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2.选择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对根瘤菌进行分离时,以下特征不能用于区分根瘤菌与植物根细胞的是()A.细胞大小 B.有无细胞壁C.细胞分裂方式 D.有无大型环状DNA【答案】B〖祥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析】A、原核生物(如根瘤菌)的细胞通常比真核生物(如植物根细胞)的细胞小。因此,细胞大小是一个可以用来区分根瘤菌与植物根细胞的特征,A错误;B、根瘤菌和植物细胞均具有细胞壁,因此,有无细胞壁不能作为区分根瘤菌与植物根细胞的特征,B正确;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原核生物(如根瘤菌)通常采用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即细胞直接从中部一分为二。植物根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D、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通常呈环状,并位于拟核区域。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则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呈双螺旋结构,并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D错误。故选B。2.科学家曾研究证实,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具体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含有水、糖类、脂质等分子B.血管内皮细胞Ca2+水平升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C.NO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邻近平滑肌细胞D.由图可知NO既有催化作用又能传递信息【答案】D〖祥解〗NO是一种脂溶性气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NO可引起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松弛,血管扩张,让血液更自由地流过血管,可治疗因血管狭窄而导致的冠心病。【详析】A、细胞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水、糖类、蛋白质、脂质等,A正确;B、血管内皮细胞Ca2+水平升高可促进NO合成,进而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B正确;C、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C正确;D、NO可以传递信息,但是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D。3.下列生物实验中运用的原理或方法,前后不一致的是()A.通过设置对比实验研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B.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卡尔文循环—探究DNA复制的方式C.建立物理模型研究真核细胞三维结构—绘制有丝分裂中期简图D.运用减法原理研究遗传物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答案】A〖祥解〗一、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二、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析】A、研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自身对照,A错误;B、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中的C探究C的去向,探究DNA复制的方式用的是15N标记,两者均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C、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建立物理模型研究真核细胞三维结构与绘制有丝分裂中期简图方法一致,C正确;D、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酶去除相应的物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对土壤进行灭菌,均运用了减法原理,D正确。故选A。4.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至少需要10种以上的运输小泡,每种小泡将转运的物质运至细胞特定部位。如图为膜泡运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甲是粗面内质网,乙是光面内质网B.COPⅠ、COPⅡ存在能识别不同信号分子的结构C.膜泡转运过程中会导致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D.细菌被胞吞后的部分产物可排出细胞【答案】A〖祥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A、图中甲是粗面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A错误;B、COPⅠ、COPⅡ存在能识别不同信号分子的结构,保证加工正常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加工错误的蛋白质回到内质网,B正确;C、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膜泡转运,内质网膜可以形成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可以形成细胞膜,导致生物膜面积变化,C正确;D、细菌被胞吞后的部分产物可被利用,部分产物排出细胞,D正确。故选A。5.当细胞开始进入有丝分裂时,细胞质中的ATP水平会迅速降低,持续的低能量状态会激活AMPK进入线粒体内使MCU磷酸化,帮助钙离子大量地进入线粒体内从而促进线粒体ATP的产生并维持整个细胞的能量稳态,染色体的正常分离需要由MCU介导产生的ATP提供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时,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消耗ATPB.线粒体ATP的产生不仅受到呼吸酶活性影响,也受钙离子调节C.MCU基因大量敲除的细胞会较多地阻滞在有丝分裂后期D.MCU基因大量敲除后染色体分离可由细胞质基质产生大量ATP供能【答案】B〖祥解〗由题目分析可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线粒体中Ca2+浓度突然快速增加,该过程需要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MCU)参与,由内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提供动力。Ca2+可以促进有氧呼吸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加强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更多的能量。【详析】A、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过程都是耗能过程,需要消耗ATP。但是,当细胞正式进入有丝分裂时,核膜核仁已经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此时细胞核已经不存在,因此核DNA的合成(实际上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已完成)和蛋白质的合成都不是在有丝分裂期间进行的,且这些过程虽然消耗ATP,但并非直接在有丝分裂开始时进行,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持续的低能量状态会激活AMPK进入线粒体内使MCU磷酸化,帮助钙离子大量地进入线粒体内从而促进线粒体ATP的产生并维持整个细胞的能量稳态”。这说明线粒体ATP的产生不仅受到呼吸酶活性的影响(呼吸酶催化呼吸链反应,产生ATP),还受到钙离子的调节。MCU(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磷酸化促进了钙离子进入线粒体,进而影响了线粒体的代谢和ATP的生成,B正确;C、MCU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离子进入线粒体,从而增加线粒体ATP的产生。如果MCU基因被大量敲除,那么钙离子进入线粒体的量会减少,导致线粒体ATP的产生减少。这会影响整个细胞的能量稳态,进而可能影响有丝分裂的多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后期。此外,染色体的正常分离需要由MCU介导产生的ATP提供能量,因此MCU的缺失更可能导致细胞阻滞在前期或中期,而不是后期,C错误;D、细胞质基质确实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但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即葡萄糖的分解,产生少量的ATP。大量的ATP主要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D错误。故选B。6.下图所示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用过氧化氢酶溶液浸泡滤纸圆片B.