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跟踪检测卷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01考点细目表题号题型对应知识点1选择题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测;物质的加热;2选择题酸碱的腐蚀性及安全使用;与爆炸和燃烧有关图标的辨认;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3选择题粗盐提纯;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蒸发;过滤;4选择题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选择题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选择题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金属与酸反应原理;浓硫酸做干燥剂;万用瓶的使用;7选择题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氧气的检验及验满;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8选择题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9选择题氧气的检验及验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浓硫酸的稀释;物质鉴别——选用试剂鉴别;10选择题铵根离子的验证;物质鉴别——选用试剂鉴别;灼烧(在空气中);转化为气体;11填空与简答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溶解时能量的变化;气密性检测;12填空与简答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溶解性相关的实验探究;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13填空与简答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玻璃棒的作用;14科学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根据图像分析结论;15科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根据现象推测结论;可行性评价;16科学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盐酸的物理性质;盐类参与的反应;原方案漏洞分析和重新设计;17科学探究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控制变量;18科学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的防锈措施;设计实验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现象的解释;(考试时间:90min满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18题,选择题10道,非选择题8道。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023·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C.熄灭酒精灯 D.量取水的体积【答案】B【解析】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操作错误;B、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来的一端浸没在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操作正确;C、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直接吹灭,防止发生火灾,故C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故D操作错误;故选:B。2.(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标识是必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室中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标识是()A.B.C.D.【答案】A【解析】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则应贴腐蚀品的标志,该选项符合题意;B、浓硫酸不属于剧毒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不属于易燃液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不属于爆炸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涉及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结晶
D.熄灭酒精灯
【答案】D【解析】A、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解,该选项操作正确;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该选项操作正确;C、蒸发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选项操作正确;D、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故选D。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需使用胶头滴管,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挤压取液 B.转移液体C.滴加液体 D.搅拌均匀【答案】C【解析】A、使用滴管吸液体时,应在空气中排净空气,再进入液体中吸取,不能向液体中挤入气泡;且瓶塞要倒放,选项错误;B、为防止腐蚀胶帽,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选项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正确;D、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5.(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D.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答案】A【解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错误;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为防止污染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D、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可能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错误。故选A。6.(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如图,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A.选择甲装置制取CO2,X为稀硫酸 B.选择甲装置制取H2,Y为铜粒C.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 D.选择乙装置干燥O2,气流方向为b进a出【答案】C【解析】A.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使用稀硫酸。因为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药品表面阻碍反应进行。错误。B.铜活动性比氢弱,不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Y不能为铜。错误。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乙a端通入,空气从b排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乙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正确。D.乙作洗气装置,需要药品和气体充分接触,则气体通入药品中,所以氧气从a进入。错误。故选:C。7.(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图示错误的是()A.
制取O2的装置 B.
收集O2并验满C.
测定溶液pH D.
浓硫酸稀释【答案】B【解析】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8.(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方法D.检验【答案】C【解析】A、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A正确;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选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9.(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操作或方法实验目的A闻气味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白醋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氧气C加入足量铝粉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银D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稀释浓硫酸【答案】C【解析】A、氯化钠溶液没有味道,白醋有酸味,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白醋,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炭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瓶内气体是否为氧气,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铜>银,加入足量的铝粉,硝酸铜和硝酸银都会与铝粉发生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10.(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两种化肥B.用CuCl2溶液鉴别NaOH和Ca(OH)2两种碱溶液C.用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CO3D.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答案】A【解析】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B、CuCl2溶液与NaOH和Ca(OH)2两种碱溶液均能反应,均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C、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D、碳粉、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1.(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障。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空气中氧气含量C.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A: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2)实验B:若装置漏气,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填“偏大”或“偏小”)。(3)实验C:加入硝酸铵后,液面a处变化情况为(填“上升”或“下降”)。(4)实验D:为确保实验成功,必须在容器中进行实验。【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2)偏小(3)上升(4)密闭【解析】(1)分子间有间隔,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的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膨胀从导管逸出,看到气泡。(2)若装置漏气,进入水的同时会有部分空气进入,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偏小,实验结果偏小。(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集气瓶内气体收缩,大气压将b侧液体压向a侧,所以液面a处变化情况为上升。(4)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确保反应前后称量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为防止外部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集气瓶内物质质量增大,该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12.(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图实验回答。
(1)图1实验中,发现碘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2)图2实验中,为了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多少,应分别向集气瓶中插入。(3)图3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中,蒸馏水需煮沸并迅速冷却,煮沸的目的是。几天后观察,能证明铁钉锈蚀与水有关的现象是。【答案】(1)溶质的种类(2)燃着的木条(3)除去水中溶有的氧气A中铁钉生锈,C中铁钉不生锈【解析】(1)图1实验中,发现碘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溶质种类不同,溶剂种类相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2)氧气具有助燃性,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分别向集气瓶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多;(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蒸馏水需煮沸并迅速冷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有的氧气,防止影响实验;试管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试管C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对比说明铁锈蚀需要水,故填:A中铁钉生锈,C中铁钉不生锈。1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1)玻璃棒的作用。(2)玻璃棒的作用。(3)水的作用。(4)水的作用。【答案】(1)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2)搅拌,加速散热(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解析】(1)该操作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2)浓硫酸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是搅拌,加速散热,防止温度过高液体沸腾溅出。(3)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产生高温熔融物,水可以吸热,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4)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水可以隔绝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三、科学探究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68分)14.(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1)向盛有5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同学触摸到试管外壁,感觉有温度变化。小组利用数字传感器得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同学们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4)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①P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N点(填“>”“<”或“=”)。②M点表示。交流与反思:a.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b.