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9月起点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然而,日渐发展的城市,与纯真的大自然有了一层淡淡隔膜。都城内的诗人,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逄卖花》云:“逄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春天来到都城的讯息,是经由被卖的花朵传递到诗人那里的。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戴复古《都中冬日》的卖花书写,书写了都城客居的情境:“脱却鹴裘付酒家,忍寒图得醉京华。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典当衣裘,只图得一醉。幸而临安的冬季天气和暖,街头已有杏花叫卖。“昨日街头卖杏花”,不只是临安冬日的风景,同时也是对京华客子的抚慰。“忍寒图得醉京华”则有着江湖游士的辛酸无奈。对任职都城的士大夫而言,美丽的鲜花不但装点着他们的生活,也调整着他们的心态。《六一诗话》称:“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安慰着王事鞅掌的士大夫。杨万里《初夏清晓赴东宫讲堂,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众红半霎聊经眼,不枉皇州第二年。”都城花市的商品紧紧呼应着四季花时,让诗人不必执念于回归故园、退居乡里。花市让杨万里感受到了都城特有的繁华,也纾解了他渴盼回乡的寂寞。卖花书写中所折射的时序变换、所承载的客居心绪,是宋代作者对都城时间与空间的真切感知,是宋代作者对都城生活节奏的新鲜体验,更隐含着他们关于都城的新思考:该如何自处于都城之中?是在自我与都城的碰撞中伤感,还是努力融入都城生活的节奏?宋人的感受与思考,促使花卉买卖成为体察都城生活及世态人情的精妙视角,而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摘编自周剑之《花担上的帝京:宋代卖花诗词的都城感知及文学意蕴》)材料二:南宋都城临安,气候温暖,城市里面购买鲜花的非常多。宋代种花业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不仅买花的人多,而且购买的量也大,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在《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中形容道:“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篮买花,盈车载酒。”可以想象,在那明媚的春光下,一辆辆装满鲜花的马车从花园里出来,喧阗而又热闹。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使得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宋人家铉翁《上元夜》也写道:“沙河红烛暮争然,花市清箫夜彻天。”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成都则二月举办花市,尤以海棠花为最好;扬州的开明桥“春月有花市”,市上卖的芍药的价格有时会比洛阳牡丹还要贵。为了方便鲜花买卖,南宋政府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用于鲜花交易的花市。北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回忆北宋时的洛阳风俗。文中对当时人们赏花、购花的情景作出细致的描写。在鲜花开放之际,吸引了各方人士来到花圃,面对群芳,举杯畅饮,纵情放歌。暮色降临,花农们用竹笼小篮盛着鲜花来到花市“唱卖”。可见,北宋花市,当以夜间最为热闹。尤其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在火光交错间,鲜花争妍。这盛大美景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笔下的一幅美景。诗人文彦博曾夜游花市,在《游花市示之珍慕容》中写道:“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宛然。到肆千灯多闪铄,长廊万蕊斗鲜妍。”在灯光闪烁间,诗人夜游花市,故地重游,恍惚间,去年美景再现眼前。(摘编自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都城内的诗人,不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因此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B.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不仅装点了任职都城的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安慰了公事繁忙的他们。C.宋代作者对都城的真切感受与思考,使花卉成为了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D.宋代名城的花市各有特点,不仅有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的因素,更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文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都城的认识,赋予了卖花活动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意蕴。B.“帝城只卖担头枝”说明北宋都城只有流动性的花贩,因为轻巧的货品便于花贩走街串巷。C.无论是流动性的商贩,还是南宋政府专门设置的花市,都为宋人买花和赏花提供了便利。D.在宋代,买花赏花不是统治阶层或文人骚客的专利,而是普通人家也可兴之所至的事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刘言史《买花谣》B.“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戴复古《都中冬日》C.“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D.“年年二月卖花天,唯有小桃偏占先。”——梅尧臣《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4.引用论证在材料一、材料二中频繁使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是宋代卖花诗词代表性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卖花”的独特内涵。【答案】1.B2.B3.D4.①本文广泛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歌、散文、笔记、诗论等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本文引用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时,贴合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评点,使论证语言典雅有文采。5.①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春雨”“杏花”让诗人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②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处居室之内的诗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只凭耳中传来的雨声和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③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客京华”点明了诗人寓居的现状,诗人用“春雨”“杏花”构成的明媚春光为背景,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通过对宋代卖花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独特风貌和文化意蕴。材料一侧重于卖花在诗人心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卖花活动如何传递时令变换、牵动思乡情绪,并成为诗人感知城市节奏的方式。材料二则从社会经济角度,描述了宋代花市的繁荣景象及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有文学的细腻描绘,又有社会的宏观视角,共同勾勒出宋代城市的繁华与人文情怀。【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不能”说法绝对,原文中“未必”是“不一定”的意思。C.“花卉”偷换概念,原文是“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卖花”才是“事象”。而且“成为了”混淆时态,原文是“日渐”。D.“更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错误,文中只说“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没提到政府的扶持,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B.