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故事解读系列征文_第1页
中国经典故事解读系列征文_第2页
中国经典故事解读系列征文_第3页
中国经典故事解读系列征文_第4页
中国经典故事解读系列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典故事解读系列征文TOC\o"1-2"\h\u32678第一章:神话传说篇 1204561.1 118195第二章:历史故事篇 217068第三章:成语故事篇 486391.1.1成语释义 4285101.1.2故事由来 4257701.1.3寓意启示 4200281.1.4成语释义 4187691.1.5故事由来 4133491.1.6寓意启示 454121.1.7成语释义 5114281.1.8故事由来 566151.1.9寓意启示 5198631.1.10成语释义 5156151.1.11故事由来 563311.1.12寓意启示 527101第四章:寓言故事篇 525313第五章:民间故事篇 69802第六章:名著故事篇 813729第七章:诗词故事篇 93093第八章:哲学故事篇 101983第九章:军事篇 1212893第十章:科学故事篇 13第一章:神话传说篇1.1在悠远的古代,天地尚未开辟,宇宙混沌一片。据古老的传说,盘古就在这混沌之中沉睡了亿万斯年。直至有一天,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他苏醒,他挥舞着手中的巨斧,劈开了这团混沌。盘古用斧头开辟了天地,他以身体化作山川河流,以血脉滋养万物。他的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化作星辰,呼吸化作风和雨。从此,宇宙有了光明与秩序,世界得以诞生。盘古的开天辟地,成为了中国神话传说的起点,象征着创始与新生。第二节:女娲造人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虽然有了基本的形态,但仍然缺乏生机与活力。于是,女娲出现了。她以黄土捏造人形,赋予生命,使人类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体。女娲不仅造人,还教会了人类渔猎、农耕、编织等生存技能,使人类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她关心民生,时刻关注着人类的福祉。当共工与颛顼争斗,撞断天柱,导致天崩地裂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斩断大龟的四足以立四极,以渔网捕蛟龙,使世界恢复了安宁。女娲造人的传说,展示了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摸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节:夸父追日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位英勇的猎人,名叫夸父。他渴望掌握太阳的力量,于是开始了漫长的追日之旅。夸父追逐着太阳,奔跑在无垠的原野上。他渴了,便饮水于河,饿了,便吃下果实。但是太阳始终在前方,似乎永远无法触及。夸父不屈不挠,奋力追赶,直至最后倒在了路上,化作一座巨大的山。夸父追日的传说,传达了人类对挑战极限、追求光明的不懈追求。第四节:精卫填海精卫,是一只神鸟,她的前身是炎帝的女儿女娃。女娃溺水身亡,化作精卫鸟,决心填平大海,为溺水身亡的亲人报仇。精卫鸟每日从西山采集小石子和树枝,投入大海。她的努力虽然微不足道,但她坚定不移的信念感动了天地。精卫填海的传说,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神话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第二章:历史故事篇第一节:大禹治水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大禹,又称夏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治理洪水的故事,既展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智慧,也彰显了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大禹的父亲鲧,曾受命治理洪水,但由于方法不当,未能成功。大禹继承父志,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采取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他亲自调查研究,走遍山川,了解水情,并根据地形地势,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治水方案。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毅力。他带领民众,挖渠引流,堵塞漏洞,历经十三年,终于使洪水得到有效治理,使广大地区恢复了生机。大禹治水成功,不仅使人民免受水患之苦,还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二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其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揭示了国家兴亡的道理。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竟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当时,烽火是传递战情的紧急信号,一旦点燃,意味着国家有难,各地诸侯将纷纷前来救援。但是周幽王却将烽火作为娱乐工具,多次戏弄诸侯,导致诸侯对国家的信任逐渐丧失。终于,犬戎族入侵,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但此时诸侯已不再相信,纷纷按兵不动。结果,周幽王被犬戎族所杀,西周灭亡。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国家的信誉,一旦丧失,将导致国家的衰败。第三节: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越王勾践在遭受挫折后,卧薪尝胆,终成强国,复仇雪恨的故事。勾践在即位之初,曾因国力弱小,被吴国侵略。在吴国三年,勾践受尽屈辱,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坚定信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他回到越国后,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国防,终于在十年后,击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愿望。卧薪尝胆的故事,传颂了勾践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才能走向成功。第四节:完璧归赵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蔺相如巧妙应对,成功将和氏璧归还赵国的故事。赵国和楚国之间,因和氏璧而发生纠纷。楚王欲以和氏璧交换赵国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者,带着和氏璧前往楚国。在楚国,蔺相如巧妙地应对了各种局面,最终成功将和氏璧带回赵国。完璧归赵的故事,展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也彰显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外交斗争中,既要坚定立场,又要讲究策略。