监督社区建设并提供资金,自治省负责社区工作,地方政府设立相应机构。町内会和联合会的职能町内会和联合会负责社区工作,包括环卫管理、青少年教育、社区治安、社会福利等,具有社区公共组织性质。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的特点居民参与意识强,政府间接监督指导,居民服务意识体现,政府与居民协作管理,促进社区良性发展。11.1.2社区服务组织——社区管理的提供者1.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机构和组织,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是社区服务和福利的提供者。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作为社区管理三大主体之一,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社区经济的“助燃物”和“催化剂”。国际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重视非营利组织成为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提供者,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是塑造公民社区的重要力量。各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美国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发展的主力军,建立了组织网络,开展了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项目。加拿大为非营利组织创造了有利环境,志愿者服务组织和协会数量众多,为本地居民提供义务服务。英国的社区发展工作主要由志愿者和社区组织承担,政府资助这些组织以实现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德国的志愿组织数量超过30万个,非营利组织付薪就业人员占到总就业人数的4.3%。意大利出现了许多非宗教性质的志愿协会和团体,在地方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有数万个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其中慈善组织和福利组织数量众多,为社区提供广泛服务。11.1.2社区服务组织——社区管理的提供者2.其他社区服务机构英国有一种被称为免费专业援助的传统,通过它可以实现对社区居民提供从法律援助到传媒、策划以及信息技术的专业援助。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社区经济发展公司和社区发展公司帮助社区居民寻找工作、进行职业训练和商业技术协作等。美国第一个“坏账城市”克利夫兰市的重振计划通过投资硬件设施建设、联合社区进步协会等措施,实现了克利夫兰的经济复兴。社区发展合作组织(CommunityDevelopmentCorporations,CDC)是美国社区经济组织的代表,由社区居民担任领导成员,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活跃在社区中的商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中小企业、中介机构等经济组织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发展合作组织(CDC)克利夫兰市的重振计划美国社区协会的发展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社区经济发展组织英国的免费专业援助11.1.3社区民众——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社区发展的主体与民众参与随着社区运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社区发展的主体是广大社区民众,离开了社区民众的支持和参与,社区发展就失去了民众基础,就没有了生命力。激发民众社区参与热情要特别关注社区民众的需求,以利益机制为驱动,激发民众深层的社区参与热情,培养其自治精神,锻炼其组织和参与能力。欧美国家的社区参与情况在英国,公民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的比例相当高。美国的公民对志愿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众多的美国人认为,志愿活动不仅有利于社区,而且有利于志愿者自身的发展。中产阶层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中产阶层(白领阶层)成为了公民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原本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使得政府有能力不断发展其服务于公民社会的职能。类型管理权力主体政府与社区关系居民参与意识管理运行机制自治型管理模式社区及自治组织完全分离极强社区组织广泛参与,市场运作混合型管理模式政府社区和政府共同设立管理机构部分分离较强政府支持,社区居民参与式共同管理主导型管理模式政府设立管理部门为主导完全结合较弱政府主导11.1.4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特点比较11.2国外社区的发展与管理11.2.1国外社区经济的发展与管理社区经济的新格局企业成为社区经济新格局的主体,尤其是私人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政府不再全盘包揽。社区经济组织的作用国外社区设有经济发展机构,采用企业运作方式,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资金支持的重要性社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资金支持,主要依靠社区发展合作组织争取的捐助和银行优惠贷款。社区经济的宽泛领域国外社区经济领域广泛,包括服务业、房地产、加工制造、商业、医疗、教育等行业。各国社区经济的发展美国社区通过合作组织解决就业、贫富分化等问题,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加拿大社区经济发展机构与企业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英国推行社会福利市场化,社区经济资金供应主体由中央转移到地方,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经济。法国和德国第三产业经济表现突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较大比例。11.2.2国外社区卫生医疗保健体制的发展与管理加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在加拿大,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私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提供,具有西方国家特点。家庭医生首诊制是加拿大的特色,病人就诊自由选择医生,更受居民欢迎。加拿大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主要通过健康保险,包括国家健康保险和私人健康保险。家庭医疗服务、社区护理、预防保健服务构成了加拿大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加拿大政府正在积极完善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方便、快捷、居民随叫随到的家庭保健服务系统。加拿大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但存在过度提供服务的倾向,政府正在进行改革新加坡的社区医疗保健体制新加坡政府提倡积极的社区医疗保健体制,提供良好的和支付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新加坡实行“使用者付费”的原则,以价格为杠杆,合理开发运用社会医疗资源。新加坡社区医疗保健体制具有鼓励保健、面向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特点。新加坡政府直接进行干预,鼓励私人或志愿团体开办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分类服务体系。新加坡建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和重视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体系,构造医药协调发展的环境。11.2.3国外社区照顾与服务的发展与管理英国英国的社区照顾强调个体需求的灵活服务和消费者选择权,通过政府和社区成员的合作,旨在改善服务质量并克服机构照顾的缺陷,体现民主和参与精神。