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摘编自陶东风《文质论》)材料二:孔子说“文胜质”之为“史”,实由史典礼“陈其数”而“失其义”而来。春秋时史以礼官身份主持礼,大都按原有礼的仪式进行,要在仪式上陈礼数,但因礼仪已不再表现原有的“义”,有其仪而无其义,于是有了社会对史官言而不诚、行而无实的印象,如《礼记·郊特牲》说:“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尽管这责任不都在史官,但他们的身份为“史”,人们也就将他们这种“陈其数”而“失其义”的行为谓之为“史”了。春秋时将作为社会规范的伦理道德与礼仪赋予了人格本质与外现的关系属性:礼之“义”即伦理道德被视为“质”;礼之仪、即礼义的行为表现在文饰意义层面被视作“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为内涵。《韩非子·解老》亦谓:“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如果心有仁义道德,行为不合礼仪规范,便是“质胜文”;如果心无仁义道德,仅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便被认为“文胜质”。“文胜质”和史家为礼“陈其数”而“失其义”一样,都是行而无实,故也被视之如“史”。(摘编自赵辉《文胜质则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强调文质统一,但人们对他所说的“文”和“质”有不同的理解。B.汉代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用“华”喻“文”,“实”喻“质”,强调“华”“实”相副。C.六朝的文学创作突出“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宋明道学家则认为有了“质”,“文”自易至。D.清代王夫之与方苞、章学诚等清代古文家的“文质”观多是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道家、墨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C.“文胜质则史”的“史”源自春秋时的史官,这与他们主持的礼有“仪”而无“义”有很大关系。D.《左传》中的“动作有文”表明君子的行为要符合“礼”,与《韩非子》强调的“文质彬彬”不同。3.下列诗论文句中,最能体现“文质彬彬”的一项是()A.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B.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C.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郑板桥《题画》画竹题记)D.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刘勰《文心雕龙》有言:“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作家柳青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一谈在文学创作中应如何体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答案】1.A2.C3.B4.①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②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5.①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②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解析】【导语】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与质的辩证关系。材料一梳理了文质观的发展历程,涵盖从孔子到清代的演变,强调文质统一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材料二则具体分析“文胜质则史”的历史背景,揭示形式过于繁华而失去实质的现象。两者共同指向文艺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平衡及其对文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通过历代文学理论的诠释,倡导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A.“人们对他所说的‘文’和‘质’有不同的理解”错,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二段“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可知,人们只对“质”有不同理解。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A.“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错,范围扩大。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错,范围缩小。刘勰重视“文质”辩证统一关系是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不同”错,错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符合礼之义的施……言语为内涵”和“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可知,二者观点相同。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A.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表述。B.是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和关系的表述。C.是对诗歌意趣特点的表述。D.是强调内容的重要作用,属于重质轻文的观点。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由“‘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可知,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由“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史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教和发展”可知,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由“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史学理论意义”可知,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故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由“如桐城浪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可知,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由“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等可知,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史不难自至”“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可知,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可知,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由“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史学理论意义”可知,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碾煤机[美]高尔德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那班矿工们常常看见碾煤机那狰恶而又参差不齐的身体。