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何近些年中国影视剧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水浒传》中比较吸引人的是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和宋江的故事。也必须注意到,这些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其实一直处在变化的过程中。除《红楼梦》这样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绝大多数古代叙事作品都有着漫长的流变史。在罗贯中《三国演义》问世前,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故事至少在晚唐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经过宋元时期以话本、元杂剧等为形式的各类改编,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因此,罗贯中既是创作者,也是将民间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发扬光大的集大成者。不断流传、不断吸纳时代性,其实是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形象在历史上的常态。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才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每一次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围绕着艺术形象的话题都会引发关注,人们都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古代文学经典及其艺术形象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超级IP”,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有时甚至会超越文艺作品本身,辐射到人们的生活。正是这些“超级IP”所具有的故事感染力和市场号召力,使得各类影视剧制作方瞄准经典资源,不断将传统经典搬上银幕荧屏。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例如,某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创造出极具真实效果的盛唐景象,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摘编自李松睿《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材料二: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但储存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于传承经典来说还远远不够。经典的传承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诵,王阳明曾认为,记诵经典并引以为是,“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䆧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王守仁《尊经阁记》)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而不知发挥账本中所记述财富本身的作用,这显然是荒唐的。就此而言,在传承经典的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从时代性关怀出发来阐发经典里蕴含的普遍性智慧,其形式虽仍以诠注文本为主,但其实质上已经是新的思想创造了。如朱熹所作《四书章句集注》,形式上是文字笺注,但其实质是朱熹结合新的时代关怀对先秦经典的新阐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经典文献所记录的经验与智慧,不能仅从历史性维度理解,更多应该从普遍性问题的维度来理解,从中找到时代性关怀的思想资源。以时代性关怀来审视经典文献所蕴含的智慧,就是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经典文献及其历代注释、诠解本身,为了研究文献而研究文献;而要以时代性关怀为驱动,使传世经典为解决时代性关怀提供思想资源。时代关怀驱动下的经典传承,可以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资源来回应时代问题,无需过分拘泥于特定文献的关联性。而单纯的文献驱动则往往需要从既定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来考究,离开了特定文献和特定语境,相应研究就无法展开。中国历史上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献中牛毛茧丝的问题不可胜数,历代学人皓首穷经,做出了很多学术贡献。但这种文献驱动式的研究如果成了主导甚至唯一的范式,那么可能会导致经典传承丧失解释和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遭遇“复古式”的尴尬,甚至可能使得人们对传世经典的时代性价值产生怀疑。面对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应该结合时代的变革用批判精神对待之,从解决时代关怀的意图出发去理解和运用历史的文献。由此形成的尊重历史而又面对现实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新行动、新生活的前提,更是弘扬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特质的要义所在。(摘编自朱承《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的中国影视剧喜欢对传统经典进行改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既与读者的兴趣有关,也与经典的魅力分不开。B.经典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其他作品都经过了历史流变才得以丰富起来。C.当下,古代文学经典及其艺术形象所具有的故事感染力和市场号召力辐射到了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各类影视剧制作方的青睐。D.对经典文献进行研究时,我们要将从诠释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的文献驱动式的研究和以时代关怀驱动的研究结合起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者对经典中的艺术形象总是十分关注,每次对经典的改编都会引起人们对其艺术形象话题的热议。B.《三国演义》是在对广为流传的故事和各种形式的改编故事的吸纳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经典作品。C.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改编经典,就一定能创作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作品。D.对于传世经典,部分学者阐发其中蕴含的普遍性智慧,其研究维度就不是单一的历史性维度。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观点的一项是()A.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展现了主创团队对原作之风骨的传承,突出了原著中坚韧、有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群体形象。B.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流金岁月》将20世纪80年代末的香港嫁接到21世纪的上海,充分融入极富上海特色的生活气息与时代韵味。C.某制片厂将《红楼梦》的拍摄和热播与地方文旅联动,把文艺经典搬到当下时代和现实生活中,丰富了人们感受和体验经典的方式。D.由路遥《人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对原作结尾合理续写,让观众看到原著人物在改革开放时代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引用的王守仁《尊经阁记》的作用。5.某出版社将举办“经典传承座谈会”,邀请你在会上就“当下时代如何传承好经典”谈谈自己的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列出发言提纲。【答案】1.B2.C3.A4.①引用王守仁《尊经阁记》,论证了传承经典不能只是记录和传诵,而要加以运用,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通过《尊经阁记》的话语引入财富概念,从而将“经典传承”比作“财富传承”,构成比喻论证,论证了要发挥经典的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5.①传承经典时要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体现当代审美旨趣。②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③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储存、保护和传播好经典。