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业指导书TOC\o"1-2"\h\u21637第1章引言 4164851.1卫生标准与法规概述 4242381.2卫生法规的重要性 475581.3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发展历程 45521第2章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5191142.1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结构 5253132.2卫生法律 515742.3卫生行政法规 5249052.4卫生部门规章 59982第3章食品安全标准 678603.1食品安全标准概述 612927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6179293.2.1制定与修订 680903.2.2发布与实施 650043.2.3国家标准结构 6159213.2.4主要内容 6208683.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7106763.3.1制定与修订 7181363.3.2发布与实施 7106903.3.3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关系 740253.4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7144993.4.1制定与修订 7226893.4.2实施 7263383.4.3管理 730243第4章食品生产与经营卫生规范 8195244.1食品生产卫生规范 8267224.1.1生产场所卫生 8312194.1.2原料与辅料卫生 838884.1.3生产过程卫生 8160284.2食品经营卫生规范 8153874.2.1销售场所卫生 8217044.2.2食品储存卫生 8312214.2.3食品运输卫生 853114.3食品储运卫生规范 8239694.3.1储存卫生 9201414.3.2运输卫生 946404.4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9222564.4.1追溯体系建立 987604.4.2追溯信息管理 9239764.4.3追溯体系运行 921550第5章饮用水卫生标准 9133215.1饮用水卫生标准概述 9205795.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0299515.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原则 10209585.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内容 10297265.3饮用水水源保护 10225235.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10115145.3.2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 10191735.4饮用水处理技术规范 10323495.4.1饮用水处理技术分类 10206075.4.2饮用水处理技术规范 116122第6章环境卫生标准 11158436.1环境卫生标准概述 11302646.2空气质量卫生标准 11127156.2.1概述 11267306.2.2标准内容 1114306.2.3标准限值 11132556.3噪声卫生标准 12313086.3.1概述 12196856.3.2标准内容 12220936.3.3标准限值 1270156.4土壤卫生标准 12146746.4.1概述 1293056.4.2标准内容 12121926.4.3标准限值 136312第7章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 13115597.1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概述 13287627.2职业病防治标准 1357277.2.1职业病诊断标准 13164867.2.2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 13279677.2.3职业病防治管理标准 13103297.3职业安全标准 13109527.3.1机械安全标准 13241177.3.2电气安全标准 14209777.3.3火灾爆炸防护标准 14210307.3.4个体防护装备标准 14284137.4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14289317.4.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437177.4.2职业卫生管理技术规范 149487.4.3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 14209177.4.4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 1423288第8章学校卫生与传染病防控 14126868.1学校卫生标准 14128298.1.1教室卫生标准 14207858.1.2食堂卫生标准 15185938.1.3宿舍卫生标准 15326348.2学校卫生设施与保健服务 15291578.2.1卫生设施 15190588.2.2保健服务 1549428.3传染病防控法规与措施 15233998.3.1法规 1532038.3.2措施 15186018.4学校卫生应急处理 1588888.4.1疫情报告 15128568.4.2应急处理 153869第9章卫生监督与执法 16268639.1卫生监督概述 1645839.1.1卫生监督的定义与任务 1671449.1.2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 16139729.1.3卫生监督的组织机构 1697829.2卫生监督执法程序 1669959.2.1立案 16100159.2.2调查取证 16237449.2.3告知与听证 1685759.2.4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 1641709.2.5送达与执行 167719.3卫生行政处罚 16191979.3.1行政处罚的种类 17149269.3.2行政处罚的适用 17244659.3.3行政处罚的决定 17315699.4卫生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1756069.4.1卫生行政复议 1729079.4.2行政诉讼 17284949.4.3诉讼时效与法律后果 1731404第10章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72620810.1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实施 17807510.1.1实施原则 172000510.1.2实施程序 17184510.1.3实施保障 182146710.2卫生标准与法规的监督 182947010.2.1监督主体 183267410.2.2监督内容 182799510.2.3监督方式 181326810.3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宣传教育 18541810.3.1宣传教育目标 182658310.3.2宣传教育内容 18331710.3.3宣传教育途径 1867010.4卫生标准与法规的修订与发展趋势 193207210.4.1修订原则 19672610.4.2修订程序 193188610.4.3发展趋势 19第1章引言1.1卫生标准与法规概述卫生标准与法规作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进行卫生管理、监督和执法的基础。卫生标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针对食品、药品、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方面制定的技术规范。卫生法规则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依据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1.2卫生法规的重要性卫生法规在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卫生法规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手段,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卫生法规有助于规范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卫生法规还是加强职能、完善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1.3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发展历程我国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条例》等,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2)发展阶段(1979年199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标准与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卫生标准与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不断修订和制定新的卫生标准与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卫生标准与法规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人民健康至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标准与法规体系,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2章卫生法律法规体系2.1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结构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是在国家法律框架内,针对卫生领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它主要包括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卫生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完整体系。2.2卫生法律卫生法律是我国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宪法中关于公民健康权的规定;(2)公共卫生方面的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3)专项卫生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4)与健康相关的其他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2.3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据卫生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细化卫生法律的有关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1)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行政法规;(2)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卫生资源配置、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规定;(3)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卫生执法等方面的规定;(4)其他与卫生相关的行政法规。2.4卫生部门规章卫生部门规章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依据卫生法律和卫生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具体规定卫生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等方面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1)卫生行政管理规章,如医疗机构管理、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等;(2)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规范等;(3)卫生监督执法规章,如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行政执法规范等;(4)其他与卫生相关的部门规章。