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4分)1.(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河北赵县,我们能看到(xióngkuà)在洨河上的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赵州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具有古朴的格调,十分美观。在江苏苏州,我们能看到让人“如在画图中”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他们完美地完成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及花草树木的(yìngchèn),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些发旧的篱笆,篱笆边上的常春藤,和越过篱笆生长的绿草,便构成了一幅画,甚至于藤萝的盘曲嶙峋的枝干本身就是一幅好画。(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xióngkuà)②(yìngchèn)(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①格调②篱笆(3)下面对画横线词语在文段中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巧妙绝伦:指灵巧高明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B.丘壑:指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C.败笔: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D.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2.(8分)学校开展以“周末游河北”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参与。(1)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班级决定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旅行手册。请根据情境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班主任:①,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小冀:我觉得可以编写研学任务,让同学们明确知道我们研学都需要做些什么。小北:除此之外,研学旅行手册中还应该有“研学须知”,明确②,保障研学旅行能顺利进行。班主任:这些建议都非常好,我们接下来具体策划每个部分的内容……(2)研学过程中,小文同学在白洋淀抄录了一副对联,回来后才发现因物体遮挡,他没有抄上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请从下面六个字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两个,补全这副对联。(填序号)(2分)上联:冉冉白云牵雨□下联:悠悠碧水沁荷□备选字:A情B.香C.韵D.盖E.丝F.冷(3)研学活动结束后,为了解同学们参加此次研学的体验,策划小组成员小冀准备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请你帮他拟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第二部分(56分)一、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日暮夕照,最是动人。同样的夕照,在陶弘景笔下有“①,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的灵动美景;在陶渊明眼里有“②,③”[《饮酒(其五)》]的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在晏殊心中却是“④”[《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淡淡惆怅。同样的日暮,在王绩心中是“东皋薄暮望,⑤”(《野望》)的落寞无依;在李清照笔下是“我报路长嗟日暮,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身世悲慨。4.(6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赤壁歌送别(节选)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大败曹军的史实。B.甲诗从细节入手,将曹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C.乙诗中巧妙地融进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他与三国英雄神交异代的渴望。D.甲诗以小见大,以二乔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2)甲诗三、四句反映出了诗人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还曲折地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5.(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ㅤ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大,叩石垦壤,其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ㅤ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ㅤㅤ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节选自(新百喻经》)【注释】①颠踬(zhì):跌倒,绊倒。②夷犹:这里指做事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止,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①杂然相许许:②无地置土置:③家人有止之者曰止:(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分)②公从之,又欲行。(2分)(4)甲、乙两文中,愚公的妻子与鲁公的妻子都对丈夫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们对于“愚公移山”“鲁公治园”的态度相同吗?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5)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二、现代文阅读6.(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古籍酸化使得古籍保护刻不容缓中华文献古籍留存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沉淀着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正因为有了这些浩繁卷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然而,在岁月长河的浮沉中,这些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几乎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潮湿、虫害、酸化、火灾……其中,古籍酸化主要表现为纸张酸性增强,pH(酸碱度)值降低,纸张变硬、变脆,严重的会导致书籍无法翻动,甚至使书籍碎成纸屑,是影响文献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国际文保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那么,文献古籍为什么会酸化呢?