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一数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爱科学和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美丽的校园”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同学们,你们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同学们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数几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显示:一所美丽的校园。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然后出示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哨音或鸟叫声)及美丽的校园。老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当学生每说完一种时,老师启发提问:“还有什么?”2.数图中事物的数量。老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数目从小到大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回答:“一位老师。”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小花坛,一个足球场……”老师引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指一个数一个,重数一遍。注意口、手要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逐一板书出1~10各数。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集体交流,先找学生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游戏结束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还可以拿1~10的10张数字卡片玩“儿童读数”游戏: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一张,看谁很快认出是几,这张卡片就先归谁,最后谁得的卡片多,谁就是获胜者。游戏结束后把卡片你身边的人和物哪些是这些数量呢?请仔细观察,看谁说得多。老师引导: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几支铅笔?一组有几名同学……可引导学生这样叙述:我有3支铅笔,用3来表示;一组有5名同学,用5来表示……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再认真数。先让学生数一数上面四幅图中小动物的个数,再数一数下面四幅图中小圆圈的个数,然后把上、下相同个数的图片连起来。●●○○○○○○○○○○○○○○○○○○2.观察下图,操场上大家都在做什么活动?有几个同学在跳绳?课堂作业新设计2.上面一排图中,第2幅图中有5只松鼠,第3幅图中有4只母鸡,第4幅图中有6只蝌蚪。思维训练根据物体的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到最后一个是几,就是几,可以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教材的第4、第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和事物的集合圈,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提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设计说明1.将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一组组的人或物,引导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数。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例如,在这幅主题图中: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等。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之,这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很重要,对后面有针对性地教学将非常有帮助。老师应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和△等图片。2.认数。老师拿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老师说数,学生拿卡片。(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2)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互相说说图意。(3)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子?让学生拿出学具○代替小兔子摆出来,老师将图中的4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4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4)再问:“每只小兔子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子一一对应,每复制1块砖,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表示1只小兔子搬1块砖。(5)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老师说明:1只小兔子搬1块砖,正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小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6)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小兔子和砖比较,1只小兔子搬1块砖,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7)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拿出2个○摆好,再摆□,□要和○同样多。摆好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找学生到模型上摆,让大家看,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表述出你是怎样比较○和□的?(我是数出来的,○有2个,□也有2个,那么○和□就同样多;我是摆的,1个□对着1个○,没有多余的○,也没有多余的□,我就说□和○同样多)(1)提问:小猪们在干什么?有几只小猪,有几根木头?引导回答:小猪们在扛木头,有3只小猪,有4根木头。提问:小猪和木头的数量怎样比?自己想办法比比看。在自己比的基础上,同桌交流比的方法。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把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起来,木头多1根。老师引导说明: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同桌互相说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板书:多、少3.仔细观察图,看还可以将谁和谁相比。(1)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两人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得出答案。(2)还可以谁和谁比?小组合作,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每人摆一种并表述出来)鼓励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可随意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间的比较(小猪和小兔子,小猪和小鱼),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样多”(1)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两种学具摆一摆,使得这两种学具同样多。(2)比较完后说说比较的结果,先同桌说,再指名说。(1)两人一组随意摆,并说说比较的结果。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是数出来的,也可以是凭直觉,等等)(1)根据图中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说说结果。(2)再让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先看看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检验。最后老师订正,可能有的学生用画对应线的方法比,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比,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对的,老师都要加以鼓励。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再集体交流,主要交流比较的方法和表述是否正确。1.画○,数量比△少1。△△△△△2.把数量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2.略4.鸡少5.红球少思维训练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教材与学情分析,也使学生看到了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而且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动较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不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课堂设计说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釆用教材中介绍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也可以通过数数来比较多少。体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只要能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1上、下、前、后上、下、前、后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面,轮船在火车的()面。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课件显示:公路上行驶的3辆汽车。