第3章食品安全标准3.1食品安全标准概述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性技术规范,对于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从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分类、制定原则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具有法律效力。本节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发布和实施程序,以及国家标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2.1制定与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制定。制定和修订过程遵循公开、透明、科学、严谨的原则。3.2.2发布与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家标准发布后,各级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均应严格遵守。3.2.3国家标准结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过程控制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等。各类标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3.2.4主要内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要求;(2)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3)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限量;(4)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5)食品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等;(6)食品检验方法;(7)食品标识、说明书和广告要求。3.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是针对地方特色食品或者特定区域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的标准。本节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发布和实施程序,以及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关系。3.3.1制定与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参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3.3.2发布与实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并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地方标准发布后,当地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严格遵守。3.3.3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关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国家标准尚未制定的情况下,地方标准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发生冲突时,以国家标准为准。3.4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的技术规范。本节主要介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管理。3.4.1制定与修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由企业根据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制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应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3.4.2实施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定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和销售。企业标准应作为产品质量控制和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3.4.3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标准管理制度,对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和废止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企业应主动公开企业标准,接受社会监督。第4章食品生产与经营卫生规范4.1食品生产卫生规范4.1.1生产场所卫生(1)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应平整、无裂缝、易于清洁。(2)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防止尘土、昆虫等侵入。(3)生产设备、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卫生。4.1.2原料与辅料卫生(1)原料、辅料应从合法渠道采购,具有质量合格证明。(2)原料、辅料应进行严格验收,保证无污染、无变质。(3)原料、辅料储存应分类、分区、分库,防止交叉污染。4.1.3生产过程卫生(1)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2)生产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保持手部卫生。(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及时处理。4.2食品经营卫生规范4.2.1销售场所卫生(1)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地面、货柜、展示台等应清洁、无污渍。(2)销售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条件,防止食品受潮、霉变。(3)销售设备、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4.2.2食品储存卫生(1)食品应按照不同类别、保质期分区、分层存放,防止交叉污染。(2)冷藏、冷冻食品应储存于规定温度条件下,定期检查温度记录。(3)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食品受潮、霉变。4.2.3食品运输卫生(1)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具备保温、冷藏等功能。(2)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碰撞,防止食品受损。(3)食品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食品的密封、保温、冷藏等要求。4.3食品储运卫生规范4.3.1储存卫生(1)食品储存场所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具备防潮、防鼠、防虫等功能。(2)食品储存容器应清洁、无毒、无异味,密封良好。(3)食品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过期食品。4.3.2运输卫生(1)运输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卫生。(2)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食品与有毒、有异味物品混装。(3)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食品的密封、保温、冷藏等要求,保证食品安全。4.4食品安全追溯体系4.4.1追溯体系建立(1)企业应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记录食品生产、经营、储运等环节的信息。(2)追溯体系应涵盖原料、辅料、生产、检验、销售、运输等环节,保证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4.4.2追溯信息管理(1)企业应保存追溯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2)追溯信息应包括原料、辅料供应商信息,生产、检验、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记录。(3)追溯信息应便于查询、分析,以便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4.4.3追溯体系运行(1)企业应定期对追溯体系进行审核、评估,保证其有效运行。(2)企业应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及时启动追溯体系,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3)企业应不断完善追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第5章饮用水卫生标准5.1饮用水卫生标准概述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技术规范,对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依据以及标准体系,为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原则(1)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预防水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2)科学合理,反映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3)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4)便于实施和监管。5.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内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化学指标:pH、总硬度、铁、锰、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氨氮等;(3)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等;(4)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5.3饮用水水源保护5.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根据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等因素,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5.3.2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源;(2)实施水源地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水质自净能力;(3)建立水源地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处理水源污染问题;(4)加强水源地执法监管,保障水源地安全。5.4饮用水处理技术规范5.4.1饮用水处理技术分类饮用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预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2)消毒技术:如氯气、二氧化氯、紫外线等;(3)深度处理技术:如反渗透、纳滤、超滤等;(4)其他处理技术:如除铁、除锰、软化等。