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5年菁优高考语文压轴训练11一.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1.(2024•历下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的近二分之一处,以大客船与拱桥为中心构成了全卷的矛盾焦点。这座当时世界最伟大的木构拱桥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桥上正上演着险中有险的惊悚大剧:占道经营的小贩们拥挤在桥头和桥的两侧,在桥上拥挤的人群里,坐轿的文官与前面两个骑马的武官相遇,轿夫与马弁各仗其势,争吵不休,互不相让,狭路相逢勇者亦无胜。桥左侧还有两头毛驴驮着面袋,一路穿行,行人更是无处可让。尾随轿子后面的骑驴老者带着三个挑夫在人群中穿梭,更增添了桥上的拥堵。在拱桥这边的尽头是一个贩夫在向孩子兜售小玩具,他不知道身后有一辆驴车正疾行下坡,两个车夫前压后拽,企图减轻车辆下滑的惯性,毛驴前进的惯性使它难以自控,打着趔趄,真可谓险象环生!桥上的险情没有结束,桥下的灾难片又上演了!桥下的大客船的桅杆正要撞上这座拱桥的桥身!客船吃水很深,满载而行,透过舱门可以看到里面的男女乘客,要知道,这样的大客船在当时可载上百人啊!从高空俯瞰“事故现场”,其险境和船工的处置手段一览无遗,尤其是船顶上的一个船夫用长杆死死顶住拱桥横梁,正是这一关键性的死顶,使客船无法靠近桥洞,给其他船工留出了放下桅杆的时间。从高空看下去,整个拱桥上下处在无序的争吵和拥挤的状态中,画家在此揭示了因社会管理失控造成的种种社会矛盾,并达到了高潮。造成这起严重险情的直接责任者似乎是几个纤夫,他们本应该在远离桥梁的时候止步,招呼船工放下桅杆。但真正的原因是缺乏城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在纤夫距离拱桥一定距离的时候,应该有专人或标牌提醒纤夫停止拉纤、放下桅杆。然而,整个开封城,几乎没有看到一个管理人员在进行督导。说到这里,不得不进一步分析事故的历史缘由,桥上的险情主要是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引起的,这在开封是一个久拖不决的历史问题。司马光曾说,早在五代后周时期的汴京,占道经营就很严重了,挤得大车都过不去。宋真宗诏令要消除这个现象,经办的官员不敢处理,因为有许多是皇亲国戚和朝廷大员出租的商业用房在不停地挤占道路,老百姓占不了街面就占桥梁,构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带来了一系列连锁问题,首先是官宦出行麻烦了。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诏令文武官员不论是在内廷还是在路上,都要各行其道,路上相遇,各靠左行。看看拱桥上拥挤的桥面,哪有什么左右可分?北宋开封城已经凸显出城市病了,城市管理的水平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官员理政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加上懒政、怠政,使得城市病演化成一个个社会矛盾。(摘编自余辉《走进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运河》)材料二:北宋商业十分繁荣,京城汴梁更是商贩云集,商铺林立。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严重的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现象,在当时,这叫做“侵街”。汴梁城里侵街现象十分严重,以至偌大一个京城找不到一条稍宽的巷子,街面上无法通行车马(“坊无广巷,市不通骑”)。《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记载说,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赵匡胤在会节园宴请大臣之后,经通利坊返回宫殿。出人意料的是,途经通利坊时,拥挤的街道竟然使堂堂皇家仪仗无法展开。为此,赵匡胤勃然大怒,第二天下令要狠狠整治一番侵街现象。宋代制定了专门处罚侵街行为的法规。《宋刑统•侵巷街阡陌》规定,凡是侵占街道、巷道、乡道来搭建经营的,都要罚以70大板。除此之外,宋代还在京城组建了类似于现代城管的专职执法队伍——“街道司”。他们统一穿青衫子制服,负责维持市场秩序,维持街道的卫生、整修及日常秩序,包括巡视街道、疏通交通,以及管理与处理侵街现象等具体工作。但从《长编》等史籍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北宋,京城侵街现象严重且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侵河”现象。《宋史》载,“京师并河居民,盗凿汴堤以自广”,沿着汴河居住的人家,竟然把违章建筑建到河上去了。面对这样的形势,北宋朝廷知难而退。史载,天禧四年五月“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陌者,上以劳民,不许”,开封府把整治侵街行为的报告递上去了,宋真宗却把报告给驳回来:这可是劳民扰民的行为呀!大概是因为皇上也知难而退的原因,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政府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你要越过红线建房是吧?好的。不过先把计划外土地有偿使用费交上来!《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显示,在一个门洞前,街道司的人在歪着身子睡大觉。面对侵街占道现象,他们是不想作为还是有心无力?我们现在不得而知。(摘编自段立新《北宋的商业繁荣与“城管”难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桥上“险象环生”,与行人的混乱有关,也与管理人员的不作为密不可分。B.只有解决了权贵者出租商业用房而侵道的问题,宋真宗才能消除“这个现象”。C.行人不愿遵守“各靠左行”的交通规则,也是导致汴河桥面拥挤的主要原因。D.宋太祖赵匡胤“勃然大怒”的整治,并未对扭转北宋侵街现象起到实质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画中船撞拱桥的险情暴露出当时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缺失,说明专人督导或标牌提醒在预防事故中有重要作用。B.文本一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清明上河图》的场景,是为了反映北宋交通的混乱、人员的复杂和商业的繁荣。C.宋代为整治侵街乱象,制定了专门的处罚规定,还组建了专职的执法队伍,但没有发挥出对城市的管理作用。D.宋徽宗时期收缴计划外土地有偿使用费,是对侵街的妥协,是街道司不作为的结果,宣告了治理侵街的失败。(3)下列选项,不能反驳材料一“缺乏城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说法的一项是A.《宋文鉴•汴都赋》:“城中则有东西之阡,南北之陌。其衢四达,其途九轨。”B.《东京梦华录》:“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C.《宋刑统•侵巷街阡陌》:“当巷街阡陌,其穿穴垣墙以出污秽之物者,杖六十。”D.北宋时期沿袭唐代的《仪制令》:“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4)根据材料二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汴河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的原因是“侵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偷凿河堤。B.北宋朝廷为解决汴梁城市管理中占道经营、通行困难的问题,曾采取积极措施。C.相比对“侵道”的治理,北宋朝廷对“侵河”的关注度与治理力度明显不够。D.作者援引大量史料,介绍了北宋经济繁荣背后的城市管理问题,但也有一定主观性。(5)小明准备为其所在城市的城市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帮助小明拟定一个提纲。2.(2024•皇姑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严谨、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材料二: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就是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文学语言要求明净耐品、活色生香,如果嘈杂喧嚣了,气韵和节奏就会败坏。