改变滤纸圆片的数量可探究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量筒中气泡产生速率不能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D.控制水浴温度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A〖祥解〗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析】A、实验的目的是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故需要用过氧化氢酶溶液浸泡滤纸圆片,A正确;B、滤纸片的数量多代表酶的浓度高,但酶的浓度对活性没有影响,B错误;C、量筒中气泡产生速率能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速率快说明催化能力强,C错误;D、温度可以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通过控制水浴温度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A。7.为探究CO2浓度对不同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乙组提供大气CO2浓度倍增环境,丙组先在大气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实验过程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充足的水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实验自变量为CO2浓度和作物的种类B.根据乙组光合速率高于甲组推测CO2浓度越高作物产量越高C.乙组光合速率相较甲组未加倍的原因可能是NADPH和ATP供应限制D.丙组光合速率低于甲组可能是长时间高浓度CO2降低了CO2固定酶的活性【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可知,甲组和乙组之间进行比较可知,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甲组和丙组比较可知,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条件下有可能会使固定CO2的酶的活性降低或者是数量减少。【详析】A、据题干和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作物种类,A正确;B、由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比较可知,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乙组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更大,即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CO2浓度也会影响呼吸速率,因为不知道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故根据乙组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不能推测CO2浓度越高作物产量越高,B错误;C、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ADP和Pi;当CO2浓度倍增时,光合速率并没有倍增,其限制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不足,或者是暗反应中固定CO2的酶数量不足,从而影响了CO2的固定,C正确;D、由图可以看出,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推测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环境引起固定CO2的酶的活性降低,D正确。故选B。8.在世界范围内,每100万人中就会有1~10人患上一种称为成人早衰症的家族性疾病。控制这种疾病的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DNA解旋酶,在成人早衰症患者体内这种酶有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解旋酶异常,直接影响患者基因的正常表达B.早衰症说明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都受到基因的控制C.通过基因治疗修复编码解旋酶的基因后不会发生细胞衰老D.早衰症患者体内DNA解旋酶缺陷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答案】D〖祥解〗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析】A、解旋酶在DNA复制过程中可以催化DNA解旋,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解旋不需要解旋酶,需要RNA聚合酶使其解旋,故DNA解旋酶异常,不会影响患者基因的正常表达,A错误;B、控制早衰病的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早衰症说明细胞衰老受到基因的控制,不能说明细胞死亡受到基因的控制,因为细胞死亡还包括细胞坏死,细胞坏死不收基因控制,B错误;C、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通过基因治疗修复编码解旋酶的基因不会早衰,但仍会发生细胞衰老,C错误;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早衰症患者体内DNA解旋酶缺陷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D正确。故选D。9.为了研究搅拌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科学家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甲组)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乙组)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在搅拌时间5min内被侵染细菌存活率都是1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搅拌时间(min)12345甲组上清液放射性百分比(%)2124283030乙组上清液放射性百分比(%)4070768080A.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B.被侵染细菌存活率保持在100%表明细菌未裂解C.实验中搅拌时间可影响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的程度D.搅拌5min上清液32P为30%是因部分标记的噬菌体未侵染细菌【答案】A〖祥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噬菌体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繁殖,因此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不能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B、被侵染细菌存活率保持在100%表明细菌未裂解,B正确;C、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和细菌分离,搅拌时间可影响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的程度,C正确。D、搅拌5min时,被侵染细菌成活率依然是100%,说明大肠杆菌没有裂解释放噬菌体,上清液32P为30%是因部分标记的噬菌体未侵染细菌,D正确。故选A。10.DNA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B.解旋酶可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C.图中DNA子链的延伸方向不同D.新合成的两条DNA子链碱基序列互补【答案】C〖祥解〗一、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二、DNA分子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等条件。【详析】A、图中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A正确;B、解旋酶催化氢键的断裂使DNA解旋,B正确;C、DNA聚合酶只能在5’→3’方向上合成新的DNA链,子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均是5’→3’,C错误;D、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新合成的两条DNA子链碱基序列互补,D正确。故选C。11.科研人员在研究马蛔虫的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观察到蛔虫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并绘制出如下流程图。①~⑤分别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有丝分裂,②~⑤表示减数分裂B.①使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③使精细胞染色体组合多样C.可观察到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D.④产生多种精细胞是由③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导致的【答案】A〖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出现纺锤丝,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有丝分裂,区别是不含同源染色体。