④利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解析】【导语】材料一讨论了中国影视剧热衷改编传统经典的现象,强调经典艺术形象的跨时代吸引力以及改编中需保持传统精髓与当代审美的结合。材料二则探讨了经典传承需超越仅仅整理和记录文献,倡导从时代性关怀出发运用经典的智慧解决现代问题。两则材料均关注经典与现代的互动,强调创新性发展和时代契合的必要性。【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除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其他作品都经过了历史流变才得以丰富起来”错误。材料一第二段“除《红楼梦》这样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绝大多数古代叙事作品都有着漫长的流变史”中的“绝大多数”可知,并不是所有的经典作品都经过了历史流变。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就一定能创作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作品”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表述中的“才有可能”表示一种推测,选项“就一定”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所述改编的内容只是对原著风格的传承与发扬,没有体现“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其他三项所述改编的内容都与时代及现实生活挂钩,能够支撑“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的观点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①“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䆧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王守仁《尊经阁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好像富裕人家的后辈子孙,不致力于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这主要作用在于论证经典传承的实质性和有效性,不能只是记录和传诵,而要加以运用,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原文“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而不知发挥账本中所记述财富本身的作用”“在传承经典的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通过《尊经阁记》的话语引入财富概念,从而将只知道记忆和传诵“经典”比作富家子弟只知道保护账本而忽视了账本中记录的“实际财富的价值”,将“经典传承”比作“财富传承”,构成比喻论证,论证了仅仅保存和传诵经典是不够的,要发挥经典的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人们都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人们的希望就是经典传承的方向,所以传承经典时要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体现当代审美旨趣。②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可知经典的改变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可知,经典的传承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即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储存、保护和传播好经典。④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从时代性关怀出发来阐发经典里蕴含的普遍性智慧……经典文献所记录的经验与智慧,不能仅从历史性维度理解,更多应该从普遍性问题的维度来理解,从中找到时代性关怀的思想资源”可知,经典的传承还需要放到历史中去思考,即利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病人的故事马克·吐温我看上去有六十岁,好像结了婚;实际上我是个单身汉,今年刚四十一岁,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是个病人,正在遭难。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帮忙照看一箱子手枪,坐火车走了两百英里(1英里≈1.61千米),最后失去了健康。这就是事实,下面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你听。我住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两年前一个冬天的夜晚,我赶上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回到家,进门听到的第一件事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同学约翰·B·哈克特昨天死了,他临终时的愿望是让我把他的尸体带回到他在威斯康星的家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惊,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时间再浪费感情了,得马上出发。冒着呼啸的暴风雪急匆匆地朝火车站赶去。到那以后,①我发现了他们向我描述过的、五叶松木的长箱子,我用几个钉子把卡片钉在箱子上,看着它安全地被装上了快运包裹车。之后我进餐馆给自己要了一份三明治和几支雪茄。过了会儿回来,我又看到了我的棺材,一个小伙子正围着棺材——检查什么!他开始在卡片上钉钉子。一气之下,我冲到快运包裹车旁,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不,这不是我的那个箱子,我的那个正在快运包裹车上,平安无事。(事实是出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巨大差错。在我之前,那位小伙子就来到了车站,准备把一箱子手枪运往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的一家军火公司,此刻我正在托运的是他那个装满手枪的箱子,而他正在托运的却是我的那口棺材!)就在这时,售票员喊了一声“全部上车”,我跳上快运包裹车。司机五十岁左右,长相很普通,有一张单纯、诚实、随和的脸,人看上去很活泼,正在努力干活。火车离站的时候,一位陌生人跳了上来,把一袋子臭烘烘的林堡软干酪放在了我那口棺材上的一头——我指的是那箱子手枪。②现在我才知道那是林堡软干酪,但在当时我可没听说过这种东西,对它的特性一无所知。哦,我们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快速向前行驶,暴风雪不停地呼啸着,痛苦侵袭了我的全身,我的心不断地下沉,下沉,下沉!列车员找来一堆木柴,在炉子里生了一堆旺火。这更加让我感到不安了,除只感觉这是个错误外,我再没有其他的感觉了。汤姆森——这位列车员的名字叫汤姆森,晚上我才知道的。过了一会儿,汤姆森说:“嘿!不会是我把桂皮放到炉子里了吧!”他喘了一两口气,然后朝那个棺材——装满手枪的箱子走去,他在那袋子软干酪旁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回来,在我旁边坐下来,指着那个箱子问:“里面是你的朋友吗?”“是的。”我叹了口气回答道。“他很臭,是吗?”我们坐了一会儿,一边听着列车的呼啸声和风声,一边在沉默中想着事情。他说:“他是怎么死的?”我说不知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了?”看起来把事实说清楚是明智的,因此我说:“两三天。”汤姆森听到这话脸上显出了一副受伤的样子,显然是在说:“你的意思是两三年吧。”他看着打破的窗格玻璃说:“要是他们能在去年夏天把尸体处理掉就好了。”他说:“我运过很多的尸体——有些都放得过了期——但,上帝,他发出的味道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打败了!——很轻易地就做到了这一点。先生,和他相比,他们简直就是一朵向日花。”虽然是在这么一个令人伤心的场合下,但他对我这位可怜朋友的赏识还是让我高兴了些,因为他的声音中流露出了很多的尊敬。我提议抽雪茄,汤姆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说:“这可能会让他发出的气味有些改变。”我俩小心翼翼地抽了一会儿,竭力想着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没有任何作用。③过了没多长时间,两支雪茄就同时从我们冻得麻木的手指间掉了下来。汤姆森叹了口气说:“不,先生,这没有任何作用,实际上,这让他发出的气味变得更糟了,因为这好像点燃了他的激情。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我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了。④他开始把各种各样的头衔安在我朋友的头上——有时是和军队有关的,有时是一个文职,随着我朋友发出的气味越来越浓,他也把职位相应提高了——给了我朋友一个更大的头衔。最后他说:“我有个想法。我们把这位上校捆起来,把他移到车厢另一头去,你觉得怎么样?”我说这是个好主意。