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社区服务注重多元文化,特别为非英语背景的移民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同时保持文化传统。荷兰荷兰的社区服务主要由志愿性组织提供,包括常设代理机构和自创基层组织,服务专业化且部分有偿,资金来源多元化。美国美国的社区服务由政府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政府服务限于基本需求,而志愿者组织提供多样化服务,面临商业化挑战。德国德国实行“辅助者原则”,强调个人和家庭的自主自强,政府照顾作为最后手段,具体服务由志愿者和非营利机构执行。11.2.4国外社区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管理1.传统的社区教育02社区教育帮助成绩不佳学生补习,执行未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额外学习和成才机会。学生教育服务0420世纪80年代末终身学习运动后,老年人成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满足其健康、自我完善和娱乐需求。老年人教育服务01社区为成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实用性教育课程,如美国战后对复员军人的培训及20世纪60—80年代的成人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服务03社区对先天残疾儿童实施特殊教育,满足其特殊需求。特殊儿童教育05西方女权运动推动社区教育关注女性教育和就业需求,35岁以上女性社区教育人数大幅增长。女性教育需求11.2.4国外社区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管理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开放性时空开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区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教育资源。普及性:社区教育能够覆盖到各个年龄段、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人们,包括边远地区和特殊群体。灵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资源共享性人力资源:社区成员,特别是科技人员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物质设施资源:包括家庭、企业、学校等场所和设施,以及自然人文景观。文化资源:社区的精神氛围和文化传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素。课程的互动参与性非集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集权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受到重视,强调更多人参与课程决策。社区为本:课程由社区民众基于社区发展的问题提出,由社区代表和课程专家共同研究设置。满足需求:这种课程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及其成员的发展需求。11.2.4国外社区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管理3.各国的社区学院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多样性:提供学士转学、职业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课程。学位与证书:颁发副学士学位和证书,最高学位为学士学位。财政与招生:主要财政支持来自公共税收,招收走读学生。适应性与挑战: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趋向市场化和功利化。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模式:引进自美国,属于高中后教育。课程与学制:强调适用性,学制多为2年。管理与制约:由省政府领导,受社区经济和学生需求影响。多层次教育:提供全日制教育和短期培训,服务不同背景学生。11.2.5国外社区警务与社区治安的发展与管理社区警务的含义社区警务不同于一般的警务,因社区在其活动中的平台效应和核心地位,也称之为社区导向警务,它是社区与警方在社区治安上的能动协作。1.美国:社区服务警察社区警务时期政治警务时期改革警务时期警察与政治紧密联系,存在腐败现象,警察效率低下。核心是密切警察与社区居民关系,完善解决问题机制,提高社区生活质量。警察实现专业化,但与社区关系疏远,犯罪率居高不下,警民关系紧张。11.2.5国外社区警务与社区治安的发展与管理2.英国:分散化治安社区警察的角色与活动地点英国的社区警察类似我国的片警,主要活动地点是面积不大但遍布全国的警务区,固定在一个警务区步行巡逻、综合执法。社区警务树的比喻英国警察科学理论家安德逊用“社区警务树”比喻,树干是警察机关,树枝、树叶、果实是警察机关各部门和各警种;树下的土壤是社区,警察这棵大树的根扎在学校、工厂、企业、居民区之中。社区警务树体现的关系“社区警务树”所体现的关系是:警务的成效依赖于社区,社区是警察抑制犯罪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警察工作的源泉,其所有工作都离不开社区。英国的社区警务经历了与美国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区警察把社区居民视为社区的主人,增强了依靠社区公众、服务于社区公众的自觉性,形成了警民携手共创良好社区环境氛围。社区警务的发展阶段与成效0301020411.2.5国外社区警务与社区治安的发展与管理3.澳大利亚、新加坡:邻里守望制邻里守望制的起源邻里守望制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以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发展最为完善,由警察、预防犯罪专家发起并有公众组织参与。新加坡的邻里警察站制度新加坡自1989年开始全面推行邻里警察站制度,目的是改善警民关系和预防控制犯罪,邻里警察站设在居民邻近的地方,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新加坡邻里警察站制度的实施与效果邻里警察站除提供常规服务外,还是居民的信息中心和犯罪预防中心,经常举办预防犯罪展览和座谈会,负责本区巡逻和居民家访,达到了预定的双重目的。澳大利亚的邻里守望计划澳大利亚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州警局推广实施“邻里守望”计划,邻里守望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逐步推广到乡村守望、海上守望和商业区守望。0102030411.2.5国外社区警务与社区治安的发展与管理4.日本:交番制度警民关系日本警方注重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树立警察形象,赢得民众信任,作为社区警务的重要内容和先决条件。基层警务机构的职责日本基层警务机构包括派出所和驻在所,派出所设于都市地区,驻在所设于乡村地区,主要负责守望、值班、巡逻等勤务。治安系统的管理方式日本治安系统采用科学管理方式,将职责任务相同或相近的人员纳入同一指挥官的统一领导之下。交番与驻在所的数量与分布截至2021年,日本有6,509个交番,8,300个驻在所,共有11.3万余名社区警察,占全国警察的40%。社区警察的角色转变社区警察从巡逻警察转变为提供警务服务,主要任务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赢得民众信任。交番的起源与发展交番制度起源于明治维新后,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日本独特的社区警务制度。11.2.5国外社区警务与社区治安的发展与管理5.丹麦社区治安的法宝:SSP方案SSP方案概述SSP方案是丹麦推行的一项社区治安计划,以简单易行和卓有成效著称,旨在建设社区网络,消灭儿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犯罪因素。社区SSP方案的管理社区任务包括建立总体框架,明确SSP方案目标、目标对象、职能部门责任,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并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部门间合作,设立SSP顾问和委员会。社区SSP方案的协调社区任务是建立防止犯罪工作网,收集社区犯罪和儿童青少年状况信息,整理归纳后提供给SSP委员会,建立协调委员会以保证信息及时传递。社区SSP方案的贯彻实施社区任务是具体负责防止犯罪计划的实施,聚焦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与孩子及家长保持联系,实现社区治安治理理念“预防比治疗更重要”。01020304关键术语社区组织体系;社区管理主体

