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指导书_第1页
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指导书_第2页
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指导书_第3页
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指导书_第4页
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指导书TOC\o"1-2"\h\u3945第一章文化传承概述 270771.1文化传承的定义与意义 2281711.2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315739第二章传统文化资源保护 3141992.1传统文化资源的调查与评估 371822.1.1调查内容 352042.1.2调查方法 482682.1.3评估标准 4105532.2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 498282.2.1立法保护 4193892.2.2政策扶持 459042.2.3技术支持 433782.2.4教育培训 4173922.3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 5122842.3.1数字化保存的意义 5266112.3.2数字化保存的方法 512562.3.3数字化保存的注意事项 529676第三章文化传承与教育 5225093.1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 5206583.1.1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 541543.1.2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5193403.1.3师资队伍建设 614143.2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 6181033.2.1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 6237963.2.2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 6223353.2.3文化传播媒体的运用 646213.3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 66463.3.1家长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6134733.3.2家庭氛围的营造 784983.3.3子女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 727272第四章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7231274.1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7319044.2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 72774.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812406第五章文化传承与旅游推广 8122925.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8318665.2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864355.3文化旅游市场营销 921180第六章文化传承与媒体传播 9302466.1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9241796.2文化传承与新媒体的应用 1093086.3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013026第七章文化传承与政策法规 1042197.1文化传承政策法规体系 1077757.1.1概述 11312537.1.2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1108797.2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1150047.2.1执行机制 11232237.2.2监督机制 11273157.3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1112667.3.1完善文化传承政策法规体系 11101247.3.2创新文化传承政策法规执行机制 12153407.3.3加强文化传承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1222964第八章文化传承与人才队伍建设 12167238.1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的现状与需求 1247388.1.1现状分析 12261078.1.2需求分析 12145758.2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与培训 13124588.2.1人才培养 13116918.2.2培训工作 13103068.3文化传承人才激励机制 1318716第九章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 13175029.1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的现状 13189699.2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策略 14244669.3文化传承与国际品牌的塑造 1417302第十章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15843210.1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 151859310.2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 151600510.3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发展 15第一章文化传承概述1.1文化传承的定义与意义文化传承,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一定的方式,世代延续、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得以延续的关键。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1)维护民族文化的连续性。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连续性,使民族文化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完善。(2)强化民族认同。文化传承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使民族成员在共同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紧密的共同体。(3)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文化得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保持活力。(4)增进民族交流。文化传承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1.2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文化传承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传承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文化传承意识逐渐深入人心。(2)文化传承载体日益丰富。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各类文化活动、文化交流项目层出不穷。但是文化传承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以下挑战:(1)文化传承资源流失。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资源逐渐流失,尤其是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2)文化传承人才匮乏。传统文化传承需要一定的人才支持,但当前我国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尤其是传统文化艺术领域。(3)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矛盾。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大挑战。(4)文化传承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传承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保护文化传承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传统文化资源保护2.1传统文化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1.1调查内容传统文化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民间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文学、民间信仰等;(2)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石窟、古长城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民俗等;(4)传统文献:包括古籍、手稿、碑刻、铭文等;(5)传统医药: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民族医药等。2.1.2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场考察,采集相关资料;(2)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背景、价值等;(3)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指导;(4)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态度。2.1.3评估标准(1)历史价值:传统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2)文化价值: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及对民族文化的贡献;(3)社会价值: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教育意义及对民族精神的传承;(4)科学价值:传统文化资源在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2.2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2.2.1立法保护(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和责任主体;(2)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传统文化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3)建立健全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2.2.2政策扶持(1)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3)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保护,保证重点资源的优先保护。2.2.3技术支持(1)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2)开展传统文化资源的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3)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技术的普及与推广。2.2.4教育培训(1)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2)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3)培养专业人才,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人才支持。2.3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2.3.1数字化保存的意义(1)保障传统文化资源的长期保存,防止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资源损失;(2)提高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便于公众获取和了解;(3)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与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2.3.2数字化保存的方法(1)文字数字化:将古籍、手稿等文字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2)图片数字化:将古建筑、古遗址等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3)音视频数字化:将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音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4)三维数字化: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古建筑、古遗址等进行三维建模。2.3.3数字化保存的注意事项(1)保证数字化保存的质量,保证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注重版权保护,合理使用数字化资源;(3)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便于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第三章文化传承与教育3.1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的重要任务。以下是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几个关键点:3.1.1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学校应注重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应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教材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使其更具时代特色。3.1.2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学校应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影视、游戏等,使传统文化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3.1.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动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3.2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涉及各类社会机构和组织。以下是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的几个方面:3.2.1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社会教育机构应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传统文化场馆、艺术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公众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进文化传承工作。3.2.2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特殊时期,举办各类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弘扬民族精神。3.2.3文化传播媒体的运用社会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文化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宣传传统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同时注重培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3.3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础环节,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的几个方面:3.3.1家长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家长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学习、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家长的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3.3.2家庭氛围的营造家庭应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如悬挂书画、摆放传统工艺制品、举办家庭文化活动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子女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3.3.3子女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家长应关注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注重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第四章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4.1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已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科技手段的运用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数字化保存,便于传播和分享。