我们使出浑身力气拽那个箱子,但汤姆森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了,他的鼻子刚好摔在了那袋子软奶酪上,就这样他憋的那口气跑了。他一下子窒息了,开始大口喘气;他赶紧挣扎着站起来,冲出门外,在空中胡乱挥舞着双手,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别伤害我!——给我指条路吧!我都是个快死的人了;给我指条路吧!”在车外冰冷的月台上,我坐下来,抱着他的头;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了,他说:“你觉得我们把那位将军转移成功了吗?”我说没有,我们一点都没有移动他。…………我们浑身被冻得硬邦邦的,赶紧跑回车厢里去了,现在我们也无法在里面待下去了。大概过了半小时,我们在另外一个车站停下来,列车正要离开时,汤姆森拿着一个袋子走了过来,他说:“先生,我想再次碰碰运气。”他拿来了很多鸡皮、干苹果、烟叶子、破布、旧皮鞋、硫黄等,把这些东西堆在地板中间的一块铁板上,开始点火。当它们全都烧起来时,以前的那种气味和现在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一冲向月台,汤姆森就窒息了,摔倒在地上;我还没来得及抓住他的领口,就快晕过去。一小时后,我们被从月台上带走了。在下一站,我发起了致命的高烧,一连三个星期。后来我才知道在那个吓人的夜晚,我是和一箱子无害的手枪与一袋子清白无辜的软奶酪度过的。一八八二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简略交代了结局,“我”显得苍老,生病。其原因是“我”照看一箱子手枪,坐火车走了两百英里,最后失去了健康。B.小说落款交代了写作时间为十九世纪后半叶,和文中所写的早期火车比较简陋、人与货物不分车厢的状况贴合。C.“我”和列车员汤姆森只用了如抽雪茄、移动位置的办法来驱散从“棺材”中散发出来的臭味,都徒劳无功。D.“我”告知汤姆森“我”的朋友去世两三天,而他却认为是两三年,并从他接下来的话语中可知他停留在自我意识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不是“闲笔”,对后文的内容有交代或提示作用。B.句子②,是补述性话语,即使删去它,也不影响读者对小说的理解。C.句子③,是细节描写,雪茄从冻得麻木的手指间掉落下来,可见当时天气的寒冷。D.句子④,臭味越浓,朋友的头衔被汤姆森提得越高,体现了情节的荒诞色彩。8.小说中多次提到一箱子手枪(已用波浪线标出),请赏析其作用9.请分析本篇小说的叙述特征。【答案】6.C7.B8.①情节上,一箱子手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一箱子手枪写了“托运”“被调包”“被当作臭味之源”等情节。②人物上,装有手枪的箱子被“我”和汤姆森当作棺材,并用尽一切方法想去驱散臭味,体现了人物固执的性格特点。③读者方面,小说多次对那箱子进行解释,装了手枪的箱子并非装了尸体的棺材,不会发出臭味,那臭味到底是由何处散发的?这样的情节设定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9.①叙述人称: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更真实,同时便于抒发情感。②叙述顺序:小说使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我”显得苍老,是个生病的单身汉;然后再揭示“我”生病的原因,引人入胜。③叙述方式:小说采用对话式的叙述方式,“我”和列车员汤姆森的大量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得情节更紧凑。【解析】【导语】小说通过幽默和讽刺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因误会而引发的荒诞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亲切感。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对话,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慌乱与无奈。手枪与软奶酪的错位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预料的混乱,列车员汤姆森的反应则增添了喜剧效果。整体风格轻松幽默,反映了吐温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C.“‘我’和列车员汤姆森只用了如抽雪茄、移动位置的办法来驱散从‘棺材’中散发出来的臭味,都徒劳无功”错误。根据后文“他拿来了很多鸡皮、干苹果、烟叶子、破布、旧皮鞋、硫黄等,把这些东西堆在地板中间的一块铁板上,开始点火”可知,后来还采取了用火烧的方法。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即使删去它,也不影响读者对小说的理解”错误。正因为不知道林堡软干酪会散发臭味,才有后文“我”和汤姆森误认为臭味是从棺材中散发出来的情节,这使得小说情节合情合理。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①情节上,这箱手枪是故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核心误会来源。围绕着这一箱子手枪,主要写了“托运”“被调包”“被当作臭味之源”等情节,可以说一箱子手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人物上,由于箱子外形与棺材相似,导致了后面弄错了棺材与箱子,认为此时的手枪箱子依旧是运送朋友遗体的棺材,而车厢里散发的臭味,都以为是棺材里发出的,所以引发了后续一系列荒诞的情节,“我”们俩想尽办法驱散臭味,体现了人物固执的性格特点。③读者方面,小说多次对那箱子进行解释,让读者时刻明白:装了手枪的箱子并非装了尸体的棺材,不会发出臭味。那臭味到底是由何处散发的?这样的情节设定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叙述特征的能力。①叙述人称:原文“我看上去有六十岁”“我住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我发起了致命的高烧”等可知,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更容易代入“我”的视角,使得小说的情节更真实,容易让读者信任,同时便于抒发情感。②叙述顺序:开头“这就是事实,下面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你听”接下来叙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等,可知小说使用倒叙的手法。即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我”显得苍老,是个生病的单身汉;然后再揭示“我”生病的原因,引人入胜。③叙述方式:小说采用对话式的叙述方式。文中写了“我”和列车员汤姆森的大量对话,在对话中展开情节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对话中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得情节更紧凑,如:“‘我有个想法。我们把这位上校捆起来,把他移到车厢另一头去,你觉得怎么样?’我说这是个好主意”写出了前文因为气味变的发臭而想办法,写出了两人不约而同的心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后稷,名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选自《史记·周本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豳人举国A扶老携弱B尽复归C古公D于岐下E及他旁国F闻古公仁G亦多H归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指君主、帝王,与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中“后”的意思相同。B.歌乐,名词作动词,与“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五石之瓠》)中“树”的用法相同。C.其,表揣测,恐怕,与“其安易持”(《〈老子〉四章》)中“其”的用法不同。D.让,谦让、礼让之意,与《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让”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稷在幼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并在游戏中表现出他的兴趣爱好;在成年后发挥自己的专长,教百姓稼穑,惠及天下。B.后稷在帝尧时被举荐为农师,在帝舜时得到分封,在夏后氏时因政治衰败被废除官职,流放到戎狄少数民族地区。C.公刘继位之后,重新恢复了后稷的事业,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周朝的发展兴盛就是从他开始的。D.古公认为周朝的兴盛要寄希望于姬昌,因此古公另外两个儿子便跑到荆蛮之地,削发文身,将王位让给姬昌的父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2)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14.面对薰育戎狄的攻打,古公不战而走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D12.B13.(1)于是带领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居住。(2)公季学习实行古公遗留下来的政教,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14.