(小轿车在前面,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下面呢?同样是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它在后面呢?使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如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卡车对客车来说,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对小轿车来说,却在小轿车的后面。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2.将练习二的第1题制成课件,使学生理解在运动中“前、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不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巡视指导。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略思维训练小明在最前面,小林在最后面。上、下、前、后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教材与学情分析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出来。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知识资料链接小兔子们排着队去大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说:“从前面数我是第72.天鹅、大虾和梭鱼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天鹅伸着脖子向上拉,大虾使劲向后拉,梭鱼拼命向前拉,结果大车仍在原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们用力的方向不同)左、右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板书题目:左、右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①指一指,说一说。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②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如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个。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滚梯时靠右站立等。老师读题,让学生来做动作。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按要求来放。让学生练习辨认前、后、左、右。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包含了前后、左右等知识)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给予评价。(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把小朋友左手中的气球涂上颜色。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略思维训练略左、右以自身为中心确定左、右。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教材与学情分析“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关系是相对的。安排这部分知识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基本理念。右”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适时调整课堂设计说明1.这样的设计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以此让学生主动地体会到左右的用处,激起学习的欲2.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3.充分利用教材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这样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始,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减法教材第26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6题。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理解减法的含义,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课件(或动态图片),实物投影,磁力板,5朵花等。3(1)通过电脑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有4个气球,飞走1个。(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3)集体交流后,老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就是从4里去掉1,求还剩几个,就要从4里面减去1。(老师边说边打手势)(1)由气球数量写出数字4和1。(2)老师说明:从4里面减去1,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从4里面减去1,就在4板书:减号“-”,读作:减(3)引导学生数一数,从4里减去1后还剩多少个,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4)老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去掉1,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由读。(6)追问:减号表示什么意思?(去掉的意思)4-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1)4-1=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1还剩3)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减法来表示的事例。如妈妈给我买了2支铅笔,我用了1支,还剩1支,算式是2-1=1。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在里填数。再集体交流,重点交流图意。看算式,边动手摆边填。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2.3+1=41+3=44-1=34-3思维训练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的读法:4-1=3读作:4减1等于3。教材与学情分析减法含义教学的情境与加法含义教学的故事情节是连续的。教材第26页教学减法含义时,设计了一个小丑拿着4个气球,飞走1个,用减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课堂设计说明减法含义的教学活动是加法含义教学活动的继续。教材第26页上的主题图就在加法含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活动:飞走1个气球。通过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思考:要求还剩几个气球,就是从4个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明确,从4个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4里面减去1,写成算式是4-1=3。接着教学算式的读法:4减1等于3,或4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减法的含义。第四课时教材第27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3~5、2.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各种图片。2.看图,说图意,说算式。AAAA老师引导:你能说出图的意思然后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使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引导说出: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5只松鼠里,去掉跑了的3只,就是剩下的只数,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3。板书:5-3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把算式写完整:5-3=2提问:“不看松鼠图,不数手指,你会算5-3等于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减法,或想加法算减法。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图意试做,然后集体交流订正。交流时可将算式排成:5-1=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数减去其中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让学生先看算式,再动手划,最后填,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先看算式,再动手涂,最后算出得数,老师巡视指导。老师引导做5-2=,主要突出说方法:5-2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2和几组成5,2和3组成5,所以学生独立做后两个,然后交流、订正。()4-2=()5-4=()4-3=()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2.略思维训练1.5-1=4,还可以是5-4=1(有5个球,剩下4个,问拿走了几个)。教材习题练习五3-1=21+2=32+23-2=14-2=25-1=45以内数的减法还可以想加法做减法,因为2+3=5,所以5-3=2。教材与学情分析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编排是相似的,教材第27页计算5-3=2时,给出了从头点数13;倒着数5、4、3(在学习数的顺序时,学生已经有了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的知识,去掉1个少1个,可以采用往前数1个数的方法);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同样突出了算法课堂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找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图意。