“只有”错,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而且前文提到“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可见还有其他的卖花形式,“只有”说法绝对。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是“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A.刘言史《买花谣》“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书写了贵族占有大量的金钱用于奢侈享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与批判。B.戴复古《都中冬日》“……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写的是冬日。C.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宫廷与市井,仿佛只有一墙之隔,真实勾勒出宋代都城内各阶层各行业互存共荣的画卷。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引用的论证效果的能力。可从引用论证的论证效果和论证语言的特点两个角度答题。①文本中,引用陈师道的诗论证“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引用戴复古的散文论证“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引用邵伯温的笔记论述宋代的花市,引用欧阳修的诗话论述美丽的鲜花装点、调整心情的作用。材料广泛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歌、散文、笔记、诗论等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等引文的赏析评点,凝练生动,典雅有文采,贴合相关诗文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首句“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这句话承上启下,可依此归纳两个答题要点:“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再结合诗歌中鲜明的视觉意象“春雨”“杏花”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展现的听觉感受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首句“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并结合陆游写作《临安春雨初霁》时的寓居身份归纳第三个答题要点即“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再结合关键词句“客京华”及明媚的春天背景的反衬作用分析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家大院(节选)于坚文家大院以前是状元文翰雨家的。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风水好,坐北朝南。石头好,院子的基础用的是象山上采来的花岗岩,花园里有灵璧石、太湖石、建水石、北溪石。材料好,全是紫安山的柚木。树好,桂花树、李子树、梅花树、樱花树……花好,牡丹、月季、茶花、绣球花、昙花……工好,晚清名匠高应美带着一班徒弟为他家雕刻了二十多道门,圆雕、高浮雕、低浮雕、阴刻、透雕、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八仙过海、岳母刺字、鹿鹤同春……①井水好,一口甜,另一口也甜。文家在大院里住了五代,到文小豪这一代,大门拆掉,拖拉机开了进来,拉坛坛罐罐、家具。外人纷纷涌进来住。辜正厷说:“旧房子嘛!你看看这些木头,都开裂了,咋个会值1800万。”中介文小豪说:“辜总,现在时兴投资老房子。用法国哲学家布迪厄的话来说,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它与商品房不同,不取决于市场,它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增值。”小豪眼睛亮堂堂,热情洋溢。“这个大院以前有个叫苏轼的诗人都写诗赞美过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辜正厷不知道诗人是什么人,他周围没有这种人,也不明白文小豪朗朗念出的这一串声音是什么意思,又耻于下问,怕失了自己的面子,姑且不懂装懂,只是若有所思地点头。小豪接着说:“这几年的大拆迁后,这种院子存量越来越少,增值空间相当大,远远超过商品房。”“哪个说呢?”“法国的布迪厄。”“哦,不敌饿,我听说过这个人,是不是魏村的?”“倒也不是,他住在法国。”辜正厷听到法国人都说文家大院要涨价,就动了心。辜正厷是个聪明人,小豪绕来绕去花言巧语说了这么一大堆,他听起来无非一个意思,这个院子要涨价。“来看房子的可不只是您一位呀,看看站在假山旁边的那位,也是来看房子的呢!”辜正厷是第一次进来,文家大院的门槛与别的房子不同,高高低低,过花厅前面那条门廊时,抬脚没抬到位,绊了一下,小豪一个箭步抢上来扶着。“1800万太便宜了,一块缅甸手镯的价么,一年就赚回来了。”辜正厷说。②墙上有个洞窗,有人隔墙冷笑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辜正厷听不懂这话,问小豪:“那是谁?”“子贡。也是来看房子的。”闲逛间,忽听得有人叫了一声:“美屋呵!”辜正厷听成“美国的屋”,不解其意。子贡随声从花厅出来,与辜正厷差点儿撞个满怀。点个头。辜正厷看不上此人。子贡,瘦,戴着眼镜。子贡也不注意他,径直对小豪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小豪说:“正是!正是。付全款的话,可以打七折。”小豪是文翰雨的后人之一,小时候曾经在大院里玩过,逮鸟掐花,逗狗摸鸡。文家人早已不住这个大院,小豪回来玩,说一声“这个院子本来是我家的”,住户们也就放他进去了。后来在云南大学读了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新世纪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上班。经理知道他这个背景,专门派他来为辜正厷介绍文家大院。辜正厷听见子贡说话,问小豪:“他是不是外国人?怎么一口外国话?”小豪说:“他是山东来的,也是来看房子。”“山东话我也不是完全听得懂呢。”子贡又说了一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辜正厷听不懂他说什么,暗暗骂了一句,有病!扭头对小豪说:“他买得起呵?”小豪说:“这个就不知道了。”子贡给辜正厷让路,说:“您先走。”这句辜正厷听懂了,也不客气,将子贡抛在身后,大步流星进了中院。走了几步就被迫慢下来,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它不像指头县普遍的钢筋水泥框架建筑,基本是直线构成,前进起来速度很快。文家大院是土木结构,手工打造,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小豪介绍道:“这就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的来历,它本来是一种处理建筑空间的手段。勾心斗角也是,你看那些斗拱的结构,就是勾心斗角,当然,心是木头心,角是木头角。四平八稳也是。”又指着一条大梁说:“你看上面那行字,光绪四十八年正月。”经过回廊,墙上有扇面形的窗子,窗子与窗子之间,镶嵌着一块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兰亭序》《醉翁亭记》《颜氏家训》《项脊轩志》等,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有一块刻着曲园居士俞樾的《留园记》:“出阁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蝇头小楷令他头晕。走着,厚实的脊背被风贴了一个花瓣。③一朵玉兰正开得狂妄,看见辜正厷肥头大耳,很不顺眼,一拳就打过去,正中脑门。辜正厷揩了揩说:“舒服。”小豪说:“文家大院一旦拥有,在指头县就没有人能和您比了。古之君子为己,今之君子为人。为人,就是要活给别人看,让他们服你。”辜正厷这辈子最在乎的事情就是“第一”。他是个和颜悦色的人,一大把怨气藏在骨子里,占了他92公斤体重的五分之一。他的怨气相当抽象,总是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爱,被他人认可。所以他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辜正厷回到售楼部,一屁股坐定,抿了口普洱。④“这个大院我拿下!”豪气冲天,就像一位司令。(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文家大院的石料、树木、花草等景观,突显了大院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文其高昂的价格埋下伏笔。B.小说中辜正厷和子贡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笑料百出,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暗示了文化与资本的冲突。C.辜正厷买下了文家大院,一方面是因为古宅在城市化进程中具备稀缺性与增值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D.小说用“文家大院”这座极具历史和文化寓意的古典住宅勾连起故事中的各色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微缩版的社会。