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_第1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_第2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_第3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_第4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

J00000—2022XJJ000—2022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design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BIM)

(征求意见稿)

2022-00-00发布2022-00-00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

在设计各阶段的应用,指导设计过程,为后续阶段提供基础模型,

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

筑信息模型(BIM)的设计应用。

1.0.3本标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中建筑信息模型

(BIM)应用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

1.0.4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行业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

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

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可

简称模型。

2.0.2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简称GI。

建筑模型内外空间形状、大小及位置的数据信息统称。

2.0.3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简称NGI。

除几何信息之外的其他特征数据信息的统称。

2.0.4建筑信息模型构件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component,简称BIM构件。

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是放置在建筑特定位置并

赋予几何与非几何信息的实体化元素。

2.0.5构件资源库componentlibrary。

也称构件库,在BIM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

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构件资源集成。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

历史项目中创建的构件元素可以被集中分类存储、修改、更新,

并可在其它项目中重复利用。

2.0.6BIM交付成果BIMdelivery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用BIM技术并按照一定设计流程所产

生的,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可以交付给另一方进行后续相关工

作的数字化成果,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BIM模型和与

之对应的图纸、信息表格、模型模拟分析成果、可视化成果等各

种格式的成果文件。

2.0.7模型单元modelunit

2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

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2.0.8模型精细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简称LOD。

建筑信息模型中所容纳的模型单元丰富程度的衡量指标。

2.0.9几何表达精度levelofgeometricdetail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

标。

2.0.10信息深度levelofinformation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2.0.1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

GIS。

处理与地球位置相关现象信息的信息系统。

2.0.12协同collaboration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数据共享及相互操作的过程。

3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信息模型应由设计阶段开始创建,利用BIM技术,

完成模型的创建,并提供相应的设计交付物。

3.1.2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BIM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

实现各专业、工程设计各阶段信息的有效传递。

3.1.3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BIM模型应考虑BIM模型在工程全生

命期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应具备连续性、追溯性及扩展性。

3.1.4建筑信息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其数据需

准确、完整并满足建筑设计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3.1.5建筑信息模型包含的最小模型单元应由模型精细度等级

衡量,模型单元的视觉呈现水平,由几何表达精度衡量。模型精

细度等级、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及模型单元的信息深度等级的

划分详见《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

3.1.6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进行BIM设计,创建设计阶段全过

程全专业的BIM模型。

3.1.7建筑信息模型中各类构件应使用BIM软件相应的构件类

别进行建模,如使用其他类别或通用类别进行建模,应在构件属

性中注明其所属类别。

3.1.8设计阶段宜按前期策划与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

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划分,分别确定BIM应用的目标、

要求与具体内容。

3.1.9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期的参与方一般包括政府职能部门、

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项目使用方、维护管理方、

专业BIM咨询机构等。本标准应用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的设计

4

各阶段,应用方主要指设计方和专业BIM咨询机构等。

3.2设计应用模式

3.2.1工程设计阶段BIM应用模式主要有:以模型为主的BIM

应用模式、模型与图形并用模式、图形为主的BIM应用模式。

3.2.2在确定BIM应用模式后,可按本标准所列的对应技术要

求实施,建立符合相应深度要求的建筑信息模型。

3.3实施方式

3.3.1BIM实施组织方式按照实施的不同主体分为两种类型:

1建设方BIM:建设单位为完成项目建设和管理,自行或

委托第三方机构(有能力的设计、施工或专业咨询机构)选择适

当的BIM技术应用模式,进行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实施项目全

过程管理,有效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

2承包方BIM:设计、施工或咨询机构等单位为完成自身

承接的项目,自行运用BIM技术,实施项目设计、施工或运维管

理等。

3.3.2BIM总协调方:由项目BIM实施主体自行或委托第三方

机构进行BIM统筹应用的单位。

3.3.3BIM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

1根据项目BIM应用的总体实施方案,组建设计团队,组

织实施不同设计阶段的BIM设计工作;

2完成本项目BIM建模及应用(包括模型分析及优化),

提交BIM工作成果,确保成果满足BIM实施方案确定的模型深度

及内容要求;

3与项目各参与方进行BIM设计交底并指导项目建设实施;

4对设计变更的内容,进行相应的BIM设计模型和信息的

更新。

5

4资源要求

4.1BIM设计软件

4.1.1BIM设计软件是实现BIM设计应用中重要的资源和应用

条件,在选择BIM设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行业、

项目类型、设计服务阶段等)的基础上,对市场中现有BIM设计

软件进行深入调研,综合评估其技术性能、易用性、适用性、稳

定性、协同设计能力、数据共享兼容性、可扩展性、服务能力等

方面。

4.1.2BIM设计软件宜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模型信息输入、输出、浏览及信息处理等;

