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单元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技法支招
规范答题要点整合
纵横贯通第一至第三单元复习内容索引要点整合纵横贯通索引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外朝制度。(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整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继承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2)皇权中心: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权力的独断性。(3)人治法治: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4)完备成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5)宗法观念: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影响政治制度建设。(6)儒学理论:儒家经典是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对应练1.(2022·河北张家口高二期中)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使职差遣指的是皇帝临时派遣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官员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B项;官职之间权力的转移和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都只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排除A、D两项;材料主要内容是官制的变革,与监察体系的完善无关,并且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C项。√整合二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的不同趋向及原因项目中国西方趋向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代议制确立、发展原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地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要求改革和革命政治中国地域辽阔,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西欧有民主传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寻求政治权利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君思想、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思潮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历史传承大陆文明,专制日久海洋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对应练2.(2022·江苏淮安模拟)美国总统华盛顿通过国务卿杰斐逊致信大法官们,就国际法领域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征求最高法院的意见,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和其他大法官们将问题搁置了三周,并最终拒绝了总统的要求。对此理解恰当的是A.最高法院制约了总统的权力B.最高法院遵循司法独立原则C.行政机关依法寻求司法合作D.总统干涉了最高立法权行使√根据“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和其他大法官们将问题搁置了三周,并最终拒绝了总统的要求”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是独立的,因此法官拒绝回答总统的问题是合理合法的,遵循了司法独立原则,B项正确;总统掌握行政权,材料未体现最高法院对总统行政权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权,排除D项;材料所涉及的不是二者的合作问题,排除C项。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都涉及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侧重于制度重建,如废分封,推行县制;而孝文帝改革侧重于接受汉族地区的政治制度;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2.从经济角度看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商政策等,本质上体现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改革赋役制度,重视农业、兴办水利工程、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等。整合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与联系3.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兵,以使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王安石变法则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4.从思想文化角度看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借鉴了中原汉文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对应练3.(2022·广东佛山高二测试)下表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忠肃集》由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D.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北宋]刘挚《忠肃集》“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不同时期的人物对王安石变法评价有别,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受到立场、时代影响,D项正确;《忠肃集》由北宋人刘挚撰写,作者的评价全面否定了变法,其评价并不客观,排除A项;《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王安石传》一味地肯定变法,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排除C项。故选D项。索引技法支招规范答题索引解题技法——定时空、抓关键,排除干扰项巧,解选择题第一步:定时空、抓关键(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2)抓关键新形势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境,在诸多信息中,明确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高考选择题满分导练第二步:排除干扰项(1)题干参照法以题干传递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如果题干信息包含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要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2)选项参照法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果、包含、交叉、矛盾、重复等。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2022·高考江苏卷)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A.推翻英国君主专制B.争取合法政治权利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实施八小时工作制√例技法运用第一步定时空:1792年。第二步抓关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争取合法政治权利。第三步通过题干参照法、选项参照法,排除干扰项: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已经推翻英国君主专制,排除A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C项;1866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上,根据马克思的提议,首先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排除D项。模拟演练——在训练中触类旁通1.(2022·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点拨
定时空:20世纪30年代。抓关键:20世纪30年代,我国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说明中国共产党强调其代表人民利益;“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说明中国共产党注意团结小资产阶级、富农等,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通过排除干扰项判断正确选项。2.(2022·浙江杭州高二选考)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点拨定时空:唐初。抓关键:唐朝不仅通过三省分散相权,而且不断指定新人加入宰相集团,从而进一步分散相权,通过排除干扰项判断正确选项。索引单元综合提升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1)先秦到明清①先秦:世袭制。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依靠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与官爵高下。②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荐举制。西汉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它将官员选拔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但最终沦为门阀统治工具。③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主要选官制度,但世袭制、荐举制以及功劳制等其他选官制度作为补充仍然存在。