7.关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两个短句“一口甜,另一口也甜”,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强调了井水的甜,增强了读者对这一信息的印象。B.句子②引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子贡的出场词,突出子贡的形象特点,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达效果。C.句子③中“狂妄”“肥头大耳”和“打过去”等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辜正厷与“玉兰”等大院风物的格格不入。D.句子④中“就像一位司令”运用比喻手法,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辜正厷趾高气扬的傲慢神态,也突出了他内心的怯懦自卑。8.作者给人物起名时,往往大有深意。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9.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答案】6.A7.B8.①“子贡”原本是孔子弟子的名字,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突显他好用古文、援引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衬辜正厷的浅薄无知。②从小说主旨上看,作者能更加自如地借“子贡”之口表达对文化与资本冲突的担忧。9.示例1:不可以删去。①这段内容用石碑勾连兰亭、醉翁亭、项脊轩、留园等历史名院,凸显出文家大院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营造了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②舒缓了情节节奏,照应前文“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慢慢欣赏,与后文辜正厷扭头就走的情节形成反差,使叙述张弛有度。③转移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在思考情节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辜正厷与文家大院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认识到文化与资本的冲突。④突出作者对辜正厷浅薄无知,无视文家大院文化价值这一行为的讽刺。示例2:可以删去。①删去后情节更加紧凑,“小豪介绍”与“小豪才说了两句”衔接紧密,与后文辜正厷扭头就走的情节照应。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凸显出辜正厷对文家大院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漠视。③降低阅读难度,使读者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小说的主旨。【解析】【导语】《文家大院》通过描写一座古老宅院的变迁,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社会的冲突。文家大院象征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辜正厷等人的出现则代表了当代人对物质利益的追逐。小说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展现了文化资本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处境,讽刺了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忽视和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整体风格幽默讽刺,发人深省。【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伏笔”错,文中为环境描写,能较为明显地得出后文其有高昂的价格的结论,这是为后续内容所做的“铺垫”。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A.“一口甜,另一口也甜”不是排比,是反复。C.“肥头大耳”不是拟人,这里本是描写辜正厷这个人的。D.不是比喻,是比较。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笔下的角色取名时,大多关涉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旨,学生可依此结合文本归纳答题要点。①从物形象看,“子贡”原本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的名字,得孔子真传,精通儒学。文中作者多次用“子贡”这个名字,并使之吟出很多儒家名句,以突显他好用古文、援引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他的话“辜正厷听不懂”,甚至认为子贡是外国人,反衬辜正厷的浅薄无知。②从小说主旨看,子贡说的话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些语言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暗刺辜正厷的傲慢、图利与文小豪的谄媚、逐利,表达对文化与资本冲突的担忧。【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闲笔”,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看似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实际上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答可以删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可以删去。①从内容上看,“回廊,墙上有扇面形的窗子,窗子与窗子之间,镶嵌着一块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兰亭序》《醉翁亭记》《颜氏家训》《项脊轩志》等,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有一块刻着曲园居士俞樾的《留园记》……”,这段内容用回廊墙上镶嵌着的石碑把文化名篇、名人以及兰亭、醉翁亭、项脊轩、留园等历史名院勾连起来,凸显出文家大院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营造了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②从情节上,前文提到“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手工打造,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接着文小豪给辜正厷介绍文家大院,后文有“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此处插入环境描写,让正常发展的情节节奏得以舒缓,前后照应,与后文“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蝇头小楷令他头晕”的情节形成反差,有张有弛,使文章松紧有度,收放自如。③从主旨上,文小豪建议辜正厷投资老房子,因为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而一介绍文化,辜正厷“扭头走了”,说明他关注的是资本,是盈利。此处描写转移了读者的视线,使读者随着情节进一步思考辜正厷与文家大院之间文化与资本的冲突。④从效果上,此处文家大院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辜正厷的不能欣赏,无法理解的浅薄无知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辜正厷无视文化价值,没有审美理念。可以删去。①从情节看,删去后情节更加紧凑,前文为“小豪介绍道……”,其后紧接“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这样的情节安排使文章前后衔接紧密,与辜正厷扭头就走形成照应。②从人物形象上,后文直接描述“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辜正厷一点也不掩饰对文家大院文化价值不感兴趣,他内心看重的是“利”,是“面子”,是让他人“瞧瞧”,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凸显出辜正厷对文家大院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漠视。③从主旨上,删除这一环境描写,就不必理解环境描写和前后内容及主旨的内在联系,降低阅读难度,使读者能更清晰感受人物,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小说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盎宜知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乡,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上书言军事,谒见上。