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施行日期:2016年01月01日吉林人民出版社版次:2015年12月第1版印次:2015年12月第1次印刷第390号统一编号为:DB22/JT147-2015,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原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暂行规定》(统一编程勘察技术暂行规定(适用于白山、通化地区)》(统一编号为:2015年11月24日按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5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5】1号)要求,由主编单位会同吉林省有关单位以及相关专广泛征求省内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勘察、设计、本规程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勘察工作布置和要求;5原位测试;6室内土工试验;7地下水;8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9检验与监测;10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建筑大学秦洪贵黄龙洙潘国鑫张海云王利刚韩英海宋子君孙文波王丹微刘秀秀于海明刘汉蒙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刘景德王树成杨红卫张学来 1 22.1术语 2 3 6 6 83.3土的分类和鉴定 4.1一般规定 4.1一般规定 21 24 24 25 25 26 26 26 28 30 306室内土工试验 326.1一般规定 6.2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33 6.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57地下水 377.1一般规定 7.2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387.3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8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419检验与监测 45 459.2基坑监测 469.3建筑物变形测量 10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110.1一般规定 5310.3单桩承载力确定 1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5711.1一般规定 57 57附录A勘察项目规模分级 60附录B黏性土、粉土的野外鉴别 附录C基床系数载荷试验要点 65附录D杆长修正系数 附录E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变形特性指标 69附录F单桩承载力计算参数 75 77 78 7911.0.1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内各类建筑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1.0.3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1.0.4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1.1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分析、评价,以及形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活动。2.1.2岩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ngineeringexploration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触探等。2.1.3原位测试in-situtests,in-situtesting在岩土体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体的含水率、密度和结构,直接或间接测定岩土工程特性的测试方法。2.1.4一般性勘探孔generalexploratorydrilling为查明地基主要受力层性质,满足地基(包括桩基)承载力评价等一般常规性问题的要求而布设的勘探孔。2.1.5控制性勘探孔controlexploratorydrilling为控制场地地层结构,满足场地、地基基础和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变形评价的要求而布设的勘探孔。2.1.6现场检验in-situinspection在现场采用一定手段,对勘察成果或设计、施工措施的效果进行核查。2.1.7现场监测on-sitemonitoring,in-situmonitoring在现场对岩土性状、地下水动态、岩土体和结构物的应力和位移等进行的系统监视和观测。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32.2符号2.2.1岩土物理性质p——塑性指数;w——含水率;WL——液限;y——重力密度(重度);P——质量密度(密度);a—压缩系数;_40——土的泊松比。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k——渗透系数;563.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3.1.1勘察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分级。3.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划分。3.1.3根据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后果的严重性及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工程:1)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2)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为甲级。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工程:1)一般工程,后果严重;2)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为乙级。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工程:1)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2)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为丙级。3.1.4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地形地貌复杂;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7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特殊性岩土。8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3.2岩石的分类和鉴定3.2.1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坚硬程度坚硬岩软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完整程度完整程度坚硬程度坚硬岩IⅡⅢVⅢVⅢVVVVV极软岩VVVVV93.2.2当缺乏有关试验数据时,可按表3.2.2-1~3.2.2-3对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岩石风化程度进行定性分类。坚硬程度等级定性鉴定坚硬岩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回弹,稍震手,较难击1.微风化坚硬岩;等软质岩1.中等风化一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软岩凹痕,易击碎,浸水后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极软岩浸水后可捏成团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结构面发育程度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结构面类型结合好或结合一般结合差结构结合好或结合一般结合差小断层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结合差型结构面结合一般或结合差无序—结合很差—注:1一般情况下,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可根据岩芯和野外观察描述进行分类,当工程需要或设计有要求时,应进行岩块和岩体的压缩波2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中等风化强风化碎。用镐可挖掘,干钻不易钻进钻可钻进—一3.2.3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可按表3.2.3对岩石进行风化程度的划分。坚硬程度中等风化3.2.4岩石的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名称、颜色、风化程度、主要矿物、胶结物、结构及构造特征、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必要时描述岩石的产状要素及岩脉特征等。1岩石名称应按岩石学定名;2岩石的颜色,应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及风化面;3.2.5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3.2.5执行。单层厚度h(m)单层厚度h(m)巨厚层中厚层厚层薄层3.2.6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和V级的岩体,鉴定和描述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2.4条、第3.2.5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2对极破碎岩体,应说明破碎的原因,如断层、全风化等;3开挖后是否有进一步风化的特性。