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法兰克福的《论不平等》认为:经济平等并不具有道德性,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具有道德上的不正当性,刻意追求经济平等不但无益于事,甚至还会产生有害的社会后果。法兰克福抽丝剥茧地梳理出平等主义的论辩漏洞或逻辑缺陷,展开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精湛分析,并创造性地赋予某些概念和词汇以学术和学科的规范意义,澄清了很多习以为常但其实是错误性的认知,使得其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的辨析,获得了充分的证成。②一是“充足主义”概念的提出。在传统论述中,平等主义尤其是经济平等,具有强大的道德正当性,诉求经济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平等主义携手大众民主阔步前行,势不可当。但法兰克福认为,追求平等不等于消除贫困,甚至会产生贫困,而贫困情况下的平等同样不具有正当性。因此,关键不是平等与否,而是经济上的“充足”,促使贫穷之人越来越少,富足之人越来越多,“充足主义”才是正道。这样一来,平等的道德价值理念就失去了它的强大吸引力,不平等的污名论也会得到某种消解。某种意义上,不平等意味着差距,反而激发人们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在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平等主义的论战,随着“充足主义”概念的介入,鸡同鸭讲的悖论可以得到克服,对立的两派在“充足主义”方面能够获得长久共识,即社会公约数不是追求平等也不是追求不平等,而是促进社会的“充足主义”最大化提高,消除贫困问题导致的社会乃至个人的不幸与灾难。③二是边际效益问题。关于平等主义的一种经济学支持理论,来自边际效益原理。按照这派理论,由于富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边际心理感受方面是递减的,所以,在经济政策方面要求富人们拿出效益递减的部分分配给弱势群体,达到经济平等,显然具有道德正当性。对此,法兰克福认为,这种边际效益递减的福利经济学是有问题的,误导了大众的认知和政府的经济政策。作者指出,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种难以评估的感受,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它们分为不同的多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的感受递减,是很不实际的。金钱固然是一个标准,但经济上的递增可能导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无限的。所以,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④三是平等的外在价值。平等主义的道义论很少受到挑战,追求平等,尤其是经济平等,从来就是理直气壮的,他们占据道德话语权。对此,法兰克福予以强有力的辨析,他认为经济平等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价值,属于外在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性。因为,所谓平等与不平等,只是人们之间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诉求,作为独立的自主的个体,是自由而完备的,并不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尤其是经济层面的比较,而获得自己的证成。平等并不具有价值的优先性,不平等也不具有价值的低劣性,它们本身与价值无关。所以,根据相对的非根本性的价值来制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价值,只有基于人的独立本性而成就的价值才具有价值优先性。⑤那么,平等的追求是否就完全不具有道德性呢?对此,作者另辟通道,形成某种转换,即若把平等转化为尊重,问题就获得了一定的解决。尊重问题成为道德价值论的焦点,在平等与尊重的问题上,尊重比平等更为根本。如果平等不是纠结于财富或经济上的平等与否,而是转化为对于个体的权利尊重,那么,它就具有了道德的优先性,超越了平等与不平等的话题。尊重之所以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每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权利资格的尊重问题,远比经济平等与否更为重要和根本,因此也就具有更高的正当性。在法兰克福看来,平等与尊重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他试图打开两者的联系渠道,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把追求平等引向相互尊重的道路上,这是《论不平等》的又一理论贡献。过往的论述大多是通过论证平等的道德正当性,从而导向社会变革,不是制度上的重大革命,至少也是福利政府的理性构建。作者的论证路径则相反,它通过揭示平等的外在价值性,一方面提出了充足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正视不平等的并非不道德属性;另一方面,则提出一个价值的转化路径,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引导人们从反对不平等,追求平等,过渡到正视不平等,超越平等与否,从而进入多元社会甚至经济不平等社会的彼此尊重,通过尊重,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最深刻的价值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备,是权利保障,也是维系自己的自由权利。⑥诚如作者所指出:把经济平等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目标,实际上往往是有害的,但经济平等也并非毫无意义,它通过某种方式也是可以重新获得道德性的,那就是把平等与尊重联系起来,通过追求平等实现人的相互尊重的权利自主性。(摘编自高全喜《超越平等主义》)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贫困情况下的平等不具正当性,而经济上的“充足”,促使贫者越来越少,富者越来越多,“充足主义”才是正道。B.法兰克福认为,从某种意义上,不平等能够激发人们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增加社会财富,它比平等作用更重要。C.满足感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感递减,是很不实际的。D.法兰克福认为,经济平等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性,这一观点是对平等主义道义论的挑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传统论述中,平等主义具有强大的道德正当性,诉求经济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这一观点与大众民主具有一致性。B.在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平等主义的论战双方一向各说各话,但对立的两派在“充足主义”概念所主张的观点上获得了共识。C.法兰克福不认同平等具有道德正当性,因此,他反对根据平等主义这种非根本性价值来制定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D.把经济平等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目标往往有害,但通过追求平等实现人的相互尊重的权利自主性是有意义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帕累托最优: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另一方的福利。B.马斯洛理论:一个人满足了较低水平的需求,然后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形成行为动力。C.贝勃定律:当一个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D.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一特定行动越是得到报酬,他就越有可能再次进行类似行动。4.第⑤段围绕“平等转化为尊重”展开论述,请简要概括论述的要点。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B2.C3.B4.①如果将平等转化为尊重,平等就超越了它自身,具有了道德优先性。②尊重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个人的独立自主,具有内在价值属性。