在我国,木材、竹子、稻草等造纸原料,有的本身就是酸性物质,有的则通过长期的氧化、水解产生酸性物质,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更加速了纸张的酸化。而这一问题在民国书籍上显得更加严重。这是由于民国时期是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纸张酸性强,质量差。可以说,文献古籍的酸化是由于纸张的酸化,文献古籍的酸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测试纸张的pH值来度量。一般情况下,纸张pH值降到6.5,即轻度酸化,就要密切关注文献状态;若纸张pH值快速下降到小于5.5,相比pH值为6.5时的轻度酸化,属于中度酸化了,要考虑为文献做去酸处理,以抑制文献酸化情况;当纸张pH值小于4.0,纸张严重酸化,一触即碎,严重的话会成粉末状,这样,文献修复的难度系数陡然增高,恢复文献原貌的概率也同时降低。202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对馆藏古籍进行测酸,目的是通过抽样摸清其馆内特藏文献的酸化程度,为后续特藏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奠定数据基础。依据文献的形成年代、纸张材质等抽样规则,共随机抽取了103卷册馆藏纸质文献,检测了309页纸张。其中包含民国文献33册,检测了99页纸张;珍贵古籍27种,检测了81页纸张;红色文献43册(约3974页纸张),检测了129页纸张。最后的统计结果如下。从中可以看出,。浩瀚的中国古籍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流传至今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中国古籍的保护对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古籍保护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也曾强调:“要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1)阅读文章,概括民国书籍酸化问题比其他古籍更加严重的原因。(2分)(2)文章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3)阅读文章中的统计结果图,在文章横线空缺处写出一条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4)为什么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请从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3分)7.(1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黄州寻迹东坡寻找东坡出黄州东门,我就默默地问:东坡在哪?苏轼当年躬耕陇亩的东坡在哪?时光如草,荣了又枯,枯了又荣;可在时光枯了又荣时,却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九百多年了,不是吗?苏轼当年躬耕陇亩的东坡,早已沉埋岁月深处,淹没于时间的风尘里。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因家大口阔,入不敷出,生活陷入困顿。危难之时,幸有朋友要来一块废弃的营地给他耕种。如此一来,他一扫初来黄州的苦闷与幽怨,尽享自耕自足、寄心田园的快意。这不,有他的诗为证:“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是的。想要把东坡这一方被废弃的营地改造成可以耕种的坡地,确实让苏轼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他曾在答友人的诗中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但这块他躬耕的坡地,不只以丰收的谷物来改善了他困顿的生活,更为他提供了一个历练心志的场所,使其精神与思想在汗水里产生了质的升华。苏轼之所以如此看重这方坡地所代表的一段历练心志的经历,并自号“东坡居士”,盖因于此。在承天寺遗址是一路闪烁的灯光啃噬了月光,还是湖畔的声声车笛惊飞了鸟鸣?当我追着灯光、踏着车笛走来,只见一块石碑立在眼前,上书“黄州承天寺遗址”几个大字。伸手抚石碑,长长的身影与我一起,在思想的极目之处怅然远望——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残酷啊!承天寺是北宋黄州城南普通的寺院,初时声名不显。可自苏轼邀好友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挥毫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后,承天寺声名鹊起,引得后学纷至沓来,九百多年来络绎不绝。然而时间终究是残酷的,纵然声名远播的承天寺也被悄悄淹没在时间的风尘里。承天寺不在,但《记承天寺夜游》还在。这不,我就站在承天寺遗址上。纵然眼前灯火灿烂,耳畔车笛声声,但我还是感到巨大的落寞与孤独。像是被时间淘洗、过滤了一样,我骤然被一阵远来的晚风吹进九百多年前的承天寺,在月光下、在竹林间,追着苏轼的脚印,吟诵《记承天寺夜游》……也许壮志未酬的灵魂总是孤独和寂寞的。(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坡”是苏轼当年开发出来的曾经废弃的营地,苏轼在这里尽享自耕自足、寄心田园的快意。B.承天寺是北宋黄州城南一座普通的寺院,而今已经消失,只留下承天寺的遗址让人凭吊。C.这篇游记既交代游踪,又插叙背景,但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对苏轼精神世界的探究。D.文章虚实结合,作者想象了自己进入九百多年前的承天寺跟苏轼进行精神对话的场面。(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3)阅读文章,回答:苏轼为什么会非常看重自己耕种东坡的经历并自号“东坡居士”?(2分)(4)文章引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5)在承天寺遗址上,作者发出了哪些感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概括。(3分)三、整本书阅读8.(3分)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摘录文字,结合原著,概括“我”对摘录文字中的“他”的整体印象。ㅤㅤ摘录文字: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因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9.(4分)根据对《昆虫记》的阅读,小北同学给萤火虫拟了一个绰号(如下示例)。请你也从下面备选昆虫中任选一种,根据《昆虫记》的内容,为其拟写绰号并简述理由。备选昆虫:①螳螂②红蚂③蝉④杨柳天牛示例:昆虫:萤火虫;绰号:麻醉专家;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第三部分(50分)10.