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教学设计高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其精华,学会在现代社会乐观地生活。教学方法:重视诵读和背诵,并讲练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庄子、《庄子》及庄子思想,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步骤:1、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儒家:孔子(孔丘)——————《论语》孟子(孟轲)——————《孟子》荀子(荀况)——————《荀子》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124/35/6————儒—道———法)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7、《庄子》有何特点?“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喻。今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8、导入课文:“开宗不了《逍遥游》,空读《南华》三十篇。”9、解题: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10、范读课文后让学生试读一遍并在文中找出文眼,明白何谓“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所待(凭借)。“此则与造化者游而逍遥之极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点出,为全书之纲。”(陆树芝《庄子雪》)11、目的何在?————————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12、文旨一言即可譬之,那么,此前写了什么?——————有所待(凭借)者。13、具体写了什么?它们各有什么凭借?鹏:海运扶摇羊角六月息风雾,尘埃:息相吹大舟:水适莽苍,百里千里者:三餐粮宋荣子:内外之分,荣辱之境列子:御风而行14、文中运用最多的手法是什么?————对比。15、具体怎样对比的?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笑——小知)结论——————————————————“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小年)蟪蛄:不知春秋(小年)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大年)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大年)彭祖:以久特闻(大年)众人:(七十古来稀——悲)(小年)结论———————“小年不及大年”鲲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志)斥: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小志)结论——————————(—小志不如大志。)16、再三对比说明了什么?————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17、本文的思路是什么?先反后正,先破后立。18、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朦,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清林云铭)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2)借用寓言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庄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神话和现实的种种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气魄和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和汪洋恣肆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叙述风格。庄子的寓言“皆无端崖之辞”,差不多完全是主观臆想的产物,其目的,不过是将自己独特的理念塞进寓言的躯壳中。19、再读课文20、布置作业:利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了解庄子,写篇介绍庄子的文章。附板书设计先秦诸子:儒家:孔子(孔丘)——————《论语》孟子(孟轲)——————《孟子》荀子(荀况)——————《荀子》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开宗不了《逍遥游》,空读《南华》三十篇。”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所待。有所待者:鹏:海运扶摇羊角六月息风雾:尘埃:息相吹大舟:水适莽苍或百里千里者:三餐粮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对比说明其大小之辩(“辨”):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小知)————————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小年)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大年)彭祖:以久特闻(大年)众人:(七十古来稀)(小年)—————小年不及大年鲲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志)斥鼹: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小志)———————(小志不如大志。)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本文的思路————先反后正,先破后立写作特点:(1)意随笔至,随文挥洒。(2)借用寓言对比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练习掌握字词和特殊句式。教学方法:以练习为主教学内容和步骤:1、诵读课文2、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而——耐辩——辨有——又辩——变3、单音节词怒志抟也胶培决枪控适久穷绝劝恶焉3、双音节词并进行古今意义对比(见书上):生物——与今义同。野马——借喻,代“游动的雾气”果然——饱满的样子;食饱之状。众人——一般人羊角——借喻,代“盘旋而上的旋风”然后——这样以后。不过——不超过虽然——即使这样3、特殊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覆杯水于坳塘之上———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作补语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中宾语前置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奚以知其然也————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彼且恶乎待哉——疑问句中宾语前置4、虚词用法: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鲲“译做“它”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语气副词。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译做“它”其广数千里——代词,代“鱼”,译做“它”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译做“他”奚以知其然也——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我决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我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而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水之积也不厚——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结构助词“的”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蜩与学鸠笑之曰——代词,代“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众人匹之——代词,代“彭祖”汤之问棘也是已——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的”翱翔蓬蒿之间——结构助词,“的”此大小之辩——结构助词,“的”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代词,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代词,代“宋荣子”辩乎荣辱之境——结构助词,“的”。5、布置作业:将本文译成现代文并背诵文中第一段。高中教学设计2一、课标要求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2.感悟哲学能开启人的智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2.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例子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哲学并不遥远,哲学就在身边,并且我们的生活需要智慧,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功能或作用】。四、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找回童年的记忆,听一听小蜗牛和妈妈的故事。生: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设问: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生1:答略。生2:答略。师总结: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境遇,小蜗牛和妈妈有两种不同的态度,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有的人可以笑对人生、应对自如;有的人则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而哲学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可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才有价值,怎样的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哲学幸福之旅。多媒体展示板书:开启哲学幸福之旅一、哲学从何而来师:老师最近是家里忙,工作也忙,很长时间没有打理我的农场了,农场里到处是杂草,请同学们帮老师出谋划策,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呢?生讨论:四个小组的同学经过积极讨论后,争相发言。第一组:学生回答略。第二组:学生回答略。第三组:学生回答略。