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课件】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_第1页
【法律基础课件】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_第2页
【法律基础课件】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_第3页
【法律基础课件】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_第4页
【法律基础课件】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道德格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道德格言道德格言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道德两难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的生活?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回答这个问题:人为什么

需要?一、道德的内涵及本质(一)道德的内涵及本质

“道”原义是道路。“道”用于哲学领域,或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道”用于政治领域,则指政治主张、思想体系,如“先王之道”、“尊师重道”;“道”用于伦理领域,则指道德准则。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指道德原则。“德”早在西周金文中已有德行、品德之义。在《尚书》、《诗经》中,“德”时有出现,如“敬德”、“明德”等,其含义都是德行、品德。把“道”和“德”并列使用,如孔子说的“志于道,据于德。”后来就将二者连称出现“道德”一词,是从战国后期开始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规则的总和。

二、道德的起源董仲舒

(2)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天赋论)这种学说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爱尔维修

(3)庸俗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感觉论)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中。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爱尔维修认为道德是由人内心的苦乐感觉决定的,使人感觉快乐的就是善。

卢梭,休谟则认为道德是人的情感的体现。卢梭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心中的道德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英国思想家休谟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4)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论(动物本能论)这是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的观点,认为一切合群性的动物都有道德感。它把人看成是生物学或生理学意义上的人,把人混同于动物,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是动物的某些本能(如“合群感”、“母爱”等)的直接延续。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

以上四种观点的缺陷:

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活动,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第二,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形成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三、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不管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言行,还是文艺创作中的那些典型,我们看后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它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关系,正确地选择各种行为,成长为有德之人。

道德的认识功能表现在道德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即个人同他人、个人同社会的利益关系,主要通过道德判断和道德意识来实现,可以预测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前景,同时获得个人在道德上的感受,了解人生价值和意义,指导个人不断完善自我。

三、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调节功能即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事例:贫穷夫妇捡来4万元巨款饱受10年良心拷问)

三、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教育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激励等方式,形成社会舆论、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境界,并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

在认识功能、调节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它们与其他社会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了调节作用。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表现为:1、作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因素:影响其它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影响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但丁四、道德的历史发展(二)道德的历史类型及特征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三)人类道德发展规律性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四)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出现许多新的伦理学研究方向。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如个人信用记录、道德银行。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

道德传统先贤格言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曰:“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所谓“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和行为方式,它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所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般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

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

世界各国现代化无不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优良道德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文以载道。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诗经》:“夙夜在公”

《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贾谊《治安策》:“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家:“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朱熹:“爱之理,心之德”,并以生释仁。(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荀子·劝学》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也是人立于社会的重要条件。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真实不妄,表里如一。“诚”是对“善”的坚定信念和真实感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者,圣人之本也。”信: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墨子》“信,言合于意也。”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

孔子认为圣人是理想中的人,有操守的君子是现实的人。他们之间又是联系的,君子的“成仁”正是“成圣”的内在精神。明辨是非知人、自知追求理想人格需要“明智”。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方法与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实践中扩充自己的善良品端道德践履需要一种有恒精神。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为仁由己,仁德并不遥远。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一)继承的标准

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良莠混杂,瑕瑜互见。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二)对待传统道德,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

只看到了传统道德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特殊性和个别性。

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只承认传统道德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否定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三)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是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文化发展的带规律性的现象。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人们关于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论

人们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种是自然而然论第二种是先后论第三种是代价论第四种是背反论第五种是划界论第六种是同时论(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从实践方面看:存在道德上的困惑和疑虑第一类是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界限是什么产生的疑惑。

第二类是对于干百年来人类所确立的一些基本的道德信念产生的疑虑。如要不要区分君子与小人,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维护正义,要不要帮助别人等。

第三类是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产生了疑惑。其中包括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对待享乐,要不要追求崇高理想等等。

2、从理论层面看:错误的理论思潮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3、从大学生成长成才层面看: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世外桃源,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形成阶段,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不足以抵制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三)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认识和利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取正当个人利益,又要大张旗鼓褒奖见利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3、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导向。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2)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依据。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根本要求。(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点和出发点。(3)重视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方面。(4)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集合,这是社会主义集体利益的本质特征。(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明是非、辩善恶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义精深,涵盖个人、集体、国家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

我们要以“八荣八耻”为指导,自省自警、自珍自爱,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品德操守,成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准则。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提出: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意义:

第一,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基本尺度: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基本标准:应怎样做,不应怎样做。基本目的:耳熟能详,身体力行。

第二,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表现:

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有效解决了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三)诚实守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