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_第1页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_第2页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_第3页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_第4页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TOC\o"1-2"\h\u13117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23031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2130011.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213860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256482.1生态优先设计理念 340002.2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448042.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理念 418027第三章绿色建筑规划布局 4194413.1绿色建筑规划原则 448343.1.1生态优先原则 4196363.1.2节能环保原则 5296313.1.3人本原则 5163323.1.4可持续发展原则 571723.2绿色建筑空间布局 5313423.2.1建筑单体布局 5106023.2.2功能分区 549863.2.3交通组织 5120803.2.4绿化配置 5208733.3绿色建筑景观设计 6165103.3.1景观规划 636643.3.2植物配置 6160533.3.3水景设计 6251283.3.4景观设施 64959第四章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6165674.1结构选型与优化 6314014.2结构材料选择与应用 7143564.3结构节能设计 727265第五章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7199325.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8173625.2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 846225.3围护结构气密性设计 89843第六章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设计 9321696.1节能型设备选用 9178636.2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990596.3可再生能源利用 1019229第七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0109957.1室内空气质量设计 10318267.2室内光照设计 1050567.3室内声环境设计 1120550第八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 11250778.1雨水收集与利用 11102658.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1126168.1.2雨水利用途径 12233858.2中水回用技术 12171498.2.1中水回用系统设计 12303338.2.2中水回用技术优势 1222768.3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12180248.3.1水资源保护措施 12321018.3.2水资源治理策略 1224771第九章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322746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362579.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304059.3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设计 141649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与监管 14451410.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42121610.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52928710.3绿色建筑政策与监管机制 15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为目标,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征:(1)节能: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功能,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2)环保: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3)生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生物多样性。(4)舒适:关注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居住和办公的舒适度,保障人体健康。(5)可持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需求,不损害后代的发展权益。1.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建筑与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文化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适应性。(3)创新性原则: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建筑物的绿色功能。(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绿色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1)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设备功能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2)减少环境污染:采用环保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和声音环境,提高居住和办公的舒适度。(4)保护生态平衡:注重生态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需求,不损害后代的发展权益。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2.1生态优先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生态优先设计理念,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以最小的环境负担实现建筑的功能需求。生态优先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自然:在建筑设计中,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2)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减轻环境压力。(3)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绿化配置:充分利用植物进行绿化配置,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2.2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另一重要理念,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建筑物的投资回报率,降低运营成本。(2)环境效益:充分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绿色建筑设计,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担,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3)社会效益:关注建筑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建筑物的社会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4)技术创新:积极引入绿色建筑新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建筑质量。2.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理念强调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中,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2)自然融合:利用自然元素,如阳光、空气、水等,创造自然、舒适、美观的室内外环境。(3)文化传承:注重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提高建筑的文化内涵。(4)生态平衡: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三种设计理念的融合,绿色建筑设计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类创造一个绿色、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三章绿色建筑规划布局3.1绿色建筑规划原则3.1.1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规划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保护自然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在规划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保障场地内的自然水系、植被等生态要素的完整性。3.1.2节能环保原则绿色建筑规划应强调节能环保,从建筑形态、结构、材料等方面入手,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规划过程中,应合理布局建筑单体,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采用绿色建材,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3.1.3人本原则绿色建筑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增加户外休闲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3.1.4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规划过程中,应合理预测未来发展需求,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建筑群的可持续发展。