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B
备案号XXX-XXXX编号DBJ/T36-XX-XXX
江西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
配备及运行导则
Guidelinesforequipmentallocationandoperationofurban
municipalsolidwasteclassificationfacilitiesinJiangxi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20XX-X-X发布20XX-X-X实施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目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收集设施...............................................................................................5
4.1一般规定....................................................................................5
4.2垃圾收集点.................................................................................5
4.3垃圾收集站.................................................................................8
4.4可回收物回收站点.....................................................................9
4.5大件垃圾暂存点.......................................................................10
5转运设施.............................................................................................11
5.1一般规定...................................................................................11
5.2垃圾转运站...............................................................................11
5.3大件垃圾拆解中心...................................................................12
5.4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2
5.5有害垃圾暂存点.......................................................................13
6收运车辆.............................................................................................14
6.1一般规定...................................................................................14
6.2收运车辆要求...........................................................................15
7处理设施.............................................................................................16
7.1一般规定...................................................................................16
7.2生活垃圾焚烧厂.......................................................................17
1
7.3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7
7.4生活垃圾填埋场.......................................................................18
附录A生活垃圾分类标志..................................................................20
附录B生活垃圾投放指引..................................................................22
附录C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数量计算方法...........................24
附录D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设计规模计算方法...............................25
附录E生活垃圾收运车辆配置数量计算方法...................................26
附录F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27
本导则用词说明.....................................................................................28
引用标准名录.........................................................................................29
2
1总则
1.0.1为持续深入推进江西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
设施设备配备及运行,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制定
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江西省城镇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
输、分类处理设施设备的配备及运行。
1.0.3本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备及运行除可参考本导则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江西省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生活垃圾municipalsolidwaste
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0.2可回收物recyclable
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
2.0.3有害垃圾hazardouswaste
表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包括灯管、家用化
学品和电池等。
2.0.4厨余垃圾foodwaste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
他厨余垃圾等。
2.0.5其他垃圾residualwaste
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生活垃圾。
