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自动化技术指南TOC\o"1-2"\h\u3456第1章工业自动化基础 3244961.1自动化技术概述 36441.2工业自动化系统架构 3193411.3自动化设备与元件 48917第2章控制系统与原理 4289362.1控制系统基础 422322.1.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4326372.1.2控制系统的分类 5214102.2经典控制理论 561482.2.1传递函数 525232.2.2频域分析法 5130762.2.3根轨迹法 5184622.3现代控制理论 5286892.3.1状态空间法 6141942.3.2状态反馈和观测器设计 616212.3.3最优控制理论 617035第3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629353.1传感器技术概述 639593.1.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84153.1.2传感器的分类 6100783.1.3传感器的功能评价 7273693.2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7178253.2.1温度传感器 715673.2.2压力传感器 7206403.2.3流量传感器 749543.2.4位移传感器 7209663.2.5光电传感器 7311733.3执行器原理与应用 8124363.3.1电动执行器 8138433.3.2气动执行器 8184953.3.3液压执行器 821643.3.4电磁执行器 819463.3.5伺服执行器 87939第4章电气控制系统 8239794.1电气控制基础 822384.1.1电气控制概述 8126274.1.2控制元件的功能与分类 8238944.1.3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 8159904.2常用电气控制元件 9103194.2.1开关 9197184.2.2继电器 9231134.2.3接触器 965874.2.4控制器 9228884.3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9177314.3.1设计原则 9210524.3.2设计步骤 915764.3.3设计注意事项 913456第5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10314305.1PLC概述 10256085.2PLC的硬件与软件系统 1092175.2.1硬件系统 1088385.2.2软件系统 1057895.3PLC编程与应用 1110900第6章变频调速与伺服控制 1182956.1电机调速技术概述 11252096.1.1电机调速技术分类 11183186.1.2电机调速技术原理 1252836.1.3电机调速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12322196.2变频器工作原理与应用 12165076.2.1变频器工作原理 12283396.2.2变频器应用 13284006.3伺服控制系统 13179186.3.1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1341486.3.2伺服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3326156.3.3伺服控制系统应用 1321629第7章工业通信与网络 1422027.1工业通信基础 14163397.1.1基本概念 1457347.1.2通信协议 14310167.1.3通信技术 14194307.2现场总线技术 1459627.2.1基本概念 1431197.2.2技术特点 146397.2.3应用实例 15209987.3工业以太网 15306517.3.1基本原理 1517097.3.2技术特点 15253017.3.3应用场景 1522482第8章工业技术 15120778.1工业概述 15199918.2工业的结构与原理 15272868.2.1结构组成 15125048.2.2工作原理 16134448.3工业编程与应用 16269018.3.1编程方法 169838.3.2应用领域 1625764第9章智能制造与物联网 16174449.1智能制造概述 16195059.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特点 17126079.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17292209.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7266839.2.1物联网技术架构 182089.2.2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1858779.3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89069.3.1工业大数据的特点 1811999.3.2云计算在工业大数据中的应用 1828871第10章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 192082710.1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19990910.1.1设计原则 192056410.1.2设计方法 192704610.2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192497710.2.1设备安装 192325510.2.2设备调试 20150910.3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202107110.3.1系统维护 20352510.3.2系统优化 20第1章工业自动化基础1.1自动化技术概述自动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传感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制造过程及管理过程的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自动优化和自动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它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生产安全。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2工业自动化系统架构工业自动化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控制层:主要包括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控制和调整。(2)管理层:主要包括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调度和优化。(3)信息层: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实现企业级的信息整合、协同工作和决策支持。(4)网络通信层:通过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技术,实现各层次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1.3自动化设备与元件自动化设备与元件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传感器:用于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等。(2)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如电动机、气动装置、液压装置等。(3)控制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嵌入式控制器等。(4)人机界面(HMI):提供人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如触摸屏、显示器等。(5)通信设备:实现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如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等。(6)工业:用于完成各种重复性、高强度和高危险性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7)其他辅助设备:如电源设备、保护设备、报警设备等,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第2章控制系统与原理2.1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理过程进行调节和优化,以达到预期的功能指标。本节将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入手,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2.1.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对被控对象的输出变量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执行器对被控对象的输入变量进行调整,以使输出变量能够跟踪或逼近期望的目标值。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2.1.2控制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1)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系统不考虑被控对象的输出反馈,而闭环控制系统则将输出反馈作为控制器输入的一部分。(2)线性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线性控制系统遵循叠加原理和齐次性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具备这些特性。(3)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连续控制系统中的变量是连续变化的,而离散控制系统中的变量仅在离散时刻发生变化。2.2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线性定常系统的控制问题,以传递函数为基本数学工具,通过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等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和设计。2.2.1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将复杂的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表达式。传递函数的表示方法为:G(s)=Y(s)/U(s)其中,s为拉普拉斯变换的复变量,U(s)和Y(s)分别为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2.2.2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对系统功能进行评价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幅频特性:描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增益。