3.3土的分类和鉴定世中近期以来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3.3.2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表3.3.2进一步分类。圆形及亚圆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3.3.3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3.3.3进一步分类。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3.3.4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3.3.5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黏性土。黏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黏土。3.3.6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3.3.7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可按表3.3.7执行。说明——有机质土味臭,除腐殖质外尚含有少量未完体,浸水后水面出1.如现场能鉴别或有地区经验时,可不做有机质含量测称淤泥质土;3.当w>wL,1.5≤e时称淤泥泥炭质土构,浸水体胀,易象明显中泥炭质土25%<W≤40%泥炭征外,结构松散,明显—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2砂土宜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细粒3粉土宜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振反应、光5特殊性土除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1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的2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长修正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执行。N63.5>20密实程度和排列松散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混乱,大部分不接触锹可以挖掘,井壁极易粒后,立即塌落无跳动,孔壁极易坍塌稍密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陷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中密骨架颗粒质量为总质量的60%~70%,呈交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形状杆、吊锤跳动不剧象密实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方能松动,井壁稳定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3.3.11砂土密实度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划分砂土的密实程度,可按表3.3.11-1确定,表中N为实测值,并经分层统计的平均值;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中密2根据静力触探探头比贯入阻力ps或锥尖阻力qc划分砂土的密实度,可按表3.3.11-2确定,表中ps、qo为分层统计的平均值。密实度稍密中密3.3.12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应符合表3.3.12-1的规定;粉土的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和很湿,应符合表3.3.12-2的规定;粉土的野外湿度鉴别可按本规程附录B表B.0.5的规定执行。天然孔隙比e含水量w(%)湿度湿3.3.13黏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并应符合表3.3.13的规定。指数L4.1一般规定2当单个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尺寸较大时,宜沿建筑物柱列3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4同一建筑物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5采用不同勘察方法的勘探点应交错布置、均匀分布。3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4当需进行变形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变形验算5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6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坚硬、稳定分布的地层时,勘探孔深1采取土试样的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其2主要受力层为碎石土,且采用动力触探试验为主要勘探手他土层竖向取样间距不得大于4m;于2m,其他土层竖向测试间距不得大于3m;分段贯入时每段之间的竖向间距不得大于2m;1)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件(组、次)数是指经合理剔除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受力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次、孔);3)单栋高层建筑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次、孔);4)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计算、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或锚杆设计所需的抗剪强度试验指标,各主要土层不应少于6件(组)。7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4.2天然地基勘察4.2.1勘探孔的布置除应满足本规程第4.1.3条的规定外,尚应符15m~25m,地层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勘探孔;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5个,乙级不应少于4个;建筑物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每栋高层建筑物至少应有2个。1对于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于独立基的2倍,且不应小于5.0m;5m的密实碎石土层等分布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4.2.3采取土试样、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除满足本规程第1主要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的高层建筑,主要受力层范围过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获得,试验数量不应少于6件(组);2主要受力层为黏性土、粉土的高层建筑,地基变形计算所上覆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每层土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6件(组)。4.3桩基础勘察1勘探孔间距:端承型桩宜为12m~24m;摩擦型桩宜为20m~30m;当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桩端持力层坡度大于10%或地质3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布设勘探孔应与主楼4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每栋高层建筑不应少于2个。1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身直径,且不得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2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3高层建筑以可压缩地层(包括全风化和强风化基岩)作为端平面以下6~10倍桩身直径且不得小于5m;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身直径且不得小于3m;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中等风化及以上强度基岩6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勘探孔的深度应1应做各土层的常规土工试验,满足根据经验值查表确定桩2对于大直径桩或需估算沉降的桩基工程,应对桩端以下的3当桩端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采取岩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槽开挖深度超过3m的工程,基槽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4.4.5勘探孔的布置除应满足本规程第4.1.3条的规定外,尚1勘探点宜沿地下室周边布置;条件允许时,勘探点平面布置范围宜扩大至基坑边线外2~3倍基坑开挖深度;2对于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尚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场3当基坑附近有地表水时,宜在其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孔4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宜通过调查、搜集取得5勘探孔间距: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基坑开挖深度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综合确定,一般为15m~25m;当遇深厚软土层、1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基坑工程的坑底变形验算和支护系统稳定性计算及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要求,且不应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22当基坑底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时,勘探孔深3在预计深度内遇中等风化及以上强度基岩或厚度大于5m孔深度不应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1对于黏性土、粉土,室内土工试验的主要项目是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对于砂土、碎石土,宜通过水上、水下天然休止角试验确定内摩擦角;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对于基坑工程影响深度内的地层为黏性土、粉土的一级基坑工程应采用三轴压缩仪进行剪切试验,二、三级基坑工程可采用三轴压缩试验或直接剪切试验。