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金属围护产品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第1页
建筑金属围护产品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第2页
建筑金属围护产品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第3页
建筑金属围护产品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第4页
建筑金属围护产品项目质量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金属围护产品项目

质量管理方案

目录

一、产品质量监督法规...............................................3

二、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11

三、质量监督的特征................................................14

四、我国质量监督行政管理体系.....................................20

五、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4

六、产品质量申诉与仲裁............................................27

七、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28

八、计数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34

九、质量检验的分类................................................39

十、质量检验的含义................................................43

十一、设计与开发的评审............................................48

十二、设计与开发的质量职能.......................................52

十三、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56

十四、供应商的质量控制............................................59

十五、顾客服务的质量管理..........................................61

十六、产品销售的质量职能..........................................64

十七、产业环境分析................................................66

十八、行业基本风险特征............................................70

十九、必要性分析..................................................71

二十、项目基本情况................................................71

二十一、公司简介..................................................78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80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80

二十二、经济效益..................................................81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1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5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7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9

二十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0

建设投资估算表.....................................................92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3

流动资金估算表.....................................................95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

一、产品质量监督法规

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有《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进出

口商品检验法》,也有适用于专门产品的《食品安全法》、《药品管

理法》等和适用于计量器具产品的《计量法》等6本节主要介绍常用

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和《药品管理法》。

1、产品质量法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我国质量

领域第一部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

质量法》),并于1993年9月1日起施行。2000年7月8日第九届人

大第16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

定》,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该决定于2000年9月1

日起施行。

(1)《产品质量法》颁布的意义。

①产品质量立法能提高全民的产品质量意识,提高我国产品质量

的总体水平。法律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根据产品

质量实施奖惩措施,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及认证制度等能显著提

高全民的产品质量意识,提高我国总体的产品质量C

②产品质量立法能明确产品的法律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为法律规定如果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的人身、财产损害,将

追究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民事责任。

③产品质量立法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国家鼓励企业在公开、公

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市场竞争,而假冒伪劣产品能够破坏正常的社

会经济秩序,在质量法中的罚则中详细规定了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

处罚措施及法律责任,对不法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C

(2)《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产品质量法》共分六章七十

四条。

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立法宗旨和法律的调整对象;明确产品质

量责任主体并确定其责任的依据;原则规定了我国产品监督管理的体

制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第二章产品质量的监督。主要规定了国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采

取的一系列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措施,提出了两项管理制度:一项是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另一项是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制度。

同时还规定了消费者、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检验机构的权利和义

务。

第三章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主要规定了生产

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

品的质量Q

第四章损害赔偿。主要规定了因产品存在一般质量问题和产品存

在缺陷造成损害引起的民事纠纷的处理及渠道。

第五章罚则。主要规范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当违反本法有关规

定时,对责任人员,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储运者及企业负责人、检

验机构人员、执法人员乃至违法行为的包底纵容者,追究相应的行政

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军工产品的质量管理由中央军委及有关部门

另行制定办法,以及本法正式开始实施日期。

详细内容请参考阅读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食品安全法

民以食为天,在2009年前,我国关于食品的主要法律是《食品卫

生法》,随着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如“河北三鹿奶粉事

件”、“阜阳大头娃娃事件”等,《食品卫生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

发展的需要,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于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

月28日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并

同时废除了《食品卫生法》。

(1)《食品安全法》颁布的意义。

①(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这是食品安全

监管思路的重大转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和保证风险评估体制的

建立,使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有了更可靠的科学基础。

②《食品安全法》统一了食品安全标准。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安

全标准不统一、不完整,既有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又有农业

部制定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食品质量标

准,还有各相关食品行业的标准。这些标准导致了政府对企业难以监

管。

③《食品安全法)明确了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强调事

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以及食品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可追溯。生

产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对食品生产过程实施全过

程控制,同时详细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进货索证索票义务。

④《食品安全法》强化了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完

善监管部门在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体制中的相互协调、衔接与

配合。关于食品安全由国务院领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组织,质量监

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

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2)《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食品安全法》总计十章一百

零四条内容,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说明立法的宗旨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这既包括食

品的卫生要求,也包含食品的营养学要求。并明确了我国食品安全管

理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主要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

险监测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实施国

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

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这是基于

世界上食品加工合成方法越来越复杂,添加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

此要建立这样的风险评估制度。

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说明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

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c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

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

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规定了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并对企业环境、工艺、从业人员、原辅材料、质量记录、标签等多方

