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东汉的兴衰(解析版)_第1页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东汉的兴衰(解析版)_第2页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东汉的兴衰(解析版)_第3页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东汉的兴衰(解析版)_第4页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东汉的兴衰(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光武中兴”;认识外戚、宦官轮流专权,使东汉后期社会长期动荡混乱,概括东汉豪强地主的特征,归纳导致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收集讲述刘秀的故事,结合史料分析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盛与国家的统一、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通过对东汉社会动荡的原因进行归纳,认识专制王朝衰亡的因素,即统治阶层内部权力斗争、统治者与人民矛盾激化等。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人才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知识点一光武中兴1.(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2020年青岛)“(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答案】B【解析】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B符合题意;ACD项与“光武”无关,排除。故选择B。3.(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A.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社会生产C.完善地方法规 D.发展商业贸易【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由奴婢变为平民,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故B项正确;材料与农民负担无关,排除A;CD项也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4.(2020·四川青白江·初三二模)东汉刘秀翦灭群雄、优待功臣、休养生息……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时代,人们称颂这一时代是A.光武中兴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故人们称颂这一时代是光武中兴。A正确;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都是在唐朝时期的封建盛世。BC错误;康乾盛世是我国清朝时期的封建盛世。D错误。综上故选A。5.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2世纪初C.公元前1世纪初D.公元1世纪初【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包括公元、世纪和年代。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多少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多少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世纪又分前期(初期)、中期和晚期。公元25年应该为公元1世纪初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6.(2020·海南海口·初一期末)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建国篇)(1)写出下图东汉建立者的名字及东汉建立的时间。光武帝(治国篇)(2)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政策巩固政权?(★_____篇)(3)据以下内容,填写主题★《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接见倭国使者,并赐予“汉倭奴国王金印”。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带回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信息。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东汉拜访。(科技篇)(4)东汉文化昌盛,请按提示写出重大科技成就①名医张仲景写成《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②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__”,让病人口服,以便进行手术。③宦官_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与产量。(衰亡篇)东汉末年政治局面示意图(5)下图示意图反映了东汉政权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刘秀、公元25年。(2)政策: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3)外交(4)①伤寒杂病论;②麻沸散;③蔡伦(5)衰亡原因:外戚和官宦专权,政治腐败。【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根据材料“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接见倭国使者”“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等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外交方面的信息,所以答案是外交。(4)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外科手术中,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以便进行手术。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5)根据图片内容“宦官专权”“外戚专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政权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是外戚和官宦专权,政治腐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知识点二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重难点】7.(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选B;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8.(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发生在A.西汉前期 B.东汉中后期 C.西晋前期 D.东晋中后期【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正确;西汉前期、西晋前期、东晋中后期漫画中的情形,ACD排除;故选B。9.(2020年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10.(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由太后主政,太后依靠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B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但并不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C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故选D11.(2021·山东滨州市·七年级期末)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及表格分析可知,这一现象导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B项发生在西晋时期,D项出现在西晋灭亡后。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2021·陕西渭南市·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埋葬于骊山陵的翌年,就出现了震撼秦帝国的……陈胜、吴广之乱。……陈胜于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举兵,十二月战死。只维持了不满六个月的短命政权。然而,由此发展出的势力对于推翻秦帝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摘编自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材料二: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循环不已的冲突和斗争,政治的腐朽性日益加深。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又把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征辟制,作为营私舞弊的工具。﹣﹣摘编自王思治《东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1)材料一中的“陈胜、吴广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由此发展出的哪一势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推翻秦帝国”的时间。(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哪一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项羽;公元前207年。(2)宦官外戚专权;东汉中后期以后走向衰落。(3)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解析】(1)第一问,根据题干“陈胜、吴广之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封建统治,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第二问,根据材料三“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知识点三黄巾起义13.年代史是记录历史上所发生大事的工具。下列年代尺中哪一选项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是出现在西汉初期,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期,黄巾起义出现在东汉末期,淝水之战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4.(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桓帝到西晋统一前的历史主要处于三国分裂时期,三国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所以导致了全国人口的大量减少。B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B项表述错误;D项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A项符合题意,故选A。16.(2020·山东蒙阴·初三一模)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合称汉朝。其灭亡的标志是A.刘秀建汉,定都洛阳 B.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C.官渡之战,曹操取胜 D.曹丕建魏,定都洛阳【答案】D【解析】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D符合题意;刘秀建立东汉,A排除;BC项都发生在东汉时期,不是东汉灭亡的标志,排除。故选择D。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能力点一光武中兴的形成1.(2021·广东江门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悉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等。此举意在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 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 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颁布诏令释放奴婢”,结合所学可知,释放奴隶后有利于增加自由劳动力,在封建社会,自由劳动力会回归土地进行耕作发展生产,故A符合题意;无为而治”的是道家思想,而非儒家,故B不符合题意;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说法过于绝对,故C不符合题意;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1·湖南长沙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为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墓葬的《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该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仿佛在说唱一个盛世。它最有可能说唱以下哪个盛世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太康之治【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山东汉墓葬的《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该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仿佛在说唱一个盛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等。到光武帝统治后期,东汉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社会出现了比较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正确;“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是西汉时期的盛世局面,AB排除;太康之治是指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D排除;故选C。3.(2020·重庆初三其他)民生是国之大事,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下列治国理政措施中,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是A.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脾,减轻刑罚 D.孝文帝下令迁都,推广使用汉语【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释放奴婢,减轻刑罚,使东汉初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C符合题意;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A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不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推广使用汉语,促进民族融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0年山东临沂)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5.(2021·广东茂名市·七年级期末)依据下表可以得到的历史结论是时间全国户籍人口光武帝初年1000多万57年(光武帝去世)2100多万105年5300多万A.光武帝为东汉的发展奠定基础 B.东汉末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C.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光武帝把东汉的统治推向鼎盛【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光武帝统治时期为东汉的发展奠定基础。光武帝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A符合题意;BCD项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能力点二东汉走向衰亡【易错点】6.“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黑暗统治表现在外企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但没有使东汉王朝短暂而亡,C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AB两项是政治黑暗的表现;故选C。7.(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答案】A【解析】东汉的陶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故A符合题意;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B;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与豪强大族的住宅不符,排除C;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D。故选A。8.(2021·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A.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C.东汉晚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B符合题意;A项没有体现东汉中期以后的状况,排除;C项没有体现“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排除;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B。9.东汉(公元25—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历经195年。今天我们就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东汉兴衰的相关问题(汉朝中兴)材料一(1)材料一中东汉是谁创立的?都城在哪里?(东汉辉煌)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期国富民强的历史情景,请列举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他的统治有什么历史影响?(东汉衰败)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了东汉时期的什么历史状况?其严重后果是什么?【答案】(1)刘秀;洛阳(2)措施: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影响: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导致东汉后期政治黑暗,最终走向衰亡。【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根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