4.4.8当存在地下水时,应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补给和排泄条件;有承压水时,应测量其水头高度;在邻近地表水地段,应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应提供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4.4.9基坑勘察深度内,每一主要土层的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数量不应少于6组(件)。基坑工程设计参数应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层条件分层给出,其中重度应提供平均值,抗剪强度指标应提供标准值。4.4.10基坑工程勘察,可根据地层条件对肥槽回填材料及施工方法提出建议。4.5勘探孔的定位与高程测量4.5.1勘探孔的定位应遵循如下原则:1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勘探孔的定位;2当场地有建筑物界桩时,可根据界桩进行勘探孔定位;3当场地有固定的参照物,并经校核其位置与地形图上位置一致时,可根据参照物进行勘探孔测量定位;4当建筑场地范围较大、并较空旷时,应使用测量仪器对勘探孔进行定位;定位控制点应为市设控制点,或由市设控制点引测的临时控制点;5孔位确定后,应有明显的标识;6孔位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0.25m。4.5.2勘探孔的孔口高程宜采用所在城市统一高程系统,高程允许4.5.3缺乏城市统一高程系统的地段,可使用假定高程点进行勘探孔的高程测量。假定高程基准点应选择在醒目稳定的地点,用文字作出明确的表述、且能够标注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上,勘察使用后应移交建设单位保护。1钻探的回次进尺:在黏性土中,不宜超过2.0m;在粉土、砂土中,不宜超过1.0m;在基岩中,不宜超过2.0m;土层变化大2在地下水位以上钻探时,不得往孔内注水,以保证原状土3进行易塌孔的砂土及碎石土层钻探时,应下套管或采用泥1记录内容应符合本规程第3.2节、第3.3节的有关规定;2记录应认真、及时、详细、真实,按回次I不扰动轻微扰动Ⅲ显著扰动完全扰动土类定名注:可塑、硬塑、坚硬状态的土,可用Ⅱ级土试样4.7.2取样前应清孔,孔底残留物的厚度应小于50mm。进入取土器的土样长度不得超过取土器总长度(包括上端残余土段长度)。5.1一般规定4选择桩端持力层,判别沉桩的可能性,估算单桩7估算土的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5.2.3根据静力触探试验锥头阻力qc、比贯入阻力Ps估算地基承5.3.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5评价岩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基桩设计参数等。5.3.3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估算地基土的承载力、变形参5.4.1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浅部(一般小于3m)的细粒5.5.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用于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直径)的3倍;5.5.3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3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0.25m²~0.50m²,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5.5.7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数不应少于3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式中:Eo——变形模量(MPa);0——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P—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kPa);s——与p对应的沉降(mm)。5.5.10基床系数的确定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有关规定。5.6.1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用于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1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试验井的直径为1.0m~1.2m;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应采用直径为800mm的刚性3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土层高度应不小于800mm,应浇注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于稳定,可加下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承2在某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4当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2满足终止加载条件前三款的条件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当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3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d-0.01~0.015所对应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作为端阻力特征值。d——承压板直径(m);p—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kPa);s——与p对应的沉降(mm);w——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可按表5.6.8选注:d/z为承压板直径和承压板底面深度之比。5.7.2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5.7.3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5.7.5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5.7.7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为3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3通过本试验求得的岩石地基承载力不再进行深度、宽度修5.8波速测试5评价岩体的风化程度,确定破碎带的位置和裂隙发育的密6探测地质异常体(洞穴、地下管道)等。4应结合土层布置测点,测点的垂直间距宜取1m~3m。层位2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m~5m,在岩层中宜取8m~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m~2m;近地表测点宜布置在0.4倍3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和倾斜方位的量测,测点间距宜取1m。5.8.5面波法波速测试可采用瞬态法或稳态法,宜采用低频检波4计算岩土小应变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6.1一般规定6.1.1试验项目的选择应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的要求。常用试验项目、测求参数、工程应用见表6.1.1。类别试验项目工程应用物理性质含水率、密度、比重含水率w、质量密度p、土粒比重G₅塑限wp、液限wL;黏性土的分类和定名、数粗粒土的分类和定名,湿陷系数δ、自重湿陷系数δz力学性质固结试验e~p曲线;压缩系数α;e~lgp曲线;先期固结压力Pe;固结比OCR;压缩指数固结系数C固结度计算内摩擦角φ、黏聚力c算内摩擦角φ、黏聚力c;有效黏聚力c'稳定性验算,基坑支护设计最大干密度pdmax;价夯实效果;载力计算、岩石软化系数计算黏性土、粉土的比重、天然含水率、界限含水率(液限、塑限)、6.1.4进行力学试验,应采用I、Ⅱ级土样。6.1.5试验报告中的指标应真实、准确。量的差值:天然含水率应小于1%、界限含水率应小于2%。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测量的差值应小于3%,密度值取两次测量的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应实测其比重。