(2)相频特性:描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3)奈奎斯特准则: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准则。2.2.3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分析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另一种方法,通过绘制系统闭环极点的变化轨迹,研究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稳定性。2.3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状态空间法为基本数学工具,研究线性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2.3.1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将系统的动态特性描述为一组状态变量的微分方程,通过分析状态变量的演化过程,对系统功能进行评估和设计。2.3.2状态反馈和观测器设计状态反馈是指将系统的状态变量反馈到控制器中,以提高系统功能。观测器设计则是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估计不可测量的状态变量。2.3.3最优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旨在寻找使系统功能指标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等方法。通过以上介绍,本章对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理论在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第3章传感器与执行器3.1传感器技术概述传感器作为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各种物理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以便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处理电路及输出接口等。本章将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3.1.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效应,将非电量的物理量转换为电量,从而实现信息的检测。常见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光电效应、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等。3.1.2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用途和输出信号等不同特点,可以将传感器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传感器:利用物理效应进行检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2)化学传感器:利用化学效应进行检测,如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3)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材料进行检测,如生物电传感器、生物化学传感器等;(4)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进行检测,如光强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5)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作为敏感元件进行检测,如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应变传感器等。3.1.3传感器的功能评价传感器的功能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灵敏度:表示传感器对被测量物理量的响应程度;(2)线性度:表示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3)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输出信号的稳定性;(4)精度:表示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5)分辨率:表示传感器能够分辨的最小输入物理量;(6)响应时间:表示传感器从接收输入信号到输出稳定信号所需的时间;(7)可靠性:表示传感器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概率。3.2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在实际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用合适的传感器。以下介绍几种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3.2.1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生物医疗等领域。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阻、热电偶、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等。3.2.2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中的压力测量与控制,如流体压力、气体压力等。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压电式、电容式、应变式等。3.2.3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常见的流量传感器有电磁式、超声波式、涡街式等。3.2.4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等领域。常见的位移传感器有电感式、电容式、磁电式等。3.2.5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广泛应用于物体检测、计数、位置控制等场景。常见的光电传感器有反射式、对射式、透过式等。3.3执行器原理与应用执行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其功能是根据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控制。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执行器及其原理与应用。3.3.1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是利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减速器、传动机构等驱动执行元件实现运动。常见的电动执行器有电动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等。3.3.2气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通过气动马达、气缸等驱动执行元件。气动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3.3.3液压执行器液压执行器是利用液体作为动力源,通过液压泵、液压缸等驱动执行元件。液压执行器具有输出力大、运动平稳等特点,适用于重载、高精度场合。3.3.4电磁执行器电磁执行器是利用电磁效应产生磁力,驱动执行元件运动。常见的电磁执行器有电磁铁、电磁阀等,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电磁锁等场景。3.3.5伺服执行器伺服执行器是一种高精度、高响应的执行器,具有位置、速度、力矩等控制功能。伺服执行器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高精度控制领域。第4章电气控制系统4.1电气控制基础4.1.1电气控制概述电气控制技术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自动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元件、控制电路和被控对象组成。4.1.2控制元件的功能与分类控制元件是电气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开关、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器等。它们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启动、停止、反转、调速等操作。4.1.3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控制电路是电气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主要负责将控制信号传递给被控对象。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控制元件的不同组合和连接方式,实现对被控对象动作的精确控制。4.2常用电气控制元件4.2.1开关开关是电气控制系统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元件,主要包括刀开关、按钮开关、行程开关等。它们具有断开或接通电路的功能。4.2.2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作用于机械触点,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目的。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实现信号的放大、转换和隔离。4.2.3接触器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具有较大的触点容量,用于频繁接通和断开电路。接触器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照明控制等领域。4.2.4控制器控制器是电气控制系统中用于调节和稳定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元件,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压力控制器等。4.3电气控制电路设计4.3.1设计原则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便于维修和操作。同时应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4.3.2设计步骤(1)确定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2)选择合适的控制元件;(3)绘制控制电路图;(4)进行电路仿真和调试;(5)确定最终设计方案。4.3.3设计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控制元件,保证其功能满足系统要求;(2)电气控制电路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3)保证控制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误操作;(4)考虑控制系统的工作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注重电路的布线及布局,便于维修和调试。