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该章还提出了食品召回制度。对原来的

《食品卫生法》规定有较大改动。

第五章食品检验。提出了对检验机构的要求,重点是废除了原来

的免检制度,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第六章说明了对进出口食品的管理。

第七章规定了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有关规定。

第八章监督管理。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卫生行

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制订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

开展工作,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因此对食品行业的监督并不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第九章明确了各方的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略)

3、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

并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

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1)《药品管理法》颁布的意义。

①药品管理立法能强化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对药品实施监督管理,

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而法律的手段更具

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②药品管理立法能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

身体健康。药品管理法自1985年施行以来,有关执法机关依照药品管

理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的规定,加强了对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

理,加大了对药品监督抽查检验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

药的行为,使药品质量在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C

③药品管理立法能维护药品直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内容中

明确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在保证药品质量、保

障人体用药安全方面各自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执法机关依法加强对药

品价格的监督管理,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药品价格保持

在合理水平;依法规范药品广告,防止对用药者造成误导;依法严厉

惩治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的行为等,都是为了保护药品直接使用者的

合法权益。

(2)(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药品管理法》总计十章一百

零六条内容,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总则中明确了立法的目的、宗旨、调整对象和药品

管理的执法部门。

第二章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的许可要求及生

产管理制度要求。

第三章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规定了药品经营企业的许可要求及经

营管理制度要求。

第四章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规定了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许可要

求及采购、调配、储藏要求。

第五章药品管理。规定了药品研制、临床试验、生产要求及药品

的进口要求。

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规定了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

器的要求。

第七章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规定了对药品价格的管理要求和

对药品广告的发布和宣传要求。

第八章药品监督。规定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相关

规定。

第九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

构违反本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Q定义了“药品”、“辅料”等术语及不适用本法的

豁免对象。

二、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

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在产品质量法正式颁布前,

国务院已经陆续发布了若干条例,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工业产品生

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并成立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发

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始对重要工业产品实行生

产许可制度。

1、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共分七章二十条,详细描述了条例

所涉及的产品范围、职责、管理原则、申请程序、受理和决定、对许

可证书和标志的管理要求,监督要求等。其主要特点如下。

(1)强制性特点,由亍工业生产许可证所涉及的产品都是直接关

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因此,我国由国务院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批准并授权管理。

(2)四个统一特点。即统一目录,统一审查要求,统一证书标志,

统一监督管理。

(3)评价性特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不仅具有强制性,而

且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质量评价制度。

(4)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

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

2、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范围

生产许可证涉及的具体产品范围是根据2007年第174号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关于公布实行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的

公告,目前共有66类。

3、实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意义

2005年7月9日,国务院第440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

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于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实施该

条例的主要意义如下。

(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是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对重要工

业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的强制手段。建立许可制

度,能从源头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

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C

(2)能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如2004年2月,根据《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育目

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国家质检部门针对当

时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存在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过快,有些偷工

减料,忽视产品质量等突出问题,发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在市场

准入把关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对钢铁、水泥、铝型材等产业政

策规定不得新上、不得重复建设和扩大规模,不颁发生产许可证等方

式平衡社会需求,防止盲目投资。

(3)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

度作为一项典型的行政审批制度,从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对粗制滥造

的劣质产品起到清源截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

障,为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序构建一个坚实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除有产业政策规定的外,没有数量限制,只要求符合条件,能保证质

量安全,就准予许可。

(4)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实施生产许可制度,

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现场核查和产

品检验,使申请取证企业满足国家规定的取证条件,企业通过申请办

理生产许可证,完善生产技术装备,健全生产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

系,提高了产品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质量监督的特征

1、质量监督的作用

汽车作为现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应当具有载重量、排气量、

安全、耗油、污染物排放、寿命、舒适等满足用户需要的基本质量性

能,以及维修服务的基本要求。这些质量性能和要求,既要先进,又

要合理:既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生产的水平。这就要制定一

个科学、合理、公认的标准来衡量,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

装而成,不可能都由一个企业加工制造,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又要

求制定一些标准,把零部件连接配套的尺寸和性能统一协调起来,使

一辆汽车,从原材料选用、零件加工、外购件采购,直到部件、整机

组装,能够协调配套,最终达到设计要求。那么,怎么衡量汽车的质

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呢?这就必须进行测试检验,用数据说话。要测

试检验,就要有可靠的计量器具和正确的测试检验方法,因此,要保

证量值传递的统一和计量器具的准确。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汽车质量谁来检验的问题。日常生产检验和出厂检验,当然由汽车生

产企业负责,但是,像汽车这类重要产品的质量,特别是涉及人体健

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性能,政府需要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护国家和消

费者的利益Q当供需双方发生质量争议的时候,也需要第三方的公正

的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以此检验结果作为判定的依据。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