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材料二: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郤。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苏轼《晁错论》,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袁盎具言吴A所以反B状C以错D故E独急斩F错以谢G吴兵乃可罢11.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副词,于是,就,与《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的“乃”意思不相同。B.治,研究,与《苏武传》“单于使卫律治其事”的“治”意思不相同。C.称,称述,称引,与《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的“称”意思相同。D.弱,使……变弱,削弱,与《过秦论》“会盟而谋弱秦”的“弱”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史认为要在事情没有爆发时处理才有效,现在处理没有益处,晁错也认为袁盎不应该有什么阴谋,所以他犹豫不决,错失处治袁盎的机会。B.晁错忠心护国,积极建言献策,维护国家利益,在孝文帝和景帝时期都曾上书请求削减诸侯封地势力以巩固君权,遭到诸侯们的反对和痛恨。C.晁错的父亲认为晁错的做法会招致杀身之祸,晁错坚持己见并不认同他父亲的观点,晁错的父亲死后,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叛。D.从前大禹治水的时候,他预料到治水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因而能够从容不迫地去治理水患,并最终取得了成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2)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郤。14.苏轼认为“错有以取之也”,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0.CEG11.C12.A13.(1)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2)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能够趁着君臣隔阂钻了空子。14.①苏轼认为晁错遭到杀身之祸有他自己的原因。②晁错未能准确预料强大七国起来反叛,当祸患发生时又不能像大禹治水一样从容不迫地去治理,最终导致失败。③晁错一心想保全自身,当七国反叛时,他主张让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京城,导致君臣离心,招致杀身之祸。【解析】【整体分析】材料一主要讲述晁错因建议削藩而引发七国叛乱的经过。晁错多次上书建议削藩,遭到诸侯们的反对。景帝时,七国以诛杀晁错为名反叛。晁父预料晁错的做法会有杀身之祸,选择自杀。最终晁错被杀以平息叛乱。事后,景帝对晁错表示遗憾。材料二是苏轼对晁错的评价,苏轼认为晁错虽然忠心为汉,谋划削弱诸侯,但由于过于激进,导致七国叛乱。【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袁盎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立即斩杀晁错向吴王谢罪,吴军才可能停止。“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主谓宾结构完整,主语是“袁盎”,谓语是“具言”,宾语是“吴所以反状”,应独立成句,所以C处断开;“以错故”,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的“独急斩错以谢吴”,所以E处断开;“独急斩错以谢吴”主语是省略了的“上”,谓语是“急斩”,宾语是“错”,目的状语是“以谢吴”,而“吴兵”是后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不同。副词,于是;/副词,竟然,表示惊讶或出乎意料。句意:皇上于是召袁盎进宫会见。/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B.正确,不同。研究;/处理、审理。句意:天下没有研究《尚书》人。/单于命令卫律审理他们叛乱的事。C.错误,不同。称述,称引;/称赞。句意:称引解说《尚书》。/先帝称赞他有才能。D.正确,相同。使……变弱,削弱。句意: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丞史认为要在事情没有爆发时处理才有效”错误,丞史认为事情还没有暴露出来,就惩治他,可能中断叛乱阴谋;而且“认为袁盎也不该有什么阴谋”是丞史的观点,不是晁错的观点。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及”,等到;第一个“衣”,动词,穿着;“斩东市”,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东市斩”,在东市把他处死。(2)“惟”,只;“固”,保全、巩固;“郤”,通“隙”,隔阂,嫌怨。【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先理解“错有以取之也”的意思,“错有以取之也”,即苏轼认为晁错遭到杀身之祸有他自己的原因。再分析其原因。苏轼先举大禹治水的例子,“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大禹能事先就预料,祸患发生时就可以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然后指出“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即晁错没有能够准确预料强大的七国起来反叛,当祸患发生时又不能像大禹治水一样从容不迫地去治理,最终导致失败。另外,苏轼还指出“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即晁错一心想保全自身,当七国反叛时,他主张让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京城,导致君臣离心,招致杀身之祸。参考译文材料一:吴楚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晁错对丞史说:“袁盎接收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他遮掩,说他不会反叛。现在反叛已成事实,我打算请求处治袁盎。他必当知道叛乱的阴谋。”丞史说:“事情还没有暴露出来,就惩治他,可能中断叛乱阴谋。现在叛军向西进发,惩办袁盎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袁盎也不该有什么阴谋。”晁错犹豫不决。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连夜去见窦婴,向他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上面前亲口对质。窦婴进宫向皇上报告了,皇上于是召袁盎进宫会见。袁盎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立即斩杀晁错向吴王谢罪,吴军才可能停止。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他那里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景帝即位后,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觐见皇上。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来使朝廷得到尊崇,这是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材料二: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也有晁错自己的原因。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能够趁着君臣隔阂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苏辙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备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写了欲喝酒助兴的游人和盛装的舞女,凸显观灯的热闹,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B.颈联和《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鳟空对月”句所抒发的情感类似。C.尾联“飞水湿归鞯”的细节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真实心境,把归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D.诗歌由月夜观灯的场景写到尾联描绘的深夜画面,由实到虚,衔接自然,余味悠长。16.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月减一分圆”表示上元日已过,照应题目“上元后一日”;②城头灯火璀璨,城里人家灯光万丈,让诗人感觉月的光辉也逊色了一分;③写月亏月盈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解析】【导语】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景,诗人通过对城头月亮、城里灯火、游人醉舞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了节日的欢愉和热闹。