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都表示认同赞许。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D.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答案】1.B2.A3.D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5.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②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③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的“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可知,原文是假设关系,答案省去了假设的前提,变成了既成事实,未然说成已然。C.“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错,根据材料二第2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可知,春秋时期的君子仍然指政治上的统治者,只不过不再“纯粹”,道德修养的践行者也可被称作君子。D.“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错,根据材料二最后1段中的“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可知,选项偷换了概念。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错,根据材料一第6段中的“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可知,选项扩大范围。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可知,该答案以偏概全。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B.是说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C.是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D.是说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是对君子修身养性的规定,属于内在。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前六段“‘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展开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最后一段“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阐释了君子人格的意义。材料二前四段“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的角度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第五段“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从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阐释君子文化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分别概括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概括出: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结合材料二“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概括出: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结合材料二“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概括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军医的梦杨晓敏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十八军”的概念实际上已超越了它所代表的部队番号的含义,上升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符号与荣誉。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女军医两鬓染白。她告诉我,她已经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我暗自庆幸。女军医对我要采访的那些问题,总是有意岔开话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正当我琢磨怎样让她打开话匣子时,她想了想说:“你陪我在营区转转吧。”医院的建筑整齐划一,铁皮房子大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病房的左侧有一大片林卡(藏语,园林)。白杨树拔地而起,笔直高大,白亮的躯干在冬日灼射下,依旧挺精神的。它们酷似一大群身着白大褂的俊俏轩昂的女护士。我们在林中漫步。脚下是发出嚓嚓脆响的叶子。野鸽子静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气氛极是和谐。女军医沉吟片刻,说:“给你讲这林卡的来历吧。”“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惴惴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后来工作基本转入正常,医院考虑修建房子。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那时我们也在恋爱,你别笑话,当时连个说悄悄话的地方都难找。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在密匝匝的树荫里约会……”“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你瞧,这些高大粗壮的树便是当年我们最早的劳动成果。高原确实不易栽树,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一少部分绽出新芽,长出绿叶。我们正处在富于幻想的青春年华,那年秋天兴高采烈,极小的林卡成为我们娱乐的好去处。风儿一吹,叶片像小风车一般旋转不停,我们翩翩起舞,忘记了一切烦恼疲劳。”“次年春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高原严寒的冬季会扼杀掉已经成活的幼苗。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担心解除了,白杨树熬风斗雪,又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其实在西藏高原上栽下的树,一旦成活,生命力是异常旺盛的。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但林卡是我们栽的,这片林卡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怀着好奇心悄然走进林卡。”“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葳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然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我茫然后立即清醒,这时刻的林卡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老了。”“其实我的心并不老,但我不能赌这种气,否则姑娘们会笑话我呢。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现在自己早到了当祖母的年龄,今非昔比了!以后我决不再轻易到林卡里去,只远远地望着它,默默地放飞心中的想象,唤起久远的回忆。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姑娘们都说我的要求提得太好了。开欢送会的头天晚上,我失眠得厉害,心想要离开西藏了,明天能在自己亲手栽培的林卡里度过,一定要玩个痛快,和年轻人捉迷藏,击鼓传花,还要跳舞,重温自己青春的梦幻……”“我至今都认为,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连日来都是晴朗无风的天气,那天清晨却呼呼地刮起风来,搅得天地昏黄一团。姑娘们懊恼地紧锁起眉头。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以至在欢送会上,同志们还以为我只是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西藏高原恋恋不舍呢。”