2.0.6大件垃圾bulkywaste
指重量超过5kg或体积超过0.2m³或长度超过1m,且整体性强而需要
拆解后再利用或处理的废弃物(如废家具)及各种废家用电器、电子产品
等。
2.0.7垃圾收集容器wastestoragecontainer
符合生活垃圾分类和清运要求,专门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的容器,包括
垃圾桶、废物箱、垃圾箱等。
2
2.0.8垃圾收集点designatedwastecollectionsite
在住宅小区、单位、公共区域等场所按照垃圾种类、居民投放距离、
占地面积等条件设置的收集垃圾的地点,包括垃圾收集房(亭)、垃圾收
集容器等。
2.0.9垃圾收集站wastecollectionstation
用于垃圾集中收集、暂存、装箱、等待装车运走的环境卫生设施,一
般放置垃圾集装箱并面向公众开放。生活垃圾收集站规模小于30t/d。
2.0.10垃圾转运站wastetransferstation
用于将垃圾收集车或小型垃圾运输车中的垃圾转载到较大型的垃圾转
运车的环境卫生设施,仅允许专业收集或运输人员出入。
2.0.11收运车辆wastecollectionandtransportationtruck
用于收集、运输垃圾的车辆。
2.0.12处理设施wastetreatmentfacilities
采用技术和工程处理手段,使垃圾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的设施。
3
3基本规定
3.0.1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用地、规模应与服务范围、生活垃圾产生
量、收运频次、收运模式等相适应。
3.0.2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备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域特点、发
展水平、生活习惯、人口分布等因素。
3.0.3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应定期维护,保持功能完好、外观整洁、标
志清晰,保障安全运行。
3.0.4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备及运行应落实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要
求。
3.0.5应推进生活垃圾管理信息化。
3.0.6鼓励和支持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方面,开展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
4
4收集设施
4.1一般规定
4.1.1垃圾收集设施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可回收物回收站点、
大件垃圾暂存点。垃圾收集点可以采用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集房(亭)
等形式设置。
4.1.2垃圾收集设施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有效控制噪声、污水、臭气和
垃圾等二次污染,并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4.1.3新建、改(扩)建项目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环境卫生工程
项目规范等相关标准配套建设垃圾收集设施,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所需资金应纳入建设工程概
算。
4.1.4垃圾收集容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腐、阻燃、耐磨、抗老化、便于移动和清洗,不易变形和毁损,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定期清洗消杀,保持干净整洁,腐蚀严重、外观破损的垃圾收集容
器应及时维护与更换。
3根据场所、垃圾量、垃圾容重、收运频次和容器规格确定数量。
4.1.5垃圾分类标志的图案和配色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
志》GB/T19095的要求,详见附录A。已购置的垃圾收集容器,可通过更
新标志等措施以符合标准。
4.2垃圾收集点
4.2.1垃圾收集点的配置应做到种类匹配、数量足够、定点定位、标志规
5
范。
4.2.2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应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地面应硬化处理。具备
供水或供电条件的,应配备照明、洗擦手、破袋等装置。
4.2.3生活垃圾收集点应设置投放指引,根据需要公示分类收集点的位置
分布、分类投放要求、投放时间等信息。
4.2.4居住小区(含住宅小区、公寓和宿舍)垃圾收集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小区垃圾收集点应以方便居民投放和满足垃圾产生量为原则,
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容器配置数量宜按附录C计算。
2居住小区垃圾收集点应至少包含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1
个居民小区应至少设置1处有害垃圾收集点,1处可回收物收集点。
3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采用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方式
的小区,应增设误时分类收集点,供未能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的居民投放。
4居住小区内户外公共场所(含人行道、运动场、休闲区等)宜按人
流量合理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4.2.5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垃圾收集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人员数量、工作性质、工作场所布局特点等因素确定收集点
位置和数量。
2电梯口、茶水间、洗手间、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应设置可回收
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3茶水间、洗手间可根据需要增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4食堂的就餐区应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备餐区应设置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6
5学校的垃圾收集点宜按照教学区、生活区等功能区进行分别设置,
宜单独设置可回收物收集点。
6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宜设置在单位底层、地下室或门厅等,学校的有
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可监控范围内。
7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应至少设置1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集中存放场所,集中办公的不同单位可合并设置、共
同使用。