非营利组织;社区照顾社区文化;社区治安复习思考题1.国外社区组织体系由哪三部分构成?社区管理的主体是什么?2.分别举例说明社区自治型、政府主导型、混合型的管理模式有何不同?3.在欧美国家,社区民众是如何参与社区管理的?4.国外社区照顾各有特点,请举例说明其运行方式。5.思考国外与我国社区治安管理的不同点感谢聆听!

社区管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

(第四版)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第4篇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趋势第12章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社区管理实践对中国社区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了解并掌握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于加强和完善中国社区建设大有裨益。本章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介绍了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其演进的主要特征。本章导读●国外社区管理的宏观趋势●国外社区管理的微观趋势●国外社区管理趋势产生的原因010203重点问题12.1国外社区管理微观层面的发展趋势12.1.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01居民自治的重要性居民自治是社区管理的基石,它允许居民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了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模式有助于提升社区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02政府的角色与支持政府在社区管理中扮演着规划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负责制定社区发展的宏观战略和政策,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指导。政府的“舵手”作用确保社区发展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目标。12.1国外社区管理微观层面的发展趋势12.1.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03社区服务组织的辅助作用社区服务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桥梁,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和活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它们在促进居民自治和社区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04民主意识与非营利组织的兴起随着民主意识的普及和非营利组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这种趋势有助于提升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推动了基层民主的发展。05欧美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欧美国家普遍采取的社区管理模式是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助,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这种模式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和权力下放,实现了社会服务的市场化,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知识链接“公民治理”式的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在“公民自治”作为首要原则的美国社区中,社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美国社区自治的发展方向包括:第一,政府部门协同推进,提供制度和服务保障。2001年,布什签署法令开始社区改造项目,白宫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主管该项目,并在联邦教育部等五个内阁部门设立了相应机构专事此项工作。七年来,布什政府先后颁布了十余个法律法令,在11个联邦内阁部门设立了专门机构。这种自上而下的高调协同推进,使得社区改造项目在全美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响应,甚至一些民主党执政的州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配合联邦的行动计划。第二,调整政府职能,推动社会自治。首先,根据“有限政府”和“新公共管理”的要求,联邦及地方政府大量削减税赋和国家福利,减少官方的公共服务和项目管理机构;其次,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更加强调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性,将政府绩效与公众的期望紧密联系;最后,政府不再事无巨细地提供微观服务和决定大多数政策议题,转而将更多的政策议题委托给各种草根组织,听取它们的建议,肯定或帮助修正其工作。第三,大力扶持各种非营利组织,提高其服务能力。政府推出一系列旨在加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伙伴关系的计划,如消除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各种障碍,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举办各种讲习班和培训计划以提高其人力资源水平,帮助非营利组织制订发展规划和服务计划,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和比较促进其公平竞争,等等。第四,培养公众的互信,鼓励发扬参与和自助精神。公众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而且是参与者和提供者。首先,为公民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如建立正式的评估委员会对公共机构进行监督,为各类公共议题开设听证会等;其次,鼓励公民的慈善和志愿精神,如对慈善捐助者实行税收优惠,资助志愿者组织和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等;最后,培养公民的共同价值观,如引导公众的信仰,鼓励人们进入和保持婚姻家庭生活,开展关于同情心的价值教育,等等。资料来源:郑晓东美国城市社区自治的现状与趋势浙江学刊,2008(5)134138.12.1.2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市场竞争与开放性社区经济中的各类经济主体,如工商企业、基金会、银行等,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这种竞争不仅促进了效率的提升,也推动了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改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区经济的开放性增加,使得社区服务和资源配置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和整合。供给需求理论导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要求社区服务供给能够及时响应这些变化,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市场机制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竞争和利润激励,促进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12.1.2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社区经济的社会性社区经济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实现居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意味着社区经济发展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居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发展需要以社会机制为主导,强调公正、爱心和政府的责任感,以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导向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关注到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特别是满足居民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实现居民的全面福祉。政府和社区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居民满意度,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知识链接日本社区治理中的市场化倾向日本社区治理较早引入了市场机制,这相对于传统的科层制政府治理是一种有益的进步。市场机制有胜过传统行政机制的诸多优点:市场化的治理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势,改变以往科层制治理的权力垄断,尽量减少治理中的寻租设租行为。而且,市场化的治理改变了治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官民关系转化为生产者消费者关系,公共管理也转变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治理可以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垄断,从而扩大公民的选择权。因此,市场化治理可以摒弃以往科层制治理效率低下、权力垄断的负面效应。此外,现代日本社区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系统,如政府、町内会、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企业和居民等。