③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关联的,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可以引向尊重。④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树立个人的价值自主性。5.全文总体上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①段总说法兰克福《论不平等》的主要成果及价值。②③④段具体阐述法兰克福创造性地提出的学术概念和探究的相应问题。第⑤⑥段阐释法兰克福关于经济平等和道德性的辩证思考和独到见解。【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它比平等作用更重要”的说法错误,于文无据。从原文第二段“关键不是平等与否,而是经济上的‘充足’”“社会公约数不是追求平等也不是追求不平等,而是促进社会的‘充足主义’最大化提高”可以看出,原文只是强调“充足主义”的重要,并没有比较平等与不平等的重要程度。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能力。C.因果关系不当。依据原文第四段,法兰克福反对根据平等主义来制定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是因为“根据相对的非根本性的价值来制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价值,只有基于人的独立本性而成就的价值才具有价值优先性”。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支撑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第三段的主要观点是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A.“帕累托最优”突破了“帕累托最优”的零和限制,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排除。B.“马斯洛理论”对应的正是文本“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种难以评估的感受,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它们分为不同的多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的感受递减,是很不实际的。金钱固然是一个标准,但经济上的递增可能导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无限的”相关内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C.“贝勃定律”支持的正是“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排除。D.“霍曼斯成功命题”认为“激励”是“行动”以至“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排除。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简要概括第⑤段围绕“平等转化为尊重”的论述要点。作答的基本思路是寻找段落首尾的议论句或观点句。该段第3句“尊重问题成为道德价值论的焦点,在平等与尊重的问题上,尊重比平等更为根本。如果平等不是纠结于财富或经济上的平等与否,而是转化为对于个体的权利尊重,那么,它就具有了道德的优先性,超越了平等与不平等的话题”可提炼出:如果将平等转化为尊重,平等就超越了它自身,具有了道德优先性。由“尊重之所以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每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这句可以概括出:尊重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个人的独立自主,具有内在价值属性。由“在法兰克福看来,平等与尊重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他试图打开两者的联系渠道,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把追求平等引向相互尊重的道路上,这是《论不平等》的又一理论贡献”可提炼出: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关联的,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可以引向尊重。从倒数第二句“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引导人们从反对不平等,追求平等,过渡到正视不平等,超越平等与否,从而进入多元社会甚至经济不平等社会的彼此尊重,通过尊重,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可提炼出: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树立个人的价值自主性。分点概括作答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先宏观指出文本的论证结构,然后具体阐述论证的思路流程即可。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法兰克福《论不平等》一文的观点的阐发和评价。整体结构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法兰克福抽丝剥茧地梳理出……并创造性地赋予某些概念和词汇以学术和学科的规范意义,澄清了很多习以为常但其实是错误性的认知,使得其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充分的证成”是总说部分,可以概括为:法兰克福观点的学术成果的价值及其意义。②③④段分别用一个句子作分论点,主要是阐述《论不平等》一书中的主要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的“充足主义”的概念和探究的“边际效益问题”“平等的外在价值”等等。⑤⑥段是作者对法兰克福“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的”辩证思考及社会价值的阐述和评价。考生据此作答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山兄弟卞毓方天生一个小可怜。貌似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但头顶光光,一毛不生。眼皮耷拉,遮住瞳仁,仅仅露出一条缝,乡人形容是用芦柴篾子划的。个头矮小,六七岁了,看上去只有三四岁,走路倒蛮快,落地无声,穿檐过屋如风,状如小老鼠。衣服嘛,衫不像衫,裤不像裤,是他娘捡邻家孩子穿剩的破烂。老家是阜宁陈良,三岁时,也就是1953年,随父母搬来合德。都说这是新兴的镇子,有奔头,有发展,没承想四岁那年,父亲患食管癌病逝,撇下他和十二岁的哥哥、三十出头的娘。政府济弱扶倾,每月无偿划拨五斤白砂糖,供小山的娘制成糖球销售,赚点糊口钱,哥哥四处打小工。他稍微长大点,便每天挎个竹篮,上街捡煤渣,捡烟头。早饭是没得吃的,中饭、晚饭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着。“小山,你来。”西邻大妈叫他。他嗖嗖地跑过来了,他知道准有好事。“今天煮鱼,帮我上街买五分钱糖色酱。听清,三分钱酱,两分钱糖色。”大妈递过来一角钱。那多出来的五分,就是跑腿费了。小山的娘去码头洗衣服,西邻大妈随即跟过来,洗青菜、萝卜、山芋,临了,总会往小山娘的洗衣盆里塞点儿杂七杂八的东西。小山捡的煤渣,一斤卖二分钱,捡的烟头,剥出烟丝,晒干,一包卖五毛钱。他常把煤渣分给西邻大妈,烟丝分给西邻老爹,不要钱。后来,娘改嫁。再后来,他与娘随继父下放陈洋镇开洋村。临走那天,向西邻告别,细细的眼角噙着豆大的泪珠。这是我童年的往事。西邻大妈是我的母亲,西邻老爹是我的祖父。记得祖父曾把小山叫过来,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刘古山”,一字一字地教他认,末了叮嘱:“记住了小山,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脸面。”过了一年,我也离开合德,北上京城求学。从此尘海茫茫,音断信绝,然内心深处,始终晃动着那个羸形垢面的“小可怜”。小山后来怎样了?后来,他还有后来吗?“后来”来了,癸卯三月返乡,一天晚上,我和从前的邻居张长庚兄弟小聚,提起刘古山,长庚说,他已搬回合德,就住在我家后边。我拉了长庚,冒雨前去寻找。二层小楼,临街。敲门,无人应。街坊大嫂热情,帮忙拨打他的手机,终于接通电话,下楼开门。我先发制人,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你还认得我吗?”他愣了一下,定睛,左瞧,右瞧,惊呼:“卞三哥!卞毓方!”笑容和热泪霎时涌出,他是,我也是。屈指算来,这一别,整整一个甲子。他能认出我,证明我变化不大。我却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你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昔日那个“小可怜”。灯光下,他如霜的白发,宽阔的前额,轩昂的鼻梁,方挺的下巴,衬上酡红的脸庞,透出一股神气、福气。