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在宁静的午后,捧一杯香茗,执一本书。以最舒适的姿态蜷缩于时光中,在淡淡的茶香里漫步于字里行间,时而穿过时光suì道倾听先贤的哲语,时而飞跃江河山川聆听大师的教huì,我想,纯粹的阅读也许就是一种欲说还休的状态吧。有体味,有欣赏,有叹息,也有微笑。归结起来,是精神之浩翰河流的渐行渐远。可谓,远世间杂芜,近天籁宁静,吸人生之氧,吐秽浊之气,风雅尽在读书时。(1)加点字“蜷”的正确读音是()A.quánB.juǎ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suì________②huì________(3)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1)A(2)①隧②诲(3)翰——瀚【解析】【详解】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①蜷,读作quán,愿意是虫类弯曲或折叠身体。本义:虫类弯曲或折叠身体。引申义:身子卷缩。②隧:道路,特指门内当中的路。不要误写成“遂”。教诲:教导训诫。“诲”不要误写成“悔”。③浩瀚:本意为水势浩大的样子,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与“水”有关。故写作“瀚”古诗文名句积累。2.漂泊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诗句并展开了赏读活动。下面是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把对话补充完整。(每小问2分,共8分)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苏轼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小明:苏轼“鸿雁”之喻,让我想到《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①__________”两句,远行之人的迷茫由此可见。小吴:《野望》中,“②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动物有归处,诗人却徘徊无依。小文:我发现李涉这两句诗有《渡荆门送别》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子,果然遭遇相同,就会有不谋而合之言啊。小涵:漂泊无依的诗人也总会不约而同地抒发思乡之语,如李觏于落日时分望尽天涯之语,也如崔颢《黄鹤楼》一诗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言。【答案】①.归雁入胡天②.牧人驱犊返③.仍怜故乡水④.万里送行舟⑤.日暮乡关何处是⑥.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雁、驱犊、暮、愁”等字词容易写错。3.用典是古诗文常用的手法,下列选项中运用典故的两项是()A.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C.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BC【解析】【详解】B.运用典故,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C.运用典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故选BC。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沿溯阻绝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3)寒暑易节________(4)上自劳军________【答案】①.逆流而上②.同“返”,返回③.更替④.慰问【解析】【详解】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②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假字,同“返”,返回。③冬夏换季。易:更替。④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劳:慰问。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B.“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借指战事。C.“曾不若孀妻弱子”中“弱子”指体弱多病的孩子。D.“误入藕花深处”的“藕花”就是荷花,菡萏是荷花的别称。【答案】C【解析】【详解】C.“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弱子”指年幼的孩子。故选C。综合性学习。6.某中学准备举办“阅读经典•浸润心灵”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昆虫记》后列出读后感纲要。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学过的一篇课文或读过的一部名著,试写一段读后感纲要。(80字左右)“感”点“感”点来源或“感”点分析《昆虫记》中《螳螂捕蝉》一章,法布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螳螂捕蝉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得益于作者对科学的热爱、认真与执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他坚强的意志及超人的观察力也令人叹服。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是“初中生阅读困难的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针对下图中标示的原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答案】(1)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参与国家铁路经济建设,他那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②.这得益于保尔在受到病痛折磨时,始终抱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做点儿事情的信念。示例二:①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②这得益于小主人公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那份天真烂漫从字里行间透露了出来。(2)建议:①每天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坚持阅读;②积极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激发自己的读书热情;③提高自制力,抵制游戏的诱惑;④由老师和家长推荐适合阅读的篇目。【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读后感。由题所示,要先谈读名著的哪一章节或故事情节的阅读感受,即“感点”,可以从文章的语言、主旨、写作手法、情感等角度谈感受;再谈有此感受的缘由,即“感”点来源或“感”点分析,可以从作者的性格或文章主旨分析。示例如下:①阅读《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偓》,我真切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②这得益于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所以,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提建议。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为: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沉迷游戏、不会选择。提建议时,要有针对性。针对没有时间,建议是:每天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坚持固定时间进行阅读;针对没有兴趣,建议是:学校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的阅读兴趣小组;针对沉迷游戏,建议是:提高自制力,抵制游戏诱惑,多到书店、图书馆去;针对不会选择,建议是:老师和家长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篇目。二、阅读(22分)7.文学类文本阅读。厨师的书法周华诚①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②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乱坠,舞出一朵花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吃饭工具而已。但能聊天,就不一样了。③老余聊天,并非瞎扯。【A】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原因有两点:一是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是老余肚子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④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⑤一人一瓶啤酒,我和当年的小余、现在的老余,面对面坐着聊天。