2对各相应专业进行专业表达的能力;

3多个专业间三维协同设计的能力;

4应符合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及其强制性条文;

5建模软件与专业软件应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

6具有可定制开发的功能。

4.1.3BIM设计协同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应

具有模型及信息的可存储性、可传递性、权限控制性,并可实现

设计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4.1.4BIM设计协同平台宜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

2权限控制;

3项目设计的进度管理;

4项目设计的质量管理;

5分布式异地协同;

6BIM设计过程的版本管理。

4.1.5按BIM设计软件的技术功能,通常可分为:BIM设计建

6

模类软件、BIM计算分析类软件、BIM插件及工具集三大类。

4.2硬件及网络环境

4.2.1BIM设计运行硬件及网络环境在满足设计软件运行和设

计人员协同设计的条件下,应满足安全、可靠、高效等要求。

4.2.2BIM设计工作宜基于整体的协同平台,并应建立符合协

同设计工作方式运行的硬件与网络环境。

4.2.3BIM设计所需的硬件与网络环境宜包含以下内容:

1满足空间设计的个人办公电脑或集中处理分布部署的云

虚拟计算机;

2满足多人快速便捷储存的云端或局域网络条件;

3稳定、高效的局域或云服务网络传输条件;

4宜创建中心服务器,支持软件授权、设计中心文件权限

管理等设计资源配置等功能。

4.3BIM资源环境

4.3.1BIM设计资源环境应包括模型构件库、设计样板库、标

准规范库。

4.2.2模型构件库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设计内容按照构件所属领域、子专业类型、功能类

型进行分级分类;

2模型构件库宜具备检索功能,且每个构件应具有唯一检

索索引代码;

3模型构件宜包含形体、尺寸、性能、价格、厂商、定位

连接、设计等属性信息。

4.2.3设计样板库应满足以下要求:

1规范且一致的设计环境设置,包括文件命名、视图名称、

7

图纸名称及编码等内容;

2规范且一致的图形建立及显示设置,包括按专业或用途

规定的模型建立视图、模型显示样式、模型显示范围等内容;

3设计样板库宜具备利于操作与推广的特点。

4.2.4标准规范库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标准规范库宜按照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分

级建设和管理;

2BIM设计开始前应建立项目所需标准规范样板库。

8

5前期策划与规划阶段

5.1一般规定

5.1.1项目策划与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场地选址、项目建

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等。

5.1.2拟采用BIM技术的项目,在策划阶段宜根据项目具体要

求制定项目BIM实施方案。

5.1.3BIM技术在本阶段的应用是收集整理拟建项目相关信息,

利用建模软件将周边环境、图纸资料、各类要求等创建形成初步

模型,为后续设计及审批提供符合规定的基础数据。

5.2场地选址

5.2.1场地选址目的是分析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判断是否需

要调整项目选址。

5.2.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可选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

2策划与规划阶段收集的相关调查信息;

3项目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

4建设单位的建设需求。

5.2.3操作流程如下:

1基于三维基础数据,建立三维可视化场地模型;

2借助专业场地分析软件,分析项目选址的各项因素,如

交通的便捷性、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开发强度、控制范围等;

3依据分析结果,进行场地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估,

并给出评估建议。

9

5.2.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各项分析报告,基于三维可视化场地模型;

2建筑信息模型,包含场地相关信息。

5.3概念模型创建与比选

5.3.1创建概念模型是为了利用概念建筑信息模型分析拟建项

目与周边环境、建筑单体之间的适宜性,比选建筑的体量大小、

高度和外观形体关系,通过初步日照、采光和通风分析等环境模

拟分析,确定概念模型。

5.3.2操作流程如下:

1收集分析项目用地的各项规划指标;

2确定概念模型的各项形体参数和主要造型材料参数;

3创建概念建筑信息模型;

4基于概念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建筑外部环境分析,形成分

析报告;

5综合分析报告,比选优化概念模型,并确定最终概念模

型。

5.3.3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概念建筑信息模型;

2外部环境分析报告及比选结果等相关资料。

5.4技术经济指标比选

5.4.1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主要是基于场地模型和概念模

型数据,分析建设条件,形成相应比选报告,为项目下一阶段的

设计提供依据。

5.4.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场地模型和概念模型;

10

2规划部门对项目地块的要求信息;

3项目地块周边环境信息。

5.4.3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

2建筑间距;

3建筑密度指标;

4绿化指标;

5绿色建筑指标;

6装配式建筑设计指标;

7建筑物后退各类控制线距离;

8相邻地段的建筑条件;