这是一座巍峨的建筑,被煤灰抹黑了,难看得像一只大蛤蟆。这东西霸据了整个山谷。在那个山谷中,也有青翠的树木。在夏令的时间有花草点缀着。春天呢,也带有柔和的一瞥。这正和别部分的世界相仿佛。夜间有星星和月亮,白天则有太阳。美并不是没有的。它悄然地偷生在一个魅影之中。一座深广而幽暗的煤矿就坐落在那个山谷里面。在大自然的清丽的景色上,它却拖拉着一条黑黑的潮泞的痕径。一个由污糟而黯淡的住家所集成的村落,像垃圾一样地东一堆西一堆簇聚在山谷的草地上面。高山一样的矿渣四处堆积在矿坑的洞口,那黑色的一堆堆里,还吐着一缕缕猛恶的火焰。各种族的人都有住在这个村子里的。他们在早上一齐挤过泥泞的长街,走向矿坑那边去。①他们的面容好像狰狞的假面那样黑,他们的身体沐着大汗,疲劳得弯腰屈背。一到星期六晚上,在这个劳役的黑暗的现实中,倒也有一点儿寻乐的小光芒的。那时,矿工们都已经领到了他们的工钱,于是就拿出一点钱去买醉。他们竟也悄悄地想起他们是有娱乐的天性的。就在像这样的一个晚上,我恰恰在密杜夫斯的杂货店里。这地方灯光异常地黯淡,密杜夫斯是一个魁梧、精明、强干的商人,他站在账台后面筹算着什么。这时已有几个古怪的顾客在那里懒散地坐立着。大约有几个钟头没有动静,后来才有几个矿工踟蹰着进来。人数差不多有八个,还有三五个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童工也很惊叹地追随在后面。那些工人穿着大套裤,戴着黑色便帽。②帽上装着小小的探矿灯,那些灯看起来好像一群丑恶的魔鬼的头角。这些人各色各样,大部分是短小而身材宽阔的人。在他们哗然哄笑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些醉了。“为我们斟酒来,密杜夫斯!”生着一副嬉皮的黑脸和两只小眼睛的那个魁梧而精壮的人咆哮着说,“这小家伙今天请客呢!”他把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拉了过来,这个孩子穿着一副不合身的褴褛的大套裤,戴着那直罩住他两耳的矿工帽。这个孩子生着高耸的颧骨,煤炭已经把他挺直的鼻子和沙色的头发都抹得发暗了。“这小匈牙利人要来请客了,”那个魁梧的矿工又咆哮着说,“这是他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第一个星期,他是来庆祝庆祝的。你说是不是,小家伙?”“哎!”孩子这样说着,同时他很不高兴地笑着,而且向他们全体用一只圆而迷离的眼睛睁视着,“我已经是成人了呢!”那时他们便发出了一样的笑声,其中有一个人甚至很嘉许地拍拍那孩子的肩膀。密杜夫斯把威士忌酒一一斟满了杯子,他们便一齐牛饮而尽,一面喝,一面大声地发出啜唇的声音和拉长的“啊——啊——啊!”“给这小家伙也来一杯!”一个高大而粗鲁的爱尔兰人,拍着账台喊着说,“他现在是我们中的人了,真出风头啊!”“是呀!是呀!”其余的人一齐叫起来了,酒保便又为他斟上了一杯烈性的红酒,那个孩子也很机械地把它喝下去了。“哎!”那些人赞美地喊着说,“对了,对了!”他们看着那个孩子从囊中摸出他的“工资包”来,抽出了一张银票,放在账台上付账。③“不要叫饶啊!”那个爱尔兰人又拍着孩子的背脊说,“现在我们再来一杯罢!我来请客!”这孩子又重新和他们喝了酒,他面上露着得意之色。但不到一会儿,那宽阔的店堂和它灯光的影子,以及它深黑的墙角和装满瓶罐的橱架,都在他眼前变得朦胧而且昏花起来。他恍惚间觉得他好像在那幽香的旷野里奔走,投伏在一处凉爽爽的草茵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样。这时有个孩子战战兢兢地偷跑到这里,④怔惊地窥看着这种情状。最后,他才跑上前去,怯怯地牵动那个童工的衣袖。“祥雪,”他说,“妈妈在到处找你,她说不立刻回家去,她要给你一顿痛打啊。她正在等你拿工资回家去呢!”这个孩子发着憨笑,把他弟弟推开去。“由她打好了!”他很倨傲地说着,虽然烈酒的麻醉已经弄得他晕眩不安了。“我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你对妈妈说去吧,我已经是成人了!”那个年幼些的孩子很吃惊地退了下来,立在门口向他的哥哥呆看着,不知如何是好。“祥雪,好呀!”那些人乐极地喊着说,一面把膀子放在他的肩膀上,“不要叫饶啊!”这个孩子懒洋洋地强笑着,在屋外,夜色沉沉中,碾煤机的魅影分明地显现着。在它那黝黑的洞府里,大批的儿童,在凶狠的沉默中,一天十个小时做着苦工:赤手从煤矿里掏出矿渣来。碾煤机把长夜从人们的眼前都掩去了。它的煤灰抹黑了一切房屋,甚至童心也给碾煤机的黝黑的煤灰玷污而又摧残完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对山谷美景的描写更鲜明地反衬出坐落在山谷中的那座煤矿的幽暗和污糟。B.“狰恶”“难看得像一只大蛤蟆”“魅影”等描述体现了作者对碾煤机的痛恨与厌恶。C.周六晚上去杂货店买醉便是矿工们生活中难得的寻乐,可见劳役的繁重和压抑。D.祥雪回应魁梧矿工的话的同时“很不高兴地笑着”,说明他其实并不愿意来杂货店喝酒。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从矿工们的外貌和形体姿态上表现出其工作环境之差和劳动强度之大。B.句子②将探矿灯比作丑恶魔鬼的头角,暗含了作者对魔鬼一样的矿工们的不喜。C.句子③运用语言描写,寥寥几句就把那个爱尔兰人专横、跋扈的性格表现出来。D.句子④既表现了祥雪的弟弟的惊讶和无措,也表现了他对陌生的矿工生活的好奇。8.小说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碾煤机对童心的玷污和摧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老舍说:“小说是感情的记录,我们应该看出事实中的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D7.A8.①祥雪不满十岁便进了碾煤机里做着苦工。②祥雪做工的第一个星期,就用工钱请矿工们喝酒。③祥雪和成年矿工们一同喝酒买醉,面露得意之色。④弟弟催促他回家,不然就会挨妈妈打,祥雪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可以不再听妈妈的话。9.①小说饱含感情地写了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祥雪在劳役下丧失童心,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可以像成年矿工一样喝酒取乐的故事,这是对那个时代矿工,尤其是童工的苦难生活的有感情的记录。②作者在小说结尾直言“甚至童心也给碾煤机的黝黑的煤灰玷污而又摧残完了”,直指美国童工制度的残酷,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让人们从这事实中看到社会的不公。【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说明他其实并不愿意来杂货店喝酒”错误,根据原文,祥雪一直说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主动结账,和矿工们喝烈性红酒,可见他并没有不愿意,而是为了显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甘愿这么做的。不高兴是因为别人喊他“小家伙”。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暗含了作者对魔鬼一样的矿工们的不喜”错误,作者对矿工们是同情的态度。C.“专横、跋扈”分析错误,“不要叫饶啊!”的语言,和“拍着孩子的背脊”的动作体现的应该是性格粗犷。D.“表现了他对陌生的矿工生活的好奇”错误,没有好奇。“怔惊”是惊讶和无措。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①“他把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拉了过来”,这个孩子就是祥雪,祥雪不满十岁便进了碾煤机里做着苦工。