“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蓬勃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保存至今。(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军医对“我”采访的那些问题的轻描淡写的回答,突出了女军医谦逊的品质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B.得知女军医明天就要“下山”,“我”为她终于可以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高海拔的野战医院而暗自庆幸。C.女军医最初在医院内栽树是为有个栖身的休闲场所,这一初衷表现了驻地的荒凉与生活的单调。D.“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并且保存至今,这体现了女军医的事迹对“我”的影响之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叙议结合,介绍了当时仍坚守西藏十八军老战士屈指可数的情况,为后文写女军医作铺垫。B.内陆军医学校来的年轻人青春、开放,每到夏秋两季就在林卡载歌载舞,与缺乏生活情趣的老军医形成对比。C.文中的白杨树与《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了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D.文章以新闻素材的形式呈现,用野战医院中场景的变化展示女军医的一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真实性。8.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颇为独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9.假如你是作者,在读者见面会上,请你向读者简要说明为什么以“女军医的梦”为题。【答案】6.B7.B8.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通过“我”的采访引出女军医的故事,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倾听者和记录者,通过“我”的感受和反应,更能展现女军医的形象和精神品质,引发读者的共鸣。9.以“女军医的梦”为题,具有以下原因:“梦”是小说的核心线索,女军医的梦想贯穿全文,从最初希望有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到后来看到林卡成为年轻人的乐园,再到最后在林卡中度过欢送会,梦想的变化展现了女军医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梦”象征着女军医的美好愿望和奉献精神,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西藏辛勤工作了几十年,亲手栽培了林卡,为部队医院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题目富有诗意和感染力,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对女军医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采访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军医在西藏高原的奉献与坚守。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军医在艰苦环境中栽树的经历,象征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白杨树的成长与女军医的青春相互映衬,展现了她质朴、坚强的精神。文章通过对话和场景描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女军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我’为她终于可以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高海拔的野战医院而暗自庆幸”错误。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我”“庆幸”的理由是赶在女军医“下山”离开前遇到了她,抓住了一个采访的机会。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与缺乏生活情趣的老军医形成对比”错误。文中并没有说老军医缺乏生活情趣。老军医年轻时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栽下林卡,后来虽然不再轻易走进林卡,但也是因为觉得林卡属于年轻人了,并不是缺乏生活情趣。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视角的把握能力。“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以采访手记引出“我”对采访女军医的回忆,使所记述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本文是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我”只是倾听者和记录者,同时,文章也写到“我”采访后的感受和反映,如“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保存至今”,通过“我”的感受和反应,更能展现女军医的形象和精神品质,引发读者的共鸣。【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注意题干明确了写作身份是“作者”,情境是“读者见面会”,内容是向读者简要说明为什么以“女军医的梦”为题。因此开头应有称呼——读者朋友们,然后总述——我以“女军医的梦”为题是出于如下考虑;接着分条陈述理由。文章讲述了一位援藏女军医以及她的战友们的“梦”,“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在密匝匝的树荫里约会……”;然后是她们自己动手实现这个“梦”,“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并且产生了新的“梦”,“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女军医退休前又有了一个“梦”,“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虽然这个愿望最后没有实现,但她“贪婪地抚摸着蓬蓬勃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可见,行文主体部分是以女军医的“梦”贯穿始终的,“梦”是小说的核心线索。女军医的“梦”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如最初是想要栽种一片林卡,能够“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在密匝匝的树荫里约会……”;然后是“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最后是“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尽管“梦”的内容有区别,但均指女军医的美好愿望和奉献精神,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西藏辛勤工作了几十年,亲手栽培了林卡,也为部队医院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女军医的梦”,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女军医”及中心事件追“梦”,给人以新奇之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女军医是谁?她的梦想是什么?引发读者对女军医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和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节选自《墨子校注》)材料二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退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节选自《墨子•亲士》,有删减)〖备注〗①丑:羞耻、耻辱。②弗弗之臣:指敢于诤谏之臣。③詻:同谔。说话正直。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下重其爵位A而不言B近臣C则喑D远臣E则噤F怨G结于民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贼,劫夺财物的人,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自贼者也”的“贼”意义不同。B.“家”“国”,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文中分别指卿大夫的封地和诸侯的封地。C.安,安宁、安定,与课文《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字意义相同。