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第四章超敏反应_第1页
免疫学基础第四章超敏反应_第2页
免疫学基础第四章超敏反应_第3页
免疫学基础第四章超敏反应_第4页
免疫学基础第四章超敏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产生的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叫过敏原

。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Ⅰ、Ⅱ、Ⅲ和Ⅳ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特点为:1.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2.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3.特异性抗体IgE参与;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家族史。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

当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机体产生IgE抗体,IgE的Fc段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IgE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发敏阶段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的Fc

段受体发生桥联,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二、临床常见疾病(一)全身过敏反应:青霉素、动物血清引起。(二)呼吸道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引起。(三)消化道过敏反应:鱼、虾、蛋等引起。(四)皮肤过敏反应:食物、药物、肠道寄生虫等引起。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一)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二)脱敏疗法:(三)减敏疗法(四)药物治疗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2.活性介质拮抗药3.改善靶器官反应性药物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一)抗原:存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外来的抗原、半抗原吸附在组织细胞上

(二)参与反应的抗体:

IgG和IgM

二、临床常见疾病(一)输血反应(二)新生儿溶血症(三)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1.药物性血细胞减少症2.自身免疫病型(四)肺-肾综合症(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一)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其它组织间隙是导致Ⅲ型超敏反应的关键。

(二)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

免疫复合物沉积后通过:激活补体,产生具有趋化作用的C3a、C5a、C567,招引中性粒细胞在局部浸润、释放溶酶体酶损伤周围组织;C3a、C5a促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局部充血、水肿;抗原-抗体反应促使血小板在局部聚集,活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微血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出血和坏死。二、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s反应2.人类局部Ⅲ型超敏反应(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2.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或传性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

(一)T细胞的致敏引起Ⅳ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经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以抗原肽-MHCⅠ或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抗原呈递细胞的表面,刺激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CD4+Th细胞和CD8+Tc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致敏T细胞。(二)效应阶段当体内形成的致敏T细胞再次与相应抗原相遇并结合时,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导致超敏反应的发生:1.Th1细胞的作用2.效应Tc细胞的作用二、临床常见疾病(一)传染性超敏反应: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某些寄生虫在感染过程中发生Ⅳ型超敏反应,由于该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