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食品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而且

要求严格的卫生指标,还要求有明确的标签事项,定量包装的食品不

能缺秤短量。因此,需要制定各类食品的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标签

标准,作为衡量质量的依据。同样,也需要用准确可靠的计量器具来

测试检验,政府也需要进行监督检查。如果标识不符,消费者可以投

诉,可以不买。这样,就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不合格

也能够依法予以查处。

宾馆、饭店已经是我国重要的服务业。人们可枝据自己的条件,

选择相应档次的宾馆。每个档次的宾馆应该有公认的硬件、软件功能。

这样,就需要制定一个宾馆的星级标准,以便消费者选择和监督。宾

馆中的电器设备、娱乐设施、食品饮料、防火设施等安全、卫生要求,

以及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也要政府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护顾客

的安全和利益。如果顾客发现有名不符实的情况,可以与宾馆交涉,

也可以投诉,得到合理的解决。

因此,政府行使质量监督的职能是对产品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的

条件进行宏观控制,对保护消费者、生产者和国家利益不受到损害是

十分必要的。质量监督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政府宏

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保障广大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

(1)质量监督是维护后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Q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遵守和执行质量法规和技术标准是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

之一。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质量监督已成为推行质量法规和技

术标准,调解、仲裁人们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质量争议和维

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质量监督是用法律手段监督市场运

行和维护平等竞争,监督企业严格依法组织生产和销售,规范市场行

为,培育市场体系,从而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知经济发展创造一

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2)质量监督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手段。在经

济生活中往往有些企业和个人违背诚信道德,忽视质量,粗制滥造,

以次充好,甚至弄虚作假欺骗用户,非法牟取利益,损害消费者和国

家的利益。质量监督就是要发现和纠正这种不规范的企业经营行为,

并给予坚决的制止和有力的打击。质量监督督促企业在公平、公正、

公开的前提下,开展企业间的竞争,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市场经济

的运行规则。

实行质量监督,是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考核和检验,

发现问题,要依据有关的法规进行处理,奖优罚劣C以促进和帮助企

业健全质量体系,加强生产检验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质量监督能够积极维护消费者利益。质量监督是维护消费者

利益、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各级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一般都

设有专人、备有专用电话和投诉信箱,接待和处理消费者和用户的质

量投诉及对产品质量的意见。通过及时处理消费者的质量投诉,帮助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并依据法规对劣质商品的责任者进行查处,从而

增强了人民群众同政府之间的联系,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4)质量监督是贯彻质量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监察措施。国家颁布

的有关质量的许多法规的贯彻执行,如《标准化法》、《计量法》、

《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经济合同法》、《工业产品质

量责任条例》、《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等,需要质量监督予以维

护和监督执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地方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技术法规,也需要通过质量监督进行

督导和监察,以促进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5)质量监督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质量信息源。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能公正地、科学地反映产品质量状况,向国家提

供产品质量信息,作为国家完善经济计划,分析质量形势,制定相应

的政策、措施的依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产品抽样检查中,公

布的质量信息,可指导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好的产品c通过质量监督还

能发现技术标准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为修订标准和制定新标准及改进

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

2、质量监督的基本特征

随着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贸易的发展,质量技术监督的领域越

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尽管质量技术监督的内

容、方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以质量为中心。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提高产

品质量,既是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出口、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

要求。在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

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这里所说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质量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

品质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状况

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许多产品

档次低、质量差,抽查合格率较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难胜、

劣不汰现象相当普遍,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技术监督要始终围绕质量做工作,

把提高质量,为国家和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使用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作

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技术为依托。质量的好坏,不是仅用手摸眼看就能辨别出

来的。质量技术监督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内容,凝聚了大量科研成果。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技术为依托,用科学的数据说话。

①标准。它所规定的产品型式尺寸、性能技术要求、试验检测方

法、包装标志要求等,都是在经过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专家讨

论、取得科学的数据、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标准的

内容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②计量。为了保证量值

传递的统一,要研究建立长度、热工、力学、电学、化学、放射性等

各种准确度很高的基准、标准,要对各种工作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

要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的计量器具实

施强制鉴定、在建立的基准、标准和作为鉴定依据的规程中都包含了

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③对质量的检舱,特别是对内在

质量的检验,要研究科学适用的检测方法,要选用、研制准确可靠的

测试仪器设备,才能提供可信的检验结果。

(3)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

由于质量技术监督涉及各个领域,而各个专业领域之间又需要统一协

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是一个行业主管部门,不涉及本行业的利害

关系,因此,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

①综合管理就是对标准化、计量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管理,

着重在政策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服务C

②行政执法就是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生产、流通领域中

产品质量、标准违法行为和流通领域中的计量违法行为;组织协调依

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商品活动中的质量违法行为C

(4)监督与服务相结合。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不仅要搞好管理和

监督,而且要做好服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服务

的内容主要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计量检测

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获得质量认证,形成

一批名优产品;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质量、标准化、计量的信息,引

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开展对企业领导人和消费者的

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知识、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鉴别知识的教育