诗中既有对当下行乐的劝慰,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情感真挚,画面生动,余味悠长。【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错误。该句展现了上元节的热闹喜庆之景,表现出了诗人享受和珍惜当下的情感。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句含义及作用的能力。题目中有“上元后一日”,诗句“月减一分圆”是说月亮已不似十五之夜的圆了,表示上元节已过去,有照应题目的作用;再看后一句承接的诗句,“城里人家万炬然”,城头灯火璀璨,城里人家灯光万丈,在此绚烂的景象对比之下,月亮的光辉似乎都减少了一些;同时,客观的事件暗含作者的感情,“月减一分圆”是因为元宵节已过,月亮开始亏缺,时光已悄悄逝去,象征着欢乐的时光即将结束,诗人以观灯的热闹和因而引起的对月亮的感受表达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留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诗常“以阔境显孤危”,杜甫《登岳阳楼》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雄健笔力描写阔大景象,来凸显自己的孤独。(2)《种树郭橐驼传》让我们明白:如种树一样,父母若“爱之太恩”,每天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3)古代文学作品中“啸”字时常出现,可以表现傲然、潇洒等人生态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18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①在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中,②叙事策略基本上是写实的,③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④通过相对平实的一种眼光,⑤作家们发现乡村破败荒凉的根源。鲁迅《故乡》里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英雄的少年,每个意象无不纯美如梦;对照“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之类满目疮痍的现状,“乡愁”原来只是不可逼视的幻象。然而,在同一时期,村落仍在诗意的观照下,显露了令人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人性之美以及风土之美。沈从文在具有湘西风情的村落里,构建了一条渡船,渡给凭水依山的茶峒,给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河街以生机。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甲);历经岁月风雨的老船夫、一派真纯明净的翠翠、与人性较量的天保和傩送——船摆渡的是命运。他们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种植喜怒哀乐,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乙)。作家们所描写的乡村大多以自己的故乡为蓝本,经过记忆的筛选,掩盖了其中艰辛苦楚的成分,营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美丽原乡。在封建时代,人们习惯于从古典史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去认识中国;从村落开始,我们也慢慢能够从一个农民、一座村庄、一条河流等视角出发,去领悟这片博大的土地。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埋藏着中华民族A的遗传信息。村落是一条丝滑的彩带,一端扎系在人们身上,一端飘向文学梦乡。孙犁的文思飘荡在荷花淀里,沈从文一生走不出湘西凤凰的山村。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田园诗意的表达者,又是乡居生活的实践者。这是对中国乡村的一种文化自觉。它不是B,而是在旧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它力求在初始之地提炼出有益的精神元素,构建迥异于传统社会但具有相对恒定性的社会结构与人地关系。(有删改)18.文中第一段标有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句意。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请就文中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进行仿写,仿写句以“渡船”为本体。要求:使用暗喻修辞,且符合暗喻修辞特征,依照画线句结构进行仿写。21.请在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画波浪线的“种植喜怒哀乐”,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③把“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改成“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或“村落自然成了素材之一”。④把“通过相对平实的一种眼光”改成“通过一种相对平实的眼光”。19.甲:船摆渡的是生活乙:又开始酝酿春的黎明/希望/期盼20.渡船是一座移动的桥梁,一端连接翠翠的守候,一端牵系傩送的归期。/渡船是一座移动的桥梁,一端连接此岸的期盼,一端通向彼岸的希望。21.A:生生不息/源远流长B: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标新立异22.观点一可以使用,属于超常搭配,理由是:①“种植”本义是指在土地上培植植物,使其生长和繁殖,在这里和“喜怒哀乐”搭配,突破习惯的修饰与搭配,语言新颖生动。②化抽象为具体,“喜怒哀乐”本是无形的,在这里与“种植”搭配显得具体可感,表现了人们从容坦荡的胸怀和冷静的态度。③与后文照应,语意衔接紧密,符合语言逻辑。观点二不合语言逻辑,理由是:①“种植”一词后面一般与表示“实物”的名词搭配,如种植树木,种植蔬菜等,这里与抽象性词语搭配,不符合“种植”一词的搭配习惯。②“种植”虽是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动词,在生活里有意种植“喜乐”尚可,但种植“怒哀”背离了人的主观意图,不符合人的情感真实。【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不合逻辑,“最好的”和“之一”不能同时出现,可删掉“最好的”或“之一”。④“相对平实的一种”语序不当,定语的顺序一般是“属数动形名”,“一种”是数量类的定语,应该放在“相对平实”的前面,可改为“通过一种相对平实的眼光”。【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根据文后的“;”可知,前后两个句子形成并列关系。根据后文“——船摆渡的是命运”可知,甲处填写的句子应和“船摆渡的是命运”句子结构相同。根据前文“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可知,渡船装载了很多生活用品,描绘了一幅河上生活的忙碌图景,所以此处可填写“船摆渡的是生活”。乙处,根据前文“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可知,此处的语境是在写四季的流转变化,所以,在描述完冬季景象后,需要一个与春季相关的句子来延续四季的变化。根据“盛夏的果实”“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秋的金黄”可判定句子的主体结构为“春的……”,春天代表希望,所以可填写“又开始酝酿春的黎明/希望/期盼”。【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本题要求仿写句使用“暗喻修辞”。暗喻(隐喻)是将某物直接比作另一物,通过隐含方式表达其特征或属性,而不使用“像”“如”等明显的比喻词。仿写句子应以“渡船”为本体,模仿原句结构,保持句子的整体节奏和意境。整个句子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比喻句,第二部分是“一端……,一端……”,这种结构增加了句子的平衡感和对称美。仿写句应围绕渡船的“连接”特性展开,结合《边城》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可以考虑“翠翠的守候”和“傩送的归期”等意象,或更抽象地表达“此岸的期盼”和“彼岸的希望”。【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根据前文“埋藏着中华民族”和后文“遗传信息”可知,要填入的成语应该能够准确表达“中华民族的遗传信息”这个主语的性质或特点。这里的“遗传信息”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而是指文化、精神、习俗等方面的特质。因此,需要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力量的成语。可填入“生生不息”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根据后文“而是在旧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可知,所填写的词语意思应和“在旧有的土壤重新生成”构成对比关系。