第四组:学生回答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分析)师总结:谢谢同学们帮老师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在同学回答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只想着如何去除掉杂草,有没有另一种思路呢?比如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在上面盖房子、种花、种庄稼,我们用种的方式来除掉这些杂草,这就凸显出我们的哲学智慧。过渡: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草,那么如何除掉我们心灵的杂草呢?对,用美德占据我们的心灵。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过渡:而人类有两项基本活动,除了认识世界,还有就是改造世界。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自然点播台。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我们是得到还是失去呢?视频播放:思考: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我们是得到还是失去呢?生讨论: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分析)师总结:其实,面对自然界频频向人类发出的警告,人类也开始痛定思痛,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改造世界,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之中。通过以上两项活动的分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哲学的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高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挫折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2、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能承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放录像)我校一名高中女生刘冰,活泼向上,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各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板书时,刘冰的同桌张锋不停地拉址她,刘冰忍无可忍,对张浩说:“请你别吵,用心听课。”老师顺着声音用责备的眼光盯着刘冰,并说了句:“你,怎么回事?”一向自尊心很强的刘冰心里极不好受。从此以后,刘冰一看见老师就远远地躲开了,她怕上语文课,看见语文课本就有一股莫名的火气。渐渐地,刘冰内心的挫折感愈严重,致使语文成绩一落千丈。刘冰因为承受了老师误解的挫折,导致成绩下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避免挫折,事事顺利呢?引出课题,今天讨论:[人生难免有挫折]什么是挫折呢?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里状态是由于人有各种需要不能满足,愿望和目标没有实现所造成的。请问:同学们有过类似的.心态吗?二、说挫折1、老师设置表格,引导学生谈挫折。(注: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学生能否说起来、活跃起来,是关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请根据这两栏表,自由谈论。谈论方式: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与同桌同学交流或小品表演。我遇到的至今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是。我受挫后的心情、表现。2、学生自由讨论后,举手发言或作小品表演。3、老师归纳:①心中愿望不能实现;②父母不理解你;③与同学相处不好;④对学校和老师有意见或是亲人猝亡、家庭变故、身体残疾、学习困难、升学落榜、事业失利等。唉!人生可能遇到这么多挫折,可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并且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那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办?三、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遇到这些挫折,“我”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注: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同学们能否积极出主意,是关键。)我们先回到我刚才放的一段录像:刘冰因被教师误解受挫事例。请问:1、假如你是刘冰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刘冰走出困境。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与老师的想法大致相同。请看老师是怎样帮助刘冰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放录像)刘冰之所以能走出困境,是因为她掌握了战胜挫折的最基本的方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积累经验其实,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这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一些方法,也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的秘诀。那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下面就请刚才谈了挫折的同学说一说:2、“我应该怎么战胜自己的挫折呢?并请同学们帮帮忙?”能否提出更好建议?(提示:可以运用刚才四种方法,还可以借鉴其它方法)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挫折。如有些人在挫折中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面对挫折,应该勇敢战胜它,在挫折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回顾古今中外的名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四、名人名言比赛[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遇挫折,变压力为动力”的名言]比赛规则:分成三大组,名言接龙,一个挨一个说,中间如有间断,后面的同学接上。每组时间分别限为1分钟,在这1分钟内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快。老师会发一个小小纪念品作为奖励,先准备两分钟。一组比赛,另两组帮助老师记数。归纳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人的一生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并且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迎难而上,勇于开拓进取高中教学设计4一、教学(学习)目标1.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掌握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4.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属于知识性读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实用性阅读和交流”这一任务群中对“知识性读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教材单元导语:“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四个“单元学习任务”。二、教学(学习)重点1.通过多篇精读,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艰辛经历。2.能发现、探究学习生活中的现象,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说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说明文。3.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语言、知识、事件阐释见解,初步建构用以输出创造性思维的语言形式。同教学(学习)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为: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2.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4.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学写事理说明文。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为“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三、教学(学习)难点1.领悟语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有机衔接机制,进而形成语文素养。2.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的目标与任务;把人文主题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同教学(学习)目标。但要着重考虑高一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和四篇文章的相同及相异的特点。四、教法与学法1.任务单导读法。2.自主阅读、创作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4.比较阅读法。具体建议:1.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或是介绍性较强的科普文章,或是浅显的学术论文属于知识性读物,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丰富自己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或叙述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展现创新意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或叙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经过,都表现了科学家探求真知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这两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透过平实而严谨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激发为人类幸福探索自然、探求新知的使命感。