通过用情境引导学生说出5-3=2,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5、3、2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加深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并能提出问题,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第一课时1~5的认、读、写及顺序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3.利用“农家小院”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1.“农家小院”的电脑课件或挂图,1~5各数写法的课件,计数器。2.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计数器每人一个,点子图及实物图片你会数数吗?请你数一数。(同桌互数,从1~10)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老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投影或挂图:农家小院里,一位老奶奶站在房门前,旁边一只可爱的小狗跟着老奶奶;房顶上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你们数一数有几只小鸟;再数一数老奶奶身旁有几个大南瓜;小院中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展开笑脸,几只蝴蝶飞来飞去;还有几只鸭子和小鸡。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有哪些人和物,分别有多少?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交流。老师引导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3.认、读数字1~5。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1位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将1位老奶奶、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说明:像这样,1位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座房子等。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看着这5个数字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它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学生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前边演示。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你最喜欢的图形,摆摆看。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说一说,再集体交流。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先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在课本的写字格中描写1、2。写字时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老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在全班传阅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方法与1、2的学法相同。写3时提醒学生,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先让学生数出图中每种物体的个数,再与中间的数字对应用线连起来。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小羊,用几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动手将“1”写出来。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4道题。老师读好要求,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允许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如“第一组图,因为上面写着2,所以我就涂2个气1.数一数,然后在括号里填数。☆有()个,○有()个,△有3.在里画你喜欢的图表示数。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3.提示:答案不唯一,只要涂的个数对即可。思维训练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时,可涂不同位置,只要数量对即可。3.略教材习题练习三2.略4.有3头象。还可以数长颈鹿、斑马等。5.略“1”要从上到下,略倾斜,不能写成竖。“2”从左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然后向右拉平。“3”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4”要注意第二笔的起点处比第一笔的起点处略低,同时倾斜。“5”的下半圆要写得圆润些,占满格。教材与学情分析过认、读1~5各数,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教材第16页,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①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②点子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出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教材第16页将1~5的写法集中编排,是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决定的,并不是让老师也一定集中教学1~5的写法。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内容,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中,分散教学难点。课堂设计说明创设学生自由说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抽象的数中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基数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得到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第二课时“猴子吃水果”的主题图,各种学具、图片等。3.填空。(按顺序填数)3提问:“几只猴子吃几个梨、几个桃子和几根香蕉?”可用学具分别代替猴子和水果来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2.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老师在学生动手摆的基础上,制作课件(或图片),让图中的猴子、梨、桃子和香蕉从图中跳出来,摆成如教材上的形式,并标上数字。再问: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不够,吃一根香蕉、一个梨呢?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来呢?同学们用学具动手摆。可先引导学生摆一组猴子吃桃子的图,利用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3.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有3只猴子和3个桃子,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子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图下写出数字3。并说明:当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时,我们就说3和3同样多,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3=3,读作3等于3。学生自由读。提问:3>2,你是怎样比出来的?(看出来的,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所以3大于2;还可以想3在2的后面,3就比2大,所以3大于2…提问:3<4,你是怎样比出来的?(看出来的,3只猴子比4个梨少,所以3小于4;还可以想3在4的前面,3就比4小,所以3小于4……)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交流订正。重点说说思路。如5>4,5个玉米棒比4只小熊多,所以5>4,还可以想:5在4的后面,所以5大于4。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自做得是否正确。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小题,提问“有几个?”学生回答:“4个”。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下面的题,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题意,然后填,特别是最后一个易错,要让学生说说思路。4.看图,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3.略思维训练教材习题练习三8.略“>”叫做“大于号”,读作“大于”,表示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叫做“小于号”,读作“小于”,表示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叫做等号,读作“等于”,表示前面相等的数用“=”连接,不相等的数用“>”或“<”连接,开口朝着较大的数,尖角朝教材与学情分析我们先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数出数量,然后比较数的大小。引出课堂设计说明利用主题图中的素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很自然地去比较猴子的数量和各种水果的数量。进而让学生认识三种数学符号,再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它们的第三课时第几和分与合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挂图,三角形,圆形,小棒,数字卡片等。5(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有几人排队?谁排第1?小朋友排第几?他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还知道了什么?(要排队买票,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请第一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挂图显示:4个向日葵分别放到两个筐里。