难怪阿来说:“语言不好,即使作品能红极一时,也不会传之久远!”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说作为中国重要的文艺理论,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又扩展到小说,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文艺理论。B.传统小说的纯散文语言句与句之间跨度较大,往往逻辑不够严谨,也不合乎一般语法,比较注重营造意境。C.诗化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主客体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D.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仅需要作家长时间的沉思、反复琢磨推敲,而且需要作家巧妙运用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创作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小说的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B.对仗的美学价值在中国语言里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小说的语言中体现得尤为充分。C.汪曾祺和沈从文都认为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其中要融入作者个人的情感。D.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讲究语言的技巧和形式非常必要。(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诗经》中每一首都是对生活本身所涵负的思想意蕴和精神核质的高度升华。B.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声”的描写运用通感手法,鲜活生动。C.贾平凹《暂坐》写西京上空的雾霾时戏谑道:“哟,北京的雾霾也给咱飘些来了?!”“给咱”两字体现出语言的个性化。D.老村小说《骚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版以来几经修订,2004年出了全本,2011年又做了修改重新出版,最近还在修改。(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阐述意境说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二侧重阐述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的方法。B.材料一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更鲜明地体现了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使论证更具体充分。C.材料二举《红楼梦》和余华的例子,来论证优秀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是与众不同的。D.材料二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后从三个方面阐述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5)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鉴赏家》,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小说语言诗化的特点。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3.(2024•淅川县校级三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三千多年,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制度与实践,在今日仍具有启发意义。其一,救灾无奇策,要在预防。储备粮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管子》指出,守国即守谷。平籴法和常平仓制度,都是以积累收购和销售粮食备荒为目标,但是粮食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汉文帝汉景帝免租免税,后人称赞“汉家救荒大抵厚下”。汉武帝时期,国库积累大量粮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积露溢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而贫民无衣无食。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隋朝富强而亡,粮仓虽多,百姓不得食,既不能救灾,又不能救国,徒然资敌。后人指出,“自古盗贼之起,未尝不始于饥馑”,国家不惜财用,赈济得法,则庶几其少安,“不然,鲜有不殃及社稷者”。其二,古人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探索多种植物来替代五谷,以应对饥荒。不少农书都记载多种植物,如枣、粟、芋、蔓菁、芝麻等,荒年可替代谷物。唐时谚语云:“木奴千,无凶年”,果树千棵当千奴,可当口粮,可换钱交税。多种蔬菜,平时助食,荒年救饥。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记414种可食植物,叶、根、实、叶根、叶实、笋叶、根花、根实皆可食等,每种都绘图,如榉树叶、槿树叶、槐树芽等,荒年可食。嘉靖、万历时多次刊刻,并传入日本。徐光启全部收入《农政全书》。因为有农民探索和农学家总结,今日食用的多种蔬菜,在古代都是作为救济作物的。其三,大灾后,鼓励富人消费,国家和地方兴修水利或路桥城池工程,以工代赈,既能给灾民生路,又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消弥潜在的社会风险。《管子》提出侈靡论,“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水旱灾荒时,政府和富户雇佣饥民,修筑宫室台榭。北宋仁宗皇佑二年浙西旱饥,杭州知府范仲淹,创工赈法,“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明朝隆庆四年夏,苏松等四府水荒,应天巡抚海瑞奏请朝廷留赋米二十余万石,疏浚吴淞江、白茆、杨家滨等河,各州县遍修圩岸塘浦支河,兴工赈济,使吴淞江、白茆河等通流入海,“救江南千百万人之命”,同时消弭潜在的动乱。其四,鼓励民间社会参与救荒。救荒以国家为主,政府劝分劝输,鼓励民间富人参加救灾,事后表彰。汉景帝时期入粟拜爵,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关。历代都有急公好义之人,出私财救荒。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粮价年年上升,麦米增至每斗二两四五钱,饿死者十之七八,人相食。国家救灾不力,朝廷财政不足,崇祯爱惜金钱,派吴甡以十万金去赈济,藩王捐助五万金、二万石粟,所救不及十分之一,不过杯水车薪,最后民变遍布北方。而崇祯十三四年,浙江绍兴、嘉善等地发生水灾,米价增至二三两,当地绅士刘宗周、祁彪佳等与地方官府合作,举行平籴、出粜、劝富、粥厂和给米,推动通籴,成功渡过两年饥荒。同期,嘉善陈龙正等设立义庄、劝善赈济、举办同善会募集救灾资金等,稳定了嘉善社会秩序,避免东南社会的崩溃。(摘编自王培华《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智慧》)材料二:距今8000至3500年,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个以温暖湿润为特征的暖期,在距今7000至5000年达到鼎盛,年代上正对应着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仰韶先民,如何适应气温升高、降水量增长?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刘青彬破译了他们颇具智慧的应对方案:仰韶文化的聚落多选址在地势较高处,普遍修建了具有排水功能的大型环壕。