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34张)+素材_第1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34张)+素材_第2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34张)+素材_第3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34张)+素材_第4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34张)+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34张)+素材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三课时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课导入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一生遭遇坎坷。李白在唐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交往密切。天宝三年,李白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任龙标县尉这个消息,深感关切与不舍,便题诗抒怀,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以此遥寄远方的友人,通过明月寄送自己的愁思与关怀。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王昌龄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李白作为伟大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独特艺术风格。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相关信息及诗歌写作背景,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熟读并背诵默写诗歌。(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学习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写法。(难点)

3.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珍惜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素养)

观视频知作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现有存世诗文千余篇,著有《李太白全集》。其代表作主要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汉族,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耕读治学,才高于世,后曾边塞求功,但数年未果。公元727年,他30岁时进士及第,官授校书郎,但此后并未再担任更高的官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然而其诗歌才华却广受赞誉。他的边塞诗雄浑豪迈,如《出塞二首·其一》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都展现了他对大漠戈壁、塞北边关的深刻描绘。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人物简介

写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知识链接

绝句,共有四句,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言、七言绝句居多。

诗歌赏析方法

方法指导

古人云:诗言志。但古典诗词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等)曲折、隐晦地表达。因此,在理解古诗词时,就需要联系背景,结合手法等进行分析。

1.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通读诗词,从整体上去理解诗词内容。对于相对较难的诗词,要耐心多读,反复推敲,以便将诗词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理解。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诗歌赏析方法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2.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辛弃疾曾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他的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而陶渊明的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抒发隐逸情怀;陆游的诗多与爱国有关,渴望朝廷收复失地。

3.重视诗题的作用。诗题往往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有提示作用,有的诗题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但要注意词的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

4.根据诗词的题材来阅读。不同的题材,内容自然不一样。如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将士生活及报国情怀为主;田园诗往往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预习检查

听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白,

随君直到夜郎西。

láng

整体感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读准诗歌节奏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节奏一般按照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进行划分。

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带着自己的豪情与自信,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分组赛读,做最美朗读者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独立思考、猜测,再在小组交流。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迁:官职的调动;左迁:降职、贬官。

忽闻、惊闻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从这首诗的标题,你能解读出什么信息呢?

诗人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至龙标,于是在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充满关切与安慰的诗寄送给他。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中国古代官职升降

知识小卡片

1.左迁:贬谪,降低官职。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谪:官员被降官远调或被流放。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3.逐:京官流放到远地。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

4.陟:提拔、晋升。例:陟罚臧否。(《出师表》)

5.右迁:升级使用,升官。

6.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提拨。

表示辞官的词语:告老、解官、请老、乞骸骨(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柳絮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托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1.找一找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诗中写"杨花”"子规”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3.诗歌中“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愁”字有何表达效果?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明月"等意象,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杨花象征漂泊,子规象征凄凉。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可以是景、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如柳、长亭、雁、落花等。

1.找一找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杨花”:即为柳絮。柳,留也。柳絮飘落,想到友人像柳絮一样的漂泊不定的遭遇。诗人与友人分别的留念不舍。

“子规":即布谷鸟。在望帝的典故里,子规的叫声就是“不如归去”,是非常悲鸣的,它的声音的特点是悲伤、挽留。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

1.月:常寄托思乡、思亲之情,或营造清幽、凄凉的氛围。

2.柳:“柳”与“留"谐音,多表惜别挽留之意。

3.雁:常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或传递书信、消息。

4.梅:常象征高洁、坚强、不屈的品质。

5.菊:往往代表隐士的高洁品质,或象征着孤独、清幽。

6.酒:有时抒发愉悦之情,有时排解忧愁苦闷。

7.长亭:是送别之地,常蕴含离情别绪。

8.夕阳:常营造出凄凉、失落的氛围。

9.羌笛:多传达出边塞生活的孤寂、幽怨。

10.红豆:常象征爱情或相思。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2.诗中写“杨花"子规”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3.诗歌中“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愁"字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

“愁”字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现实的悲愤不平,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

4.本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诗歌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读意象,品味“愁心"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与同情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点明了主旨。

拓展延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的古诗句?

课堂检测

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2).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

子规

明月

春末初夏。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因为杨花和子规鸟都是初夏的特征。

课堂检测

2.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通过“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D.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D

课堂检测

3.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