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技术指南_第1页
有机农业技术指南_第2页
有机农业技术指南_第3页
有机农业技术指南_第4页
有机农业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农业技术指南TOC\o"1-2"\h\u27802第一章有机农业生产基础 210041.1有机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2283531.1.1有机农业的概念 2254261.1.2有机农业的特点 2205161.2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 3115361.2.1国际有机农业发展历程 3254231.2.2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历程 3296871.3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 362741.3.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354491.3.2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3219971.3.3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3195911.3.4土壤肥力维护原则 3263281.3.5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 326237第二章有机肥料应用技术 3248232.1有机肥料种类与作用 455652.1.1有机肥料种类 465262.1.2有机肥料作用 4153442.2有机肥料制备与施用方法 4203992.2.1有机肥料制备 4221742.2.2有机肥料施用方法 484402.3有机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529543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5150633.1土壤性质与土壤健康管理 5283463.2土壤改良方法 584883.3土壤培肥技术 66542第四章有机作物栽培技术 7213764.1作物种类选择 714554.2有机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7129944.3有机作物病虫害防治 730103第五章生物防治技术 8205095.1生物防治原理与方法 851025.2天敌昆虫利用 8227855.3微生物防治技术 930756第六章有机农业环境保护 9122516.1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 9268186.2农药残留与防治 10326646.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4455第七章有机农产品质量保障 11184857.1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 11208787.2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 1153567.3有机农产品认证 1212935第八章有机农业信息化管理 12206748.1农业信息化概述 12180068.2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 1252488.2.1物联网技术 12323268.2.2农业遥感技术 12249148.2.3农业大数据技术 13162568.2.4农业电子商务 1355528.3农业大数据与有机农业 13278748.3.1土壤质量监测 1356908.3.2作物生长监测 1363648.3.3农业灾害预警 13129638.3.4农产品市场分析 1326424第九章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 13202049.1有机农业政策概述 1496999.2有机农业法规体系 14234199.3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147471第十章有机农业推广与服务 151505110.1有机农业推广模式 152335610.2有机农业技术培训 152708610.3有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6第一章有机农业生产基础1.1有机农业的概念与特点1.1.1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2有机农业的特点(1)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2)土壤肥力维护:通过轮作、绿肥、堆肥等方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3)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农业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作物品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农产品品质提升:有机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品质较高,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5)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注重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1.2.1国际有机农业发展历程有机农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农业科学家开始关注化学农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有机农业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有机农业已成为全球性的农业生产方式,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有机农业标准和政策,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1.2.2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依靠出口市场。进入21世纪,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视,有机农业在国内市场逐渐得到关注。我国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有机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3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1.3.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3.2资源循环利用原则有机农业提倡资源循环利用,通过轮作、堆肥、绿肥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3.3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有机农业要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作物品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4土壤肥力维护原则有机农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护土壤肥力。1.3.5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有机农业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把控农产品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品质。第二章有机肥料应用技术2.1有机肥料种类与作用2.1.1有机肥料种类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及生活废弃物等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作用转化而成的肥料。根据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有机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动物性有机肥料:包括动物粪便、动物残骸、蚕沙、骨粉等。(2)植物性有机肥料:包括农作物秸秆、绿肥、树叶、锯末等。(3)微生物有机肥料:包括微生物发酵肥料、生物有机肥等。(4)有机废弃物肥料:包括城市污泥、食品废弃物、生活污水等。2.1.2有机肥料作用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2)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3)促进微生物活动: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是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4)减轻土壤污染:有机肥料可以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轻土壤污染。2.2有机肥料制备与施用方法2.2.1有机肥料制备有机肥料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收集:根据有机肥料的种类,收集相应的原料。(2)预处理:对原料进行破碎、晾晒等预处理,以便于微生物分解。(3)发酵: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4)后处理:发酵完成后,对有机肥料进行筛分、混合、造粒等处理,使其达到施用要求。2.2.2有机肥料施用方法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将有机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作为基肥。(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求,适时施用有机肥料。(3)叶面喷施:将有机肥料稀释后,喷施于作物叶片,补充作物营养。2.3有机肥料施用量的确定有机肥料施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确定施肥量。(2)土壤肥力: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调整有机肥料的施用量。(3)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不同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应根据肥料营养成分确定施用量。(4)环境条件:考虑气候、土壤湿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有机肥料的最佳施用量。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3.1土壤性质与土壤健康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性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了解土壤性质对于土壤健康管理。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度、容重等。质地指土壤中不同粒级颗粒的组成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结构指土壤颗粒之间的团聚状况,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反映土壤的紧实程度。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矿物质含量等。pH值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阳离子交换量反映土壤的保肥能力,矿物质含量则直接影响土壤的供肥能力。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健康管理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持和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深耕松土、保持土壤水分、防治土壤侵蚀、控制土壤污染等。3.2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改良是指针对土壤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1)物理改良法:包括深耕松土、客土改良、砂土改良等。深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客土改良是将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转移到贫瘠土壤上,提高土壤肥力;砂土改良是通过添加有机物料、黏土等,改善砂土的保水、保肥能力。(2)化学改良法:包括施用石灰、磷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施用石灰可以调节土壤pH值,提高养分的有效性;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3)生物改良法:包括种植绿肥、接种微生物菌剂等。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转化。3.3土壤培肥技术土壤培肥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培肥技术:(1)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2)秸秆还田:将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或堆肥后施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3)绿肥种植:在轮作周期中,安排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4)地膜覆盖:在地表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生长。(5)保护性耕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6)水肥一体化: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以上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为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四章有机作物栽培技术4.1作物种类选择有机作物栽培首要考虑的是作物种类选择。在选择作物种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作物种类。(2)抗逆性: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抗逆境的作物种类。(3)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种类。(4)轮作制度:考虑作物轮作制度,合理搭配作物种类,保持土壤肥力。4.2有机作物栽培技术要点有机作物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管理:采用有机肥料、绿肥、堆肥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合理轮作,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2)播种技术:选择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保证种子质量。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作物产量。(3)水分管理: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水分适宜。(4)养分管理: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满足作物生长需求。(5)除草技术:采用人工除草、生物除草等方法,控制杂草生长。(6)修剪技术:合理修剪作物,促进生长,提高产量。4.3有机作物病虫害防治有机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3)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粘虫板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体防治措施包括:(1)选用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3)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4)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第五章生物防治技术5.1生物防治原理与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减轻其对农作物危害的一种方法。