此外,他们还发明了以“木骨泥墙”为基本结构的地面建筑,“与半地穴式房屋相比,这种地面上的房屋形制更加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栖息生活。”刘青彬说,河南大河村遗址发现的地面式房屋还经过烘烤处理,以增强房屋的防水防潮功能。此外,尽管郑州地区处于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但许多仰韶时期遗址都发现有水稻遗存,“这种‘旱稻混作’的农业结构也是仰韶先民适应和利用区域暖湿气候环境的有效方式。”刘青彬说。在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先民们也从被动承受、躲避,发展为主动因势利导,积极兴建水利设施来防洪抗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利用江汉平原多种田野考古与空间信息方面的资料,结合无人机拍摄、遗址三维重建与空间模拟等技术,揭示了江汉平原区域史前先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人地关系特征,提出江汉平原史前的治水文明模式。刘建国介绍,为了更好地应对洪水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江汉平原上的不少遗址因地制宜,采取了挖渠、修圩垸、建水库和挡水堤等不同的治水方式。比如城河遗址拦截了东、西两侧河道,合理控制水源,使遗址内、外的低洼地带成为可以种植农作物的良田;同时,还在河谷中建立起一道弧形的人工设施,并开凿了西南侧的河道用于排水、泄洪。又如陶家湖遗址,则修筑环壕与泄洪渠道,准确控制各沟渠的流量,以使农业种植旱涝保收。北京科技大学讲师连蕙茹从土壤微形态的角度重建了良渚古城水文变化的历史,为我们还原,如何适应、管理、应对区域性水环境变迁。她认为,水文环境是影响良渚古城的出现、发展和消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例如良渚早期晚段(公元前3100至公元前2850年)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变化、干旱事件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出现,水文环境波动频繁。良渚古城在这一阶段出现了高坝、低坝系统,水利系统雏形初现。古代先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为今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鉴古知今,汲取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摘编自光明日报《汲取古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平籴法和常平仓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国家粮食储备的实践总结,目标是积累收购和销售粮食预防灾荒。B.汉武帝时,由于汉武帝采取了备荒的政策,国库积累大量粮食,太仓的陈粮一年接一年堆积起来,都溢出仓外腐烂。C.仰韶文化时期,全球气候温暖湿润,中原地区的先民把聚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并且修建大型环壕以排水。D.良渚早期晚段时期,降水量变化、干旱事件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发生,良渚人修建高坝、低坝系统防洪、调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救荒本草》和《农政全书》记载的都是可替代五谷以应对饥荒的多种植物,其中多种植物成为了现在人们食用的蔬菜。B.崇祯年间,陕北与浙江绍兴、嘉善等地分别发生旱灾、水灾,而朝廷救灾不力,但是民间社会参与救灾,稳定了社会秩序。C.城河遗址、陶家湖遗址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江汉平原史前的先民在应对洪水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上的治水文明模式。D.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借鉴中国先民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和气候变化的策略与实践,才能找到好办法。(3)下列材料的内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的论据的一项是A.绍兴庚午,高宗皇帝谓执政曰:“国家常平以待水旱,宜令有司以陈易新,不得侵用。若临时贷于积谷之家,徒为文具,无实效也。”(董煨《救荒活民书》)B.实心抚恤,舆情爱戴,并能捐资惠及穷黎者为最;其于赈务经理得宜,灾民均受实惠者次之;其循分办理,并无贻误者又次之。(《大清会典》)C.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人未有饥而不寒者也。……无屋何以栖止?厥惟富有力者噢咻之。赈所不继,兴工以代之,刁民之强项者,从而禁制之。(方观承《赈纪》)D.唐尧之为君也,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一民饥,曰我饥也;一民寒,曰我寒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陆曾禹《康济录》)(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第四段的论证思路。(5)材料一与材料二在写中国古人的智慧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4.(2024•舒城县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一程,再远一程!郁达夫自富阳到杭州,陆路驿程九十里,水道一百里;三十多年前,非但汽车路没有,就是钱塘江里的小火轮,也是没有的。那时候到杭州去一趟,乡下人叫作充军,以为杭州是和新疆伊犁一样的远,非犯下流罪,是可以不去的极边。因而到杭州去之先,家里非得供一次祖宗,虔诚祷告一番不可,意思是要祖宗在天之灵,一路上去保护着他们的子孙。而邻里戚串,也总都来送行,吃过夜饭,大家手提着灯笼,排成一字,沿江送到夜航船停泊的埠头,齐叫着“顺风!顺风!”才各回去。摇夜航船的船夫,也必在开船之先,沿江绝叫一阵,说船要开了,然后再上舵梢去烧一堆纸帛,以敬神明,以赂恶鬼。因为长兄已去日本留学,二兄入了杭州的陆军小学堂,年假是不放的,祖母、母亲,又都是女流之故,所以陪我到杭州去考中学的人选,就落到了一位亲戚的老秀才的头上。祖母为忧虑着我这一个最小的孙子,也将离乡别井,远去杭州之故,三日前就愁眉不展,不大吃饭不大说话了;母亲送我们到了门口,“一路要……顺风……顺风!……”地说了半句未完的话,就跑回到了屋里去躲藏,因为出远门是要吉利的,眼泪决不可以教远行的人看见。船开了,故乡的城市山川,高低摇晃着渐渐儿退向了后面;本来是满怀着希望,兴高采烈在船舱里坐着的我,到了县城极东面的几户人家也看不见的时候,鼻子里忽而起了一阵酸溜。为遮掩自己的脆弱,我就从网篮里拿出了几册《古唐诗合解》来读。信手一翻,恰正翻到了“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的几句古歌,书本上的字迹模糊起来了,双颊上自然止不住地流下了两条冷冰冰的眼泪。歪倒了头,靠住了舱板上的一卷铺盖,我竟渐渐地睡着了。①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几个钟头的安睡,一顿饱饭的快啖,和船篷外的山水景色的变换,把我满抱的离愁,洗涤得干干净净;在风帆下引领远望着杭州的高山,和老秀才谈谈将来的日子,我心里又鼓起了一腔勇进的热意:“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远大的前程!”当时的中学堂的入学考试,比到现在,着实还要容易;我考的杭府中学,还算是杭州三个中学——其它的两个,是宗文和安定——之中,最难考的一个,但只教有两小时的工夫,就可以缴卷了事的。等待发榜之前的几日闲暇,自然落得去游游山玩玩水,杭州自古是佳丽的名区,②而西湖又是可以比得西子的消魂之窟。那时候,我从乡下初到杭州,而又同大观园里的香菱似地刚在私私地学做诗词,一见了这一区假山盆景似的湖山,自然快活极了;日日和那位老秀才及同在杭州的二哥哥喝喝茶,爬爬山,等到榜发之后,要缴学膳费进去的时候,带来的几个读书资本,却早已消费了许多,有点不足了。在人地生疏的杭州,借是当然借不到的;二哥哥的陆军小学堂里每月只有二元也不知三元钱的津贴,自己做零用,还很勉强,更哪里有余钱来为我弥补?