5.4.2饮用水处理技术规范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合各地水源水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饮用水处理技术规范,保证饮用水处理效果达到以下要求:(1)微生物指标:保证出水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2)化学指标:保证出水化学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3)放射性指标:保证出水放射性指标符合标准要求;(4)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保证出水色、浑浊度、臭和味等感官性状指标符合标准要求。第6章环境卫生标准6.1环境卫生标准概述环境卫生标准是保障公民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环境卫生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为各类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环境质量符合公共卫生需求。6.2空气质量卫生标准6.2.1概述空气质量卫生标准旨在保护人体健康,防止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卫生标准。6.2.2标准内容我国空气质量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颗粒物(PM10、PM2.5);(2)二氧化硫(SO2);(3)氮氧化物(NOx);(4)一氧化碳(CO);(5)臭氧(O3);(6)总悬浮颗粒物(TSP)。6.2.3标准限值各项指标的标准限值如下:(1)PM10:年均值75μg/m³,日均值150μg/m³;(2)PM2.5:年均值35μg/m³,日均值75μg/m³;(3)SO2:年均值60μg/m³,日均值500μg/m³;(4)NO2:年均值40μg/m³,日均值200μg/m³;(5)CO:年均值10mg/m³,日均值30mg/m³;(6)O3:年均值160μg/m³,日均值400μg/m³;(7)TSP:年均值300μg/m³,日均值600μg/m³。6.3噪声卫生标准6.3.1概述噪声卫生标准旨在保护人体听觉和心理健康,防止噪声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噪声卫生标准。6.3.2标准内容我国噪声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等效声级(Leq);(2)昼间等效声级(Ld);(3)夜间等效声级(Ln);(4)噪声频谱特征。6.3.3标准限值各项指标的标准限值如下:(1)居住、文教区:昼间55dB(A),夜间45dB(A);(2)混合区、商业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3)工业区:昼间65dB(A),夜间55dB(A)。6.4土壤卫生标准6.4.1概述土壤卫生标准旨在保护土壤环境质量,防止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土壤卫生标准。6.4.2标准内容我国土壤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铬等);(2)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3)放射性核素。6.4.3标准限值各项指标的标准限值如下:(1)重金属元素:根据土壤类型和用途,设定不同的限值;(2)有机污染物:根据土壤类型和用途,设定不同的限值;(3)放射性核素:参照国家标准,执行相关限值。第7章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7.1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概述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防止职业病和的发生。本章主要介绍我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关标准,包括职业病防治标准、职业安全标准以及职业卫生管理规范。7.2职业病防治标准7.2.1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是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进行诊断的依据。包括通用职业病诊断标准、行业职业病诊断标准以及地方职业病诊断标准。7.2.2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规定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主要包括通风、除尘、降噪、防毒、防辐射等方面的标准。7.2.3职业病防治管理标准职业病防治管理标准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规范,包括职业病防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以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和统计等内容。7.3职业安全标准7.3.1机械安全标准机械安全标准规定了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环节应遵循的安全要求,以防止机械伤害的发生。7.3.2电气安全标准电气安全标准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旨在防止电气的发生。7.3.3火灾爆炸防护标准火灾爆炸防护标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防火防爆设施、消防设施等。7.3.4个体防护装备标准个体防护装备标准规定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应使用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降低伤害。7.4职业卫生管理规范7.4.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7.4.2职业卫生管理技术规范职业卫生管理技术规范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规定,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等。7.4.3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标准规定了企业应开展的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评估等要求。7.4.4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标准明确了企业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频次、指标等,以保证职业卫生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8章学校卫生与传染病防控8.1学校卫生标准8.1.1教室卫生标准空气质量: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师生健康。卫生设施:教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垃圾桶、痰盂等,保证清洁卫生。8.1.2食堂卫生标准食品安全:食堂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保证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卫生设施:食堂应配备完善的卫生设施,包括餐具清洗、消毒设备,以及防蝇、防鼠设施。8.1.3宿舍卫生标准住宿环境:宿舍应保持整洁、通风,床铺、被褥定期晾晒、消毒。卫生间:宿舍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配备洗手液、卫生纸等用品。8.2学校卫生设施与保健服务8.2.1卫生设施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应配备充足的卫生设施,保证师生正常使用。学校应定期检查、维修卫生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8.2.2保健服务学校应设立保健室,配备专业保健人员,为师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关注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8.3传染病防控法规与措施8.3.1法规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措施落实。8.3.2措施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8.4学校卫生应急处理8.4.1疫情报告发觉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登记,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开展调查、控制工作。8.4.2应急处理启动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采取隔离、消毒等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病例救治、密切接触者追踪、疫苗接种等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心理疏导,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第9章卫生监督与执法9.1卫生监督概述9.1.1卫生监督的定义与任务卫生监督是指国家对公共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等领域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9.1.2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我国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9.1.3卫生监督的组织机构我国卫生监督的组织机构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生监督工作。9.2卫生监督执法程序9.2.1立案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发觉违法行为时,应当进行立案登记,并指定执法人员负责调查处理。9.2.2调查取证执法人员应当对违法行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制作调查笔录。9.2.3告知与听证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其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对涉及重大利益的案件,应当举行听证。9.2.4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9.2.5送达与执行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监督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9.3卫生行政处罚9.3.1行政处罚的种类卫生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9.3.2行政处罚的适用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法适用相应的行政处罚。9.3.3行政处罚的决定卫生行政处罚由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作出,并报请本级人民或者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批准。9.4卫生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9.4.1卫生行政复议当事人对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卫生监督机构的上一级卫生监督机构申请行政复议。9.4.2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或者对卫生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9.4.3诉讼时效与法律后果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