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农业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农业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农业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农业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农业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农业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02第一章:绪论 2305691.1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概述 2109571.2农业作业指导书的目的与意义 325605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3180162.1土壤性质与分类 373502.2土壤改良技术 4274412.3土壤施肥管理 4282212.4土壤保护与环境保护 512499第三章:种子处理与播种 5783.1种子质量与处理方法 573853.1.1种子质量 5297523.1.2种子处理方法 5156903.2播种技术与管理 6127863.2.1播种方法 6276643.2.2播种时间 677813.2.3播种深度 6108893.2.4播种量 633673.3种植密度与间距控制 6160893.3.1种植密度 643673.3.2间距控制 618620第四章:灌溉与排水 7108104.1灌溉系统设计与运行 7291514.2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 714124.3排水系统与管理 8158834.4灌溉与排水自动化控制 824706第五章:作物施肥管理 9250035.1作物营养需求与施肥原则 9323755.2施肥方法与技术 9310865.2.1基肥 9158455.2.2追肥 951455.2.3叶面喷施 970755.3有机肥料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9183715.3.1有机肥料的应用 960455.3.2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105645第六章:病虫害防治 10206576.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10161586.1.1病虫害识别 1062046.1.2病虫害监测 10249306.2生物防治技术 108606.2.1生物防治原理 10297926.2.2生物防治方法 11283986.3化学防治技术与管理 11243556.3.1化学防治原理 11217156.3.2化学防治方法 11120436.3.3化学防治管理 1110236.4病虫害防治策略与综合管理 11230386.4.1防治策略 1167506.4.2综合管理 123924第七章:农业机械与设备 12221737.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 12299417.1.1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 12187577.1.2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 12231627.2常用农业机械与设备 12265907.2.1种植机械 12313197.2.2管理机械 13230227.2.3收获机械 13249197.3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13222777.3.1操作规范 1358717.3.2维护保养 1326181第八章:农业生产环境控制 13136218.1温室设计与建造 1348658.2温室环境调控技术 14218838.3保护地栽培技术 141888第九章:农产品收获与处理 1579069.1收获时间与方法 15177189.1.1收获时间 15282569.1.2收获方法 15139249.2农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 1530799.2.1采后处理 15229129.2.2保鲜 15162839.3农产品包装与运输 16134749.3.1包装 16262939.3.2运输 1618293第十章:农业种植管理与决策 1625110.1农业种植计划与组织管理 161613410.2农业种植风险管理 16288110.3农业信息化与智能管理 17第一章:绪论1.1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概述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植物生理、土壤学、农业生态、农业气象、农业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农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操作与应用;而农业管理则涵盖农业生产计划、资源调配、生产组织、成本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农业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设施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农业管理则旨在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1.2农业作业指导书的目的与意义农业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本书具有以下目的与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素养。通过详细介绍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知识,使农业生产者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本书将农业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指导,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本书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系统指导,有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本书强调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障,通过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书关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倡导绿色、生态农业,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本书的指导,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性质与分类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性质与分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1)物理性质: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土壤颗粒组成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如沙土、壤土和黏土等。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则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和水分、空气的存储能力。(2)化学性质:土壤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有效养分等。土壤pH值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土壤的供肥能力。土壤全量和有效养分含量反映土壤的营养状况。(3)生物性质:土壤生物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土壤植物等。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循环,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土壤动物和植物则影响土壤结构、通气性和水分状况。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性质、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的。我国土壤分类体系主要包括:沙土、壤土、黏土、石灰土、黑钙土、黄棕壤、红黄壤等。2.2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以下为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1)客土改良:将优质土壤运至贫瘠土壤地区,改善土壤质地。(2)深耕改土:通过深翻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3)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4)土壤调理剂: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适宜。2.3土壤施肥管理土壤施肥管理是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土壤施肥管理的要点:(1)施肥原则:根据作物需求、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施肥。(2)施肥时期:掌握作物生长规律,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期。(3)施肥方法: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4)肥料种类: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满足作物生长需求。2.4土壤保护与环境保护土壤保护与环境保护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下为土壤保护与环境保护的措施:(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沙漠化。(2)实施轮作制度,保持土壤肥力。(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4)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防止土壤污染。(5)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种子处理与播种3.1种子质量与处理方法种子质量是保证农业丰收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下是对种子质量与处理方法的详细阐述:3.1.1种子质量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病虫害感染程度等。在选择种子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纯度:指种子中同种作物的种子所占的比例。纯度越高,种子质量越好。(2)净度:指种子中不含杂质的程度。净度越高,种子质量越好。(3)发芽率:指在适宜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概率。发芽率越高,种子质量越好。(4)病虫害感染程度:指种子中携带病虫害的程度。病虫害感染程度越低,种子质量越好。3.1.2种子处理方法种子处理主要包括消毒、浸种、拌种等。(1)消毒: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等。