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联盟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09联盟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09联盟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09联盟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09联盟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第页,共6页常州市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三年级历史试卷2024.9出卷老师、审卷老师:联盟校历史名师工作室考试时间75分钟本试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图2为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馆藏的“图坦卡蒙金面具”,图3为收藏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这可用于说明()A.古代区域文明的广泛交流B.三星堆文明程度相对较高C.古代文明发展存在相似性D.古代欧亚非文明的同源性2.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孔子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同时,他还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这一主张()A.体现民族平等思想B.维护了周文化主流地位C.蕴含着大一统理念D.孕育了华夏认同的观念3.汉初,约60万将士因赐爵而获得田宅,军爵的受益面为300万人,约占当时人口的1/5。军功受益阶层被授予3亿亩耕地和1500万亩的住宅地,这一数量相当于全国耕地的40%。这种做法()A.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B.为解决边患集聚了力量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D.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4.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图: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B.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C.拓宽财政收入来源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5.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在出土的敦煌文书数量较多,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6.宋代,榷场贸易中的茶叶经常供不应求;在金国,茶叶已经成为百姓待客的必备物品,百姓婚嫁也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坚贞不渝。这说明()A.互市贸易促进文化交融B.生产发展推动习俗变革C.政权并立带动文化传播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7.明代,江南地区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8.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A.商帮社会地位显著提升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C.民间力量推动社会和谐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9.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虎门收缴鸦片时曾认为:“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彼亦断不肯舍此马头。”据此可知,林则徐()A.错误判断战争形势B.高度肯定清军实力C.客观分析战争诱因D.积极践行商战理念10.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1877年,李氏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可以在胶州湾筑建港口的观点。李氏之后,欧美来华调查者接踵而至。上述活动()A.开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进一步考察11.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图: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12.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这一主张意在()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13.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C.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14.下图是1950年《提高文化》宣传画,画中的黑板上写着“生产长一寸”。这主要反映了()图:1950年《提高文化》宣传画A.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B.工业化建设的热情高涨C.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D.对“双百”方针的拥护15.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在海外成功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救活了濒临下马的国家重点工程仪征化纤。此后,中国许多企业纷纷效仿,在海外发行债券。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走出去”战略得到落实C.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D.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代人口变化示意图——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材料二中国历代人口与耕地比率朝代年份(公元)耕地面积(百万亩)人均耕地(亩/人)西汉25068.57东汉10553510.09北宋9762557.96北宋10726605.45明朝13935228.70明朝15817933.96清朝16627138.59清朝17849893.69——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至清中期中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概括这一时段中国实际人口与统计人口曲线长期不能吻合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映的清代现象,并概括该现象的影响。(6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3)的启蒙刊物向中因共产党党刊(1923-1926)的转变。《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始终肩负着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人的视线,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季刊(1923.6-1924.12)。这一时期《新青年》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因国内外形势复杂,杂志不能如期出版,于1926年7月终刊。——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党内的一些党员以及社会上一些群众在内的小部分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正好给了大众一个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吸收和采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广大人民共同进步。报刊对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消除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报刊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各领域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的原因。(8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的出现频率统计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摘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材料二198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规中“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农村经济政策。(5分)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近代以来我国的体育观念(部分)20世纪30年代1932南京国民政府声明,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宗旨包括:(1)打破日本利用奥运会将傀儡政权合法化的阴谋;(2)有一个中国人参赛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30年代,“体育救国”的口号响彻全国。20世纪50年代1954年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运动不只是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政治任务。”50年代,清华大学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20世纪80年代1980年,中国国家体育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