在旅馆里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正想废学回家,另寻出路的时候,恰巧和我同班毕业的三位同学,也从富阳到杭州来了;他们是因为杭府中学难考,并且费用也贵,预备一道上学膳费比较便宜的嘉兴去进府中的。大家聚拢来一谈一算,觉着我手头所有的钱,在杭州果然不够读半年书。穷极计生,胆子也放大了,当日我就决定和他们一道上嘉兴去读书。第二天早晨,别了哥哥,别了那位老秀才,和同学们一起四个,便上了火车,向东去离家更远的嘉兴府去。在把杭州已经当作极边看了的当时,到了言语风习完全不同的嘉兴府后,怀乡之念,自然是更加得迫切。半年之中,我一个人真不知流尽了多少思家的热泪。③忧能伤人,但忧亦能启智;在孤独的悲哀里沉浸了半年,暑假中重回到故乡的时候,大家都说我长成得象一个大人了。这一次自嘉兴回来,路过杭州,又住了一日,从梅花碑的旧书铺里,我竟买来了一大堆书。这一大堆书里,对我的影响最大,使我那一年的暑假期,过得非常快活的,有三部书,一部是黎城靳氏的《吴诗集览》,因为吴梅村的夫人姓郁,我当时虽则还不十分懂得他的诗的好坏,但一想到他是和我们郁氏有姻戚关系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亲热。一部是无名氏编的《庚子拳匪始末记》,这一部书,从戊戌政变说起,说到六君子的被害,李莲英的受宠,联军的入京,圆明园的纵火等地方,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还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定的《普天忠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议论,诗词赋颂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读了之后,觉得中国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国大约是不会亡的。④而这三部书读后的一个总感想,是恨我出世得太迟了,前既不能见吴梅村那样的诗人,和他去做个朋友,后又不曾躬逢着甲午庚子的两次大难,去冲锋陷阵地尝一尝打仗的滋味。这一年的暑假过后,嘉兴是不想再去了:所以秋期始业的时候,我就仍旧转入了杭府中学的一年级。(原载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人间世》第二十一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不同角度反复渲染求学路途遥远与交通条件落后,表现了当时出远门的不易,也暗示了作者将去更远的嘉兴求学。B.偶然读到的《古唐诗合解》中的几句古歌,让船初开时满怀希望、兴高采烈的少年体会到了离家的伤感,真正成熟起来。C.文中以“香菱学诗”自况,表明作者在当时已经对诗歌写作有了兴趣,而杭州秀美的湖光山色本来就是写诗的好素材。D.阅读《吴诗集览》《普天忠愤集》等书,让作者认识到杭州是比嘉兴更易实现理想的所在,为下文去杭府中学读书作铺垫。(2)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的比喻新奇独特,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少年悲愁易释的率真性情。B.②句化用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对西子的敬意。C.③句见解独到,很符合辩证观点,体现了作者成长路上的真实感受,很有启发意义。D.④句既表达了没能与吴梅村生活在同时代的遗憾,也表明了他渴望有所作为的抱负。(3)“我”曾到比杭州离家更远的嘉兴读书,后来却坚持转入了杭州的杭府中学。但作者仍然用“远一程,再远一程!”这一标题,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4)成长的路上,少不了许多人的陪伴和指引。结合文本选择几例分析,作者的求学之路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5.(2024•鼓楼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岩[注]何其芳①我是从山之国来的,让我向你们讲一个山间的故事。那么你对于山很有情感吗?不要问我,你简直敲到我悲哀的毽子上了,我只记得从小起我的屋前屋后都是山,装饰得童年的天地非常狭小,每每相反地想起平沙列万幕,但总想象不出那样的生活该是如何一个旷野,竟愁我的翅膀将永远飞不过那些岭嶂。如今则另是一种寂寞,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颇起哀思于这个比兴,若说是怀乡倒未必,我的思想空灵得并不归落于实地,只是,我真想再看一看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苍苍的树林如同一个池塘,该照见我的灵魂十分憔悴吧。然而要紧的是开始我的故事。凡文章最难于一个开始,我怎样能在你们面前绘出我这故事的背景呢?我怎样能使你们了解我对于这背景所起的情感的波动呢?②我劝你们坐一次火车,到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东岳去。那虽颇与我家乡的山不同,平地起一个孤独之感,但我很称赏那绝顶上的舍身岩,说不准哪一天我还要再爬上去,在落日的光辉里和自己的影子踯躅一会,那时宇宙算得什么呢?泰山等于鸿毛了。其次我喜欢坐在对松亭里看岩半腰的松树,山风吹得它们永远长不大。③是呵,岩半腰的松树,山风吹得你永远长不大,你在我想象里孤立得很,是什么时候一只飞鸟打这儿过,无意间嘴里掉下一粒种子,遂倔强地长起来了,却为鸦雀们所弃,不来借一枝之巢栖,老鹰在蓝天里盘旋又盘旋,最后也情愿止于黑色的岩石,作哲学家的冥想。但不要抖索,如果落了一根针叶总是个损失,我这故事的主人公将在你脚下出现。问他吧,你这与危险共嬉戏者,我看你是先以一绳系住腰,再系其一端于树上,然后附岩而下,你有什么理由轻视你的生命呢?你骄傲地向半空中挥起镰刀,青草从你手腕间纷纷下落没有一点声音……我看他殊无回答的工夫,让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他乃一无父无母的孩子,就养于其叔父,始而牧猪,继而放牛,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于是极端的苦辛遂潜匿于一个无语的灵魂。④那么他勇敢地向绝岩夺取的乃不过供牲口齿间之一啖而已。⑤这道理我无法说明,大概你又是个江南人,忘不掉芳草连绵千里的境界,我且引你上岩顶去指点与你看啊,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亩,哪里有让你牵牛儿来吃草之地呢?⑥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乱石累累,我怀疑你是个诱敌深入的向导,我才不愿迷入你的阵图中,但是,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唉,老丈,你引我从哪个方向出去呢?不要乱想,此乃一个废圮的寨子,昔日土人筑之以避白莲教者,我们且择一块石头坐下,风吹得我们的衣袖单薄了。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样沉默。⑦还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过,举起步子就忘记是在走,至于此岩上之所有我从此一口气告诉你们,刚才问答得殊不称意。这是颓墙,这是碎瓦,都琐琐不足为外人道,但我却颇满意于这荒凉,说不准哪一天谢绝人世,归结茅屋于此,最后这是干涸的水池,那立于岩尾的木架则是轱辘,塘水上山的道路,它朽腐的身躯仍是一个诱惑,会使你失足落下绝岩如一根草,唉,不要提它,我这故事的主人公就苦无工夫来这岩上游玩,常遥望那轱辘而心喜,大概我这故事将有一个悲伤的结局了,但是你瞧,他已牵牛到塘边饮水去了,我们也下岩去吧。⑧我们也到塘边去吧。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然而此水毫无流动之致,令我忧愁。小人物呵你立在遥遥的对岸,手中之绳牵得牲口微微喘息。我想起一个故事了,夏夜的塘边,一个过路人坐下濯足,突然被紧握于一只水中之手,力往下拽,此人大概颇有几分胆量,乃自言自语道,天气真热,我脱了衣裳下去游泳一会儿吧,于是遂兔脱而鸟遁了。小人物呵你一定没有听见,我不过惆怅于我幼时的怯弱而已,那时我不敢走夜路,为的怕鬼物在岩边水边幻作一条路来诱引我,直至如今仍无力正视人生之阴影方面,虽说我自信是个彻底怀疑者,人世的羁绊未必能限制我,但从无逸轨的行为,一只飞蛾之死就使我心动。唉,暮色竟涂上了我思想的领域,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无父无母的孩子呵风吹得这黄昏凄冷了,回家去吧,我殊不愿再饶舌,我希望就合上了眼睛就永远张不开,做一个算命的盲人给你一句预言:岩边水边切要留心。