(50分)作文。一棵小草可以打开春天的大门,一本好书可以启迪沉睡的思想,一段旋律可以拨动回忆的心弦,一声批评可以点燃奋斗的激情……生活中很多景、物、人、事都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唤醒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自己和未来。请以“______唤醒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补全题目,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说真话,抒真情,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③不少于600字,强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14分)1.(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河北赵县,我们能看到(xióngkuà)在洨河上的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赵州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具有古朴的格调,十分美观。在江苏苏州,我们能看到让人“如在画图中”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他们完美地完成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及花草树木的(yìngchèn),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些发旧的篱笆,篱笆边上的常春藤,和越过篱笆生长的绿草,便构成了一幅画,甚至于藤萝的盘曲嶙峋的枝干本身就是一幅好画。(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xióngkuà)雄跨②(yìngchèn)映衬(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①格调gédiào②篱笆líba(3)下面对画横线词语在文段中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BA.巧妙绝伦:指灵巧高明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B.丘壑:指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C.败笔: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D.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①“(xióngkuà)”写作“雄跨”。②“(yìngchèn)”写作“映衬”。(2)本题考查字音。①“格调”读作“gédiào”。②“篱笆”读作“líba”。(3)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ACD.正确;B.有误,丘壑:山陵和溪谷。比喻深远的意境。故选:B。【解答】答案:(1)①雄跨②映衬(2)①gédiào②líba(3)B【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8分)学校开展以“周末游河北”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参与。(1)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班级决定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旅行手册。请根据情境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班主任:①同学们,我们校团委决定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旅行手册,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把研学旅行手册编辑得更好,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小冀:我觉得可以编写研学任务,让同学们明确知道我们研学都需要做些什么。小北:除此之外,研学旅行手册中还应该有“研学须知”,明确②研学旅行需携带的必备物品和需遵守的各项规定,保障研学旅行能顺利进行。班主任:这些建议都非常好,我们接下来具体策划每个部分的内容……(2)研学过程中,小文同学在白洋淀抄录了一副对联,回来后才发现因物体遮挡,他没有抄上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请从下面六个字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两个,补全这副对联。(填序号)上联:冉冉白云牵雨□下联:悠悠碧水沁荷□备选字:A情B.香C.韵D.盖E.丝F.冷(3)研学活动结束后,为了解同学们参加此次研学的体验,策划小组成员小冀准备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请你帮他拟写一个采访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第一处:结合题干“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校团委决定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旅行手册”和语境“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可知,团委书记首先发言,应是提出活动目的,征求大家的意见。据此分析可补写为同学们,我们校团委决定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旅行手册,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把研学旅行手册编辑的更好。第二处:根据横线处前文“研学旅行手册中还应该有‘研学须知’”和后文“保障研学旅行能顺利进行”,可知这里应是:研学旅行需携带的必备物品和需遵守的各项规定等。(2)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青山脉脉南国韵”“绿水悠悠邕江情”结构一致,可组成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雅品流香君子风”结构不一致,不能组成对联。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韵”是仄声,为上联,“情”是平声,为下联。故选:DA。(3)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根据“胜日寻芳景,皖山皖水情”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从研学体验的角度设计即可。如:请问,哪个研学景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解答】答案:(1)①示例:同学们,我们校团委决定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旅行手册,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研学体验,把研学旅行手册编辑得更好。②研学旅行需携带的必备物品和需遵守的各项规定。(2)DA(3)示例:本次研学你有哪些收获?