第三章:成语故事篇第一节:画蛇添足1.1.1成语释义“画蛇添足”原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1.1.2故事由来战国时期,楚国有个风俗,每年祭祀山神时,大家都要带上酒菜,聚在一起饮酒作乐。有一年,祭祀完毕,剩下了一壶酒,大家决定举行比赛,看谁先画出一条蛇,谁就能得到这壶酒。其中一人画得非常快,他很快就完成了一条蛇的画稿。但他觉得自己的蛇还不够完美,便想给蛇添上脚。正当他画完脚时,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并抢先喝了那壶酒。大家纷纷嘲笑画蛇添足的人,认为他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失去了胜利。1.1.3寓意启示“画蛇添足”告诫人们,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多嚼不烂,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二节:掩耳盗铃1.1.4成语释义“掩耳盗铃”原指偷铃铛时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1.1.5故事由来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名叫宣王的人,他有一个宝贝铃铛,挂在宫中。一天,一个小偷潜入宫中,想偷走这个铃铛。但他担心发出响声被别人发觉,于是掩住自己的耳朵,悄悄地拿起铃铛。小偷以为别人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但事实上,他的行为早已被宫中的人察觉。最终,小偷被抓住,受到了惩罚。1.1.6寓意启示“掩耳盗铃”警示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无人知晓。事实上,纸终究包不住火,真相总会大白。第三节:拔苗助长1.1.7成语释义“拔苗助长”原指农民拔起稻苗,想让它快点生长,后比喻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1.1.8故事由来古时候,有位农夫种了一片稻田。他每天都去田里查看稻苗的生长情况,但总觉得稻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把稻苗拔起来,让它长得更高。于是,他动手拔起了稻苗。但是农夫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反而害了稻苗。拔起来的稻苗失去了根基,无法吸收养分,最终全部枯死。农夫后悔不已,但已经无法挽回。1.1.9寓意启示“拔苗助长”提醒人们,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第四节:黔驴技穷1.1.10成语释义“黔驴技穷”原指贵州的驴子技能有限,后比喻人的才能或办法用尽。1.1.11故事由来相传,古时候贵州地区没有驴子,当地人不知道驴子的用途。有一天,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驴子,想用它来耕地。但是这头驴子并不擅长耕地,只会拉车。当地人觉得这头驴子无用,便把它放在山脚下。山中的老虎发觉了这头驴子,开始时非常害怕,但后来发觉驴子只会踢脚,并无其他技能,于是老虎便把驴子吃掉了。1.1.12寓意启示“黔驴技穷”告诫人们,不要过分依赖有限的才能或办法,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避免因技穷而陷入困境。第四章:寓言故事篇第一节:狼与七只小羊《狼与七只小羊》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描绘了一只慈爱的母亲和她的七只小羊与狡猾狼之间的斗智斗勇。故事以狼作为反面角色,揭示了恶有恶报的主题,同时也展现了小羊们的聪明才智和团结互助精神。在这个故事中,狼野心勃勃,企图吃掉七只小羊。但是小羊们凭借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和险境,要善于运用智慧,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第二节:乌鸦与狐狸《乌鸦与狐狸》是另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叼着一块肉,被狐狸用花言巧语欺骗,最终失去了肉的故事。这个故事传达了警惕诱惑、明辨是非的道理。故事中,狐狸利用乌鸦的虚荣心,诱使其开口讲话,从而夺取了乌鸦口中的肉。乌鸦在失去肉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为自己的轻信付出了代价。这则故事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警惕各种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陷入困境。第三节:龟兔赛跑《龟兔赛跑》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稳重的乌龟比赛跑步,最终乌龟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传达了勤奋、持之以恒、稳扎稳打的道理。故事中,兔子因骄傲自满,轻视乌龟,结果在比赛中输给了乌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同时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第四节: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边等待兔子撞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传达了侥幸心理不可取、勤奋劳动才能收获的道理。故事中,农夫守株待兔,结果饿死在家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赖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勤奋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机会,但不能沉迷于侥幸,要把握住自己的命运。第五章:民间故事篇第一节: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它描绘了孟姜女对其夫许仙深深的挚爱和坚定的信念。故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许仙的骨灰,不惜哭倒了一段长城的感人故事。孟姜女的形象,是中国传统女性忠贞不渝的代表,她的爱情故事不仅令人感动,更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孟姜女的传说,体现了民间故事对于真挚情感的推崇,以及对于人性坚韧不拔的赞美。故事中,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行为,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挑战,也是对封建社会不公现象的控诉。她的坚持与勇气,成为后世人们面对困难时的精神支柱。第二节: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与许仙之间跨越物种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白蛇,修炼成人形后,与许仙相恋并结合,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这个故事融合了道教、佛教思想,以及民间信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白蛇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意义,她既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也是善良与忠诚的代表。