9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指标;

10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

设计要点;

11其它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5.4.4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应提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

报告。

5.5可行性研究及立项比选

5.5.1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

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估阶段、项目决策审批阶段,主要从市场、

技术、生产、政策法规、经济、环境等方面对项目建议书进行细

化。BIM技术在本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提供符合要求的建设数据,

为决策部门、建设单位审批决策提供依据。

5.5.2基础数据准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项目建议书相关资料;

2项目调查、相似项目考察等资料;

3相关场地模型、概念模型提取的相应建设条件资料。

11

5.5.3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立项比选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提供推荐方案;

2项目场地现状及场地建设条件,提供场地条件比选方案;

3项目总图布置方案、场内外运输方案、公共辅助工程措

施;

4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措施及环保相关指标分析;

5确定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建筑面积、预制率和装配率,

以及确定装配式结构技术选用及技术要点,并进行经济性评估。

12

6方案设计阶段

6.1一般规定

6.1.1方案设计阶段可基于前一阶段的初步模型进行方案设计

工作,依据设计要求建立建筑与相关环境的数字模型,对提出的

空间建构模型、创意表达形式、结构形式及机电设计方案等进行

多方论证,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方案的优

化比选,为下一阶段的BIM应用及项目审批提供数据基础。

6.1.2BIM方案模型应包含场地模型及建筑单体模型,应能表

达场地实际地貌特征、与周边毗邻环境以及与项目建筑之间的关

系。

6.1.3建筑专业方案设计模型主要表达的内容有建筑功能划分、

流线设计、防火分区划分、立面造型设计,主要包括:场地、建

筑主体外观、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基本功能分隔构件、建筑面

积、建筑空间、主要房间使用功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6.1.4基于BIM的结构方案设计可以在建筑方案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图纸、相关资料及业主要求,完成结构构件的布置,也可以

在结构专业软件中完成方案设计,并输出满足要求的结构BIM

模型。

6.1.5在BIM设计流程中,机电专业可以根据需求,结合建筑

的图纸、说明和资料、BIM模型,对建筑方案进行确认及提出修

改意见,提交专业方案设计说明,或提交相应的BIM机电专业方

案模型。

6.1.6建筑和结构专业方案设计模型中各构件的精细度宜达到

LOD1.0的要求,机电专业的方案设计模型各构件的精细度宜达

到LOD1.0的要求。

13

6.1.7建筑方案设计模型中各专业模型单元交付深度详见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相关规

定。

6.2场地与规划条件分析

6.2.1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主要使用场地分析软件,创建

场地建筑信息模型,借助场地模型分析建筑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不同的建筑方案评审提供依据。

6.2.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前期工程勘察数据信息,包括项目地块信息、现有规划

文件、工程勘察报告、工程水文资料、地貌数据等;

2项目地块周边地形信息,可来源于GIS数据、电子地图

等;

3场地既有管网信息、周边主干管网信息。

6.2.3操作流程如下:

1确保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源的准确性;

2建立场地模型,分析项目所处场地,包括流域、纵横断

面、填挖方、高程、坡度、方向、填挖量、等高线等;

3项目场地周边环境分析,包括物理环境(例如气候、日

照、采光、通风等)、出入口位置、车流量、人流量、节能减

排等;

4根据场地分析结果,评估场地设计方案可行性,判断是

否需要调整方案;多次推敲调整设计方案和模拟分析,直到确定

最佳场地设计方案;

5分析得出场地分析报告,与场地模型一并移交至下一阶

段;

场地分析BIM应用操作流程如图6.2.3所示。

6.2.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4

1场地模型。模型应包括坐标信息、原始地形表面、各类

控制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场地初步竖向方

案、场地范围内既有管网及周边主管网、场地道路及周边主干道

路、三维地质信息等;

2场地分析报告。报告应体现场地模型图像、场地分析结

果,以及对场地设计方案数据对比。

图6.2.3场地分析BIM应用操作流程

6.3方案模型创建

6.3.1方案模型创建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初步设计阶段提供

数据基础和指导性依据,根据设计条件提出空间架构设想、创意

表达形式及结构方式的初步解决方案;在场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方案设计。

6.3.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场地模型及场地分析报告;

15

2概念设计说明及相关资料;

3方案设计依据及相关资料。

6.3.3操作流程如下:

1确保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源的准确性;

2划分建筑主要空间功能及参数要求;

3建立建筑单体、主体外观形状模型;

4确定建筑标高、基本功能分隔构件;

5统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设

计指标;

6确定建筑防火、人防类别与等级。

6.3.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方案建筑信息模型;

2项目各项指标数据。

6.4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6.4.1建筑性能模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建筑的舒适、绿色、