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答案】(1)溶液变红(2)有气泡产生(3)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4)=恰好完全反应(或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最少)(合理即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符号表示亦可)【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向盛有5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2)由结论知,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则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3)由图像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填: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4)①由图像知,P点与N点电导率相同,所以N点时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等于P点时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故填:=。②由图像知,M点电导率最低,说明M点时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最少;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以分子形式存在,即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减少,M点时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最少,表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故填:恰好完全反应(或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最少)(合理即可)。交流与反思: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则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故填: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符号表示亦可)。15.(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相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学习小组开展“低碳行动”实践活动,聚焦主要物质二氧化碳,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转化过程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完成如下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实验Ⅳ实验现象紫色纸条不变色紫色纸条不变色紫色纸条变红色【解释与结论】分析对比实验Ⅰ、Ⅱ、Ⅲ,得出的结论是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1)实验Ⅳ的目的是。(2)分析对比实验Ⅲ和Ⅳ,得出的结论是。(3)写出实验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与碱溶液的反应。【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解释与结论】(4)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实验②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反思与评价】(5)有同学认为实验②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合理,他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于是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方案有。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方案一在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中挤满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方案二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方案三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表达与交流】(6)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请你为某工厂提出一条减少排放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建议:。【答案】(1)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3)
(4)产生白色沉淀(5)方案一、方案三(6)(7)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解析】(1)实验Ⅳ中稀盐酸和稀醋酸都能使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则实验Ⅳ的目的是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2)实验Ⅳ中稀盐酸和稀醋酸都能使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对比实验Ⅲ和Ⅳ,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3)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①中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5)案一:在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中挤满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都会使软塑料瓶内气压减小,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滴加等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案一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二: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无法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方案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三: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足量稀盐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钠,即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方案三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方案一、方案三;(6)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工厂减少排放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6.(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实验时,取出镁条,发现久置的镁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他们把该镁条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同学们对此气体成分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1)灰黑色“外衣”中含有(2)无水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猜想假设】猜想一:猜想二:和水蒸气猜想三:、水蒸气和气体(1)猜想三中有气体的理由是。【设计实验】为检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固定装置略去)
(2)B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C装置的作用是。(4)甲同学观察到装置中无水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5)若颠倒装置和C装置的安装顺序,(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反思与评价】(6)从安全角度考虑,你认为实验时应注意。【答案】(1)盐酸易挥发(2)HCl/氯化氢HCl+AgNO3=HNO3+AgCl(3)检验并除尽CO2(4)气体通过C装置会带出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干扰对氢气的检验(5)不能混合气体中的HCl、CO2均会被氢氧化钙吸收,因此无法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Cl(6)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该装置,防止发生爆炸【解析】(1)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猜想三中有HCl气体;(2)根据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B装置AgNO3可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的HCl,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氯化氢,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其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可用C装置澄清石灰水检验并除尽CO2;(4)气体通入C装置,会带出部分水蒸气到D、E装置,可观察到E装置中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并不能判断是D装置中发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的反应;故甲同学观察到E装置中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气体通过C装置会带出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干扰对氢气的检验;(5)B、C装置颠倒,混合气体中的HCl、CO2均会被氢氧化钙吸收,因此无法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Cl;(6)该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氢气,故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该装置,防止发生爆炸。17.(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资料:碘酒为碘()的乙醇溶液;淀粉遇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是否存在。【进行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水和淀粉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序号烧杯A烧杯B变色时间溶液体积溶液总体积碘酒体积溶液总体积①1032225595②1032525193③1032102539④532525399⑤203252578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解释与结论】(1)溶液中,溶质是;(2)①②③的目的是。(3)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4)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填“”或“”或“”)。【继续实验】(5)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溶液、水、淀粉溶液,。(6)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与维生素C能发生反应,实验是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再加入维生素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答案】(1)过氧化氢/H2O2(2)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3)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4)>(5)向烧杯B中加入5mL的2%碘酒、4粒维生素C片,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总体积为25mL,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实验⑤对比(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变为无色【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是过氧化氢;(2)实验①②③中,碘酒体积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故目的是: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3)实验②④⑤中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且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说明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4)由实验①②③可知,相同条件下,碘酒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故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1mL,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595s;(5)补做实验证明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则变量是维生素C用量,其他因素均相同,烧杯A中加入20mL3%H2O2溶液、10mL水、2mL1%淀粉溶液,故是与实验⑤对比,故向烧杯B中加入5mL的2%碘酒、4粒维生素C片,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总体积为25mL,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实验⑤对比。(6)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淀粉遇碘变蓝,故溶液变为蓝色,再加入维生素C片,维生素C能与碘反应,故最后溶液变为无色,故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变为无色。18.(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I.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 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吊篮安全管理措施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中考真题演练课件新人教版
- 九年级英语全册Unit5Whataretheshirtsmadeof第4课时习题课件3
- 医学统计学课件-生存分析第十七章资料讲解
- 二零二五年智能制造项目合作合同示范文本下载3篇
- 2024年阳泉固庄煤矿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二零二五年钢结构项目居间监理咨询合同3篇
- 2024年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矩形砖砌渠道施工方案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ppt
-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
- 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版
-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选词填空专题训练
-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试行)
- GA 844-2018防砸透明材料
- 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与读音 元素周期表口诀顺口溜
-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新版)课件
- 钼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规律及其动力学机理研究
- (完整word)2019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三科试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