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打破了人与妖之间的界限,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情感。《白蛇传》通过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人性、爱情和道德的诸多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节: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悲剧,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学习,彼此相爱,但因家庭阻碍和社会因素,未能结合,最终化为蝴蝶,成为一对永不离弃的情侣。这个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爱情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他们为了爱情,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是对自由、平等价值观的追求。第四节:姜子牙射日姜子牙射日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述了姜子牙为拯救苍生,不惜射下九个太阳,最终稳定了天地秩序的英勇事迹。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英雄的崇拜和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姜子牙的形象,是智慧和勇武的化身。他射日的壮举,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也是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姜子牙射日的故事,传递了正义、勇气和智慧的价值观念,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战胜它。第六章:名著故事篇第一节:红楼梦里的宝黛之恋《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入胜。宝黛之恋始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黛玉定下木石前盟。他们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共同成长,情感日益深厚。宝玉性格多情而敏感,黛玉则聪慧而多愁。两人性格互补,情感细腻,彼此深爱着对方。但是宝黛之恋并非一帆风顺。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及贾府的其他长辈,对宝玉与黛玉的恋情持有不同看法。王夫人希望宝玉能与薛宝钗成婚,以巩固家族地位。宝玉与黛玉的感情在家族压力下,历经波折。在贾府的繁华与衰败之间,宝黛之恋更显珍贵。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见的宿命,似乎注定了他们悲剧的结局。但是宝黛之间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动。第二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作为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经典名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其中,“三打白骨精”一节,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与智慧。白骨精,一位千年妖怪,三次变幻成不同形态,企图陷害唐僧师徒。第一次,她化作一位美丽的女子,企图诱杀唐僧;第二次,她变成一个老妇人,企图毒害唐僧;第三次,她化身为一个少女,再次企图陷害唐僧。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三次将其打败。但是唐僧却误会了孙悟空,认为他妄动杀戒,将其逐出师门。在孙悟空离去后,唐僧师徒陷入困境,再次遭遇白骨精的陷害。孙悟空闻讯归来,第四次识破白骨精的真身,将其彻底消灭。唐僧师徒终于脱离险境,继续西行取经。这一故事,既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与智慧,也传达了忠诚与团结的重要性。第三节: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演义小说,其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江南,企图统一中国。但是孙权与刘备联合,共同抵抗曹操。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凭借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提出了“火攻”战术。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孙刘联军在赤壁设下埋伏,利用火攻战术,成功击败曹操大军。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三国的格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略,同时也体现了孙刘联军的团结与勇敢。这场战争,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经典故事。第四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水浒传》是一部以梁山好汉为主角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中“武松打虎”一节,讲述了梁山好汉武松在景阳冈勇斗猛虎的故事。武松,一位英勇无畏的好汉,因误杀人而流落江湖。在景阳冈,他听说此地有一只伤人的猛虎,便决定为民除害。武松在酒肆喝得酩酊大醉,独自一人上山寻找猛虎。经过一番激战,武松终于将猛虎打死,为民除害。这一壮举,使武松名声大噪,成为了梁山好汉中的一员。武松打虎的故事,展现了英雄无畏、为民除害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第七章:诗词故事篇第一节:李白的月亮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豪放、意境宏大著称。在李白的诗作中,月亮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承载着他的孤独、追求与浪漫。故事发生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饮酒赏月。他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不禁感叹道:“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他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心中涌起一股思乡之情。此时,他突发奇想,欲将月亮摘下,与家人共赏。于是,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亮共饮共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第二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以沉郁、关注民生著称。