塑性指数Ip6.2.4当需对回填土或填筑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时,应进行击实试1加荷等级宜为50kPa、100kPa、200kPa、400kPa;2土工试验报告应提供100kPa~200kPa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3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工程,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土的自重2加荷等级的第一级压力宜用25kPa,荷重率不应大于1,施4加荷稳定标准可采用间隔2h逐级加荷快速法;6试验报告应提供先期固结压力pe、压缩指数Ce、回弹指数C₃值,并附e~lgp曲线。6.3.3三轴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1取土试样直径不宜小于108mm,应平行制备3~4个土质结6.4土的颗粒分析试验6.4.1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土中各粒组的百分含量,亦称粒度分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6.4.2可根据工程需要绘制颗粒级配累计曲线。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60%;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0%。d3o——中值粒径,颗粒级配累计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30%。均匀中等均匀不均匀6.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Rb——饱和状态下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1试验之前应描述已选定的各个试件,包括:岩石名称、颜求其平均值。每组试件数量,对岩芯试件应有5~10件;方块体和不规则块体应有15~20件;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石直径50mm标准试件的点荷载强度试验指数(MPa)。7.1一般规定3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5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6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1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2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3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2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3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1钻探施工时,未见地下水前不得注水钻进,量测水位前应2钻进过程中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3量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得少于8h;勘察结束后1抽水试验方法可按表7.2.2选用;2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3试验孔和观测孔的水位量测应采用同一方法和仪器,读数4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在一定应用范围7.2.3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可在试坑或钻孔中进行。对砂土和粉7.3地下水作用的评价7.3.1岩土工程勘察应按下列内容评价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1对地下建筑物应考虑在最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上浮作用;2验算边坡稳定时,应考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应提供最高水位,地下水在边坡赋存的形式;3采取降水措施时,应考虑降水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等沉降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当地下水位回升时,应考虑可能引起的回弹和附加的浮托力;4在由粉细砂、粉土组成的土体中,因水头压差而产生自下而上的渗流时,应评价产生潜蚀、流土、管涌的可能性;5在地下水位下开挖基坑或地下工程时,应评价降水或截水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对基坑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6当基坑底面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评价坑底土层的隆起或产生突涌的可能性。7.3.2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2当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可按勘察期间的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勘察时的水文季节、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等综合确定的地下水位最高值作为抗浮设防水位;3抗浮设防水位的评价应考虑挖、填方工程对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应考虑江河、湖泊的改造及人工蓄、排水等产生的不利影响;4当资料缺乏及工程经验不足时,应进行专门的论证和试验研究;5对黏性土等透水性差的岩土层,当考虑抗浮水位折减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7.3.3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工程结构,应评价地下水(土)对混凝土、金属材料的腐蚀性。7.3.4当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应根据土层的粒度成分等物理性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3为防止深层承压水引起突涌,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基坑下的承压水头。7.3.5当需要进行工程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渗透性和降深要求,选用适当的降水方法。工程降水参数应分层给出具体的建议值。地段类别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的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为甲、乙类的建筑及层数大于等于10层或高度大于等于24m的丙类建筑物应进行剪切波速测试;2单幢建筑测试孔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多幢建筑每幢测试孔的数量不得少于1个;3对于跨越不同地质单元的建筑物,应在不同地质单元分别4当有充分资料确定覆盖层厚度时,剪切波速测试深度取5对层数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24m的丙类建筑及丁类建筑物,可根据岩土的名称和性状按表8.0.3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土的类型速范围(m/s)坚硬、较硬且完整的岩石破碎和较破碎的岩石或软和较软的岩石,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黄土中软土砂,fak≤180的黏性土和粉土,J>130的填土,可塑新黄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岩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a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厚度按表8.0.6的规定执行。当场地类别、液化程度差异较大时应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ⅡⅢ0——— 0— — 8.0.7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7度以上地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液化判别。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考虑液化探孔不得少于3个且每幢建筑不得少于1个,每个勘探孔竖向试验点间距不得大于2.0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采用标8.0.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液化等级、危害程度和工程重要性提出抗液化措施的建议。9.1检验1基槽或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由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检验开挖揭露的地基土条件是否2当开挖揭露的地基土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进行施工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采用载荷试验1桩基工程开始施工时,应由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参加试打(压、沉)桩以及挖孔桩孔底检验,检验岩土2桩身质量宜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验;必要时,对4检测的数量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1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进行,并1)载荷板为刚性板;2)载荷板的面积应与单根桩及其分担的处理面积一致;3)载荷板的位置与基础底面设计标高一致。