由此,在日本社区中就形成了多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竞争的权力中心。日本社区治理是在政府主导下,多个主体自由和平等参与的过程。居民、企业、社区民间组织和政府共同分享对社区的治理权力和责任。总体上来说,日本社区权力是开放性的、多中心的和分散的。资料来源:李卓然国际大都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国际大都市区域发展战略——“国际大都市区域发展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198204.12.1.3社区管理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经济为社区服务开辟新领域,增添新内涵,同时带来新情况和新问题。社区服务的新领域与新问题社区服务任务繁杂、涉及面广,对规模化和法制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社区服务任务的复杂性立法滞后、法制教育松散、执法力量薄弱是国外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社区管理的普遍现象12.1.3社区管理日趋法制化、规范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立法滞后、法制教育不力、执法监督不严等问题困扰社区服务。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的制约原有社区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社区工作的需要。法律法规的不适应性社区法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追求服务发展的相对平衡。社区法制建设的中心任务知识链接国外社区管理中的法制化倾向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是城市社区不断良性发展的内在不竭动力。国外城市社区的建立、壮大,不断地为社区发展提供资源,不断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及时跟进密切相关。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家庭宠物限养法》《门前三包管理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授权区和事业社区法案》等。新加坡社区立法完备、详尽、具体,界限分明,是新加坡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和禁令,能使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加坡现行的社区法律、法规多达400余种,规定详尽、具体,在是与非、罪与非罪问题上界限非常明确。为了规范人们的一些具体的社会行为,罚款措施被广泛使用,且数额较高。此外,日本和欧洲、大洋洲国家对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也有许多比较明细的法规,对社区有很强的约束力。资料来源:李保明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3(3):9597.12.2国外社区管理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12.2.1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社区运动从发展中国家向全球扩展,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也影响世界安定,各国重视社区发展成为共识。社区服务组织如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团体等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利益需求,合作交流增强,形成全国性联盟及跨国组织。社区运动全球扩展社区服务组织联合国际化知识链接全球化视野下国外社区管理发展的特点(1)社区组织体系比较完整。发达国家的社区组织体系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负责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提出社区建设的方针原则,派出专家对工作方向进行指导;第二个层次负责社区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和各种机构的设立;第三个层次是各种具体的分支机构,分管各项专门工作,比如治安工作、环卫工作、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等。(2)社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社区中水、电、煤以及暖气供应充足,通信畅通,各种生活垃圾有专门的物业人员及时清除处理,交通快捷,医疗保健设施齐备先进,一般的小病、常见病和各种防疫工作都可以在本社区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各种公共活动设施配备齐全,社区中设有生活活动中心、幼儿园以及老年人的工作或活动场所等,以便于社区居民加强交流。(3)社区公众参与比较积极。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已是一种传统,居民对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都有较高的积极性。比如在美国,涉及社区建设的城市规划的编制、土地使用法规的审批,都要召开听证会,听取市民的意见,并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布。又比如在日本,町内会根据区内居民的要求与政府沟通,在涉及社区的重大问题时,向政府提出建议,以维护居民权益。社区中的居民完全以“社区人”的角色处于社会中,为了自己的权益积极开展各项工作。(4)依法管理机制比较健全。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比较成功,主要是通过各项法律法规调整社区中各单位、各集团、各家庭以及个人在城市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及其间的矛盾与冲突。社区内的公民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整个社会的法制性较强有直接联系,社区内的工作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运行。社区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较多,一是由政府拨款,也就是社区内部公共设施的日常经费由政府提供;二是来源于个人和组织捐款和税收,比如宗教组织和慈善机构的资助;三是来源于自筹经费。资料来源:谢守红,谢双喜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社会科学家,2004(1):4750.12.2.2社区管理的战略目标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社区组织的初期角色社区发展初期,管理者视社区组织为解决现实困难、摆脱贫困和失业的应急性机构,最初目的是救助弱势群体和互助。可持续发展观的融入随着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观被广泛接受,社区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观念,经过百余年变革,西方国家形成体系化、制度化运作机制。社区自治与政府介入强调自由民主的国家中,社区发展依靠居民参与,但集体行动存在缺陷,地方政府开始介入社区管理,实现公共资源合理分配。西方国家社区管理结合自治和政府行政力量,引导公共领域和自组织治理,确保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管理从应急转向协调可持续。可持续的社区管理0301020412.2.3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日渐趋向融合西方国家的社区从最初的自治组织演变为承担与居住有关的功能,后逐渐扩展至提供社区医疗、老年人看护等服务。社区是连接公民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微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融合性和协调性。社区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最初的社区是地域范围内的自治组织。030102将社会发展建立在社区发展之上,保持社区与社会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是走向良性且持久发展之路的共识。04本章小结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能够调动社区内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管理自己的事务。公众参与是所有民主社会的基础。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是社区建设的核心。从民众层面出发,在社区中实现居民自治是一种确保其实现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参与权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企业、各类基金会、银行、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都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大潮之下,社区的开放性日益增加,一国的社区组织不再局限于服务本社区,逐步向全国性社区拓展,进一步通过融合向国际性社区的目标迈进。要妥善地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只有通过及时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成效。立法滞后、法制教育松散、执法力量薄弱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发展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开放性,才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社区管理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个“社区运动”从发展中国家向全球扩展;二是社区的服务组织越来越趋于联合,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关键术语社区管理发展趋势