安全和合理性,借助专业的性能分析软件,基于BIM方案模型或

者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对项目进行专项模拟分析,包括日照、采

光、通风、能耗、人员疏散、火灾烟气、声学、结构、碳排放等。

6.4.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方案模型或相应方案设计资料;

2项目周边环境数据,包括气象数据、热负荷、热工参数

及其他分析所需数据。

6.4.3操作流程如下:

1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相应专业性能分析专业以及分析软件要求,调整方

案设计模型,建立各类专业分析所需的模型;

3分别进行各项性能分析,并获取各项性能分析数据;

16

4综合各项性能分析结果反复调整模型,进行比选评估;

5根据比选方案设计模型,调整设计方案,确认最优设计

方案。

6.4.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专项分析模型,专项模型的深度依据模型需求深度表;

2专项模拟分析报告及综合性能分析报告。报告应体现模

型图像、软件情况、分析背景、分析方法、输入条件、分析数据

结果以及对设计方案的对比说明。

6.5设计方案比选

6.5.1设计方案比选的主要目的是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为初

步设计阶段提供基础数据。选用的最优性能分析方案模型,通过

创建或局部调整方式形成多个备选设计方案模型,并经过多方讨

论比选,直观和高效地实现决策。

6.5.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各项方案性能分析模型;

2方案设计背景资料,包括设计条件、效果图、设计说明

等。

6.5.3操作流程如下:

1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2收集各方对最优性能分析方案模型的调整意见;

3根据调整意见,调整设计方案模型,形成备选方案模型;

4从项目可行性、功能性、美观性、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

多方可视化方案评选,形成方案比选报告;

5多轮方案比选后,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模型。

方案设计比选BIM应用操作流程如图6.5.3所示。

17

图6.5.3方案设计比选BIM应用操作流程

6.5.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备选设计方案模型;

2方案比选报告;

3最优设计方案模型。

6.6各项指标分析

6.6.1本阶段项目各项指标主要包括技术经济指标、绿色建筑

设计指标、装配式建筑设计指标等。

6.6.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最优设计方案模型;

2指标统计说明文件。

6.6.3各项指标细化分析范围:

1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及主体模型主要构件信息及几何尺寸;

2结构主体构件信息及几何尺寸;

3各项指标分析统计。

6.6.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8

1满足方案设计深度要求的模型;

2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统计表;

3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和措施,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能耗分

析及优化;

4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目标、定位及传统建筑能耗分析及优

化。

6.7建筑造价估算

6.7.1本阶段建设造价估算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测算,估算建设项目的投资造价,反映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是优选设计方案,控制投资规模的重要依据,是设计阶段造价控

制的重要依据。

6.7.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最优设计方案模型;

2造价指标及定额,设备材料供应选型及价格;

3与本项目具有可比性的已完项目造价资料。

6.7.3操作流程如下:

1理解项目设计方案,掌握项目所在地区造价情况,包括

主要技术的参数;

2通过模型提取工程量清单,依据项目造价定额,结合主

要材料设备供应选型、价格以及同类项目的造价资料进行项目估

算编制。

6.7.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各项工程量统计分析表;

2造价估算编制说明;

3投资估算分析;

4总投资估算表;

5单项工程估算表;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19

7初步设计阶段

7.1一般规定

7.1.1初步设计阶段是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的阶段,利用BIM

技术完善方案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并进行设计优化,为项目

建设的批复、核对、分析提供准确的工程项目设计数据。

7.1.2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结构专业利用BIM技术,细化方案

设计阶段的三维实体模型,以达到完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目

的,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模型和依据。机电专业配合建筑专业

对建筑功能区域划分,建立机电专业主管线模型,配合协调机房

及管井设置,优化管线敷设路线。

7.1.3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应用BIM技术优化建筑功能布局,完

成主要的专业间配合,确认结构系统、机电系统方案细节,协调

专业设备间的空间关系。

7.1.4初步设计过程中,应发挥模型可视化、专业协同的优势,

动态进行各专业初步设计方案的沟通、检查、优化。

7.1.5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BIM模型宜使用协同平台,建立各

专业整体的协同模型,增强专业间的数据交互。

7.2各专业模型创建

7.2.1初步设计阶段专业模型创建宜以方案设计模型为基础数

据源,或以相关二维设计图纸作为基础数据源。

7.2.2初步设计阶段BIM模型的提交成果应满足初步设计深度

要求,包括各专业初步设计模型、初步设计图纸、碰撞检查报告、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0