第5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5.1PLC概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它采用可编程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编制的控制逻辑、运算程序和系统参数,并能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PLC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编程灵活、扩展方便等优点,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有力支持。5.2PLC的硬件与软件系统5.2.1硬件系统PLC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I/O)、通信接口、电源模块等。(1)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用户程序、控制I/O模块以及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2)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编制的控制逻辑、运算程序和系统参数。主要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3)输入/输出模块(I/O):负责将外部信号转换为PLC内部信号,或将PLC内部信号转换为外部信号,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4)通信接口:用于实现PLC与其他设备或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5)电源模块:为PLC各部分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5.2.2软件系统PLC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系统软件:负责管理PLC的硬件资源,提供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解释器等基础功能。(2)应用软件:用于编写用户控制逻辑和程序,包括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功能块图等)和编程工具。5.3PLC编程与应用PLC编程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关键环节。PLC编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控制需求:明确控制目标、输入输出信号、控制逻辑等。(2)选择编程语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功能块图等。(3)编写控制程序:利用编程软件,按照控制需求编写控制程序。(4)调试与优化:将编写好的程序到PLC中,进行现场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PLC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机床控制、生产线自动化、电力系统、楼宇自动化等。其主要应用领域如下:(1)开关量控制:实现各种开关量的逻辑控制,如启动、停止、互锁等。(2)模拟量控制: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监测与控制。(3)运动控制: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如定位、速度控制等。(4)通信与联网:实现PLC与其他设备或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5)数据处理与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第6章变频调速与伺服控制6.1电机调速技术概述电机调速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根据生产过程的需求,调整电机的工作速度,从而实现高效、精确的控制。电机调速技术具有节能、降耗和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本节将简要介绍电机调速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6.1.1电机调速技术分类电机调速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电阻调速:通过改变电机绕组的附加电阻,实现调速目的。该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能效较低,适用于小功率电机。(2)电磁调速:通过调节电机励磁电流,改变电机转速。该调速方法具有较好的调速功能,但系统复杂,适用于大功率电机。(3)变频调速: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实现电机转速的调节。该技术具有调速范围宽、调速精度高、能效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机。(4)伺服控制: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精确控制。伺服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高精度控制场合。6.1.2电机调速技术原理电机调速技术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电磁力以及电机动力学等方面。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调速技术原理:(1)电阻调速:通过改变电机绕组的附加电阻,影响电机的输入电压和电流,从而改变电机的转矩和转速。(2)电磁调速:通过调节电机励磁电流,改变电机磁场的强度,进而影响电机的转速。(3)变频调速:根据电机转速与供电频率的关系,通过调节供电频率,实现电机转速的调节。(4)伺服控制:通过位置、速度等反馈信号,对电机进行精确控制,使电机输出满足特定要求。6.1.3电机调速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电机调速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生产线调速:根据生产速度需求,对输送带、分拣机等设备进行调速,提高生产效率。(2)控制:通过伺服控制技术,实现对各关节的精确控制,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3)恒压供水: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水泵的恒压供水,节能效果显著。(4)风机、泵类负载控制:通过变频调速,实现风机、泵类负载的流量、压力控制,节能降耗。6.2变频器工作原理与应用6.2.1变频器工作原理变频器(Inverter)是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将固定频率的交流电源转换为可调频率的交流电源,从而实现电机调速。变频器主要由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及控制电路组成。(1)整流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2)滤波器:对整流后的直流电源进行滤波,提高电源质量。(3)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频率的交流电源。(4)控制电路:根据给定信号,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实现电机转速的调节。6.2.2变频器应用变频器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调速:通过调节变频器输出频率,实现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2)节能:根据负载需求,自动调节电机转速,降低能耗。(3)软启动:减小电机启动时的冲击电流,降低对电网的冲击。(4)保护功能:具有过流、过压、欠压等保护功能,提高电机运行的安全性。6.3伺服控制系统6.3.1伺服控制系统概述伺服控制系统(ServoControlSystem)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精确控制。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反馈装置及控制算法组成。6.3.2伺服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伺服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如下:(1)控制器:根据给定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2)伺服驱动器:接收控制信号,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3)伺服电机:根据驱动器指令,输出相应的转速和位置。(4)反馈装置:实时监测电机转速和位置,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控制器。(5)控制算法: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信号,使电机输出满足要求。6.3.3伺服控制系统应用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实现对各关节的精确控制,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2)数控机床:实现对机床轴运动的精确控制,提高加工精度。(3)位置控制:实现对物体位置的高精度控制,如激光切割、焊接等。(4)速度控制: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如风力发电、电梯等。第7章工业通信与网络7.1工业通信基础工业通信作为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各个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关键任务。本节将从工业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协议和通信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7.1.1基本概念工业通信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通信介质、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速率等。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工业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7.1.2通信协议工业通信协议包括Modbus、Profibus、CAN、TCP/IP等,它们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错误检测等标准。