整合一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2)民国时期①中华民国成立后,按照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出台了一系列选官的法规草案,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建立文官考试制度,但存在性别歧视。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建立,此时的文官考试制度更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但也弊诟丛生。(3)新中国时期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干部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对其改革从而使之进一步完善。②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为优秀青年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也为政府筛选了优秀人才。2.官员管理(1)秦汉到明清①秦汉:此时的官员考核方法为上计制,还建立了监察体系,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②隋唐至宋:隋唐考核官员标准为才能、品德,最高监察机构为御史台;宋代考核制度标准严格,监察制度变化为台谏合一。③明清:明朝考核有考满、考察,监察有都察院和六科;清代考核有京察和大计,将六科并入都察院,行使监察职能。(2)民国时期:在重视选拔官员的同时,也不断完善监察制度。(3)新中国时期: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对应练1.(2022·山东菏泽高二期末)下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时期概况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据材料“‘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察官人善恶”可知,西周、秦朝、唐朝官吏选拔和管理的标准都比较具体,而且注重对德行的考察,故选A项;西周的选官制为世卿世禄制,以宗法血缘关系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德行是基于此之上的,排除B项;儒家伦理在西周时期尚未产生,排除C项;刑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法家的主张,无法反映西周的情况,排除D项。整合二西方文官制度与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区别角度西方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法定范围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职人员不仅包含中央一级,还包括地方各级选用标准西方各国注重通才或专才我国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贯穿公务员的各个环节性质划分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政务官随政党选举成败而进退(政治化),事务官则保持稳定(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角度西方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政治原则坚持“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搞“政治中立”,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对象服务政府:西方国家的文官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为政府利益服务服务人民,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我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对应练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是A.党管干部原则B.强化干部廉政建设C.推行公务员制D.完善干部选用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原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故A项正确;B、D两项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表现,排除;C项与“党管干部原则”关系不大,排除。√索引技法支招规范答题索引解题技法——从选项入手、找准突破口,准确解答选择题类型一关注选项间的关系,找准突破口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这些选项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的甚至出现交叉、矛盾等。利用选项之间的这些关系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一些选项。高考选择题满分导练类型二注意选项中的绝对性词语,灵活运用排除法选项中带有绝对性词语(一切、任何、所有、都、最、彻底、杜绝、消除、根除等)或表述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有出现。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对带有绝对性词语或表述的选项格外关注,判断它是否符合史实或者材料信息。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或表述的备选项基本都是错误的,但解题时也要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灵活运用该方法。类型三注意选项中的通识性表述,分析比较准确判断历史的通识性表述包括对史学理论的表述和对被学界认可的大多数历史结论的表述。对史学理论的表述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表述,对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关系的表述等。对历史结论的表述、通识性表述的选项往往是正确选项,但也要注意和题干关键信息进行印证。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2022·高考湖北卷)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例技法运用第一步:从选项间的关系入手,辨析选项。“书肆资之以贾利”是“士子记诵时文范文应试”的结果,不是主要针对对象,排除B项;明代儒学仍居于正统地位,“动摇”说法错误,排除C项;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第二步:吃透题意,找准突破口。据材料“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士子假此以侥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故选A项。模拟演练——在训练中触类旁通1.(2022·高考湖南卷)据下表可知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点拨找准突破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再次被恢复,又再次被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根据分析选出正确答案。2.(2022·高考山东卷)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索引√点拨找准突破口: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效。通过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单元综合提升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要点整合纵横贯通索引整合一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历程项目特点指导思想内容汉代“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的发端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指导思想通过“春秋决狱”“引经注律”和刑罚适用原则的儒家化等途径,做到“引礼入法”,逐渐建立儒家思想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纳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儒家思想指导立法并将儒家思想法律化,从而使礼、律进一步融合,实现“纳礼入律”“伦理纲常”入律、等级特权入律、“死刑复奏”原则项目特点指导思想内容唐代“礼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确立了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为主的法律指导思想,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在立法上,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到宽简稳定,重惩“十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等级特权制度;发展了“矜老恤幼原则”;发展“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为“同居相隐不为罪”,扩大了相隐免罪的范围宋元明清“礼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继续发展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促进社会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对应练1.(2022·山东滕州高二期中)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事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据材料“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可知,汉代用儒家思想来解释法律问题,推行礼法并用,故选A项;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不是关注人情冷暖而是外儒内法,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项;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并非强化法制体系,排除D项。