坐定,环顾室内,这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装潢考究,四壁挂满了锦旗。我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古山兄弟,看来你后福不浅,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三哥,不瞒你说,刚到农村那会儿,苦哇!”古山讲,“娘和我,属于弱劳力,干一天活儿,工分值很低。过年,连块豆腐也买不起。亏得古才哥哥从合德带来两斤茨菰,勉强过个春节。”“你是如何转运的?”我问。“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人瘦,但身子结实;我块头小,但脑瓜聪明。第二年,我专挑重活、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看不出他精头细爪,骨瘦如柴,竟有金刚之魄、罗汉之魂。赞!“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我又加背了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村里轰动,树我为典型,我成了市里的学习标兵,后来又加入村里的文娱宣传队。”“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听你谈话,肚里已有些墨水。”我满怀兴味,“你是怎样摘掉文盲帽子的?”“我能背,自然就会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高,这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最后的一“画”落在了文化。“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后来村里考会计,一百分的卷子,实践部分占四十分,借贷部分占六十分,几位老会计拿了前面四十分,我拿了后面六十分,我得了第一,当了总账会计。”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今话则要说“穷不过二代”。古山十八岁结婚,妻子是老家陈良人。岳母嫌他眼睛小,他就去医院动了手术,改变了因不良发育而被掩盖的明眸,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生两子,随时代的节拍,出息成了商界精英,一个在盐城,一个在合德。孙辈有四,大孙子本科毕业后去国外读硕士,两个孙女,都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孙子在读初中。如今,老两口退休无事,在镇上帮二儿子照应门市。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站远一步,站高一步,看“山”又是“山”。(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8日,有删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的描写,不仅刻画出古山骨瘦精干的特点,也交代了他年少时的贫穷困顿。B.古山把煤渣和烟丝分给西邻大妈和西邻老爹,体现了邻里友好和睦和古山知恩图报。C.“我”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找古山,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后福不浅的原因。D.“下放”“工分”“老三篇”等词,有时代印记,使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加贴近真实生活。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以“我”与古山之间的对话叙述其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紧凑。B.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让故事更加真实,我和古山的深厚情谊更显真切。C.小说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人物刻画手法,使古山这一人物更加形象可感。D.小说整体上采用对比手法,古山的前后命运形成强烈反差,表达“我”的同情与欣慰。8.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古山就是这样一个动人的劳动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古山身上可贵的劳动者品质。9.请赏析小说结尾的精妙之处。【答案】6.C7.B8.①吃苦耐劳,专挑重活、难活干;②勤奋、坚韧,不识字而背会老三篇,进而有了文化;③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凭真本事当上总账会计。9.①内容上收束全文,古山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②语言上一语双关,几个“山”字,既可看作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也饱含深沉的情感。③情感上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山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C.“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后福不浅的原因”错误。在见到古山之前,文中并未有相关文字交代古山“后福不浅”的内容。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古山体现的是“我”想见到古山的急迫心情。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错误,文章开头叙述古山的身世一直到随娘改嫁,都是用的第三人称视角叙事。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能力。“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专挑重活、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古山不怕吃苦,干活不偷懒,专挑重活、难活干,具有劳动者吃苦耐劳的品质;“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古山不识字而背会老三篇,一个字一个字认,进而有了文化,可见古山勤奋、坚韧的劳动者品质;“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古山入了党,又学会计,最终凭真本事当上总账会计。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具有劳动者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品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内容上收束全文,“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还是‘山’”,曾经的苦孩子小山,就是如今的幸福老汉古山,古山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语言上一语双关,“山”既指古山本人,又是古山一步步越登越高的人生之山,爬活着的山,爬文化的山,爬向开阔高远的山之巅……几个“山”字,既可看作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也饱含深沉的情感,有激励人心的力量。情感上卒章显志,从目不识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孩子,到总账会计,再到家庭人才辈出、儿孙满堂的幸福老汉,古山的成长离不开的个人努力,更离不开时代和社会的锤炼,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古山执着跋涉人生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深化了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金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节选自《明史·杨继宗》)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因悟A仓吏B缺粮C之由D将具实E以闻F众惧G请于H继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金就砺则利B.继宗遗以菱芡、历书小学而大遗C.天下不爱钱者爱其子D.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杯盘狼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继宗坚守清苦,一心为民。