培训;帮助消费者处理质量纠纷。

四、我国质量监督行政管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

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

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其职责为拟定产品质

量安全监督的工作制度;承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拟订国家

重点监督的国内产品目录井组织实施;承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和风险监控工作;指导和协调产品质量的行业、

地方和专业性监督;管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监督管理产

品质量检验机构及仲裁检验、鉴定。

国家质检总局内设20个司(厅、局),即:办公厅、法规司、质

量管理司、计量司、通关业务司、卫生检疫监管司、动植物检疫监管

司、检验监管司、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产品质

量监督司、食品生产监管司、执法督查司(国家质检总局打假办公)

室)、国际合作司(WT0办公室)、科技司、人事司、计划财务司、督

察内审司、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局。另外,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

会和国家监察部向国家质检总局派驻了纪律检查组知监察局。

国家质检总局对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认监委)和中国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简称国家标准

委)实施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下设15个直属事业单位,10个行业学、协会挂靠在

国家质检总局。

为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责,全国共设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质量技术监督局,并下设2800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共有质量技术监督

人员18万余人。质检总局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实行业务领导。

其中几个重要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如下。

(1)质量管理司。根据(产品质量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质检

总局组织实施国家关于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对全国质量管理工作进

行宏观指导,组织实施国家质量奖励制度和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承办建立重大工程

设备质量监理制度有关事宜,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进开展“质

量兴市”工作,组织国家宏观质量水平测评工作,组织建立企业质量

信用制度,组织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组织重点产品质量

事故的调查并提出整改意见,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2)计量司。根据《计量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质检总局对进

出口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进口计量器具的型式批

准、进口计量器具的审批和进口计量器具的检定等,负责推行法定计

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建立、审批和管理国家计量基准和标准

物质,制定计量器具的国家检定系统表、检定规程知计量技术规范,

组织量值传递。负责规范和监督商品的计量行为。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司。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

察条例》(国务院总理令第373号),国家质检总局负责锅炉、压力

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

(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拟订特种设备

安全监察目录、有关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对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

和进出口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并进行统计分析;负

责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准和相应检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

格考核工作。

(4)产品质量监督司。根据《产品质量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

质检总局组织实施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拟订国家重点监督的国内

产品目录并组织实施监督。组织实施QS标志制度。管理和协调产品质

量的行业监督、地方监督与专业质量监督。管理质量仲裁的检验和鉴

定工作。监督管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管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免

检工作;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工作。

(5)食品生产监管司。根据《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及

其实施条例,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

卫生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国内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

全准入制度。负责调查处理国内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重大事

故。

五、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食品安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虽然我国在生产许可

证目录里包括了加工食品和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但由于国家在2009

年新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严格规范了食品

企业的准入制度。

1、组织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职责范

围内负责全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

2、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

理和食品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

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

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

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

备或者设施。

(3)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合理的设备

布局、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

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专

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5)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

全的培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等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

出厂检验记录、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对生产食品有其他要求的,应当符合该

要求。

3、申报程序

(1)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向生产所在

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许可机关)提出,并提交规定的材料,

如申请书、生产设备清单,生产场地平面图等。

(2)许可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对申请的资料

和生产场所进行核查。

(3)许可机关应当根据核查结果,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作出

如下处理,生产条件符合要求的,依法作出准予生产的决定,向申请

人发出《准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不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发出

《不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4)拟设立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并依法

办理营业执照工商登记手续后,方可根据生产许可检验的需要组织试

产食品。

(5)许可机关接到企业生产许可检验申请后,应当及时按照有关

规定抽取和封存样品,并告知申请企业在封样后七日内将样品送交具

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

(6)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和标准进行检验,

并准确、及时地出具检验报告。检验结论合格的,许可机关根据检验

报告确定食品生产许可的品种范围,并在食品生产许可证附页中予以

载明。

4、监督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企业食品生产活

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六、产品质量申诉与仲裁

产品质量申诉是由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其

法律依据为《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二条“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