(1)让同学们拿出4个三角形代替向日葵,把它们分成两组,看看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交(2)集体交流展示,指名说出不同的摆法,并写出分析式。(3)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4个三角形,先往左移1个,说明1和3组成4;接着往左板书:(4)引导学生观察这3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对比出示:老师:我一共有4个○。右手拿1个,猜猜左手拿几个。(左手拿3个,1和3组成4)还可以师生对口令。(1)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代替5个玉米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把5分成两堆的(2)根据自己的分法填空。(3)集体交流,展示汇报。引导学生将5的组成加以整理。入入入入先让学生观察图,这是一张全家福,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提问:照片中一共有几人?(5人)从左数妈妈排第几?自己数数填在□里。注意左右的区分。还可以怎样提问题?学生讨论。2.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老师先出示卡片5,提问:几和几组成5?请用学具表示出来。(可小组合作)然后交流展示,找不同方式的同学到前边表演。二组出示数字卡片3和2,3和2组成5。不管学生出示的是实物还是数字卡片,只要能正确表示出5的组成,都给予肯定。最后,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边连边说,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与记忆。先让学生看图,知道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然后老师读题,指导学生圈一圈,涂涂色。涂色时可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必统一。5○○○3○○4△△5□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2.略思维训练或2.略教材习题教材第21页“做一做”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2题略练习四3.不能4.不公平。从右边分一个人到左边可以使游戏公平。(答案不唯一)第几和5以内数的组成(分与合)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几。教材与学情分析以将这个排队买票的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静态的情景图动态化,使教材提供的素材更活泼、更生动,利用的更充分;还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顺序的变化。教材的第21页,先以4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数的组成,通过放向日葵和分玉米棒,把数的各种组成形式体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课堂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要求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数的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材第24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1题第一小题。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和表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4以内数的加法。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4个圆片,3根小棒等。()()4.复习数的组成,填方框。(1)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右手有3个气球,左手有1个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老师说明:把两只手中的气球握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1)由右手和左手气球的数量写出数字3和1。(2)老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同时老师在3和1中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3+1=4,读作:3加1等于4。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读,自由读,注意“等于”提问:3+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我昨天得了3朵小红花,今天得了1朵,两天一共得了4朵小红花,就用3+1=4来表示……)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表达正确即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说说图的意思,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填()和。在学生独立做的基础上组织集体交流,正确写出得数。2.看算式接着画。(可以画你喜欢的图形)1+3=△△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1)+(2)=3或(2)+(1)=32=(1)+(1)2.1+3=2+2=△○○○△○○○△△☆☆△△☆☆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算式的读法:3+1=4读作:3加1等于4。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第24页图中,右手拿3个气球,左手拿1个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用算式3+1=4来表示。渗透了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课堂设计说明教材第24页,加法含义的教学是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再通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最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列算式。还可以用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1题的第二小题和第2题。1.引导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2.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2.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各种图片。几和几组成4,几和几组成5有多种填法,可按顺序说全。2.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计算。有2个△,3个○,△和○一共有5个,算式是2+3=5。老师引发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许多,有些问题甚至不着边际,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节课教学相吻合的问题“现在共有几只松鼠?”让学生思考: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松鼠,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2=为什么用加法算?引导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提问:“3加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自己说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算集体交流不同的算法。提问:“不看松鼠图,不用数手指,你会计算3加2等于几吗?”引导学生说数的组成。使依赖直观(数松鼠、手指)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可将左、右两幅图制成课件,动态展示给学生,接着让学生说说图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然后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里填上数。如左图,说图意,列算式:4+1=5右图让学生仿照左图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将两个算式排成4+1=5的形式,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结果一样”这一规律。与第1题基本相同,右边算式的第二个加数让学生自己填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仍用其他方法算的也不反对,让这些同学慢慢体会用数的组成来算更简便。1.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2.哪只鸽子进哪个房子?用线连起来。3.算一算共有几只小鸟。=+=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教材习题教材第25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题的第二小题5以内数的加法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第25页在计算3+2=5时,给出了从头点数1、2、3、4、5;接着大数点数3、4、5;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突出算法多样化。表明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暗示或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只要能够正确解答就可以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学生的算法做过多评价和暗示。而且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理应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课堂设计说明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认识和理解加法,初步体会到把急于将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2.能正确地写0,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总结出规律。