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4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4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4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4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4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4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人民民主专政思想:1949年毛泽东发表《eq\o(□,\s\up1(0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打算。2.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等报告和讲话中,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白社会主义社会的冲突问题。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教与文化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eq\o(□,\s\up1(04))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拓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双百”方针(1)提出①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②提出:1956年4月,eq\o(□,\s\up1(05))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③含义:艺术问题上eq\o(□,\s\up1(06))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eq\o(□,\s\up1(07))百家争鸣。④成就eq\b\lc\{\rc\(\a\vs4\al\co1(a.涌现出一批现代文学作品。,b.电影和戏剧百花争艳。))⑤意义eq\b\lc\{\rc\(\a\vs4\al\co1(a.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b.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2)曲折①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殊是“eq\o(□,\s\up1(08))文化大革命”爆发。②表现eq\b\lc\{\rc\(\a\vs4\al\co1(a.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b.很多学问分子受到损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探讨也受到很大影响。))3.教化事业的发展(1)奠基②制定方针:确定eq\o(□,\s\up1(12))全面发展的教化方针。③建立制度:全日制学校教化和eq\o(□,\s\up1(13))半工半读的学校教化。④意义eq\b\lc\{\rc\(\a\vs4\al\co1(a.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o(□,\s\up1(14))国民教化体系。,b.培育了大批素养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化①表现eq\b\lc\{\rc\(\a\vs4\al\co1(a.学校一度停课,教化战线一片混乱。,b.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c.20世纪70年头招收不须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②危害eq\b\lc\{\rc\(\a\vs4\al\co1(a.教化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养下降。,b.中国教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三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服饰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头中期a.特征:穿衣装扮与eq\o(□,\s\up1(01))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b.表现:eq\o(□,\s\up1(02))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②20世纪60年头中期至70年头末a.特征: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b.表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2)习俗eq\b\lc\{\rc\(\a\vs4\al\co1(①婚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②丧礼:起先由土葬向火葬改革。))2.交通事业的进步(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马路大桥。(3)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3.大众传媒的发展:1958年,eq\o(□,\s\up1(03))北京电视台起先试播,标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问题探究1]“两弹一星”的胜利研制有何历史影响?提示: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建了安定的环境;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问题探究2]“‘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混乱,导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空白”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广阔科技工作者解除错误路途干扰,坚持科学探究,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等。[图解历史]理解“双百”方针[问题探究3]20世纪50年头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提示: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安排经济体制形成。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总之,20世纪50年头中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发生了本质改变,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两弹一星”——新中国的科技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看法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压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卫,我们要反击。——毛泽东二假如(20世纪)60年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放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探讨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接连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等科学技术协调与探讨机构,逐步建成了由中心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探讨体系。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教你读史]史料一的信息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的治国理念,表明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平安。史料二说明“两弹一星”是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两弹一星”的研制胜利提升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史料三反映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和支持,促进了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阐述“两弹一星”的主要历史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史料三,概括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建了安定的环境。(2)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提出“向科学进军”;成立相关机构;建成系统的科学探讨体系;广阔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条件和缘由(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建了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供应了牢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为科技发展供应了良好的环境。(4)主观因素①广阔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忱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②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③新中国教化的发展供应了雄厚的人才储备。(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主题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指导方针一我们主见政治上必需分清敌我,我们又主见人民内部肯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领域中的表现。——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5月26日)二中心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主动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旺盛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很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很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出“双百”方针适用于人民内部。史料二反映了“双百”方针实施的目的: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旺盛,为人民服务。从史料三的出处可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双百”方针在当时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史料运用](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双百”方针实施的缘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双百”方针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是否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大规模建设逐步绽开,调动一切主动因素建设社会主义。(2)不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显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二者实质不同。正确相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探讨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探讨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旧存在各种冲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须要快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实质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目的是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旺盛,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阅历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当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盛发达。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24全国卷Ⅲ,312024全国卷Ⅱ,312024全国卷Ⅲ,311.(2024·全国卷Ⅲ)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夫参加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提倡了适应国家建设须要的社会新风学问考查新中国的社会风尚实力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说明图文信息素养考查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答案D解析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宣扬须要,D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加社会主义生产”,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2.(2024·全国卷Ⅲ)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意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学问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化及现实主义绘画实力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说明图文信息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说明答案C解析该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政府开展扫盲教化,故出现了婆媳二人冒着寒冷去补习班的情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描绘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意写意,不符合该画风格,故A项错误;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该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意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3.(2024·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高校、清华高校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很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须要 B.安排经济体制的须要C.文化教化改革的须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须要学问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化实力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说明信息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说明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52年”可知,此时中国仍旧坚持“一边倒”,故外交政策并未发生改变,A项错误;安排经济体制于1953年起先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是“文化教化改革”的表现,而不是它的须要,故C项错误;当时学习俄语主要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阅历以及学习各方面技术的须要,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故选D项。考向分析:因本讲内容贴近当前现实,在高考中常采纳不同形式的材料创设情境,从阶段特征的角度切入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文化、教化成果及相关方针政策,并注意唯物史观、时空观、家国情怀、历史说明等多种素养考查,这仍将是将来高考的重点。预料1以爱国学问分子的事迹切入,考查家国情怀(2024·成都市高三三诊)据统计,1948年当选的“国立中心探讨院”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