【详析】A、①表示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精原细胞,②~④表示减数分裂,⑤表示精细胞形变形成成熟精子,A错误;B、①表示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③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染色体组合多样的次级精母细胞,进而使精细胞染色体组合多样,B正确;C、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会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不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C正确;D、③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染色体组合多样的次级精母细胞,进而④产生多种精细胞染色体组合多样,D正确。故选A。12.某牵牛花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已知花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有隐性纯合个体才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显性性状。某科研小组用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全为白花;实验二:甲植株与红花植株(乙)杂交,子代个体中红花∶白花=3∶1;实验三:红花植株(丙)与甲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红花∶白花=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牵牛花的红花为显性性状B.实验二中子代红花的基因型有3种C.乙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5∶1D.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D〖祥解〗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详析】A、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一中,白花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白花,说明白花植株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二中,白花植株甲植株与红花植株乙植株杂交,子代白花∶红花=1∶3,说明红花植株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且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实验二乙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杂交后代红花有三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B正确;C、乙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只有aabb是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5∶1,C正确;D、依据实验三,子代个体中红花:白花=1:1,说明丙植株的基因型为一对基因杂合,即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D错误。故选D。13.虎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虎毛色为黄色底黑条纹(黄虎),此外毛色还会发生变异,形成白虎、金虎和雪虎等,不同毛色都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考虑X、Y同源区段的情况下,据系谱图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白虎、金虎和雪虎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不定向性B.选择Ⅱ3和Ⅱ4杂交,无法判断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C.由图可推断Ⅰ2和Ⅱ3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1D.通过基因检测可使分析结果得到进一步验证【答案】B〖祥解〗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若父病子全病,且患者只有男性,则是伴Y遗传。排除了伴Y遗传,再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无中生有”(父母没该病,孩子患了该病)为隐性,隐性就看女患者,若其父亲和儿子皆病,则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若其父亲或儿子无病,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无”(父母都有该病,孩子没有该病)为显性,显性就看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皆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若其母亲或女儿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推断可能性时,若连续遗传,可能是显性遗传病。看遗传方式,假设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假设患者男多于女或女多于男,可能是伴性遗传。【详析】A、不同毛色都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即白虎、金虎和雪虎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说明基因突变具不定向性,A正确;B、白虎是由黄虎的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即黄虎和白虎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若遗传方式是伴Y染色体遗传,则只会在雄性个体中呈现相应性状,图1表示白色性状既出现在雄性虎中,又出现在雌性虎中,所以可以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若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雄性白虎的后代中,雌性都会获得父方的X染色体,从而表现白色性状,但是子代II3、II7都是雌性黄虎,所以白色性状不会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以A,a表示控制白虎和黄虎的等位基因,假设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1,I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II3,II4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II3与II4相互交配,后代中,雌性全为黄虎,雄性中出现黄虎和白虎的概率一样。假设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1,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II3,II4的基因型都是Aa;II3与II4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黄虎的概率更大(3/4),而且雌性与雄性出现黄虎的概率一样。假设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II3,II4的基因型都是aa;II3与II4相互交配,后代中,均为黄虎。所以,选择子代3、4黄虎相互交配,能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判断遗传方式,B错误;C、若以A,a表示控制白虎和黄虎的等位基因,假设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1,I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II3,II4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Ⅰ2和Ⅱ3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1;假设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1,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II3,II4的基因型都是Aa,Ⅰ2和Ⅱ3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1;假设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II3,II4的基因型都是aa,Ⅰ2和Ⅱ3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1,C正确;D、电泳法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通过基因检测可使分析结果得到进一步验证,D正确。故选B。14.