3.《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有比较浓厚的学术色彩。文章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表现出这些特征的原因,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大价值,语言平实,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学习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深化对中国建筑的认识,从而自觉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4.《说“木叶”》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文章分析细密,举证丰富,充满了浓厚的诗意,是一篇优美的文学论文。学习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独特的学术风格。另外,本文有较明显的个人色彩,对此文的结论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异议。5.学习知识性读物,要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如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等。另外,“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事物事理有深刻的认识、深入的研究,才能对其加以准确清晰的说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五、教学(学习)课时数共9课时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环节(一):课前任务设计,1课时第1课时一、了解和阅读相关资料1.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2.请查找什么叫概念、术语,并了解其在学术性文章中的作用。二、结合相关资料,阅读本单元四篇文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一(作者信息任务单):任务单二(思辨性阅读任务单):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导、诱发学生可能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和关注。了解本单元四位作者及其研究成就,为本单元学习做好知识、认知、心理和思考的准备。环节(二):读书交流分享会(分小组完成)(2课时)第1课时初读文章,厘清思路与结构。1.梳理四篇文章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思维导图)。2.小组间展示评比。1.阅读文章,调动积累,把握知识性读物的特点。2.概括内容,理出知识性读物的行文思路。第2课时精读文章,探究特色。1.探究知识性说明文章的写作特色,完成下表:2.结合任一文章的写作特色,总结成100字的评论,小组间交流分享。环节(三):研读与揣摩(2课时)第4-5课时研读文章,揣摩概念与逻辑。任务: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两文,理出文中涉及的概念,并思考概念间的关系。小组活动一:理解概念的含义找出四篇文章的核心概念,并以举例的方式讲解概念的含义。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1.研读文本,理解“文法”“词汇”“木叶”“落木”“暗示性”“颜色性”等概念的内涵。2.借助思维导图,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环节(四):分析与总结,探究语言与思维(1课时)第6课时活动一:感受文本语言1.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xx个药方,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药方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2.以《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一段为例,分析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请从文中再举一例。活动二:比较阅读感受文本特点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是学术性作品,又是极平易的科普作品,作为科普文,这两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2.同为偏重人文学科的学术性作品,《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各自的’特点。请阅读两篇文章,加以比较。活动三:概括与交流:这些学者的思维有何特点?1.从屠呦呦的文字表述中,去判断在青蒿素“发现、提纯、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哪一步最为关键。2.研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一部分,分析屠呦呦团队突破科研瓶颈的关键因素。3.完成下列表格。1.品读语句,在比较中领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2.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环节(五):启发与思考,思考价值与自我发现(1课时)第7课时结合第四环节的人物与重要事件的表格,分组交流:1.本单元的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素质。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2.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借鉴课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环节(六):写作与交流清晰地说明事理(2课时)第8-9课时一、提前布置任务:“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时,要注意了解同学能否明了你要说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与误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后,可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清楚明晰。(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在实验室中做科学实验,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2)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二、交流、展示与点评三、班刊编辑高中教学设计5一、课标要求及解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二、教学内容分析首先应该从以下方面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根据该流域的地理条件,规划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流域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隔较远,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对于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在必修2和必修3前期的知识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流域开发,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图片资料,使其增加感性认识。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理解田纳西河流早期开发及其后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2、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五、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六、教学难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七、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八、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九、教学过程:3.ppt:展示位置、发源地、气候、地形、水文、资源对应对图,帮助学生学习和归纳。ppt展示位置、发源地、气候、地形、水文、资源对应对图,帮助学生学习和归纳。2.评价调查报告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海南河流分布图,及近些年海南河流流域开发过程中污染的现状图直观感受海南河流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思考:经济发展和流域生态如何协调发展是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从学生所在的地区河流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点拨:流域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水系,分水岭,流域等概念,并能准确的从图中判断出分水岭、流域、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突出知识的糅合和原理的分析,避免照本宣科1.组织学生活动:假如你是海南水利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你的工作是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做全面考察,然后交一份报告给国会。2.提出活动要求:从位置,发源地、气候、地形、水文、资源方面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概况。角色扮演:海南水利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学生合作讨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高中教学设计6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2、控制变量:①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②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二、酶的特性酶的特性主要四点: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5、活性可调节性。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高中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特点。