他就任嘉兴知府时,只有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住宅简陋冷清;时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生活上的困苦,并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鞭挞致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C.杨继宗清廉自守,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拒绝了宦官。D.杨继宗独具慧眼,善识人才。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答案】10.DFG11.C12.C13.(1)历数指斥太监和文武诸臣们贪赃残虐之状,并且请求召回出镇的太监,因此更加被权贵们所嫉恨。(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3)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悟”的宾语是“仓吏缺粮之由”,应在“由”后边断开,选D;“具实以闻”中的“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应在“闻”后边断开,选F;“众惧”是主谓句,应在“惧”后边断开,选G;故选DF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完成/靠近。句意: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金属在磨石上磨砺就会锋利。B.送给/丢失。句意: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含义不同。C.都为“喜爱”。句意:天下不喜爱钱的/喜爱自己的的孩子。D.登记/第二个,凌乱。句意: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C.“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分析有误,“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中官”,太监;“中官出镇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出镇中官”;“为……所……”,被。(2)“坐”,因为;“系”,关押;“鬻”,卖。(3)“众人”,一般人;“下”,低于;“耻”,意动用法,“以……耻”。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守丧结束后,杨继宗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府。京畿之内有多处权贵的庄田,凡有权贵侵占百姓产业的,就立即夺还给百姓,他还巡查关塞,武备得到很大整饬。遇到星辰变异,杨继宗应诏上疏陈言,历数指斥太监和文武诸臣们贪赃残虐之状,并且请求召回出镇的太监,因此更加被权贵们所嫉恨。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②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备注〗①徐再思:浙江嘉兴人,元代散曲作家。②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灯花,棋未收”,从视觉角度入手,灯花垂落,残棋未收,化用宋诗赵师秀的《约客》却又翻出新意。B.“三更”点出“归梦”难成;“归梦”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C.“江南二老忧”,作者巧妙运用对面落笔的手法,落笔于江南的父母,表达父母对自己的担忧思念之情。D.此曲善用数词,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妥帖又自然,毫无雕琢痕迹,作者笔力深厚。15.“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和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融情于景。“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这两首都通过这些意象勾勒了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渲染了伤感的情绪。【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父母对自己的担忧思念之情”分析错误,此处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自己更加浓烈的亲情,对父母的思念。故选C。【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梧桐”“芭蕉”“夜雨”等意象,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这两首都通过这些意象勾勒了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渲染了伤感的情绪。(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意思是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融情于景,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三句,意思是黄昏的时候,细雨一点一点地敲打着梧桐。融情于景,作者将怀念丈夫之愁、国破家亡之愁、独守空床之愁、年老色衰之愁全部融入到这种秋夜萧瑟落寞的环境中,意境凄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2)《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负”字以动写静,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3)同是描写赤壁的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江水的汹涌。(4)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这种形式在古诗文中很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白露横江
卷起千堆雪(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隔着一个世纪眺望,那份______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仍然让我们怦然心动。一百年前,奋力开启现代中国大门的,正是一群当年的“90后”甚至“00后”。为了理想,他们将本来安逸、富足的生命,投入清贫、坎坷甚至牺牲的命运。他们有青春贲张的热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有______的担当。今天,新时代让______的青年人再次成为主角。从五四运动到今天,家国情怀薪火相传。中国青年澎湃的爱国激情,正在转成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从致力扶贫的大学生村干部、镇守边关的年轻士兵,到刻苦攻关的“飞天梦”“中国芯”“墨子号”的研发人员,民族复兴之路,在每一个中国青年的脚下______。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围绕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雄浑出生入死生逢其时延伸 B.磅礴出生入死适逢其会延展C.磅礴舍生取义生逢其时延伸 D.雄浑舍生取义适逢其会延展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以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B.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围绕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C.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围绕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D.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以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雄浑:雄健浑厚。磅礴:气势盛大。语境形容一百年前青年人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因而选择“磅礴”。第二空,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原文有“为了理想,他们将本来安逸、富足的生命,投入清贫、坎坷甚至牺牲的命运”可见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牺牲,应选择“舍生取义”。