在杜甫的诗歌中,有一首名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作,讲述了他的一段辛酸经历。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后期,杜甫流离失所,寓居在成都的一间茅屋。一日,秋风肆虐,将他的茅屋屋顶吹得七零八落。杜甫望着破败的茅屋,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但是他并没有被困境所屈服,反而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第三节: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通俗易懂、关注现实著称。他的诗作《长恨歌》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但是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无奈逃离长安,杨贵妃在途中惨遭杀害。白居易以这首《长恨歌》为载体,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奈。第四节:苏轼的赤壁怀古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作《赤壁怀古》讲述了他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故事发生在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他游览赤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想起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大军被孙刘联军击败,感慨时光荏苒,英雄已逝。在诗中,苏轼以赤壁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常、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缅怀。他在诗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句传颂千古,成为后人感慨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代名词。第八章:哲学故事篇第一节:孔子的仁爱之道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仁爱之道是孔子哲学的核心,以下是一段关于孔子仁爱之道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期。一日,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行至一个叫做陈蔡的地方。当地正值饥荒,百姓生活困苦。孔子见状,便对子贡说:“吾闻陈蔡之地,民不聊生,吾欲前往救济,子贡以为如何?”子贡回答道:“夫子,陈蔡之地饥荒严重,救济之事非一日之功。吾以为,当先教化百姓,使之明白仁爱之道,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孔子点头称赞:“子贡所言甚是。仁爱之道,不仅在于救济,更在于教化。吾将亲自前往陈蔡,传授仁爱之道。”在陈蔡,孔子不仅救济了灾民,还教导他们仁爱之道。他告诉人们,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尊重、宽容、互助。遵循仁爱之道,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安定。第二节: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哲学思想以“无为而治”为核心。以下是一则关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老子担任周朝守藏史时期。一日,周王派遣使者前来请教老子:“吾闻先生主张无为而治,敢问何为无为?”老子回答:“无为,即顺应自然,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治国之道,亦应如此。君王若能顺应民心,不扰民,不劳民,国家自然安宁。”使者不解:“然则,无为而治,如何实现?”老子解释:“君王当修身养性,以内圣外王之道治国。内圣,即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外王,即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如此,国家方能长治久安。”第三节: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以“逍遥游”为核心。以下是一则关于庄子逍遥游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庄子游历四方时期。一日,庄子与好友惠子在濮水之滨相遇。惠子对庄子说:“庄子兄,吾闻先生主张逍遥游,敢问何为逍遥游?”庄子回答:“逍遥游,即顺应自然,无所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人生短暂,唯有逍遥游,方能领略天地之大美。”惠子好奇地问:“然则,如何才能实现逍遥游?”庄子回答:“修养心性,摒弃名利,顺应自然,方能逍遥游。吾常游于濮水之滨,观鱼游泳,听鸟鸣叫,皆顺应自然,无所束缚。此即为逍遥游。”第四节:墨子的兼爱非攻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哲学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下是一则关于墨子兼爱非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墨子游说各国时期。一日,墨子前往楚国,欲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他对楚王说:“大王,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关爱所有人,不发动战争。吾闻大王欲攻宋,敢问何故?”楚王回答:“宋国不义,欺辱我国。吾欲报之。”墨子反驳:“大王,战争只会带来灾难,伤害无辜百姓。吾主张兼爱非攻,以和为贵。大王若能放弃攻打宋国,两国百姓将免受战祸。”楚王被墨子言辞所动,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墨子以此事为例,倡导各国君主遵循兼爱非攻之道,以求世界和平。第九章:军事篇第一节:孙子的兵法孙子,名武,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至今仍被世界各国军事学者所推崇。该书共分为十三篇,篇篇皆蕴含深刻的军事哲理。在《计篇》中,孙子提出“兵者,国之大事”,强调军事行动的严肃性;在《作战篇》中,他提出“兵贵神速”,强调出奇制胜的重要性。孙子的兵法不仅限于军事领域,其战略思想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等领域,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力。第二节:岳飞的精忠报国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其一生忠诚于国家,矢志不渝。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以“精忠报国”为口号,屡次击退金军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满江红》中,岳飞表达了对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