9.2基坑监测9.2.1基坑工程监测应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报警值与控制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9.2.2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测需要,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物体均应作为监测对象。9.2.3基坑工程施工时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现场巡查,巡查内容应包括周边建筑物、围墙、道路等是否出现裂缝及异常水体渗漏等现象。9.2.4监测项目可按表9.2.4选择。监测项目一级二级围护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应测围护桩(墙)顶部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宜测应测宜测※宜测围护桩(墙)内力宜测※宜测※可测支撑内力应测宜测※可测立柱内力可测可测可测锚杆内力应测宜测※可测土钉内力应测可测※可测坑底隆起(回弹)宜测可测可测围护桩(墙)侧向土压力宜测※可测※可测孔隙水压力宜测可测可测应测应测宜测宜测可测可测应测应测宜测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宜测可测宜测※宜测可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9.2.5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3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5监测结果分析。9.3建筑物变形测量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5重要的和在使用上、生产工艺上对地基沉降有特殊要求的6受临近深基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7需要积累建筑物沉降计算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9.3.3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应符合表变形测量级别沉降观测位移观测主要适用范围中误差(mm)中误差(mm)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9.3.6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9.3.7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2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位置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9.3.8平面基准点的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2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9.3.10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9.3.11变形测量的具体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1本次或前1~2次观测成果;8技术报告书。10.1一般规定1掌握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变形2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地基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地下埋藏物、特殊性岩土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建议;5预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预1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2地基持力层虽属同一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但遇下列情况之一,可判别为不均匀性地基: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底面或相邻基底标高的坡度大于10%;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值大于0.05b(b为基础宽度3根据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各钻孔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判JGJ72的有关规定。对不均匀性的地基,应进行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10.1.5岩土工程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评价地基土承载力和边坡、支护结构、地基稳定性等问题,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0.1.6天然地基的分析评价宜包括下列内容:1地基均匀性评价;2地基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持力层的选择和建议;3适宜采用的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或高程)建议;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必要时应验算下卧层强度;4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建筑,应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5有地面荷载的单层厂房、露天车间、单层仓库,应考虑由于地面荷载所产生的地基不均匀变形及其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7地基验槽建议;8对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地段应预测其对工程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9当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时,应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10对大面积填方工程应提出压实填土的质量控制建议。10.1.7桩基工程的分析评价宜包括下列内容:1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和建议;2可能采用的桩型、规格、桩长及相应的桩端入土深度的分析和建议,提供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并估算单桩承载力3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基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4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5工程需要时,宜进一步对下列内容进行分析评价:1)估算桩基沉降量;2)对可能采用的桩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提出最佳3)群桩基础合理桩距的建议;4)其他桩基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的建议。5预测基坑开挖、工程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监测6工程需要时,对可能选用的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1根据设计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及施工条3提出复合地基的检测、监测建议。1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或岩石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2当偏心距小于0.033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y——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下取浮重度(kN/m³);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形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黏聚力标准值(kPa);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o₂(°)M002468注:φk——基础底面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3如果受条件限制,勘察阶段不能进行载荷试验,初步设计综合确定,可按本规程附录E的有关规定执行。10.3单桩承载力确定10.3.3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可按本规程附录Fu_桩身周长(m);规程附录F的有关规定取值;l₁——桩周第i层岩土的厚度(m);qpa——桩端阻力特征值(kPa),按本规程附录的Ap——桩端面积(m²)。1大直径灌注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yp及侧阻力尺寸效应注:表中d为桩身直径,D为扩底端直径,当为等直径桩时d=2当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强风化基岩时,应根据其风化后3当桩端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坚硬岩、较硬岩、4当桩周土为淤泥、新近沉积土、可液化土层、生活垃圾为5当有效桩长小于6m时,不宜计入桩侧阻力。