②“‘这小匈牙利人要来请客了,’那个魁梧的矿工又咆哮着说,‘这是他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第一个星期,他是来庆祝庆祝的。你说是不是,小家伙?’”祥雪做工的第一个星期,就用工钱请矿工们喝酒。③“酒保便又为他斟上了一杯烈性的红酒,那个孩子也很机械地把它喝下去了”“这孩子又重新和他们喝了酒,他面上露着得意之色”,祥雪和成年矿工们一同喝酒买醉,面露得意之色。④“‘祥雪,’他说,‘妈妈在到处找你,她说不立刻回家去,她要给你一顿痛打啊。她正在等你拿工资回家去呢!’这个孩子发着憨笑,把他弟弟推开去。‘由她打好了!’他很倨傲地说着,虽然烈酒的麻醉已经弄得他晕眩不安了。‘我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你对妈妈说去吧,我已经是成人了!’”,弟弟催促他回家,不然就会挨妈妈打,祥雪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可以不再听妈妈的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文本写作特点的能力。老舍的话中有两个关键短语,一个是“感情的记录”,一个是“事实中的意义”,后者指的是写作意图和主旨。先看“感情的记录”。小说描写一个童工祥雪和成年矿工一起喝酒的事,他其实是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但他却干着辛苦的活儿,“这个孩子穿着一副不合身的褴褛的大套裤,戴着那直罩住他两耳的矿工帽。这个孩子生着高耸的颧骨,煤炭已经把他挺直的鼻子和沙色的头发都抹得发暗了”,并在周末短暂的娱乐时请成年矿工喝酒,“这小匈牙利人要来请客了……这是他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第一个星期,他是来庆祝庆祝的”,还和他们一起喝酒“酒保便又为他斟上了一杯烈性的红酒,那个孩子也很机械地把它喝下去了”“这孩子又重新和他们喝了酒,他面上露着得意之色”;并且一直在强调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已经是成人了呢!”“‘由她打好了!’他很倨傲地说着,虽然烈酒的麻醉已经弄得他晕眩不安了。‘我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你对妈妈说去吧,我已经是成人了!’”,在看似平淡的叙述和描写中饱含着作者对祥雪的同情。总之,小说饱含感情地写了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祥雪在劳役下丧失童心,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可以像成年矿工一样喝酒取乐的故事,这是对那个时代矿工,尤其是童工的苦难生活的有感情的记录。再看“事实中的意义”。小说结尾直接揭露了美国童工制度的残酷,“在它那黝黑的洞府里,大批的儿童,在凶狠的沉默中,一天十个小时做着苦工:赤手从煤矿里掏出矿渣来。碾煤机把长夜从人们的眼前都掩去了”,作者在小说结尾直言“甚至童心也给碾煤机的黝黑的煤灰玷污而又摧残完了”,直指美国童工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让人们从这事实中看到社会的不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选自《老子》)材料二: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选自《人物志·释争》)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之有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C.“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相同。D.“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都具有辩证关系。B.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动时遵从恭敬顺从。C.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D.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14.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FI11.C12.D13.(1)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2)(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14.①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②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③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④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敌服而怨不构”与“战胜而争不形”结构一致,故“战胜而争不形”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CF处断开;“于声色”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夫”是发语词,前面断开,即I处断开。故选CFI【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都是介词,把。句意: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圣人是把治理天下当作事业的人。B.正确。蹈行,践履;在于。句意: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实践仁德在于自己。C.错误。谦让;推辞,拒绝。句意:贤能又能谦让别人。/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D.正确。几个;屡次。句意:所有的这几等。/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错,孟之反与管叔没有自我贬损,不能说明君子的自我贬损会获得益处。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见”,自我显露;“伐”,夸耀;“长”,得到敬重。(2)“险德”,背弃道德;“信”,确实;“讼”,争论。【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知,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②由原文“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可知,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③由原文“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可知,与人相争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④由原文“不争者争之也”可知,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参考译文:材料一: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此为方向才对!材料二:因此君子追求胜利,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把自我修养作为敌楼与大盾,安静时则关闭寂然不语的大门,行动时则遵从恭敬顺从的通行之路。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那些公开与人竞争的人,一定是自以为是贤人,而别人却认为他是邪恶不正的人。