结合前文“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田园诗意的表达者,又是乡居生活的实践者。这是对中国乡村的一种文化自觉。”可知,文段强调“文化自觉”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填写的成语应该表示脱离了这种文化自觉,重新开始的意思。可填写“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或“标新立异”。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标新立异:原指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后来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结合“他们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种植喜怒哀乐,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可知,“种植喜怒哀乐”是对湘西村落居民生活状态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从逻辑角度来看,“种植”通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事物(如植物),而“喜怒哀乐”是抽象的情感,特别是将“种植”和“怒”“哀”搭配,显得不符合实际。情感的表达通常不符合植物的种植模式,尤其是负面情感的“种植”更显得不自然。考虑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种植”一词的本义是指在土地上培植植物,使其生长和繁殖。在这里,将“种植”与“喜怒哀乐”搭配,突破了习惯的修饰与搭配,形成了一种超常的语言表达。这种搭配使得语言显得新颖生动,增加了表达的独特性和艺术效果。“喜怒哀乐”本质上是无形的情感状态。通过与“种植”这种具体的动词搭配,使其看起来像是可以在“土地”上生长和繁殖的。这种转化使得读者可以更具体地理解情感的变化。“种植喜怒哀乐”与后文的描写相呼应。文中提到“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描述了村落中人们在四季变化中的生活和情感。这种描述与前述的“种植”相结合,形成了紧密的语意衔接,符合整体的语言逻辑。它表现了村落生活的变化和情感的积累,增强了文段的连贯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Ⅱ中辜正厷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杨绛却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辜正左:一生追求外界的认可,渴望成为他人眼中的“老大”,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杨绛:历经世事沧桑后明白,世界最终是属于自己的,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要活出真实的自我。材料对比鲜明,隐含着对两种人生态度的评判:对辜正左追求外在认可的否定。对杨绛“世界是自己的”的肯定。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瞧瞧”体现了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心理,带有强烈的外在导向性;“世界是自己的”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自足,无需依附于外界的评价;“与他人毫无关系”并非完全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个体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不被他人所左右。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分析辜正左和杨绛的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论证“世界是自己的,要活出真实的自我”这一观点;也可以从“自我认知”“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如何才能摆脱外界的束缚,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可从辜正左的“瞧瞧”切入,引出“依赖外界认可”这一路径。通过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如虚荣心、不安全感等,揭示其陷入“外在认可陷阱”的根源。接着,文章话锋一转,引出杨绛先生“与他人无关”的人生态度,将其作为“注重内在成长”这一路径的代表。可以通过分析其作品、人生经历等,展现其淡泊名利、专注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在对比两种路径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平衡内外在需求,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强调内在成长才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鼓励读者关注自身兴趣、发掘自身潜能,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我价值。文章结尾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悟进行升华,呼吁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盲目追求外在认可,活出真实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立意:1.活出真我,不必为他人而活。2.内在的价值远胜于外在的虚荣。3.肯定与认可,助力人生路。4.起于他人认可,终于自我认同。湖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9月起点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然而,日渐发展的城市,与纯真的大自然有了一层淡淡隔膜。都城内的诗人,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逄卖花》云:“逄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春天来到都城的讯息,是经由被卖的花朵传递到诗人那里的。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戴复古《都中冬日》的卖花书写,书写了都城客居的情境:“脱却鹴裘付酒家,忍寒图得醉京华。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典当衣裘,只图得一醉。幸而临安的冬季天气和暖,街头已有杏花叫卖。“昨日街头卖杏花”,不只是临安冬日的风景,同时也是对京华客子的抚慰。“忍寒图得醉京华”则有着江湖游士的辛酸无奈。对任职都城的士大夫而言,美丽的鲜花不但装点着他们的生活,也调整着他们的心态。《六一诗话》称:“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安慰着王事鞅掌的士大夫。杨万里《初夏清晓赴东宫讲堂,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众红半霎聊经眼,不枉皇州第二年。”都城花市的商品紧紧呼应着四季花时,让诗人不必执念于回归故园、退居乡里。花市让杨万里感受到了都城特有的繁华,也纾解了他渴盼回乡的寂寞。卖花书写中所折射的时序变换、所承载的客居心绪,是宋代作者对都城时间与空间的真切感知,是宋代作者对都城生活节奏的新鲜体验,更隐含着他们关于都城的新思考:该如何自处于都城之中?是在自我与都城的碰撞中伤感,还是努力融入都城生活的节奏?宋人的感受与思考,促使花卉买卖成为体察都城生活及世态人情的精妙视角,而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摘编自周剑之《花担上的帝京:宋代卖花诗词的都城感知及文学意蕴》)材料二:南宋都城临安,气候温暖,城市里面购买鲜花的非常多。宋代种花业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不仅买花的人多,而且购买的量也大,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在《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中形容道:“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篮买花,盈车载酒。”可以想象,在那明媚的春光下,一辆辆装满鲜花的马车从花园里出来,喧阗而又热闹。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使得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宋人家铉翁《上元夜》也写道:“沙河红烛暮争然,花市清箫夜彻天。”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成都则二月举办花市,尤以海棠花为最好;扬州的开明桥“春月有花市”,市上卖的芍药的价格有时会比洛阳牡丹还要贵。为了方便鲜花买卖,南宋政府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用于鲜花交易的花市。