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提升其吸引力。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例如,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具现代审美价值;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建筑。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兴起,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精准推送传统文化内容,提高传播效果。4.2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传统文化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创意产业从业者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旅游等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意产业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创意设计,传统文化得以与现代审美、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还能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其影响力。政策扶持和产业协同为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环境。各级应加大对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良性互动。4.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任务。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在观念上的融合。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在行为上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个人素养。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在空间上的融合。在现代居住环境中,可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室内外设计,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生活空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在时间上的融合。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都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积极摸索这些途径,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第五章文化传承与旅游推广5.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传承与旅游推广的有效结合,首先需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合理开发。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各地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传统村落等资源,加强保护、修复和利用,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亮点。(2)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将地方特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融入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和活动,提升游客的体验感。(3)发挥创意设计作用。以创新思维整合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创意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5.2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内容创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体验、红色旅游等。(2)产品形式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3)产品服务创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5.3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文化旅游市场的营销推广是文化传承与旅游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创新宣传手段。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扩大市场影响力。(3)开展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市场,拓展客源渠道。(4)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通过以上措施,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发展,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做出贡献。第六章文化传承与媒体传播6.1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媒体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具时代特色。媒体在文化传承中还具有以下作用:(1)传播文化价值观:媒体通过报道、评论、专题节目等形式,传递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2)传承文化遗产:媒体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宣传报道,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全民族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3)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媒体为国内外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促进文化融合与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6.2文化传承与新媒体的应用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逐渐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以下为新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1)丰富传播形式:新媒体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丰富的文化内容,提高文化传承的趣味性和互动性。(2)拓宽传播渠道:新媒体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实现文化的快速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3)促进文化创新:新媒体为文化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4)增强互动体验:新媒体平台上的互动性,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参与文化传承,提高文化传承的实效性。6.3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完善设施,提高服务效能,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条件。(2)优化文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使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3)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结合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高文化传承的实效性。(4)强化文化传承教育:将文化传承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传承与传播,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七章文化传承与政策法规7.1文化传承政策法规体系7.1.1概述文化传承政策法规体系是保障文化传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它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文化传承政策法规体系旨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7.1.2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1)宪法规定:宪法明确指出,国家保障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为文化传承提供法律依据。(3)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为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政策指导。7.2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督7.2.1执行机制(1)主导: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文化传承政策法规执行体系,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2)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应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执行。(3)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工作,发挥社会力量在执行政策法规中的作用。7.2.2监督机制(1)立法监督:加强立法监督,保证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行政监督: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对文化传承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3)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文化传承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7.3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发展7.3.1完善文化传承政策法规体系(1)加强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保证法律法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2)制定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为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更加细致的指导。7.3.2创新文化传承政策法规执行机制(1)优化职能,提高执行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效率。(2)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化传承工作。(3)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传承工作,形成多元化执行机制。7.3.3加强文化传承政策法规宣传教育(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族对文化传承政策法规的认识和认同。(2)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文化传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第八章文化传承与人才队伍建设8.1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的现状与需求8.1.1现状分析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的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呈现出以下特点:(1)人才总量不足。与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日益增长的文化市场需求相比,文化传承人才总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2)人才结构不合理。文化传承人才队伍中,专业人才比例偏低,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难以发挥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3)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文化传承的需求,导致人才流失和培养周期延长。8.1.2需求分析为推动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我国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增加人才总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文化传承人才,提高人才总量,以满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2)优化人才结构。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8.2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与培训8.2.1人才培养(1)建立健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与文化传承相关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格局。(2)加强与文化传承相关的学科建设。鼓励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文化传承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3)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传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传承人才。8.2.2培训工作(1)制定文化传承培训规划。根据文化传承人才队伍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2)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文化传承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才担任培训师资,提高培训质量。(3)创新培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8.3文化传承人才激励机制(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文化传承人才的工作积极性。(2)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文化传承人才的价值。(3)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文化传承人才发展的政策,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4)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文化传承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九章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9.1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的现状全球化的推进,我国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呈现出日益紧密的趋势。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世界所认识和理解,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以下是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现状的几个方面:(1)文化交流平台日益丰富。我国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举办了一系列国际艺术节、电影节、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广泛的平台。(2)文化产品输出不断拓展。我国文化企业通过版权输出、联合制作等方式,将优秀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升了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3)文化教育合作逐步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等渠道,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全球。(4)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世界各国共同研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9.2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以下策略值得借鉴:(1)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应制定和完善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相关政策,为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持。(2)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