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一家小饭店。⑥怎么说呢,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⑦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一直用到现在。我问老余,“途中”何谓?⑧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在途中?”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⑨【B】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之处吗?”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⑩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做,才是最重要的。⑪比方说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⑫老余开店几十年,什么人都见识过,都打过交道。老余听话听音,三句话一接,就知道对方的身份,甚至口味。现在,老余偶尔才下厨。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写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店。”老余也摇头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⑬继续喝酒,聊天。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味道真好。⑭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有删改)(1)“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围绕老余的本事及人们的反应展开描述,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表格。老余的本事人们的反应①________人们为他的绝佳厨艺前来,也为他的故事而来做菜②____________________书法③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我选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以“厨师的书法”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4)老余给他的店命名为“途中”,店名里有人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读出的人生道理。【答案】(1)①.讲故事②.道道菜都好吃,是一绝③.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2)①.A②.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老余和朋友聊天内容丰富,使客人清爽、舒适,体现他聊天的天赋高超。(3)本文以“厨师的书法”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两个核心元素——“厨师”和“书法”,直接揭示了老余的双重身份,既技艺精湛的厨师,又是热爱书法的艺术爱好者,引发读者兴趣,展示了老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4)老余给他的店命名为“途中”,寓意着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前行的过程,追求内心的充实与满足,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保持初心,不忘初心,方能走得更远。【解析】【导语】本文通过刻画厨师老余的形象,展现人生中的专注与执着。以老余的厨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其书法爱好,凸显人的多面性与人生各方面的追求。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紧凑,以“途中”为店名,蕴含人活一生需要不断前行、追寻的哲理。语言生动自然,将平凡生活中的哲学思考融入其中,呈现出一种闲适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小问1详解】本题梳理文章情节。第一空。结合第③段“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可知,老余擅长讲故事,很吸引食客,可概括老余的本事为:讲故事。第二空。结合第①段“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可知老余的厨艺高超,每道菜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满足,可概括人们的反应为:道道菜都好吃,是一绝。第三空。结合第⑫段“人家说:‘老余,你的字写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可知人们对老余的书法非常赞赏,建议他去参加书法展览,老余不以为然,可概括人们的反应为: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言。可任选一处,从修辞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赏析,合理即可。示例一:我选A处,结合文章语句:A“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将老余的聊天比作“说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老余聊天时的从容与风趣。同时,“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两个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老余聊天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通过这些比喻,作者传达了老余聊天时的亲切感和温暖感,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环境中。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老余的聊天技巧,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总结了老余聊天的特点,又为下文进一步展开老余的故事做了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示例二:我选B处,结合文章语句:B“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对比手法:这里通过“烟火气”与“书卷气”“沉静气”的对比,突出了老余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状态。平时的老余是一位忙碌的厨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而当他进入书房练习书法时,整个人变得宁静、专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人物塑造:这段描写深刻地刻画了老余的双重身份——既是技艺精湛的厨师,又是热爱书法的艺术爱好者。它展示了老余内心的丰富性和多面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对老余的敬佩之情,赞美了他在繁忙生活中依然坚持追求精神世界的美好品质。【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点明主题:标题“厨师的书法”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两个核心元素——“厨师”和“书法”。结合第②段“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第④段“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可知,老余不仅是技艺高超的厨师,还是一位热爱书法的人。这个标题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一个人可以在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乐趣,同时也可以在艺术中找到精神寄托。引发兴趣:标题中的“厨师”和“书法”看似不相关,但却通过老余这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反差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想要了解老余的故事,探究他是如何在厨房和书房之间找到平衡的。揭示人物性格:通过这个标题,读者可以初步感受到老余的多重身份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结合第⑩段“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可知,他是一个既能做好菜又能写好字的人,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这种性格特征贯穿全文,使得老余的形象更加立体。