社区居民自治;法制化可持续发展复习思考题1.如何看待社区居民自治?2.社区法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国外社区管理的微观发展趋势和宏观发展趋势是如何反映国际治理环境变化的?5.案例分析题:请阅读案例材料,按照要求分析并回答问题。美国社区治理具有高度的自治性,第三方力量的崛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多发挥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主要是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提供资金及政策支持。社区治理大多依靠居民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企业和公共服务组织机构等第三方的公平平等参与。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为社区带来活力和发展动力,促使美国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市场化、制度化、多元化,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监督,第三方组织主导实施,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社区治理模式。英国社区治理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性,逐渐形成政府和公共及私有部门、政府与营利及非营利机构多方互助、合作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同时政府通过对第三方提供财政拨款和减税减息等政策,引导和监督各部门配合来推动社区治理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从1990年代以来,日本社区治理的发展理论趋于完备,技术不断成熟,组织不断完善,市民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日本地域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实现了从“市民参与”到“市民主体”的转变,具有许多借鉴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社区营造是在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日本社区特色的治理机制,这有赖于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资本的积累、法律的规范、市场开放以及非营利和非政府组织多方参与等因素。资料来源: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国际城市规划,2018,33(4).问题:(1)请比较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社区管理实践,并总结其各自的特征。(2)你认为国外社区管理的哪些措施能够在我国社区管理中得到应用?感谢聆听!

社区管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

(第四版)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第5篇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第13章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1.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理论建构:行政与自治的均衡3.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建构:行政与自治双中心互动体制重点问题(1)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几经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逐步走向社区制。(2)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控制型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对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主自治型社区治理体制进行探索。(3)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社区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转型对政府执行力、社区自治能力的需求。13.1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自治权需要得到社区组织的维护,但目前许多社区缺乏完整的社区组织体系,或者由社区居委会代替行使社区组织的职能,这导致了社区自治性较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社区管理主体关系不协调在社区管理中,除了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论上,社区管理主体之间应形成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但现实中却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社区组织往往受制于上级领导的指示,而社区居民过于依赖社区组织,社区管理主体之间从平等关系变成附属关系。13.1.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顺13.1.2行政化色彩浓厚首先在街道办事处,其工作量很大,由于政社不分的原因,街道办事处具有很多行政管理事务,难以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其次,在社区自治组织中,其工作具有很强的行政化色彩,如社区居民缺乏发言权、社区自治组织被动服从街道办事处的安排,导致社区自治组织管理职能逐步弱化。

当前城市社区服务情况城市社区服务层次城市社区服务内容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并且社区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低,社区总体服务质量差,这就对社区管理的规范进行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社区服务工作大多局限于便民服务、家政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等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公共服务则很少涉及,如居民社会保障等。从社区服务层次看,可以将社区公共服务分成救助服务、精神生活服务、保障服务等几个方面,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社区精神病人关爱、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等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13.1.3城市社区服务不全面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我国的城市居民正进入物业公司管理时代,物业与业主的冲突频现。比如,业主不满停车费收费标准而用车堵住社区门口或道路、业主因更换物业引发冲突、社区盗窃案频发引发业委会与物业争端等。一是物业管理冲突与纠纷是目前城市社区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二是城市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融入问题。很多城市社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生活区域,由于没有工作地的城市户籍,他们难以有社区归属感,这也加剧了本来就非常严重的“城市病”。13.1.4城市社区矛盾冲突的应对处理问题社区的概念治理变革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社区具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具有一定数量的、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参与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界限的地域,界限一般来说是比较明确的;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活设施······中国城市基层的社区管理,由国家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逐渐改革成为政府与社区相协作的双向管理模式。治理意味着“统治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的统治过程,意味着有序统治的条件已经不同以前,或是以新的方法来统治社会”。13.2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理论建构:行政与自治的均衡13.2.1社区改革的理论基础社区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于结构(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重配、优化,即如何才能在三大组织结构之间实现职能的最优配置。核心问题都在于如何处理政府及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职能配置及关系,解决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民主自治之间的关系。依据我国各城市中社区的特定自身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社区自治能力、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之间实现权能的均衡配置。13.2.2行政与自治的二元均衡政府、街道、社区三者职能的“总盘子”包括五大核心职能: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职能、自治职能。(1)区政府职能定位于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2)街道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统筹协调职能。(3)社区的职能定位于自治职能。13.3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建构:行政与自治双中心互动体制13.3.1行政:一插到底区层面政府职能部门可直接向社区派出机构或人员,受理和处理行政事务,采取一插到底的垂直管理方式,把管理和服务送上门。街道层面政府职能部门在街道设立分支机构或派出人员,或者在街道设各职能部门人员集中办理业务的社区服务大厅。社区层面把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从居委会中剥离出来,创建与社区居委会平行的政府派出组织——社区工作站。

