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一文言文阅读

.第一步)考点排查练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孔子师郑子、茯弘、师襄、老聃

吾从而则之

C.故兵法忌之,曰“必修上将军”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D.猱以为轮,其国中规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答案A

解析A项,“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中“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B项,两个“师”都是名词

的意动用法,前者为“以……为师”,后者为“把……当作老师”。C项,“蹶”和“走”

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前者为“使……遭到挫败”,后者为“使・・・・・・败走D项,

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前者为“弯曲的弧度”,后者为“缺乏的东西

故选A。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臣日夜切皆拊心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樊将军以方国来归丹

D.老太嫁作商人妇

答案A

解析A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中,“切齿”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咬紧牙

齿,形容非常愤恨。B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的“婚姻”,古义:亲

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樊

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或是困境窘迫;今义:一般指

生活窘迫或是生活贫困。D项,“老大嫁作商人妇”中的“老大”,古义:年纪大;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等谡而登,箕踞而遨

B.小学而大遗

C.凌万顷之萍然

D.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A

解析A项,“攀援”,古今义均为: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延伸。B项,“小

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C项,“茫

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D项,“用心”,

古义:因为心思或意念;今义:集中注意力或怀着的某种念头。故选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今之余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自露横江,水光接天

答案C

解析A项,“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B项,“众人”,古义:一

般人;今义:许多人。C项,“狼籍”古今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之意。D项,“白

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故选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B.目与其徒上高山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答案B

解析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项,下:名词作动词,低于。D项,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故选B。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②邂逅不如意

③初一交战④晨夜兼道⑤行李之往来⑥师者,后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⑦乘犊车,从吏卒,空游士林⑧古之学者必有帅⑨君子不西⑩蚓尢小事之

利,筋骨之强

A.①③④⑤⑥⑧⑩B.①②③⑤⑥⑧⑩

C.①③④⑥⑧⑨⑩D.①②③⑥⑦⑧⑩

答案B

解析④⑦⑨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晨夜兼道”中,“兼道”即兼

程,加倍赶路;“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中,“交游”即交往;“君子不齿”中,

“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中,“其实”

古义指“他实际上”,今义是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②“邂逅不如意”中,"邂

逅”古义指“倘若万一”,今义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③“初一交战”中,“初

一”古义指“刚刚”,今义指“农历初一”。⑤“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义指“使者”,

今义指“出行携带的物品”。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古义指“用

来……的”,今义是表结果的关联词。⑧“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古义指“求

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二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

“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故选B。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贪,会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负:

倚仗

R.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当:把守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假:借助

D.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族:一般的

答案D

解析D项,族:众。故选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短:缺陷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举:尽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胜:尽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掰(同“擒)上卜肃然(《张衡传》)阴:暗中

答案A

解析A项,短:诋毁。故选A。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东犬西吠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齐彭殛为妄作

答案A

解析B项,“东”“西”为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向西”。C项,“南”,名词作

动词,向南飞。D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D.夙遭闵凶

答案B

解析A项,“零丁”同“伶仃”。B项,没有通假字。C项,“采”同“彩”。D项,

“闵”同“悯"。故选Ro

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余船以次俱进

B.师道宫不传也久矣邻之厚,君之薄也

C.吾其还也失某所与

D.人非生而知之者夜缱而出

答案B

解析A项,“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以”是介词,拿、用;“余船以

次俱进”中“以”也是介词,按照。B项,两个句子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力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吾其还也”中“其”是语气副词,还是;“失其所

与,,中,,其,,是代词,自己的。D项,“人非生而知之者”中“而”是连词,表顺承;“夜

缱而出”中“而”是连词,表修饰。故选B。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奚以知其然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若属皆耳为所虏不出,火且尽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答案B

解析A项,均为介词,凭借。B项,副词,竟然/副词,是。C项,均为副

词,将要。D项,均为“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结构。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如用善遇之目击沛公于坐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杳不知其所之也

答案C

解析A项,均为连词,于是、就。B项,均为副词,趁机。C项,连词,

如果/代词,你。D项,均为动词,至上故选C。

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国利乘便,宰割天下四人之力而敝之

D.谁为大士为此计者何抨为

答案C

解析A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项,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