4.2.6公共场所垃圾收集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两侧的垃圾收集容器间距宜按道路功能划分:
1)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大型公共设施周边、主要交通枢纽、城
市核心功能区、市民活动聚集区等地区的主干路,人流量较大的次干路,
人流活动密集的支路,以及沿线土地使用强度较高的快速路辅路宜
30m~100m设置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2)人流较为密集的中等规模公共设施周边、城市一般功能区等地区
的次干路和支路宜100m~200m设置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3)以交通性为主、沿线土地使用强度较低的快速路辅路、主干路,
以及城市外围地区、工业区等人流活动较少的各类道路宜200m~400m设置
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2交通物流场站的出入口、候车区、乘车区、洗手间宜根据人流量设
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每条安检通道设置1个有害垃圾收集容
器。
3公园、旅游景区的出入口处、主干道路及人流量较大的支路、游客
7
休息处应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广场宜按每300m2~1000m2
设置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4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交流场所和娱乐场所应设
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5餐饮服务区域的就餐区应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备餐
区应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6酒店、宾馆等的大堂、出入口、电梯口、办公室、会议室等应设置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7商场、超市应在公共区域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有农
产品销售的部位,应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8农贸市场垃圾收集点的布局、收集容器的配置,应结合经营面积和
服务人数等实际情况确定。收集点应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可根据需要增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9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应至少设置1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集中存放场所。
10举行大型活动、赛事或集会时,活动场所应综合考虑人流分布密
度、活动分区、活动时长等因素,增设临时性生活垃圾收集点。
11公共场所可根据需要增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产生有害垃圾的场
所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12其他场所的垃圾收集点设置应参照本导则相关场所执行。
4.3垃圾收集站
4.3.1垃圾收集站宜设置在服务区域内市政设施较完善、方便环卫车辆安
8
全作业的地方。原有垃圾收集站不满足垃圾分类需求的,宜改(扩)建为
规范的分类收集站。
4.3.2垃圾收集站的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厢容积及日运输车次
来确定。垃圾收集站设计规模宜按附录D计算。具体建设要求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的规定。
4.3.3大于5000人的居住小区、规模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宜单独设置生活垃
圾收集站。采用人力收集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
集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km。
4.3.4收集站应公示分类信息,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分类收集流程、
作业要求和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
4.4可回收物回收站点
4.4.1可回收物回收站点一般分为固定回收点和流动回收点。
4.4.2可回收物回收站点除可回收物投放回收外,宜具备引导居民分类交
投、分类宣传、积分兑换等功能。
4.4.3可回收物回收站点的布局应按照便民原则,根据人口数量、服务面
积等因素确定,可参考以下指标:
1居住小区宜按每1000户~2000户设置1个固定回收站点。
2居住小区以外的聚集区,每个聚集区宜至少设置1个固定回收站点。
4.4.4因场地不足等原因无法设置固定回收点的区域,可设置流动回收点。
流动回收点可采用流动回收车定时、定点集中服务方式,或预约方式进行
回收。定时定点服务区域应设立明显标识。
9
4.5大件垃圾暂存点
4.5.1大件垃圾应投放至指定的场所或者可以预约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进
行回收,实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
4.5.2新建小区和有条件的既有小区宜在合适区域设置大件垃圾暂存点,
并设置明显标志。不具备条件的小区应按区域统筹原则合理设置大件垃圾
暂存点。
4.5.3大件垃圾暂存点应设告示牌,公布清运服务单位及责任人、联系电
话、清运频次、清运时间等信息。
10
5转运设施
5.1一般规定
5.1.1垃圾转运设施的新建、改(扩)建应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方式相
适应,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5.1.2垃圾转运设施宜布局在服务区域内靠近生活垃圾产生量多且交通运
输方便的位置。
5.1.3新建垃圾转运设施宜合并设置,各类垃圾的转运、暂存区应相对独
立。
5.1.4新建、改(扩)建垃圾转运设施,宜配置环卫停车场、环卫工人休
息场所等,并满足供水、供电、环保、安全、通信、消防等方面的要求。
5.1.5垃圾转运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1.6转运设施运行维护应专人负责,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
作业;转运设施的各类设备技术指标及性能应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5.2垃圾转运站
5.2.1垃圾转运站的类别、规模应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收运模式确定,
新建转运站应按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既有的转运站应根据实际
需要进行分类改造。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宜按附录D计算。转运站的建设、
改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环境卫
