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仙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仙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仙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南平市仙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南平市仙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仙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逸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

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

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

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

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1949年初,梁伯强正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

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

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他也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

他常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

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1月28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

(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注】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2)在积弱积贫的中国,梁伯强最终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作为医学教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4)世纪学人的梁伯强,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8分)参考答案:(4)(8分)因一场症疫夺取母亲的生命,便产生济世救人的想法;想要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在美国考察期间拒绝留美,特殊时期坚持回国;身居要职,精心施教,鼓励学生出成就。(四点,每点2分)2.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侯德云新居比旧居敞亮多了,也雅致多了,这是我和妻子精心设计的结果,也是瓦工和木工师傅们辛苦劳作的结果。住在里面,挺舒服。也有不太舒服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看见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条长凳,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干着手中的活。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队长就看着我。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没借。没借。”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来。心里直骂,真见鬼!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

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冬之卷》)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要“我”去弄木板的瓦工,原本就知道到别的工地弄块木板是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才向我提出这个要求。B.这篇作品情节设计精当,有些看似无意的地方很具匠心,尤其是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全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如果不是那满脸皱纹的老头提醒,“我”就不会遭遇还木板时的种种尴尬。本文实际是借一块木板的故事批评那老头。D.“我”去还木板时,老胡说没有借给“我”木板,还着力辩解,对此,队长有些生气,因为他认为老胡说的是假话。E.文章结尾说以凳的形式放在楼道里肯定不是这块木板的最终存在方式,意在表明“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17.文章不以“我”借木板的经历开头,而是从住在新居中的矛盾心情说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8.“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19.“我”最后“总算明白了什么”呢?为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6分)

参考答案:16.选B给3分,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D、E不给分。(C.本文内涵相当丰富,不只是在批评那老头。D.从上下文看,队长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认定老胡说了假话,而是因为有人还木板生出了事端。E.文中找不到“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这一信息。)17.这样写避免了作品的平直,呆板,无趣。“我”住在新居的矛盾心情,使作品产生了悬念,很吸引人,让人生出强烈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也更强化了这块木板所反映出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引人深思。(4分)18.“我”是一个正直、善良,办事有原则,讲信誉的人。“我”思想纯真,一点也不世故;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知之甚少,完全没有油滑之气。(答出3点即可)19.“我”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最后明白了隐藏在这件事之后的,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2分)这种态度是人们自私自利的表现。对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没有正义感,没有公德心,这是可悲的。广泛存在的这种态度对他人、对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任其发展下去,很可怕。但“我”对此似乎又无可奈何,所以明白这个问题后,只能是“叹一口气”。(4分)

略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横田少佐①

希尔尼(新加坡)我站在海山街口②,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③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B.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C.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D.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E.“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极度无奈和痛恨。(2)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参考答案:(1)A(3分)B(2分)。C项“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的是横田先生的爷爷。D项“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不合文意,横田先生纯粹是为拍摄而拍摄,并无什么深意。E项“极度无奈和痛恨”程度过重。(2)对比手法。①“我”和横田先生的对比:“我”对日寇战争罪行的铭记和横田纯粹拍照的无知。②横田先生前后的对比:先前的被蒙蔽、无知和后来的醒悟、明白真相。③“我”祖父和横田先生祖父的命运的对比。(答出两点即可,手法2分,举例一点2分)(3)①对历史无知:片面听信祖父的话,误以为当年祖父的侵略行径是正义之举。②良知未泯:当得知历史真相后惭愧、悔恨、反省。③对爱好执着:热爱摄影,用心、专注、敬业,有很强的职业精神。(4)(示例一)我认为是点睛之笔。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我”侄子们对日本歌星的崇拜,从侧面烘托了“我”的心情和形象。②使主题更加丰富:通过“我”侄子们要去看日本歌星的演唱会,反映了年轻国人喜欢日本文化的现实。③使小说构思更巧妙:故事情节不落俗套,出人意表,耐人寻味。(示例二)我认为是蛇足赘余。①故事情节已完整,无须再节外生枝:小说写到横田先生邀“我”去住处聊聊之处停止即可,不必再往下写。②人物形象已塑造饱满,不需要再增添其他无关人物:“我”侄子们和西城秀树的插入纯属多余。③小说主旨已经得以彰显,结尾反而多余,去掉为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不敢言而敢怒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