(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与阴险的人争论,就好像把犀牛关进笼中和迫近被逼到绝路上的老虎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如果这样他们就会发怒而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说:“阴险而违背常规的人争论,必然引起众人和他争论。”《老子》说:“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谁能与他争。”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因此要超越世俗登至高处,独自行走在三等之上。什么是三等?没有大功却自我夸耀,是一等;有功却自我夸耀,是二等;立有大功却不自夸,是三等。愚钝却争强好胜,是一等;贤能又能推崇别人,是二等;贤能又能谦让别人,是三等。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是一等;对自己和别人都严格,是二等;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松,是三等。所有的这几等,都是争和让道理的具体表现,从而使事物结果发生变化。经过三等变化之后而掌握了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只有知道道理通晓变化的人,才能够处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为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称赞,管叔因为推辞赏赐受到重重的嘉奖。怎么能说这些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呢?这是纯正的道德在内部自然而发又与争让变化的道理吻合啊。君子知道自我贬损是有益的,所以能做一件事而收到两种好的结果,小人不知道自满会招致损失,所以一个人自我夸耀会失去双倍的东西。由此而论,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谦让对手却能够战胜他;处在众人之下,最终却在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看到与人竞争的道路之凶险,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光辉四射而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得到的贤德之名能够与古人媲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①。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备注〗①江城:指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②齑盐:指腌菜和盐。泛指贫困的生活,这里借以指代词人归隐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从战争的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B.“岁华”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兴亡,却皆是兴亡之叹。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描写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夜晚,词人在烛火的映照下独自面对夜雨的情景,具有不尽之意。D.本词感情真挚,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选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传达真情,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16.本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四海”两句写国家的兵祸没有尽头,金兵又进逼建康,塑造了词人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形象;②“岁华”三句写词人久居他乡,年华逝去,胡子已经发白,泪水也像冰一样冷,塑造了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③词人身处乱世,而又无力改变现状,便生出了归老吴兴的念头,塑造了词人渴望安居生活的形象;④词人想归老吴兴,又对建康的朋友依依不舍,塑造了词人珍视友情的形象。【解析】【导语】《临江仙》以深秋的肃杀氛围开篇,展现了长期战乱带来的沉重压抑。首句将局势动荡与家国破灭之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中间通过对比手法,为自身苍老的形象与心境增添了层次感,表现出作者因时局而生的深沉悲叹。尾句以夜雨孤灯营造凄凉意境,映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整首词借意象、情景交融,展现了哀婉沉郁的审美情趣,情感真挚动人。【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词人在烛火的映照下独自面对夜雨的情景”错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对应自己的孤独寂寞。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写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已经深入到了南京。“十年兵不解”突出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胡尘直到江城”则展现了战火蔓延的广泛和深远。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一个心怀家国天下,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写作者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就心中黯然。自己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销尽的年华、如雪的疏髯、枯涩的衰涕,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年华老去而涕泪横流,展现出一个年老衰弱、落魄无助的词人形象。“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意思是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去吴兴吧。这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归宿的寻找,既然面对国家的危亡痛心疾首,却只能力不从心、无可奈何,那就回乡安度晚年吧,塑造了一个渴望归隐、向往安居的词人形象。“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以景抒情,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描绘了一位珍视友情、思念友人的词人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运用比兴手法以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来悲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大雁和鱼儿等意象来表现游子与思妇之间不能互通音讯的痛苦。