第三空,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或时机。生逢其时:生下来遇到了好时候,可以一展抱负。“新时代”意味着好时候,因而选择“生逢其时”。第四空,延伸: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延展:延长伸展。语境形容民族复兴之路不断延长,应选“延伸”。故选C。【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原句语病有:“据……称”句式杂糅,可删掉“据”或“称”;“围绕……为主”句式杂糅,可改为“围绕……”或“以……为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语序不当,“中国”是领属性词,改为“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食品安全是当今时代社会关心的焦点,“零添加”现在已经成为食品业的一个重要招牌。_______?消费者认为,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然而,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都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被吃到嘴里,或多或少都含有添加剂。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_______。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有2.5万种,可谓五花八门。食品添加剂有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如香肠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_______,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要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答案】①“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②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③会产生肉毒素20.下列文学作品的相关情节可以分别提炼出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什么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16个字)①《宝水》中,面对城里人指责农村人没有诚信意识,缺乏契约精神,乡建专家孟胡子解释道:契约精神的本质是啥?是利益保护。当他们觉得这契约精神没有保护自家利益时,哪还能指望他们遵守?农村就是熟人社会,他们多少代都是在这里过日子,讲的就是一个人情。(《宝水》获2023年矛盾文学奖)②《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③《白鹿原》中,白嘉轩在父亲死后继承了族长之位,率领村民修复祠堂,设立乡约碑管束乡亲,请私塾先生教化村民,处理村里纠纷……白嘉轩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答案】①乡村是讲究人情的熟人社会。②差序格局伸缩性强。③乡土社会依赖长老统治。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8年,德国探险家在海拔约6300米的珠峰南坡采集到一棵几厘米高的鼠曲雪兔子,将其记载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高等植物。鼠曲雪兔子并非青藏高原特有种群,还有分布于低海拔、环境优越的种群。仅从生物学特性看,青藏高原种群明显要差得多,但这些矮小的植株竟能耐受干旱、狂风、贫瘠的土壤以及45℃的昼夜温差。生物学的解释是: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植物,就是靠这一群群不起眼的小草承担着“先锋者”的任务,向新的高地一代又一代地缓慢推进。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钟扬《生命的高度》)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法兰克福的《论不平等》认为:经济平等并不具有道德性,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具有道德上的不正当性,刻意追求经济平等不但无益于事,甚至还会产生有害的社会后果。法兰克福抽丝剥茧地梳理出平等主义的论辩漏洞或逻辑缺陷,展开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精湛分析,并创造性地赋予某些概念和词汇以学术和学科的规范意义,澄清了很多习以为常但其实是错误性的认知,使得其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的辨析,获得了充分的证成。②一是“充足主义”概念的提出。在传统论述中,平等主义尤其是经济平等,具有强大的道德正当性,诉求经济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平等主义携手大众民主阔步前行,势不可当。但法兰克福认为,追求平等不等于消除贫困,甚至会产生贫困,而贫困情况下的平等同样不具有正当性。因此,关键不是平等与否,而是经济上的“充足”,促使贫穷之人越来越少,富足之人越来越多,“充足主义”才是正道。这样一来,平等的道德价值理念就失去了它的强大吸引力,不平等的污名论也会得到某种消解。某种意义上,不平等意味着差距,反而激发人们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在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平等主义的论战,随着“充足主义”概念的介入,鸡同鸭讲的悖论可以得到克服,对立的两派在“充足主义”方面能够获得长久共识,即社会公约数不是追求平等也不是追求不平等,而是促进社会的“充足主义”最大化提高,消除贫困问题导致的社会乃至个人的不幸与灾难。③二是边际效益问题。关于平等主义的一种经济学支持理论,来自边际效益原理。按照这派理论,由于富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边际心理感受方面是递减的,所以,在经济政策方面要求富人们拿出效益递减的部分分配给弱势群体,达到经济平等,显然具有道德正当性。对此,法兰克福认为,这种边际效益递减的福利经济学是有问题的,误导了大众的认知和政府的经济政策。作者指出,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种难以评估的感受,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它们分为不同的多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的感受递减,是很不实际的。金钱固然是一个标准,但经济上的递增可能导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无限的。所以,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④三是平等的外在价值。平等主义的道义论很少受到挑战,追求平等,尤其是经济平等,从来就是理直气壮的,他们占据道德话语权。对此,法兰克福予以强有力的辨析,他认为经济平等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价值,属于外在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性。因为,所谓平等与不平等,只是人们之间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诉求,作为独立的自主的个体,是自由而完备的,并不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尤其是经济层面的比较,而获得自己的证成。平等并不具有价值的优先性,不平等也不具有价值的低劣性,它们本身与价值无关。所以,根据相对的非根本性的价值来制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价值,只有基于人的独立本性而成就的价值才具有价值优先性。⑤那么,平等的追求是否就完全不具有道德性呢?对此,作者另辟通道,形成某种转换,即若把平等转化为尊重,问题就获得了一定的解决。尊重问题成为道德价值论的焦点,在平等与尊重的问题上,尊重比平等更为根本。如果平等不是纠结于财富或经济上的平等与否,而是转化为对于个体的权利尊重,那么,它就具有了道德的优先性,超越了平等与不平等的话题。尊重之所以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每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权利资格的尊重问题,远比经济平等与否更为重要和根本,因此也就具有更高的正当性。在法兰克福看来,平等与尊重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他试图打开两者的联系渠道,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把追求平等引向相互尊重的道路上,这是《论不平等》的又一理论贡献。