1建立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2将属于社会管理的事务交给社区管理3政府需要社区协助管理部分行政事务13.3.2社区自治4建立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13.3.2社区自治结合已有经验,对我国社区自治的财务建设,建议如下:(1)政府按社区规模拨给的费用,应当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比例逐步增加。省级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可用“以奖代补”的方法,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市、区两级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按小区居民户数制定统一标准,由市、区两级拨付,并且每年有适当增加。(2)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区街政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征得社区组织同意后,区街政府部门必须同时为社区组织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力和必要的经费;区街政府部门做不好也做不了的社会服务性职能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力和工作经费,做到“谁办事、谁用钱,谁负责、谁有权”,从而保证社区在协助工作时或在承接社会性服务职能时,做到“有职、有权、有钱”。(3)居民委员会兴办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经居民会议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经受益单位同意,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4)实行税收增量比例返还制度。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为基数,按每年新增税收的一定比例由市、区财政返还给街道办事处专项用于社区建设。同时完善税收协管制度。对税收协管实行奖励,提高街道、居委会协税护税的积极性。(5)居民委员会可以接受募捐和馈赠。13.3.2社区自治5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第一,以法律形式确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执行组织的法人地位,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依法划定其与政府行为的边界,否则,它很容易被行政部门再次变为“腿”。第二,通过法规和规章,赋予社区各类执行机构一定的权力。如在社区的治安、卫生、公共设施保护等方面建立法制,使相应的职能机构能行使管理、检查、监督、处罚等权力,不能出现过去居委会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管不了”的状况。第三,明晰各组织相互之间的职权范围,特别是要建立对各组织机构工作的内外监督制度,使社区组织一方面开展工作时具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受到合理的限制与约束。第一种主张将街道办建成一级政府。第二种主张取消街道办的建制,希望借此减少政府的管理层级,真正实现“二级政府、二级管理”。第三种主张是维持现状、稍加调整。我们认为,基本思路是保留街道这一级组织,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剥离街道办事处专业管理职责,推进政府部门专业管理到位。13.3.3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思路:保留、剥离专业管理职能,塑造统筹平台街道不再作为一级准政府组织,而定位成市区政府与社区之间沟通联系的平台——市区政府进行城市综合治理的一个整合资源、联合行动的平台。保留街道办,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剥离街道办事处专业管理职责,推进政府部门专业管理到位坚持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关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定位。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区政府的授权,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义仓、义集、义坊是如何构建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的?一、义仓:社区互助资源流动的“计划调控”“义仓”倡导社区居民持续、定期地将小额生活物资捐出来,再由社区居民组成的邻里互助中心(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将物资送到困难家庭手中。此外,对义仓的管理规范、透明。工作人员会将每一份爱心捐赠的来源和使用录入义仓物资管理系统,任何一件物资都有独一无二的条码,通过系统平台能查到其状态、去向。二、义集:社区互助资源流动的“市场运作”义集是立足社区,用定期集市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搭建以互助和公益为主题的二手物资交易市场。第一,政府为义集提供活动场地、安全保障等措施;“爱有戏”则负责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第二,社区居民可以在义集上申请公益摊位,将二手物资卖出,所得收益由捐赠人自主地按不低于一定比例或者全数购买生活物资捐给义仓以帮助社区困难群体;社区居民、个体户或者企业也可以选择直接捐赠生活物资到义仓。第三,困难居民也可以申请摊位出售自己并不需要的“被捐赠”之物,或者出售自己在批发市场中购买的货物并赚取利润,同时向义仓捐赠一元钱的物资。第四,义集中所有公益资源流动,通过义仓物资管理平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政府的全程监督。三、义坊:帮助社区贫困家庭构建生计支持平台义坊是一个为困难家庭提供持续稳定生计的经济支持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爱有戏”在临街的公共场地上建一些格子铺(即小商品买卖摊位)。困难家庭可通过租用格子铺来买卖商品以获利,但须提前向“爱有戏”申请。申请通过后,贫困家庭象征性地缴纳极少的租金,便可以成为铺主,在格子铺做买卖。一般铺主可选择自主经营,也可以选择加入“义坊合作社”抱团经营。“义坊合作社”是否吸纳由社区合作社理事会自行决定,一些不具有独立能力的铺主如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义坊合作社”有义务吸纳并支持其经营格子铺。“义坊合作社”是由社区的困难家庭自助选择成立并进行管理,在义坊的收入中,也会有部分的物资捐赠流入到社区“义仓”中。案例准确定位有关部门角色在城市社区管理活动中,部门必须从民生优先的角度出发,准确定位新角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活动开展。建立权责明确的社区管理体系在新时期下,实施城市社区管理活动时,必须建立权责明确的社区管理体系,社区管理体系应该由社区成员代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等共同组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在新时期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社区服务的内容要求越来越多,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健康、教育等民生话题越来越受社区居民的广泛关注。13.3.4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对策关键术语行政自治统筹均衡1.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2.在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理解与调整街道与社区间的关系?3.基于实践,思考并论述中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之路。复习思考题