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太阳吟》是诗人闻一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的爱国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齐读诗歌由闻一多《红烛》诗集中的诗歌导入,更有针对性。2、写作背景《红烛》写于1923年。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年轻的诗人有像红烛一样的赤子之心。尽管生活中不乏困顿、失望,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黑暗中摇曳的红烛,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3、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4、题目解说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5、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对红烛的赞叹第二部分:(2—7)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讴歌第三部分:(8—9)对红烛精神的总结6、全文分析1、第一小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2、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固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3、第八、九节的呼唤,--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7、写作特点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高中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活动二:描述分析1.画面内容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2.造型、线条、色彩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3.主题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活动三:总结解释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活动四:鉴赏评价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活动五:小结作业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高中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3、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础。教学重点:爵士乐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爵士乐节奏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三、新课: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4、欣赏《南部之子》注意:a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b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五、小结、下课。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高中教学设计10一、教学内容分析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六、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思路】(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例题1:(1)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2)已知动点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设计意图】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学情预设】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实轴长为,焦距为。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例2(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求|PA|【设计意图】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学情预设】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设计意图】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知识链接】(一)圆锥曲线的定义1.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2.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2.|PF1||PF2|2.P为等轴双曲线x2y2a2上一点,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围。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4.(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x2y211(2)已知A(,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AM||MF|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七、教学反思1.本课将借助于,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并不会小。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教学设计11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课标解读:首先应该从以下方面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根据该流域的地理条件,规划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防洪、航运、发电、土地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旅游、渔业、灌溉等方面。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流域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隔较远,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对于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在必修2和必修3前期的知识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流域开发,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图片资料,使其增加感性认识。学习目标:1、阅读美国地形图、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及资源条件。2、阅读资料,分析田纳西流域人口及社会经济条件。3、阅读图片、资料,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建设状况,说出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4、分析田纳西流域出现的生态与社会问题,说出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学难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资源的处理: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基本相符,只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宜调整到流域综合治理部分,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另外,补充了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关于流域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成因是什么讨论归纳以实例导入新课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展示美国地形图、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及文字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及人口、社会经济条件。使学生掌握流域开发地理条件的分析思路与方法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阅读图片、资料,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建设状况,说出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流域开发出现的生态及社会问题,归纳出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分析田纳西流域出现的生态与社会问题,说出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使学生掌握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知识拓展,能力迁移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长江、黄河及珠江的综合开发小组搜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使学生对我国的大江大河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流域开发建设问题板书设计: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二课时)【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教学活动建议以某河流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针对具体的流域实例,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出该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通过实例学会认识流域开发的一般方法。收集有关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成功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结其经验,加深学生对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和意义。