①不忍心民众为了他而牺牲。②认为戎狄侵略的目的是获得土地和民众,而民众跟着自己或者戎狄,都可以获得利益。(意思答对即可)【解析】【导语】文章通过对后稷及其后代的描绘,展现了周族从农耕起家到逐渐强盛的历程。后稷以其卓越的农耕技艺和德行赢得了民心,奠定了周族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古公亶父以仁德治国,赢得了百姓的拥护。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的道德选择和行为,传达了儒家重视德行、仁政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携幼,又都跟着古公来到岐下。以至于其他邻国听说古公这么仁爱,也有很多人来归从他。“扶老携弱”是“豳人”的谓语,意思是“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携幼”,语意完整,B处断开;“尽复归古公于岐下”状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E处断开;“及他旁国”是“闻古公仁”的主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其后G处断;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周的君主稷。/首领羿射日。B.正确。“歌乐”,名词作动词,创歌谱乐。/“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句意:民众都谱歌作乐,歌颂他的功德。/我把它种植起来,长大了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C.正确。“其”,表揣测,恐怕。/代词,代事物。句意:恐怕就在昌身上应验吧?/在事物处于稳定状态时容易保持。D.错误,意思不同。“其”,谦让、礼让。/责备。句意:把王位礼让给季历。/做大事的人不要太在乎细枝末节的东西。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夏后氏时因政治衰败被废除官职,流放到戎狄少数民族地区”错误。原文“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意思是“后稷死后,他的儿子不窋继位。不窋晚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再在农业上努力,不窋因为失了官职就流浪到戎狄地区。”可知,应该是后稷的儿子不窋被免官流放。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私属”,私人的家奴、亲信;“去”,离开;“逾”,越过。(2)“修”,学习;“笃”,努力;“行义”,施行仁义。【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古公的语言描写“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意思是“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可知,古公不忍心百姓们因为他而有所牺牲。②古公的语言描写“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意思是“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可知,古公认为戎狄侵略的目的是获得土地和民众,而民众跟着自己或者戎狄,都可以获得利益。参考译文: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弃小的时候,就很出众,有伟人的高远志向。他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长得都很茂盛。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仔细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的庄稼,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学习。尧帝听说了这情况,就举荐弃担任农师,教民众种植庄稼,天下的人都得到他的好处,他做出了很大成绩。舜帝说:“弃,百姓们开始缺粮了,你担任了农师,播种了各种谷物。”(舜帝)把弃封在邰,号称后稷,(弃)另外得到姬这个姓氏。后稷的兴起,在唐尧、虞舜、夏商之间,历任者都很有美德。后稷死后,他的儿子不窋继位。不窋晚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再在农业上努力,不窋因为失了官职就流浪到戎狄地区。不窋死后,他的儿子鞠继位。鞠死后,儿子公刘继位。公刘虽然生活在戎狄地区,仍然治理后稷的基业,从事农业生产,按照土地的特性进行耕种,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使用,使得出门的人有旅费,居家的人有积蓄,民众的生活都靠他好起来。各姓的人都感念他,很多人迁来归附他。周朝事业的兴盛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所以,诗人们创歌谱乐来怀念他的功德。公刘去世后,儿子庆节继位,在豳地建立了国都。庆节去世后,儿子皇仆继位。皇仆去世后,儿子差弗继位。差弗去世后,儿子毁隃继位。毁隃去世后,儿子公非继位。公非去世后,儿子高圉继位。高圉去世后,儿子亚圉继位。亚圉去世后,儿子公叔祖类继位。公叔祖类去世后,儿子古公亶父继位。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戎狄的薰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主动给他们。后来(薰育族)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于是带领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居住。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携幼,又都跟着古公来到岐下。以至于其他邻国听说古公这么仁爱,也有很多人来归从他。于是古公就废除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民众都谱歌作乐,歌颂他的功德。古公的长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他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她也像太姜一样是贤惠的妇人,太任生下昌,有圣贤的祥兆。古公说:“我们家族有一代要兴旺起来,恐怕就在昌身上应验吧?”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给昌,就一块逃到了南方荆、蛮之地,随当地的习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了头发,把王位让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学习实行古公遗留下来的政教,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奉和始平公①忆东平(其一)司马光相印东临汶水阳,两看春叶与秋霜。登山置酒延邹湛,上马回鞭问葛强②。溪竹低垂寒滴翠,露荷相倚净交香。宵衣深念长城固,肯得从容傲醉乡?〖备注〗①始平公:庞籍。庞籍被解除宰相职务,罢知郓州(今山东东平),并带来司马光任典学一职。②葛强:晋征南将军山简的部将,在襄阳常陪山简宴饮。后常用作咏部将的典故,也用来指代参加游宴的宾客。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写作对象和主要事件,从中可知这是一首唱和庞籍回忆东平的诗。B.首联的“东临”“两看”写庞籍曾以宰相的身份在东平县主持工作,因此诗人也有机会随之在东平任职了两年。C.颔联写诗人与友人邹湛、葛强的相聚和交谈,展现了友情的真挚和珍贵,可见其对友情的珍视。D.颈联充分调动视觉、嗅觉等感官来展现东平美景:溪竹低垂、寒露滴翠,以及荷花相倚、清香交融。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5.C16.尾联两句意为:皇帝深深惦念着边疆的安危,作为臣子的怎么能醉心于家乡去享受人生呢?表达了诗人一心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的报国情怀。【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回忆在东平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庞籍的深切怀念和对东平美景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和东平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关切和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弃,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高尚情操。【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与友人邹湛、葛强的相聚和交谈”错误。“登山置酒延邹湛,上马回鞭问葛强”中“邹湛”“葛强”依据注解②可知这里运用典故,用来借指诗人在东平的朋友。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宵衣深念长城固,肯得从容傲醉乡?”意思是“皇帝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勤于政事,内心深深地惦记着边疆的稳固与安全,作为臣子的自己怎么能从容淡定地沉醉于家乡?”