(3)“道”是古人普遍的精神追求,古诗文中表现求“道”的句子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朝闻道夕死可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①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向科技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也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庞大市场。成绩令人欣喜,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容易被人“卡脖子”。反复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②”。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出台允许试错的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轻装上阵。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18.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毋庸置疑②亦步亦趋19.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①处,事实证明,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这一点不用怀疑,故可用“毋庸置疑”。毋庸置疑:用不着怀疑。第②处,语境强调“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跟着人家做事,故可用“亦步亦趋”。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核心元器件”是前句主语,后句“可能不堪一击”的主语应该是我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语不相同,“如果”应放在“核心元器件”的前面;二是不合逻辑,“不堪一击”比“经不起风雨”程度更重,所以应是“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20.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的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__________?材料三:小张同学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_________?【答案】①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吗?②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仿照例句进行反驳,作答时首先要分析例句所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再结合给予的材料判断其错谬在哪里,仿照例句的推理方式针对该错误进行反驳。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要求对所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这就要求考生在反驳之前要先明确对方的观点,即注意针对给出的观点,然后以一个反例进行反驳,如材料二中“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这里就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如材料三中说“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却想要写成伟大的科学著作。明确了这些错误所在之后,就要分析①的推断方式,“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这是采取假设的方式进行反问,考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拟写出答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奶的味道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奶牛吃的东西,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中,进而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①,影响牛奶的味道。比如很多研究发现,草里面就有几十种香味物质。环境中的“香味物质”也能够被鼻子吸入,通过肺而进入血液系统,最后进入到奶中。既然“好”的味道能够进入到奶中,那么“不好”的味道自然也可以进入到奶中。所以,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②。牛吃进去的饲料、呼吸的空气,③进入血液,在体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丰富的风味化合物,包括脂肪酸、醇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醚类、含硫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为某牛奶企业写一段宣传语,要求语句通顺,70个字左右。【答案】21.①最后进入牛奶中;②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③通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等22.(示例)我们的牛奶产自天然牧场,那里草场茂密浓绿,空气环境清新,为奶牛生长以及牛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产出的牛奶营养价值更加丰富,更能满足人体需求。【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奶牛吃的东西,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中,进而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和后句“影响牛奶的味道”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奶牛吃的东西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后最后进入牛奶里,这也就影响牛奶的味道,故补写内容为“最后进入牛奶中”。第二空,根据“所以”可知前后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前句说“环境中的‘香味物质’……最后进入到奶中”“‘好’的味道能够进入到奶中……”可知,此处是说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有“香”的环境并吃“香”的东西,即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故补写内容为“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第三空,语境是说牛吃进饲料、呼吸空气后,进入血液的过程,即要经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等才能进入血液,完成代谢过程,故补写内容为“通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等”。【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根据“奶的味道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奶牛吃的东西,……最后进入牛奶中,影响牛奶的味道”“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分析,考生在拟写宣传语时,重点从牛奶的生活环境、奶牛吃的草料着手宣传牛奶的品质。