【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第二部分(56分)一、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日暮夕照,最是动人。同样的夕照,在陶弘景笔下有“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的灵动美景;在陶渊明眼里有“②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的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在晏殊心中却是“④夕阳西下几时回”[《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淡淡惆怅。同样的日暮,在王绩心中是“东皋薄暮望,⑤徙倚欲何依”(《野望》)的落寞无依;在李清照笔下是“我报路长嗟日暮,⑥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身世悲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夕日欲颓(注意“颓”的书写)②山气日夕佳(注意“佳”的书写)③飞鸟相与还④夕阳西下几时回(注意“西”的书写)⑤徙倚欲何依(注意“徙”的书写)⑥学诗谩有惊人句(注意“谩”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4.(6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赤壁歌送别(节选)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大败曹军的史实。B.甲诗从细节入手,将曹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C.乙诗中巧妙地融进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他与三国英雄神交异代的渴望。D.甲诗以小见大,以二乔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2)甲诗三、四句反映出了诗人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还曲折地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后两句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令人佩服。艺术特色从艺术上看,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解答】(1)本题考查了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CD.正确;B.有误,“将曹军剑断戟折的古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述有误,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曹军,且没有“古战场面”的“展现”。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又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答案:(1)B(2)《赤壁》表达了作者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译文:折断的软沉理在况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出打磨洗后,鲜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予周郎便利,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点评】此题答题时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意境、语言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阅读赏析,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5.(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ㅤ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大,叩石垦壤,其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ㅤ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ㅤㅤ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节选自(新百喻经》)【注释】①颠踬(zhì):跌倒,绊倒。②夷犹:这里指做事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止,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杂然相许许:许:赞同②无地置土置:放置③家人有止之者曰止:止:阻止(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公从之,又欲行。(4)甲、乙两文中,愚公的妻子与鲁公的妻子都对丈夫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们对于“愚公移山”“鲁公治园”的态度相同吗?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分析】参考译文:【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挖出来的土没有地方放。”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好,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年龄小的儿女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搁置了下来。【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②句意:没有地方安放泥土。置:放置。③句意: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止:阻止。(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故断句为: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第一个“固”表示“顽固”。第二个“固”则是“坚固”的意思。彻,改变。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重点词:从,听从。之,代词,代指“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这个建议。欲,想要。行,实行(造园这件事)。句意: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要施行(造园这件事。(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计划,提出了合理化的疑问,想知道如何处置在移山过程产生的土石,愚公妻子这不是反对移山,而是对出自对丈夫的关心。根据【乙】文“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可知,在鲁公认为土可以堆成山的建议好,打算继续凿池子的时候,妻子却认为堆成的山会使孩子被绊倒,没有想解决之法,只是提出困难,本质上是不赞同(反对)鲁公凿池子的,看待问题比较片面。