7.2.3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除对建筑外观、建筑风格、功能

分区、房间排布进行设计外,尚应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疏

散距离、防火分区等作出合理布局。建筑专业BIM模型主要包括

墙体、门、窗、楼梯等主体建筑构件的几何尺寸、定位信息;主

要建筑设施的几何尺寸、定位信息;主要建筑细节的几何尺寸、

定位信息。如有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要求,需综合各专业设

计专篇内容,进行相应的评定。

7.2.4初步设计阶段结构专业主要依据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模型

或二维建筑图纸,进行结构布置、结构方案比选、构件截面确定、

计算及调整,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进行基础选型和布置。如

有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要求,需按设计深度规定,提供本专

业设计专篇内容,提交建筑专业进行综合评定。

7.2.5初步设计阶段机电专业依据建筑、结构专业初步设计模

型或二维图纸,及相关专业设计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机电专业

模型,并采用漫游或模型剖切的方式进行模型检查,发现管线、

设备碰撞时及时与相关专业沟通协调。如有绿色建筑、装配式建

筑等要求,需按设计深度规定,提供本专业设计专篇内容,提交

建筑专业进行综合评定。

7.2.6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基于BIM的设计流程分别详见图

7.2.6-1~7.2.6-6。

21

图7.2.6-1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7.2.6-2建筑专业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22

图7.2.6-3结构专业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7.2.6-4给排水专业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23

图7.2.6-5暖通专业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7.2.6-7电气专业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7.2.7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BIM模型中各构件的精细度宜达到

24

LOD2.0的要求。

7.2.8初步设计阶段模型中各专业模型单元交付深度详见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相关规

定。

7.3各专业模型检查优化

7.3.1本阶段的模型检测优化主要针对专业内部及专业之间的

相互提资。

7.3.2模型检测优化的范围主要有:

1模型生成的三维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之间是否

统一;

2各专业设计是否存在漏项,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3各专业模型深度是否达到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

7.3.3各专业模型检测优化宜提供如下成果:

1本专业模型达到初步设计模型深度的确认报告;

2各专业对相互成果模型的确认文件;

3各专业模型检测优化后的BIM模型文件。

7.4各项指标细化分析

7.4.1本阶段各项指标主要包括技术经济指标、绿色建筑设计

指标、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指标等。

7.4.2基础数据源:优化调整后的各专业BIM模型,或整体的

协同模型。

7.4.3项目各项指标细化分析范围:

1模型创建是否满足项目建设批复的相关要求;

2建筑总平面图及主体模型主要构件信息及定位尺寸;

3结构主体构件信息及定位尺寸;

25

4机电专业复核相关专业互提资料信息;

5.各类指标分析统计;

6.绿色建筑设计指标、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指标分析。

7.4.4项目各项指标细化分析宜提供如下成果:

1满足初步设计深度的各专业BIM模型,或整体的协同模

型;

2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统计表;

3绿色建筑设计相关输出内容,及达到相关星级标准的优

化建议;

4装配式建筑设计相关输出内容,及达到装配率要求的优

化建议。

7.5设计概算

7.5.1设计概算是由设计单位主导,用于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

全部投资,包括建设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

运行到竣工验收等的全部建设资金。

7.5.2BIM技术可以进行模型计量,即由模型中按照初步设计

阶段的深度要求统计出工程量,辅助概算工作进行。

7.5.3BIM技术设计概算的实施步骤:

1收集各专业模型文件、相关设计要求及相关设计规范;

2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模型深度规定和概算要求出具BIM

概算工程量;

3提供概算文件的编制材料和对比依据,完成模型工程量

导出及整理后,可实现多算对比,也可利用可视化材料辅助概算

文件的表达和编制。

26

8施工图设计阶段

8.1一般规定

8.1.1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解决施工中的技术措施、工艺做法、

用料等,为施工安装、工程预算、设备及配件安装制作等提供完

整的图纸依据。

8.1.2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模型宜在初步设计阶段模型基础

上深化形成,也可直接建立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深度要求的BIM

模型。利用BIM技术的空间可视性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

8.1.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合理排布各专

业的管线和桥架。通过碰撞检测对管线综合成果进行检验,确保

各种管线及桥架布置科学合理。

8.1.4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BIM模型宜使用协同平台,建立

各专业整体的协同模型,增强专业间的数据交互。

8.2各专业模型创建

8.2.1各专业模型创建宜以初步设计模型为基础创建各专业

模型,以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深度要求;基于三维模型项目

各专业的沟通、讨论、决策等协同工作在可视化情景下进行,为

后续深化设计、施工应用及运维提供基础数据。

8.2.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通过责任单位审核的初步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和图纸;

2施工图阶段的模型交付标准及设计规范。

8.2.3操作流程如下:

1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27

2按照统一命名原则,深化初步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

达到施工图模型深度,规范保存模型文件;