比如拟写时,强调牛奶产自“天然牧场”,指出天然牧场良好的环境特点——草场茂密浓绿,空气环境清新,并强调奶牛的饲料也来自这天然牧场,产出的牛奶品质好——营养更丰富,更满足人体需求。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上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图片中,有两群人,站在一个像6又像9的图片两边。其中一群人坚持自己看到的数字是“6”,另一群人坚持说自己看到的数字是“9”,他们都坚持自己的“原则”。这幅漫画的夸张变形之处是:6正着看是6,倒着看是9,9正着看是9,倒着看是6,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然而,两群成年人却不肯走到对面看图片,全都认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说就是对的,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从漫画构图来看,这类人很多,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群结队。他们看似都在坚持“原则”,却很可能是在坚持自己的私利,坚持自己所在团体的既得利益。因此,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讽刺了那些不愿意站在别人立场看问题,不换位思考,不全面看问题,固执己见的人,甚至明知别人也对,为了某个目的,不愿承认,故意坚持或附和某一立场的人。这幅哲理类漫画的寓意,具有普遍意义和哲学意味,但是我们不能对其做过于玄虚空洞的解读,要结合现实生活将其落实。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或混迹于自己的小团体:他们有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的偏听偏信,盲目武断;有的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混淆黑白是非;有的为了既得利益出卖灵魂……对此,写作时,先要适当概括漫画内容,并由此归纳出相应的写作中心(人生启示),如放弃成见,换位思考等等。对此,首先可以指出,现实生活中,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社会团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对同一或同类事件(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然后再结合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说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消防员救火伤亡惨重值不值得、明星事件牵涉的方方面面……都能与该漫画产生关联。总之,很多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舆情事件,网民针尖对麦芒,有黑有粉,都可以成为本次作文的鲜素材。立意:1.眼界无边世界宽。2.放弃成见,大道自呈。3.放弃偏见,才能走得更远。4.过分坚持“原则”,或许是没有原则。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摘编自陶东风《文质论》)材料二:孔子说“文胜质”之为“史”,实由史典礼“陈其数”而“失其义”而来。春秋时史以礼官身份主持礼,大都按原有礼的仪式进行,要在仪式上陈礼数,但因礼仪已不再表现原有的“义”,有其仪而无其义,于是有了社会对史官言而不诚、行而无实的印象,如《礼记·郊特牲》说:“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尽管这责任不都在史官,但他们的身份为“史”,人们也就将他们这种“陈其数”而“失其义”的行为谓之为“史”了。春秋时将作为社会规范的伦理道德与礼仪赋予了人格本质与外现的关系属性:礼之“义”即伦理道德被视为“质”;礼之仪、即礼义的行为表现在文饰意义层面被视作“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为内涵。《韩非子·解老》亦谓:“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进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声气、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如果心有仁义道德,行为不合礼仪规范,便是“质胜文”;如果心无仁义道德,仅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便被认为“文胜质”。“文胜质”和史家为礼“陈其数”而“失其义”一样,都是行而无实,故也被视之如“史”。(摘编自赵辉《文胜质则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强调文质统一,但人们对他所说的“文”和“质”有不同的理解。B.汉代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用“华”喻“文”,“实”喻“质”,强调“华”“实”相副。C.六朝的文学创作突出“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宋明道学家则认为有了“质”,“文”自易至。D.清代王夫之与方苞、章学诚等清代古文家的“文质”观多是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道家、墨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C.“文胜质则史”的“史”源自春秋时的史官,这与他们主持的礼有“仪”而无“义”有很大关系。D.《左传》中的“动作有文”表明君子的行为要符合“礼”,与《韩非子》强调的“文质彬彬”不同。3.下列诗论文句中,最能体现“文质彬彬”的一项是()A.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B.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C.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郑板桥《题画》画竹题记)D.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刘勰《文心雕龙》有言:“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作家柳青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一谈在文学创作中应如何体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答案】1.A2.C3.B4.①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②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5.①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②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解析】【导语】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与质的辩证关系。材料一梳理了文质观的发展历程,涵盖从孔子到清代的演变,强调文质统一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材料二则具体分析“文胜质则史”的历史背景,揭示形式过于繁华而失去实质的现象。两者共同指向文艺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平衡及其对文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通过历代文学理论的诠释,倡导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A.