小猴吃桃子图,数字卡片,课件,直尺等。(1)课件演示小猴吃桃子。(或动态显示)小猴吃桃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2)小猴吃掉1个,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1)小猴接着吃,盘子里还有桃子吗?(没有)老师说明: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读作:零。0和1、2、提问:“0表示什么?”(0表示一个也没有)你能举出用“0”表示的例子吗?(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就没有了,用0表示;放学后,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让每个学生也拿出直尺,读读直尺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说明:这个0在这儿表示起点。提问:0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它的前面?数一数,从0到1是一段,看看有几段。一段一段地数数。老师边示范边说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在书上描红写0。(1)课件显示3只小鸟从窝里飞走的画面。提问:窝里有几只小鸟,用几来表示?板书:3从窝里飞走了几只,用几来表示?再板书:3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板书:3-3=0。“-”表示什么?(去掉)减号后边的3表示什么?(飞走了3只小鸟)3-3=0表示什么?(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2)同桌举几个等于0的例子。(如桌子上放2支笔,拿走了2支,桌子上一支也没有了,用0表示,算式是2-2=0)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指导: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用几来表示?板书:4右边荷叶上有几只,用几来表示?板书:0两个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4+0=4小明有一道题不会算了,你能帮他解决吗?出示:“5-0=”,5减0等于几呢?同桌说说,然后交流,说想法。得出“一个数减0还得先让学生自己试做,然后交流、订正。看图写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老师巡视指导。()()()()()()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0读作:零“0”的含义:1.表示什么也没有。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本身。4+0=4任何数减0仍得这个数本身。5-0=5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3-3=0教材与学情分析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堂设计说明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将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0的含义和所学内容。2.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投影,数字卡片0~5。1.把0~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审题,填空,然后订正。先指导学生做第一个题,一共有几朵花?(4朵)划去几朵?(1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板书:4-1=()还可以想:有4朵花,剩下3朵,划去几朵?算式是4-3=1。其余的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引导对比这4个算式,找出异同:相同点是第一个数都是4,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的是,减去的一个比一个多,差一个比一个少。先观察图,再与同桌说说图意,最后填空,老师查看。主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全对的要给予奖励,如自己画颗☆,或笑脸,或画自己喜欢的()○()○()○()2.猜一猜每个盒子里会有哪些卡片。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5>4>3>2>1>03.3-1=23-2=13-3=04.4-1=34-2=24-3=14-4=0思维训练1.可有不同的填法:整理和复习教材第32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的第1~5题。2.通过整理和复习,熟练地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整理能力。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投影,补充算式的加法表和减法表,数字卡片等。口答:上面的数字卡片,从左数第1张是(把上面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1)投影出示如下加法表:1+02+03+04+05+01+12+13+14+1此表中有许多算式没填好,请你仔细观察表中已有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0加几,1加几,2加几……第二个加数一样,第一列都是0,第二列都是1……横着看:每一行的得数相同,第一行是0,第二行是1……(3)让学生两人一组拿出同样的表,按照这个规律试着把表填完整。(5)再仔细观察此表还有哪些规律:如每一行最左边的算式和最右边的算式是有联系的,正好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斜着看有什么规律?分组交流。(6)看表口算,老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口算。(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与加法相同)引导学生根据数的顺序填,老师巡视。1.如果一个盘子里放一条鱼,还差几个盘子?2.想一想,算一算。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教材习题参考答案整理和复习3.略练习七3.2+2=45-4=1(答案不唯一)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可到实物投影上分,让大家都看到)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投影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体的图形。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可小组每人摸一次)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任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游戏:看谁摸得准(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2题的图形,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数数,填在括号里。最后集体交流、订正。同桌之间互动,一个同学说特征,另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也可以老师说特征,学生说图形名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3.略5.略思维训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它的两头是圆形的、平平的,如果平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滚动。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第34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教材第35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课堂设计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体的形状,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物体的特征并建立了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触摸在头脑中再现物体,并根据已有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表象进行辨认。令学生在听到几何形体的名称后,在头脑中就应有清晰、形象的表象,然后通过触摸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某一形状的物体。在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后,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2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4~8题。1.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各种立体图形模型和实物,积木等。正方体和球)请你数一数,填空。长方体()个(1)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学生独立完成。用正方体拼成长方体,用长方体拼成正方体。学生在拼组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拼法,老师应予以鼓励。特别值得老师注意的有:在上述活动之后,要启发、鼓励学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出不同的形状。图中的部分。这是由4个完全一样的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并且可以分成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的)长方体拼组而成的,并不是任意4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都能拼成一个正方体。要注意题中长方体的特殊性,以免得出错误结论。在拼组中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圆柱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大圆柱。(1)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摆一摆,可以拼组自己喜欢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拼在一起比较(2)要使球也搭上去,就要搭在最上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要把球也搭上去,应把球放在平平的物体上面,这样就可以放稳。