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的规定。
5.2.2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维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
维护技术规程》CJJ109的规定。
5.2.3转运站应满足下列要求:
11
1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和作业能力应满足垃圾分类收集覆盖范围的需
求。
2进站垃圾应来源明确,来源不清的垃圾不应进入垃圾转运站。
3转运站应保持干净整洁,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和维护,以减轻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
4转运站应配备相应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噪声、臭气、污水排放指
标等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5转运站站内应设置清晰的垃圾分类导向、功能提示、安全警示等标
志,在醒目位置张贴站内管理制度或规范。
6转运站应有健全的管理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垃圾的来源、
种类、转运量、去向等。
5.3大件垃圾拆解中心
5.3.1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宜结合大件垃圾实际拆解需求设置,可与转运站、
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等统筹建设。
5.3.2大件垃圾拆解后的材料应按材质分类回收与再利用。
5.3.3大件垃圾拆解应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及零部件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5的要求预先拆除,并按种
类分类贮存和处理。对需要特别安全处置的危险物质,应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的要求进行分类贮存和标识。
5.4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5.4.1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应以区、县为单位设置。分拣中心的建设应考虑
区域内可回收物的产量和回收量,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
12
5.4.2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宜承担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工作。
5.4.3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作业过程应符合国家和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5.5有害垃圾暂存点
5.5.1有害垃圾暂存点应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可与垃圾收集站、转运站等
其他市政设施合并建设。
5.5.2有害垃圾暂存点的建设和维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的要求。
5.5.3有害垃圾暂存点的规模和作业能力应满足覆盖范围的实际需求,还
应满足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和简单归类、存储的要求。
13
6收运车辆
6.1一般规定
6.1.1分类投放后的生活垃圾应由收运单位分类收运,收运车辆应专车专
用,严禁混合收运生活垃圾。
6.1.2生活垃圾收运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应采取预约收运或定期收运方式。
2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
6.1.3收运车辆应在车身醒目位置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19095的要求喷涂对应的分类标志,并根据垃圾种类、数量、运输距
离配置相适应的车型和作业人员数量。
6.1.4收运车辆的配置数量宜按附录E计算,并应根据垃圾日产量合理安
排运力。
6.1.5收运车辆垃圾装载量不得超过额定核载或有效容积。装车、压实、
卸车过程应符合相关规范,不应出现跑冒滴漏、飞扬洒落、垃圾拖挂等污
染道路和影响城市容貌的问题。
6.1.6收运车辆应按规定地点和路线收集、运输、装卸生活垃圾,不得少
收、漏收。
6.1.7收运车辆应有专用停放场所,并设置车辆清洗设施设备,并保持收
运车辆的干净整洁。
6.1.8收运车辆应实行专人和台账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维护保养,
保持车况良好。
6.1.9收运车辆应符合车辆技术规范,宜安装电子标签识别器、定位系统
14
以及车载行车记录仪。
6.2收运车辆要求
6.2.1可回收物收运车辆宜采用厢式货车。
6.2.2有害垃圾收运车辆应采用厢式货车。有害垃圾运输过程中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的要求。
6.2.3厨余垃圾收运车辆宜配置称重设备(装置),其他相关要求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84的规定。
6.2.4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运车辆应保证垃圾密闭化运输,防臭味扩散、
不遗撒滴漏。
6.2.5收运车辆每次装卸完垃圾后,应及时清洗、定期消毒,保持车身、
车轮、箱体内部干净整洁。
6.2.6大件垃圾收运车辆宜选用厢式货车、栏板式汽车,宜配置物料举升
(吊升)装车装置和必要的拆解设备、工具。
15
7处理设施
7.1一般规定
7.1.1生活垃圾处理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用先进的、
成熟的、符合相关国家环保标准的技术。
7.1.2应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合理保障设施用地,
建立起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相匹配的分类处理系统。
鼓励相邻地区共建共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7.1.3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规划建设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并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GB55012、《城市环
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和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
准》CJJ27的规定。
7.1.4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配备计量系统和监控系统,并保障在线监控系
统稳定运行。
7.1.5可回收物应采用资源化利用方式处理。
7.1.6有害垃圾应委托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7.1.7厨余垃圾宜从垃圾收集点直接运输至处理厂,并应因地制宜选择厌