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刚孵化的残翅果蝇幼虫放在31℃的环境中培养,得到了一些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成虫。用上述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探究该变异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若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残翅果蝇,说明变异是由温度引起B.若残翅果蝇和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的基因碱基序列有差异,说明变异是由表观遗传引起C.用显微镜观察残翅果蝇和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细胞,可以确定变异是否由基因突变引起D.用显微镜观察到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细胞染色体联会异常,则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残翅果蝇,这说明变异并未遗传给后代,而是受环境条件(即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表型变化。这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表型变异,当环境恢复时,表型也会恢复,但基因本身并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变异可以确定为是由温度引起的,A正确;B、残翅果蝇和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的基因碱基序列有差异,这直接说明了两者的基因本身存在差异,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表观遗传虽然也能导致表型变化,但其特点是基因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发生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种变化在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残翅果蝇和翅长接近正常的果蝇细胞,无法确定变异是否由基因突变引起,C错误;D、染色体联会异常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数目变异的一种表现,D错误。故选A。15.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患者骨髓内会出现大量恶性增殖的白细胞。该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所致。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可引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体外培养恶性增殖的白细胞,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体外培养恶性增殖的白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周期变短【答案】C〖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析】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A正确;B、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可引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B正确;C、癌细胞不能减数分裂,看不到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D、癌细胞恶性增殖,细胞周期变短,增殖速度快,D正确。故选C。16.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叶以前,树干长满浅色的地衣,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该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发展树干被熏成黑褐色,黑色型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频率上升到95%以上。结合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所有的黑色桦尺蛾构成一个种群B.变异和自然选择是引起该桦尺蛾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C.20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的发展,s基因将会在该种群中完全消失D.种群中S基因频率20%时,种群中基因型为ss桦尺蛾的频率为64%【答案】B〖祥解〗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最初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桦尺蛾(ss)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来由于桦尺蛾栖息地变成黑褐色,利用黑色型个体生存,导致S基因频率升高,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种群中产生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到积累,从而使种群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详析】A、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即生活在该地区的全部桦尺蛾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B、种群中产生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到积累,从而使种群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B正确;C、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发展树干被熏成黑褐色,黑色型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频率上升到95%以上,Ss存在,故s的频率不会变为0,C错误;D、种群中S基因频率20%时,种群中s基因频率80%,由于不是遗传平衡种群,种群中基因型为ss桦尺蛾的频率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为探究盐胁迫对互花米草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系列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图中CK为对照组。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叶绿素可用______提取,为比较各组叶绿素含量,最好通过比较叶绿素对______(蓝紫光/红光)的吸收量。(2)据图二分析盐胁迫对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______。(3)结合图一、图二推测高浓度盐胁迫条件下,分析互花米草生长缓慢的原因是______。(4)盐胁迫还会影响脱落酸的含量,其中脯氨酸是渗透压调节物质,脱落酸增加会诱导其积累。试推测盐胁迫条件下脱落酸增加的意义是______。【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红光(2)盐胁迫会降低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且盐胁迫程度越大,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降低量越多(3)高浓度盐胁迫条件下,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速率降低,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即导致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减少,所以互花米草生长缓慢(4)盐胁迫条件下脱落酸增加,从而诱导脯氨酸积累,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促进细胞吸水,缓解盐胁迫〖祥解〗一、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二、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小问1详析】叶绿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为了降低对叶绿素含量的干扰,最好通过比较叶绿素对红光的吸收量。【小问2详析】分析图二可知,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由此可知,盐胁迫会降低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且盐胁迫程度越大,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降低量越多。【小问3详析】结合图一、图二推测高浓度盐胁迫条件下,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速率降低,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即导致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减少,所以互花米草生长缓慢。【小问4详析】盐胁迫条件下脱落酸增加,从而诱导脯氨酸积累,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促进细胞吸水,缓解盐胁迫。18.低血糖威胁到人类健康,当人体受到低血糖和其他危险等刺激时,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作出相应反应,其中肾上腺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遭遇危险时,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血流量______等生理效应,有助于机体做出快速反应。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交感神经属于______。(2)危险引起的神经冲动还能传到______,该部位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使糖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该过程是通过______轴进行调节的。(3)从细胞间信息分子的角度分析,图中肾上腺受到神经系统调控分泌不同激素的原因是______,由图可分析出神经与体液调节的联系是______。【答案】(1)①.增加