3将各专业阶段性模型等成果提交给审核单位确认,并按

照审核单位意见调整完善各专业设计成果。

8.2.4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图设计

模型及相关设计图纸、各专业冲突检查报告、竖向净高优化报告

等。

8.2.5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模型主要包括:主体建筑构件几何

尺寸、定位信息;主要建筑设施几何尺寸、定位信息;主要构造

细节;隐蔽工程与预留孔洞的几何尺寸、定位信息;细化建筑经

济技术指标的基础数据。

8.2.6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基于BIM的设计流程分别详见图

8.2.6-1~8.2.6-6。

图8.2.6-1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28

图8.2.6-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8.2.6-3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29

图8.2.6-4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8.2.6-5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30

图8.2.6-6电气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8.2.7施工图阶段各专业BIM模型中各构件的精细度宜达到

LOD3.0的要求。

8.2.8进行BIM审查的项目,尚需满足《建筑信息模型(BIM)

设计审查导则》等标准的要求。

8.3建筑与结构专业模型的对应检测

8.3.1建筑与结构模型的合模检查,通过建筑与结构模型的叠

合对比,确保建筑布置与结构构件在平面、立面、剖面位置和尺

寸完全一致。

8.3.2基础数据源:同一版本且通过专业会审的建筑与结构专

业模型。

8.3.3检测范围:建筑与结构专业构件的空间位置及尺寸、预

留洞口等,检查模型中是否存在不完全一致等问题。

8.3.4检测内容:

31

1建筑与结构柱网、柱、剪力墙、梁、板、楼梯、节点构

造等构件尺寸及位置在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大样的一致性;

2预留洞口尺寸及位置的一致性。

8.3.5检测成果提供:土建冲突及碰撞检测报告,应记录冲突

及碰撞内容的具体位置等,并调整到位。

8.4机电管线综合检测及优化

8.4.1应用BIM三维可视化技术检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各专业

冲突碰撞,完成建筑项目设计图纸范围内各种管线排布与建筑、

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

8.4.2应用BIM三维碰撞检测软件和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管线

综合,检查机电各专业设备管线冲突和碰撞。

8.4.3基础数据源:同一版本且通过专业会审的施工图阶段各

专业建筑信息模型。

8.4.4检测范围:

1机电专业与土建专业之间的管线综合检测,包括给排水、

暖通、电气、智能化等专业分别与建筑、结构相关构件之间的碰

撞检测、间距复核、预留孔洞检测;

2机电专业之间的管线综合检测,包括给排水、暖通、电

气、智能化等专业相互之间系统管线(管道)碰撞检测、间距复

核;

3机电单专业内部的管线综合检测,包括给排水、暖通、

电气、智能化等专业内部各系统管线(管道)碰撞检测、间距复

核。

8.4.5检测内容:

1机电各专业内部管线体系的主要部件是否存在漏项;

2机电管线平面布置及空间位置关系;

3机电管线检修空间、系统之间的避让空间等问题;

32

4机电专业与土建专业图纸的对应性和一致性。

8.4.6机电管线综合检测优化应提供:

1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模型精细度和构件要求详见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相关规

定;

2管线碰撞检测报告。报告中应详细记录调整前各专业模

型之间的碰撞内容、分布情况;以及冲突检查及管线综合的基本

原则,并提供冲突和碰撞的解决方案,对空间冲突、管线综合优

化前后进行对比说明。碰撞检查操作流程见图8.4.6。

图8.4.6碰撞检查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8.5空间优化

8.5.1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制定项目竖向净空目标。

8.5.2应用BIM三维可视化技术检查优化结构设计方案、预制

构件装配方案,调整各专业的设备管线排布,最大化提升净空高

度。

33

8.5.3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碰撞检测和三维管线综合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

2建设单位对建筑物各功能区的净高要求清单。

8.5.4操作流程如下:

1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2与业主确定需要净空优化的关键部位,如公共区域、走

道、车道上空等;

3根据净高要求调整各专业的管线排布模型,最大化提升

净空高度;

4在建设单位的协调下各方审查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确

保模型准确;

5将调整后的模型和净高分析等成果文件,提交建设单位

留存,同时依据数据成果,对模型进行空间优化。其中,对二维

施工图难以直观表达的造型、构件、系统等提供三维视图等辅助

表达,为后续深化设计、施工交底提供依据。三维管线综合及净

高优化应用实施步骤流程见图8.5.4。

图8.5.4三维管线综合及净高优化应用实施步骤流程图

34

8.5.5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模型精细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

各专业模型深度要求(施工图阶段);