过往的论述大多是通过论证平等的道德正当性,从而导向社会变革,不是制度上的重大革命,至少也是福利政府的理性构建。作者的论证路径则相反,它通过揭示平等的外在价值性,一方面提出了充足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正视不平等的并非不道德属性;另一方面,则提出一个价值的转化路径,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引导人们从反对不平等,追求平等,过渡到正视不平等,超越平等与否,从而进入多元社会甚至经济不平等社会的彼此尊重,通过尊重,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最深刻的价值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备,是权利保障,也是维系自己的自由权利。⑥诚如作者所指出:把经济平等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目标,实际上往往是有害的,但经济平等也并非毫无意义,它通过某种方式也是可以重新获得道德性的,那就是把平等与尊重联系起来,通过追求平等实现人的相互尊重的权利自主性。(摘编自高全喜《超越平等主义》)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贫困情况下的平等不具正当性,而经济上的“充足”,促使贫者越来越少,富者越来越多,“充足主义”才是正道。B.法兰克福认为,从某种意义上,不平等能够激发人们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增加社会财富,它比平等作用更重要。C.满足感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感递减,是很不实际的。D.法兰克福认为,经济平等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性,这一观点是对平等主义道义论的挑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传统论述中,平等主义具有强大的道德正当性,诉求经济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这一观点与大众民主具有一致性。B.在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平等主义的论战双方一向各说各话,但对立的两派在“充足主义”概念所主张的观点上获得了共识。C.法兰克福不认同平等具有道德正当性,因此,他反对根据平等主义这种非根本性价值来制定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D.把经济平等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目标往往有害,但通过追求平等实现人的相互尊重的权利自主性是有意义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帕累托最优: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另一方的福利。B.马斯洛理论:一个人满足了较低水平的需求,然后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形成行为动力。C.贝勃定律:当一个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D.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一特定行动越是得到报酬,他就越有可能再次进行类似行动。4.第⑤段围绕“平等转化为尊重”展开论述,请简要概括论述的要点。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B2.C3.B4.①如果将平等转化为尊重,平等就超越了它自身,具有了道德优先性。②尊重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个人的独立自主,具有内在价值属性。③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关联的,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可以引向尊重。④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树立个人的价值自主性。5.全文总体上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①段总说法兰克福《论不平等》的主要成果及价值。②③④段具体阐述法兰克福创造性地提出的学术概念和探究的相应问题。第⑤⑥段阐释法兰克福关于经济平等和道德性的辩证思考和独到见解。【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它比平等作用更重要”的说法错误,于文无据。从原文第二段“关键不是平等与否,而是经济上的‘充足’”“社会公约数不是追求平等也不是追求不平等,而是促进社会的‘充足主义’最大化提高”可以看出,原文只是强调“充足主义”的重要,并没有比较平等与不平等的重要程度。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能力。C.因果关系不当。依据原文第四段,法兰克福反对根据平等主义来制定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是因为“根据相对的非根本性的价值来制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价值,只有基于人的独立本性而成就的价值才具有价值优先性”。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支撑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第三段的主要观点是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A.“帕累托最优”突破了“帕累托最优”的零和限制,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排除。B.“马斯洛理论”对应的正是文本“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种难以评估的感受,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它们分为不同的多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的感受递减,是很不实际的。金钱固然是一个标准,但经济上的递增可能导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无限的”相关内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C.“贝勃定律”支持的正是“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排除。D.“霍曼斯成功命题”认为“激励”是“行动”以至“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排除。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简要概括第⑤段围绕“平等转化为尊重”的论述要点。作答的基本思路是寻找段落首尾的议论句或观点句。该段第3句“尊重问题成为道德价值论的焦点,在平等与尊重的问题上,尊重比平等更为根本。如果平等不是纠结于财富或经济上的平等与否,而是转化为对于个体的权利尊重,那么,它就具有了道德的优先性,超越了平等与不平等的话题”可提炼出:如果将平等转化为尊重,平等就超越了它自身,具有了道德优先性。由“尊重之所以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每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这句可以概括出:尊重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个人的独立自主,具有内在价值属性。由“在法兰克福看来,平等与尊重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他试图打开两者的联系渠道,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把追求平等引向相互尊重的道路上,这是《论不平等》的又一理论贡献”可提炼出: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关联的,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可以引向尊重。从倒数第二句“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引导人们从反对不平等,追求平等,过渡到正视不平等,超越平等与否,从而进入多元社会甚至经济不平等社会的彼此尊重,通过尊重,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可提炼出: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树立个人的价值自主性。