②.传出神经(2)①.下丘脑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3)①.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不同部位的细胞上的受体,使肾上腺分泌不同的激素②.神经与体液调节的联系是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小问1详析】遭遇危险时,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压升高、肌肉血流量增加等生理效应,有助于机体做出快速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小问2详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因此危险引起的神经冲动还能传到下丘脑,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腺垂体,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最终促进糖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该过程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体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小问3详析】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不同部位的细胞上的受体,使肾上腺分泌不同的激素。由图可知,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肾上腺分泌对应的激素,由此可分析出神经与体液调节的联系是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19.下表为生活在某库区水域中的几种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鱼的种类ABCDEHg17.861.970.4117.0112.0Pb27.334.952.584.375.8Cd8.814.110.321.941.6回答下列问题:(1)Hg、Pb、Cd在该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鱼体内富集程度不同,表中营养级最低的是______鱼,重金属在几种鱼体内出现富集现象的原因是______。(2)据表推测,几种鱼中,杂食性鱼是______。(3)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三种金属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体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说明重金属富集现象具有______性,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为净化水质,减少重金属在鱼体内的富集,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生态工程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答案】(1)①.A②.生物体不能降解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2)B、C(3)①.全球②.控制工厂污水排放途径,禁止将污水直接排入环境中;引入对重金属具有强吸收能力的植物,减少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祥解〗生物富集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许多有机氯杀虫剂和多氯联苯都有明显的生物放大现象。【小问1详析】生物富集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许多有机氯杀虫剂和多氯联苯都有明显的生物放大现象。A鱼重金属含量最少,所处的营养级最低,重金属在几种鱼体内出现富集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不能降解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小问2详析】由生物富集现象的特点和表中各种鱼体内不同重金属的含量特点分析,A种鱼体内重金属含量最低,B、C种鱼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且相近,D、E种鱼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且相近可判断,A为草食性鱼,B、C最可能为杂食性鱼,D、E最可能为肉食性鱼。【小问3详析】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三种金属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体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说明重金属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由于该鱼塘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水的排放,所以治理鱼塘污染建议是控制污染源,增大对重金属的吸收等。控制工厂污水排放途径,禁止将污水直接排入环境中;引入对重金属具有强吸收能力的植物,减少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20.小麦种子由种皮和胚等结构组成,种皮和胚分别由母本体细胞和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小麦粒色由母本基因型(种皮基因型)决定。某科研小组通过如下杂交实验对小麦种子粒色(紫粒/白粒)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亲本白粒胚为隐性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F1F2F3紫粒(♂)×白粒(♀)白粒紫粒紫粒∶白粒=9∶7紫粒(♀)×白粒(♂)紫粒紫粒紫粒∶白粒=9∶7注:F2为F1自交结果,F3为F2自交结果(1)据表分析,可以从______(填“F1”或“F2”)看出,小麦种皮的显性性状为______。(2)由实验可知,正反交F3代中紫粒与白粒的分离比例均为9∶7,表明小麦紫粒性状受______控制,F2代紫粒种子胚的基因型有______种。(3)若从上述表格中选择实验材料,用测交法验证种子粒色(紫粒/白粒)所满足的遗传规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答案】(1)①.F2②.紫粒(2)①.两对等位基因②.4(3)选择F1与亲本白粒个体进行杂交,种植收获的种子(F1),观察F1植株上所结种子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F1植株上所结种子紫粒:白粒=1:3,则证明种子粒色两对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祥解〗根据F3紫粒∶白粒=9∶7,即9∶3∶3∶1的变形,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析】种皮由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胚由母本受精卵发育而来,两组正反交的结果不同,F1均表现出母本的性状,籽粒颜色由母本细胞核基因控制,从F2均表现出紫粒可以看出小麦种皮的显性性状为紫粒。【小问2详析】根据表中信息,F3中紫粒与白粒的比例为9:7,即9:3:3:1的变形,可确定控制小麦籽粒颜色的是两对等位基因,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白粒种皮的基因型有5种,且为AAbb,Aabb,aaBB,aaBb,aabb,F2代紫粒种子胚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小问3详析】根据表中信息,F3中紫粒与白粒的比例为9:7,即9:3:3:1的变形,可确定控制小麦籽粒颜色的是两对等位基因,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选择F1(胚基因型为AaBb)与亲本白粒(胚基因型为aabb)个体进行杂交,种植收获的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