社区管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

(第四版)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第5篇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第14章中国特色社区管理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民政部首先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青岛等城市设立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通过十余年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本章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选取上海模式与深圳盐田模式,在老工业基地东北区域选取沈阳模式,在华中区域选取江汉模式,作为代表性模式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利弊加以比较与分析,以作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参照系。本章导读●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我国不同类型社区管理模式的实践结构及其分析010203重点问题上海模式14.1上海市作为我国一线城市,社会组织发展程度高,并且已经开始融入社区治理。如在浦东区建立了“公益社会组织示范基地”,聚集了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包括慈善资助、研究培训、法律援助、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组织,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组织生态链,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更加全面,有助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共同成长。上海市通过一系列政策调动了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率先在全国形成城市基层社区多元共治的局面。上海模式的特色是把社区建设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强化街道办事处的权力、地位和作用,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形成“街道社区”,注重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依靠行政力量,通过“街居联动”发展社区的各项事业。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形成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和三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即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14.1.1上海模式的实践结构①②社区管理领导系统: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执行系统:四个工作委员会③社区管理支持系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14.1.2上海模式的缺陷①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格局并未改观民社区参与度不足,社区共同体意识不强③政府力量过强,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较弱沈阳市在社区体制改革中建立了“沈阳模式”。沈阳社区建设的目的,是把城市管理从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过渡到以社区自治管理为主的模式,还权于民。该市春河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2700多户居民合并而成,打破了原来由街道行政区所划分的社区界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社区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社区的重大事项。社区管理委员会是完全由居民自主投票选举产生的社区“管家”,它代替了原有的居民委员会,负责社区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对社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进行监督。社区党委从社区自治制度方面保障和支持社区自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政府将社区管理职权(包括自治权、初审权、协管权和监督权)交给社区。为解决社区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确实需要社区组织协调处理的事务,实行“有偿服务、费随事转”的制度。“沈阳模式”的改革焦点落在了社会性组织这一层面。社区的社会性组织具有法定地位,拥有相应权力,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具有主导性和创造性。政府主要采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社区运行机制,社区组织机构由居民选举产生,社区内权威人士和代表人士还通过专业咨询机构表达社区的社情民意,并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14.2

沈阳模式明确社区定位14.2.1沈阳模式的实践结构合理划分社区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政府角色的“越位”114.2.2

沈阳模式的缺陷政府角色的“缺位”社区组织及其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不完善资金供给与运行机制不完善明确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权责,保障居委会的自治性14.3江汉模式14.3.1江汉模式的实践结构政府职能部门直接面向社区,工作重心下移责任到人、监督到人社区日常管理的行政化倾向114.2.3江汉模式的缺陷社区居民参与落后于社区发展的要求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公共需求不相适应1案例社区居民参与落后于社区发展的要求安庆大观区蔡山社区:“党建引领”构建“网格化服务”新模式近年来,安庆大观区蔡山社区坚持提前谋划、整体布局,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发展合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机制,通过“科学建网、有效用网、严格管网”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基层治理中走出一条不寻常之路。1科学“建”网,“小网格”变身党建工作“大平台”蔡山社区是由工农片、南庄片合并而成,社区结合居住地点、工作性质、辖区单位等综合考虑,按照地域结构合理划分为11个社会治理网格。建立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64名。实现服务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真正让“堡垒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形成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党建工作大平台。2有效“用”网,“小治理”发挥服务基层“大效能”工作入网,多网融合。将网格基础工作和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文明创建长效管理、防诈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工作相结合。结合文明创建工作,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将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反诈骗知识进行入户宣传,提高大众知晓率。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围绕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和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全力为居民排忧解难。3严格“管”网,“小舞台”打造为民服务“大载体”坚持严格“管”网,要求网格长、网格员定期走访所联系居民,全面了解每一户及其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状况,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依托“慧治大观”APP平台制定网格信息员考核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表现突出的网格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网格员做到及时更换,确保了网格化管理建起来、推得开、管到位。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14.4盐田模式14.4.1盐田模式的内涵与实践结构114.4.2盐田模式的启示020103党的领导与社区自治相融合优化街道办事处职能和服务方式发挥居委会社区合作治理“推动器”作用04加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力度北京市朝阳区:实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北京市昌平区: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回天地区治理难题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吉林省珲春市:聚力攻坚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以居民满意度考评机制推动街道服务管理再创新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实施“益动旺庄”成长计划探索社区工作者阶梯式培养新模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以民生综合体打造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样本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阳光票决制助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等等111111关键术语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盐田模式合作治理复习思考题1.简述上海模式的内涵与利弊2.简述沈阳模式的内涵与利弊3.简述江汉模式的内涵与利弊4.简述盐田模式的内涵与利弊5.阅读材料,按照要求分析并回答问题。2021年12月23日,西安对所辖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到2022年1月24日,全市降为低风险地区,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虽然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在社区防控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后疫情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陕西省两会上,委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1摸清底数增强社区与居民的“黏性”本轮疫情中,物业服务较为规范的小区居民基本物资保障能力较强,而城中村、三无小区等由于配送环节受限,居民生活必需品采购遇到了困难。为此,应及时弥补应急预案中的漏洞,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到抗疫每个细节之中。如买药难问题,一些药店员工因居住地实行封闭管理,尽管从事的是保障行业,但仍不能到岗,进而影响到大量药店不能实现应急保供。平时居民可以自由出入菜市、超市,第三方配送渠道也很多。疫情封控期间,单纯靠社区人员、志愿者和下沉干部很难完成快速配送。在配送能力不足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协调发挥成熟的市场配送体系的作用,在做好核酸检测和严密防护的前提下,让尽量多的快递小哥上岗。委员建议,西安可参照武汉疫情后期网格化管理社区的原则,一个社区网格员对应一栋楼或者一个居民点,摸清社区底数,增强社区与居民的“黏性”,快速收集民意和需求信息,及时向上反馈,做到“不漏一户一人”。2厘清职能定位推进治理创新基层工作直面群众和各种情况,要解决统一的组织调动和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弹性之间的矛盾,为此要把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相结合,在制度层面为增强基层一线灵活处置能力提供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减少政策在自上而下贯彻中因信息不对称、不充分导致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而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安全环境、邻里关系、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都体现在社区自治中。但现实中,由于社区职责界定、权限划分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造成了责、权、利不够统一,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此外,社区人员队伍薄弱,专业化、服务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影响到社区治理整体水平。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厘清社区职能定位,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有责无权、行政色彩浓厚的问题,明确社区管理范围;推动以县区为单位,建立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和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建立健全社区、派出所、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沟通联系机制,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管理创新。3加大投入提升社区智慧服务水平智慧社区有助于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此,应持续增加省市财政项目直接投资额度,切实解决基层应急管理资金匮乏问题,大力支持基层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引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建立具备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功能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增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上海市出台的试行版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明确要求智慧社区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和感受度。智慧城市除了硬件投入,还应在软件方面加强投入,比如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政府和社会等各方的沟通方面。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应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资料来源:唐冰创新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各界导报,20220126.问题:总结我国社区管理在疫情防控中的创新经验。感谢聆听!