10.3.7特殊类型桩及桩长不足5.0m的短桩,其设计参数应通过载程建设地方标准《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11.2成果报告11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进行冻胀性类别划分;岩土参数,提出支护措施、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的建议;17施工、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处理措6当原位测试成果不能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清晰体现时,应5基岩面(或其他层面)高程(埋深)等值线图;8钻孔(探井)柱状图(未纳入工程地质剖面图的必须附柱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的比例尺宜采用1:500或1:1000,大型2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纵向比例尺宜采用1:50、1:100或1:200,同一份勘察报告中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宜采用同一种3静力触探试验阻力与深度曲线图的横坐标宜采用1cm代表1MPa或2MPa;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直方图的横坐标宜采用1cm代表5击或10击;4探槽、探井展开图比例尺宜采用1:50或1:100。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坐标点不少于2点,坐标点及高程引测点应在图中标示或作出说明,图中还应标示拟建建筑物的轮廓2工程地质剖面图:剖面编号,纵向、横向比例尺,勘探点3钻孔柱状图:工程名称、钻孔编号、开孔及终孔日期、孔A.0.1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等级划分可按表A.0.1的规定执行。甲级1国家重点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项目;3下列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1)需要采取特别处理措施的极软弱的或非均质地层,极不稳定的地基;2)建于严重不良的特殊性岩土上的大、中型项目;圾填埋场,一、二级工业废渣堆场;4)大深沉井、沉箱,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桩基、墩基,特大型、大型桥梁基础,架空索道基础;5)其他工程设计规模为特大型、大型的建设项目乙级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工程项目;2下列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1)中型深埋过江(河)地下管线、涵洞等深埋处理工程,高度<100m的高耸构筑物基础,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边坡高度<15m的岩质边坡工程和高度<10m的土质边坡工程、其他工程中边坡高度<30m的岩质边坡工程和高度<15m的土质边坡工程,中桥、中型立交桥,中型竖井、巷道、平洞、隧道,中型地下洞室、地下储库工程,中型基础托换、基础补强工程,Ⅱ级垃圾填埋场,三级工业废渣堆场;3)其他工程设计规模为中型的建设项目等级丙级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工程项目;2下列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1)小桥、涵洞,安全等级为三级的桩基、墩基;2)Ⅲ级垃圾填埋场,四、五级工业废渣堆场;3)其他工程设计规模为小型的建设项目A.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可按表A.0.2的规定执行。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3高度超过200m的高耸构筑物或重要的高耸工业构筑物;4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5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6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7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8位于建筑边坡或邻近边坡的高层或高耸构筑物;9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10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11有三层或三层以上地下室的建筑物;12位于复杂地质条件或软土地区的有两层及两层以上地下室的建筑物;13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14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乙级1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丙级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2次要的轻型建筑物;执行。鉴别项目低低高、中等中等无高表B.0.2干强度划分低中等高表B.0.3摇振反应等级划分摇动时水很快在表面渗出,表面发亮;挤压时很快消中等需要用力拍打才能使水从表面渗出,挤压时外表改变很少无表B.0.4韧性等级划分土条滚搓的成型特点低碎裂后土条不能再重塑成土团中等在接近塑限含水量时,需用中等压力滚搓,可形的土条,土条能支持自身的重量,碎裂后能再重塑成土团,但手捏即碎裂高在接近塑限含水量时,需用很大的压力滚搓3cm的土条,土条能支持自身的重量,碎裂后能再重塑成土团湿土扰动后能捏成团,手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吸回附录C基床系数载荷试验要点C.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测求弹性地基文克尔基C.0.2平板载荷试验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每个场地不宜少于3组试验,且应布置于基础底面标高处。C.0.3载荷试验的试坑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的3倍。C.0.4用于基床系数载荷试验的标准承压板应为圆形,其直径应C.0.5最大加载量应达到破坏。承压板的安装、加载分级、观测时间、稳定标准和终止加载条件等,应符合本C.0.6根据载荷试验成果分析要求,应绘制荷载与沉降(p~s)曲线,必要时绘制各级荷载下沉降与时间(s~t)或时间对数(s~lgt)C.0.7确定地基基床系数Kg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标准承压板载荷试验p~s曲线,按式C.0.7-1计算基无明显直线段,p可取极限压力之半(kPa);s——对应于该p值的沉降量(m)。2根据实际基础尺寸,修正后的地基基床系数Kv(kN/m³)按黏性土(C.0.7-2)式中b为基础底面宽度(m)。3根据实际基础形状,修正后的地基基床系数K,(kN/m³)按黏性土式中1为基础底面的长度(m)。D.0.1标准贯入试验及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杆长修正系数按表D.0.1~D.0.3的规定执行。标贯杆长度(m)69注:表中数据可线性内插取值。一表D.0.3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120的杆长修正系数a₂79123579注:表中数据可线性内插取值。附录E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变形特性指标E.0.1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风化程度,按表E.0.1的规定岩石类别中等风化凝灰岩、砂岩、砾岩、注:全风化、强风化岩的承载力可根据风化后所呈现的土类别进行深度、E.0.2全风化~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N-经杆长修正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E.0.3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1根据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₁₂0确定碎石土的地34567892根据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确定碎石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可按表E.0.3-2的规定执行,表中N63.5为经杆长修正并分层统计的平均值。E.0.4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2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确定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可按表E.0.4-2的规定执行,表中N为经杆长修正并N中、粗、砾砂3根据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估算中砂、粗砂、砾砂的地4.0<P₈<12.0。当采用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4根据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估算粉砂、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式E.0.4-3计算:4.0<P₃<15.0。