4;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介词,依靠。D项,

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金就砺则利

B.郁乎苍苍生乎吾前

C.积土成山,风雨兴售或师焉,或不得

D.不知东方之既白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D

解析A项,第一个“则”是表转折的连词,第二个“则''是表顺承的连词。B

项,第一个“乎”是形容词词尾,翻译为“……的样子";第二个‘乎”为介词,翻译

为“在C项,第一个“焉”是兼词,翻译为“在这里";第二个‘焉”为句末语气词,

无实义。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

选Do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慈父见背(《陈情表》)

②是以见放(《渔父》)

B.①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C.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太史公自序》)

D.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答案D

解析A项,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介词,被。B项,之,结

构助词,用十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C项,所,名词,地方"所”

字结构。D项,以,均为介词,用。故选D。

7.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③谨拜表以闻④奚

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⑤以八千岁为春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⑧耕植不足以自给⑨诸侯以惠爱为德⑩倚

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答案C

解析①④介词,用/②⑥介词,因为/③⑦⑩连词,来,表目的/⑤⑨介词,

把/⑧用来。故选C。

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③子犯请击

之④行李之往来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答案B

解析两个“而”:连词,表目的/连词,表转折;两个“之、':代词,他们/结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都不相同。故选B。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皆相同的一组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其高下之势

B.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故为之文以志

C.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帅不必贤十弟子

D.温故而知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答案C

解析A项,其,代词,自己的/代词,它的。B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C项,均为介词,比。D项,连词,就/连词,

表目的。故选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为父死,亡所恨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乃幽武置大窖中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君自我降,与君为兄弟

国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状语武

答案D

解析A项,为:介词,替/为:动词,做。B项,乃:连词,就、于是/乃:

副词,才。C项,因:介词,通过/因:介词,趁机。D项,以:均为介词,把。

故选D。

考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L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案D

解析“屈平”句为陈述句,“城北”句为判断句。

2.卜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为否定性判断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答案A

解析A项为主谓倒装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乜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答案D

解析“大阉之乱”一句不是宾语前置句,是定语后置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岂不毅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牛何之

答案AB

解析C项,“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

D项,“子”句,无前置宾语;“牛”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C

解析C项,“于”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答案A

解析B、C、D三项为被动句。

8.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

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彼且奚适也

⑧傅说举十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答案D

解析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

9.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答案C

解析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项,三处省略主语;D项,

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10.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答案A

解析A项,“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

所,中间省略介词“于”。

考点4文言断句

【对话断句法】

1.用7”给下面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SL王JL东逆JL有.妾一三2一其.墨者-黑美泊-艘扬立

feL甚-故一逆第.旦JL青美学LJL.献基塞盖直挈

吾丕知其恶也杨壬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

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解析"日"是对话标志词,可作为断句依据,其后一般断开。“答日"后可停

顿。“其故”是“问”的宾语,“问其故”后可停顿。“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

开。“恶者贵”“美者贱”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同理,“美者自美”“恶者自恶”后

应分别断开。“其恶者贵”中的“其”指代前面的“二人”,“其”前应断开。其余根据

句意即可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杨朱路过宋国东面的旅社。旅社主人有两个妻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丑

陋的受尊宠,美丽的被冷落。杨朱问他是什么缘故,旅社主人回答说:“那美丽的

自以为美丽,但是我并不觉得她美丽;那丑陋的自认为丑陋,但是我不觉得她丑

陋。”杨朱对他的弟子说:“行为良善而能去除自我炫耀的心念,到哪里会不受喜

爱呢!“

2.用7”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

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

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答案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

者乎/

参考译文

齐王派使者去聘问赵威后,齐王的信还未启封,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你们的

年景不错吧?百姓们安乐吗?大王身体也好吧?”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命

到这里来聘问太后,现在您不先问齐士却先问年景和白姓,怎么能把卑贱的放在

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呢?“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许允妇是阮卫尉①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人桓果语许

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

“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

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①阮卫尉:阮共,卫尉,管宫门警卫的官。

A.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人/

B.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人/

C.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人/

D.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妇令婢视之”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单句,

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还答曰”中,“还”作“答”的时间状语,“还”后不

能断开,排除A项。另外“桓必劝人”中,“桓”作主语,之前断开;“云”相当于“FT,

其后一般断开;“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者”后一般断开。

参考译文

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无比丑陋。举行交拜礼后,

许允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这时,正好许允来▼客人。新娘叫丫鬟

去看客人最逼回来回答说二渥桓公壬葭二所说的桓公五一就悬桓范2嬴娘

说:不用担心八桓范二B会劝他回到洞房来桓范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

最丑的女儿嫁给你,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

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新娘料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便拉住