社区管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

(第四版)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第5篇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第15章社区自治与社区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区制”逐步取代“单位街居制”成为我国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从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来看,总体方向是从第一个阶段的行政型社区(即政府主导)转向第二个阶段的合作型社区(即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乃至第三个阶段的自治型社区(即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本章首先介绍自治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接着阐述自治组织的法律依据与自治方式,最后论述当前基层自治中的问题与建议。本章导读自治的含义、法理基础与理论依据居民委员会自治与业主自治的法律依据自治组织自治的内容与方式居民委员会自治与业主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重点问题

15.1.1自治的含义自治就是“自我治理或自我做主的状态”(thestateofbeingselfsovereign),换言之,自治就是依照自己的方式而生活的权利。自治是指某个人或集体管理其自身事务,并且单独对其行为和命运负责的一种状态。15.1自治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第一,仅就与他人无关的事情,个体享有充分的自主决定权。第二,仅就与其他共同体无关而与本共同体所有成员相关的公共事务,全体成员享有共同决定权,即一定的群体自治。15.1.2社会自治的法理基础15.1.3我国基层民众自治的理论依据第一,人民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人民自治是我党民主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15.2.1居民委员会自治的法律依据宪法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通则与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已废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15.2自治组织的法律依据

15.2.2业主自治的法律依据业主自治组织受到《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各地地方性法规的规范和调整。财产自治选举自治服务自治组织与管理自治居民委员会对自己的财产拥有所有权,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侵犯。第一,由居民或居民代表参加的居民大会是自治机构的最高权力机构。第二,选举是自治机构产生管理人员的法定途径。居民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应当根据居民委员会的职能与任务来确定,而不能成为与政府机构一一对应的“小政府机构”。首先,居民委员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居民的活动。其次,举办大型的服务活动要经过居民代表大会或居民代表协商委员会的同意。15.3.1城市居民自治组织自治的主要内容15.3自治组织自治性的具体体现案例分析第一,停车收费透明。小区居民选出了没有车的老党员苏玉玲负责财务工作。每个季度小区都要对车辆的收费进行公示,每年要向社区进行财务汇报,由社区进行监督审计。对自治管理小组积累的结余资金如何使用,小组发放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征求居民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剩余的钱在小区内安装摄像头,为小区的安全多加“一把锁”。第二,公共事务公开透明。凡是涉及居民关心的低保人员审批、公益岗位设立以及破旧垃圾箱更换、社区居民养狗等热点问题,都要经过自治管理小组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并将讨论结果向全体居民公示。第三,居民广泛参与。居民自治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15.3.2业主自治组织与自治方式1)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2)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3)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4)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5)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并享有被选举权;6)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7)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8)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9)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业主的权利和义务业主的权利业主的权利1)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2)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3)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5)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业主的权利和义务业主的义务业主的义务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实现自治权利的组织形式案例分析1通过法律途径聘请会计师,从审计入手摸清管理成本,用事实讲话。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对该物业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有许多疑问。2把管理权拿回来,成为小区真正的主人园区费用收支由业委会的财监部用严格的制度和细化的手续控制;业委会的3名正副主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3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施业主自治后,业委会的职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强化其在自治管理中的制约机制,对委员和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违规违纪现象实施有效监督。业主掌握财权实现小区自治15.4.1当前居民委员会自治中的问题与建议居民委员会选举与人员组成上的自治问题居民委员会与街道职责不清影响了其自治性的实现居民委员会财务自治中的问题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采取了“街聘民选”的尝试性改革,即街道办事处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对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法律地位等问题的争议,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居民委员会并无任何财务管理权和支配权,其收入要交到街道办事处,支出均由街道办事处结合年度评议结果酌情拨给。当前,城市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职能下移,而下级政府组织又无力承担这些任务,便只好把有些任务再下移给自治组织,这样,本来就缺乏自治机制的自治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