分点概括作答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先宏观指出文本的论证结构,然后具体阐述论证的思路流程即可。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法兰克福《论不平等》一文的观点的阐发和评价。整体结构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法兰克福抽丝剥茧地梳理出……并创造性地赋予某些概念和词汇以学术和学科的规范意义,澄清了很多习以为常但其实是错误性的认知,使得其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充分的证成”是总说部分,可以概括为:法兰克福观点的学术成果的价值及其意义。②③④段分别用一个句子作分论点,主要是阐述《论不平等》一书中的主要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的“充足主义”的概念和探究的“边际效益问题”“平等的外在价值”等等。⑤⑥段是作者对法兰克福“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的”辩证思考及社会价值的阐述和评价。考生据此作答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山兄弟卞毓方天生一个小可怜。貌似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但头顶光光,一毛不生。眼皮耷拉,遮住瞳仁,仅仅露出一条缝,乡人形容是用芦柴篾子划的。个头矮小,六七岁了,看上去只有三四岁,走路倒蛮快,落地无声,穿檐过屋如风,状如小老鼠。衣服嘛,衫不像衫,裤不像裤,是他娘捡邻家孩子穿剩的破烂。老家是阜宁陈良,三岁时,也就是1953年,随父母搬来合德。都说这是新兴的镇子,有奔头,有发展,没承想四岁那年,父亲患食管癌病逝,撇下他和十二岁的哥哥、三十出头的娘。政府济弱扶倾,每月无偿划拨五斤白砂糖,供小山的娘制成糖球销售,赚点糊口钱,哥哥四处打小工。他稍微长大点,便每天挎个竹篮,上街捡煤渣,捡烟头。早饭是没得吃的,中饭、晚饭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着。“小山,你来。”西邻大妈叫他。他嗖嗖地跑过来了,他知道准有好事。“今天煮鱼,帮我上街买五分钱糖色酱。听清,三分钱酱,两分钱糖色。”大妈递过来一角钱。那多出来的五分,就是跑腿费了。小山的娘去码头洗衣服,西邻大妈随即跟过来,洗青菜、萝卜、山芋,临了,总会往小山娘的洗衣盆里塞点儿杂七杂八的东西。小山捡的煤渣,一斤卖二分钱,捡的烟头,剥出烟丝,晒干,一包卖五毛钱。他常把煤渣分给西邻大妈,烟丝分给西邻老爹,不要钱。后来,娘改嫁。再后来,他与娘随继父下放陈洋镇开洋村。临走那天,向西邻告别,细细的眼角噙着豆大的泪珠。这是我童年的往事。西邻大妈是我的母亲,西邻老爹是我的祖父。记得祖父曾把小山叫过来,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刘古山”,一字一字地教他认,末了叮嘱:“记住了小山,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脸面。”过了一年,我也离开合德,北上京城求学。从此尘海茫茫,音断信绝,然内心深处,始终晃动着那个羸形垢面的“小可怜”。小山后来怎样了?后来,他还有后来吗?“后来”来了,癸卯三月返乡,一天晚上,我和从前的邻居张长庚兄弟小聚,提起刘古山,长庚说,他已搬回合德,就住在我家后边。我拉了长庚,冒雨前去寻找。二层小楼,临街。敲门,无人应。街坊大嫂热情,帮忙拨打他的手机,终于接通电话,下楼开门。我先发制人,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你还认得我吗?”他愣了一下,定睛,左瞧,右瞧,惊呼:“卞三哥!卞毓方!”笑容和热泪霎时涌出,他是,我也是。屈指算来,这一别,整整一个甲子。他能认出我,证明我变化不大。我却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你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昔日那个“小可怜”。灯光下,他如霜的白发,宽阔的前额,轩昂的鼻梁,方挺的下巴,衬上酡红的脸庞,透出一股神气、福气。坐定,环顾室内,这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装潢考究,四壁挂满了锦旗。我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古山兄弟,看来你后福不浅,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三哥,不瞒你说,刚到农村那会儿,苦哇!”古山讲,“娘和我,属于弱劳力,干一天活儿,工分值很低。过年,连块豆腐也买不起。亏得古才哥哥从合德带来两斤茨菰,勉强过个春节。”“你是如何转运的?”我问。“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人瘦,但身子结实;我块头小,但脑瓜聪明。第二年,我专挑重活、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看不出他精头细爪,骨瘦如柴,竟有金刚之魄、罗汉之魂。赞!“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我又加背了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村里轰动,树我为典型,我成了市里的学习标兵,后来又加入村里的文娱宣传队。”“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听你谈话,肚里已有些墨水。”我满怀兴味,“你是怎样摘掉文盲帽子的?”“我能背,自然就会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高,这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最后的一“画”落在了文化。“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后来村里考会计,一百分的卷子,实践部分占四十分,借贷部分占六十分,几位老会计拿了前面四十分,我拿了后面六十分,我得了第一,当了总账会计。”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今话则要说“穷不过二代”。古山十八岁结婚,妻子是老家陈良人。岳母嫌他眼睛小,他就去医院动了手术,改变了因不良发育而被掩盖的明眸,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生两子,随时代的节拍,出息成了商界精英,一个在盐城,一个在合德。孙辈有四,大孙子本科毕业后去国外读硕士,两个孙女,都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孙子在读初中。如今,老两口退休无事,在镇上帮二儿子照应门市。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站远一步,站高一步,看“山”又是“山”。(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8日,有删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的描写,不仅刻画出古山骨瘦精干的特点,也交代了他年少时的贫穷困顿。B.古山把煤渣和烟丝分给西邻大妈和西邻老爹,体现了邻里友好和睦和古山知恩图报。C.“我”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找古山,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后福不浅的原因。D.“下放”“工分”“老三篇”等词,有时代印记,使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加贴近真实生活。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以“我”与古山之间的对话叙述其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紧凑。B.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让故事更加真实,我和古山的深厚情谊更显真切。C.小说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人物刻画手法,使古山这一人物更加形象可感。D.小说整体上采用对比手法,古山的前后命运形成强烈反差,表达“我”的同情与欣慰。8.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古山就是这样一个动人的劳动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古山身上可贵的劳动者品质。9.请赏析小说结尾的精妙之处。【答案】6.C7.B8.①吃苦耐劳,专挑重活、难活干;②勤奋、坚韧,不识字而背会老三篇,进而有了文化;③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凭真本事当上总账会计。9.