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对于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7.1.3通信技术工业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RS485等,具有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具有安装便捷、灵活性强等优点。7.2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种重要通信技术,主要用于连接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本节将介绍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和应用实例。7.2.1基本概念现场总线是一种用于实现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它具有全分布式、数字通信、多节点、实时性等特点。7.2.2技术特点现场总线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简化了控制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成本;(2)实现了设备间的数字通信,提高了通信速率和可靠性;(3)支持多节点通信,便于系统扩展;(4)具有实时性,满足工业现场对通信速度的要求。7.2.3应用实例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Profibus、FoundationFieldbus、LonWorks等。这些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石油化工、制造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7.3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是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以太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兼容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本节将介绍工业以太网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7.3.1基本原理工业以太网基于IEEE802.3标准,采用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实现工业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7.3.2技术特点工业以太网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速传输:提供10Mbps、100Mbps、1000Mbps等不同速率的传输;(2)良好的兼容性:与商业以太网技术兼容,便于集成;(3)抗干扰能力强: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环境;(4)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Modbus/TCP等。7.3.3应用场景工业以太网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过程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如生产线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大数据传输等场景。通过工业以太网,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通信,提高生产效率。第8章工业技术8.1工业概述工业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工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完成多种任务,包括焊接、装配、搬运、喷涂等。本章主要介绍工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指标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8.2工业的结构与原理8.2.1结构组成工业通常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和辅助设备五部分组成。(1)执行机构:负责完成各种作业任务,包括臂部、手腕和末端执行器。(2)驱动系统: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执行机构完成指定动作。(3)控制系统: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调度和监控。(4)传感器系统:用于检测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反馈。(5)辅助设备:包括工具、夹具、输送设备等,用于协助完成特定任务。8.2.2工作原理工业通过控制系统接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实时调整执行机构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保证任务的精确完成。8.3工业编程与应用8.3.1编程方法工业编程方法主要包括示教编程和离线编程。(1)示教编程:通过操作人员的现场示教,记录的运动轨迹和姿态,程序。(2)离线编程:在计算机上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编程,程序,然后到控制系统中。8.3.2应用领域工业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制造业:焊接、装配、搬运、喷涂、打磨等。(2)电子电器行业:芯片贴片、插件、检测等。(3)食品行业:包装、搬运、切割等。(4)医疗领域:手术辅助、康复训练等。(5)危险环境:核辐射、化学污染等环境下的作业。通过本章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工业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第9章智能制造与物联网9.1智能制造概述智能制造是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灵活和智能。智能制造通过集成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9.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制造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通过集成计算、通信、控制、传感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设备、制造过程、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其主要特点包括:(1)高度自动化: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设备、等替代人工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2)数据驱动:智能制造依赖于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3)实时性: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快速响应各类异常情况。(4)自适应:智能制造系统能够根据生产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生产策略。(5)网络化:智能制造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协同效率。9.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智能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1)智能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视觉系统等,实现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2)智能决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3)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器、执行器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4)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协同效率。(5)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生产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优化生产过程提供依据。9.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是指通过感知设备、传输设备、计算设备等,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9.2.1物联网技术架构物联网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标签等设备,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信息采集。(2)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和分发。(3)应用层: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各类应用系统,实现对物联网数据的利用。9.2.2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1)设备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精密零件加工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美容SPA加盟店合同合同版
- 2024年铁路快运包裹服务协议条款版B版
- 2025版精装修住宅项目施工监理合同范本
- 2024年版权质押合同质押权具体规定
- 2024年特色民宿物业托管服务合同示范3篇
- 2024年瓷砖买卖协议
- 2024年版实习生合作协议细则版
- 2024年股权转让协议:合伙人退出公司规定
- 2024年租赁购买协议:商业房产
- 2024届安徽省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 宣城消防钢楼梯施工方案
-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二
- IPC-7530A-2017 CN群焊工艺温度曲线指南(再流焊和波峰焊)
-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
- 石关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汇编
- 医院医务科科长岗位竞聘答辩PPT课件(带内容)
- 2023年华侨、港澳、台联考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快上来吧要开车了课件
- 非织造学讲义(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