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十是就对她说:“女人必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

容、妇功),你有其中几样?”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读书人应该有

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许允说:”全都具备。”新娘说:“在各种好品行

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面有愧色,从此就

敬重她。

【语法断句法】

1.请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季札)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iLNja.政.像渔遂

至一矣?丸必~及壬壬&政J1一以一礼丕~然,仁国一接败去郑,适卫。

说漆谖、史狗、史绪、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答案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解析这段文字中,“执政”“难”“子"政”“礼”“然”“郑国”等名词、代词,

“至,,”及,”为,等动词,“侈,,”败,,等形容词,都是重要的断句标志。名词、代词一般

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动词一般作句子的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动词谓语,然

后确定动作的主语和宾语。这句话中,动词“至”的主语是名词“难”,所以在“难”

之前断开;动词"及”既有名词主语“政”,又有名词宾语“子”,在“政”之前和“子”

之后断开;动词“为”既有名词主语“子”,又有名词宾语“政”,在“子”之前和“政”

之后断开。形容词一般作定语或谓语,此句中,形容词“侈”是名词“执政”的谓语,

应在“侈”后断开;形容词“败”作“郑国”的谓语,“郑国将败”句子完整,在“郑国”

前断开。“以礼”是介词短语作“慎”的状语,应在“以礼”后断开。

参考译文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

权的人穷奢极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

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速谖、史狗、史练

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七年春,(哀继咸)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埋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

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

拜壬中官之座奉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

赴任。

(节选自《明史・袁继咸传》)

A.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

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

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

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

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答案B

解析“继咸疏论之”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谓”后面要断开;”上自藩

臬,,“下至守令’,是对称结构,结构相同,中间要断开;“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意

思是“没有人”“没有谁”,前面要断开;“屏息低眉”“跪拜”这两个动作的主语都是

前面的“莫”,前面都要断开;“大不便”是对前面行为的评价,前面要断开。故选

Bo

参考译文

崇祯七年春天,(袁继咸)升任山西提学佥事。尚未赴任,总理户、工二部的

宦官张彝宪进呈了一份关于朝觐官员登记注册的奏章。袁继咸上书评论说:“假如

这个命令得到推行,那么上自布政使和按察史,下到县令,没有不依次来请托的,

低声下气地跪拜在宦宫的座前。让天下人来于这无耻的事,真是太不好了。”张彝

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袁继咸相互攻击。崇祯皇帝不听劝阻.(袁继咸)就独自一

人上任去了。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谢鲤,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少知名,通简有高识,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

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鳏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

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节选自《晋书•谢鲤传》)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鲤/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鲤/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鲸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鲤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

答案D

解析找出句中的名词、代词“王澄"“敦鲤”“谢长史”“人"虚词

”与、其,,“所,,;标志性词“惟”一般放于句首,排除C项;“谈话无倦”的主语是“鲤”,

意思是“谢鲸谈话不疲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故选D。

参考译文

谢鲸,字幼舆,陈国阳夏人。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左将军王敦

引荐他为长史C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

同坐一&谢鳗谈话丕疲题一只是赞叹谢长史可以与他交谈一都丕斜视二下王敦二

他为人所仰慕就像这样。

【虚词断句法】

1.用“/”给下面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若

虬其里XL叠量居之士覆Jt…之XZfUk也爰iL其,德

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一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下贤》)

答案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II不可骄也/尧论其

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解析边读边译,然后根据句末语气词“也焉''断开一部分句子,再根据常

用于句首的词“故'”'此”断开另外的句子。句中“善绻得道之士也”是典型的“A,B

也''句式的判断句,故应在“善绻”之后断开。

参考译文

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而是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尧是天子,

善绻是平民。尧为仕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善绻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不

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

叫作无比公正。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

2.(2020.浙江高考节选)用“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

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

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基且初速我闰1

知一读JaJL之文联JLJL鼠之上遂-远JSNL旦.揽重一变一呜侬一现

公一煮真.极.无工之.文猪一软!