②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坚定的决心,表现了诗人一心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的报国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孔子用两句话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可以群可以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红城市接连崛起,打卡胜地次第涌现,破圈作品①,爆款文创层出不穷……众多文旅深度融合现象让人欣喜。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的守正创新之道,在于②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营养,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旅游内容和内涵,借助自然禀赋、科技创新为文旅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形成古意十足、创意丰富、诚意满满、生意红火的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可以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进而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到经济良性运转、社会和谐稳定与文化传承创新相得益彰的发展。各地文旅行业需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功课”,而不是心急火燎(甲)“抄作业”。这些年,一些以往文旅发展并不③的地区突然火了,引来不少城市、同行纷纷围观甚至同质模仿。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化竞争才是每一个地区、每一座城市的(乙)“破圈之道”。应该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优势和竞争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处画横线词语中双引号的作用。【答案】18.①不胜枚举(不计其数/数不胜数)②孜孜不倦③显山露水19.①语序不当,应将“多样化”放在“旅游需求”前面。②成分残缺,应在“发展”后面加“路径”。20.①甲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抄作业”指模仿。②乙处的引号起强调作用。突出、强调“破圈之道”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注意。【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横线处所填成语应该与“接连崛起”“次第涌现”“层出不穷”相类似,表示文化旅游现象越来越多,所以可填“不胜枚举(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指事物的数量多到无法胜任或一一列举的程度。不计其数:指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②语境强调“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营养”的程度,或者方式,所以可填“孜孜不倦”。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③横线所在的句子应与后文“突然火了”“引来……同质模仿”形成对比,强调这些地区以前不起眼,不显眼,所以可填“显山露水”。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多样化”是形容词,应将“多样化”放在名词“旅游需求”的前面。二是成分残缺,“找到”是动词,缺少宾语,应在“发展”后面加“路径”。【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①甲处,“抄作业”的意思是在写作业的时候,自己懒得思考,直接照搬别人的作业内容。而在这个句子中,其原意显然不合适,而是赋予了它新的语境义,是“模仿”,所以此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②乙处,“破圈之道”指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在文旅发展中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路径,而不是盲目跟风,所以此处双引号起到了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萌言萌语”通过重新组合字词,可以表达出更丰富的含义。(a)比如,甲给乙发信息说:“明天上午9点开会。”乙可以有“收到”“知道了”“好”“好的”“好哒”“好滴”等几种回答。“收到”“知道了”稍显冷淡,从中甚至无法判断乙是否会参会。“好”“好的”中性一些,从中①。“好哒”“好滴”则完全不一样,从中不仅能够判断出乙第二天会参会,甚至还能联想到乙回答时蹦蹦跳跳的调皮样子。(b)几个回答,字数差不多,②。(c)这说明,与人交往、跟人沟通,甜美的语言、温和的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萌言萌语”之“萌”,含有温润柔和之意。(d)使用“萌言萌语”的人,会给人一种身段柔软、态度谦和的印象,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社交语境,在清楚传递己方观点和信息的同时,③。比如,“亲”“小姐姐”“小哥哥”是一种带有亲昵感的称呼方式,有助于快速消除陌生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棒棒哒”“美美滴”“么么哒”是一种带有亲切语气的赞美,比“很好”“不错”这样的赞美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让人感觉赞美者更真诚、更有趣。21.“中国有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可以判断出乙同意第二天参会②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③又会给对方一种舒适感【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a)处,主要在举例说明不同的回答方式所传达的不同情感,插入这句话显得突兀。(b)处,继续在举例,并且对比了几种回答方式的效果。这里插入这句话不合适。(c)处,开始总结“萌言萌语”的作用,即它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社交语境。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好用来强调语言的力量,与这一段的主题相符。(d)处,具体说明了“萌言萌语”如何营造温馨的社交语境,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在这里插入这句话显得有些多余。故选C。【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①处,位于段落中间,是对上文“好”“好的”这两种回答方式的进一步解释。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好”“好的”虽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但至少能明确乙同意第二天参会。因此,此处应填入一个明确表示乙同意参会的句子。故可填“可以判断出乙同意第二天参会”。②处,位于段落结尾,是对前文几种不同回答方式的总结。前文提到几种回答虽然字数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因此,此处应填入一个总结性语句,概括不同回答方式给人的不同感受。故可填“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③处,位于段落中间,是对使用“萌言萌语”带来的额外效果的补充说明。前文已经提到“萌言萌语”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社交语境,并清楚传递己方观点和信息。因此,此处应填入一个补充性语句,进一步说明其带来的积极效果。故可填“又会给对方一种舒适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守得住,薪火相传,是本分。但要脱颖而出,适应纷至沓来的时代变局,只能求变。变则通,通则久,万事皆然。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如何不断去探索“常”与“变”的平衡是个值得思索的话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了典型的二元思辨特色。“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如何不断去探索‘常’与‘变’的平衡是个值得思索的话题”,这一引导语指向明确,关涉对象是“新一代年轻人”,关涉的话题是“如何守常求变”。“常”代表了传承、稳定与根基,是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智慧的累积与沉淀;而“变”则象征着创新、进步与适应,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年轻人而言,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既是对个人智慧的考验,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分析“常”与“变”的关系,深入思考哪些是需要守住的,哪些是需要求新求变的,如何把握好尺度。