北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回忆北宋时的洛阳风俗。文中对当时人们赏花、购花的情景作出细致的描写。在鲜花开放之际,吸引了各方人士来到花圃,面对群芳,举杯畅饮,纵情放歌。暮色降临,花农们用竹笼小篮盛着鲜花来到花市“唱卖”。可见,北宋花市,当以夜间最为热闹。尤其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在火光交错间,鲜花争妍。这盛大美景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笔下的一幅美景。诗人文彦博曾夜游花市,在《游花市示之珍慕容》中写道:“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宛然。到肆千灯多闪铄,长廊万蕊斗鲜妍。”在灯光闪烁间,诗人夜游花市,故地重游,恍惚间,去年美景再现眼前。(摘编自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都城内的诗人,不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因此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B.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不仅装点了任职都城的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安慰了公事繁忙的他们。C.宋代作者对都城的真切感受与思考,使花卉成为了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D.宋代名城的花市各有特点,不仅有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的因素,更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文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都城的认识,赋予了卖花活动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意蕴。B.“帝城只卖担头枝”说明北宋都城只有流动性的花贩,因为轻巧的货品便于花贩走街串巷。C.无论是流动性的商贩,还是南宋政府专门设置的花市,都为宋人买花和赏花提供了便利。D.在宋代,买花赏花不是统治阶层或文人骚客的专利,而是普通人家也可兴之所至的事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刘言史《买花谣》B.“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戴复古《都中冬日》C.“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D.“年年二月卖花天,唯有小桃偏占先。”——梅尧臣《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4.引用论证在材料一、材料二中频繁使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是宋代卖花诗词代表性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卖花”的独特内涵。【答案】1.B2.B3.D4.①本文广泛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歌、散文、笔记、诗论等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本文引用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时,贴合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评点,使论证语言典雅有文采。5.①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春雨”“杏花”让诗人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②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处居室之内的诗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只凭耳中传来的雨声和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③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客京华”点明了诗人寓居的现状,诗人用“春雨”“杏花”构成的明媚春光为背景,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通过对宋代卖花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独特风貌和文化意蕴。材料一侧重于卖花在诗人心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卖花活动如何传递时令变换、牵动思乡情绪,并成为诗人感知城市节奏的方式。材料二则从社会经济角度,描述了宋代花市的繁荣景象及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有文学的细腻描绘,又有社会的宏观视角,共同勾勒出宋代城市的繁华与人文情怀。【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不能”说法绝对,原文中“未必”是“不一定”的意思。C.“花卉”偷换概念,原文是“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卖花”才是“事象”。而且“成为了”混淆时态,原文是“日渐”。D.“更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错误,文中只说“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没提到政府的扶持,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B.“只有”错,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而且前文提到“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可见还有其他的卖花形式,“只有”说法绝对。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是“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A.刘言史《买花谣》“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书写了贵族占有大量的金钱用于奢侈享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与批判。B.戴复古《都中冬日》“……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写的是冬日。C.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宫廷与市井,仿佛只有一墙之隔,真实勾勒出宋代都城内各阶层各行业互存共荣的画卷。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引用的论证效果的能力。可从引用论证的论证效果和论证语言的特点两个角度答题。①文本中,引用陈师道的诗论证“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引用戴复古的散文论证“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引用邵伯温的笔记论述宋代的花市,引用欧阳修的诗话论述美丽的鲜花装点、调整心情的作用。材料广泛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歌、散文、笔记、诗论等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等引文的赏析评点,凝练生动,典雅有文采,贴合相关诗文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首句“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这句话承上启下,可依此归纳两个答题要点:“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再结合诗歌中鲜明的视觉意象“春雨”“杏花”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展现的听觉感受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首句“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并结合陆游写作《临安春雨初霁》时的寓居身份归纳第三个答题要点即“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再结合关键词句“客京华”及明媚的春天背景的反衬作用分析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家大院(节选)于坚文家大院以前是状元文翰雨家的。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风水好,坐北朝南。石头好,院子的基础用的是象山上采来的花岗岩,花园里有灵璧石、太湖石、建水石、北溪石。材料好,全是紫安山的柚木。