(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可知,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结合【乙】文内容,从“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中可知,我们做事情不能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遇难而退,要坚定目标,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方能取得胜利。答案:(1)①赞同②放置③阻止(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3)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要施行(造园这件事)。(4)①愚公的妻子不反对移山,她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出自对丈夫的关心。②鲁公的妻子反对鲁公凿池,她担心小女儿跌倒在池里,看待问题片面。(5)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二、现代文阅读6.(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古籍酸化使得古籍保护刻不容缓中华文献古籍留存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沉淀着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正因为有了这些浩繁卷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然而,在岁月长河的浮沉中,这些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几乎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潮湿、虫害、酸化、火灾……其中,古籍酸化主要表现为纸张酸性增强,pH(酸碱度)值降低,纸张变硬、变脆,严重的会导致书籍无法翻动,甚至使书籍碎成纸屑,是影响文献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国际文保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那么,文献古籍为什么会酸化呢?在我国,木材、竹子、稻草等造纸原料,有的本身就是酸性物质,有的则通过长期的氧化、水解产生酸性物质,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更加速了纸张的酸化。而这一问题在民国书籍上显得更加严重。这是由于民国时期是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纸张酸性强,质量差。可以说,文献古籍的酸化是由于纸张的酸化,文献古籍的酸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测试纸张的pH值来度量。一般情况下,纸张pH值降到6.5,即轻度酸化,就要密切关注文献状态;若纸张pH值快速下降到小于5.5,相比pH值为6.5时的轻度酸化,属于中度酸化了,要考虑为文献做去酸处理,以抑制文献酸化情况;当纸张pH值小于4.0,纸张严重酸化,一触即碎,严重的话会成粉末状,这样,文献修复的难度系数陡然增高,恢复文献原貌的概率也同时降低。202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对馆藏古籍进行测酸,目的是通过抽样摸清其馆内特藏文献的酸化程度,为后续特藏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奠定数据基础。依据文献的形成年代、纸张材质等抽样规则,共随机抽取了103卷册馆藏纸质文献,检测了309页纸张。其中包含民国文献33册,检测了99页纸张;珍贵古籍27种,检测了81页纸张;红色文献43册(约3974页纸张),检测了129页纸张。最后的统计结果如下。从中可以看出,。浩瀚的中国古籍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流传至今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中国古籍的保护对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古籍保护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也曾强调:“要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1)阅读文章,概括民国书籍酸化问题比其他古籍更加严重的原因。(2)文章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阅读文章中的统计结果图,在文章横线空缺处写出一条你从中得出的结论。(4)为什么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请从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开篇由中华文献古籍留存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引出说明对象。接着分析说明了民国书籍酸化问题比其他古籍更加严重的原因、文献古籍的酸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测试纸张的pH值来度量等内容。【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这是由于民国时期是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纸张酸性强,质量差”,可知:民国书籍酸化问题比其他古籍严重的原因是因为民国时期是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纸张酸性强,质量差。(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若纸张pH值快速下降到小于5.5,相比pH值为6.5时的轻度酸化,属于中度酸化了,要考虑为文献做去酸处理,以抑制文献酸化情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纸张pH值降到6.5,即轻度酸化,就要密切关注文献状态”分析,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纸张pH值降到6.5,即轻度酸化,就要密切关注文献状态,结合“可以说,文献古籍的酸化是由于纸张的酸化,文献古籍的酸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测试纸张的pH值来度量”分析,进而说明了文献古籍的酸化是由于纸张的酸化,文献古籍的酸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测试纸张的pH值来度量。(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图表可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对馆藏古籍进行测酸结果:有50%的古籍严重酸化,有9%的古籍中度酸化,有6%的古籍轻度酸化,只有35%的古籍基本完好。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古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酸化破损状况,有一半的馆藏纸质文献已经出现严重酸化的状态了。