由此,考生可展开深入思考,守护传统是我们的本分,但在面对时代变局时,需要通过求变来适应和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要在传承文化精髓、维持自身稳定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拥抱变化,以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如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诚信、勤奋、责任感等传统美德是需要坚守的,而科学技术等领域则是需要勇于创新的。总之在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新一代年轻人要积极地“变”,但是须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根与魂是不可以撼动的。写作时,可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变”与“常”的内涵与实质,二者的辩证关系,守常求变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变”中守“常”,在“常”中求“变”,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等角度切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曲道奎“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的语句,论述守常求变的意义;也可以反面论证,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或崇洋媚外、背弃传统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全面更深刻。立意:1.守“常”求“变”,方为大美。2.把握“常”“变”之风,送我入青云。3.‌坚守“常”之本,‌勇于求新求“变”。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何近些年中国影视剧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水浒传》中比较吸引人的是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和宋江的故事。也必须注意到,这些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其实一直处在变化的过程中。除《红楼梦》这样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绝大多数古代叙事作品都有着漫长的流变史。在罗贯中《三国演义》问世前,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故事至少在晚唐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经过宋元时期以话本、元杂剧等为形式的各类改编,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因此,罗贯中既是创作者,也是将民间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发扬光大的集大成者。不断流传、不断吸纳时代性,其实是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形象在历史上的常态。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才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每一次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围绕着艺术形象的话题都会引发关注,人们都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古代文学经典及其艺术形象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超级IP”,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有时甚至会超越文艺作品本身,辐射到人们的生活。正是这些“超级IP”所具有的故事感染力和市场号召力,使得各类影视剧制作方瞄准经典资源,不断将传统经典搬上银幕荧屏。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例如,某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创造出极具真实效果的盛唐景象,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摘编自李松睿《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材料二: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但储存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于传承经典来说还远远不够。经典的传承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诵,王阳明曾认为,记诵经典并引以为是,“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䆧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王守仁《尊经阁记》)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而不知发挥账本中所记述财富本身的作用,这显然是荒唐的。就此而言,在传承经典的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从时代性关怀出发来阐发经典里蕴含的普遍性智慧,其形式虽仍以诠注文本为主,但其实质上已经是新的思想创造了。如朱熹所作《四书章句集注》,形式上是文字笺注,但其实质是朱熹结合新的时代关怀对先秦经典的新阐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经典文献所记录的经验与智慧,不能仅从历史性维度理解,更多应该从普遍性问题的维度来理解,从中找到时代性关怀的思想资源。以时代性关怀来审视经典文献所蕴含的智慧,就是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经典文献及其历代注释、诠解本身,为了研究文献而研究文献;而要以时代性关怀为驱动,使传世经典为解决时代性关怀提供思想资源。时代关怀驱动下的经典传承,可以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资源来回应时代问题,无需过分拘泥于特定文献的关联性。而单纯的文献驱动则往往需要从既定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来考究,离开了特定文献和特定语境,相应研究就无法展开。中国历史上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献中牛毛茧丝的问题不可胜数,历代学人皓首穷经,做出了很多学术贡献。但这种文献驱动式的研究如果成了主导甚至唯一的范式,那么可能会导致经典传承丧失解释和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遭遇“复古式”的尴尬,甚至可能使得人们对传世经典的时代性价值产生怀疑。面对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应该结合时代的变革用批判精神对待之,从解决时代关怀的意图出发去理解和运用历史的文献。由此形成的尊重历史而又面对现实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新行动、新生活的前提,更是弘扬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特质的要义所在。(摘编自朱承《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的中国影视剧喜欢对传统经典进行改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既与读者的兴趣有关,也与经典的魅力分不开。B.经典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其他作品都经过了历史流变才得以丰富起来。C.当下,古代文学经典及其艺术形象所具有的故事感染力和市场号召力辐射到了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各类影视剧制作方的青睐。D.对经典文献进行研究时,我们要将从诠释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的文献驱动式的研究和以时代关怀驱动的研究结合起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者对经典中的艺术形象总是十分关注,每次对经典的改编都会引起人们对其艺术形象话题的热议。B.《三国演义》是在对广为流传的故事和各种形式的改编故事的吸纳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经典作品。C.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改编经典,就一定能创作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作品。