⑨我这故事是完了,但谁也不会餍足,我并不说人生是无结构的,因为就我所知,实事之像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并且我自己起初也拟有一点穿插,大概是关于一位无儿无女的疯了的老太太,最后塘水一段乃为她而描写,但是,我的笔啊,你若在我手中变成乐器,那倒会有一番嘈嘈切切错杂弹吧,不过那时你们必又说道,你的乐器准是龙门之桐且烧焦了尾的,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厉,其能久乎,可不是吗,你听你听,我的弦断了。成时雨正凄其。(选自何其芳散文集《画梦录》,有删改)[注]本文作于20世纪30年代。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屡遭打击的生活经历,作者创作了《画梦录》。本文采用独白的行文方式,主要以作者的意识进行表情达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引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诗,抒发“我”对前途的担忧,点明寂寞、哀愁的原因。B.第⑥段中引用“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这两句诗,实写岩后山坡的凄凉景象,隐含对时局的忧虑。C.“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句话原意是欲望有限,极易满足;在第⑧段这句话指“我”对塘水毫无流动之致的忧愁。D.第⑨段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以说明乐声像琵琶女弹奏琵琶时的变化和优美。(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将“苍苍的树林”喻为“池塘”,比喻新奇,且与后文想象契合;说它照见“我的灵魂”,想象新颖。B.第③段描写岩半腰间孤立、倔强、为山风吹得长不大的松树,烘托山岩的险峻,交代故事主人公的出场环境。C.第⑧段插叙“我”想起的一个故事,意在提醒那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注意安全,也含蓄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渴望。D.文章末段说“实事之像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这表明上文所述这个“山间的故事”是现实世界的折射。(3)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4)有评论指出,何其芳的散文是“诗人的散文”,他的散文集《画梦录》极具诗性美。请以《岩》为例,简要评说。二.诗歌阅读(共5小题)6.(2024•枣强县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汴河亭①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注】①隋炀帝所开凿的运河的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陈后主所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去广陵赏花,隋炀帝将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B.运河修成之后,“百二禁兵”与“三千宫女”就跟随隋炀帝辞别了宫廷,下到龙舟。C.颈联描写隋炀帝出行的壮观场景:鼓声直入云霄,巨浪遮挡旌旗,极富画面感。D.整首诗笔力雄健,气势雄壮,诗人于阔大之意境中寄寓深沉的感慨,发人深思。(2)请结合《乡土中国》对横暴权力的阐述,分析诗人对隋炀帝东游这段历史的看法。7.(2024•金山区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唐)李白西羌延①国讨,白起②佐军威。剑决浮云③气,弓弯明月辉。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④凛相顾,寒风生铁衣。【注】①延:请,此意为招引。②白起:战国秦之名将,这里借指白利。③决浮云:出自《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决:断。④抗手:举手拜别。(1)下列对本诗的题材和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A.边塞古诗B.送别律诗C.送别古诗D.羁旅律诗(2)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巧用典故,隐含激励。B.五六两句是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给读者飘逸豪放的感觉。C.七八两句描绘白利回首与诗人举手拜别,铁衣生寒,威风凛然。D.全诗情感热烈,蕴含诗人祝颂友人之意,也流露个人的失落。(3)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8.(2024•锦江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夏夜叹(节选)杜甫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①,喧声连万方。青紫②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③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注:①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②青紫,贵官之服。③北城,在今陕西渭南市境内。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夜叹(节选)》用“念”领起,想象将士们忍受着酷热及听到的悲笳之声,虚实结合。B.《有叹》诗中诗人将自己与“穷猿”“老马”相比,表现了他的作客之苦,思归之切。C.两首诗应写于“安史之乱”时,写《有叹》时尚未入蜀,写《夏夜叹》时入蜀避乱。D.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反复咀嚼生命的痛苦,在这两首诗中都有体现。(2)两首诗题目中都有一个“叹”字,所叹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却表露出同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9.(2023•呼和浩特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各题。一剪梅周文璞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①,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注】①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赋诗寄赠好友范晔后,人们常以折梅赋诗表达对家人和友人的怀念。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周词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风韵萧娴,貌美如玉的女主人公形象,“更着梅花,轻袅云鬟”在高耸的云髻上插上梅花,又写出了她对意中人的思念。B.周词中“温柔”二字是女主人公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极言女主人公对曾经美好生活的留恋不舍。C.李词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写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流水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D.周词和李词同属婉约词,两首词用词浅近却意蕴深厚,语言疏朗自然,格调明艳,令人回味无穷。(2)这两首词都表达了闺中思妇的怀人之情。试比较“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10.(2024•鼓楼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默写(共4小题)11.(2024•坪山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代文人常常思考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如苏洵认为原因是“”(《六国论》),贾谊则认为是“”(《过秦论》)。