(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此题答案不为唯一。从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答案:(1)民国时期是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纸张酸性强,质量差,导致民国书籍酸化问题比其他古籍严重。(2)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轻度酸化,就要密切关注文献状态,进而说明了文献古籍的酸化是由于纸张的酸化,文献古籍的酸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测试纸张的pH值来度量。(3)示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内超过六成的馆藏纸质文献处于不同程度的酸化状态,其中有一半的馆藏纸质文献已经严重酸化。(4)示例:受造纸工艺限制、环境污染等影响,历经岁月磨砺的古籍酸化问题严重,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点评】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体会理解,进行解答。7.(1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黄州寻迹东坡寻找东坡出黄州东门,我就默默地问:东坡在哪?苏轼当年躬耕陇亩的东坡在哪?时光如草,荣了又枯,枯了又荣;可在时光枯了又荣时,却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九百多年了,不是吗?苏轼当年躬耕陇亩的东坡,早已沉埋岁月深处,淹没于时间的风尘里。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因家大口阔,入不敷出,生活陷入困顿。危难之时,幸有朋友要来一块废弃的营地给他耕种。如此一来,他一扫初来黄州的苦闷与幽怨,尽享自耕自足、寄心田园的快意。这不,有他的诗为证:“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是的。想要把东坡这一方被废弃的营地改造成可以耕种的坡地,确实让苏轼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他曾在答友人的诗中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但这块他躬耕的坡地,不只以丰收的谷物来改善了他困顿的生活,更为他提供了一个历练心志的场所,使其精神与思想在汗水里产生了质的升华。苏轼之所以如此看重这方坡地所代表的一段历练心志的经历,并自号“东坡居士”,盖因于此。在承天寺遗址是一路闪烁的灯光啃噬了月光,还是湖畔的声声车笛惊飞了鸟鸣?当我追着灯光、踏着车笛走来,只见一块石碑立在眼前,上书“黄州承天寺遗址”几个大字。伸手抚石碑,长长的身影与我一起,在思想的极目之处怅然远望——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残酷啊!承天寺是北宋黄州城南普通的寺院,初时声名不显。可自苏轼邀好友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挥毫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后,承天寺声名鹊起,引得后学纷至沓来,九百多年来络绎不绝。然而时间终究是残酷的,纵然声名远播的承天寺也被悄悄淹没在时间的风尘里。承天寺不在,但《记承天寺夜游》还在。这不,我就站在承天寺遗址上。纵然眼前灯火灿烂,耳畔车笛声声,但我还是感到巨大的落寞与孤独。像是被时间淘洗、过滤了一样,我骤然被一阵远来的晚风吹进九百多年前的承天寺,在月光下、在竹林间,追着苏轼的脚印,吟诵《记承天寺夜游》……也许壮志未酬的灵魂总是孤独和寂寞的。(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东坡”是苏轼当年开发出来的曾经废弃的营地,苏轼在这里尽享自耕自足、寄心田园的快意。B.承天寺是北宋黄州城南一座普通的寺院,而今已经消失,只留下承天寺的遗址让人凭吊。C.这篇游记既交代游踪,又插叙背景,但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对苏轼精神世界的探究。D.文章虚实结合,作者想象了自己进入九百多年前的承天寺跟苏轼进行精神对话的场面。(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3)阅读文章,回答:苏轼为什么会非常看重自己耕种东坡的经历并自号“东坡居士”?(4)文章引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5)在承天寺遗址上,作者发出了哪些感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概括。【分析】文章以探寻黄州东坡与承天寺遗址为线索,回顾了苏轼被贬黄州后躬耕东坡的生活经历以及在承天寺夜游的故事,通过描述遗址现状、感慨时光流逝,在虚实结合中展现苏轼在困境中寄情田园、借景抒怀的心路历程,抒发了作者对苏轼经历的感怀,对岁月沧桑、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苏轼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究与追慕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文章虽有涉及游踪以及插叙相关背景,但重点在于通过寻访苏轼相关遗迹,抒发对岁月变迁、历史痕迹消逝的感慨以及对苏轼所处境遇和精神境界的体会,并非主要侧重于对苏轼精神世界的探究。故选:C。(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比作“草”,形象地写出了时光像草一样有着荣枯交替的特点,体现出时光的循环往复。然而后半句“可在时光枯了又荣时,却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又在这看似循环的时光变化中,突出了岁月无情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残酷现实,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易逝、历史变迁难以阻挡的无奈与感慨,奠定了全文感慨岁月沧桑、往昔难寻的情感基调。(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苏轼看重自己耕种东坡的经历并自号“东坡居士”,原因如下:一是耕种东坡能改善他困顿的生活。文中提到“因家大口阔,入不敷出,生活陷入困顿”,而这块被废弃的营地经改造后成为可耕种的坡地,“不只以丰收的谷物来改善了他困顿的生活”,解决了实际生活的难题。二是东坡为他提供了一个历练心志的场所。苏轼在耕种过程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如诗中所写“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在辛苦劳作里他的精神与思想产生了质的升华,让他在困境中得以磨砺内心、寄情田园,实现了精神层面的成长,所以这段经历对他意义非凡,故而他很看重,并以此为号。(4)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文章引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文字,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增添文化底蕴,《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经典作品,引用其文字能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苏轼的文学成就以及当时夜游承天寺的情境氛围。