燕赵之收藏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吾其还也

4.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3分)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3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分)(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参考答案:2、(3分)、D(D中“全”应为“成全”)3、(3分)C(C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的。A中两个“而”,前“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就;后“而”是表示转折的连词。B中两个“以”,前“以”为介词,用;后“以”为介词,因为。D中两个“其”,前“其”为代词,代“天下有大勇者”;后“其”表商量的语气词,还是)

4、(3分)D(D中两个句子能够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符合题干要求。A中前一句能够说明“忍”的表现;后一句是对桥上老人让张良做仆人做的事,张良却顺从一事的评价,不是“不忍”的表现。B中前一句是说富贵人家子弟的表现,与“忍”没有联系;后一句是“不忍”的表现。C中前一句能够说明“忍”的表现;后一句是说秦国的残酷做法,与“不忍”没有联系)

5、(3分B(B中“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

6、(1)(3分)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卒”(突然)、“挟”(怀有)各1分,句子通顺1分)(2(4分))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见”(表现)、“词色”(言语和面色)、“全”(成全)各1分,句子通顺1分)(3)(3分)虽然这样,每当碰上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难以下刀,就提高警惕,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怵然”(警惕的样子)各1分,句子通顺1分)附:《留侯论》参考译文古代被称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众的志节。一般人有时在生活中会碰上看来不能忍受的事情,一个普通人被侮辱,一定会奋起反击,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有一老者在桥上与子房相遇并赠一册兵书,说起来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又怎么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高人有意考验他呢?想想老人含蓄的方式,是圣贤者对人的警示。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认为神怪,那就错了。况且老人的用意并不只限于那本书。在韩国已经灭亡,秦国正强大的时候,用很残酷的刑罚对待天下士人,无辜被斩杀的人数不胜数,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武之士,也无法施展。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其锋芒的确势不可当,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发泄心中怒气。张良虽然侥幸没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体宝贵,犯不上为盗贼而死。张良有超越世人的才能,不采用伊尹、太公安邦定国的谋划,却采用荆轲、聂政行刺的办法,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桥上老人深为他惋惜的。所以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他一次,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说:“这年轻人是可调教的。”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袒露上体,牵着羊去迎接。庄王说:“郑国的国君能够向别人低头,一定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于是放弃了郑国。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被迫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三年当中没表现出厌倦不满之意。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大志,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那种年轻人的锐气,使他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为什么呢?老人和张良从来不相识,只是偶遇,却指使他做奴仆做的事,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种涵养自然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扰的,楚霸王也不能激怒的。

反观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正因为项羽不能忍,逢仗必打,虽然所向无敌,却轻率地消耗了他的精锐兵力。汉高祖却能忍耐,保全他的全部实力,等待楚霸王消耗殆尽。这是张良的计策。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略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泛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③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④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⑤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君脱不取

(2)人用是多疑

)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杖踵疑门

拄着拐杖 B.具床褥炉灶

准备C.籍其数而封识之

计算 D.众拒门不内

同“纳”19.下列句中的“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A.得粟以自给 B.反赆以货C.妻卧草中以号 D.俾妇邀以归20.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21.第①段写李疑“固贫甚”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2.第②③段用相同手法写了李疑的两件事,指出这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17.

(1).如果

(2).赞美

18.C

19.C

20.(1)我不幸遭受疾病,没有人家让我住宿。(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为什么回报呢?

