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动循环必刷题(四)[练习范围:2.1∽2.3]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与人的听觉有关的是(▲)A、桂馥兰馨B、余音绕梁C、赏心悦目D、八珍玉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略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牙时,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是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刷牙时,人们听到的“滋滋”声就是牙刷发出的超声波【答案】A【解析】(1)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频率高,音调就高,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3)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4)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声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声与能量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此题的难点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声波,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详解】A、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动牙刷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牙齿,故A正确;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C、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耳不可能听到,“滋滋”声可以被听到,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3、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耳能接受光的刺激B、鼻对气味十分敏感C、舌能辨别酸、甜、苦、咸、鲜等味道D、皮肤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答案】A【解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据此解答。【分析】关于感觉器官的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详解】A、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B、鼻是嗅觉器官,对气味十分敏感,B正确;C、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C正确;D、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D正确。故选:A。4、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B、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声的大小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略5、“科普进校园”活动中有同学体验搓“鱼洗”(如图所示)。“鱼洗”是铜质容器,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跳动,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观察到这些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鱼洗”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B、“鱼洗”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D、声音仍在传播,故带动水的运动【答案】B【解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将声音的振动放大,转换成其他振动现象。【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是一道基础题。【详解】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看到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鱼洗”仍在振动。故选:B。6、古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体现了作者对挫折的感悟。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梅花的香味本来就淡B、人的嗅觉出了问题C、嗅觉有适应性D、闻其他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C【解析】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分析】关于嗅觉感受器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详解】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这是因为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其主要原因是嗅觉具有适应性。故选:C。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音传播速度在各种介质中都相同【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分析】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详解】A、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声,故C正确,B错误;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故D错误。故选:C。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蝙蝠通过超声波确定目标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大,因此传播速度最小,而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人说话时,声带不一定都在振动D、声音三特性中,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例如声音洪亮就是音调高【答案】A【解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4)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根据减弱声音的三个途径分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关于声音的知识,属于基本内容,只要对每个选项细心分析,比较简单。【详解】A、蝙蝠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人说话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音三特性中,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声音洪亮就是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9、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A、地震产生的声波(约10Hz)B、医院的B超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D、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0Hz)【答案】D【解析】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人耳都无法听到。【分析】该题考查超声和次声,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记清楚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详解】B、B超使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不合题意。AC、蝴蝶飞行时声音和地震发出的声音都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合题意。D、旗帜在风中振动声音50Hz,在人耳听频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符合题意。故选D。10、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会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C、失去视觉功能是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均是在大脑形成的【答案】D【解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2)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详解】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所以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耳蜗,A错误;B、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可见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B错误;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视网膜、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造成的,C错误;D、大脑皮层上有躯体感觉中枢,所以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D正确。故选:D。二、简答题11、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知手机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均填字母)A、触觉B、视觉C、味觉D、听觉【答案】A;D;B【解析】感觉器官是指很多感受装置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果构成的复杂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如感觉神经末梢。感觉是感受器通过神经末梢传入大脑皮层产生的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分析】熟记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的概念是解题关键。【详解】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所以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触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听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视觉。故答案为:A;D;B。12、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如图所示,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脚底是用▲感受器来感知板的软硬程度,站立时游戏者觉得疼痛难忍,游戏者形成痛觉的部位是在▲。【答案】触觉;大脑皮层(痛觉中枢)【解析】皮肤感觉有痛觉、冷觉、温觉和触觉。因为其内有感觉这些感受的感受器。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触觉感受器是接受接触刺激的感受器。【分析】掌握人体皮肤的基本感觉和感觉的形成部位是解题的关键。【详解】如图所示,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脚底是用触觉感受器来感知板的软硬程度,站立时让人觉得疼痛难忍,游戏者形成痛觉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痛觉中枢)。故答案为:触觉;大脑皮层(痛觉中枢)。13、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填序号,下同)。(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和▲有关。(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之一。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经过后方能择机通行。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耳蜗的过程:▲(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4)感冒以后,病菌会沿▲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答案】(1)①;(2)③;④;(3)②;⑨→⑧→⑤;(4)⑥【解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据图可知,①是耳廓、②是外耳道、③是半规管、④是前庭、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鼓室、⑧是听小骨、⑨是鼓膜。【分析】【详解】(1)耳廓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声波;(2)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的平衡有关,晕船、晕车、晕飞机主要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3)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故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故答案为:(1)①;(2)③;④;(3)②;⑨→⑧→⑤;(4)⑥。14、(1)振动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6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μm∽5μm的超微粒子(雾化),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Hz,加湿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2)将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示波器展示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答案】(1)1.7×106;能量;(2)甲、乙;甲、丙【解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可以求出频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具体实例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一特点的联系能力,以及声音特征知识的理解,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详解】(1)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6次的高频率振动,则它振动的频率f=1.7×106Hz;加湿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故答案为:(1)1.7×106;能量;(2)甲、乙;甲、丙。三、解答题1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表所示:编号长度(cm)横截面积(mm2)松紧程度甲100.2紧乙100.1紧丙50.1紧丁50.1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乙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粗细;(2)乙和丙;(3)物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解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2)对于钢丝来说,钢丝振动时产生声音的音调和钢丝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3)根据音调的高低,可得出结论。【分析】以探究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来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把握住每次研究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即可。【详解】(1)由于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因此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由图可知,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发现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故答案为:(1)粗细;(2)乙和丙;(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16、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0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由于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答案】(1)不变;(2)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或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反射效果好);(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大小;(4)大理石。【解析】根据实验表格,分析反射声音强弱与充当反射面材料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人的听觉不能准确测量声音的大小,可以采用比较灵敏的仪器测量反射声音的大小;利用声音反射现象,进行选择反射效果好的材料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北师大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环保技术创新担保合同会计处理规范3篇
- 二零二五年铁路货运代理服务合同范本6篇
- 2024燃气公司燃气管道改造及天然气供应合同3篇
- 专项燃气管道施工项目2024年分包合同版B版
- 2024衣柜橱柜定制安装工程合同协议3篇
- 怪兽充电宝商家合作合同
- 职业发展规划银行面试问题
- 钢材压延加工生产技术
- 农村教师政协提案范文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2024年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与应用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
- 购销合同电子版完整版
- 福建省福州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