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负责处理。”它是由申诉

人把有关产品质量问题交给有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并解决产品质

量纠纷的一种行政调解方式°1998年3月1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第51

号局长令发布了《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具体规定了消费者对有

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申诉、申诉处理、质量争议的调节等内容。

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签定是在处理产品质量争议时判定产品

质量状况的重要方式。根据1999年4月1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4号局

长令《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对其实施有具体

的要求。

产品质量仲裁检验(以下简称“仲裁检验”)是指经省级以上产

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以下简称“质检机构”),在考核部门授权其检验的产品范围内根

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对质量争议的产品进行检验,出具仲裁检验报

告的过程。

产品质量鉴定(以下简称质量鉴定)是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

部门指定的鉴定组织单位,根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组织专家对质量

争议的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判定,出具质量鉴定报告的过程。

七、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

1、抽样检验的概念

所谓抽样检验是指从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

分单位产品组成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所有单位产品按产品质量特性

逐个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产品批合格与否的过程。如

果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数不大于抽样方案预先最低规定数,则判定该

批产品合格,即为合格批,予以接收;反之,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予以拒收。

简言之,按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

个体进行检验称为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方案是以数理统计原理为

基础,适当兼顾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风险损失的抽样方案,具有科

学的依据,并提供一定的可靠保证。

抽样检验适用范围:检验项目较多时;希望检验费用较少时;生

产找量大、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不易划分单位产品的连续产品,

例如,钢水、粉状产品等;带有破坏性检验项目的产品;生产效率高、

检验时间长的产品;有少数产品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由于抽验的检验量少,因而检验费用低,较为经济,而且该方法

所需人员较少,管理也不复杂,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关键质量。由

于是逐批判定,对供货方提供的产品可能是成批拒收,这样能够起到

剌激供货方加强管理的作用。但抽样检验也存在着如下的缺点:经抽

验合格的产品批量中,可能混杂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抽验存在着错

判的风险,不过风险大小可根据需要加以控制;另外,抽验前要设计

方案,增加计划工作或文件编制工作量;抽验所得的检测数据比全检

少。

2、基本术语

(1)单位产品和样本天小n。为了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

基本单位称为单位产品。单位产品就是要进行检验的基本产品单位,

单位产品的划分有随意性,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如果按自然划分,

如一批灯泡中的每个灯泡称为一个单位产品、一台电视机、一双鞋、

一个发电机组等。而有的单位产品不可自然划分,如铁水、布等,必

须人为规定出其单位,如一米布、一匹布等。

样本是指从群体中随机抽取部分的单位体,样本大小用n表示,

抽样检查的样本100%检验。

(2)交验批和批质量。交验批是提供检验的一批产品,交验批中

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量,称为批量,用N表示。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产品检验还是使用方的购入验,抑或是成品的

出货检验,所采取的批量大小都要因时因地而异。当从成品,或半成

品,或零部件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加以测定分析时,绝不是仅仅为获取

样本本身的情报或状况,而是要从样本的检验结果推断群体(或该批

量,或该工程)的状态,以便对群体采取措施。由于质量特性值的属

性不同,评价交验批质量水平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

*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征的平均值,如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

寿命;

*批中每个(或每百个等)单位产品的平均疵点数(或缺陷数等);

*批中不合格的单位产品所占的比例(即不合格品率)。

(3)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①合格判定数Ac。在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的判定批产品合格的

样本中最大允许不合格数,通常记作Ac或C。也称为接收数。

②不合格判定数Re。在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的判定批产品不合

格的样本中最小允许不合格数,通常记为Re。也称为拒收数。

(4)合格质量水平(AQL)和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合格质量

水平(AQL)也称可接收质量水平或可接收的质量界限,在抽样检查中,

认为可以接收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称为合格质量水

平。而过程平均是指一系列初次提交检查批的平均质量,它用每百单

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具体数值由产需双

方协商确定,一般由AQL,符号表示。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是指在抽样检查中,认为不可接收的批