(2)化用在古诗文比较常见,通过点化前人成句,能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与艺术生命延续,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即脱化自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例如“,”。12.(2024•雁峰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以水写泪的句子是:“,。”(2)《书愤》中“,”两句,运用名词列锦的手法来写两幅开阔、壮盛的战争场面。(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元嘉年间北伐的回顾带有讽刺意味:宋文帝本希望“”,但由于过于草率,最终却只能“”。13.(2024•涪城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下阕“,,”三句,想象奇特,情境阔大,尽显诗人豪迈之风。14.(2024•东西湖区校级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运用班超、司马相如的典故,号召人们扶危济世。②《兰亭集序》中,描述有的人把情怀托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的句子是:“,。”③小壹五一期间在蜀地旅行,他发现剑阁、峨眉都曾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剑阁,“”;峨眉,“”。四.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15.(2024•荔湾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材料二: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邪?”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叹也。”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节选自《庄子•外篇•田子方》)(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尝试A观于上B志C有得D天下者众矣E其得之F以公G其失之H必以偏。(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文中指治理,与《礼记•大学之道》中“欲治其国者”的“治”意思相同。B.凡,文中指凡是、所有,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的“凡”意思相同。C.中国,文中指中原,与《李凭箜篌引》中“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意思不同。D.道,文中指引导、教导,与《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思相近。(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认为公正在治理天下、君主设立等方面都极为重要,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鸿范》中的相关结论。B.《吕氏春秋》以“阴阳之和”“甘露时雨”为喻,指出君王不应偏爱个人观点,以此来证明君王治理天下必须公正。C.对于“荆人有遗弓者”这件事情,孔子和老子都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吕氏春秋》认为老子的看法是最为公正的。D.温伯雪子接见鲁国客人的事情令人感慨,孔子的弟子子路则表达了对自己的儿子见到温伯雪子后沉默不言的疑惑。(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地大矣,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②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5)孔子认为温伯雪子是一位心存大道的人,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16.(2024•郫都区校级模拟)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召入输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蹋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六年,卒,年七十五。(选自《新唐书•卷四十四》)材料二: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陛下启言者A路B故群臣敢论C得失D若黜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迁,指官职升迁,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迁”意思相同。C.明年,指第二年,与《琵琶行并序》中“明年秋”的“明年”意思相同。D.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未成年时拜见吴人顾况,很少夸赞他人的顾况对他大加褒扬,认为他是难得出现的文人。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拔萃。B.宰相嫌弃他越职言事,流言说他违反孝道,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于是白居易被黜为州刺史;王涯又说他不宜治郡,于是被追贬为江州司马。C.白居易遭到排斥后纵情诗酒,在履道里定居,与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畅享游赏之乐,自号醉吟先生;又酷爱佛教,经常吃素,自称香山居士。D.白居易作诗以六义为主,不求艰难,写成后会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其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5)材料二中说:“居易累以忠鯁遭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忠鯁”的表现。17.(2024•市中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①,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②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取材于《孟子•万章上》)材料二: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曰:“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取材于韩愈《对禹问》)【注】①启:禹的儿子。②丹朱:尧的长子。(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历年A多B施泽于民久C启贤D能E敬承继禹之道。(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材料一中“有诸”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中的“诸”意义与用法相同,与材料二中“禹传诸子”中的“诸”不同。B.与,给予。与《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和《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中的“与”词义均不同。C.“舜荐禹于天”,是中国上古时期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的体现。D.致,送达。与《孔雀东南飞》“何意致不厚”和《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中的“致”词义均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禹的时代道德衰败,禹把天下传给儿子而没有传给贤人,孟子认为传位给谁取决于上天的意愿。B.