1.数一数,填一填。2.用手中的积木做“搭积木”的游戏。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2、3.略思维训练2.略教材习题练习八7.略第一课时教材第39~41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1~4题。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学会数的分与合。2.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说。图上有些什么?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①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学生边数,老师边在图下出示6名同学的头像,再数,数一个,下面相对出示一个点子。一共有6名同学,相对出示6个点子)②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方法同上,老师和同学一共有7人)③图上的桌子和椅子各是多少?同桌指着一个一个地数。(5)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学生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出示卡片板书:6、7(6)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来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让同桌看看,数(7)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形,可以摆数字卡片,还可以摆各种(8)学生汇报。(6根小棒可以用6表示……)(9)小结: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我们小组有6个人,有6块玻璃……)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刚才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一个就是6个,接着再数一个就是7个。(1)在计数器上先拨上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1颗,再数,再拨1颗,再数。(5颗些题6(2)出现放大的断直尺图(直尺图上只标出0和7,老师手里还有些数字卡片),让同学帮这些数字找到在直尺图上的位置。其他同学按直尺图上数字的顺序摆出数字卡片。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0~7)请第三组的同学读一读。(7~0)同桌互相读一读。出示点子图,验证:6<77>6③请你说出比7小的数。(0~6都可以)请你说出比5大的数。(6、7,也可以是别的数)④两人一组,请你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小金鱼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投影出示教材第40页的金鱼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1)老师一读出要求,同桌就互相说出答案,并填空。(2)同桌之间互相提问题。如从左边数第3缸有几条鱼?从右边数第5缸有几条鱼?同桌之间一个提问,一个回答。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6、7)显示出来。提问:你看6和7分别像什么?(6像小哨嘟嘟吹,7像镰刀手中拿)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请你看清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老师示范写或电脑显示书写过程)(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6个)涂了几个?(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5和1)(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3)交流学习,重点指导。(4)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和)先让学生拿出7个木块,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说组成,然后集体交流。板书:提问: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6)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自由读,同桌读,对口令读。(学生甲:6和1。学生乙:组成7……)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面3幅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先让学生自由地看可爱的大熊猫。然后弄清“从左数,是从哪边数,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是从哪边数起。”最后老师读题,学生完成。及时订正检查。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4.5675<65.略思维训练书写7时,起笔在上半格上部,竖要倾斜一点儿。6和7的组成:教材与学情分析6和7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等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使学生形成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课堂设计说明教材在第39页安排了一幅主题图,这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可先数出教室里面有6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再数到7得出一共有7人;还可以先数椅子或桌子。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小棒和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在第40页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5增加1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第40页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缸和6条、第7缸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写数字6和7的编排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教材在第41页集中安排了6和7的组成,先讨论6的组成,然后学习7的组成。先让学生给圆圈涂色,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填出6的组成。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教材只出示了三种分法,其余三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从而自己得出。典型课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3.按顺序读数:()()2()4()。【设计意图: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1)出示教材第39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人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女同学。(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老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老师:图上有些什么?学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老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老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学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再数老师,一共7人。老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学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在黑板上粘贴小红花奖励,下同)【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桌子的数量、学生的人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椅子的数量、师生的总人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2)小组合作,分别用6或7根小棒或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3)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1颗是多少呢?(7颗)(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1)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6>5(2)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7>6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缸数到第7缸,再观察第6缸里有几条金鱼。(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鱼缸,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鱼缸是第4缸。(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三、巩固练习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2.结合黑板上的小红花,说一说第一小组得了几朵,哪个小组得的最多,第四朵小红花是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紧跟教材教学内容,使学生巩固对6、7意1.图片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象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镰刀等)2.图片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3.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