“人们对他所说的‘文’和‘质’有不同的理解”错,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二段“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可知,人们只对“质”有不同理解。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A.“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错,范围扩大。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错,范围缩小。刘勰重视“文质”辩证统一关系是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不同”错,错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符合礼之义的施……言语为内涵”和“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可知,二者观点相同。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A.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表述。B.是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和关系的表述。C.是对诗歌意趣特点的表述。D.是强调内容的重要作用,属于重质轻文的观点。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由“‘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可知,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由“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史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教和发展”可知,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由“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史学理论意义”可知,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故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由“如桐城浪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可知,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由“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等可知,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史不难自至”“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可知,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可知,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由“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史学理论意义”可知,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碾煤机[美]高尔德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那班矿工们常常看见碾煤机那狰恶而又参差不齐的身体。这是一座巍峨的建筑,被煤灰抹黑了,难看得像一只大蛤蟆。这东西霸据了整个山谷。在那个山谷中,也有青翠的树木。在夏令的时间有花草点缀着。春天呢,也带有柔和的一瞥。这正和别部分的世界相仿佛。夜间有星星和月亮,白天则有太阳。美并不是没有的。它悄然地偷生在一个魅影之中。一座深广而幽暗的煤矿就坐落在那个山谷里面。在大自然的清丽的景色上,它却拖拉着一条黑黑的潮泞的痕径。一个由污糟而黯淡的住家所集成的村落,像垃圾一样地东一堆西一堆簇聚在山谷的草地上面。高山一样的矿渣四处堆积在矿坑的洞口,那黑色的一堆堆里,还吐着一缕缕猛恶的火焰。各种族的人都有住在这个村子里的。他们在早上一齐挤过泥泞的长街,走向矿坑那边去。①他们的面容好像狰狞的假面那样黑,他们的身体沐着大汗,疲劳得弯腰屈背。一到星期六晚上,在这个劳役的黑暗的现实中,倒也有一点儿寻乐的小光芒的。那时,矿工们都已经领到了他们的工钱,于是就拿出一点钱去买醉。他们竟也悄悄地想起他们是有娱乐的天性的。就在像这样的一个晚上,我恰恰在密杜夫斯的杂货店里。这地方灯光异常地黯淡,密杜夫斯是一个魁梧、精明、强干的商人,他站在账台后面筹算着什么。这时已有几个古怪的顾客在那里懒散地坐立着。大约有几个钟头没有动静,后来才有几个矿工踟蹰着进来。人数差不多有八个,还有三五个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童工也很惊叹地追随在后面。那些工人穿着大套裤,戴着黑色便帽。②帽上装着小小的探矿灯,那些灯看起来好像一群丑恶的魔鬼的头角。这些人各色各样,大部分是短小而身材宽阔的人。在他们哗然哄笑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些醉了。“为我们斟酒来,密杜夫斯!”生着一副嬉皮的黑脸和两只小眼睛的那个魁梧而精壮的人咆哮着说,“这小家伙今天请客呢!”他把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拉了过来,这个孩子穿着一副不合身的褴褛的大套裤,戴着那直罩住他两耳的矿工帽。这个孩子生着高耸的颧骨,煤炭已经把他挺直的鼻子和沙色的头发都抹得发暗了。“这小匈牙利人要来请客了,”那个魁梧的矿工又咆哮着说,“这是他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第一个星期,他是来庆祝庆祝的。你说是不是,小家伙?”“哎!”孩子这样说着,同时他很不高兴地笑着,而且向他们全体用一只圆而迷离的眼睛睁视着,“我已经是成人了呢!”那时他们便发出了一样的笑声,其中有一个人甚至很嘉许地拍拍那孩子的肩膀。密杜夫斯把威士忌酒一一斟满了杯子,他们便一齐牛饮而尽,一面喝,一面大声地发出啜唇的声音和拉长的“啊——啊——啊!”“给这小家伙也来一杯!”一个高大而粗鲁的爱尔兰人,拍着账台喊着说,“他现在是我们中的人了,真出风头啊!”“是呀!是呀!”其余的人一齐叫起来了,酒保便又为他斟上了一杯烈性的红酒,那个孩子也很机械地把它喝下去了。“哎!”那些人赞美地喊着说,“对了,对了!”他们看着那个孩子从囊中摸出他的“工资包”来,抽出了一张银票,放在账台上付账。③“不要叫饶啊!”那个爱尔兰人又拍着孩子的背脊说,“现在我们再来一杯罢!我来请客!”这孩子又重新和他们喝了酒,他面上露着得意之色。但不到一会儿,那宽阔的店堂和它灯光的影子,以及它深黑的墙角和装满瓶罐的橱架,都在他眼前变得朦胧而且昏花起来。他恍惚间觉得他好像在那幽香的旷野里奔走,投伏在一处凉爽爽的草茵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样。这时有个孩子战战兢兢地偷跑到这里,④怔惊地窥看着这种情状。最后,他才跑上前去,怯怯地牵动那个童工的衣袖。“祥雪,”他说,“妈妈在到处找你,她说不立刻回家去,她要给你一顿痛打啊。她正在等你拿工资回家去呢!”这个孩子发着憨笑,把他弟弟推开去。“由她打好了!”他很倨傲地说着,虽然烈酒的麻醉已经弄得他晕眩不安了。“我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你对妈妈说去吧,我已经是成人了!”那个年幼些的孩子很吃惊地退了下来,立在门口向他的哥哥呆看着,不知如何是好。“祥雪,好呀!”那些人乐极地喊着说,一面把膀子放在他的肩膀上,“不要叫饶啊!”这个孩子懒洋洋地强笑着,在屋外,夜色沉沉中,碾煤机的魅影分明地显现着。在它那黝黑的洞府里,大批的儿童,在凶狠的沉默中,一天十个小时做着苦工:赤手从煤矿里掏出矿渣来。