质量下限值。

(5)抽样检验方案。抽样检验方案是在抽样检验时,合理确定样

本量大小和有关接收准则(判定数组)的一组规则,

3、抽样方案的分类

(1)按照质量特性值的性质分类。按照质量特性值的性质,抽验

方案可分为计数抽验方案和计量抽验方案两类。

①计数抽验方案是指根据规定的要求,用计数方法衡量产品质量

特性,把样品中的单位产品仅区分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计件),或

计算单位产品的缺陷数(计点),根据测定结果与判定标准比较,最

后对其制订接收或拒收的抽验方案。由于计数抽验仅仅把产品区分为

合格与否,它具有手续简便、费用节省、且无须预定分布规律等优点。

②计量抽验方案是指对样本中的单位产品质量特性进行直接定量

计测,并用计量值作为批判定标准的抽验方案。这类方案具有信息多,

判定明确等特点。一般更适用于质量特性较关键的产品检验。

对成批成品抽验,常采用计数抽验方法;对于那些需作破坏性检

验及检验费用极大的项目,一般采用计量抽验方法C

(2)按抽样方案制订原理分类,按抽样方案制订原理,抽样方案

可分为标准型抽样方案、挑选型抽样方案和调整型抽样方案。

①标准型抽样方案是指能同时满足生产方和使用方双方要求,适

用于孤立批的检验。

②挑选型抽样方案是指对被判为不合格的批进行全数检验,将其

中的不合格品换成合格品后再出厂。这种抽样方案适用于不能选择供

货单位时的收货检验、工序间的半成品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如果不

合格批可以废弃、退货或降价接收,不宜应用这种抽样方案。此外,

破坏性检验也不能应用该方案。

③调整型抽样方案是指根据产品质量的好坏来随时调整检验的宽

严程度。在产品质量正常时,采用正常抽检方案;当产品质量变坏或

生产不稳定时,采用加严抽检方案,以保证产品质量;当产品质量有

所提高时,则换用放宽抽检方案,以鼓励供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

检验费用。在连续购进同一供货者的产品时,如果选用这种抽样方案,

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3)计数抽样方案。根据只有在检验批中最大交验批限度地进行

抽样作出批合格与否的判定这一准则,抽样方案可分成一次、二次与

多次抽样等类型。

一次抽样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抽样检查方法,它从总体N中

抽取n个样品进行检验,根据n中的不合格品数d而预先规定的允许

不合格品数Ac对比,从而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

二次抽样是指最多从批中抽取两个样本,最终对批作出接收与否

判定的一种抽样方式。此类型须根据第一个样本提供的信息,对第一

个样本检验后,可能有三种结果:接收、拒收及继续抽样。若得出

“继续抽样”的结论,抽取第二个样本进行检验,最终作出接收还是

拒收的判断。

多次抽样是一种允许抽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大小样本,最终才能

进行批产品作业接收与否判定的一种抽样方式。

因此,通常采用一次或二次抽样方案。

4、抽样检验的特点

无论哪种抽样方法,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

(1)批合格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合格,批不合格也不等于批中

每个产品都不合格°

(2)抽样检查只是保证产品整体的质量,而不是保证每个产品的

质量。

(3)在抽样检查中,可能出现两类风险Q和BQ

一种是把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这对生产方是不利的,称为第

I类风险或生产方风险,以C1表示,一般a值控制在1%、5%或10%。

另一种是把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对使用方产生不利,称为第

II类风险或消费者风险,以B表示,一般6值控制在5%或10沆

八、计数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1、接收概率与接收概率曲线

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为接收概率L

(P),当用一个确定的抽检方案对产品批进行检查时,产品批被接收

的概率是随产品批的批不合格品率P变化而变化的,它们之间的函数

关系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称为接收概率曲线[接收概念L

(P)与不合格率P在坐标系中的图像]。

(1)接收概率Q接收概率是用给定的抽样方案验收某交检批,结

果为接收的概率Q当抽样方案不变时,对于不同质量水平的批接收的

概率不同。

(2)接收概率与抽样监性曲线。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交验批的

不合格品率不仅是未知的,而且是变化的。对于一定的抽样方案(N,

n,Ac)来说,每一个不同的P值都对应着唯一的接收概率L(P)o当

P值连续变化时,特定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随P值的L(P)变化规律

称为抽样特性。

2、抽样方案的风险与抽样方案的确定

(1)抽样方案的风险。抽样检验是通过样本去推断总体,这样就

难免出现判断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两类:第一类错误判断是将合格批

作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对生产商不利;第二类错误判断是将不合格批

作为合格批而接收,对使用者不利。

因此,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n/Ac),当批质量水平P为某一指

定的可接收值(如P0)时的拒收概率叫做生产方风险a;对于给定的

抽样方案(n/Ac).当批质量水平P为某一指定的不可接收值(如P1)

时的接收概率叫作使用方风险序。

显然,对于生产者而言,希望a较小些;对于使用者来说,则希

望B越小越好。在选择抽样方案时,应选择一条合理的0C曲线,使

两种风险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护双方的经济利益。

(2)抽样方案的确定。为了使抽样方案既能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

求,又能经济合理地降低成本,就必须使生产者的风险a和使用者的

风险都尽可能小。为此,首先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PO、P1、。、

B四个参数,然后求解下列联立方程就可求得样本含量n和合格品判

定数Ac。

3、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制订与选择

(1)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制订和实行步骤。

(2)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制订原理,标准型抽样方案是在为了同

时保障生产方和顾客利益,预先限制两类风险a和6的前提下制定

的,也即要求确定接收上限P0和拒收下限P1。

4、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在计数抽样检验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调整型抽样检验。