2建设方要求时可提供优化报告。报告应记录建筑竖向净

空优化的基本原则,对管线排布优化前后进行对比说明。优化后

的机电管线排布平面图和剖面图,宜有精确平面位置标注和的竖

向标高标注。

3净高优化分析。净高优化分析应为平面或表格形式,标

注不同区域优化后的净高。

8.6各项指标细化分析复核

8.6.1核对初步设计批复的深化及修改要求、复核施工图评审

要求的相关指标。

8.6.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完善的施工图阶段各专业建筑信息模型。

8.6.3指标复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1核实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复核初步设计批复的深化及修

改要求;

2复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等建筑控制线与场地内的相关

建筑定位关系;

3统计单体建筑面积明细;复核主要设备明细表;

4计算并复核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及装配式建筑设

计要求。

8.6.4提交的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

2单体建筑面积统计表;

3主要设备明细表;

4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35

5标准化设计要点,预制部位及预制率计算等技术应用说

明。

8.7施工图预算

8.7.1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现行预算定额、费

用定额和本地区人工、材料、设备和机械台班等资源价格,安装

施工图预算建模规范进行模型深化,确定施工图预算。

8.7.2基础数据准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完善的施工图节点各专业建筑信息模型;

2招投标要求的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计价依据等文件;

3参与各方都认可的施工图预算建模规范;

4供招投标使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5以批准的工程概算成果,现行的预算定额、本地区人工、

材料、设备和机械台班等资源价格。

8.7.3实施方法:

1收集各专业的模型文件,相关设计要求及规范;

2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模型深度规定和预算要求出具

BIM预算工程量;

3完成模型工程量导出和整理,实现多算对比,也可利用

可视化材料辅助预算文件的表达和编制;

4提交BIM工程量预算清单。

3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标准、规范执行时,采用“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规定或要求”。

37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实施管理标准》XJJ112-2019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规范》DB4401/T9-2018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DB11/T1069-2014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DB13(J)/T284-2018

3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标准

J00000—2022

XJJ000—2022

条文说明

39

目次

1总则.............................................42

2术语.............................................43

3基本规定.........................................45

3.1一般规定.....................................45

3.2设计应用模式.................................45

3.3实施方式.....................................46

4资源要求.........................................47

4.1BIM设计软件.................................47

4.2协同平台.....................................47

4.3BIM资源环境.................................47

5前期策划与规划阶段...............................48

5.1一般规定.....................................48

5.2场地选址.....................................48

5.3概念模型创建与比选...........................49

5.4技术经济指标比选.............................49

5.5可行性研究及立项比选.........................50

6方案设计阶段.....................................51

6.1一般规定.....................................51

6.2场地与规划条件分析...........................51

6.3方案模型创建.................................52

6.4建筑性能模拟分析.............................52

6.5设计方案比选.................................53

6.6各项指标分析.................................53

6.7建筑造价估算.................................53

7初步设计阶段.....................................55

7.1一般规定.....................................55

7.2各专业模型创建...............................55

40

7.3各专业模型检查优化...........................55

7.4各项指标细化分析.............................56

7.5设计概算.....................................56

8施工图设计阶段...................................57

8.1一般规定.....................................57

8.2各专业模型创建...............................57

8.3建筑与结构专业模型的对应检测.................58

8.4机电管线综合检测及优化.......................58

8.5空间净高优化.................................59

8.6各项指标细化分析复核.........................59

8.7施工图预算...................................59

41

1总则

1.0.1本标准的编制是为了在设计各阶段,贯彻执行国家相关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经济政策,推动、规范和引导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各阶段的应用。