碾煤机把长夜从人们的眼前都掩去了。它的煤灰抹黑了一切房屋,甚至童心也给碾煤机的黝黑的煤灰玷污而又摧残完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对山谷美景的描写更鲜明地反衬出坐落在山谷中的那座煤矿的幽暗和污糟。B.“狰恶”“难看得像一只大蛤蟆”“魅影”等描述体现了作者对碾煤机的痛恨与厌恶。C.周六晚上去杂货店买醉便是矿工们生活中难得的寻乐,可见劳役的繁重和压抑。D.祥雪回应魁梧矿工的话的同时“很不高兴地笑着”,说明他其实并不愿意来杂货店喝酒。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从矿工们的外貌和形体姿态上表现出其工作环境之差和劳动强度之大。B.句子②将探矿灯比作丑恶魔鬼的头角,暗含了作者对魔鬼一样的矿工们的不喜。C.句子③运用语言描写,寥寥几句就把那个爱尔兰人专横、跋扈的性格表现出来。D.句子④既表现了祥雪的弟弟的惊讶和无措,也表现了他对陌生的矿工生活的好奇。8.小说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碾煤机对童心的玷污和摧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老舍说:“小说是感情的记录,我们应该看出事实中的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D7.A8.①祥雪不满十岁便进了碾煤机里做着苦工。②祥雪做工的第一个星期,就用工钱请矿工们喝酒。③祥雪和成年矿工们一同喝酒买醉,面露得意之色。④弟弟催促他回家,不然就会挨妈妈打,祥雪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可以不再听妈妈的话。9.①小说饱含感情地写了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祥雪在劳役下丧失童心,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可以像成年矿工一样喝酒取乐的故事,这是对那个时代矿工,尤其是童工的苦难生活的有感情的记录。②作者在小说结尾直言“甚至童心也给碾煤机的黝黑的煤灰玷污而又摧残完了”,直指美国童工制度的残酷,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让人们从这事实中看到社会的不公。【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说明他其实并不愿意来杂货店喝酒”错误,根据原文,祥雪一直说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主动结账,和矿工们喝烈性红酒,可见他并没有不愿意,而是为了显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甘愿这么做的。不高兴是因为别人喊他“小家伙”。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暗含了作者对魔鬼一样的矿工们的不喜”错误,作者对矿工们是同情的态度。C.“专横、跋扈”分析错误,“不要叫饶啊!”的语言,和“拍着孩子的背脊”的动作体现的应该是性格粗犷。D.“表现了他对陌生的矿工生活的好奇”错误,没有好奇。“怔惊”是惊讶和无措。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①“他把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拉了过来”,这个孩子就是祥雪,祥雪不满十岁便进了碾煤机里做着苦工。②“‘这小匈牙利人要来请客了,’那个魁梧的矿工又咆哮着说,‘这是他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第一个星期,他是来庆祝庆祝的。你说是不是,小家伙?’”祥雪做工的第一个星期,就用工钱请矿工们喝酒。③“酒保便又为他斟上了一杯烈性的红酒,那个孩子也很机械地把它喝下去了”“这孩子又重新和他们喝了酒,他面上露着得意之色”,祥雪和成年矿工们一同喝酒买醉,面露得意之色。④“‘祥雪,’他说,‘妈妈在到处找你,她说不立刻回家去,她要给你一顿痛打啊。她正在等你拿工资回家去呢!’这个孩子发着憨笑,把他弟弟推开去。‘由她打好了!’他很倨傲地说着,虽然烈酒的麻醉已经弄得他晕眩不安了。‘我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你对妈妈说去吧,我已经是成人了!’”,弟弟催促他回家,不然就会挨妈妈打,祥雪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可以不再听妈妈的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文本写作特点的能力。老舍的话中有两个关键短语,一个是“感情的记录”,一个是“事实中的意义”,后者指的是写作意图和主旨。先看“感情的记录”。小说描写一个童工祥雪和成年矿工一起喝酒的事,他其实是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但他却干着辛苦的活儿,“这个孩子穿着一副不合身的褴褛的大套裤,戴着那直罩住他两耳的矿工帽。这个孩子生着高耸的颧骨,煤炭已经把他挺直的鼻子和沙色的头发都抹得发暗了”,并在周末短暂的娱乐时请成年矿工喝酒,“这小匈牙利人要来请客了……这是他在碾煤机里做工的第一个星期,他是来庆祝庆祝的”,还和他们一起喝酒“酒保便又为他斟上了一杯烈性的红酒,那个孩子也很机械地把它喝下去了”“这孩子又重新和他们喝了酒,他面上露着得意之色”;并且一直在强调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已经是成人了呢!”“‘由她打好了!’他很倨傲地说着,虽然烈酒的麻醉已经弄得他晕眩不安了。‘我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你对妈妈说去吧,我已经是成人了!’”,在看似平淡的叙述和描写中饱含着作者对祥雪的同情。总之,小说饱含感情地写了一个不满十岁的童工祥雪在劳役下丧失童心,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可以像成年矿工一样喝酒取乐的故事,这是对那个时代矿工,尤其是童工的苦难生活的有感情的记录。再看“事实中的意义”。小说结尾直接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压缩式垃圾车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企业员工辞职信范文(15篇)
- 2024年未实缴出资股权投资退出与转让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抗蛇毒血清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柔性树脂版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教师综合培训的心得体会5篇
- 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
- 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稿(15篇)
- 学校学生实习自我鉴定(集合5篇)
- 长江引航中心公开招聘45人【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简约企业报刊报纸设计排版word模板
- 大班科学活动 有害的噪音
- 鱼骨图PPT模板精品教案0002
- 话剧《林黛玉进贾府》
- 油墨组成和分类
-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化装舞会》课件(共8张PPT)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复习课件ppt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二单词默写表
- 美的分权规范手册
- 混凝土连续箱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标准By阿拉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