所谓调整型抽样检验,是指一组严宽程度不同的抽样方案及将它

们联系起来的转移规则。当产品质量正常时,采用正常抽样方案进行

检验;当产品质量下降或生产不稳定时,采用加严抽样方案进行检验。

所以,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是根据产品质量变化情况,适当地根据转

移规则对抽样方案的宽严程度进行调整,为使用方知生产方提供适当

的保护,把抽样检验和质量变化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是

根据供货者过去提供产品质量情况,调整检验的宽严程度,以促使供

货者提供合格产品的一种抽样检验。因此,调整型抽样检验是由正常、

加严、放宽和暂停四种不同程度的方案和一套转换规则组成的抽样体

系0

(1)计数调整型方案制订程序。

(2)AQL的确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28.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标准中,提出了接收质量限

(AcceptanceQualityLimit,AQL)的概念,取代了合格质量水平

(AcceptableQualityLeve1,AQL)。AQL是指生产方和使用方能够共

同可接收的连续交验批的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上限值,AQL不是针对

某一批产品或某一个抽样方案的描述,而是生产方知使用方商定的过

程平均的不合格品率的上限。

(3)检查水平与样本大小字码。调整型抽样方案中,除了预定一

个AQL外,还要选定一个检查水平。所谓检查水平是根据经过综合考

虑所需抽检费用和一旦被拒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确定的样本大小。在

AQL相同的条件下,如检查水平低,样本就小,检验费用也少。GB2828

把检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7个等级:S-l,S-2,S-3,S-4,I、

II、III;前四个为特殊检查水平,适用于军品检验或破坏性检验等检

验。

为了简化抽样方案表,可以预先将抽样样本大小n用一组字码表

示,再通过字码和AQL查得抽样方案。由于样本大小是根据检查水平

和批量确定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28—2003专门制订

了一个字码表。表中,每种字码代表一个样本大小c

(4)转移规则。转移规则是指从一种检验状态转移到另一种检验

状杰的规定。调整型抽样方案是根据连续交验批的产品质量及时调整

抽样方案的宽严,以控制质量波动,并刺激生产方主动、积极地不断

改进质量。开始检验时,一般先从“正常检验”开始,在按一定的规

则选择转移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28-2003给出了4种

检验状态及6个转移规则。

①正常转为加严。正常检验开始以后,一旦发现有一批被拒收,

则从被拒收的这一批开始计算,如果连续5批或者不到5批,又有一

批被拒收,则应立即从下批开始加严检验。

②加严转换为正常。当采用加严方案时,如果连续5批抽检合格,

则转为正常抽检。如果连续5批或不到5批中又有一批被拒收,则从

被拒收的下一批开始计算,如果连续5批被接收,就应立即转入正常

检验。

③加严转换为暂停。当采用加严方案时,如果加严检验拒收的批

数已累积到5批,就应立即停止进行的检验。

④暂停转换为加严,当采用暂停检验时,只有实施了改进,提高

了质量,才能将暂停转换为加严。

⑤正常转为放宽。在进行正常检验时,如果被接收批的质量水平

和生产过程能同时满足放宽检验的3个条件,就可以实施放宽检验。

*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

*生产稳定。

*负责部门认为放宽检验可取Q

⑥放宽转为正常。在进行放宽检验时,当生产不稳定或者延迟,

或者有一批初检被拒收,即使不出现上述情况,放宽检验的每一批初

次检验都被接收了,但所有被接收的批的过程平均等于或者劣于AQL

规定的水平,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某些不稳定的因素或其他

原因时,就应立即转入正常检验。

九、质量检验的分类

质量检验可按其不同的检验方式进行分类,也可按基本检验类型

划分6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

1、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

质量检验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可划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

(1)全数检验。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进行100%地逐一进行检

验Q全数检验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对后续工序影响

较大的质量项目;质量不太稳定的工序;以及对不合格交验品进行100%

重检及筛选的场合。

(2)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按照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

案,从待检总体(一批产品、一个生产过程等)取得一个随机样本,

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

和相应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接收或拒受、受控或失

控等)。适用于全数检验不必要、不经济和无法实施的场合。

2、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特征划分

质量检验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特征,可划分为计数检验和计量检

验。

(1)计数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点值或计件值的产品或过程

的检验°

(2)计量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的产品或过程的检验。

3、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

质量检验按其方法本身的特征,可划分为理化检验和感官检验。

(1)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依靠量具、

仪器及设备装置等对受检物进行检验。

(2)感官检验。感官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

征作出评价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污损、锈蚀

和老化程度等,往往需要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检查知评价。

4、按检验后状态划分

质量检验按检验后状态,可划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1)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是指经检验后,受检物不再具有原