1.0.2本标准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仅适用于建筑信

息模型(BIM)在设计各阶段的应用。

1.0.4在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除应遵守本标准的相

关规定外,尚应遵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

标准和规定,并应遵守相应国家、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

范等。

42

2术语

2.0.1本标准中出现的“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模型”、“模

型”、“BIM”用词均指建筑信息模型。

2.0.2依托模型实施BIM,关注的是模型所承载的信息,在三

维模型创建时,首先基于的是三维坐标,在虚拟环境中创造扩建

实体。模型创建过程就是几何信息的产生过程,几何信息的多寡

取决于模型创建的深度。

2.0.3建筑设计中除几何信息外,还需要大量的非坐标性信息,

即非几何信息,如:时间刻度、技术参数、命名和编码等。非几

何信息是BIM应用非常重要的实施条件,如:各种环境分析、工

程量统计、材料成本控制等都需要非几何信息。

2.0.7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描述方式与传统的图示表达差

异很大。根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特点,将建筑物或构筑物认知

为功能空间和产品、部品的组合。功能空间和产品、部品在物理

世界中体现为“工程对象”,映射在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环境中

体现为“模型单元”。模型单元体现了模型的单元化架构组织,

即由项目级、功能级、构件级和零件级单元嵌套组成。模型单元

在实体和属性两个维度上体现描述能力,例如一扇窗户,窗户本

身即为实体,其相应的几何尺寸、材质、价格等均为属性。

2.0.8模型精细度是全球通行的衡量建筑信息模型完备程度指

标。但如何定义模型精细度,当前并没有共识。Levelof

Development简称LOD,概念起源于美国,由美国建筑师协会等

组织根据工程阶段特点划分为LOD100、200、300、400、500。

由于版权关系,其他多数国家采用不同的说法。如英国标准

BS1192采用了LevelofDefinition。本标准采用GB/T51301

中的描述LevelofModelDefinition,也可简称LOD。

2.0.9几何表达精度体现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上的描述能力。

43

基于目前的软硬件技术,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建筑信息模型无

法也没有必要表达出构件或产品的全部几何变化真实细节。应根

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几何表达精度等级。几何表达精度等级

也可简称为Gx。

2.0.10信息是模型单元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随着工程阶段的推

进而逐步丰富。应根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信息深度等级。信

息深度等级也可简称为Nx。

2.0.12协同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各参与

方内部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以及上下游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及

反馈等。

44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设计阶段是BIM模型创建的起始,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

利用BIM技术,完成模型的创建,并提供相应的图纸、模型、文

档、多媒体等交付物。

3.1.2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BIM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

实现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动力等各专业间及工程

设计各阶段信息的有效传递。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BIM模型应考

虑BIM模型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建筑

物的拆除阶段各专业的应用,应具备连续性、追溯性及扩展性。

3.1.3BIM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如构件的大小、形状、空间位

置和非几何信息如结构类型、材料属性、荷载属性等。其数据需

准确、完整并满足要满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等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

3.1.4协同设计平台指,能够做到将设计各阶段,各专业的信

息进行整合应用,并能为各专业设计师和参与人提供数据交换的

工具或协作方式。

3.1.5应在构件属性中注明其实际表达的类型属性,并赋予其

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3.1.6设计阶段应按规划阶段、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

工图设计阶段的划分,分别确定BIM应用的目标、要求与具体内

容。规划阶段及方案阶段LOD至少应达到1.0,初步设计阶段LOD

至少应达到2.0,施工图设计阶段LOD至少应达到3.0,需满足

现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建筑工程设

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等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45

3.2设计应用模式

3.2.1目前,工程设计BIM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模型为主的BIM应用模式:应包含但不限于二维图纸表

达信息,可将索引的标准、规范、图集等信息作为深度信息赋予

模型;

2模型与图纸并用模式:在图模关联过程中,宜将模型与

二维图纸或二维视图形成逻辑和自动关联关系,并建立图模复核

工作流程,保证图模关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图纸为主BIM应用模式:此过程应强调模型与二维图纸

的对应性。

3.3实施方式

3.3.1BIM实施组织方式按照实施的不同主体分为两种类型:

1建设方BIM:由建设方牵头制定《BIM技术应用实施任务

书》或指导手册,明确设计BIM技术应用的内容和目标;

2承包方BIM:由建设方提出项目总体目标,项目各参与

方根据阶段或者参与方角色制定自身的BIM技术应用实施策划。

3.3.2BIM总协调方:BIM统筹应用的单位应具备协调和指导项

目各参与方专业技术的能力,并对BIM技术实施效果和管理负责。

3.3.3BIM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

1设计BIM团队成员应具备传统设计团队的能力和专业配

置,能够完成相应的设计和出图工作;

2设计BIM成果宜通过设计成果审核和校审流程机制,以

保证交付成果能满足项目和方案所需求的模型深度和信息深度;

3基于BIM设计的技术交底,应具备成果可视性、信息完

整性、模型协调性等特点;

4针对变更内容的BIM设计模型更新应具备及时性、正确

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46

4资源要求

4.1BIM设计软件

4.1.1经过调研选择的设计BIM软件宜明确软件版本、功能特

性、应用流程,促进BIM设计软件应用的标准化。

4.1.4BIM设计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要求:

1满足企业和项目的目标要求;

2提供的协同环境具备统一性、灵活性、操作便利性、信

息实时性;

3对设计成果管理宜按照时间版本、创建角色、管理权限

进行分类分级,实现过程和最终成果管理。

4.1.5按BIM设计软件的技术功能,通常分为BIM设计类软件

根据专业建立模型支持出图;BIM计算分析类软件,进行相应专

业的计算与分析;BIM插件及工作集,辅助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

效率。

4.2硬件及网络环境

4.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