氧消化工艺、好氧生物处理或饲料化处理技术。
7.1.8其他垃圾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
90的要求焚烧处理。
7.1.9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定期向监管单位提供
每日记录处理的生活垃圾类别、数量、去向和处理过程中产生废物等的详
细数据。
16
7.2生活垃圾焚烧厂
7.2.1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
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
标准》CJJ128的规定。
7.2.2生活垃圾焚烧厂应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运行维护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运行班组人员配置应专业齐
全,并在运行前全部到岗。
7.2.3生活垃圾焚烧厂应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保证设备正常投用,各污染
物排放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
的规定。
7.2.4炉渣厂内综合利用或外运处理应满足相关安全、环保要求。
7.2.5飞灰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
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1134的规定。
7.2.6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
染控制标准》GB18485的有关规定。
7.3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7.3.1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184的规定。
7.3.2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
辅的总体处理方案;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小的地区,可采用就地处理或就近
相对集中处理的总体处理方案。
7.3.3油脂分离工艺应根据厨余垃圾处理主体工艺的要求确定,分离出的
17
油脂应进行有效处理或安全利用。
7.3.4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妥善收集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7.3.5厌氧消化工艺应满足:
1厌氧消化工艺产生的沼气,应设置发电、提纯等沼气利用设施或火
炬系统。应妥善处理残渣,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2沼液做液体肥料时,其液体肥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含腐
植酸水溶肥料》NY1106的要求。
7.3.6好氧生物处理应满足:
1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
范》CJJ52的有关规定。
2好氧生物工艺过程使用的微生物菌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微生物
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NY/T1109的要求,制造的有机肥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525和《生物有机肥》NY884的要求。
7.3.7饲料化处理应满足:
1饲料化处理必须设置病原菌杀灭工艺,对于含有动物蛋白成分的厨
余垃圾,应设置生物转化环节,不得生产反刍动物饲料。
2饲料成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以及
现行国家有关饲料产品标准的规定。
7.4生活垃圾填埋场
7.4.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的规定,并满足附录F的要求。
7.4.2生活垃圾填埋场停止使用的,应做好生态修复等封场工作。封场工
18
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GB51220。
19
附录A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A.0.1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图见下表:
表A.0.1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图
生活垃圾类别标志生活垃圾类别标志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A.0.2生活垃圾分类容器、运输车辆标志示例图见下表:
表A.0.2垃圾分类容器、运输车辆标志示例图
生活垃圾类别容器标志示例运输车辆标志示例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20
生活垃圾类别容器标志示例运输车辆标志示例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注:运输车辆标志图中的灰色代表实际应用时基材本身的颜色。
A.0.3生活垃圾分类标志颜色应符合以下规定:
1可回收物标志为蓝色,色标为PANTONE647C。
2有害垃圾标志为红色,色标为PANTONE485C。
3厨余垃圾标志为绿色,色标为PANTONE2259C。
4其他垃圾标志为黑色,色标为PANTONEBlack7C。
21
附录B生活垃圾投放指引
B.0.1可回收物投放:
1应尽量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2废纸及废包装物应折好、压平、捆牢,回收投放时应避免受到污染。
一次性纸碟、墙纸、复写纸和被污染的纸巾、厕纸、未明确后续回收利用
的垃圾等,应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3废塑料制品应进行清除残留物、洗净晾干、压扁等处理,再投放至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4废金属应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金属易拉罐应进行清除残留物、
洗净晾干、踩扁压实等处理,金属尖利器物宜用硬纸包裹捆绑后或将锐利
面钝化再投放。
5废玻璃制品应进行清除残留物、洗净晾干等处理,再投放至可回收
物收集容器,并应防止破损。
6用于捐赠的旧纺织物,宜清洗干净,打包后投放至旧纺织物回收箱
或自行送至捐赠点;废弃纺织物宜捆牢后投放至纺织物回收箱或可回收物
收集容器;污损严重的废弃纺织物等应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7小型废弃家用电器应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点或单独设置的收集容
器内,不得自行拆解。
B.0.2有害垃圾投放:
1分类投放有害垃圾时,应注意轻放。
2废电池(如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应保持完好,投
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破损的电池应用透明塑料袋封装后再投放至有害
22
垃圾收集容器;无汞无害的干电池应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3废荧光灯管应保持完整、清洁、干燥,防止破损,投放至有害垃圾