孟子认为,益辅助禹的时间短,给予百姓恩惠的时间也不长,他们的儿子贤明与否,非人力所能做到。C.有人认为禹的贤明不如尧、舜,韩愈认为尧、舜传位给贤明的禹,是想让禹找到可以统治天下的地方。D.材料一结合史实集中阐述观点,材料二主要借助问答形式逐层推进,以孟子难找合适解释自圆其说。(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②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5)对于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孟子和韩愈都持肯定态度,但给出的理由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韩愈给出的理由。18.(2024•岳麓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魂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节选自沈德潜《游虞山记》)材料二: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豆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乎以兹丘之胜钱氏惆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半毁矣,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面饷余两人,已日昃矣。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禾樨华,由寺以往,芳馥载涂。(节选自张裕钊《游虞山记》)(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嗟乎A以兹丘B之胜C钱氏惆D不能藏E于此终焉F余与易州G乃乐H而不能去云(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拆,指分裂、裂开,与“吴楚东南诉”(《登岳阳楼》)中的“坼”词义相同。B.碑碣、纪念或歌颂某人事迹的刻石的总称,阅顶的叫“碑”,方顶的叫“碣”。C.“霁”,指雨后或雪后转晴,与“不霁何虹”(《阿房宫赋》)中的“霁”词义相同。D.胜,指美好、优美,与“亦遂增胜”(《项脊轩志》)中的“胜”词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常以山川胜景、自然风物为题材。它既可描写叙事,亦可议论抒情,多为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B.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与友人前往,但因连续二十多天阴雨连绵,无法成行,只得遗憾离去。C.两文均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全面铺叙,将登山越岭所见所闻风光景物逐一展现笔下,部分内容可相互映衬。D.两文为同题游记,但各具特色。沈文于写景中见哲思,张文于写景中见禅意,但都流露出对这一方山水的难舍之情。(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橙道,遂陟椒极。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5)两文均写到了拂水岩胜景,但侧重点略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9.(2024•东西湖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文王曰:“何谓仁义?”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敬之勿疑,天下和服。”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节选自《太公六韬》)材料二文子曰:凡学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於虚无,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与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人多而无怨。故圣人因民之所喜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一人,而天下趋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是以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圣人守约而治广,此之谓也。此圣人致理之道若此也。上义者,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诸侯服其威四方怀其德修正庙堂之上折冲千里之外。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行者,威也。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弟,必王四海;下事上如兄,必政天下。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於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佚,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若归,恩之加也。(节选自《文子•上义》)注:《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文子,即计然,春秋时期谋士、经济学家。(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诸侯服A其威B四方C怀其德D修正E庙堂F之上G折冲H千里之外(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夺,文中指强取、篡夺,与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B.神明,文中指神的总称,与《劝学》中“神明自得”的“神明”意思不同。C.齐,文中指使齐整,与《兰亭集序》中“齐彭殇为妄作”的“齐”意思不同。D.四海,文中指天下、全国,与《阿房宫赋》中“四海一”的“四海”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王问仁,太公回答说君主要尊重百姓,团结宗亲。尊重百姓就会和睦,团结宗亲就会欢喜。这就是施行仁义的准则。B.太公认为,进行奖赏惩罚,即使是没有听到和看见,也没有不潜移默化受到勉励警戒。诚信能够畅行于天地之间,对人也不例外。C.文子认为,因为奖赏和惩罚明确讲信,所以战士们面对白刃交战,如雨的箭和石块,仍然能够奋勇争先杀敌。D.文子认为如果君主能够完善政务,积累德行,堵塞奸佞,明察形势,审查劳动的过失,关注人民饥饱,那么战士都能视死如归。(4)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②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5)两则材料对于赏罚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4小题)20.(2024•沙坪坝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风来了。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咔嚓咔嚓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破了乌云的重重包围,喀啦喀啦像爆炸似的响着,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暴风雨来了。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的庄稼,庄稼狂乱地摇摆着,照出了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线,在大雨中的行人吃力地迈动着脚步。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声响,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音……(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先是一阵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掠过来,吹起了夜行人的衣襟,吹着路上的叶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1.