D.归,赠送,与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天下归仁焉”中的“归”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论述践行兼爱之道的方法,要爱人若爱其身,视人家国若其家国,得出结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材料二以齐桓、晋文、勾践等贤君与桀纣昏君对待贤人的不同态度为例,证明能否用贤亲士,关系着国事成败。C.材料二为强调亲士的重要性,墨子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表明定要招贤纳士为己所用,实现己安国强。D.材料一、二体现了墨家主张:强调兼爱,反对战争;强调亲士重贤,反对世袭特权;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2)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14.要做到“亲士”,对君王应有怎样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C12.D13.(1)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2)因此贤明君子总是能苛求自己而宽容别人,而一般人则宽容自己而苛求别人。14.①君王自身素质:坚定自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善于纳谏等。②君王用人之道:广开言路、善待贤臣、重用谏臣、远离谗臣等。【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臣下只以爵禄为重,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近臣则喑”“远臣则噤”,对称句式,各自单独成句,BDF三处断开;“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是由“而”字连接的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断;“怨结于民心”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故BD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劫取财物的人。/伤害。句意:还有强盗和贼寇吗。/这是自己伤害自己。B正确。C.错误。安宁、安定。/性情安和。句意:我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心不妄动之后才会性情安和。D.正确,赠送。/称赞、称许。句意:赠送国宝。/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有仁德。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反对世袭特权;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错误,材料中没有谈及“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纸上谈兵”,此处属无中生有。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职业;“劝”,鼓励;“恶得……”,反问句式,怎么能……呢。(2)“难”,苛求;“众人”,一般人;“自难”“易彼”“自易”“难彼”,宾语前置句。【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君王自身素质。从“君子自难而易彼”可概括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君子进不败其志,退究其情”可概括出“积极进取”;从“彼有自信者也”可概括出“坚定自信”,从“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可概括出“坚定自信,不畏困难”。君王用人之道。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及“谄议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等均可概括出善待贤臣、重用谏臣、广开言路、远离谗臣等。参考译文:材料一:考察这些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源于互相不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长及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还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儿子、弟弟及臣子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情呢?这样不慈爱就没有了。还有强盗和贼寇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害人?所以强盗和贼寇就没有了。还有大夫间相互侵害、诸侯间相互攻伐的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一样,谁还侵害?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就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不再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不再侵害,没有了强盗与贼寇,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为天下相亲相爱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会混乱,所以我们老师墨子说:“不能不劝导爱别人。”道理在此。材料二:治理国家如果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用贤更急迫的了,若没有贤士,就没有人和自己谋划国事。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从前,晋文公被迫逃亡在外,最终匡正天下;齐桓公被迫离开国家,后来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受过吴王的羞辱,最终成为威慑中原诸国的一代贤君。这三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扬名于天下,都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受压迫而自己蒙大耻,以图复仇。最上的是不遭失败,其次是失败而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我曾听说:“我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自己没有安定之心;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无法满足的内心。”因此贤明君子总是能苛求自己而宽容别人,而一般人则宽容自己而苛求别人。君子仕进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平凡人之中,也始终没有怨恨之心。他们就是有着自信的人。所以说,凡事能从难处做起,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但却没有听说只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能免于所厌恶的结果的。所以俸臣与谗佞之辈往往伤害君主。君主必须有敢于矫正君主过失的臣僚,主上必须有直言极谏的下属。如果臣下只以爵禄为重,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谄谀阿奉之人围在身边,好的建议被他们阻障难进,那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正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之士吗?结果身被杀而失天下。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15.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迫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离开家乡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步伐,久久不忍离去。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16.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的妙处?【答案】15.C16.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灵性和动感。