(2)浸种: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吸水速度,促进发芽。浸种时间一般为46小时,具体时间可根据作物种类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3)拌种:拌种是将种子与一定比例的农药、肥料等混合,以提高种子质量和防治病虫害。3.2播种技术与管理播种技术与管理是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以下是对播种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详细阐述:3.2.1播种方法播种方法包括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播入土壤,适用于大部分作物;育苗移栽则是先在苗床或营养钵中培育幼苗,待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再移植到大田。3.2.2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应根据作物种类、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确定。适时播种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3.2.3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根据种子大小、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3.2.4播种量播种量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播种方法等因素确定。适当增加播种量可以提高产量,但过多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病虫害的发生。3.3种植密度与间距控制种植密度与间距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对种植密度与间距控制的详细阐述:3.3.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光、水、肥等资源,提高产量。种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3.3.2间距控制间距控制是指植株之间的距离。合理的间距可以保证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避免相互竞争。间距控制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作物需求,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与间距,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第四章:灌溉与排水4.1灌溉系统设计与运行灌溉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要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灌溉系统的类型和规模。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水源、输水管道、灌水设备等部分。在设计灌溉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水源选择:根据地形、水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2)输水管道布置:输水管道应尽量缩短,减少水头损失,同时要考虑管道的耐久性、抗腐蚀性和经济性。(3)灌水设备:选择合适的灌水设备,如喷灌、滴灌、微灌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2)管道管理:定期检查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破损,保证输水畅通。(3)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灌水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2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以下几种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喷灌: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降落在作物上。喷灌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2)滴灌: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准灌溉。滴灌可以降低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微灌:将水以微小的流量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经济作物和花卉等需水较少的作物。节水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次数。(2)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通过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灌溉水损失。(3)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4.3排水系统与管理排水系统是农业种植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形式。地表排水主要通过沟渠、河流等自然渠道,将农田中的积水排出。设计地表排水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排水渠道布局:合理规划排水渠道,保证排水畅通。(2)渠道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抗磨损的材料,提高渠道使用寿命。(3)排水设备:配置合适的排水设备,如泵站、闸门等。地下排水主要通过地下管道将农田中的积水排出。设计地下排水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管道布置:合理规划管道走向,减少管道长度,降低水头损失。(2)管道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抗磨损的材料,提高管道使用寿命。(3)排水设备:配置合适的排水设备,如泵站、闸门等。排水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渠道管理:定期清理渠道,防止渠道堵塞、破损。(2)管道管理:定期检查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破损。(3)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排水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4灌溉与排水自动化控制科技的发展,灌溉与排水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几种自动化控制技术值得关注:(1)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灌溉效率。(2)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排水的自动化控制,降低排水成本。(3)智能灌溉与排水系统: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灌溉与排水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作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与排水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作物施肥管理5.1作物营养需求与施肥原则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作物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因此,施肥原则应遵循以下要点:(1)根据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确定施肥时期和施肥量;(2)依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特性,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3)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防止作物出现营养缺乏症状;(4)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5.2施肥方法与技术5.2.1基肥基肥是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的一种肥料,其目的是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营养。基肥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可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等化肥。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穴施等。5.2.2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适时施入土壤的一种肥料。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施肥方法有穴施、条施、喷施等。5.2.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直接喷施在作物叶片上的一种施肥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快速补充作物所需营养。5.3有机肥料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5.3.1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等多种作用。常用的有机肥料有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堆肥等。有机肥料的应用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等。5.3.2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制成的生物肥料,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病虫害等作用。常用的微生物肥料有根瘤菌肥料、菌肥、光合细菌肥料等。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方法有拌种、浸种、喷施等。第六章:病虫害防治6.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6.1.1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种植户应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以便及时发觉并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病害识别:依据病害的病原体、症状、发生部位、传播途径等特征进行识别。(2)虫害识别:依据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等特征进行识别。