答案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

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读书”的“书”是宾语,“读书”又是介词“自”

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执事之文”作“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之”作“思”的宾

语,在其后断开;“广求远访”是并列对称的四字短语,在其后新开;“其变”作“揽”

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呜呼”是感叹词,单独成句;"者''字是句中停顿,可断可

不断。

参考译文

而欧阳修在这时,实际掌握着权势来引导天下豪杰,而世上号称能写文章的,

十分之九是出自欧阳修门下。而您实在是这些门生弟子中的第一名,您的文章议

论,能与欧阳修不相上下。那些贤人名士听闻,认为您的文章虽然兴起于欧阳修

之后,然而屹立的样子连欧阳公也有所敬佩,忘记您的文章是后来才被人们(经常)

谈论到的。自从我开始读书,就知道要读您的文章,思考之后再思考,广泛求访

用来每天掌握其变化.%,像您这挂的人一真是星经到达天下写文章的人的顶点

工!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

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

学者,孜孜诲诱,长贰①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

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乜焕旦道与职有二平

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丕行耻也言路②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

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

[注】①长贰:指官的正副职。②言路:指言官。

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弓|《孟子》/立乎人之本朝

而道不行/耻也/

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弓I《孟子》立乎/人之本朝

而道不行耻也/

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弓I《孟子》/立乎人之本朝

而道不行耻也/

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弓I《孟子》立乎/人之本朝

而道不行/耻也/

答案A

解析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各选项。比较四个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

语气词,所以“乎”后可以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于”,所以后面不能

停顿,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耻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耻”

前停顿,排除C项,选择A项。

参考译文

沈焕,字叔晦,是定海人。考进太学,开始同临川人陆九龄成为朋友,跟随

他学习。乾道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余姚县尉、扬州教授。被征召为太学录,因

为他身体力行善待众人,早晚都接见求学的人,且勤奋不懈地教诲引导他们,太

学中的正副长官及同僚忌恨他标新立异。适逢充任殿试考官,唱名那天在庭下按

次序站立,皇帝觉得他仪表堂堂,派宦官问他的姓名,众人越发忌恨他。有人劝

他姑且谋求官职,因为道尚难推行,沈焕说:“道与职有什么不同吗?”援引《孟

子》的话:“在朝廷做官却不能实行大道,这是可耻的”。言官认为他是在讥笑自

己,请求贬黜他,(沈焕)在职才八十天,被调任高邮军教授而离京。

【句式断句法】

1.请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3c揖-廉映.韭二>二夕_之一故一然而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一鸣不已于风雨彼—鼠之且一固未一尝无独

醒-之人也!

(节选自顾炎武《廉耻》)

答案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

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解析这段文字中,“弃礼义”与“捐廉耻”皆为动宾结构,呈并列形式,要断

开;“非一朝一夕之故''是判断句,其后应断开;“松柏后凋于岁寒”与“鸡鸣不已于

风雨”两句结构相同,都是介词结构后置,两句呈并列形式,应断开。“彼昏之FT

作“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的状语,“固”与前面状语关联性不强,所以在“固”前断

开。

参考译文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二_廉耻破抛弃(这)丕是二

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寒冬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

些昏暗的旦壬史「实在未尝没有独县皇识的清醒者啊!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晏平仲婴者.墓之夷维△也事.江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篁王充一既相先食丕重

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

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

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答案C

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

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

参考译文

晏平仲(字也…习惯上掰:乎使2,一名婴「是莱州夷维人他选卮侍奉

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做事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

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

在朝堂上时,国君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没问到他,他就谨慎行事C有利于国

家政治清明的,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权衡利弊斟酌

办事。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扬名于各诸侯国。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

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郑州人陈

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二旦二夜在三亘余里与毅战王漳口二食暨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

难所陷.意悉生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节选自《隋书•兀景山传》)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

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

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

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

/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答案C

解析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分析“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

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状语应修饰“行”,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B两项。

“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

排除D项。故选C项。

参考译文

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

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司马消难率郑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

领樊毅、马杰等人来接应。元景山率领五百轻骑兵奔赴赶去(邦州)。樊毅等人恐

惧,掳掠百姓后逃跑。元景山追赶他©一二£二夜跑工二亘多黑—在漳口梗毅

交戢,一交锋两次一元景山都胜利了2逸毅笠△退守甑山镇―那些破司马消难攻陷

的城邑,全都平定了。一元景止被授予安州总管的职位,又被提升为柱国,(皇帝)

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修辞断句法】

1.用“尸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

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

不读读尢不终篇而后止长恨尢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

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取材于《初潭集》)

答案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

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

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解析先将此段通读几遍,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对称句式“食以饴口”“怠以为

枕”和顶真修辞“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