《望月怀远》中的“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春江花月夜》中的“生”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解析】【导语】张九龄《望月怀远》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以月为中心,表达思乡怀远的情感。《望月怀远》通过共赏明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深沉的孤独与期盼;而《春江花月夜》则通过融景抒情,描绘了江月与人生的无限循环,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哲学思考。两首诗都善于运用自然景观,以婉转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深邃的美感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离开家乡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步伐”错误,“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两个“生”字都赋予明月和海水以活力,赋予月亮以灵性和动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描述的是明月慢慢从大海上升起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别有情趣。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素来气度豪迈,对自己的才干充满自信,在《将进酒》中也有类似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两天《黑神话:悟空》话题度一直a,火的不仅是游戏,还有山西的古建筑。山西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天堂,2.8万余处古建筑,像散落的珍珠点缀着表里山河。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80%以上,山西现存彩塑、壁画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山西的古建筑为何如此独特?依山而建、悬于峭壁的悬空寺,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廊栏左右相连,游人在“飞檐走壁”间被古人的胆识与匠心“硬控”。在隰县小西天,一百多平方米的殿堂中,满布巍峨壮观的天宫楼阁。众多的菩萨、神鸟、孔雀、鹦鹉伫立于缭绕的云端。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繁而不杂。“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让建筑大师梁思成b的国宝就是应县木塔。它巍然耸立在晋北大地上,有20多层楼高,底层重檐出挑深远,50余种斗拱装点全塔,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抬头仰望,斗拱繁复,层层叠叠间是古人对天空虔诚的信仰。寂静深山中的佛光寺,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是我国现存较完好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让人心驰神往的东大殿,出檐深远,斗拱雄大,扑面而来的大唐遗风,历经千年岁月变换依旧韵味悠长。威武雄壮,温婉动人,神秘莫测……位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每一尊彩塑都独具特色,c,被誉为“海内孤品”。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琉璃脊饰,集齐了“金代五绝”的崇福寺有着“金代艺术宝库”之称,采用了减柱和移柱法的弥陀殿更是断柱负重,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硬核”“出圈”“显眼”,山西的古建筑令人痴迷。这一次去山西吧!与古人共享一砖一瓦,共抚一橡一木,穿越千年邂逅古建筑的精妙绝伦。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19.下面句子中的“火”字与文中加点的“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火红色的夕阳映照在大海上,美得让人陶醉。B.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在多条占线上同时交火。C.他的无理取闹让我非常生气,我忍不住发火了。D.“中国行”火遍外网,外媒抹黑谣言不攻自破。20.请简要分析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和省略号的作用。【答案】18.a.居高不下b.惊叹不已c.精美绝伦19.D20.引号的作用:“飞檐走壁”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游人在悬空寺行走时仿佛具有飞檐走壁的能力。“中国第一国宝”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指佛光寺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省略了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的其他特点。【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此处说的是“话题度”,后面还有“火”,说明话题很热,且没有下降的趋势,可填“居高不下”。居高不下:没有下降的趋势。b.根据“国宝”可知,应县木塔让建筑大师梁思成都不停地赞叹,可填“惊叹不已”。惊叹不已: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c.此处修饰“彩塑”,根据“独具特色”“孤品”可知,这些彩塑非常精美,可填“精美绝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火”意思是热烈,知名度高。A.指火红的颜色;B.指枪炮弹药;C.指发怒;D.指热烈,知名度高。故选D。【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合,分析其作用的能力。引号的作用:“飞檐走壁”原本指指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这里指悬空寺“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廊栏左右相连”的结构,让游人行走其间,仿佛有“飞檐走壁”的能力。因此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佛光寺”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能够被称为“国宝”,说明事物非常珍贵;加上“第一”,更加突出其价值。这里的引号突出了佛光寺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省略号的作用:原文“威武雄壮,温婉动人,神秘莫测……”,前面三个词语都是写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的特点的,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省略了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的其他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月为“夜明之神”,与太阳同辉。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像日月这样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族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是无缘祭享的。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性的认识,①。唐朝虽没有中秋节日,但中秋赏月、玩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宇宙奇观,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族俗节日,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节俗形成。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唐宋两代人赏月的情趣大不一样: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壮美,友朋千里,诗酒风流;宋人对月感物伤怀,常以月的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映不住宋人的伤感,常常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浩叹。