D.对于传世经典,部分学者阐发其中蕴含的普遍性智慧,其研究维度就不是单一的历史性维度。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观点的一项是()A.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展现了主创团队对原作之风骨的传承,突出了原著中坚韧、有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群体形象。B.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流金岁月》将20世纪80年代末的香港嫁接到21世纪的上海,充分融入极富上海特色的生活气息与时代韵味。C.某制片厂将《红楼梦》的拍摄和热播与地方文旅联动,把文艺经典搬到当下时代和现实生活中,丰富了人们感受和体验经典的方式。D.由路遥《人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对原作结尾合理续写,让观众看到原著人物在改革开放时代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引用的王守仁《尊经阁记》的作用。5.某出版社将举办“经典传承座谈会”,邀请你在会上就“当下时代如何传承好经典”谈谈自己的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列出发言提纲。【答案】1.B2.C3.A4.①引用王守仁《尊经阁记》,论证了传承经典不能只是记录和传诵,而要加以运用,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通过《尊经阁记》的话语引入财富概念,从而将“经典传承”比作“财富传承”,构成比喻论证,论证了要发挥经典的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5.①传承经典时要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体现当代审美旨趣。②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③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储存、保护和传播好经典。④利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解析】【导语】材料一讨论了中国影视剧热衷改编传统经典的现象,强调经典艺术形象的跨时代吸引力以及改编中需保持传统精髓与当代审美的结合。材料二则探讨了经典传承需超越仅仅整理和记录文献,倡导从时代性关怀出发运用经典的智慧解决现代问题。两则材料均关注经典与现代的互动,强调创新性发展和时代契合的必要性。【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除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其他作品都经过了历史流变才得以丰富起来”错误。材料一第二段“除《红楼梦》这样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绝大多数古代叙事作品都有着漫长的流变史”中的“绝大多数”可知,并不是所有的经典作品都经过了历史流变。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就一定能创作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作品”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表述中的“才有可能”表示一种推测,选项“就一定”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所述改编的内容只是对原著风格的传承与发扬,没有体现“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其他三项所述改编的内容都与时代及现实生活挂钩,能够支撑“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的观点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①“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䆧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王守仁《尊经阁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好像富裕人家的后辈子孙,不致力于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这主要作用在于论证经典传承的实质性和有效性,不能只是记录和传诵,而要加以运用,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原文“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而不知发挥账本中所记述财富本身的作用”“在传承经典的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通过《尊经阁记》的话语引入财富概念,从而将只知道记忆和传诵“经典”比作富家子弟只知道保护账本而忽视了账本中记录的“实际财富的价值”,将“经典传承”比作“财富传承”,构成比喻论证,论证了仅仅保存和传诵经典是不够的,要发挥经典的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人们都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人们的希望就是经典传承的方向,所以传承经典时要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体现当代审美旨趣。②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可知经典的改变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可知,经典的传承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即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储存、保护和传播好经典。④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从时代性关怀出发来阐发经典里蕴含的普遍性智慧……经典文献所记录的经验与智慧,不能仅从历史性维度理解,更多应该从普遍性问题的维度来理解,从中找到时代性关怀的思想资源”可知,经典的传承还需要放到历史中去思考,即利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病人的故事马克·吐温我看上去有六十岁,好像结了婚;实际上我是个单身汉,今年刚四十一岁,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是个病人,正在遭难。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帮忙照看一箱子手枪,坐火车走了两百英里(1英里≈1.61千米),最后失去了健康。这就是事实,下面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你听。我住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两年前一个冬天的夜晚,我赶上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回到家,进门听到的第一件事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同学约翰·B·哈克特昨天死了,他临终时的愿望是让我把他的尸体带回到他在威斯康星的家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惊,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时间再浪费感情了,得马上出发。冒着呼啸的暴风雪急匆匆地朝火车站赶去。到那以后,①我发现了他们向我描述过的、五叶松木的长箱子,我用几个钉子把卡片钉在箱子上,看着它安全地被装上了快运包裹车。之后我进餐馆给自己要了一份三明治和几支雪茄。过了会儿回来,我又看到了我的棺材,一个小伙子正围着棺材——检查什么!他开始在卡片上钉钉子。一气之下,我冲到快运包裹车旁,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不,这不是我的那个箱子,我的那个正在快运包裹车上,平安无事。(事实是出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巨大差错。在我之前,那位小伙子就来到了车站,准备把一箱子手枪运往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的一家军火公司,此刻我正在托运的是他那个装满手枪的箱子,而他正在托运的却是我的那口棺材!)就在这时,售票员喊了一声“全部上车”,我跳上快运包裹车。司机五十岁左右,长相很普通,有一张单纯、诚实、随和的脸,人看上去很活泼,正在努力干活。火车离站的时候,一位陌生人跳了上来,把一袋子臭烘烘的林堡软干酪放在了我那口棺材上的一头——我指的是那箱子手枪。②现在我才知道那是林堡软干酪,但在当时我可没听说过这种东西,对它的特性一无所知。哦,我们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快速向前行驶,暴风雪不停地呼啸着,痛苦侵袭了我的全身,我的心不断地下沉,下沉,下沉!列车员找来一堆木柴,在炉子里生了一堆旺火。这更加让我感到不安了,除只感觉这是个错误外,我再没有其他的感觉了。汤姆森——这位列车员的名字叫汤姆森,晚上我才知道的。过了一会儿,汤姆森说:“嘿!不会是我把桂皮放到炉子里了吧!”