象征意义:标题中的“厨师”代表了老余的现实生活,是他谋生的手段;结合第⑬段“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可知,“书法”则象征了他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这两个元素的结合,暗示了老余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断探索,体现了他“途中”的人生哲学。【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人生永远在路上。老余将饭店命名为“途中”,寓意着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结合第⑧段“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第⑬段“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可知,无论是做菜还是写字,老余都认为自己还在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中,没有到达所谓的终点。这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最终的目标,而在于不断前行的过程。我们应该享受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与收获,保持谦逊和进取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充实。老余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结合第⑫段“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可知,他依然坚持每天练字,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来自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或名声地位,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无论我们在哪个阶段,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不断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结合第⑪“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第⑫段“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店。’老余也摇头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可知老余之所以不愿意扩大规模开连锁店,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地方,才能做出最正宗的汤瓶鸡。这反映了他对生活品质的坚持和对当下的珍惜。他懂得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盲目追求更多的财富或更大的成功。这提醒我们,人生不必总是追求更多,有时候,专注于眼前的事物,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保持初心,不忘初心。结合第④段“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第⑧段“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可知,老余从一名代课老师到成为一名厨师,再到重新拾起书法,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他没有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这告诉我们,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曲折,我们都应该保持初心,不忘初心,方能走得更远。综上所述,老余的“途中”不仅仅是一个店名,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我们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追求内心的充实与满足,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同时不忘初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一①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们将在太空工作生活6个月,开展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②虽然航天那些事儿对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但中国航天领域一些重要科技成果或任务的命名,却形神兼备、通俗易懂。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式浪漫都被航天人融进了下面这些大国重器之中。中国航天领域重要科技成果或任务命名文化根源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墨经》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沿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北斗七星是古人用来判断季节、方向的重要参照物。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材料二①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的建设,采用了最新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制冰技术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超过120万棵所带来的碳排放减少量;这项制冰技术,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更有利于运动员滑出好成绩。同时,制冰产生的余热还能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电约200万千瓦时。材料三①改革开放前的广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树木被大量砍伐,鸟儿快没了栖息之地。这些年,从吃饱饭到求发展,广元人准确把握国家乡村振兴的富民政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效显著。②如今的广元,致力于生态农业发展,建立了米仓山茶叶、苍溪猕猴桃、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等多个农业示范基地、生态观光园。一筐筐鲜美的特色瓜果,从青山绿水间送往城市的大街小巷。昭化古城、剑门蜀道、农俗民风展示馆、文化名人纪念馆等旅游资源,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客人来广元游玩。一大批年轻人追赶科技新潮,通过网络直播,让刚上市的农产品卖得红红火火,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长。这一切无不彰显了广元的变化与发展。(1)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中国航天领域的重要科技成果或任务,都是用中国古代神话来命名的。B.材料二中,国家领导人关于实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C.材料三中,在乡村振兴政策引领下,广元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D.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为航天研究、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保障。(2)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针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相关意见和建议(至少两条)。【答案】(1)A(2)①减少碳排放;②减小冰面温差;③余热用途广泛。(3)示例:①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重心下沉,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②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③要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④要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在乡能人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⑤要实施村庄道路维修、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解析】【导语】该文本通过三则材料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创新、环保承诺以及乡村振兴的成效。