来的质量特性和使用功能。如炮弹等军工产品、某些产品的寿命试验、

布匹或材料的强度试验,等等,都是属于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只

能采用抽检方式。

(2)非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就是检验对象被检查以后仍然

完整无缺,不影响其使用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查的研

究和应用,使非破坏性检验的范围不断扩大。

5、按检验实施的位置划分

质量检验按检验实施的位置,可划分为固定检验和流动检验。

(1)固定检验。固定检验也叫集中检验,是指在生产单位内设立

固定的检验站,各工作地的产品加工以后送到检验站集中检验。

(2)流动检验。流动检验就是由检验人员直接去工作地检验。流

动检验的应用场合有其局限性,不受固定检验站的限制。

6、按检验目的的特征划分

质量检验按检验目的的特征,可划分为验收检验和监控检验。

(1)验收检验。验收性质的检查目的是为了判断被检验的产品是

否合格,从而决定是否接收该件或该批产品。验收检查是广泛存在的

方式,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半成品入库前的检验,

成品的出厂检验,都是属于验收性检查。

(2)监控检验。监控性质的检查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判定被检验的

产品是否合格,从而决定是接收或拒收一批产品。而是为了控制生产

过程的状态,也就是要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的状态。所以这种

检查也叫做过程检查,其目的是预防大批不合格品的产生。如生产过

程中的巡回抽检、使用控制图时的定时抽检,都属于这类检验。其抽

查的结果只是作为一个监控和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信号,以便决定是

继续生产还是要对生产过程采取纠正调节的措施。

7、按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按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进料检验(IQC)、

工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OQC).

(1)进货/进料检验。进货与进料检验是对外购物料的质量验证,

即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及配套件等入库前的接收检验。

(2)过程检验。也称为工序检验和阶段检验,工序检验的目的是

为了防止连续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继续进

行加工。

(3)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对完工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试

验。其目的是预防不合格品进入流通领域,对顾客向社会造成危害。

实际上,一种检验活动往往具有多种特征,因此,可以同时属于

多种检验方式。

十、质量检验的含义

1、质量检验定义

朱兰认为:“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

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

提供。”

英国标准(BS)将“检验”定义为:“按使用要求来测量、检查、

试验、计量或比较一个项目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过程°”

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09000:2005)中,将

检验定义为“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

性评价。”

(1)检验就是通过观冢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

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

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

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

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

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

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

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

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

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

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

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

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成批产品质量或过程质量状

杰进行判定。

2、质量检验过程

从质量检验的定义可以看出,质量检验的整个过程如下。

(1)检验的准备。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

首先要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测

量的项目和量值。为此,有时需要将质量特性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物

理量:有时则要采取间接测量方法,经换算后才能得到检验需要的量

值。有时则需要有标准实物样品(样板)作为比较测量的依据。要确

定检验方法,选择精密度、准确度适合检验要求的计量器具和测试、

试验及理化分析用的仪器设备。确定测量、试验的条件,确定检验实

物的数量,对批量产品还需要确定批的抽样方案。将确定的检验方法

和方案用技术文件形式作出书面规定,制定规范化的检验规程(细

则)、检验指导书,或绘成图表形式的检验流程卡、工序检验卡等。

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

(2)测量或试验。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

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测量

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

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

(3)记录。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

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

下来。质量检验记录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因此数据要客观、真实,

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需要更改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

办理,质量检验记录不仅要记录检验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

由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

(4)比较和判定。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

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面判定被检验的产

品是否合格。

(5)确认和处置。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

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作出处

置。

①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

入库、交付(销售、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度分别情况作出返

修、返工、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

②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作出接

收、拒收、复检处置。

各个过程中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计、计算和

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领导和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为今后

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定措施的依据。

3、质量检验比较与判断的依据

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是产品图样,制造工艺、技术标准及有关技

术文件。外购、外协件及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需根据订货合同中的规定

及技术要求进行检验验收。质量标准是质量检验比较与判断的依据。

不同水平的质量标准对同一批产品,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实际上,

质量检验的过程就是质量标准执行的过程。质量检验主要依据有以下

几类标准。

(1)技术标准。

①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

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通常,包括对产品结构、规格、

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

束力的技术准则,包括对产品结构、性能等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