当采用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E.0.5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孔隙比及含水率确定粉土地基承载1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孔隙比及含水率按表E.0.5确定粉孔隙比e2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由查表得到的承载力基本值f乘3统计修正系数平按式E.0.5计算:P=1-(δ+0.18a)(2.884/√n+7.918/n²)当甲小于0.75时,应分析分层是否合理,试验有无差错,或1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孔隙比及液性指数确定黏性土地基1)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孔隙比及液性指数按表E.0.6确定黏 2)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由查表得到的承载力基本值3)统计修正系数中按式E.0.6-1计算:P=1-(δe+0.1δm)(2.884/√n+7.918/n²)(E.0.6-1)式中:δ——孔隙比分层统计的变异系数;当平小于0.75时,应分析分层是否合理,试验有无差错,或4)压缩性修正系数β按下列规定取值:压缩系数大于0.50MPa⁻¹的土取0.60~0.80;压缩系数小于0.50MPa-¹、大于0.20MPa⁻¹的土取0.80~1.00;压缩系数小于0.20MPa¹2根据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确定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fk=a(191.11√P-16)3根据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确定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当20kPa≤f<60kPa时,fak=a(188+48qo)f——双桥静力触探侧摩阻力分层统计平均值(kPa);a——承载力修正系数,可取0.75~0.95。E.0.7素填土的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及粉土时,其地基承载力特征1根据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₁0可按表E.0.7-1确2堆填时间超过十年的黏性土,以及超过五年的粉土,其地压缩模量E₈1-2234567入土深度(m)入土深度(m)入土深度(m)中密中砂中密~中密~圆砾中密~卵石中密~软质中等硬质中等注:1表中砂土密实度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土密实度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评价;2微风化及新鲜岩石应依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结合工程经验确定端阻力值;3采用后压浆技术,提高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中密中砂中密中密中密圆砾角砾中密~密实卵石碎石中密~密实中等风化土,应考虑其负摩阻力;2人工挖孔桩侧阻力适用于护壁方式能很好的发挥与桩周岩土的摩擦力的情况;3人工挖孔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内不计侧阻力;4残积土按其风化所呈现的土类别进行取值。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条文说明制订说明2004~2005年,我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山及通化地区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5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5】1号),组织编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85 85 874.1一般规定 4.2天然地基勘察 884.4基坑工程勘察 89 895原位测试 91 91 91 92 92 92 94 94 94 95 95 977.1一般规定 97 98 98 9.1检验 103 1.0.1近几年国家及行业对岩土工程勘察标准进行了调整,为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及时组织编制了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内一般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但对于水利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桥隧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专业性强、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其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初步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相关规定,本规程不另做规定。1.0.3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是国家一再强调的重要的基本政策。岩土工程勘察除了应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外,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勘察先行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是我国现行的岩土工程体制的要求,勘察成果报告不仅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还应根据场地存在的地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勘察工作既要对工程本身的安全负责,又要对环境保护负责,当场地或其附近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时,应查明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当勘察期间无法查明时,应建议建设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当工程建设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时,勘察工作应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向建设方提出预警。1.0.4在我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本规程没有明确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在本规程中已经明确的内容如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定不一致,但与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没有矛盾的,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执行。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单位制。3.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3.1.1勘察分级决定了勘察工作的布置、勘察精度和勘察报告编制深度。随着勘察现场工作的进行,对场地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也可能发生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勘察工作。3.1.2一般情况下宜在勘察现场工作开始前,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确定。3.1.3工程重要性等级很难做出具体的划分标准,本条是比较原则的规定。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除了考虑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后果的严重性,本条又引入了“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表,详见本规程附录A中的表A.0.1和表3.1.4“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是指分布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泥石流沟谷、崩塌、滑坡、土洞、塌陷、岸边冲刷、地下水强烈潜蚀等极不稳定的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是指虽有上述不良地质作用,但并不十分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严重。“地质环境”是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化学污染、水位上升或下降等。“受到强烈破坏”是指对工程的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如浅层采空、地面沉降盆地的边缘地带、因蓄水而沼泽化的地带等;“受到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上述现象,但不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严重。3.2岩石的分类和鉴定3.2.1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3.2.2岩石与岩体的风化程度应区别开来,对岩石按其风化程度的等级分为强风化岩石、中等风化岩石等,对岩体则相应地称为强风3.3土的分类和鉴定3.3.5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4.1一般规定取土试样、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为主;对砂基或桩基持力层和下卧层,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地层。1详勘阶段不应布置鉴别孔,故本款规定除取土试样勘探孔6“每个场地”是指每份勘察报告所包含的勘察范围;采用 (组)数量是指进行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的勘探孔的数量。