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从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到如今家庭团聚、共吃月饼,②。明月依旧,人心已非。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退②中秋节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2.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盖不住宋人的伤感,他们常常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浩叹。【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文“一般百姓是无缘祭享的……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性的认识”可知,月亮已不再如从前那么神圣,故可填“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退”。第②空,根据前文“从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到如今家庭团聚、共吃月饼”可知,是说中秋节节俗的变化,故可填“中秋节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掩映……伤感”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掩盖……伤感”;二是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明月的清光,而“常常发出……浩叹”的主语是宋人,可在“常常发出”前面加上“他们”。四、写作训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古代优秀的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第一段材料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名人的积极献力国家的事迹。魏征居安思危,为国家长治永昌犯颜直谏;王安石在其位谋其政,力排众议,兴利除弊,变法强国;杜牧、苏洵目光如炬,总结历史,针砭时弊,讽谏当朝,他们以文为剑,舞动乾坤。本段以四则事例来表明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第二段材料先总述古代优秀的士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处世哲学,然后从正面阐述在其位就积极用世,为国家的献智献力;从反面阐述纵使不在其位也要心系家国,牵挂国事。突出表现的是一个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把“治国、平天下”当成终极目的,要积极用世,心怀天下。这两段材料分别以历史事例和分析论证共同阐述了一个优秀的人该如何处世的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同样也适用于当下。修得满腹才学,献身于家国;无论处庙堂,还是居江湖,都要一片丹心向祖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行文可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入题,列举霍去病灭匈奴、圣女贞德追求自由民主、乔紫薇获奖的事迹等事例对中心进行论证。然后以五四青年激荡的青春与当下躺平、佛系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凸显中心。立意:1.修得满腹经纶,献于家国社会。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心系家国,青春无悔。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都表示认同赞许。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D.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答案】1.B2.A3.D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5.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②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③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的“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可知,原文是假设关系,答案省去了假设的前提,变成了既成事实,未然说成已然。C.“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错,根据材料二第2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可知,春秋时期的君子仍然指政治上的统治者,只不过不再“纯粹”,道德修养的践行者也可被称作君子。D.“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错,根据材料二最后1段中的“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可知,选项偷换了概念。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错,根据材料一第6段中的“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可知,选项扩大范围。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可知,该答案以偏概全。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B.是说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C.是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D.是说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是对君子修身养性的规定,属于内在。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前六段“‘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展开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最后一段“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阐释了君子人格的意义。材料二前四段“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的角度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第五段“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从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阐释君子文化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分别概括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概括出: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结合材料二“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概括出: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结合材料二“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概括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军医的梦杨晓敏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十八军”的概念实际上已超越了它所代表的部队番号的含义,上升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符号与荣誉。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女军医两鬓染白。她告诉我,她已经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我暗自庆幸。女军医对我要采访的那些问题,总是有意岔开话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正当我琢磨怎样让她打开话匣子时,她想了想说:“你陪我在营区转转吧。”医院的建筑整齐划一,铁皮房子大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病房的左侧有一大片林卡(藏语,园林)。白杨树拔地而起,笔直高大,白亮的躯干在冬日灼射下,依旧挺精神的。