√法律与宗教规范作为两种社会控制手段,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二者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规范对法的作用(1)宗教规范对立法的作用:在许多国家,宗教规范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主要内容,往往被立法所吸收,从而对立法产生重要的影响。(2)宗教规范对司法的作用: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教会掌握着一定的司法权,宗教规范成为司法的依据。(3)宗教信仰对守法的作用:许多宗教规范都提倡人们要忍让、博爱、与人为善,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引导人们弃恶从善、遵守社会法纪,从而引导人们自觉守法。整合二法律与宗教规范的关系2.法律对宗教规范的作用(1)法律对宗教规范的保障作用:在政教合一的社会,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宗教规范的实施;在政教分离的社会,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2)法律对宗教规范的抑制作用:在政教合一的社会,法律禁止异教并抑制本土宗教规范的传播和实施;在政教分离的社会,法律虽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任何宗教规范的传播和实施不得损害他人与社会利益。对应练2.(2022·湖北宜昌高二期中)谈及近代西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时,有学者指出:西方法律体系的基本制度、概念和价值都有其11和12世纪的宗教仪式、圣礼以及学说方面的渊源……西方法律科学是一种世俗的神学。由此可知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B.神学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C.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影响深远D.宗教改革对西方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西方法律科学是一种世俗的神学”涉及的是宗教和法律的关系,强调的是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影响深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制化转变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进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整合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4.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国家又相继制定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即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宪法修正案,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方面和重大问题。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6.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7.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监督合力和实效不断增强。对应练3.(2022·北京朝阳高二期中)从1980年到1982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C.“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D.实行改革开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诉求,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故A项错误;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故C项错误;这些法律法规体现不出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故选B项。索引技法支招规范答题索引解题技法——高考材料解答型非选择题高分技巧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解答型)材料信息材料分层把握层意概括归纳(1)对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要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从材料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既要符合材料主旨,也要符合设问要求(2)提炼信息时要找到合适的角度,不能偏离材料主题(3)提炼的信息一般是一种历史趋势或者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有时也可以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现象、历史结论等(4)试题要求“加以说明”,一般从原因、概况、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必备知识凡是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设问,除从材料中概括归纳要点外,还要检索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以免造成答题要点的缺失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2022·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据《唐律疏议》例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据《大清律例》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参考答案
(1)特点: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规范执法;礼、法、孝结合;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评价: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维护封建统治;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深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2)变化: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意义: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是有力的统治工具。技法运用第一步:从所给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一“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可知,体现封建等级制度;根据材料一“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可知,要求规范执法;根据材料一“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可知,礼、法、孝结合;根据材料一“‘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可知,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第二步:检索教材相关知识,补充答题要点。根据材料一“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其维护了封建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第三步:从合适的角度提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变化:根据材料二“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可知,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根据材料二“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可知,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可知,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根据材料二“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可知,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二“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可知,《大清律例》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是有力的统治工具。模拟演练——在训练中触类旁通(2022·高考浙江卷)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订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摘编自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1)根据材料一,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研究实验室操作手册
- 高新区车辆通行策略
- 城市地铁涵洞建设协议
- 设备租用合同:照明机械
- 商业地产交易居间合同范本
- 仓库施工员招聘合同范例
- 农贸市场招投标优化方案
- 体育馆暖通工程安装合同
- 预算编制与执行暂行办法
- 无人机巡航安保人员聘用协议
- 2025中国电信山东青岛分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参考范文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计件工劳务合同范例
- GB/T 45076-2024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规范
- 10.2《师说》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年度企业重组与债务重组协议3篇
- 2024年公交车开通仪式讲话例文(4篇)
- 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 部编版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