每一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组数两者中至少有一种能满足不少于6件(组、次、孔);对黏性土、粉土应采取原状土试样,对碎石取岩石试样的数量各层不应少于6件。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连续贯入深度超过单节钻杆长度时,应考虑钻杆接头对试验数据的影4.2天然地基勘察4.2.3根据我省的工程实践经验,计算地基承载力所使用的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建议采用三轴压缩试验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方法求得。4.3桩基础勘察4.3.3常规土工试验项目内容见本规程相关章节。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桩基工程,应提供计算所需的各层岩土的变形参数。4.4基坑工程勘察4.4.1基坑工程勘察一般与地基勘察一并完成,由于大多数勘察人员只重视地基勘察要求,忽略基坑支护设计的要求,因此有基坑的工程应按本节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4.4.5“条件允许”是指勘察期间基坑边界外的现场能满足勘探孔施工的要求。在平面扩大勘察范围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当基坑工程周边有邻近建筑物时,在基坑边界以外布置勘探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周边以调查、搜集原有建筑物的勘察资料为主,所搜集到的资料应由相关人员及单位签署确认。4.4.7抗剪强度指标是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要参数,不同的试验方法得出的结果对支护设计的影响很大,剪切试验的受力条件应模拟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基坑工程的设计要求一致。对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对欠固结土、饱和软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或直剪快剪强度指标。4.4.10当降雨、管道渗漏等因素可能引起基坑内地下水位超过抗浮设防水位时,基坑肥槽应采用弱透水性材料分层夯实回填。4.5勘探孔的定位与高程测量4.5.1勘探孔现场定位是现场工作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定位基准点应可靠、稳定,在工程施工前不会被破坏或有可追补性。在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中应对定位基准点的位置作出详细的描述。当现场有障碍造成勘探孔移位,应在平面图上标明实际勘探孔位置。4.5.2孔口高程是描述地层深度、确定基础埋深、桩长等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城市统一高程,以便于设计、施工使用。高程基准点应可靠、稳定、在工程施工前不会被破坏或有可追补性。在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中应对高程基准点的位置作出详细的描述。高程点测量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市设水准点,或由市设水准点引测的临时高程点为基准进行孔口高程测量。4.5.3当不能获得城市统一高程时,可采用假定高程,假定基准点的高程值应明显区别于场地的城市统一高程,以免被设计、施工人员误认为城市统一高程。4.6.1本条所列的要求,是直观、准确鉴别地层,并采取原状土试样的基本措施。4.6.2外业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技术工作,应由经培训合格、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来承担。现场记录应采用肉眼鉴别、手触感觉、切面、断面,并配合简易工具等方法进行。4.7.1原状土样是指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相对保持天然结构和天然含水率的土样。不扰动土样是指原位应力状态虽已改变,但土的结构、密度和含水率变化很小,能满足所有试验要求,能近似测定土的原位强度、固结、渗透性以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土样。岩芯试样的天然结构不易被破坏,而土试样却很容易被扰动,严格意义上的原状土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不存在的,一般地,原状土样即为不扰动土样。不同的试验项目对土样扰动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由于采取不同级别土试样花费的代价差别很大,应针对不同的试验目的、试验内容选定试样等级,并应在现场取样前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即对采在钻探取样时将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的土样定义为I~器、螺旋钻头、岩芯钻头所取得的试样定义为Ⅲ~IV级。5.1一般规定5.1.1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原位测试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在探测地层分布、测定岩土特性、确定地基承载力等方面有突出的优点,应与钻探取样和室内试验配合使用。5.1.2测试仪器的性能稳定、完好是原位测试数据准确的基础,因此测试仪器应定期检验和标定。5.1.3布置原位测试,应注意配合钻探取样进行室内试验,选择有代表性或有重要意义的地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岩土试样,既有助于缩短工期、减少工作量,又能多角度评价岩土特性,保证勘察质量,还有助于修正和完善地区经验。5.1.4原位测试所获得的试验数据,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仪器本身的误差、试验条件、操作技能、岩土层的不均匀性等,对此应有基本的估计,剔除异常数据,提高测试数据的精度。静力触探和圆锥动力触探在软硬地层的界面上,有超前和滞后效应,应予以注意。5.2静力触探试验5.2.1静力触探试验是用静力匀速将标准规格的探头压入土中,同时量测探头阻力,测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孔压静力触探试验除静力触探原有功能外,在探头上附加孔隙水压力量测装置,用于量测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5.2.2静力触探在我省的应用非常成熟,是省内勘察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条所列的目的都可采用静力触探手段达到,并且都有成熟的地区经验。但限于静力触探本身的局限性,勘察中不可只采用静力触探手段,还应配合适量的钻探。5.2.3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可塑~软塑黏性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对测试数据有一定影响,但其大小较难确定,可根据工程经验,对锥头阻力qe、比贯入阻力P,进行适当折减。5.3标准贯入试验5.3.1标准贯入试验同时具有勘探和测试功能,但对于软塑~流塑的软土及碎石土不适用。5.3.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应标注在工程地质剖面图等图件上,应分层统计、计算各层岩土N值的平均值。勘察报告中必须提供实测值。当利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对岩土进行分析、计算时,应提供相应的修正值。5.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5.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同时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在省内应用非常广泛。一般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应根据岩土条件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动力触探应连续贯入,也可根据地层情况,配合钻探,间断贯入。5.4.2圆锥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55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含解析新人教版
- 外墙保温营造做法
- 《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 初三八班践行弟子规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论交际性操练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 钙钛矿电池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4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泉州华光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防城港市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学校厨房设备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力系统中的虚拟电厂运营与管理考核试卷
- Starter Unit 3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风力发电收购协议书
- 大学生无人机创业计划书
- (高清版)JTG 3363-201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 篮球比赛8队淘汰赛-对阵表
- 水质监测服务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 饭店消毒记录表
- 住宅小区公共部分装修施工组织设计完整
- 《EPDM密封条及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