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图表和数据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经验,提出塔里木河综合治理的建议。3.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还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所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通过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经验,提出塔里木河综合治理的建议。【教学难点】塔里木河治理现状的利弊分析。【学情分析】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一二也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流域治理)。【教学方式】讨论探究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资源】书上图像资料、书上的案例课外图像和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复习上节课田纳西河在开发中的问题。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导致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经济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思考、回答从复习旧知入手,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引入新知资料分析资料:1933年以后,在田纳西河流域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其中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其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1933年以后,全流域再未发生洪灾,平均每年防洪减灾效益约2亿美元。高中教学设计12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欣赏为主,讲授为辅来感受体验两首爵士乐《南部之子》和《不知为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去了解爵士乐的兴趣和愿望,简单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南部之子》,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种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音乐。演奏乐器为小号,钢琴,爵士鼓,主奏乐器为小号。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不知为何》乐曲速度徐缓,乐曲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乐器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诺拉?琼斯,被誉为“爵士公主”。课程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并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及相关爵士音乐的知识。3.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正确引导学生对爵士乐的审美标准,探索爵士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教学重点: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爵士音乐的风格特征,并介绍有关爵士乐的知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基本把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结合做一做模仿爵士乐的节奏练习。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比欣赏:民歌《茉莉花》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讨论对此类音乐风格有何理解,引出课题——爵士乐。二、新授1.学生通过欣赏,结合自己对爵士乐的最初印象,讨论爵士乐的基本风格,了解爵士乐队的基本构成。(展示爵士乐队演奏照片,认识乐器)教师补充(幻灯片)爵士乐产生的时间,源头布鲁斯和拉格泰姆2.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1)通过欣赏布鲁斯音乐片段,请学生总结音乐特点:忧郁、悲伤、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教师补充:(幻灯片)布鲁斯(又译蓝调)意为在感情上悲伤、忧郁的意思。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在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产生于19世纪末,由非洲被贩卖至美国南部庄园中做奴隶的黑人所哼唱的劳动歌曲、灵歌和田间号子结合而成。板书布鲁斯音阶:将主调音阶(12345671)的(357)级音降低半音,在音效上给人以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听觉冲击。(钢琴演奏布鲁斯音阶,从音响上让学生感受其效果)(2)通过欣赏拉格泰姆音乐片段,请学生总结音乐特点: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节奏欢快。教师补充:(幻灯片)拉格泰姆美国流行音乐形式之一。产生于1900年前后美国经济十分繁荣时期。从南部和中西部来的乐师,维持生计,就利用小吃店、咖啡馆、酒吧等各种公共场所的钢琴弹奏供宾客娱乐的钢琴曲。这种音乐只注重节奏变化而不注重旋律、情绪欢快而别具一格的钢琴音乐称为拉格泰姆,意思是令人发笑的拍子。互动:请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让学生感受爵士乐的节奏特点——重拍后移,初步感受爵士乐的节奏特点。(3)了解爵士乐的即兴性爵士乐带有很强的即兴性,早期的黑人爵士乐师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演奏。(4)总结爵士乐的特点:节奏多变,多用切分音布鲁斯音阶,奇异感觉即兴表演3.欣赏“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南部之子》思考:1.早期爵士乐的演奏风格?(情绪特点和演唱风格)2.仔细聆听演奏中使用的乐器?(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教师总结: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种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音乐。演奏乐器为小号,钢琴,爵士鼓,主奏乐器为小号。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互动:节奏练习,两声部节奏练习(出示谱例),进一步体验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爵士乐风格特征的印象。对比欣赏:“爵士公主”之称的诺拉?琼斯演唱的《不知为何》思考:1.通过对之前歌曲的欣赏,对比这首歌曲的风格?(速度和音乐情绪)2.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教师总结:乐曲速度徐缓,乐曲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乐器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诺拉?琼斯,被誉为“爵士公主”。4.知识拓展:爵士乐的艺术价值,格什温与《蓝色狂想曲》,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这首钢琴和乐队中的“爵士的影子”。5.讨论: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播放歌曲《夜来香》,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靡靡之音,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爵士乐的现状?(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欣赏到不同风格的爵士乐)。欣赏:《海底总动员》主题曲《飞越海洋》推荐同学们课后搜集《海上钢琴师》和《出水芙蓉》的音乐欣赏,进一步了解爵士乐。三、小结:1.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基本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征。2.比较两首爵士乐作品,并通过欣赏辅助作品,从中对爵士乐的产生、发展等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并总结爵士乐的主要特点。3.共同探讨了爵士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四、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欣赏老师推荐的两部音乐,留意身边还有哪些具有爵士乐风格的歌曲和乐曲?高中教学设计13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四、重难点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工厂水电安装劳务施工合同模板
- 城市排水系统钢丝网复合管施工方案
- TS基因3-UTR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 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理论同步监控例题带答案
- 2025年度Pvc地胶材料研发中心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公司农民工临时工劳动合同
- 2024年度地坪工程承包合同范本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3篇
- 2025年度房地产经纪居间合同规范范本3篇
- 2024年度特色烟花产品定制购销合同范本3篇
- 版《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 2024年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施工环境保护方案或措施
- 汽车维修实施方案
- 阳光少年体验营辅导员工作总结
- 国家能源集团考试试题
- 2024销售业绩深度总结报告
- (高清版)DZT 0388-2021 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
- 建立旅游景区的全员服务意识
- 【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
- 2023-2024学年高考英语专项真题练习-名词性从句(附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