他喘了一两口气,然后朝那个棺材——装满手枪的箱子走去,他在那袋子软干酪旁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回来,在我旁边坐下来,指着那个箱子问:“里面是你的朋友吗?”“是的。”我叹了口气回答道。“他很臭,是吗?”我们坐了一会儿,一边听着列车的呼啸声和风声,一边在沉默中想着事情。他说:“他是怎么死的?”我说不知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了?”看起来把事实说清楚是明智的,因此我说:“两三天。”汤姆森听到这话脸上显出了一副受伤的样子,显然是在说:“你的意思是两三年吧。”他看着打破的窗格玻璃说:“要是他们能在去年夏天把尸体处理掉就好了。”他说:“我运过很多的尸体——有些都放得过了期——但,上帝,他发出的味道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打败了!——很轻易地就做到了这一点。先生,和他相比,他们简直就是一朵向日花。”虽然是在这么一个令人伤心的场合下,但他对我这位可怜朋友的赏识还是让我高兴了些,因为他的声音中流露出了很多的尊敬。我提议抽雪茄,汤姆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说:“这可能会让他发出的气味有些改变。”我俩小心翼翼地抽了一会儿,竭力想着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没有任何作用。③过了没多长时间,两支雪茄就同时从我们冻得麻木的手指间掉了下来。汤姆森叹了口气说:“不,先生,这没有任何作用,实际上,这让他发出的气味变得更糟了,因为这好像点燃了他的激情。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我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了。④他开始把各种各样的头衔安在我朋友的头上——有时是和军队有关的,有时是一个文职,随着我朋友发出的气味越来越浓,他也把职位相应提高了——给了我朋友一个更大的头衔。最后他说:“我有个想法。我们把这位上校捆起来,把他移到车厢另一头去,你觉得怎么样?”我说这是个好主意。我们使出浑身力气拽那个箱子,但汤姆森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了,他的鼻子刚好摔在了那袋子软奶酪上,就这样他憋的那口气跑了。他一下子窒息了,开始大口喘气;他赶紧挣扎着站起来,冲出门外,在空中胡乱挥舞着双手,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别伤害我!——给我指条路吧!我都是个快死的人了;给我指条路吧!”在车外冰冷的月台上,我坐下来,抱着他的头;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了,他说:“你觉得我们把那位将军转移成功了吗?”我说没有,我们一点都没有移动他。…………我们浑身被冻得硬邦邦的,赶紧跑回车厢里去了,现在我们也无法在里面待下去了。大概过了半小时,我们在另外一个车站停下来,列车正要离开时,汤姆森拿着一个袋子走了过来,他说:“先生,我想再次碰碰运气。”他拿来了很多鸡皮、干苹果、烟叶子、破布、旧皮鞋、硫黄等,把这些东西堆在地板中间的一块铁板上,开始点火。当它们全都烧起来时,以前的那种气味和现在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一冲向月台,汤姆森就窒息了,摔倒在地上;我还没来得及抓住他的领口,就快晕过去。一小时后,我们被从月台上带走了。在下一站,我发起了致命的高烧,一连三个星期。后来我才知道在那个吓人的夜晚,我是和一箱子无害的手枪与一袋子清白无辜的软奶酪度过的。一八八二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简略交代了结局,“我”显得苍老,生病。其原因是“我”照看一箱子手枪,坐火车走了两百英里,最后失去了健康。B.小说落款交代了写作时间为十九世纪后半叶,和文中所写的早期火车比较简陋、人与货物不分车厢的状况贴合。C.“我”和列车员汤姆森只用了如抽雪茄、移动位置的办法来驱散从“棺材”中散发出来的臭味,都徒劳无功。D.“我”告知汤姆森“我”的朋友去世两三天,而他却认为是两三年,并从他接下来的话语中可知他停留在自我意识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不是“闲笔”,对后文的内容有交代或提示作用。B.句子②,是补述性话语,即使删去它,也不影响读者对小说的理解。C.句子③,是细节描写,雪茄从冻得麻木的手指间掉落下来,可见当时天气的寒冷。D.句子④,臭味越浓,朋友的头衔被汤姆森提得越高,体现了情节的荒诞色彩。8.小说中多次提到一箱子手枪(已用波浪线标出),请赏析其作用9.请分析本篇小说的叙述特征。【答案】6.C7.B8.①情节上,一箱子手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一箱子手枪写了“托运”“被调包”“被当作臭味之源”等情节。②人物上,装有手枪的箱子被“我”和汤姆森当作棺材,并用尽一切方法想去驱散臭味,体现了人物固执的性格特点。③读者方面,小说多次对那箱子进行解释,装了手枪的箱子并非装了尸体的棺材,不会发出臭味,那臭味到底是由何处散发的?这样的情节设定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9.①叙述人称: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更真实,同时便于抒发情感。②叙述顺序:小说使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我”显得苍老,是个生病的单身汉;然后再揭示“我”生病的原因,引人入胜。③叙述方式:小说采用对话式的叙述方式,“我”和列车员汤姆森的大量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得情节更紧凑。【解析】【导语】小说通过幽默和讽刺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因误会而引发的荒诞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亲切感。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对话,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慌乱与无奈。手枪与软奶酪的错位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预料的混乱,列车员汤姆森的反应则增添了喜剧效果。整体风格轻松幽默,反映了吐温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C.“‘我’和列车员汤姆森只用了如抽雪茄、移动位置的办法来驱散从‘棺材’中散发出来的臭味,都徒劳无功”错误。根据后文“他拿来了很多鸡皮、干苹果、烟叶子、破布、旧皮鞋、硫黄等,把这些东西堆在地板中间的一块铁板上,开始点火”可知,后来还采取了用火烧的方法。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即使删去它,也不影响读者对小说的理解”错误。正因为不知道林堡软干酪会散发臭味,才有后文“我”和汤姆森误认为臭味是从棺材中散发出来的情节,这使得小说情节合情合理。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①情节上,这箱手枪是故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核心误会来源。围绕着这一箱子手枪,主要写了“托运”“被调包”“被当作臭味之源”等情节,可以说一箱子手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人物上,由于箱子外形与棺材相似,导致了后面弄错了棺材与箱子,认为此时的手枪箱子依旧是运送朋友遗体的棺材,而车厢里散发的臭味,都以为是棺材里发出的,所以引发了后续一系列荒诞的情节,“我”们俩想尽办法驱散臭味,体现了人物固执的性格特点。③读者方面,小说多次对那箱子进行解释,让读者时刻明白:装了手枪的箱子并非装了尸体的棺材,不会发出臭味。那臭味到底是由何处散发的?这样的情节设定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叙述特征的能力。①叙述人称:原文“我看上去有六十岁”“我住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我发起了致命的高烧”等可知,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更容易代入“我”的视角,使得小说的情节更真实,容易让读者信任,同时便于抒发情感。②叙述顺序:开头“这就是事实,下面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你听”接下来叙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等,可知小说使用倒叙的手法。即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我”显得苍老,是个生病的单身汉;然后再揭示“我”生病的原因,引人入胜。③叙述方式:小说采用对话式的叙述方式。文中写了“我”和列车员汤姆森的大量对话,在对话中展开情节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对话中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得情节更紧凑,如:“‘我有个想法。我们把这位上校捆起来,把他移到车厢另一头去,你觉得怎么样?’我说这是个好主意”写出了前文因为气味变的发臭而想办法,写出了两人不约而同的心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后稷,名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