①内容上收束全文,古山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②语言上一语双关,几个“山”字,既可看作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也饱含深沉的情感。③情感上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山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C.“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后福不浅的原因”错误。在见到古山之前,文中并未有相关文字交代古山“后福不浅”的内容。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古山体现的是“我”想见到古山的急迫心情。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错误,文章开头叙述古山的身世一直到随娘改嫁,都是用的第三人称视角叙事。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能力。“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专挑重活、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古山不怕吃苦,干活不偷懒,专挑重活、难活干,具有劳动者吃苦耐劳的品质;“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古山不识字而背会老三篇,一个字一个字认,进而有了文化,可见古山勤奋、坚韧的劳动者品质;“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古山入了党,又学会计,最终凭真本事当上总账会计。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具有劳动者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品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内容上收束全文,“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还是‘山’”,曾经的苦孩子小山,就是如今的幸福老汉古山,古山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语言上一语双关,“山”既指古山本人,又是古山一步步越登越高的人生之山,爬活着的山,爬文化的山,爬向开阔高远的山之巅……几个“山”字,既可看作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也饱含深沉的情感,有激励人心的力量。情感上卒章显志,从目不识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孩子,到总账会计,再到家庭人才辈出、儿孙满堂的幸福老汉,古山的成长离不开的个人努力,更离不开时代和社会的锤炼,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古山执着跋涉人生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深化了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金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节选自《明史·杨继宗》)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因悟A仓吏B缺粮C之由D将具实E以闻F众惧G请于H继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金就砺则利B.继宗遗以菱芡、历书小学而大遗C.天下不爱钱者爱其子D.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杯盘狼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继宗坚守清苦,一心为民。他就任嘉兴知府时,只有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住宅简陋冷清;时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生活上的困苦,并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鞭挞致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C.杨继宗清廉自守,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拒绝了宦官。D.杨继宗独具慧眼,善识人才。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答案】10.DFG11.C12.C13.(1)历数指斥太监和文武诸臣们贪赃残虐之状,并且请求召回出镇的太监,因此更加被权贵们所嫉恨。(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3)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悟”的宾语是“仓吏缺粮之由”,应在“由”后边断开,选D;“具实以闻”中的“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应在“闻”后边断开,选F;“众惧”是主谓句,应在“惧”后边断开,选G;故选DF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完成/靠近。句意: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金属在磨石上磨砺就会锋利。B.送给/丢失。句意: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含义不同。C.都为“喜爱”。句意:天下不喜爱钱的/喜爱自己的的孩子。D.登记/第二个,凌乱。句意: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C.“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分析有误,“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中官”,太监;“中官出镇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出镇中官”;“为……所……”,被。(2)“坐”,因为;“系”,关押;“鬻”,卖。(3)“众人”,一般人;“下”,低于;“耻”,意动用法,“以……耻”。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守丧结束后,杨继宗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府。京畿之内有多处权贵的庄田,凡有权贵侵占百姓产业的,就立即夺还给百姓,他还巡查关塞,武备得到很大整饬。遇到星辰变异,杨继宗应诏上疏陈言,历数指斥太监和文武诸臣们贪赃残虐之状,并且请求召回出镇的太监,因此更加被权贵们所嫉恨。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实录1 (新版)新人教版
-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要求
- 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
-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合集9篇
- 红楼梦读书心得300字8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新课教学实录1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年版制造业临时工雇佣合同3篇
- 川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跨学科主题活动-在线健康小达人》教学实录
-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2024年亲子教育杂志订阅与家庭教育指导合同3篇
- 湖州师范学院《中学历史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汽车乘员仿真RAMSIS操作指南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课件
- 学生干部证明模板
- 《乡土中国》家族与男女有别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中国“千亿县”发展研究报告2024
- 2024年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 泳池除湿设计方案
- 第二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 厨房排烟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