3.2绿色建筑空间布局3.2.1建筑单体布局绿色建筑空间布局应注重建筑单体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风向、日照等因素,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和景观效果。建筑单体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相互遮挡,提高绿化率。3.2.2功能分区绿色建筑空间布局应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实现居住、商业、文化、教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各功能分区之间应保持便捷的联系,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满足不同功能需求。3.2.3交通组织绿色建筑空间布局应注重交通组织,实现人车分流,提高交通效率。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系统的便捷性,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3.2.4绿化配置绿色建筑空间布局应重视绿化配置,提高绿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布局绿化空间,增加公共绿地,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3.3绿色建筑景观设计3.3.1景观规划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整体规划原则,充分考虑场地特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交融。3.3.2植物配置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应注重植物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绿化效果。在植物配置中,应注重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效益。3.3.3水景设计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具有生态效益的水景。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3.4景观设施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设施的建设,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等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布局休闲座椅、步道、广场等设施,提高景观的实用性。第四章绿色建筑结构设计4.1结构选型与优化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应遵循生态、环保、节能、高效的原则,进行结构选型与优化。在结构选型过程中,设计师需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针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设计师需分析建筑物的受力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应重视结构体系的优化,通过调整结构布局、构件尺寸等手段,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考虑到建筑物的地理位置,设计师需分析当地的地质条件、地震设防烈度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安全可靠的结构体系。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应优先选用具有良好抗震功能的结构形式。针对气候条件,设计师需关注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气候因素,选择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结构体系。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可选用具有较好通风、采光功能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4.2结构材料选择与应用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注重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以实现节能、环保、高效的目标。以下为结构材料选择与应用的几个方面:(1)优先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如高功能混凝土、钢材、木材等。(2)合理利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等优点,如玻璃钢、碳纤维等。在结构设计中,可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合理选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结构功能。(3)注重材料的合理搭配。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功能和耐久功能,设计师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合理搭配各种材料,提高结构的整体功能。(4)推广节能型结构构件。如采用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等,可降低建筑物的现场施工污染,提高施工效率。4.3结构节能设计结构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结构节能设计的几个方面:(1)提高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通过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降低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减少空调、暖气等设备的能耗。(2)优化结构布局。合理布置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采光、遮阳等设施,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建筑物的能耗。(3)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如采用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等,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4)加强建筑物的维护保养。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维护,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节能目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五章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设计5.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外壳,对建筑物的节能功能具有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化建筑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通过合理设计建筑体型,减少建筑表面积,从而降低建筑能耗。(2)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功能。选用高功能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热损失。(3)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选用环保、可再生、低碳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能耗。(4)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5.2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保温隔热设计的关键要点:(1)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保证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2)优化保温层厚度。根据建筑物的能耗标准和保温材料的热导率,合理确定保温层厚度。(3)加强保温层的施工质量。保证保温层施工过程中无空鼓、开裂等现象,提高保温效果。(4)采用复合保温构造。将保温材料与承重、装饰等层相结合,形成复合保温构造,提高围护结构的整体功能。5.3围护结构气密性设计围护结构气密性设计对建筑物的节能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气密性设计的关键要点:(1)选用气密性良好的门窗系统。选用高功能的门窗系统,保证门窗的气密性达到设计要求。(2)优化门窗布局。合理设计门窗的尺寸和位置,降低气密性损失。(3)加强门窗缝隙处理。采用密封材料对门窗缝隙进行密封处理,提高气密性。(4)加强墙体、屋面等部位的密封。对墙体、屋面等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减少气密性损失。(5)定期检查和维修。对围护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气密性处于良好状态。第六章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设计6.1节能型设备选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设备系统的选择是关键环节之一。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应优先选用节能型设备。以下为节能型设备选用要点:(1)空调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机组、冷水机组、热泵等设备,提高制冷和制热效率,降低能耗。(2)照明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如LED灯具、紧凑型荧光灯等,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3)电梯设备:选用节能型电梯,采用先进的驱动技术和控制系统,降低电梯运行能耗。(4)电气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变压器、电动机、电缆等电气设备,提高电能利用率。(5)给排水设备:选用节水型卫浴设备、高效水泵、雨水收集系统等,降低给排水能耗。