树好,桂花树、李子树、梅花树、樱花树……花好,牡丹、月季、茶花、绣球花、昙花……工好,晚清名匠高应美带着一班徒弟为他家雕刻了二十多道门,圆雕、高浮雕、低浮雕、阴刻、透雕、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八仙过海、岳母刺字、鹿鹤同春……①井水好,一口甜,另一口也甜。文家在大院里住了五代,到文小豪这一代,大门拆掉,拖拉机开了进来,拉坛坛罐罐、家具。外人纷纷涌进来住。辜正厷说:“旧房子嘛!你看看这些木头,都开裂了,咋个会值1800万。”中介文小豪说:“辜总,现在时兴投资老房子。用法国哲学家布迪厄的话来说,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它与商品房不同,不取决于市场,它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增值。”小豪眼睛亮堂堂,热情洋溢。“这个大院以前有个叫苏轼的诗人都写诗赞美过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辜正厷不知道诗人是什么人,他周围没有这种人,也不明白文小豪朗朗念出的这一串声音是什么意思,又耻于下问,怕失了自己的面子,姑且不懂装懂,只是若有所思地点头。小豪接着说:“这几年的大拆迁后,这种院子存量越来越少,增值空间相当大,远远超过商品房。”“哪个说呢?”“法国的布迪厄。”“哦,不敌饿,我听说过这个人,是不是魏村的?”“倒也不是,他住在法国。”辜正厷听到法国人都说文家大院要涨价,就动了心。辜正厷是个聪明人,小豪绕来绕去花言巧语说了这么一大堆,他听起来无非一个意思,这个院子要涨价。“来看房子的可不只是您一位呀,看看站在假山旁边的那位,也是来看房子的呢!”辜正厷是第一次进来,文家大院的门槛与别的房子不同,高高低低,过花厅前面那条门廊时,抬脚没抬到位,绊了一下,小豪一个箭步抢上来扶着。“1800万太便宜了,一块缅甸手镯的价么,一年就赚回来了。”辜正厷说。②墙上有个洞窗,有人隔墙冷笑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辜正厷听不懂这话,问小豪:“那是谁?”“子贡。也是来看房子的。”闲逛间,忽听得有人叫了一声:“美屋呵!”辜正厷听成“美国的屋”,不解其意。子贡随声从花厅出来,与辜正厷差点儿撞个满怀。点个头。辜正厷看不上此人。子贡,瘦,戴着眼镜。子贡也不注意他,径直对小豪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小豪说:“正是!正是。付全款的话,可以打七折。”小豪是文翰雨的后人之一,小时候曾经在大院里玩过,逮鸟掐花,逗狗摸鸡。文家人早已不住这个大院,小豪回来玩,说一声“这个院子本来是我家的”,住户们也就放他进去了。后来在云南大学读了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新世纪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上班。经理知道他这个背景,专门派他来为辜正厷介绍文家大院。辜正厷听见子贡说话,问小豪:“他是不是外国人?怎么一口外国话?”小豪说:“他是山东来的,也是来看房子。”“山东话我也不是完全听得懂呢。”子贡又说了一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辜正厷听不懂他说什么,暗暗骂了一句,有病!扭头对小豪说:“他买得起呵?”小豪说:“这个就不知道了。”子贡给辜正厷让路,说:“您先走。”这句辜正厷听懂了,也不客气,将子贡抛在身后,大步流星进了中院。走了几步就被迫慢下来,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它不像指头县普遍的钢筋水泥框架建筑,基本是直线构成,前进起来速度很快。文家大院是土木结构,手工打造,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小豪介绍道:“这就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的来历,它本来是一种处理建筑空间的手段。勾心斗角也是,你看那些斗拱的结构,就是勾心斗角,当然,心是木头心,角是木头角。四平八稳也是。”又指着一条大梁说:“你看上面那行字,光绪四十八年正月。”经过回廊,墙上有扇面形的窗子,窗子与窗子之间,镶嵌着一块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兰亭序》《醉翁亭记》《颜氏家训》《项脊轩志》等,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有一块刻着曲园居士俞樾的《留园记》:“出阁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蝇头小楷令他头晕。走着,厚实的脊背被风贴了一个花瓣。③一朵玉兰正开得狂妄,看见辜正厷肥头大耳,很不顺眼,一拳就打过去,正中脑门。辜正厷揩了揩说:“舒服。”小豪说:“文家大院一旦拥有,在指头县就没有人能和您比了。古之君子为己,今之君子为人。为人,就是要活给别人看,让他们服你。”辜正厷这辈子最在乎的事情就是“第一”。他是个和颜悦色的人,一大把怨气藏在骨子里,占了他92公斤体重的五分之一。他的怨气相当抽象,总是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爱,被他人认可。所以他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辜正厷回到售楼部,一屁股坐定,抿了口普洱。④“这个大院我拿下!”豪气冲天,就像一位司令。(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文家大院的石料、树木、花草等景观,突显了大院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文其高昂的价格埋下伏笔。B.小说中辜正厷和子贡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笑料百出,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暗示了文化与资本的冲突。C.辜正厷买下了文家大院,一方面是因为古宅在城市化进程中具备稀缺性与增值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D.小说用“文家大院”这座极具历史和文化寓意的古典住宅勾连起故事中的各色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微缩版的社会。7.关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两个短句“一口甜,另一口也甜”,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强调了井水的甜,增强了读者对这一信息的印象。B.句子②引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子贡的出场词,突出子贡的形象特点,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达效果。C.句子③中“狂妄”“肥头大耳”和“打过去”等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辜正厷与“玉兰”等大院风物的格格不入。D.句子④中“就像一位司令”运用比喻手法,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辜正厷趾高气扬的傲慢神态,也突出了他内心的怯懦自卑。8.作者给人物起名时,往往大有深意。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9.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答案】6.A7.B8.①“子贡”原本是孔子弟子的名字,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突显他好用古文、援引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衬辜正厷的浅薄无知。②从小说主旨上看,作者能更加自如地借“子贡”之口表达对文化与资本冲突的担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健身中心会员健身器材保养与维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保安服务标准化管理与考核合同3篇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器零部件安装与维修合同3篇
- 2025年全自动精密贴片机项目发展计划
- 2025版远程驾驶拉水运输合同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合作3篇
- 2025年酒店客房清洁用品供应与售后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防水建筑材料购销合同范本解读3篇
- 二零二五年度PE管材生产设备进出口贸易合同2篇
- 2024年电机设备购销协议模板详解版B版
- 2025版酒吧驻场艺人劳务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生产项目建议书
- 幼儿园幼儿教育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 屋面彩钢板檩条安装施工方案
- 病例讨论麻醉科PPT课件
- EBZ220A掘进机幻灯片
- 集体跳绳赛规则
- 煤矿调度工作培训内容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
- 1、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自查制度(学校食堂)
- SCH系列通径壁厚对照表
- 四氯化硅的提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