生物防治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生态位的关系,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受到天敌、病原微生物等制约。(2)生物间的信息传递:生物之间通过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进行交流,这些信息对有害生物的行为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3)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共生互利和寄生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敌昆虫的利用:通过引入或增殖天敌昆虫,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2)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共生微生物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3)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提取物质或植物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4)生物工程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培育抗虫、抗病农作物。5.2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有害生物的昆虫。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1)专一性强:天敌昆虫对有害生物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2)适应性强:天敌昆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3)繁殖快:天敌昆虫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种群数量。天敌昆虫的利用方法主要包括:(1)人工饲养:在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对天敌昆虫进行人工饲养,然后释放到有害生物发生的区域。(2)引种增殖:从其他地区引入天敌昆虫,进行增殖和释放。(3)保护利用:保护现有的天敌昆虫资源,如设置保护区域、减少农药使用等。5.3微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共生微生物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微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1)种类繁多: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资源。(2)繁殖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种群数量。(3)适应性强: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2)共生微生物防治:利用共生微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根际细菌、内生真菌等。(3)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4)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对土壤、水体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第六章有机农业环境保护6.1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保护是有机农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有机农业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保护:通过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料、保持土壤水分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2)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3)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利用本地物种,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4)大气环境保护:减少化学合成物质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6.2农药残留与防治有机农业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强调采用物理、生物和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残留。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诱杀、隔离等方法,减少害虫的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3)农业防治:合理轮作、调整作物布局、改进栽培技术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范进行操作。为减少农药残留,有机农业还要求:(1)加强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2)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3)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减少农药浪费。6.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2)秸秆饲料:将秸秆经过处理后,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3)生物质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4)有机肥料:将农业废弃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5)菌渣利用: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渣,作为肥料或饲料资源化利用。通过以上措施,有机农业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七章有机农产品质量保障7.1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是保证有机农产品品质的基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环境: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2)生产过程: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禁止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辐照技术。(3)产品质量:有机农产品应具备以下质量要求:营养成分丰富,口感、色泽、形状等感官指标良好;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合格。(4)包装、运输和储存:有机农产品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卫生要求,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包装材料;运输过程中,避免与普通农产品混合,防止污染;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保证农产品新鲜度。7.2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为保证有机农产品质量,应加强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以下是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1)环境检测: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土壤、水源等指标的检测。(2)农产品检测:对有机农产品进行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3)包装材料检测:对有机农产品包装材料进行环保、卫生等方面的检测。(4)运输、储存条件检测:对有机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条件进行监测,保证产品质量。7.3有机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是对有机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以下是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主要流程:(1)申请认证: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向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提供相关资料。(2)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对申请者进行现场审核,了解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情况。(3)样品检测:认证机构对申请者提供的有机农产品进行样品检测,验证产品质量。(4)颁发证书: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和样品检测报告,对符合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农产品颁发有机认证证书。(5)监督与复查:认证机构对已认证的有机农产品进行定期监督与复查,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通过有机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提高有机农产品的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有机农业信息化管理8.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处理和资源整合,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8.2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8.2.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农产品、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生产设施等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在有机农业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8.2.2农业遥感技术农业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监测和分析。在有机农业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土壤质量、作物生长状况等方面的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8.2.3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对农业生产、市场、政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有机农业中,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8.2.4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和服务。在有机农业中,电子商务可以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和交易。8.3农业大数据与有机农业农业大数据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3.1土壤质量监测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对土壤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有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土壤养分、水分、重金属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对土壤质量的精准管理,保证有机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8.3.2作物生长监测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生理指标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掌握,为有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8.3.3农业灾害预警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对气象、病虫害等农业灾害进行预警,为有机农业生产提供防范措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提前发觉潜在的风险,降低灾害损失。8.3.4农产品市场分析通过对农产品市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掌握市场供需状况、价格波动等信息,为有机农业企业提供市场决策依据,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有机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推动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9.1有机农业政策概述有机农业作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有机农业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有机农业给予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措施的总称。有机农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政策内容:包括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有机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业投入品补贴、有机农业产业链建设等。(3)政策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9.2有机农业法规体系有机农业法规体系是指国家为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我国有机农业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2)行政法规:如《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3)部门规章:如《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有机农产品加工技术规范》等。(4)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有关有机农业的地方性法规。9.3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是保证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1)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提高农民、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意识和法规意识,为有机农业的推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管理体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有机农业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3)加强有机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专家研究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有机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