收集容器。破碎的灯管应用较厚的纸张包裹并用胶带缠好,投放至其他垃
圾收集容器。
4弃置药品及药具应尽量保持原包装,并应连同包装一并投放至有害
垃圾收集容器。
5废杀虫剂、清洁剂、空调清洗剂、废油漆等均应与原容器一起密封
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6在公共场所投放有害垃圾且未发现对应收集容器时,应携带至有害
垃圾收集点妥善投放。
B.0.3厨余垃圾投放:
1居民家庭宜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在厨房放置厨余
垃圾收集容器,也可根据家庭生活习惯放置。
2厨余垃圾投放时不应混入废餐具、包装袋等不利于后期处理的杂质。
3鼓励家庭投放厨余垃圾前先滤去水份和不直接排入下水道。
4食堂、宾馆、饭店等集中供餐场所应将餐厨垃圾交由具有相应资质
的单位单独收运,鼓励集中供餐场所安装油水分离器。
5农贸市场、标准化超市等场所的厨余垃圾应投放至厨余垃圾收集容
器或指定收集点。
B.0.4暂时不明确具体分类类别的垃圾,宜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注:引用《湖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
23
附录C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数量计算方法
C.0.1垃圾收集容器收集范围内的垃圾日排出重量应按下式计算:
Q=A1A2RC(C.0.1)
式中:Q——垃圾日排出重量,t/d;
A1——垃圾日排出重量不均匀系数,A1=1.1~1.5;
A2——居住人口变动系数,A2=1.02~1.05;
R——收集范围内规划人口数量,人;
C——预测的人均垃圾日排出重量,t/(人·d)。
C.0.2垃圾收集容器收集范围内的垃圾日排出体积应按下式计算:
Vave=(C.0.2-1)
�
DaveA3
Vmax=KVave(C.0.2-2)
式中:Vave——垃圾平均日排出体积,m³/d;
A3——垃圾密度变动系数,A3=0.7~0.9;
Dave——垃圾平均密度,t/m³;
K——垃圾高峰时日排出体积的变动系数,K=1.5~1.8;
Vmax——垃圾高峰时日排出最大体积,m³/d。
C.0.3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收集容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Nave=A4(C.0.3-1)
Vave
Nmax=𝐸A4(C.0.3-2)
V𝑚�
式中:Nave——平均所需设�置�的垃圾收集容器数量;
E——单只垃圾收集容器的容积,m³/只;
B——垃圾收集容器填充系数,B=0.75~0.9;
A4——垃圾清除周期,d/次;当每日清除2次时,A4=0.5;每日
清除1次时,A4=1;每2日清除1次时,A4=2,以此类
推;
Nmax——垃圾高峰时所需设置的垃圾收集容器数量。
24
附录D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设计规模计算方法
D.0.1垃圾收集站的设计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Anq/1000(D.0.1)
式中:Q——收集站日收集能力,t/d;
A——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系数,该系数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季
节等因素的变化影响。取值时应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
无实测值时,一般可采用1~1.4;
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人;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g/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
无实测值时,居住区可取0.5~1,企事业等社会单位可取
0.3~0.5。
D.0.2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d=KsQc(D.0.2-1)
式中:Qd——转运站设计规模(转运量),t/d;
Qc——服务区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值),t/d;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指年度最大月产生量与平均
月产生量的比值,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K
可取1.3~1.5。
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清运量Qc可按下式计算:
Qc=nq/1000(D.0.2-2)
式中:n——服务区内服务人数,人;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g/(人·d)],城镇地区可取
0.8kg/(人·d)~1.0kg/(人·d)。对于施行垃圾分类收集
的地区,应扣除分类收集后未进入转运站的垃圾量。
25
附录E生活垃圾收运车辆配置数量计算方法
E.0.1生活垃圾收集车辆配置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
Qd
N=E.0.1
式中:qmη
N——收集车数量,辆;
Qd——日均垃圾清运量,t/d;
q——单车额定载荷,t/(辆·次);
m——单车清运频率,次/d;
η——装载系数,取0.85~0.95。
E.0.2转运站配套的运输车辆配置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
ηQ
nv=E.0.2
式中:ntqv
nv——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辆;
Q计划垃圾转运量,;
——运输车辆每次实际t载/d运能力,t/(辆·次);
v
nqt——运输车辆日转运次数,次/d;
——运输车辆备用系数,取=1.05~1.20;若转运站配置了同型号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生物基材料生产与销售合同
- 2024旅游景区导游劳动合同书含旅游行业创新发展研究2篇
-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4柚子果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财务报表保密合同3篇
- 个人住宅租赁简明合同样本(2024版)版B版
- 2024年水产养殖联盟协议3篇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三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 个人融资担保借款标准化协议样本版
- 6 影子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AHP层次分析法-EXCEL表格自动计算
- 团代会工作流程图
- 身心康中医经络检测仪—报告解读
- 电力工程承装(修、试)资质管理办法
- 简谱乐理知识(课堂PPT)
- 急诊科乌头碱中毒课件
- 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处理方案精编版
- 2013天津中考满分作文
- 医院安保人员录用上岗管理办法
-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_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