6.1.2病虫害监测病虫害监测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种植户应定期对农田进行巡查,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立监测点:在农田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立监测点,便于实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2)采用监测工具:利用诱捕器、监测灯等工具,对病虫害进行监测。(3)记录与分析:详细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6.2生物防治技术6.2.1生物防治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利用天敌: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2)利用植物抗性:选用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能力。6.2.2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天敌昆虫防治:引入或保护天敌昆虫,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2)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3)植物抗性利用:选用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抗病能力。6.3化学防治技术与管理6.3.1化学防治原理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2)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3)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能力。6.3.2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喷雾法:将药剂均匀喷洒在植物表面。(2)土壤处理:将药剂施入土壤,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3)种子处理:将药剂拌种或浸种,防治种子带菌。6.3.3化学防治管理为保证化学防治效果,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1)药剂选用: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剂。(2)用药时间: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保证药剂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发挥作用。(3)用药剂量:按照药剂说明,合理确定用药剂量。(4)用药次数: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用药次数。6.4病虫害防治策略与综合管理6.4.1防治策略病虫害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农业栽培管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等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2)综合防治: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综合控制病虫害。(3)生态调控:通过调整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6.4.2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农业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修剪等,增强植物抗病能力。(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杂草等,减少病虫害发生。(3)轮作倒茬:通过轮作倒茬,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监测与预警: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防治工作。第七章:农业机械与设备7.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最初的手工操作、畜力驱动,到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7.1.1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50s):以小型拖拉机、收割机等为主,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的生产。(2)发展阶段(1960s1980s):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拓展到棉花、油料、蔬菜等作物生产。(3)提升阶段(1990s至今):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智能化发展,涵盖种植、收获、加工等多个环节。7.1.2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7.2常用农业机械与设备7.2.1种植机械(1)播种机:用于播种作物种子,提高播种效率。(2)淋膜机:用于薄膜覆盖,保温保湿。(3)开沟机:用于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7.2.2管理机械(1)割草机:用于割草、修剪树枝等。(2)喷雾机:用于喷洒农药、化肥等。(3)灌溉设备:包括水泵、喷灌设备等,用于灌溉农田。7.2.3收获机械(1)收割机:用于收割粮食、棉花等作物。(2)脱粒机:用于脱粒粮食、油料等作物。(3)果蔬采摘机:用于采摘水果、蔬菜等。7.3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7.3.1操作规范(1)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机械正常运行。(2)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机械功能稳定。(3)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上岗。7.3.2维护保养(1)清洁:保持机械表面清洁,防止锈蚀。(2)润滑:定期加注润滑油,保证机械运动部件正常工作。(3)检查:定期检查机械各部件,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更新:根据机械磨损情况,及时更换零部件。第八章:农业生产环境控制8.1温室设计与建造温室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设施,其设计与建造是农业生产环境控制的首要环节。温室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种植需求和投资预算等因素,保证温室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温室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与规划:根据种植需求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温室建设。规划温室布局,包括温室尺寸、形状、朝向等,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2)结构设计:温室结构设计应考虑承重、通风、采光、保温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目前常用的温室结构有单拱、双拱、锯齿形等。(3)覆盖材料:温室覆盖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保温性和耐久性。目前常用的覆盖材料有玻璃、塑料薄膜、阳光板等。(4)配套设施:温室配套设施包括供暖、制冷、通风、喷灌、照明等系统。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施设备,保证温室环境稳定。温室建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温室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稳定,防止温室沉降和倾斜。(2)钢结构焊接:保证焊接质量,防止温室结构损坏。(3)覆盖材料安装:保证覆盖材料安装牢固,防止漏水和损坏。(4)配套设施安装:保证设施设备安装正确,运行稳定。8.2温室环境调控技术温室环境调控技术是保证温室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调控:通过供暖、制冷、通风等措施,使温室温度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2)湿度调控:通过喷灌、通风等措施,调节温室湿度,防止病虫害发生。(3)光照调控:通过遮阳、补光等措施,调节温室光照,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气体调控:通过通风、施肥等措施,调节温室气体成分,保证作物生长所需。(5)土壤环境调控:通过灌溉、施肥、土壤消毒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8.3保护地栽培技术保护地栽培技术是指在温室等设施内进行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模式:根据温室结构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如无土栽培、滴灌栽培等。(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和温室环境的优质品种。(3)栽培管理:包括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4)环境监测与调控: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及时调整环境参数。(5)产后处理:包括采摘、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保护地栽培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第九章:农产品收获与处理9.1收获时间与方法9.1.1收获时间农产品收获时间的确定,应根据作物的成熟度、市场需求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而言,作物达到生理成熟度时,即可进行收获。具体收获时间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1)保证农产品品质优良,提高市场竞争力。(2)降低收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避免因气候原因导致农产品损失。9.1.2收获方法(1)人工收获:适用于小面积种植、珍贵作物或不宜机械化操作的农产品。人工收获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但劳动强度较大,效率较低。(2)机械化收获: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生长周期较长、成熟度一致的农产品。机械化收获具有效率高、损伤小、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需注意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保证农产品安全。9.2农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9.2.1采后处理(1)清洗:去除农产品表面的泥土、杂质,减少微生物污染。(2)分级:按品质、大小、形状等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分类,以满足市场需求。(3)去皮、去杂:去除农产品表面的不良部分,提高产品质量。(4)预处理:如蔬菜的切割、水果的包装等,为销售做好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