材料一以中国古代文化命名航天项目,传递文化自信和科技进步;材料二强调国家对于碳中和的承诺以及通过创新技术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成果;材料三展示了广元地区在政策指导下实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内容共同表明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将传统文化、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全方位的国家发展战略。【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由材料一图表中“《墨经》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北斗七星是古人用来判断季节、方向的重要参照”可知,并非所有的都是用中国古代神话来命名的,选项说法绝对化。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第②段“这种制冷技术,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超过120万棵所带来的碳排放减少量”可知,减少碳排放;由材料二第②段“这种制冷方式,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内,更有利于运动员滑出好成绩”可知,减小冰面温差;由材料二第②段“同时,制冰产生的余热还能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每年可节电200万度”可知,余热用途广泛。【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谈意见建议。作答时,可结合材料三第①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第②段“致力于生态农业发展”“旅游资源”“追赶科技新潮,通过网络直播”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做好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打造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处理好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富民利民的关系,真正将绿色环保、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山更清,水更绿,人更和谐。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科技兴农的思想,鼓励、支持科研院所的项目与实地项目开发、技术研发、品种选育挂钩,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③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发展乡村旅游。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⑤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乡村实用型人才培养,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古诗文阅读(18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与宋比玉黄虞龙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丙】书舟中作字苏轼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①,撑者百指②,篙声石声荦然③。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注释】①欹侧:倾斜。②百指:一百只手指,即十个人。③荦(luó)然:象声词。9.用“/”给【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10.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与”“书”最恰当的义项。(1)与()A.和,跟,同B.给C.参与D.赞许(2)书()A.记录B.文字C.书信D.书籍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12.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话。小文:面对月色,黄虞龙“怅然”,苏轼却“(1)_________”,他们的心境不一样。小涵:是的。面对滩险舟危的时候,苏轼和其他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舟中他人是“无人色”,苏轼却“(2)_________”。小文: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呢?小涵:根据学了【甲】文后我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再结合【丙】文中苏轼的自答之语,我的理解是这样的:(3)________。【答案】9.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10.(1)B(2)A11.(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2)(即使)放下笔起来,终究无济于事,还不如暂且写我的字呢。12.(1)欣然(2)作字不少衰(3)苏轼颠沛一生,饱经宦海风波,这种自然波涛在他看来定是不如宦海险恶可怕,何况身处险境,害怕张皇也是无济于事,倒不如我行我素,作字如常。加之苏轼为人乐观豁达,能自释常人不能忍受之苦,识常人无法觉察之乐,面对这样的险境,便能泰然处之了。【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兄弟我通宵因为看它而不睡觉,不久鸡叫声和钟声传来,我才惊觉自己迷失在其中很久了”可断句为: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与宋比玉:给宋比玉的一封信。与:给。故选B。(2)书舟中作字:记下我在船中写字的事情。书:记录。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正确。(1)如:像。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置:放置,搁下。不能一事:不能办成一件事。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可意译为“还不如”。【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一空:从文中“欣然起行”可找到答案:欣然;第二空:从文中“而吾作字不少衰”可找到答案;第三空:从文中“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可知,苏轼一生中经历的太多,宦海沉浮早已经让他认识到这种自然波涛并不可怕。他以自己淡定豁达的胸襟和气度来对待眼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害怕紧张于事无补,因此就泰然自若。【点睛】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夜里的月色照映着空旷的庭院好像积水一般,让人不敢踏下去。兄弟我通宵因为看它而不睡觉,不久鸡叫了,钟声传来,我才惊觉自己迷失在其中很久了。丙:将至曲江,船只突然触滩倾斜。十个船工一起撑篙,听见一片竹篙与石头的撞击之声。环顾四周皆是激流浪花,船上其他人都吓得面无人色。而我并没有停下手中毛笔,依然在作字,为什么呢?我一直以来经历的变故也有很多,放下手中笔而起,也不能帮上什么忙,还不如暂且写我的字呢。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①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注释】①指荆襄和东吴一带。13.第二句中,“(1)_____________”点明眼前事,“(2)_____________”写眼前景。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一起,产生一种味外之味。14.画线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答案】13.①.君去②.春江正淼茫14.示例:朋友才刚出发,便已遥想到未来征帆停泊何处,生怕友人无处落脚。春江淼茫,征帆一影,对比中更见友人行迹渺小无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诗的题目是“送杜十四之江南”,第二句中,“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日暮征帆何处泊”,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四、写作(5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提起冬天,我们想到的往往是飘飞的雪花、刺骨的冷风、阵阵的寒意……其实,静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