21.为后文救助他人和“取囊按籍还之”、“不取其报”作铺垫,突出他品行的美好。

22.这两段都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别人的唯利是图与李疑的轻财好义(或古道热肠急人之难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相对比,突出作者对“古义勇风”的品行的推崇。【1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①脱:如果;译文:如果你不取;②多:赞美;译文: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1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籍:登记;译文:登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C项,连词,表修饰;A项,连词,表目的;B项,介词,用;D项,连词,表顺承。故选C。【20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①被:遭受;舍:住宿;②相:互相;宜:应该;报:回报。【21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固贫甚”位置是第①段,要考虑和下文文意的关联,从②③段所写事件看,这一笔交代是伏笔.“固贫甚”译为:本来自己十分贫困.文章的下一句为“然独好周人急”,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这是人物性格刻画,家中贫困却不贪,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更能表现人物的高尚,答题从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两方面作答。【2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这两件事中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入手,②段写李疑照顾范景淳,范景淳去世后对他的财务分文未取;③段写他帮助耿子廉的妻子顺利产下男婴,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这两个事件具有的共同之处是对钱财的看法和处置方式,注意文中除了对李疑的刻画之外,还有“人殆之,不肯舍”“我死,恐为他人得”“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这些是时俗、他人的描写,以此可知这两段都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别人反衬李疑,表达了作者对李疑的赞美之情。可据此组织答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李疑字思问,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史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十分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柱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得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你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他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你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取,我死后,恐怕被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葬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账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肯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了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这一幕,问清楚原委后,回家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己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自己照顾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喜欢与疑结交。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人啊,好人!”太史氏曰:“我与李疑来往,了解他的为人。他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做的事,却有真挚淳朴的仁义之风。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日:“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撾,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举茂才,除温令。

除:授予官职B.又能以谲数发摘奸伏

数:多次C.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亡:死亡D.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踵:脚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太守陈宠功曹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B.在郡何以理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C.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6.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永元,是一种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大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参考答案:4.C

5.B

6.D

7.(1)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2)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恒亡其半”,“亡”如解释为“死亡”,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是说“(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亡”意思应该是“损失”。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本题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拿。A项,“为太守陈宠功曹”中“为”是动词,担任;“为天下笑”中的“为”是介词,被;C项,“皆尽其能”中“能”,是名词,能力;“不能及”中“能”是能愿动词,能够、可以;D项,“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中“之”,是代词,指代洛阳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之”是结构助词,的。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好侠”应理解为“喜好行侠仗义”,“尚”应理解为“崇尚”,“气力”应理解为“力气和武艺”,“数”应理解为“频繁”,“剽轻”应理解为“强悍轻捷”;第二句中,“德”应理解为“恩德”;“立祠安阳亭西”应理解为“(为其)立祠(于)安阳亭西”,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即“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弦歌”应理解为“伴着礼乐”;“荐之”应理解为“献上祭品”。【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翻译: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都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浮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道路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用法律严格地纠察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几案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事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惟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任峻在威猛方面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风靡数十年的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穿越回过去吗”“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是世界末日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参考答案: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或,因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十万个为什么》将再版。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孔子特别强调

。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由此看来,学固然重要,然而

,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学而不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子

,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参考答案:⑴学习和思考的结合;⑵思考同样不可忽视;⑶既注重培养弟子的学习能力。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拟人)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对偶)C.小男孩儿正睡得香甜,圆圆的苹果脸上,半开半合的小嘴儿像一颗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睡梦中常常笑出声来。(比喻)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反语)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B项,从“抚摸”和“呵护”可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10.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取两句结成一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莫辞更坐弹一曲(白居易《琵琶行》)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渭城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参考答案: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

下联:与尔同销万古愁(2分)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对偶的修辞,对联要对偶,即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语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尤其要注意仄起平收(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一声或二声)。内容要相近或相反,要有关联。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博客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走在波浪小径上当代画家罗中立在设计四川美术学院时,在大门口铺设了一条波浪形的起伏小径。他说,希望用这条小径提醒学生,走在路上要专心脚下,人生路上要专心实干。我想,通往成功的路途必定是这样的一条波浪小径,唯有专心实干的建设者,才能一步步顺利地走过。的确,现实中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不和谐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让人义愤填膺,于是,在各种平台上,人们开始了对现实的种种批判。于是,我们看到,前有方舟子与人微博对骂,后有金星在电视秀上毒舌不断。这些批评,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没说或不敢说的话,大家看过了当然内心痛快,大呼过瘾。可痛快之后,现实并未有所改变。关注了多届气候大会。只见大会上各国代表唾沫横飞,痛斥全球变暖恶果,指责他国碳排放太多,批评对方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可最终从未达成实质性协议。气候大会俨然已变成“批判大会”,极端天气非但未见丝毫缓和,反而愈演愈烈。所以,我奉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