二是通过文字展现承天寺往昔的美好景致,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生动地描绘出当时月下庭院的空灵清幽之美,与如今承天寺只剩遗址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岁月变迁、时光无情的感慨,强化了文章对历史痕迹消逝的叹惋之情。三是借由这篇文章的影响力,体现承天寺因苏轼而声名远播,侧面反映出苏轼文学创作和个人魅力对后世及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也表达出作者追随着苏轼的文化印记去探寻历史、感受其精神世界的意图。(5)本题考查情感的分析。在承天寺遗址上,作者发出了以下感叹:一是感叹时间的残酷。文中提到“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残酷啊!”“纵然声名远播的承天寺也被悄悄淹没在时间的风尘里”,曾经普通却因苏轼而闻名的承天寺如今只剩遗址,可见时间能磨灭诸多历史痕迹,让往昔的事物渐渐消逝,作者对此深感无奈与悲哀。二是感受到巨大的落寞与孤独。“纵然眼前灯火灿烂,耳畔车笛声声,但我还是感到巨大的落寞与孤独”,尽管身处现代繁华的环境中,可站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记忆的承天寺遗址上,面对其消失的现实,作者仿佛被孤立在时光之外,与千年前的那段历史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距离感,内心满是落寞孤独。三是体会到壮志未酬的灵魂总是孤独和寂寞的。作者站在遗址上,追念苏轼,联想到苏轼一生坎坷、壮志难酬,却只能借夜游承天寺来抒发内心感慨,这种情绪跨越时空感染着作者,让作者感受到那种灵魂深处的孤独寂寞,也引发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喟叹。答案:(1)C(2)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时光像草一样有着荣枯交替的特点,体现出时光的循环往复,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易逝、历史变迁难以阻挡的无奈与感慨,奠定了全文感慨岁月沧桑、往昔难寻的情感基调。(3)一是耕种东坡能改善他困顿的生活。二是东坡为他提供了一个历练心志的场所。(4)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苏轼的文学成就以及当时夜游承天寺的情境氛围;展现承天寺往昔的美好景致,突出了岁月变迁、时光无情的感慨,强化了文章对历史痕迹消逝的叹惋之情;体现承天寺因苏轼而声名远播,侧面反映出苏轼文学创作和个人魅力对后世及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也表达出作者追随着苏轼的文化印记去探寻历史、感受其精神世界的意图。(5)感叹时间的残酷;感受到巨大的落寞与孤独;体会到壮志未酬的灵魂总是孤独和寂寞的。【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三、整本书阅读8.(3分)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摘录文字,结合原著,概括“我”对摘录文字中的“他”的整体印象。ㅤㅤ摘录文字: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因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周恩来的主要是在第二篇“去红都的路上”中的“造反者”,从文中“但是从周恩来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知,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从文中“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可知,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答案: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9.(4分)根据对《昆虫记》的阅读,小北同学给萤火虫拟了一个绰号(如下示例)。请你也从下面备选昆虫中任选一种,根据《昆虫记》的内容,为其拟写绰号并简述理由。备选昆虫:①螳螂②红蚂③蝉④杨柳天牛示例:昆虫:萤火虫;绰号:麻醉专家;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分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书中深刻地描绘蜘蛛、蜜蜂、蚂蚁、螳螂等100多种昆虫,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表述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概括。①螳螂,绰号:刽子手。在《昆虫记》中,法布尔描述了螳螂的捕食习性。它的两把“大刀”其实是它的前臂,非常有力,能够迅速抓住并制服猎物。而且,螳螂是肉食性动物,它会毫不留情地吃掉其他昆虫,甚至是同类。②红蚂蚁,绰号:战争狂。它整体呈现暗红色,头部和胸部颜色较浅,腹部颜色较深,并且通体带有金属光泽。生活习性: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找食物,也不会干活的蚂蚁,它们靠抢夺黑蚂蚁的幼虫来养活自己和后代,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寄生关系。③蝉,绰号:天生的歌唱家。蝉在地下潜伏四年,只为了在夏季的一个月里高歌。它们的歌声非常响亮,可以传得很远。在《昆虫记》中,法布尔赞美了蝉的音乐才能,认为它们是“天生的歌唱家”。它们用歌声来宣告自己的存在,也用歌声来寻找配偶。③大头黑布甲,绰号:装死专家。当大头黑布甲受到威胁时,它会立刻一动不动地装死。它的身体会变得僵硬,就像真的死了一样。等到强大的对手离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小学部分)
- 莫言《儿子的敌人》阅读答案及解析
- 商务英语笔译之宣传资料
- 住宅室内装修工序间歇及工艺间歇标准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合同4篇
- 苏科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模拟卷
- 八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苏州专用)
- 2024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讲义资料
- 15crmo钢焊接工艺-机构培训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利用Stber法制备纳米结构SiO2粒子
- 粘土手工课件
- 消毒供应中心述职报告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氮化硅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课件
- 用药错误识别与避免
- 新能源汽车消防知识讲座
- 手机短视频拍摄实战
-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物流学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