(2024•承德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棵大树,①_______?我们知道,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大树,要经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根、发芽、长叶,变成根茎叶齐全的幼苗。幼苗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养料供自身细胞不断地分裂、生长。茎干变高、变粗,开始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变成根深叶茂的大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长繁衍之后,成熟植株的长势逐渐衰弱,树体残败,最后衰老死亡。其枯枝落叶等残体被微生物逐渐分解,又转化成为无机物,返回自然界,供其他植物重新利用。这是一个物质循环过程,地球上无数个这样的物质循环,汇合成生物圈总的物质循环。从种子到大树,是一个吸收固碳过程。从大树衰亡到种子,又是一个释放碳的过程。就是说,单株树木生命周期轮回是一个②_______,这种碳循环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那么,单株树木又能固定多少二氧化碳呢?研究发现,树木的固碳本领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③_______,如:北京地区胸径20厘米的侧柏、油松、桦木、刺槐、榆树,储存的CO2量分别为170.2、191.9、242.3、419.4、447.2千克。我国是全球恢复森林植被最快的国家。近40多年来,我国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活动,这不仅有效改变了生态环境,还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根据第二段的介绍,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树的生长发育到死亡的各阶段。(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2024•香河县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榕树很大很大,十几个成人张开双臂,也难以把它合抱过来。树冠覆盖面积上千平方米。它生长在一块巨大磐石旁,如今磐石已被榕树的巨大根茎完全覆盖。它的根须错综盘缠,深深植入地下,延伸开来,紧紧抓牢大地。500年来,任凭风吹雨打,冰雹雷击,它依然①。大榕树庇荫众生、厚泽万物,它包容多种生物共同生息。晨光微熹,树上的鸟儿最先醒来,用美妙的歌声唤醒村庄,提醒人们下地劳作;暮色四合,鸟儿们振翅归巢,“叽叽喳喳”呼儿唤女、呼朋引伴的声音渐低渐无,大榕树归于宁静。几百年来,各种植物寄生在榕树身上吸取养分,随着榕树的生长而生长,相伴相生,②。榕树没有被寄生植物“吃掉”,寄生植物也没有把榕树“杀死”,它们缠绵交错,相互依存,共同长成一棵大树,抵御外来的风雷雨电。一年又一年,四季流转,岁月更迭,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榕树年年脱“旧衣”,发新芽,换新叶,一派③景象。它所庇佑的村庄,也日益人丁兴旺,安宁富足。(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天色暗了下来,鸟儿们都飞回了自己的巢穴,各种鸟鸣声渐渐变小直至消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23.(2024•乾县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是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木屋屋檐缝隙里紧塞的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但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伏的大地.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要是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1)与文中“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B.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C.亲情这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D.秋风一起,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起唱歌啊!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大声地、用力地、‘啊啊’地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及意义。六.作文(共2小题)24.(2024•濮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继淄博烧烤、哈尔滨冻梨后,天水麻辣烫也从网络平台走红,带动甘肃当地文旅热度一路走高。天水麻辣烫如此热辣滚烫,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在调料上进行了创新,融入了当地特色的调味品——麦积花椒和甘谷辣椒,使得汤底醇厚鲜美,麻辣适中,既保留了麻辣烫原有的风味,又增添了天水独特的味道。而且这两种“灵魂调味”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小到做一碗麻辣烫,大到发展文旅产业,都离不开“特色”二字。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完成文章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5.(2024•连山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站在高处望深渊,坠入深渊识攀爬,人不活一个点,人活的是连续和起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菁优高考语文压轴训练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1.(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照明拆除施工合同
- 音乐制作土地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 郑州商铺交易合同关键条款
- 建筑材料招标授权书
- 星巴克加盟合作租赁协议
- 铁路工程合同管理实施细则
- 办公空间绿色环保装修合同
- 教育机构会计招聘合同样本
- 防腐保温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施工合同3篇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脱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你是排长我是兵(2022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药物色谱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五次统测试题含解析
- 公园建设投标方案(技术标)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
- 国开(FJ)形考复习资料电大2024《资产评估》形成性考核二
- 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1)全文
- DL∕T 5142-201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 城域网建设方案
- 政府会计 第二版 课件 第七章 净资产与预算结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