它们酷似一大群身着白大褂的俊俏轩昂的女护士。我们在林中漫步。脚下是发出嚓嚓脆响的叶子。野鸽子静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气氛极是和谐。女军医沉吟片刻,说:“给你讲这林卡的来历吧。”“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惴惴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后来工作基本转入正常,医院考虑修建房子。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那时我们也在恋爱,你别笑话,当时连个说悄悄话的地方都难找。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在密匝匝的树荫里约会……”“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你瞧,这些高大粗壮的树便是当年我们最早的劳动成果。高原确实不易栽树,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一少部分绽出新芽,长出绿叶。我们正处在富于幻想的青春年华,那年秋天兴高采烈,极小的林卡成为我们娱乐的好去处。风儿一吹,叶片像小风车一般旋转不停,我们翩翩起舞,忘记了一切烦恼疲劳。”“次年春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高原严寒的冬季会扼杀掉已经成活的幼苗。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担心解除了,白杨树熬风斗雪,又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其实在西藏高原上栽下的树,一旦成活,生命力是异常旺盛的。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但林卡是我们栽的,这片林卡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怀着好奇心悄然走进林卡。”“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葳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然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我茫然后立即清醒,这时刻的林卡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老了。”“其实我的心并不老,但我不能赌这种气,否则姑娘们会笑话我呢。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现在自己早到了当祖母的年龄,今非昔比了!以后我决不再轻易到林卡里去,只远远地望着它,默默地放飞心中的想象,唤起久远的回忆。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姑娘们都说我的要求提得太好了。开欢送会的头天晚上,我失眠得厉害,心想要离开西藏了,明天能在自己亲手栽培的林卡里度过,一定要玩个痛快,和年轻人捉迷藏,击鼓传花,还要跳舞,重温自己青春的梦幻……”“我至今都认为,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连日来都是晴朗无风的天气,那天清晨却呼呼地刮起风来,搅得天地昏黄一团。姑娘们懊恼地紧锁起眉头。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以至在欢送会上,同志们还以为我只是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西藏高原恋恋不舍呢。”“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蓬勃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保存至今。(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军医对“我”采访的那些问题的轻描淡写的回答,突出了女军医谦逊的品质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B.得知女军医明天就要“下山”,“我”为她终于可以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高海拔的野战医院而暗自庆幸。C.女军医最初在医院内栽树是为有个栖身的休闲场所,这一初衷表现了驻地的荒凉与生活的单调。D.“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并且保存至今,这体现了女军医的事迹对“我”的影响之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叙议结合,介绍了当时仍坚守西藏十八军老战士屈指可数的情况,为后文写女军医作铺垫。B.内陆军医学校来的年轻人青春、开放,每到夏秋两季就在林卡载歌载舞,与缺乏生活情趣的老军医形成对比。C.文中的白杨树与《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了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D.文章以新闻素材的形式呈现,用野战医院中场景的变化展示女军医的一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真实性。8.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颇为独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9.假如你是作者,在读者见面会上,请你向读者简要说明为什么以“女军医的梦”为题。【答案】6.B7.B8.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通过“我”的采访引出女军医的故事,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倾听者和记录者,通过“我”的感受和反应,更能展现女军医的形象和精神品质,引发读者的共鸣。9.以“女军医的梦”为题,具有以下原因:“梦”是小说的核心线索,女军医的梦想贯穿全文,从最初希望有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到后来看到林卡成为年轻人的乐园,再到最后在林卡中度过欢送会,梦想的变化展现了女军医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梦”象征着女军医的美好愿望和奉献精神,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西藏辛勤工作了几十年,亲手栽培了林卡,为部队医院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题目富有诗意和感染力,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对女军医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采访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军医在西藏高原的奉献与坚守。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军医在艰苦环境中栽树的经历,象征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白杨树的成长与女军医的青春相互映衬,展现了她质朴、坚强的精神。文章通过对话和场景描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女军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我’为她终于可以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高海拔的野战医院而暗自庆幸”错误。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我”“庆幸”的理由是赶在女军医“下山”离开前遇到了她,抓住了一个采访的机会。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与缺乏生活情趣的老军医形成对比”错误。文中并没有说老军医缺乏生活情趣。老军医年轻时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栽下林卡,后来虽然不再轻易走进林卡,但也是因为觉得林卡属于年轻人了,并不是缺乏生活情趣。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视角的把握能力。“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以采访手记引出“我”对采访女军医的回忆,使所记述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本文是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我”只是倾听者和记录者,同时,文章也写到“我”采访后的感受和反映,如“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