6.2能源管理系统设计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能源管理,以下为能源管理系统设计要点:(1)能源监测:通过安装能源监测仪表,实时监测建筑用电、用水、用气等能源消耗情况,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能源分析: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环节,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3)能源优化:根据能源分析结果,制定能源优化方案,调整设备运行策略,降低能源消耗。(4)能源回馈:采用能源回馈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和余热、余压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5)智能化控制: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降低能源浪费。6.3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可再生能源利用要点:(1)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应建筑用电需求;同时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热水。(2)风能:在建筑周边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辅助电源。(3)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能源,如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气化炉等。(4)地热能:利用地热能技术,提取地下热量为建筑提供供暖和制冷,降低建筑能耗。(5)雨水收集: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建筑屋顶和地面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用途,减少给排水能耗。第七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7.1室内空气质量设计室内空气质量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环节,关系到居住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环保材料:在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低毒、低排放、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排放。(2)合理布局室内空间:通过优化室内空间布局,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例如,合理设置通风口、窗户等,促进室内空气流通。(3)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利用空气净化器、植物等手段,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4)控制室内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7.2室内光照设计室内光照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视觉效果。以下为室内光照设计的要点:(1)充分利用自然光:通过优化窗户布局、使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等手段,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照效果。(2)合理配置照明设备:根据室内空间功能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实现室内照明的均匀性和舒适性。(3)采用绿色照明技术:使用LED等节能环保照明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照明效率。(4)考虑室内照明色彩搭配:合理搭配室内照明色彩,营造温馨、舒适的室内氛围。7.3室内声环境设计室内声环境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对居住者生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以下为室内声环境设计的要点:(1)隔声设计:通过选用隔声功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提高室内隔声效果,降低噪声干扰。(2)吸声设计:在室内空间中合理布置吸声材料,如地毯、窗帘等,吸收声波,降低室内噪声。(3)消声设计:对于噪声源较多的区域,如厨房、卫生间等,采用消声设备和技术,降低噪声传播。(4)室内声学布局:合理布置室内家具、装饰品等,改善室内声学效果,提高室内声音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旨在为居住者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第八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8.1雨水收集与利用8.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中,雨水收集系统设计。该系统主要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地面雨水收集以及雨水存储与处理设施。在屋面雨水收集方面,应选择适宜的屋面材料,减少径流污染,同时设置合理的雨水排放管道,保证雨水有效收集。地面雨水收集则需考虑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计,提高雨水的利用率。8.1.2雨水利用途径雨水收集后,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绿化用水: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植物的浇灌,减少自来水用量。(2)道路清洗:利用雨水清洗道路,降低道路扬尘。(3)景观用水:将雨水用于景观水体,保持水体生态平衡。(4)生活用水:通过处理后,可用于冲厕、洗车等非饮用领域。8.2中水回用技术8.2.1中水回用系统设计中水回用系统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处理、存储和回用四个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收集:合理布局污水管网,保证污水有效收集。(2)处理设施:选择高效、稳定的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3)存储设施:设置合理的存储设施,保证中水水质安全。(4)回用途径:根据中水水质,合理确定回用领域。8.2.2中水回用技术优势中水回用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水资源:通过中水回用,减少新鲜水资源消耗。(2)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污水排放,降低环境污染。(3)经济效益: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3水资源保护与治理8.3.1水资源保护措施绿色建筑设计中,水资源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用水效率:采用节水型器具,降低用水量。(2)减少污水排放:优化建筑设计,减少污水产生。(3)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技术。(4)生态修复:恢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8.3.2水资源治理策略水资源治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保护。(2)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3)技术创新:推广水资源利用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第九章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一环。在建筑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首先应按照废弃物的性质、来源和可回收程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建筑废弃物包括:土建废弃物、装修废弃物、金属废弃物、木材废弃物、塑料废弃物、玻璃废弃物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废弃物,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土建废弃物:对土建废弃物进行筛分、破碎、分级,可用于地基填埋、路基填筑等工程。(2)装修废弃物:对装修废弃物进行拆解、分类,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如金属、木材、塑料等;不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3)金属废弃物:对金属废弃物进行回收、熔炼,可制成再生金属材料。(4)木材废弃物:对木材废弃物进行破碎、压缩,可用于生物质燃料、人造板等。(5)塑料废弃物:对塑料废弃物进行回收、熔炼,可制成再生塑料。(6)玻璃废弃物:对玻璃废弃物进行清洗、破碎、分级,可用于玻璃制品的生产。9.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1)废混凝土:将废混凝土破碎、分级,可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水泥混合料等。(2)废砖瓦:将废砖瓦破碎、筛分,可用于制备砌块、路面铺装等。(3)废金属:回收废金属,经过熔炼、加工,可制成再生金属材料。(4)废木材:将废木材破碎、压缩,可用于生物质燃料、人造板等。(5)废塑料:回收废塑料,经过熔炼、加工,可制成再生塑料制品。(6)废玻璃:将废玻璃清洗、破碎、分级,可用于玻璃制品的生产。9.3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设计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手段,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设计方法:(1)优化建筑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材料选用等因素,降低建筑材料消耗。(2)采用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3)采用绿色施工工艺:推广绿色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4)选用绿色建筑材料:选用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量。(5)加强废弃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产生量。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实现建筑废弃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